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通用5篇)

2023年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通用5篇)

ID:4225199

时间:2023-10-05 23:02:52

上传者:GZ才子 2023年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 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篇一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2、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四、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练习法

六、板书设计

毫米  类似物体  比较

操作  彼此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 米 的 认 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四、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讲解法

六、板书设计

一分米=10毫米   一分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长?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千 米 的 认 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三、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四、教学重点:

千米有多长的现实概念

五、教学难点:

千米及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六、板书设计

千米=1000米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千 米 的 认 识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演示-实验法

五、板书设计

到教室以外感受千米的长度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解法

五、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吨 的 认 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四、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讲解法

六、板书设计:

一吨  一头牛的质量  一头猪的质量

一个学生的体重    老师的体重

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演示-实验法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实物   比较他们的特性

引出长度以及重量单位

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篇二

教学内容:“鸡兔同笼”问题。课本第112~1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学习我国传统的数学文化。

2。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集中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用列表法、假设法及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2.用合理的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出示教材第112页的情境图。学生阅读进入课题:“鸡兔同笼”问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用列表法、假设法及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三、讨论发现:

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读题,分组讨论。)

1.列表法如何解答?

2.假设法如何解答?

3.方程法又如何解答?

明确:

1.学生讨论得:有5只兔和3只鸡。

鸡8765432…

兔0123456…

脚16182022242628…

2.师生共同完成:

如果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也就是有10÷2=5只兔,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和5只兔。

3.根据鸡脚分只数+兔脚的只数=脚的总数。

(学生板书演示)解:设有x只兔,那么就有(8-x)只鸡。

4x+2×(8-x)=26

2x+16=26

x=5

8-5=3(只)

答:兔有5只,鸡有3只。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5页“做一做”。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六第1、2、3题。

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篇三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九年级 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弯道跑是中学教学的常规教学项目,弯道跑技为200米跑、400米跑及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学习弯道跑,充分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通过练习,结合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正确认识弯道跑的意义,同时结合自主探究和“十字接力”的拓展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导引下,在自主探究中培养体育情感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本单元中,我设计了三个专题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弯道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视频观看,启发导入,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学习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和基本练习方法。专题二:弯道跑与身体健康、自主探究学习。运用问题的导入,进行分组探究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弯道跑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进取、积极向上的体育思想。专题三:弯道跑的拓展练习----“十字接力”。通过”十字接力”的拓展练习,把学生带回体育竞赛当中,让学生在竞赛学习知识,学会团结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运动技能:使学生理解弯道跑的技术原理,明确跑的目的是发展速度,为弯道跑奠定基础;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在运动过程的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自信心。社会适应:在学习技能、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学生弯道跑的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弯道跑对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在体育运动中正确运用弯道跑技术,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坚持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形成健康的人格。

1.弯道跑练习方法有哪几种?

主题单元2.弯道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设计

3.练习”十字接力”的要素有哪些? 专题一:弯道跑的基本技术。(一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弯道跑与身体健康、自主探究学习。(一课时)专题三:弯道跑的拓展练习-”十字接力”。(一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时 弯道跑的基本技术。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本专题是整个单元的基础,通过视频、网络、教师的讲解,及自主探究,掌握弯道跑的技术,知道弯道跑的练习方法,理解弯道跑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怎样克服离心力,提高弯道跑的成绩,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对这一项目的学习,激发练习热情,在练习中理解弯道跑克服离心力的重要意义,逐步把弯道跑熟练应用到体育运动中。

1、举例说出3种有弯道跑的运动项目。

专题问题

2、弯道跑时身体有何感觉?

设计

3、在弯道跑中怎样克服这种感觉?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课题

观看比赛的视屏片段及200米奥运会片段,通过运动画面,渲染气氛。(三分钟),并导入本单元学习主题----弯道跑 活动二:问题与研讨 提出问题一:(五分钟)

1、举例说出3种有弯道跑的运动项目。

2、弯道跑时身体有何感觉?

3、在弯道跑中怎样克服这种感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二:弯道跑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通过查阅资源学生根据理解和分析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和总结,并做好记录。切入主题,安排学习任务。

活动三:弯道跑的学习与合作探究

步骤二:先进行技术动做的模仿练习(原地和小范围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按照要求进行十分钟的集体跑步练习(由教师设定练习方案),步骤四:教师通过脉搏的测定监控学生的运动量的大小(跑步间歇测定),随时进行调整。

1、放松活动:(配音乐)

2、反思与评价

评价的学习要素:

1、掌握弯道跑的理论知识:。

评价方法:提问与讨论、现场评价,小组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动作是否规范。

2、弯道跑的学习与练习。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互评与师评。

评价指标:弯道跑技术动作、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方法:使用评价量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1)各组是否提出实质性的困难与问题。(2)能否积极的解答、讨论各组提出的问题。(3)能否认真的学练。

