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书的读后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通用5篇)

2023年书的读后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通用5篇)

ID:4253503

时间:2023-10-06 15:32:56

上传者:笔尘 2023年书的读后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通用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的读后感篇一

严格来说,《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并非是一本完整的书,相较于本书所阐释的文本意义,我更注重于梁先生在本书中所表现的思想脉络。梁先生被称为新儒学大师,然而啥叫新儒学?倒也没有一个标准。想必梁先生对这一称号并不在意,甚至反感。他注重把思想融汇于人生,倒无意于专做学问,只是因思考而牵涉学问,因人生而牵涉学问,所以为之。

然而我以为,这恰恰是我理想中的作学问的态度。学问本身就是由思想推动的。因此我称梁先生为思想者应不为过。所谓思想者,就是那群不断思考并且将思考不断应用于实践的人,不断实践,探索思想就成了他的人生。梁先生说,他一生当中只关注两件事,一是中国,这大概是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二是人生,这当然是他的主攻。从梁先生一生的著作来看,也确实围绕着这两条来实行。

为什么我说《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不是一本完整的书?因为我们既能从书中读到他早年(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又能讲到后期他对原有思想的断然否定。其实阅读一个人的著作和断定一个人的思想本身是有差距的,因为人是变化的生命体,尤其对于一个喜欢探索的人来说,不断地否定意味着不断地更新,某一本书只能代表作者某一个时期的所思所想。一个勇于否定自己前期思想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大部分人往往从固定思维中走不出来,以为自己不变化的人生即是正确的人生,对变化不加察觉不加反省。

梁先生说,他一生的思想具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功利实用主义,像墨子的学说,西方的学说尤为功利。第二阶段是佛学,为此梁先生践行了佛教的生活方式。说是佛学,其实更注重的是其中的唯识派,唯识派在所有佛教流派中是相对形而上的,更富有哲学意味的流派。第三阶段则是孔家学说。有意思的是,梁先生不说儒教,而固执地采用孔家,是因为他对孔子的学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视角。这大概也是梁先生被称为新儒学大师的原因。

显然,梁先生对第一阶段的否定是非常坚决的,从书中可以读出他对墨子学说的鄙视,我不太懂墨家学说,只知兼爱与非攻,不能在此处妄言。但是,采用唯识论与孔家论来分析东西方文化和哲学,其视角是非常新颖的。梁先生指出,未来有三个阶段,当下是西方学说的世界,即功利派的世界,改造外物的世界,然而西方学说的弊端已经在现实中显露无疑,因此第二阶段定然是中国化的世界,即孔家学说的世界,在他的眼里,孔家学说代表了人本身,入世的人生,灵动的人生。

并且利用这功利和实用做起了强国之梦。直到现在,还少有人能够看到其间隐藏的思想危机,哪怕这危机已经有暴露的苗头。

我一直认为,和上个世纪不太一样,如今中国和其他国家其实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心灵的危机。而梁先生当初所习得的心理学如今已被证明是旧时代的产物。但梁先生所说的,要重视心理学,在当时恐怕还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书的读后感篇二

这几天,晚上睡不着觉,索性爬起来,点上一支烟,看着窗外。

孔明灯,简单极了。用很细的竹篾扎成四方形或圆柱形框架,上面和四周糊上很薄的纸,底部中间系着一很短的蜡烛,再无其他了。放飞的时候,只要点燃蜡烛,孔明灯就会慢慢地升起来。

现在,那边不断同时有好几个孔明灯升起,在夜空下,煞是好看。我想,下面仰头追望的孩子和情侣们,看着他们的心愿随着孔明灯而上升,也一定笑开了花。

坐在窗内的我,看着窗外的那一盏盏不断升起的孔明灯,心里难以平静。

人生有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犹豫。进还是退,我陷入痛苦中。走,还是留?走,到哪?离开,就意味着要放弃现在的所有,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起风了,一阵阵寒气袭人。远处的孔明灯稀疏了许多,偶尔能有一两盏升起,看不到成群成群的了。我感觉自己就像这子夜的孔明灯,没有了欣赏的人群,连它的主人也不知道现在身在何方了。

我该怎么办?走不走?

