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精选10篇)

2023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精选10篇)

ID:4257642

时间:2023-10-06 17:52:59

上传者:雅蕊 2023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精选10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

于夫辉

课文导读

1.学习目标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文学文化常识

《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施耐庵。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一被逼上梁山,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王庆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小说热情讴歌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采用“竹节蛇式”连环结构,所以林冲的故事有其相对独立性。课文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王天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上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对李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4.重点透视

(1)人物形象的刻画

[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

于夫辉

课文导读

1.学习目标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文学文化常识

《水浒》也称《水浒传》、《忠义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施耐庵。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的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一被逼上梁山,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王庆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小说热情讴歌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采用“竹节蛇式”连环结构,所以林冲的故事有其相对独立性。课文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王天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上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人物形象分析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对李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4.重点透视

(1)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物的性格特色及其思想发展,又是通过丰富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内心活动来表现的。在这段故事里,作者着意描写林冲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思想性格,极力挖掘到他灵魂的深处。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林冲的转变,也就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在这段故事里,对高俅一伙迫害林冲的罪恶活动,用笔并不很多,只是采用侧面虚写的手法,通过他人的耳闻目睹从旁点染交代,而将主要篇幅留给林冲,从正面细致入微地描写他的活动,从中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但是统治阶级的罪恶却表现得很突出,读后能激起我们强烈的义愤。这是因为,林冲刺配沧州,家破人亡,本来就是高俅一伙阴谋构陷所造成的,而眼前的命运又仍然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显而易见,林冲的遭遇和全部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心思想的变化,就无一不跟这伙奸贼的阴谋联系在一起。林冲作为统治阶级营垒里的一名中层军官,虽然不像上山以前的杨志那样忠实地为统治阶级服务,但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必然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一心一意要保住那禁军教头的身分和美满的家庭。正为此,他对于来自高俅一伙的种种横逆与迫害,虽然十分愤慨,总是采取一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态度。就是到了得知陆谦赶到沧州要继续谋害他时,虽然一怒之下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要寻他报仇,三五日过去寻不到人,便又松懈下来,复归平静。管营调他去看管草料场,他心生疑惑,却又未能识破是敌人的阴谋诡计,应声便去,还想在那里苟活求生,好好地过平安日子。待到草料场火起,他亲耳听到陆谦等人得意洋洋地道出是奉高俅之命要烧死他,还要拾他一两根骨头回京请赏时,那长期郁积于心的满腔仇恨才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于是奋然而起,杀了陆谦,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你看,像林冲这样安分守己、屈辱苟安的人,最后竟被逼得毫无退路,一切生存的希望都彻底破灭,一贯能忍而终至于忍无可忍,不得不铤而走险。这就是林冲所走过的独特的生活道路,也是林冲性格发展的历史。由于作品真实地揭示了林冲思想转变的社会原因,就使林冲的遭遇远远突破了个人悲剧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分化瓦解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革命的产生、发展及其壮阔的声势。林冲不是一个农民,他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造反上山,终于成了农民起义队伍中的骨干。从林冲的思想转变,我们看到封建统治的分化瓦解和农民起义的发展壮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全面地展现农民革命斗争的面貌来说,林冲的形象有着别的英雄人物所没有的重要的典型意义。

(2)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文中有两段描写:(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了。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补此一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是说明他的细心、缜密。这一细节完全不会发生在李逵或鲁达身上。他管草场,仍然是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他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又如写陆谦富安从李小二店里出来:“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这个“低着头”用在这里令人喝彩叫好!这就说明二人有意不抛头露面,避免被林冲或熟人认识。行为不轨,必然会低头过市,表现了人物阴鸷狡诈的性格特征。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景物描写

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严冬的大雪给人清冷的感觉,自然使人更能感受到主人公所处的凄惨的境遇。同时,没有大雪,林冲不会到市井去沽酒;没有大雪,两间草厅不被压塌,林冲便不会夜宿山神庙。以上可看出,小说中的“风雪”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不可分。这风雪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且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风雪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揉合在一起。

(4)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作者刻画人物,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述,很少作静态的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往往是通过故事来表现的。而对于一个场面的动作描写,又往往是不加渲染烘托,只是简洁地描写言语动作,而不是单纯的心理描写,也不旁加议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神情心态。

语言积累

1、先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赍发()仓廒()酒馔()

尴尬()()髭须()央浼()