(4)分工是否明确,合作是否愉快、资料保存是否完整有序。

专题二 所需课时 弯道跑与身体健康、自主探究学习。(一课时)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弯道跑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通过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成功喜悦,使枯燥的田径课程变得有趣。进而达到“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

1、跑弧线时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跑至直线有什么不同? 专题问题

2、弯道跑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

设计

3、弯道跑的技术是什么?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将本课分为四部分:

(一)热身与导入部分(7分钟)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 组织教学所需的常规内容,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明确课的内容和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

2、徒手操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的预防措施。振奋学生的精神,为以下的教学作好准备。

3、绕篮球场边线及三分线弧线慢跑。要求:保持距离,不许推拉;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边跑边喊号、拍掌。目的是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发展速度,同时又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快速有效地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问题:跑弧线时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跑至直线有什么不同?

(二)实践部分(15分钟)教学步骤:

1、游戏“你追我赶”接力跑。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方法与规则进行接力跑,游戏后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弯道跑的动作体验,在反复进行游戏比赛练习中启发学生思维弯道跑的技术要领。这样寓教学于游戏中,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

问题:弯道跑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

2、教师示范、总结弯道跑的技术要领。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学生对此已有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再通过教师的示范、总结,就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白为了克服直道跑惯性的离心力,进入弯道时,身体必须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脚用前脚掌内侧,左脚用前脚掌的外侧着地。摆动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左膝关节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都应大于左臂;右臂后摆时,肘关节稍偏向右后方,前摆时稍向左前方等技术要领。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比起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传统教法,学生更乐于接受,对所学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学生反复实践体验。弯道跑是在跑进中改变行进的方向,当跑速较慢时,弯道跑是轻而易举的,但在快速的跑进中改变跑向,尤其是在幅度较大的变向,是比较困难的。它需要较强的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运用启发性教学和通过学生反复练习,向学生讲解这方面的技术要求,从而使他们在快乐的实践体验中理解这些知识,达到本课的目标要求。

(三)体验部分。(13分钟)教学步骤:

1、8”字游戏。

2、教师评价。运用 “8”字抓“俘虏”游戏,来检查学生弯道跑技术的掌握情况。并以此加深体验弯道跑的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同时教师通过点评,寓思想教育于游戏竞赛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调节部分(5分钟)教学步骤:

1、教师领跳放松舞蹈,学生模仿练习。

2、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跳。

弯道跑的拓展练习-----“十字接力” 1课时 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在整个单元就是起到拓展提高,加深理解,提高兴趣,培养情操的作用。通过对这一项目的学习,激发对弯道跑兴趣,把弯道跑技术熟练地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在弯道跑接力过程中,培养激情,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团结的力量,在比赛拼搏中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运动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原理,明确跑的目的是发展速度;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在运动过程的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自信心。社会适应:在学习技能、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

1.什么是“十字接力”?

本专题问题2.决定比赛成绩的要素有哪些?

设计

3.各小组是如何安排组员参与“十字接力”比赛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电脑和网络的相关资源。“十字接力”的比赛方法。教学支撑环学校操场。

境 其 他 接力棒4根 录音机一台

1、活动

1、观看“十字接力”的视屏片段。(三分钟)

2、提问、研讨与分享:(五分钟)

1、什么是“十字接力”?

2、弯道跑在”十字接力”中有什么作用?

3、”十字接力”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学生分组研讨,根据理解和分析归纳总结,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单评析和总结,并做好记录。活动二:”十字接力”

步骤一:教师按照事先的准备进行分组,分组要把能力不同的学生,包括素质一般的学生均匀分配到各组。

步骤二:由小组长到老师处抽取接力棒,接着按照要求进行五分钟的讨论比赛准备方案,确定参赛队员顺序。

步骤三:教师宣布比赛规则,违规处理办法,比赛注意事项以及计分的方法,教师通过视频、音乐等方法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体验、探究、合作、求胜的欲望,以求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步骤四:当教师宣布比赛开始后,各小组展开激烈的角逐,教师要注意观察比赛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活动顺利,确保学生安全,提醒及记录违规情况,及时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让每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比赛。

步骤五:当各组全部完成比赛后,集合队伍宣布比赛成绩,进行及时的讲评。

2、实践的反馈是否可以修改方案,建议提出最合理方案?

3、如何提高成绩?

