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 丽江古城旅游心得(汇总5篇)

2023年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 丽江古城旅游心得(汇总5篇)

ID:4104338

时间:2023-10-03 11:53:38

上传者:笔尘 2023年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 丽江古城旅游心得(汇总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篇一

只是短短的几分钟,缆车已经把我们送到了接近山顶的地方,剩下的一小段山路要我们自己步行。我走在用木板搭建而成的阶梯上。寒风刺骨,我的手都冻僵了。走了不久,我突然看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四面都刻着阿拉伯数字:“4506”,代表此处海拔是4506米。我们在这儿拍照,然后继续向山顶进发。高原的特殊气候让我们很不适应,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如果像平常一样跑步,便会喘气,甚至出现缺氧,因此我们只能放慢脚步。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登上了木梯尽处。从这儿往下望,真是风光无限好!整个山岭尽收眼底。灰白色的石头与翠绿色的树木形成了绝妙的搭配,再加上缕缕云雾的衬托,更显得秀丽,迷人!

我们在山上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又乘坐缆车下山。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神圣,美丽的玉龙雪山!

下午,我们又乘车回到了大理,游览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是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有名的佛寺,而这崇圣寺三塔就直立在寺前,今天寺毁塔存。

走进大门,首先吸引我的是水泥大道两旁的松柏,以及大片的草坪。树不高,但十分苍翠;草很绿,显得生机勃勃。沿着大道一直往前走,三塔高大雄伟的形象毅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听导游介绍,三塔中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塔高69.13米,为十六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两座小塔分列南北,均高42.19米,为十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算起来,三塔离今天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如今仍能屹立不倒,实属罕见。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了三塔背后,这里有一块石头,名叫蛙鸣石,石上有两个小洞,只要用石头向小洞用力凿三下,就会听到呱呱的蛙叫声。我将信将疑地试了一下,远处果然传来一阵蛙叫声。后来听导游解释才知道这是由于三塔的回音造成的。哦!看来这三塔也有许多奥妙呀!

我们离开了三塔,又游览了大理古城。一天的行程令我疲惫不堪,回到宾馆,躺在床上,我想明天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一定会是十分有趣的,我期待着。

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篇二

当树上的名蝉声此起彼伏时,当柳絮轻薄地随风飘摇时,当一瓣瓣的樱花追逐着流水而去时,炎炎的夏日开始了。

丽江是一个小城。曾几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今却是在旅游名胜中的'一匹黑马。曾经古城的宁静能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那迂回的护城河水,那隔五六米拱起的拱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只是现在,古城到处是琳琅目的商品,花花绿绿的,迷煞了我们的双眼。古城的真谛何在?日益商业化的"古城"亵渎了古城的美.那份静,那份美淹没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我为古城拭泪。是什么抹杀了她的容颜,是什么吞噬了她的灵魂?。

丽江夏日的风像母亲的手,抚摩着我们。站在四方街,看着不断晃眼的闪光.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人还能看到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吗?我担心,我郁闷,更怕。丽江越出名,人们对她的伤害越大。我呼吁,还我古城一片宁静吧。

夏日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变得狂躁。我们可爱的小城也会受温室效应的波及。那庄严肃穆的玉龙雪山一点点的化身为水,她要用她的生命给世人一个教训。游人呼出的气体残噬了她美丽的容颜,人们的膜拜毁了她。

我们哭泣着送走昨天的丽江,我们哭泣着忍受着狂热。这年丽江的夏天,紫外线射伤了我的臂膊,也射伤了我们的心。

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介绍丽江古城的历史和魅力(大约200字)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独特的纳西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古城内有许多石板路、小桥流水、四合院等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丽江古城不仅是中国的一个旅游胜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对它独特魅力的肯定。

第二段:游览丽江古城的美景和景点(大约200字)

在游览丽江古城时,我深深被它的美景所吸引。这里有迷人的玉龙雪山,雄伟壮观的景色为古城增添了一抹壮美的背景。同时,游客还可以在丽江古城内体验到很多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四方街、木府和黑龙潭等。四方街是丽江古城最繁华的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商业活动。木府是纳西族贵族的宅邸,是丽江古城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黑龙潭则是一处古老的民间文化遗址,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第三段:体验丽江古城的纳西民俗文化(大约200字)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的聚居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纳西民俗文化。古城内的纳西民居十分有特色,大多为木结构的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古城内,游客还可以欣赏到纳西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歌曲表演。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纳西族美食,如鲜花饼和酥油茶,这些美食充满着特色和独特的口味。通过体验纳西民俗文化,我感受到了这个古城的独特魅力。