搠倒()迤逦()()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

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五本书,共有2个单元中外小说单元。一个必修3的第一单元,一个是必修5的第一单元,共六篇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于后者。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把握主题,一是要理解作者蕴涵的感情,了解作者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分析情节,要注意情节是怎样展开、发展,直至结局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此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1、梳理文章的情节结构,学习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赏析课文中“风雪”描写的作用,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会“,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理解作者在起伏的矛盾斗争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赏析课文中“风雪”描写的作用,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小说并不陌生,相对的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所以老师要适时采取情况,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学法及确定依据

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个小说单元的小说,已能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并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能大体把握。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停留于对课文的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的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若能够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分层阅读,则能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小说嘛,无巧不成书,情急之中,我想起苏轼的一句诗:“竹外桃红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说道:“苏轼为什么非写成‘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可呢?难道‘鹅’就不能够先知吗?小说和诗歌一样都是文艺作品,阅读文学作品是不能死抠的。”听了我的解释后,有的同学笑了,可不少的同学脸上仍旧带着疑问、困惑。我的解释为什么不能使学生信服呢?为了彻底地解开这个疑团,我想不如在课堂上主动地把“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发表看法,各抒己见。

三、说教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它的具体要求是:综观全局,抓住关键,创设问题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础上,据点作评,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评说点拨,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

这种评定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是通过感受、点拨而产生顿悟,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会为自己的不断发现和新解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学习兴趣大增。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718页、第72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要使学生的思维之水常“鲜”常“活”,教师就必须在“导”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临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堵塞学生的思维之泉。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比学生站得更高、更远,避免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学生的阅读心理并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我大胆地进行“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方法的尝试。

关于本课教学情景的创设的一点说明:我在上课前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没有采用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其意在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驱使学生急于去领略英雄好汉们的悲剧故事。教学过程中还适时穿插入了录像片的欣赏,有助于学生对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包含“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个层面。认知过程沿“感觉——思维——知识”一线走;情感过程沿“感受——情绪——意志”一线走,二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一不可。

(一)组织教学时,我认为不妨让学生先睹为快,教师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享受”文本。因为只有当学生与阅读文本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当学生感受的触角一直深入到与作家的感受触角相交时,才有可能进入认知的阶段。所以学生的自主感受是极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的前提。为此,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道预习题: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炼课文的情节或就作品某方面写一点自己的阅读感受。(总结小说情节的五个部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四

为了上好必修五小说单元第一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我就做足了功课,听百家讲坛,收集资料。其中关于高俅的资料给学生补充完整。如下:第一林教头“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一脚好气毬。……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宋徽宗)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毬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因为资料找的比较完备,所以今天的第一课上的非常舒服。上午开始辛苦准备,整整到了中午饭时节,课件才基本做好。吃饭时也不忘排版。终于完工。自己觉得没底。中午觉没睡安稳。到了下午上课时节,叫同学们猜小说之最,最义小说,最情小说,最奇小说,她们纷纷说聊斋是最奇小说,有几个不同意西游记。提问她们看过水浒传的举手,结果才10多个子人呢。叫的王翔起来回答看水浒的情况,小子竟然说因为其它电视没啥好看的。然后叫的邹圆起来,她说蛮搞笑的,啥潘金莲时吐血吐了三分钟。引起哄堂笑。还是黄山扎实点,叙述情节一丝不乱。连衙役名字叫董超薛霸都说的出。买宝刀,误入白虎堂,野猪林遭陷害,刺配沧州,头头是道。

这节课发言的同学还有鄢霞,喻海龙,胡宏志。

讲到社会环境,开了胡宏志玩笑,说社会环境包括人文交际,比如说胡宏志的周围女孩子都好爱干净,胡宏志一天不洗脚就会遭骂。大家哄然大笑。

时不时开句玩笑,课堂气氛愉悦,后面回来时嗓子哑透了。还是需要气氛的上课。

调节好整节课的氛围,整节课就上的特别顺手。老师自己也会增加自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五

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教学重点放在把握小说主题和情节上。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显然是单元教学重点课文。

由于这周要听我的课,所以我把听课安排在第二课时,体会林冲的性格变化。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不知道该怎样讲解小说。在讲《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我用的是网上下载的教案,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所以对课文的内容体会不够深刻。对于小说的讲解方法,我还是摸不到头脑。虽然我阅读了很多的资料,备课时间也很长,但是仍然不能组织起高效的教学过程。

