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春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最新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春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

ID:4227226

时间:2023-10-05 23:32:57

上传者:文锋 最新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春日教学设计(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精确、流利.有情绪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确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知道多音字“更”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不同读音。

3、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大意,想象文中所刻画的美好情景。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重复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与内在美。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对诗的理解。

1、培育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绪。

多媒体课件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窗能背诵许多的古诗,大家还记得有关春天的古诗吗?

1、学生背诵古诗(教师预设有《咏柳》、《春晓》、《春游湖》等诗)

学生描写自己眼中的春天

1、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现代作家所写的,有关春天的小诗《春日晨景》请同窗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

2 、齐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出以后,教师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1、现在,让老师用朗读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春天的早晨。

教师配乐范读(必须入情入境)

2 、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精确、通顺,自主学习生字

4、指名读文,齐读

5、检讨学生识字效果

五更 更好 天欲晓 春渐浓 杏花 新荷 漫坡 两岸 堂前 层层碧

领导学生认读词语,领导多音字“更”的读音,并领导学生识记生字“漫、杏”,图文结合等方式理解词语“漫坡、五更、天欲晓、新荷”,“春渐浓”结合韩愈的《早春》来体会春天的变化。

1、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画面。

2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先重点感受春天的俏丽景色,即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引导学生通过重复诵读、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想象,教师通过引用诗句、范读、配乐朗读、结合图片、充斥豪情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春天,然后再来感受“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的动态美。

“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

(1)学生读文,然后刻画自己想到的画面。

学生描写画面的美。

教师:作者在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来到这里,昨夜刚刚下过一场细雨,水面弥漫着一层水气,远远望去如轻烟一样,轻烟是什么颜色?在细心察看水面,水面是什么颜色的?水也好像被染成了绿色。真是好像到了绿色的世界呀!谁来读一读这俏丽的画面!学生有情绪的朗读。

“一园细雨杏花红”刻画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刻画美景。

师:想起啊,孔子当年就在四棵杏树下给他的学生讲课,那可是春秋时期,到现在有两千多年了,每当春天之际,莘莘学子们便进京赶考去了,抬头望去,那红红的杏花给他们带来盼望啊!所以同窗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红杏)你看啊,唐朝的王涯他可经不住地赞叹: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叶绍翁也曾经写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所以,作者也经不住地赞叹他所见的这满园红杏。我们再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满园红杏里边来吧,领导学生有情绪朗读。

“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教师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教师可以从小草给人的感觉,春天的时候,生命力很旺盛的小草长在大自然中让我们感觉很舒服,那么普通的小植物就让你感觉到它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白居易曾赞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荷叶嫩绿得流出水来,层层叠叠等,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层层碧和片片青”

“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这部分要施展学生的想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画面:巧燕筑窝、稚雏待哺、鸟儿翩翩上下于檐下树间的和乐安然与篱芭架下蜂蝶嬉戏、绕花起舞的劳碌快意;耳畔回荡的是昵喃的燕语、悠扬的莺啼、轻柔的蜂鸣。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就达到目的了。

3、整体感知诗句和画面

同窗们伴着乐曲再朗读整首诗,想象全部画面。

激励学生刻画全部画面,再次把学生引入情境,这样的美景是谁带给我们的?

4、真是“三月春渐浓”啊!晚春到底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诗人又是怎样刻画的呢?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春天的变化:

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师:此情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你对春天的爱呢?

出示“友谊提醒:

1、清唱一首春天的歌。

2、描画一幅春天的画。

3、背诵一首春天的古诗。

4、说几句讴歌春天的话。

5、摘抄文中精美的句子。

……

阅读描写春天的古诗或文章,如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子妹妹》、《春天的发现》、《大地的头发绿油油》等。

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教学反思: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句的含义。

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体会、感悟春天的美。

古诗《春日》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背会,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在教学时,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句句落实,只说出诗意即可。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感悟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春晓》、《村居》、《草》、《宿新市徐公店》、《咏柳》等等)。是啊!同学们,春天是美丽的。诗人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赞叹,他们用自己的诗句把春天描绘得绚丽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绘春天的名篇——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读了课题,“春日”两个字给你一个怎样的画面?谁来说一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春天的一个日子)

简介作者: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出示幻灯片——朱熹的资料)。

就在春日的某一天,诗人朱熹在山东的泗水河边游玩时,一路上被繁花似锦的春色所感染,不由诗兴大发,吟出了《春日》这首诗。(出示泗水河画面)

(一)学生各自试着读《春日》。

(二)范读。(你们喜欢吗?喜欢就大声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了。)

师:能流利的.读出来吗?谁愿意来读读这首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师:读的是字正腔圆,但读诗,还要读出他的节奏和韵律美。这样吧,和老师配合读这首古诗:你们读每句的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你们可要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出示幻灯片)

师:好,我们交换。我读前四个字,你们可要学着老师刚才的读法来读。

师:瞧,你们已经找到点读诗的感觉了。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注释,来体会诗人的心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先来说说你从哪个词感觉到诗人的什么心情?

师:有理有据的!真爱思考,开了个好头。

生:我从“无边光景”感受到了诗人高兴的心情。诗人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风光景物,而且这些景物都是焕然一新的,肯定心情舒畅。

师:大家认同吗?那么,诗人站在泗水河边,会看到哪些景物是焕然一新的?

生:诗人看见大地是新的,小草钻出了地面,绿绿的。河水变得更清澈了,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天空更蔚蓝了,燕子自由的飞翔。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师:是啊,这是焕然一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诗人心中能不豁然开朗吗?(出示图片)

师:还有想说的吗?其余两句中还有什么词也能让你感受到诗人兴奋的心情?

生:“东风面”。诗人站在泗水河边,暖暖的春风轻轻地吹到他的脸上,他一定很惬意的。

师: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是的,这春风是诗人感觉到的东风面。其实,能让诗人高兴的不只是春风呢,比如:刚才说的百花盛开、醉人的花香、叽叽喳喳的鸣叫声。诗人随意就看到如此的美景,怎么能不感慨呢?(齐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看课件:春光明媚的日子去春游,自然是好心情,现在我们也带上好心情,跟随诗人欣赏春天的美景去。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

师:咏春诗还有很多,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师:同学们,春天真美啊!你们现在处于人生的春天,你打算怎样度过呢?(学生交流,补充朱熹求学的故事)

拿出你的彩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春天。

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2、出示四字词语: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春日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春日》。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一、板题示标:

1.老师: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认真书写课题。(板书作者)

2.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春日》。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初读古诗。

2.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滨”(bin)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

1.教师: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相信难不住大家(出示诗句)谁愿意解释前两句。

(重点理解:“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于泗水县,流入淮河中。)

指名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2.出示后两句。(指名解释)

(重点理解:“等闲”,平常、随便。“东风面”,春风的面貌。“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诗句的意思: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3.教师:“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想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4.总结:

《春日》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收到启发。“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5.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老师:大家读得很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子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

六、当堂练习: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比一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坐姿端正。

七、板书设计: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风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文档为doc格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