4、谈谈合作的快乐体验。

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发言,提出问题,回答老师的问题。记录小结的情况,打出分数。教师总结,评价。活动三:展示交流。1.获胜小组展示自己的比赛方案,感受胜利的喜悦。介绍获胜体验。进行表彰鼓励。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掌握”十字接力”的基础知识:。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讨论与交流。

评价指标:

1、十字接力”的方法。

2、接力”的方法与能力。评价方法:现场比赛。

评价指标:小组比赛方案,小组比赛成绩

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篇四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单元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1. 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2.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不仅能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了解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体会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编写这本教材的编辑室的叔叔阿姨们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你们知识这些信件是如何传递的吗?(出示例1下面寄信的流程图)师:把信件投入邮筒后,邮局把收集起来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是根据每封信上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的,再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邮局,最后由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

2、探索邮政编码的结构

观察以上这些地区的邮政编码,你发现了什么?

师:湖北省较大,所以仅用44还不够,因此湖北省的省级代码有两个,除了44,还有43。

观察以上邮编,猜一猜前三位表示什么?前四位呢?

师:前三位表示邮区,这里的448就表示湖北省的荆门邮区。前四位表示县(市),如这里的4482就表示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邮局。你能与同桌说一说其它两个邮编前四位分别表示什么吗?(如有条件可通过课件了解湖北省中的不同邮区。)

(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二七邮政支局 430012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双洞门邮政支局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武汉市武胜路邮政支局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市钟家村邮政支局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市中华路邮政所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市水果湖邮政支局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武汉市红钢城邮政所 430080

师:最后两位数字表示的是该邮局的投递局或邮政所。

(4)请大家打开书113页,找到上面的邮政编码。这是表示谁的邮政编码?同桌交流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注意结合收信人的地址来说)

结合发信人的地址你们能说一说100081表示的含义吗?

师说明:由于北京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所以它的邮编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都是0,只有81是表示投递局。我国还有3个直辖市,他们的邮编分别是上海市200000;天津市300000;重庆市400000。如果是省会城市,他们的邮编第三位第四位也均为0,如江苏省南京市210000;广东省广州市510000;四川省成都市610000;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三、巩固练习

1、你还收集了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

师: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推行邮政编码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信函自动分拣机可以通过拍摄到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通过皮带传输和机械手把信函放进特定邮政支局的信格里。机械分拣可比人工分拣的效率提高10倍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牌号``````)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作业:书p118第1、2题。

教学反思: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听过多节有关的研讨课,但临到自己教学时才真正体会到本课教学的艰难。

虽然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邮政编码的知识,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查询,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倍感吃力。如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北京人民出版社的邮编是100008,它的第三、四位都是0呢”;“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邮编4300xx第三、四位也是0呢”;“邮区是不是指什么市?”“邮区与市、区、县有什么关系?”一个接一个问题“炮轰”过来,着实招架不住。

二是对教学方法的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讲授为主的内容,还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观察发现探究为主的内容。常规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前者(因为高效),比赛课或研讨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后者(因为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那么到底选用哪种方法能够在常规课内既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我选择了以后者为主,适时辅之以讲解,效果还不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很活跃。

备注:

1、编码与大数的区别。大数和编码的位数都很多,但是编码不是大数,可以问学生“编码是一个大数吗?是一个多位数吗?”要让学生搞清楚这一点。邮政编码不能说是6位数,而应该说是“由6位数字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身份证的一些常识及其编码的科学性,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编码、应用编码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数字编码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来身份证是一个很重要的证件,那身份证上都有哪些信息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身份证号码记录表,说说自己从收集的身份证号码中了解了哪些信息?(教师巡视)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行政区代码它只记录到省、市、区(县)。前两位表示省,接下来两位表示市,再后面两位表示县或区。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7至10位表示年份,11、12位表示月份,13、14位表示日期。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表示同一地址所在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编写的顺序,单号分给男性,双号分给女性。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511182197302110031

518182197604280022

510182194712260011

5、区分新旧身份证号码

同学们收集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吗?知道哪一种是新型身份证码?

师:比较一下,新型身份证号码跟旧身份证号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师:新身份证号码把出生日期的年份写完整了,最后多了一个校验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板书设计:数字与编码--身份证

42 01 03 19750802  122     x

省 市 区 出生日期 顺序号 校验码

教学反思:

全班在课前都完成了父母及自己身份证号码的收集任务,而且他们早已在编码中发现了出生日期的秘密,因此本课只剩一大重点--性别如何从身份中区分需要突破,同时简单介绍前6位、后4位的含义即可。教学十分顺畅,学生十分喜欢做根据身份证推断爸爸、爷爷、妈妈这一类习题。

初中数学教材单元分析篇五

适用年八年级

级 所需时三课时,每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素描主题单元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是为学生学习明暗基础知识而设置的。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强调明暗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明暗学习的兴趣,通过借助简化的明暗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多种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2、学会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结构,比例,透视等基本方法。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工具,尝试以不同的明暗表现手法创出具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效果的素描作品。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

2、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用明暗塑造立体物的过程中,感受绘画造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敢于探索、积极发现的激情。

1、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力,表达思想与感情。

2、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

3、.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1、明暗形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明暗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设计

3、光与明暗的关系是怎样的?