第四段:与当地居民交流的感受(大约200字)

在丽江古城游览期间,我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流,深感他们的热情和友好。他们向我分享了关于古城的一些故事和历史,给我讲解了纳西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我还参观了一些当地居民的家,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善良、勤劳,为人亲切,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更加了解了这个古城的文化底蕴,也增进了对这里的喜爱。

第五段:总结丽江古城的价值和意义(大约200字)

通过游览丽江古城,我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座古城不仅是一座精美的历史遗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态展示。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体验纳西民俗的机会。同时,丽江古城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丽江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城也面临着保护、开发和管理的挑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好这座古城,让它的魅力与价值得以永久地传承下去。

通过游览丽江古城,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座古城的魅力与独特之处。它的美景、文化和民俗让我流连忘返,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古城的重要性。我相信,丽江古城将会继续吸引着无数游客,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多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篇四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著名古城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我最近也有幸参观了丽江古城,这次的体会真是别具一格。

第二段:迷人的风景

一进入丽江古城,我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宽阔的巷道两旁有着古朴而精致的明清建筑,流水叮咚,味道香浓。特别是丽江三坊七巷,巷弯弯曲曲,巷口彩旗飘动,处处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不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梭其中,拍照留念。观赏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代。

第三段:民族文化的魅力

丽江古城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还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我在古城的四方街看到了纳西族特有的悠闲生活态度和多样的手工艺工作室。这些手工艺工作室是纳西族继承古老手艺的地方,我在那里看到了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更了解了纳西族的文化。此外,当地人们常常在广场上跳起传统民族舞蹈,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驻足观看。这种融入民族文化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纳西族的独特魅力。

第四段:古城的保护与管理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我在古城的参观过程中注意到,古城内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会定期进行巡逻,并提醒游客保持环境清洁、文明参观。此外,古城内不允许汽车进入,游客需要步行或骑行,这一方面保护了古城的安静和纯净,另一方面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观光体验。我相信这种良好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将使丽江古城得到更加长久的保存。

第五段:对丽江古城的总结

通过参观丽江古城,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丽江古城的保护与管理也让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有了更深的体会。每位游客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相信他们也会被这里的美丽所深深吸引。我非常感谢这次的参观之旅,丽江古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定会继续推荐它给身边的朋友们。

游丽江古城心得体会篇五

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个地方是很向往的,而我却惟独对丽江充满着孩童般的憧憬。也许是梦想会有一段美丽的邂逅,抑或是想远离这纷繁的尘嚣,过几天属于自己的舒心日子。于是,便踏上了七彩云南之行。

抵达昆明后,便马不停蹄,直奔丽江。这个古老的小城,每天都在演绎着它平凡的故事。我,只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到了丽江,终于看到了魂牵梦萦的大研古城。古老的砖木房屋一栋栋紧挨着。颤巍巍的已经有些倾斜了。其余的便次第将这倾斜小心翼翼地传递下去,石板铺的街道承载不动太多旧事,已经有些凹陷了,油腻腻的五花石板早就埋没了当年的棱角,一条条石头小路并着一涓涓流水一同穿街走巷,于是便自然地串起了一条条街道,一户户人家。

我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穿梭于丽江的山水之间,我之所以热爱穿梭其中,并不是因为想描绘那里特有的景观,而是想寻找一种帖合我灵魂的东西。

在丽江,有这样的一种说法:“雨儿一下便深秋。“确实,这里的天气很不稳定,会突然下雨,一旦下起雨来,气温会急剧下降。但是,这里的雨很温柔,有点类似于江南的雨。在丽江古城徘徊时,突然下起小雨,雨滴轻轻地落在柳枝上,滑过叶尖,最后落在地上的石板路,水银一般。它们长期地看着不同的人来了又往,往了又来,四季不停地更替,时间仿佛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有这么一瞬,当看着明朗的阳光洒在每一滩水渍映射出无数闪光的时候,竟然有点相信永恒的存在了。我没有打伞,四周很静,各种店铺俱全,卖银饰的,卖牦牛骨等等。店铺的老板热情却不刻意,买卖公平,不过讲究诚意。其中一个打银饰的老板冲我微笑,我也打了声招呼。清寒的风不声不响地穿过我的衣服,也穿过我头顶的柳条,有一些柳絮默默地散落在我的脚旁。放眼望去,满巷皆是。很多不禁风吹的柳絮常在无人的巷子里落了满地,但并不狼藉,仍然安详地保持着跌落时的姿势,仿佛不是从高处坠落,只是枕着底下的清石板睡着了。所谓:“深巷明朝捡落风”便是如此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