最新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汇总5篇)

最新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汇总5篇)

ID:4013529

时间:2023-10-01 15:30:43

上传者:琴心月 最新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篇一

装配就是把加工好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和技术要求连接到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机器(或产品),它必须可靠地实现机器(或产品)设计的功能,

机械制造及工艺教程-第七章装配工艺基础

。机器的装配工作,一般包括:装配、调整、检验、试车等。它不仅是制造机器所必需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机器的设计思想、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器装配质量的总检验。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任何机器都是由零件、套件、组件、部件等组成的。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部分,称为装配单元。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零件一般都预先装成套件、组件、部件后才安装到机器上。套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的。如机床主轴箱中的主轴,在基准轴件上装上齿轮、套、垫片、键及轴承的组合件称为组件。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例如车床的主轴箱装配就是部件装配。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成为整个机器,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之为总装。例如卧式车床就是以床身为基准零件,装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部件及其它组件、套件、零件所组成。二、装配精度1.装配精度的概念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1)尺寸精度包括相关零部件的距离精度和配合精度。(2)位置精度包括相关零部件间的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等。(3)相对运动精度(4)接触精度接触精度常以接触面积大小及接触点的分布来衡量。2.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各种机器或部件都是许多零件有条件地装配在一起的。各个相关零件的误差累积起来,就反映到装配精度上。因此,机器的装配精度受零件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很大。为了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必须对零件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而进行综合分析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和分析产品的装配尺寸链。第二节装配尺寸链一、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就是装配所要保证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装配精度(封闭环)是零部件装配后才最后形成的尺寸或位置关系。在装配关系中,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都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如同工艺尺寸链一样,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也分为增环和减环。二、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1.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首先根据装配精度要求确定封闭环。再取封闭环两端的任一个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查找的线索,分别找出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相关零件(组成环),直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甚至是同一基准表面为止。装配尺寸链也可从封闭环的一端开始,依次查找相关零部件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也可以从共同的基准面或零件开始,分别查到封闭环的两端。2.查找装配尺寸链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节概述装配就是把加工好的零件按一定的顺序和技术要求连接到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机器(或产品),它必须可靠地实现机器(或产品)设计的功能。机器的装配工作,一般包括:装配、调整、检验、试车等。它不仅是制造机器所必需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机器的设计思想、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器装配质量的总检验。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任何机器都是由零件、套件、组件、部件等组成的。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部分,称为装配单元。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零件一般都预先装成套件、组件、部件后才安装到机器上。套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的。如机床主轴箱中的主轴,在基准轴件上装上齿轮、套、垫片、键及轴承的组合件称为组件。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例如车床的主轴箱装配就是部件装配。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成为整个机器,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之为总装。