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词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ID:4282849

时间:2023-10-07 07:09:11

上传者:温柔雨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一

古今中外名著多到数不胜数,但最能代表中国特色、成就最高的我认为还要数宋词。而胡云翼先生选编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词选》就是这种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古人通过一首首隽丽的小词,把自己人生的声音传到千百年后。听!这里面有柳永的离别之际的低唱,有苏轼面对困境的一声呐喊,有陆游、李清照对故国的点点追思,更有岳飞、辛弃疾向“胡虏”发出的咆哮!连那个亡国之君赵佶,也在其中留下了一声哀吟。这每一个声音都值得好好品味、珍藏。

这么多大家的优秀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辛弃疾的词。

他的作品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愿意“看试手,补天裂”,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无奈“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只得叹息一声“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但他却并未因白头而消减半点报国杀敌的壮志,一番叹息转瞬竟成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期望与豪情。即使拼尽自己最后的时光,也要为国家,为收复大好河山做出自己的贡献。陆游也是个爱国词人,但他的诗太过出色,词上就差了一截。他给我带来的是顽强的意志和对胜利的渴望,他把爱国声音主要投向了对朝廷的不满,所以就不如辛弃疾更真切有力。辛弃疾给我的感觉是“虎瘦雄心在”,他似乎没有少年的时期,一下子就是一个白发苍苍但目光坚毅的老者,他词里那种厚重的责任感让人很难想象他青春年少时的模样。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但他的词和他的雄心为我们讲述了那段浸透着血与汗的历史,永垂不朽。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二

遇到一本好书恰如遇一故友,我透过《宋词素描》这本书,方窥得千年之境,洗去半生风雪。

美的让人窒息的宋词也需被人理解,曾冬的“宋词素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向我们呈现一种不一样的读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词。辛弃疾的《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词素描》让我们贴近那个遥远的王朝,其中的爱恨情仇、金戈铁马更为可感可触。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看看宋词中那些美的让人悸动的词,会得到一种飘然欲飞的感觉,让我有一种法诉说的遐想与冲动。

读《醉花阴》,因为对丈夫深深的怀念之情,词人借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东篱边饮酒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但在曾冬的眼中却不止是这样的.,他看到“玉枕上还留有未干泪渍,他看到“看到落木萧萧花满地,西风瑟瑟摇珠帘。窗台下那个孤单的身影比凋谢的黄花更清瘦”,他懂得,这个深秋思念是一种刺骨的痛,让一生都不会忘记。

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想那时年少青春,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在心中悄悄萌发,哪里知道忧愁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事没事喜欢登高望远,看天高云淡,看花开花落,到如今,两鬓已不知不觉被岁月的风霜染白,尘世间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也在人生的旅途中尝尽了滋味,可是想说也说不出,历经一生的坎坷,还有什么可说呢?真是想说却说不出啊,还是不说罢了,不说罢了!那些过往都埋藏在记忆的深处,每翻一页都是痛和愁苦,只好强颜欢笑,看着纷纷飘落的落叶,长叹一声,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不曾想,有一滴泪,静静的划过那张沧桑的脸。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在无奈的漂泊中百转千回。

一样的宋词,不一样的是曾冬带给我们的阐释。

在最美的宋词里漫溯,一颗汉字就是一个天堂。

古人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捧着《宋词素描》说,“词酒趁年华。”复兴中华文化,让更多青年人知晓宋词之美,体会宋词之美,将这宝贵的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面前吧。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这个快乐的暑假,我看了许多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宋词三百首》。

没有阅读的生活就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就是一场昏梦。深邃的思想,美漫的文字,照应在我心灵的浪尖上。读书是一种接受前人智慧的方式,为我们心灵排除困扰和谜团,指引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

《宋词三百首》,让我受益匪浅!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四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五

你迎风昂首,凌厉的边塞狂风让你的衣襟猎猎飞舞,你自岿然不动,暗色的双眸苍鹰般盯紧了那被朝晖涂抹的地平线,然而,那“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担,都护铁衣冷难着”的严寒并不能冷却你的心,“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的豪情壮志填满你炙热的爱国胸襟,纵然你在无数次的征战中离去,你那执笔昂然,豪情满怀的身影已铭刻在边疆的朝阳里。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六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宋词是一个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宋词是一代文学的盛宴,但是却很少有人以“美”这个字来形容他。

而桑妮,《至美宋词》的作者,却在书名中,就将宋词冠以“美”。

她说,一部宋词,就是你身边最好的生活美学。

桑妮,不是第一次看到她的书,曾有幸看过《一字一念:时光主题书》这本也是她所作的一本手账书,当时就被书的外表所惊艳,而这次的这本至美宋词,同样的,它的设计风格也同样令我刮目相看。

淡粉和浅黄的结合,亮眼的标题,将我带到了宋时清雅质朴的氛围中;而右侧斜斜飞入的蜻蜓与盛放的莲花,又令我感到夏日的午后,闲暇中带点困意的悠然……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美学吧,在树下光影的斑驳中,执一杯淡茶,翻开一本宋词,品读其中的风花雪月、离愁别绪。

曾在少时去书店,在习习凉风中偷来半日清闲看看闲书杂书;但为向父母交差总是需要买几本教辅书,此时总是会贪多的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些经典大集合,却不知贪多总是嚼不烂的,翻过一页便将其忘尽。

