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读后感(大全6篇)

读三字经读后感(大全6篇)

ID:4296318

时间:2023-10-07 10:20:52

上传者:紫衣梦 读三字经读后感(大全6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三字经读后感篇一

《三字经》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它既是少年儿童的启蒙书,又是每一个公民生活的教科书;既是歌颂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咏叹调,又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向真善美的境界攀登的号角。这本书字数少,内容却多姿多彩。它把时代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把思想性、观赏性、知识性融为一体,通过对知识的介绍,使青少年得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读了这本书后,使我受到深刻教育,特别是“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对我的教育更大。作者以凝练的12个字,赞扬了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女童—黄香。小黄香懂得关心、体贴父亲。炎热的夏天,她先把父亲的床席扇凉,赶走蚊子,放下帐子,让劳累的父亲能够睡得舒坦。寒冷的冬天,床冷如铁。她便自己先到父亲床上去,用自己的体温驱走寒气,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被窝里去。黄香对父亲是多么体贴啊!

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小黄香的形象。我与黄香对比,感到无比惭愧,爸爸妈妈哺育着我成长,我却不懂得孝敬、体贴他们,反而经常发脾气。父母和我犹如大地与小树,大地把养料、水分……无私地贡献给小树,难道小树不应该给大地贡献点什么吗?难道关心我是父母的本职吗?难道父母就不需要关怀吗?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开始醒悟了。认识到自己以前对父母的苛刻要求是多么不应该啊!我要向小黄香学习,用实际行动关心和孝敬父母。

星期天,我早早起床,为爸爸妈妈做好早饭,帮妈妈洗衣、洗碗,让他们过个轻松愉快的星期天……每当我干完家务时,妈妈总是用深情的眼光看着我,我从妈妈的眼神中,看到了已长大了的懂事的我。

《新三字经》使我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关心、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三字经》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读三字经读后感篇二

在诵读课上,教师给我们读了《三字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觉得它太趣味了,每句话都仅有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请妈妈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懂得了其中的含义。原先《三字经》里面包含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经典故事,它经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学习的方法等等。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黄香九岁就明白孝顺父母,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母睡;而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尊敬兄长,把大梨让给哥哥,自我吃最小的梨。读到那里,我就想起自我一向以来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妈妈把什么最好的都给我,我却觉得理所当然,还一不顺心就哇哇大哭威胁他们。想到这,我的脸又红又烫,心里真惭愧啊!

有一次,我自我定了计划,每一天自觉地练两页字,刚开始几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写,慢慢地就没有耐心了,写出来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两页太多了吧,要不还是改练一页好了!”这时,我读到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经过写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细琢,是不能成为一块美玉的,教育我们人也是这样,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我也应当学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啊!

《三字经》教了我们善、恶、学、孝、礼、仪,我每一天都要背诵它,还能够不时地提醒自我呢!

让我们人人都读懂《三字经》,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传承一代又一代!

读三字经读后感篇三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还不错”,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对谁都尊重,因为尊重别人是一种教养和能力。无论生活、工作、学习中无一不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如工作中尊重同事、患者,礼貌待人,晨交班对患者的一声问候,翻身时及时为患者盖一下被角,夜间巡视轻柔的开门,操作失败的一声歉意等等,既是对患者的一种尊重,又体现着我们的素质和教养。

心中有爱才有度,爱人先爱己,责任先问心,心中有爱,人生何处不花开?内心有阳光,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畏惧黑暗。

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

读三字经读后感篇四

我5岁的`时候,妈妈就买了一本小小的《三字经》教我背诵。我当时只知道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6岁上青苹果幼儿园的时候,钱老师也教我背会了《三字经》的前两段,我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一点意思,并不完全理解。直到今年暑假的一天,妈妈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厚厚的《三字经》,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几遍,文中意思才略知一二。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的最高水平。古今许许多多读者给它以高度评价。在《三字经》出现以前,传统的蒙前读物主要是四言体。《三字经》的三字一句,短而易读,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

《三字经》中包含了种类的知识,它可以分为六个部分。“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自。”讲从伏羲神农到清代的朝代变革。“口而诵,心而惟。”到“戎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勤奋刻苦、长大有所作为。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孩子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非常强,应在此期学习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尽管此时,理解能力也在增强,到了一定年龄,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三字经》共一千多字,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方面,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是经过历史检验,经过岁月磨砺而沉淀下来的文学瑰宝。在经典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自己内心世界获得更多的光明,也可以感受到文明发展的轨迹和烙印。我很幸运地读了这本好书,我希望全中国的小朋友乃至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捧着《三字经》在经典阅读中不自觉得扬起嘴角,享受这些美丽文字带来的快乐。

读三字经读后感篇五

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三字经》。通过阅读和默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三字经》中所讲的仁、义、智、信在我们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令我折服。

在《三字经》这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中,讲述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

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生存下来的;让我对历史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再比如,我读了介绍古时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就知道了我们中国曾经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努力学习,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

又比如,我读了书里讲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个孝敬父母与长辈的人;《三字经》中说到“有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先后三次搬家,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为了能让我读书,不辞辛苦的工作,我从心里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读三字经读后感篇六

说起三字经,那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差别会越来越大。

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这就是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引领我们走向真确方向的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