例如卧式车床就是以床身为基准零件,装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部件及其它组件、套件、零件所组成。二、装配精度1.装配精度的概念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1)尺寸精度包括相关零部件的距离精度和配合精度。(2)位置精度包括相关零部件间的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等。(3)相对运动精度(4)接触精度接触精度常以接触面积大小及接触点的分布来衡量。2.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各种机器或部件都是许多零件有条件地装配在一起的。各个相关零件的误差累积起来,就反映到装配精度上。因此,机器的装配精度受零件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很大。为了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必须对零件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而进行综合分析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和分析产品的装配尺寸链。第二节装配尺寸链一、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就是装配所要保证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装配精度(封闭环)是零部件装配后才最后形成的尺寸或位置关系。在装配关系中,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都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如同工艺尺寸链一样,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也分为增环和减环。二、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1.装配尺寸链的查找方法首先根据装配精度要求确定封闭环。再取封闭环两端的任一个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查找的线索,分别找出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相关零件(组成环),直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甚至是同一基准表面为止。装配尺寸链也可从封闭环的一端开始,依次查找相关零部件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也可以从共同的基准面或零件开始,分别查到封闭环的两端。2.查找装配尺寸链应注意的问题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装配尺寸链应进行必要的简化机械产品的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对装配精度有影的因素很多,查找尺寸链时,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前提下,可以不考虑那些影响较小的因素,使装配尺寸链适当简化。(2)装配尺寸链组成的“一件一环”原则在装配精度既定的条件下,组成环数越少,则各组成环所分配到的公差值就越大,零件加工越容易、越经济。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每个相关的零、部件只应有一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即将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位置尺寸直接标注在零件图上。这样组成环的数目就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即“一件一环”,这就是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环数最少)原则。(3)装配尺寸链的“方向性”在同一装配结构中,在不同位置方向都有装配精度的要求时,应按不同方向分别建立装配尺寸链。三、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密切相关,同一项装配精度,采用不同装配方法时,其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也不相同。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可分为正计算和反计算。第三节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在设计装配体结构时,就应当考虑到采用什么装配方法。因为,装配方法直接影响装配尺寸链的解法、装配工作组织、零件加工精度、产品的成本。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完全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法和调节法。一、完全互换法这种方法,就是在装配时,对参加装配的零件,直接按其加工所得的尺寸进行装配。不经过任何选择、修配或调节都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为此,就应按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来确定各组成环(或零件有关尺寸)的公差和上、下偏差。此外,当在大批大量(或批量较大的)生产条件下,采用了概率法解装配尺寸链确定出各组成环(或零件有关尺寸)的公差和上、下偏差,此时假定加工出的各零件尺寸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各环的尺寸分散中心与各自的公差带中点重合、各环的公差值又包容其尺寸分散范围、封闭环的平均尺寸等于增环平均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平均尺寸之和,这样加工出的零件也能满足完全互换的要求。在设计装配体时,常遇到有外购件或标准件,它们的尺寸和偏差都是已知的(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径、内径和宽度的尺寸及偏差都已由轴承厂决定了),因此,在装配尺寸链计算中,只要确定好它们是增环或减环,然后把它们已知的尺寸代入尺寸链中应有的位置进行计算即可。如果遇到并联尺寸链,它们的公共环在计算第一个尺寸链时是未知量,在计算第二个尺寸链时就应按已知量进行处理。采用完全互换法进行装配,使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易实现流水装配作业,便于组织协作生产,便于维修中更换零件。但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装配体中组成环数较多时,就会使零件尺寸公差过小,造成加工困难。