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通用5篇)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通用5篇)

ID:4199726

时间:2023-10-05 16:36:20

上传者:雅蕊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一

在讲“小数乘法”时感觉,乘法多了一个小数点会有许多麻烦,批改作业时,感觉学生的思维已成定性,经常会有些孩子忘记点上小数点或点的位数不对。面多学生出现的遗漏想过很多方法,好不容易有些安慰,没想和同事的一次聊天,又让自己心里沉甸甸……同事说:小数除法更难。从此心里就压上了这块石头,不敢放松,担心稍有疏忽就带来更多的麻烦。“小数除法”这一单元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于我来说都感到陌生,因此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一点不敢懈怠。先读了一遍这节教材,再对着教材把教参认认真真读了一遍,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了自己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除法的知识要点。随后,还好好分析这单元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认真比较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相似性,以及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真到上课了,我也不敢有一点大意,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我将学生的练习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原来都是“0”惹的祸。仔细思考这些由0引起的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习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

二、是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但是强调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而且对算理的理解只在第一节课做得较好,在后面的若干节课中都把它弱化了,造成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

三、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习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的教学想了一点点计策:

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

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

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

四是加大计算的练习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也让我明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我想,这才真正诠释好了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角色内涵。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从孩子们熟悉的买东西入手,再比较一下哪种牛奶便宜,来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让他们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探究哪种牛奶便宜时,孩子们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再感受算法多样化。每一种做法都渗透着一种思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认识到: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像、创造。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思考、表现、创造。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去体会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优点:

1、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初步解决简单的计算,并能够自己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准确的算出结果。

2、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

本节课不足:

1、在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个别同学对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好。

2.对于补“0”和用“0”占位的方法上,个别同学还需要继续加强。

3、教学时,忽略了个别学生,比较片面,整体把握性不好,有待于加强。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三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小数除以小数的关键在于转化,即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如何转化,要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小数位数,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第一,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5.8÷0.72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小数除法练习中,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应该是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应该多让学生说每一步该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而且很多学生移动小数的位数错误,导致了计算思路不清晰,导致计算结果不正确,比如,1.68÷0.02 0.02扩大到它的100倍,1.68也要扩大到它的100倍。0.02扩大到它的100倍,目的是使0.02变成整数,为了使商不变,1.68也要扩大到100倍。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和会用商不变的性质。

其次,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基础不够牢,特别是商中间有0这种类型,它既是除法的重点,也是难点,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

再次,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小数除法是比较复杂的,懒与计算,动手太少。

最后,我认为是在完成竖式商的小数点不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数位对齐,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应该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篇四

通过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错误较多的题主要是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就商“0”和被除数添“0”再除这两种情况。中下层学生掌握情况一般。

第二课时,将学生习题或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集合起来,对比各类型错误进行了分析讲解,效果不错。

学生常见错误有以下四种:

错误一:被除数整数部分小于除数,不够除,就商0。如:4.62÷22,有的学生用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先看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于是就用46除以22,商就成了21。

错误二:被除数的位数小于除数,不够除时,商0,再在被除数后添0继续除。如:1÷25。这类题是学生出错最多的.,一是有部分学生直接在被除数末尾添2个0就除,根本就不去考虑商0的问题,于是得到的商是4;一是有部分学生知道1除以25不够,商0,就直接在被除数末尾添两个0就除,于是得到的商是0.4。

错误三: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应把除数扩大一定的倍数,去掉其中的小数点,并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再除。如:123÷8.2。这类题学生做起来更是五花八门,一种是除数扩大了十倍,被除数却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忘记添上末尾的0了,于是商得1.5了;第二种是除数的小数点根本就不去掉,直接当作82来除,于是商也得1.5;第三种是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了十倍,除数的小数点没有了,被除数末尾也添了一个0,但是有少数学生还是把这个0想成是上面那类题中被除数不够除,添的0。于是也得到了1.5的商。

错误四:商中间有0的情况,如90.3÷6,此类题,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如上3除以6不够,就把后边的0一起落下来变成30算,于是商中间的0就没有了,商就成了15.5,依次落两个数来算这是很多学生都常见的错误。

错误五:商的小数点应与被除数“后来”的小数点对齐。很多学生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容易漏点商的小数点或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相信许多老师都会遇见学生常犯这些错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在课堂加强了对比练习,而且针对性地出示错题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并提醒学生一定要牢记法则,细心计算,还大力表扬作业全对的学生和细心改错的学生,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步获了比较好的效果。

接下来,要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的计算态度,扎实基础,使学生较好掌握新知识,提高计算水平。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五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的内容,是计算的关键,其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由于把除数里的小数点去掉,是根据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来进行转化的,因此先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接着让学生探究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从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不论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或从学生已有知识的角度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发展。因此本节课围绕除数的转化展开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我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到超市购买玩具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学讨论自主 探索的过程,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通过作业情况的反馈,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错误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格式上错误,出现中间0漏写错误,出现商多添0错误,

一、进行练习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把这些错误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

二、总结列竖式的过程进行细化:

1、移动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几次变成整数。

2、被除数也移动同样的次数。

3、在商的位置上标上小数点,与被除数对齐。

4、用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突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时先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移下一个数。

通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