不知怎的,我有点胆怯,不敢去,害怕自己都快被用竭的大脑无法承受更大的抽取,担心自己无法能登堂入室,更害怕因误人子弟而被指名责骂。可怜的自尊,可怜的因为自尊而寻找的借口。恍恍惚惚、犹犹豫豫中,错过了机会。

孔明灯啊,孔明灯,我该如何才能像你一样不断飞升,追求新的人生高度呢?

金蝉脱壳,方可羽化而飞;光脚行走,才能无所顾忌。

有点困了,躺下,不一会就睡着了。我想窗外的孔明灯定然还在轻盈地飞翔。

文|西城醉生

公众号:高考作文

书的读后感篇三

【参赛下水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

南长城小学任秀云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最跳跃的音符;童年是一道菜,菜里包含着酸、甜、苦、辣;童年是一道彩虹,绚丽而又多姿。对于每个人来说,童年里总有令自己最难忘的记忆,就像是一个永久的烙印,深深地烙在你的.成长历程中。

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的我,虽是女孩,却有着比男孩还调皮、捣蛋的性格。放学之后,我总会邀上我的伙伴们一起上山抓野兔,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等,因此,村里的人都叫我“假小子”。

记得有一次,放学铃声刚响,我急忙收拾书本,把书包往肩上一挎,叫上几个伙伴,飞快地冲出教室。走在放学路上,我兴奋地对伙伴们说“昨天,我在我家后院林子里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窝蜜蜂,我妈妈说蜂蜜吃起来可甜啦,我们今天就是掏蜜蜂窝怎么?”听了我的介绍,几个小伙伴张大嘴巴,露出一脸馋相,大声叫到“好啊!好啊!”在一阵欢呼雀跃声中,我们很快来到了那棵长势茂盛的大树下。大家把抬头望望高耸入云的树杆上垒着的蜜蜂窝,都显出了有些胆怯的神色。“谁去?”我问道,和我一块儿来的几个男孩都没敢出声。女孩子呢?更不用说了。她们连大气都不敢出。望着他们的熊相,我冷笑着说:“胆小鬼,你们看我的!”一听说我要爬上树去,大家的兴致又高涨起来。

在大家的呐喊助威声中,我脱掉外套,把袖子一卷,“蹬、蹬、蹬”大步走到树根前,两手抱住树杆,左脚踩在主杆上,右脚跟着往主杆上跨一步,就这样,我像一只灵活的猴子一样,很快爬到了树上。站在树上的我,得意极了,对着下面的小伙伴炫耀到:“怎么样?你们敢吗?”。“等着!我给你们掏蜜蜂吃!”望着我跟前的蜜蜂窝,我兴奋地把手往窝里一探,“唉呀!疼死我了!”我大叫着,把手猛得收了回来,因为用力过猛,我没能稳住重心,“砰”一声从树上跌倒在树下,好半天,我没能缓过劲来,把手伸出来一看,满手都被蜜蜂叮得又红又肿,我一个劲儿地甩着手,一个劲儿在不停叫唤:“唉呀!妈呀!疼死我了!”望着我狼狈的模样,大伙儿都忍不住捂着嘴笑了起来.