对于这种情况,就要考虑采用其它装配方法。二、选择装配法选择装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实际生产中还可分成各种不同情况。(1)直接选配从配对的零件群中,选择二个符合规定要求的零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劳动量大,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测量方法有关。(2)分组互换将装配的零件按公差预先进行分组,同一组号的零件便可按互换的原则装配。这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分组愈多,则所获得的装配质量愈高。(3)分组选配分组后再成对选配零件,它可比分组互换法获得更高的质量。(4)分组选配后研配对特别精密的装配(如圆柱面或圆锥面的配合要求密封性),在进行分组选配后,往往还采用装配接触表面相互研磨的方法,以保证密合。三、修配法修配法是用钳工或机械加工的方法修整产品某个有关零件的尺寸以获得规定装配精度的方法。这样产品中其它有关零件就可以按照经济加工精度进行制造。这种方法常用于产品结构比较复杂(或尺寸链环数较多)、产品精度要求高、以及单件和小批生产等情况。用修配法进行装配,装配工作复杂、劳动量大。产品装配以后,先要测量产品的装配精度,如果不合格,就要拆开产品。对某一零件进行修整,然后重新装配,进行检验,直到满足规定的精度为止。修配法作为解尺寸链的一种方法来说,就是修配尺寸链中某一预定组成环的尺寸,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精度。通常所选择的修配件应是容易进行修配加工、并且对其它尺寸链没有影响的零件。计算尺寸链决定修配环的实质尺才时,要使修配时有足够的、而且是最小的修配量。修配环在修配时对封闭环尺寸变化的影响不外乎两种情况,即使封闭环尺寸变小,或者变大。修配法有三种方式:即独件修配法、合并加工修配法和就地加工修配法。独件修配法就是选定某一固定零件为修配件,在装配时进行修配以保证装配精度。如车床尾架底板的修配是为保证前后顶尖的等高度,又如平键的修配是为保证其与键槽的配合间隙。合并加工修配法是将数个零件预先装配在一起进行加工修配,此组成尺寸为一个组成环。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组成环数,并相应地减少了修配劳动量。就地加工修配法是在机床总装时常用的自己加工自己以达到总装精度的方法。对于某些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的产品或部件,由于严格控制各组成零件的公差较难,且不易选择一个适当的修配件,为此,在装配时采用专门的加工工序,可直接抵消装配后产生的累积误差以保证装配精度,这种方法又称综合抵消法。修配法的主要优点是既可放宽组成环的制造公差,又能保证装配精度。其缺点是增加了一道修配工序,对工人技术要求较高。四、调节法(调整法)对于精度要求高且组成环数又较多的产品和部件,在不能用互换法进行装配时,除了用分组互换和修配法外,还可用调节法来保证装配精度。调节法的特点也是按经济加工精度确定零件的公差,由于每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取得较大,就必然会使装配部件超差。为了保证装配精度,可改变一个零件的位置(动调节法),或选定一个(或几个)适当尺寸的调节件(也称补偿件)加入尺寸链(固定调节法),来补偿这种影响。动调节法是通过移动或旋转来改变零件的位置,可较方便地达到装配精度。固定调节法是在尺寸链中选定一个或加入一个零件作为调节环。作为调节环的零件是按一定尺寸间隙级别制成的一组专门零件,根据装配时的需要,选用其中的某一级别的零件来作补偿,从而保证所需要的装配精度。通常使用的调节件有垫圈、垫片、轴套等。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尺寸链分析计算装配精度,仅考虑了零件尺寸和公差的影响,实际上,零件的几何形状和表面间的位置误差也会影响封闭环。不过零件的形状误差一般都在规定的公差范围以内,可以不予考虑。至于表面位置误差,除零件图上特别标明者外,一般也可忽略不计。此外在分析计算中没有考虑由于结构的刚性不足所引起的弹性变形、温度变形以及使用过程中零件的磨损。在实际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考虑。第四节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工艺规程对保证装配质量、提高装配生产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缩短小装配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它取决于装配工艺规程的合理性。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分析产品样图,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方法。(2)拟订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3)计算装配时间定额。(4)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5)选择和设计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和专用设备。一、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及原始资料1.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4)尽量减少装配工作所占的成本。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在制定装配工艺规程前,需要具备以下原始资料:(1)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标准(2)产品的生产纲领(3)生产条件二、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步骤根据上述原则和原始资料,可以按下列步骤制定装配工艺规程。1.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2.确定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4.划分装配工序装配工艺过程是由站、工序、工步和操作组成的。5.确定工序的时间定额它是按装配工作标准时间来确定的。装配工作的时间定额包括基本时间及辅助时间,即工序时间、工作地点服务时间即工人必须的间歇时间,一般按工序时间的百分数来计算。三、装配元件系统图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中,划分装配工序常采用绘制装配元件系统图。装配元件系统图是用图解法说明产品零件和合件的装配程序,以及各装配单元的组成零件。在设计装配车间时可以根据它来组织装配单元的平行装配,并可合理地按照装配顺序布置工作地点,将装配过程的运输工作减至最少。