而桑妮的《至美宋词》,却是精简的,整本书不过四十首词,却是将每首词都翻来倒去的重见数遍,想来想忘都不定忘得干净。这其中的词,或许不是著名的,作者也或许不是大名鼎鼎,但在桑妮将它挑选入自己这本珍藏版的图书中,也一定有其独特的美学在其中。

程垓,在我的诗词库存中,几乎查无此人,然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的一份爱而不得的真情,如烟火一般稍纵即逝,无限悲凉。

“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爱恨里,深感天易老、恨难消。爱而不得的愁恨,无人可懂。自由飞舞着的蜂儿、燕儿,更是不懂这爱里的忧伤。爱一个人,可爱至天长地球,永生不忘。爱而不得的恨意,亦然。因太爱,恨意会此生中永在,绵绵无绝期!

在词中上阕满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美好的令人羡慕;到了下阕,笔锋一转,那些曾经的美好就变作了一把把利刃刺进了人的内心深处。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美好的风景事物,因为人的心情的不同,亦变得懵懂无知,变得惆怅难解。

这四十首宋词的作者,有男有女,但大概在作者的心目中女子总是更为感情丰富,更加的能将人带入那一段段或开心或悲痛或热烈或沉寂的爱情中去,于是,她在书籍的编排中,为每一首词都加入了一幅独立的美女图,那些美女,大概就是那些个绚烂爱情中的一角,伴着词人的情绪被藏在了宋词中,等待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去发现,理解。

至美宋词,生活的'美学,美的不仅仅是词,也是那份在闲暇午后的翻开书阅读的心情。

杏花树开,雪白枝条轻动,着一身纯白夏衣,邀有人于树下小聚,饮酒、品茗,念一阙宋词……不如于宋词绵延的情意里,把酒言欢,过好当下的每一日。

作者在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很美的情景,而在书中,还为我们留下了不仅读,还有静心练字的一角。将每首词作以书信的形势写就,备下米字格,让阅读的人临摹,不仅加深对它的记忆,也仿佛在模仿词人,书写一封封真挚的情书,寄给那个怀念的人……在书的最后,留下的几页涂色页,大抵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在闷热烦躁的午后,随着白描的图画被一点点填满而逐渐平静下来的心海。

至美宋词,美的不仅仅是生活,还有那一份纯粹。在桑妮的心目中,桑妮喜欢的是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纯粹,不添加其他色彩。大抵,作为一个女性传记文学方面的领军人物,她所推崇的是女子对任何事情的那份执着,那份一往无前,那份简单的感情。而在更多的人的解读中,那么多的宋词,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单纯因为爱而创作,有为了政治,为了扬名,为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在他们的解读中,词不是因为心中的爱情而作,他们有更多的引申含义,词中的女主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爱自己的人,而是更多的,利益勾结。

至美宋词,桑妮是为女性编撰写就的一本宋词集,那里面有繁杂生活中的美学,有缠绵悱恻的真情之美!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七

对于诗歌的喜好,每个人的生活情趣与人生的观点不同,对于诗词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也许你喜欢豪放的,我则喜欢婉约的;你喜欢现实主义的,我则喜欢浪漫主义的;你喜欢古体诗,我则喜欢近体诗,个人的兴趣爱好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我们的生活才显得多姿多彩。

容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对前人诗句的寻章摘句与点评中,他不期望,也不认为世人会认同他的眼光,他只是把这些作为私人语境下的一种珍藏。但是这些点评更能显示出他的真性情,他真实的内心。

如何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容若解读的.词?显然喜好这些诗词是带有他极强烈的个人色彩,是私人化的东西,有幸能看到这些私人化的东西,只能是他的极要好知己,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他本人的学识修养有极大的关系。记得朱光潜先生说过,原话我记不清了,大约意思是说诗歌的学习和阅读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佳方式。看了苏缨的《纳兰典评宋词英华》,我更认同朱光潜先生的看法。本书点评的是宋词,作者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书中每一首词的写作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在当时写词时候的心境。由于年代的久远,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的繁多,对各种当时的状态作了全面的解说。一首诗歌的心境可以有多种解读方法,如秦观《南歌子》中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其中的三星就是参星,即参宿,它分别指参宿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对应人间的时节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因为这三个月都不是结婚的日子,仲春才是婚期。作者用这一典故,暗含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意思。而另一种理解三星,是心的三点,是指秦观与名伎陶心儿的火热恋情,这是一种情绪,是爱情,也是禅意。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更能客观、全面的认识一个人和他当时境况下诞生的作品。

读宋词的心得体会篇八

最近爸爸让我读了一本关于诗词方面的书,书名是《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里的词我在课本里没有学习过,之前也都没有读过。爸爸从里面给我挑选了五首让我重点来学习和理解,分别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认真的读了好几遍,觉得这些宋词都写的很好。我最喜欢的`是李之仪的一篇《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因为这首词写相思之情,语言通俗,浅近,情深意长,具有南朝乐府与江南民歌的风味。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的意思是我住在长江源头,你住在长江下游。我们饮用的都是长江水,每天想你却见不到你。长江之水何时干枯?相思之情何时平息?只希望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莫辜负我一片相思的心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