回到家后,我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几年,但它就像一粒快乐的种子一样,永远地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中,让我每每想起来,脸上总会浮现了无比快乐的笑容。

(中国大学网)

书的读后感篇四

1.日常行事依良知而行,不可随世事大众,攀附现时世态,确如此,有德日新,业安既富,每日自检,仁者自律,格物致知,持续处事。

2.功夫不合,常生疑虑,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有此二字,遵循此二字,一切顺达,自当触之而碎,迎之而解,如太阳一出。

3.此学如立在空中,四面皆无倚靠,万事不容染着。格物致知,仕鸣虽不全得,也已足可喜,只要一直实习,不用再多说,自当一勘而破。

圣贤之理都是平常简单的道理,但是也是不容易遵守的道理,若想成仁成仕其实很简单,格物致知,保守内心,不为外事外物所扰,保持初心,做好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保守格物的准则,一切自然而解,我每日三省我心,跟随圣人之心,涤荡内心的尘埃,做简单的事简单的人,心顺了一切就都顺了。

每日一问心得:不担心未发生的.事情,相信自然有道,去除可能因素,朝正向前行。

差人来,知令兄已于去冬安厝,墓有宿草矣,无由一哭,伤哉!所委志铭,既病且冗,须朋友中相知深者一为之,始能有发耳。

喻及“日用讲求功夫,只是各依自家良知所及,自去其障,扩充以尽其本体,不可迁就气习以趋时好。”幸甚幸甚!果如是,方是致知格物,方是明善诚身。果如是,德安得而不日新!业安得而不富有!谓“每日自检,未有终日浑成片段”者,亦只是致知工夫间断。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又云:“以此磨勘先辈文字同异,工夫不合,常生疑虑。”又何为其然哉?区区所论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于此见得真的,直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此者,方谓之知道;得此者,方谓之有德。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虽千魔万怪,眩瞀变幻于前,自当触之而碎,迎之而解,如太阳一出,而鬼魅魍魉自无所逃其形矣。尚何疑虑之有,而何异同之足惑乎!所谓“此学如立在空中,四面皆无倚靠,万事不容染着,色色信他本来,不容一毫增减。若涉些安排,着些意思,便不是合一功夫”,虽言句时有未莹,亦是仕鸣见得处,足可喜矣。但须切实用力,始不落空。若只如此说,未免亦是议拟仿象,已后只做得一个弄精魄的汉,虽与近世格物者症候稍有不同,其为病痛,一而已矣。诗文之习,儒者虽亦不废,孔子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若着意安排组织,未有不起于胜心者,先辈号为有志斯道,而亦复如是,亦只是习心未除耳。仕鸣既知致知之说,此等处自当一勘而破,瞒他些子不得也。

别后极想念,向得尚谦书,知仕鸣功夫日有所进,殊慰所期。大抵吾党既知学问头脑,已不虑无下手处,只恐客气为患,不肯实致其良知耳。后进中如柯生辈,亦颇有力量可进,只是客气为害亦不小。行时尝与痛说一番,不知近来果能克去否?书至,来相见,出此共勉之。前辈之于后进,无不欲其入于善,则其规切砥励之间,亦容有直情过当者,却恐后学未易承当得起。既不我德,反以我为仇者,有矣,往往无益而有损。故莫若且就其力量之所可及者诱掖奖劝之。往时亦尝与仕鸣论及此,想能不忘也。

前者是备录区区之语,或未尽区区之心,此册乃直述仕鸣所得,反不失区区之见,可见学贵乎自得也。古人谓“得意忘言”,学苟自得,何以言为乎?若欲有所记札以为日后印证之资,则直以己意之所得者书之而已,不必一一拘其言辞,反有所不达也。中间词语,时有未莹,病中不暇细为点检。

书的读后感篇五

黎明时分,我来到山间的树林,沿着林间小路向山谷里走去。一条小溪从小路边流过,潺潺的水声,让山林显得更加静谧。

突然,树木里传来“叽叽叽,叽叽叽”“喳喳喳,喳喳喳”“布谷,布谷,布谷”……群鸟齐鸣的声音。哇!真是太动听啦!鸟儿们唱起歌儿来了!这是鸟儿最快活的时候,它们飞离树枝,飞向天空。

这时,远处传来“哞——,哞——,哞——”的叫声,山路上慢悠悠地走来一头老牛,边叫边吃着路边的青草。老牛的叫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山谷里渐渐热闹起来了。

多美好的山间的清晨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