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好!

下面我代表《机械制图》课程组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进行说课,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机械制图》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对象为一年级学生,共144个学时,9个学分。

我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特色和展望。

一、课程设置

1、 设置依据

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我们通过走访企业和开展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形式进行了专业调研,从而确定了数控专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员等。 对这些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应该培养学生与本课程有关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以及查阅标准的能力,并由此形成了我们的课程体系。

2、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研究图示方法,标注方法,制图标准,机械常识和制图技能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和看图的能力,以及查阅标准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我们的工程语言。它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成,以及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和立体几何课程,后续的课程有计算机辅导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工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专业课程,其知识的应用贯穿整个三年学习阶段,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3、课程目标

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

二、课程开发

1、学情分析

我们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1、学生是初涉专业知识的新生,读图能力和专业知识都很有限,对专业领域只停留在感兴趣和普遍的表面认识阶段。针对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当的练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2、本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所设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以前的学习方法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学生做适当的调整。 3、学生高中阶段有文科和理科之分,进校时对本课程认知能力差别较大。其中有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具有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因此设计教学内容上我们重点考虑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接受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腰重视学法的指导。

2、课程设计

我们对课程进行调研。首先通过对以往的学生进行课程体系调研,发现在原有课程体系下,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理论性太强,内容比较难,实践和理论没有很好的结合。通过对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和整合,得出知识需求共性为各种零件的测绘和识读,以及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然后再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和重构,将课程内容从原来的三段式知识传授体系(画法几何—投影基础—机械制图)中解脱出来,以企业常用的实际零件为依据进行整合,重构了课程的训练项目和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则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从理论知识:各种零件的识读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操作技能:各种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绘制两个方面进行选择,符合岗位的需求。

并由此确定了课程重点和课程难点。

4、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盖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38学时;项目三:叉架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20学时;项目四:箱体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12学时;项目五: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30学时。

按照不同的学习项目分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主要分成绘制、识读和实践任务三个部分。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安排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5、课程教材的使用及建设

考虑到高职教育特点,我校选用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我校教师参与编写的高职教材。该教材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体现了高职教学的新理念,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情况,遵守并贯彻最新国标,较适合我院学生学习,与该套教材配套的习题册可供学生课后练习巩固。

另外,我们选择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机械制图》及其《机械制图习题集》和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及《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习题集》作为我们的重要参考教材。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讨论交流法、激励教学法共同围绕“教、学、做”结合的原则进行组织教学,实现了职业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实体模型、多媒体课件、典型零件和动画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从空间到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容量,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课程支撑

根据本课程教学实施需要,我们选择了计算机房、机械零部件成列室和多媒体教室作为我们主要的学习场所,以满足我们绘制、测量和模型制作等任务的要求。

另外,我们选择了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供上课使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

识,帮助学生建立零件正确的立体形象。

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篇三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所以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措施,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出节约友好型社会。

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国家的重点行业,由于涉及面较广,因此如何发展好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理念;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是指以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资源效益为前提,以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将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控制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以达到预期质量和功能的先进机械制造方法和过程。

发展绿色机械制造工艺的目的就是达到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发展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环保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历史发展机遇。

机械制造行业涉及领域庞大,发展好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对国家发展、公司利益、环境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机械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都密切相关,其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着各种不同性能的机电产品。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开环式的发展模式,不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代价,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得到最终产品,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液、废渣,排放到环境中,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许多的脚料、余料以及破损的零件和设备,最终都成为了废弃物,这不仅污染了环境,更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而绿色机械制造工艺引用的是一个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闭环式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这些因素,从而达到资源和能源的最优化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因由此可见,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比传统机械制造工艺更能适应新时期的机械工业发展要求。

2、绿色制造理念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措施

2.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品质要求,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能量的传递、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的尺寸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分析转化图纸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要做好绿色设计,需从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产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中所应注意的环保问题,并将环保作为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

绿色设计涉及十多项设计阶段,包括选材、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维护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

要将各阶段的设计方案系统地协调和整合起来,因此,绿色设计也成了一个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并行性的系统。

2.2选用绿色原材料

实现绿色制造理念,应该在制造中使用比较绿色环保的原材料进行制造,同时选择的环保材料还应该符合机械制造工艺的要求,还要具备非常良好的使用性能。

具体来讲,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首先应该注意环境和材料的兼容性,不可以使用有毒、有害、有辐射性的材料。

使用这样的原材料能够在使用完成之后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应该选用原料丰富、低成本、低污染的原材料,避免使用价格昂贵、污染大的材料。

最后,在制造的时候最好要使用一些能够回收的原材料,或者已经经过回收的原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制造中的浪费现象。

2.3选用绿色技术

想要保证机械制造工艺中绿色理念的融入,应该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加入到机械制造当中。

例如可以在机械制造中使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

这一技术所使用的仪器为快速成型机,这一设备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首先是使用cad中的数据来进行模型的设立,将层层的模型进行堆积。

这种仪器使用的先进性在于它在使用的时候没有使用任何的刀具、模具和工装夹具,并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复杂形状的实体或者三维零件。

因此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还能够让制造成本得到有效的减少,与此同时,还能够生产出很多新型的机械设备。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还可以使用少无切削加工技术,这一技术是新技术、新工艺中衍生的新型技术类型。

