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獒回归读后感 回归神读后感(优秀5篇)

野獒回归读后感 回归神读后感(优秀5篇)

ID:4314609

时间:2023-10-07 14:37:36

上传者:GZ才子 野獒回归读后感 回归神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獒回归读后感篇一

《神鞭》是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傻二的人的故事。

傻二身怀绝技,辫子功相当厉害,但他平时就跟普通人一样,别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功夫。一次,混星子玻璃花无端地找他的麻烦。玻璃花请了许多武功高强的人来打傻二。虽然敌众我寡,傻二从容应对,丝毫没有惧怕之色,打败了所有来打他的人。后来,到了剪辫子的时候,傻二把自己的辫子剪了,成了一个神枪手。

傻二有句话说得好: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无论怎么变,也难不倒我们;不论什么新的东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

在学习二胡时,考级曲十分难,旋律、音符,几乎没有重复的,都要你去记,去感受。我常灰心丧气,认为自已不可能背出。但傻二的那句话也时时在我耳边回响:不论什么新的东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最终,我选择了坚持,顺利地完成了考级曲。

我相信,成功一定属于自己。

野獒回归读后感篇二

终于,在跳票了三年之后,《神探夏洛克》第四季在全世界粉丝们能够烧穿太阳系的炙热目光中登场,山呼海啸的热度和讨论量,足以证明本剧纵横全球的气场!回顾一下“夏洛克”的发展史,从七年前“华生”一瘸一拐的出现在伦敦街头开始,这部神奇的剧集让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全球一线,让踏入影视圈近30年的马丁-弗瑞曼飞黄腾达,接连收获重磅offer(包括美剧《冰血暴》和商业巨片《霍比特人》),史蒂文-莫法特更是“神夏”“博士”双管齐下,收获“大魔王”称号!当然他家的玻璃也碎了多次,邮箱堆满刀片。更重要的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从美国精英手中抢走艾美,完成了英剧反攻美国大陆的壮举。

除此之外,还有有史以来第一部在东亚地区上院线的电视电影(《可恶的新娘》),推动《福尔摩斯》原著的销售热潮,相传创下新高的演员片酬等等,而在两位主演相继加盟漫威宇宙,马丁-弗瑞曼和女友(剧中华生妻子玛丽扮演者)分手的周边新闻铺垫下,第四季的到来不同以往!相比于第三季回归时对“夏洛克如何复活”这个“点”的关注,第四季则是整个“面”期许。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解析第四季首集的信息点。

疯狂考据控

“魔法特”和“麦哥”一直是致敬达人,不论“神探夏洛克”还是“神秘博士”都是批量的扔出原著/老剧梗,并以海量的信息彩蛋夹杂在剧情之中。当然,粉丝们也心甘情愿的跑去挖掘,如今再让我们当一次考据控。

“金丝雀训练师”来自于《黑彼得》一文,但并不是《黑彼得》这个案子,而是此文中带过的一句话“在1895年这难忘的一年中,一系列奇怪的、矛盾重重的案件吸引了他的注意,还有臭名昭著的金丝雀驯养者威尔逊被捕――为伦敦东区除了一害”。

“水母”来自《狮鬃毛》一文,此案致人死亡的是氰水母,因长得像狮鬃毛而被人误解

“新燃料掩盖另一种气味”,来自《退休的颜料商》一文

“华生,你一如既往地只看不观察”出自《波西米亚丑闻》

“我从不猜测”“阿格拉”“托比狗”都来自于《四个签名》

“诺伯里”出自《黄面人》一文,这个案子里的委托人住在诺伯里,福尔摩斯的推理完全错误,因此他以“诺伯里”警示自己。

最明显的一个:《六个撒切尔夫人像》改编自《六尊拿破仑半身像》,除了结尾其他部分完全照搬。

前三季中一集最多涉及原著三个案子,而这次虽以《六尊拿破仑半身像》为主线,但却一挥手致敬了十来个故事。不过请不要担心,以“大魔王”的尿性出现过的故事未必就会打入冷宫,重复利用实乃常态。

