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优质5篇)

最新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优质5篇)

ID:4070646

时间:2023-10-02 18:38:35

上传者:ZS文王 最新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优质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篇一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全员参与”(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新的学习方法。笔者把它分为社会化和校园化两种类型。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必须随之改变。教师的指导作用渗透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之中,只有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才能形成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本文以笔者所先后指导的六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例,着重阐述学生在确定选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分析结果及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正文内容:

9月中旬,河南人民出版社《作文指导报》主办的“南阳市第八届作文颁奖暨语文教学报告会”上,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在其所作题为《我的语文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中,讲到自己语文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及诸多好处。会后,笔者也不揣浅陋,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后,于春期至今,在所任教的班级先后组建了六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有过不少的体会和感受,现笔录于后,以抛砖引玉、惠及更多的学生。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生活中或课堂、教材、课外图书中选择、确定所感兴趣并有研究价值的可研究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有长期的研究(二三年)、中短期研究(半年至一年)和短期研究(一周至两三个月内),相对于学生而言,长期研究似乎不太合适,初中生更宜于做短期研究。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属于社会化研究性学习,从课堂、教材、课外图书中选择研究专题属于校园化研究性学习。相对于初中生而言,后者似乎更适合一些。笔者所指导组建的六个小组均为校园化短期性研究小组。

研究性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前言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最适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精神的教学活动。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适时转换自己的指导方式。笔者在该教学实验中着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指导学生恰当选取研究课题。

进行课题研究,选题极其重要,它是研究的“核心”和“命脉”,直接关系到今后研究的方向、进程、成果和效益。

首先,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是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研究的基础。课题名称应当是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能够画龙点睛地反映整个课题最为主要的特征,简明扼要地揭示课题的主要论点,它也好似一篇文章的题目。可以说,好的选题也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一半。

在研究的最初阶段确定课题时,学生往往只凭兴趣、感觉和爱好进行选题,常常存在着范围过大,内容空洞,研究指向不明确等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所要研究的课题了解不够,不知如何下手,而盲目地将某种临时想到的问题作为选题的依据。这时,教师不要立即加以否定或指责,应当和学生讨论交流、共同研究,直至所选课题达到目标清晰、指向明确为止。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在共同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提高选题的能力和技巧,在其今后选题时避免或减少不该出现的问题。

综合前后六个小组一年来的研究情况,笔者将选题过程归纳为两个阶段:

1、感性认识阶段。我们平常所做的理化生等学科教材中的实验常常是将实验的目的、材料、方法、过程甚至结果等全部在教材中呈现给学生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的是没有新鲜感、缺乏探究价值、重复性的“验证”工作,且个别实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动手的兴趣,不得已而为之,只好消极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学习本来应有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性学习将学习的权利完全还给了学生,由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自行确定可研究(包括研究的难易比值)、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从前后六个小组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的选题都密切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极大地诱发了他们探究的动机。在选题的同时,学生实际上已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可贵的思维过程。黄玉峰老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哈佛大学校训也称:“我不要求你做出什么,我只要求你想做什么。”充分证明了这一经历的可贵性,实际上,它也确实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理性认识阶段。研究课题是在问题中确立起来的,但并非任何问题都可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研究课题,必须考虑到它有无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确定课题的同时,应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体规划。最初选题时,要尽量避免学生认识上的模糊:只凭兴趣所在,忽视必要的背景知识、忽视问题的可研究性,即研究的价值和难易比值(以通过努力可以较轻松的完成为宜)。选取课题是否科学,如何开展研究,预期结果如何等都需要做深入的思考。告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对所要研究的领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综合考虑可操作性、研究价值等因素后,重新审视最初的选题是否合理,最终确定研究课题的题目。

二、指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及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性学习活动要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方案制订得是否周密、细致。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可以使研究过程刚一开始就做得合理、有序、方便可控。

长期以来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像盲人走路一样习惯于让老师牵手领着。现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所选课题,刚开始学生会感到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这就需要指导他们及时制订研究的目标和方案。因此,在他们每一次的研究课题选定之后,我都要求他们每个小组上交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写明拟采取的研究模式,研究所需的技能,搜集信息的方法、途径,所需的物质条件,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预案,乃至各个阶段的预期成果等。事实上,学生在写实施方案的同时,也理清了思路,为下一阶段开展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另外,在此过程中,也让学生对所确定的选题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的反思,对提高其选题的能力和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三、督促学生实施研究方案、达到研究的目标。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研究的进程、遇到的困难,以及有哪些帮助性的需要,并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在这一阶段里,教师要与学生定期沟通,随时了解、督促和指导他们目标、方案的实施。另外,教师还要及时了解研究小组内每位组员参加研究的情况,指导研究小组负责人做好小组内组员的分工,让每个组员都有研究的责任感,承担起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尽可能使每位组员都能充分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之中。