在使用的时候是利用精密铸造、冷挤压、沉积等成型技术和工程材料应用到机械制造当中,也是将机械零件的形状向着精密成型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种自由成型的加工技术,能够让产品的生产费用有效的减少,也能够减少机械产品生产中的能源浪费和资源浪费。

2.4绿色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

绿色切削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也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由于在机械产品切割的时候使用的切削液具有一定的污染成分,所以使用绿色切削技术就能有效的解决污染的题。

这一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会进行干式切割、低温切割、绿色温式切割等几个方式。

但是这一技术在使用的时候的净化处理、切削液的研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利用。

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这一技术的开发力度,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机械生产当中。

2.5振动消除应力法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要对原材料进行特殊的处理,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让材料的应力有效的减弱,还能让机械产品的性能大大增强。

处理中使用热时效法的时候,会让材料本身的性能得到破坏,还会让制造的成本大大增加。

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可以使用振动消除应力法,这种方法能够让材料中的金属构件实现晶格滑移,从而就能让金属的塑性发生改变,从而让材料的应力得到有效的减弱,实现减少成本、避免浪费的目的。

2.6再制造技术的应用

再制造技术主要是将已经不能使用的或者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零件进行一定的处理,再将这些处理过的零件加入到机械的生产当中,从而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让机械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但是在使用这一技术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不能将处理不合格的零件应用在机械制造当中。

2.7绿色处理

绿色处理是指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液、废气、毛坯脚料以及破损的零件设备等废渣,进行回收利用或将其变成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的过程。

绿色处理的方法有:第一,根据各排放气体的性能,能吸收的就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吸收,能燃烧的就在燃烧炉中通入氧气完全燃烧。

第二,废液集中进行回收、转化、燃烧等处理。

第三,将有毒的废渣进行集中深埋,或是采用化学方法将其变成无毒无害物质,将有棱角的锐利废弃物收集在一起并作集中处理。

第四,将已报废的产品回收并使用到下一个周期中,变废为宝。

3、结束语

绿色制造,简而言之就是,从生产到制造再到应用,后期的回收等都遵循环保健康的理念,能最大化地确保原材料和利用率的高效。

这就是绿色化的重要意义所在。

总之,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顺应消费者诉求及高精度、高效率的绿色概念等,才能长久发展。

对于今后的发展,绿色化、自动化、机械化是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只有以之为契机,才能更加快速地发展壮大。

所以,机械制造业要有长远发展,必将以降低资源耗费,发展纯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永恒发展奋斗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机械制造基础学后感想篇五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教学经验,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感、自尊水平几方面,设计了一些特定的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感自尊水平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教学知识点的广容性和实践指导性,一直处于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位置,因此笔者结合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设计了一些特定的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打破教材的授课进度,以渐进的收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影响其面临压力情境时的认知、情感过程及采用的应对方式。

一般认为,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遇到困难或挑战时,常以退缩或逃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被动地应对环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则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难点之一,每年的教学班中总有学生“谈尺寸链色变”。

原本理论基础差的学生会被艰难的计算流程吓倒,基础好点的学生又会被封闭环的查找和确定弄得焦头烂额,而作为重点和难点的这部分内容又是历年来机械专业考核和生产应用的重头戏。

根据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情况,笔者尝试采用打破教材原有的设计进度及增加课时比重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材对工艺尺寸链的实例讲解选择了一个比较难的题型,而课后及习题册上的练习题都相对简单一点。

我们在此段内容展开时,特意先选择了一个较简单的思考题来展开教学实例,而后再配合增加一些从其他教材上为学生精心挑选的小习题,讲练结合,从简到繁,从难到易。

同时,我们增加教学课时,将较难的题型放到后期讲解和操练,使学生跳过了最开始的迷茫和无助感,在一步步走向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攻关的喜悦,从而既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又将知识点顺利地传授给学生们。

二、以合作学习的模式改善课堂互动氛围,提升学生的社会支持感

似乎在每一个教学班中总有一类学生是让老师头疼的:他们不愿面对学习情境,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他们不学习还喜欢影响他人。

其实这类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是与他们较低的社会支持体验相关联的。

这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太好,因此感觉受到的教师关注较少,在同伴中的成就感也较低,因而产生较强烈的低社会支持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缺乏所导致的情绪体验是问题行为最为直观的原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