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精选5篇)

2023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精选5篇)

ID:4091707

时间:2023-10-03 06:54:13

上传者:曼珠 2023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加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它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2小节“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说学生】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说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熟悉的环境下学习,对学过的知识和新知可以作出比较。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学发书为情景,充分了“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1)、学习:35+3的算法。

(2)、学习35+30的算法。

(3)、比较35+3和35+3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设计了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尽快进入这次挑战。每个练习题的设计符合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做到自我评价以及肯定他人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样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数学书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35+3=3835+30=65305530

86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篇二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要想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当前要讨论问题的实际距离,对原有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篇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

在练习的环节,我觉得我设计的还是比较合理的,先让学生计算四道竖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对笔算进位加法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的竖式计算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由于练习的环节在后半节课,这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于是我还设计老师的亲戚家新开了一家玩具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并都标有价格,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两种玩具,让其他同学帮忙算一算如果要买这两件玩具要带好多少钱?再自己选两件玩具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这道题比较开放,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都很不错。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篇四

同学们之前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由此本节课我是按照复习旧识的方法导入的,通过回忆计算27+2的计算方法,引出新课中24+6的计算方法。

本文的教学目标不涉及三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掌握。这两个内容可以不讲或者换到课后作业中反馈,这样的安排导致作业安排上处理不及时,课程不够完整。

在书本第二个例题设计,实际含义是让同学们理解在加法过程中,都有相同的运算:7+3=10、4+8=12、9+6=15,不同的`运算:后面两题有再加上几十的过程而第一题没有。我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让学生回答了太多的相同和不同,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学生也不能理解这些相同和不同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本身设计的时候也是考虑过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比如除了书本教授的方法24+9=33中,先算4+9=13,再算20+13=33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先算9+1=10,再算10+23=33,或者先算24+6=30,再算33+3=33等方法,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记忆力不完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还是只采用了书本提供的方法,不知合不合适。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问题,我还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讲话啰嗦,在解释进位加是什么的时候比较啰嗦,带过即可。教学中,巡视课堂是走位比较集中在教室右半边,不够全面等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成长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案篇五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