4、素描练习使用的媒材有哪些?

5、明暗调子素描练习中,如何进行观察和表现?

6、明暗素描有哪些表现技法?

7、结构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是什么?

专题一:明暗形成的基本原理---形成原理,基本规律,光和明暗的关系(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立体明暗的基本表现方法---使用媒材,观察和表现,基本技法(1课时)

专题三:结构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1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素描的基本含义。

2、了解明暗形成的基本原理。

3、认识物体明暗的形成和光的关系。

4、明暗的变化规律。明暗形成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明暗素描。

专题问题设计

2、物体的明暗怎样形成的?

3、没有光,你能看到物体的明暗吗?

4、物体的明暗变化有没有规律?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美术教室。

2、教学课件。

3、网络资源。

4、绘画用纸和铅笔等绘画工具。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感受素描、提出问题

2、学生欣赏课件中的不同风格的素描作品,归纳总结,素描的概念,明暗调子素描。

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明暗变化? 活动二: 探究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1、运用灯光的远近强弱,体会光对明暗变化的影响。

2、体会人距离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的明暗色调不同。

3、物体本身的色彩,质地,肌理不同,明暗感觉不同。

4、物体所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5、体会不同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转折的是柔缓,还是锐利,并由此衍生出三大面,五调子。

活动三:观摩体会交流,分析课件展示的作品

同学之间,交流体会,分析作品中的明暗变化规律。

1、能积极参加讨论,并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取得很好的效果。

评价要点

2、能够积极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并解决问题。

3.能够把握、理解并掌握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光和物体明暗的关系,运用的很恰当,很到位。

专题二 所需课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立体明暗的基本表现方法

1、了解素描练习使用的媒材。

2、掌握明暗调子素描练习中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3、掌握明暗素描的基本表现技法,了解其他的表现技法。

1、你知道素描练习使用的材料有哪些?

专题问题设计

2、在明暗素描练习中,你会观察物体的明暗变化,和结构变化带来的明暗变化吗?

3、素描练习中的基本的技法有哪些?其他的技法有哪些?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美术教室。

2、教学课件。

3、网络资源。

4、绘画用纸和铅笔等绘画工具。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欣赏导入,提出问题

1、欣赏教师投放的课件中的各种不同风格的素描作品,提出问题:你知道素描练习中使用的材料有哪些?笔(钢笔,铅笔,毛笔,马克笔,圆珠笔,油画棒等),纸,水墨,水彩等,还有其他的辅助材料。活动二:探究明暗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学习基本技法。

1、引导学生分析明暗调子的观察方法:整体--局部--整体,物体的结构可以概括成几何形。

2、进行简单的构图学习,掌握基本的构图知识。观察物体的基本比例关系。

3、探讨基本的透视法则,近大远小。简单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4、物体受光的照射,产生的明暗变化,以及物体周边环境给物体带来的变化。

5、学习明暗素描的基本技法:竖排线,横排线,对角线,随意线,交叉线,斑点,块面等。

6、探究其他的表现技法。活动三:实践练习,体会感悟

1、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技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一个物体,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

2、注意构图,和物体的比例关系 活动四:展示评价,组内自评。

1、能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交流和提问。

评价要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自己的练习。

3、能够评价自己的作业,和别人的作业。

4、比例能基本把握,构图还需加强,空间表现较好。

专题三 所需课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结构素描的基本特征。

2、比较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的不同。

3、掌握结构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

1、结构素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专题问

2、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的区别在哪里?

题设计

3结构素描中怎样表现立体的空间关系?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美术教室。

2、教学课件。

3、网络资源。

4、绘画用纸和铅笔等绘画工具。学习活动设计 结构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 活动一:欣赏大师的结构素描作品,感受不同的作品风格。

1、引导分析,归纳总结,结构素描的特点是什么?。活动二:分析比较,整合知识

1、投放图片,比较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结构素描用线来表示物象的结构,包括我们看不见的内部结构,也一起表达出来,它不是侧重于物象的明暗关系,重点表达物象的结构组成。共同点是,都能表现出物象的立体空间关系。

2、分析作品,探讨结构素描的表现手法,和表现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比例,结构,线的虚实,近实远虚的表现手法靠近前边的线,粗,实,靠后的,线,细,虚。

3、教师示范,以几何形体为例,进行演示,近实远虚,近大远小,在用笔用线上的变化。

活动三:练习实践,感受巩固

学生练习,运用所学的结构素描的基本技法,进行简单的练习。活动四: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评价自己的和其他同学的作品。

评价要点

1、能够积极主动的探讨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的不同。

2、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具有较好的耐心,兴趣持久。

3、能够运用所学技法,表达自己喜爱的东西,能表达自己的情绪。

4、能够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