我们组的其他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从他们的指导中,我渐渐地找到了感觉,小说的人物与情节的关系,环境与情节的关系等等。但因为之前没有这样讲小说的经验,所以我的课堂设计还是机械单板,像个木偶一样照着课件一步步讲。我们组一个老师听了我的第一节课,听完之后她就批评我的课过于死板,放不开。林冲的性格变化始终跟着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一点我虽然意识到了,但没有能够放开来让学生思考。我回想了自己上课的过程,发现她说的太对了——这节课我基本上一直在照搬课件上的内容,忽略了学生活动,将学生的思考摒弃在课堂之外,使得学生没能够通过分析探究出林冲性格的变化。

针对这些意见,我又进行了修改。第二节课上课时,我完全放弃了多媒体的借力,就拿着课本去了。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体会人物性格的变化过程。由于不再受课件内容的拘束,整个课程的思路就非常清楚,不再杂乱。而且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并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这是第一节课所没有做到的。

第二节课的最大缺点是我没有安排好时间,最后“雪夜复仇”这一环节没有能够及时完成,所以临下课的讲解就非常的混乱,我的感觉是一团糟。。。板书也没有写好,太随便了。。。

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第二节课上下来,我感觉特别好。这个“好”不是说我讲得好(我感觉讲的一般,没有出彩的地方),而是通过这次备课--听课--修改--再听课的过程,我终于掌握了小说课讲课的基本思路。虽然这句话由上班一年多的人说出来有误人子弟之嫌,但我还是很庆幸可以搞明白怎样讲小说。

今天听课的是4班,我原来以为课堂气氛会很闷,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那么闷。之所以他们平时上课闷只是因为我没有引导好。看来,我没有做好的还有很多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六

因为高俅的干儿子想娶林冲的妻子,但被林冲逮着,被林冲痛打一顿,他三个月不能起床。高俅很生气,决定要害死林冲。

他将林冲发配到沧州让董超和薛霸在路上杀死林冲,没想到被鲁智深跟踪,计谋没有得逞。为了让林冲置于死地,让林冲去看草料场,想让人烧死林冲或嫁祸给他。

那一天大雪纷飞,非常寒冷。林冲为了防寒下山买酒。回来的时候他住的茅屋被雪压塌了,然后他找了一个山神庙在里面休息。

午夜时分,林冲听见噼里啪啦爆响,扒着门缝往外一看草料场附近着起了大火,林冲正要去救火听见外面有人在说:“林冲这回死定了!高衙内的病也该好了。”林冲听完,大怒一脚踹开门,跳了出去。取出花枪将富安和差拨挑死,后又用尖刀将陆谦的心挖了出来。

林冲因杀了这三人,林冲被官府缉拿,只好上了梁山,做了第四把交椅。

读了这一篇我感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做人要有原则,当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一定要反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七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着浓厚悲剧色彩的代表人物。林他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优越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除了有一份令人崇敬向往的职业,他还拥有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这在任何时代,都是许多男人的梦想。每每想到林冲,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杆铁枪,跟雪血纷飞的草料场。那是红色跟白色组合成的一组悲壮的场景。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逼上梁山”,就是在那冰天雪地里的雪花和鲜红的血色映衬中产生的。与上梁山的其他那些满脑子平民意识的粗汉们比起来,林冲是独特的一个。他美丽的妻子张氏,被高衙内盯上了,从此揭开了林冲生活新的一页。高衙内是半个西门庆,倘若他朝思暮想的女子的丈夫不是林冲,而是武大,那么林冲的悲剧就会被世人如同蛛丝般的轻轻拂去。

林冲是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只有这样的英雄才有能力与强大的封建统治集团一决雄雌,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是那一场荡气回肠的殊死搏斗正应验了海明威的一句话,“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林冲他做到了。但他的反抗不是与生俱来的,当打着扇子在大相国寺里徜徉时,他对自己的现状是十分的满足。大凡能陪自己的妻子逛街购物的男人,对生活对家庭至少也有八九分的满意。妻子去大殿上烧香,我想该是去祈子的,她可能是很想给林冲生个“小豹子”的。这个贤淑的女人,也许是《水浒》中最亮丽的女人了。人们之所以恨高俅,潜意识里可能还是因为她——这个美丽女性的毁灭。她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优秀女性的杰出代表。这从后来林冲被发配沧州时,写了休书,而张氏却又死活不接受,并在不久后就自尽了,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对权贵的蔑视,也是林冲在风雪山神庙时,淋漓尽致挥洒快意恩仇的一道陪衬。而那一纸休书,也就成了林冲告别富贵荣华生活,漂泊天涯的一张单程车票。

