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语段精读练习(通用5篇)

最新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语段精读练习(通用5篇)

ID:4132343

时间:2023-10-03 18:24:20

上传者:飞雪 最新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语段精读练习(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

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二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讨论明确: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

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他怎么知道的?明确: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明确: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4、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

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5、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

速读思考:当时有什么困难?伽利略和众人又是怎么表现的?讨论明确。

6、小结。

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三、作业 

1、学习了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

教学过程 :

一、了解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

1、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向大家介绍你所收集到的资料。

2、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

二、集中交流学习科学家伽利略一生对科学的贡献,分析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三、分组交流所搜集到的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

1、 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

2、 全班进行评议,选出优胜组。将该组准备的内容出一期黑板报。

四、全班总结,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好,他们的创造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活水。难以想象,没有了创新,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副情形,那真是不可想象。

五、作业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篇二

今天我们学了《斜塔上的实验》,觉得深受启迪。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于尝试,才会获得成功它主要讲的是这么一件事:伽俐略在教堂油灯的摆动下好象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回家拼命地做实验。但他被许多学生和教授嘲笑,最终证明他的发现机会来临了。他在斜塔上完成了这个实验,发现了自然定律。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得知要勇于尝试,才会有获得成功。年轻的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吧!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篇三

《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语文课本上的《斜塔上的实验》,觉得深受启迪。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于尝试,才会获得成功。

它主要讲的是这么一件事:伽俐略在教堂油灯的摆动下好象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回家拼命地做实验。但他被许多学生和教授嘲笑,最终证明他的发现机会来临了。他在斜塔上完成了这个实验,发现了自然定律。

这个故事很是耐人寻味。你瞧,那些反科学的人总是循规蹈矩按照前人的思维想问题,而伽俐略却不同,他善于发现,敢于尝试新事物,最终获得这个珍贵的自然定律。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一些事物,我们要去仔细探索去发现,并勇敢的去尝试!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我拿了一本书看,发现上面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在蛋白上写字。我处于好奇,决定去尝试一下。我拿了一个生鸡蛋,一些醋和冷水。先在毛笔上倒一点醋,再在鸡蛋壳上写一个“三”字,然后把鸡蛋放入沸腾的水里煮熟,最后我剥掉了蛋壳却发现蛋白上根本没有字。我没有放弃这个实验。接下来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最后,我才发现要等醋字干了才能煮。

由上面的故事我得知要勇于尝试,才会有获得成功。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讲的是,伽利略生活的时代完全被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所笼罩。所有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只要老师说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问问题的学生便不敢再怀疑。只有保利略敢于探索与追求。

有一次,伽利略在大教学里跪着祈祷,大厅里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一片寂静。一个教学司事,刚注满一盏从大教学顶上悬挂焉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伽利略,引起了他的思考。他想着,看着,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尽管每闪摆的距离越来越小,但是每次往返的时间似乎一样长,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了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如果这是真的。

他一回到家,立马就找来了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每根绳子的顶端都有一个同样重的铅块,他让他的教父帮他一起做实验。他们把绳子吊在柱子上,第一根绳子的距离有20厘米,第二根有十厘米。开始做实验了,伽利略让教父数第二根绳子摆的次数,而自己则数第一根绳子。绳子完全会议室上后,第一根绳子摆了一百下,第二根绳子摆了一百下,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自然节奏规律”从此命名,后来又把这个原理用在了钟上。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要勇于探索和追求,不能被传统的观念所吓倒,要敢于创新和发现。

《斜塔上的实验》读后感(三)

伽利略站在斜塔上,将两个重力不等铅球同时扔下,这两个铅球竟同时坠地,举世哗然。这就是伽利略对真理时自信的霸气。

几年前,伽利略还在初步试验,大家都嘲笑他的时候,他却毅然决然,毫不退缩。“这又是伽利略的一些什么疯念头。”人们都这么说。伽利略却不以为然,只是一个人孤单的在实验室中,继续自己的实验。最后,他终于用斜塔上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证明了世人的愚蠢和无知,堵住了那些激进的反对者们的嘴巴。

伽利略的这些结论来自设想,来自大胆的()预言。当然,这些设想起初不会被人们所接受,被人耻笑。但真理毕竟是真理,永远不会被推翻,只是发现的时间不同罢了。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科学家们都在为人类对思然认识的进步而努力探索、求证着。

在十九世纪初物理学家层出不穷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以波尔为首的支持量子力学的人。他们大胆的在微观领域反对经典物理学,支持“不确定性”。这是不容易的。尽管经典物理学在科学家心中是不可动摇的,但它也并不是完整的理论,于是年轻的波尔、薛定谔、泡利等科学家率先将新生的量子力学推上世界的学术舞台。这个伟大的革命是大胆的假设,不怕对经典的冒犯,这样才能发现新的定理、新的领域。

创新和想象是那么紧密。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现在的世界。因此预言和设想是对研究十分必要的。没有一个假设,没有一个疑问,那世界还会进步吗?不会。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想象力,发现我们对大自然认识的错误与未知。

伽利略发现了宇宙的真理,他让人们对物体坠落速度换了种看法,功不可没,这是想象和对科学的认真,值得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篇四

斜塔上的实验阅: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些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阅读题:

7.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8.那帮教授和伽利略都同意到比萨斜塔上去进行实验,他们各自怀的目的是什么?(3分)

伽利略:

那帮教授:

9.“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的“嘘”和下文什么词句相照应?(2分)

10.文中画线句子中连用三个“同时”有什么作用?(3分)

11.请结合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伽利略精神”的'内涵,并针对“伽利略精神正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所缺乏的”这种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7.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共2分。意对即可)

8.伽利略: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1分)那帮教授: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让他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2分)

9.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共2分)

10.这里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伽利略实验的成功以及用实验论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共3分)

11.伽利略精神:指不轻易相信权威,勇于接受挑战,善于思考,勤于实验等。阐述提示:立足观点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精神内涵2分,意对即可;阐述2分)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二课时:课型:新授方法: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3、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

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他怎么知道的?明确: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明确: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4、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

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5、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

速读思考:当时有什么困难?伽利略和众人又是怎么表现的?讨论明确。

6、小结。

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三、作业

1、学习了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第二课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