四、指导学生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在对学生研究结果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他们在选题、设计、实施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此时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对于报告中的思路混乱、语义不清等文理方面的不足,教师要及时帮助、指导学生修改。另外,内容重复可能是学生研究报告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教师此前应注意指导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培养和发展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最终都能根据需要取舍资料,产生一个科学、完整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

最后,笔者认为,在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应努力避免两个极端:一是变“指导”为“指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剥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权利;二是变“指导”为“不导”,完全任由学生行事。在研究性学习模式刚刚开始阶段,特别是在这种学习方式尚为新生事物的今天,学生的惯性思维还未完全扭转过来,如果缺少教师的必要指导,学生从研究性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使之流于形式而使学生一无所获。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网友来稿)]

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篇二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程。2000年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篇三

神和实践能力,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在于“学习”而不在于“研究”,有独特价值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有充分的自由,自己去获取知识,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我认为,这也存在着相应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强调探究的过程对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但操作困难、与之配套的社会环境尚待完善;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往往使学习流于粗浅和表面化,容易与知识的学习相割裂。如网络文学,人的个性张扬有了比较宽松的释放空间,发表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但当中的一部分人也有很多机会帖些不文雅的东西,粗俗的东西,使文学的崇高、神圣也贬值,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内涵,无不使学术界中的某些专家学者所担心。平台的构建是否健康、正确,这也是研究性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棋子!

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再次,团队精神合作至上是很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有人说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很自私,不爱帮助人。然而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分明的看到了热情帮助人的同学,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例如团结互助组,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这样,效率提高了很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通过研究性学习,还加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增长了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找资料的,有画画的,有整理稿子的,有采访的……大家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学到了一技之长。还有,我们孩子对中秋节略知皮毛。通过查阅采访后,大家加深这方面的了解,说不上精通,也说得上熟悉了。这也算得上是我们人生的一次飞跃!

在我们研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利用因特网来查找资料,而且也要求我们要学会与他人交换经验、意见,以便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源,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正所谓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学习应该是“乐”的。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才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如果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分享,学会了方法,我们将会知道学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快乐。研究性学习也要求我们要有主动性,并具有一定的恒心,主动性和恒心是坚持学习的前提,也是我们培养某些能力的条件。自己可以利用别人的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把自己的资源提供给他人共享,形成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感想:

一、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下了良好的思维基础。自从确定课题以后,研究小组同学就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去图书馆借书、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双休日还去不同的地方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通过这样的寻寻觅觅,查查找找,不断修正,研究小组同学对这一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键是培养了学生的治学精神,使他们具备踏实严谨的作风,体会做学问的艰难曲折;同时进—步明白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种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

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研究性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尽情地发挥。在指导小组成员研究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部分学生基础课成绩并不是非常突出,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却是令人大为赞赏的。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之后,他参与到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会空前地高涨,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总之,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和孩子们受益良多,在不少方面都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在研究性学习中,没有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差别,大家都置身于求知的领域,对谁都是一片空白,我们涉足于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拾得了累累的硕果。所以,我想说:“真的很感谢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篇四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语文研究性课题报告高中篇五

xxxx年12月开始,我担任了08级6班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研究的课题是关于禁止中学生吸烟问题的活动策划。这是一个关于项目策划的研究性课题,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活动,我自学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和各地的经验介绍,并认真请教其他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只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可,从这次的课题研究活动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远远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这次的课题研究主要包括资料的搜集、活动策划两大个模块,在学生为课题做资料搜集以及活动宣传的准备时,我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具体做法,只是提醒他们尽量按计划完成任务,收集到必要的资料,及时进行活动宣传并且注意收集反馈结果。在明确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之后,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研究过程当中,他们不仅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出禁烟活动的海报并制作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查阅资料发放问卷回收问卷以及问卷分析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来查阅文献。

在取得资料之后,我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删减和总结,由于资料的取得并不容易,所以在材料的删减环节中学生很难抉择,无法尽快确定有意义材料,所以对学生进行了详细讲解:只有围绕主题的材料才属于有意义材料,而无关材料尽管精美动人也不会突出主题,甚至导致干扰和淡化主题。明白原因之后学生对整理后的材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并最终成功完成了活动的宣传以及实施。在报告过程中孔令前同学充分展现了她应对突发情况的才智,在其他成员的协助下将整个课题清晰的展现给大家,整个课题报告虽然不完美,但却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再一次了解了青少年吸烟的危害,并在五四运动的纪念日来临之际将自己的观点介绍给更多的同龄人,与此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成员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活动的安排以不干扰正常学科的学习,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比展现自己更重要,学会了如何从繁琐的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且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悄悄地发生了转化,由最初的被动到后来的积极参与,无一不说明他们的变化。作为他们的老师和伙伴,我的收获不仅仅是熟悉了如何去帮助学生,而且发现原来只要方法得当,被学生抱怨的枯燥无味的学习其实也可以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这就提醒我,即使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咨询特点、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