话说林冲从小店里打了一葫芦酒回来,正值大雪纷飞。陆谦是早年跟林冲一起学读“人之初,性本善”的谦谦君子,也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罪魁之一。当年读古龙先生的文章时,看到“最致命的敌人,往往就是你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时,不禁泪如雨下。我不敢去想象朋友的真诚,因为那也是我这个人的生存希望。朋友之间从小到大,培植起来的感情,在利益面前如此的那么不堪一击。像陆谦这样的朋友,因为嫉妒燃烧了自己,同时也燃烧了朋友,其生命价值是何等卑微啊。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前,林冲将友情杀死,正式的告别过去的自己,向那个充满邪恶和奸诈的社会宣战。这个结局告诉我们:人生总不会是完美的,有些曾经魂牵梦萦的是那么脆弱。当然,也是传统文化的大背景,让林冲走到这种欲哭无泪的人生尽头,才使得他人生的价值超越了他的个体生命。这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心底的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八

导语:《水浒传》牵动多少读者的心?林教头又吸引了多少粉?在政治黑暗时,英雄也会反抗。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随笔300字》,欢迎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随笔300字【第一篇】:林冲进山神庙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随笔300字【第二篇】:花枪和酒葫芦

关于花枪。花枪是林冲的兵刃,表明林冲曾是80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花枪不离身(从天王堂带到草料场)表现林冲对敌人的警惕性。最后用枪杀贼,花枪成了性格发展根本转变的标志。杀贼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预示以后这支枪还有许多故事,林冲性格特点又将会有变化。

关于酒葫芦。为下文林冲买酒做铺垫。酒葫芦也是一个标志,表明葫芦主人的身份,起码在酒店主人眼里是这样,林冲接受酒葫芦,标志他接受囚徒生活,并且安于囚徒生活。课文最后丢下酒葫芦,说明他与这种囚徒生活决裂,标志他心理和性格转变,完成了由逆来顺受走上反抗道路的过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随笔300字【第三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十分注意细节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1、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离开时,又“低着头”。两个“闪”字,一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中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随笔300字【第四篇】:关于风雪的细节描写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随笔300字【第五篇】:关于方向位置

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九

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在历代文人的生花妙笔下,流淌出许多灿烂的篇章。无数的民族英雄和草莽英雄,通过中国文人的礼赞,在小说﹑戏曲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英雄本色。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也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依稀会看到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杀富济贫,与官府抗衡。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梁山好汉——林冲,一睹豹子头林冲的英雄本色。

林冲是《水浒传》众多英雄中一个典型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艺术形象。

他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本着安分守己,恪尽职守的信念,在教头这个小小官职上默默奉献着。不料被高俅等人陷害,误入白虎堂,遭受刺配沧州的厄运。他逆来顺从,毫无反抗地接受了这原本不实的罪名。他幻想着安度刑期后,能与妻子团聚,再次欢度安逸的生活。

林冲在官府的压迫之下由逆来顺从、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发展过程,正是他性格转变的过程。这一切都阐明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道理。

林冲没有鲁智深无拘无束、行侠仗义的自由人生,没有吴用有智有谋、精明强干的睿智人生,也没有武松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精彩人生。但他却用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忠于职守、谨慎细心和刚烈强直、奋起反抗的双重性格叙写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给读者留下了荡气回肠的感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十

他,当年曾一统京城八十万禁军4102,在京1653城享驰誉望,叱咤风云。但,无奈“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曾为英雄却遭小人算计,误入白虎堂,林冲被发配沧州,沦为一介草民。怎奈仇人高太尉不愿轻易饶人,刺配沧州道上,豹子头又险些命丧野猪林。即便如此,林冲仍然忍辱求安,幻想有朝一日能重返官场“威震泰山东”。可怜豹子头依然在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店小二为了报恩,告诉了林冲,林冲听后大怒:“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休教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刚毅果敢的性格无不溢于言表。当下买刀寻仇,但过了三五日,又平息了自己的怒火。可见林冲在骨子里有“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的软弱性格,宁可息事宁人。

林冲接管了草料场,他随遇而安,逆来顺受,只求天理昭昭,神明庇佑,然纵有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性格,但是人总会有他叛逆的一面,俗话说“逼急了,兔子也咬人”。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使林冲忍无可忍,走投无路。林冲一改往日的软弱,愤而抗争,英勇果敢,用花枪和尖刀撩到陆虞候一行人,手刃仇敌,被逼上了梁山。

林冲被逼上梁山,是官府逼出来的,官逼民反,这正好揭露了当时官府的黑暗腐败。黑暗的制度下引起了忠义人士的反抗,林冲正是这一典型的代表。李开先《宝剑记》里写道:“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林冲是被逼出来的。数风流人物还看林冲,梁山英雄,悲哉!壮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