推理削弱、人设变更、黑暗风

和《可恶的新娘》一样,s04e01从形制上来说是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视电影。但在长达7年的制作后,“魔法特”和“麦哥”进行了显而易见的革新,首先就是人物情感描绘的增多,以及围绕华生家庭展开的故事占比变大,导致推理部分有被削弱的感觉。通观全片,除了前半部分零零星星的“几句话”推理,后半部也只有揭晓谜底时有些许逻辑分析。

第三,不再是前三季那样的欢乐无限福尔摩斯随时随地力挽狂澜。从一上来的整体色调到某个角色的离去,都印证了编剧在播出前声称的“黑暗风”!也许在第一季卖过萌,第二季卖过腐,第三季卖过肉之后,第四季开始卖心而虐了。

对于这些变化,观众褒贬不一,但实际上只要你知道《神探夏洛克》发家致富的法门,便不难理解“魔法特”和“麦哥”的“变化”。

作为“福尔摩斯”这一巨型ip的衍生作,《神探夏洛克》在一炮而红,由于是侦探小说改编,那自然要带上“推理”的标签。但实际上,“夏洛克”能够成为火遍全球的第一英剧,并不是因为推理,而是“酷炫”。

于是夏洛克很酷炫,艾琳-阿德勒很酷炫,莫里亚蒂很酷炫,mary很酷炫,即便是“老好人”华生也在吸毒者汇聚的流浪屋中展现了三招干翻毒贩的神技。所以对观众来说,《神探夏洛克》吸引人的向来不是推理,而是“酷炫”的技法、特效以及突破天际的脑洞,还有“故事新编”带来的新鲜感。

所以,第四季并不是推理被削弱,而是两位编剧没有推陈出新搞出新“玩法”,在看腻了小白字、思维宫殿和夏洛克的超快语速后,无不失落的问道:“我当年的感觉,去哪儿了?”

其次,正如前文所述,“酷炫”的手法塑造出了张扬的人物个性,而这也是《神探夏洛克》的一大招牌。编剧因此将大量心思放在了这里,人物关系成了“神夏”的第二主线。对此,“魔法特”定下的基调是“夏洛克的性格在身边人的影响下逐渐变化”,从第一季的彻底高功能反社会,到第二季的艾琳情愫和莫里亚蒂对弈,再到第三季体会华生的痛苦,第四季时两位编剧认为时机成熟,放出了“诺伯里”的个人反思。

但是,“魔法特”必然明白,要想好看那就得将人物形象重新打磨,并让包括主角在内的一干角色释放出整合后的全新光彩!于是以某一个角色退场为代价的“黑暗风”到来,一方面靠拢原著,一方面推动第二主线的发展。

当然,这味药下的是否到位,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野獒回归读后感篇三

《神鞭》这本书本来我并没有觉得它会多好看,所以没把它提到日程里。可那天闲来没事想找本书看,碰巧看见了它,被它那精美的封面所吸引,就打开来看了一下。

我看这本书才一周多一点,所以并没有看多少,俗世奇人还没有看完,只看了一半,可仅这一半就让我受益匪浅。冯骥才把那些人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每当读到一奇人的外貌时,他总是活脱脱的浮现在眼前,甚至连他的五官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举手投足间显着自己的本事。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不同。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这是《俗世奇人》短篇中的第一句话,可见正是由于“天津卫”这复杂迥异的环境才造就了这一个个的“俗世奇人”。

在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被刻画出来的手法技艺是出神入化,例如“苏七块”,文中是这样写的“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这句话描写的他比ct拍片都神乎其神。当然,这是属于正面描写,其中还有侧面描写。例如“蓝眼”和“黄三爷”。文中正面描写“蓝眼”技艺高超,眼贼得很,一辈子没看错过,可又写“黄三爷”造假画他愣没看出来还花了许多钱买了回来,这就是从侧面描写“黄三爷”造假画的技艺高超。除了这些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俗世奇人,比如说“艺高人胆大的”的“泥人张”;“能把死人说活了”的“好嘴杨巴”;“卖东西卖出道来”的“蔡二少爷”等等。

虽然读得不多,单就这一点就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有了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这是学生尹纪越的一篇读后感,孩子有了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我向学生推荐《神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口口声声说学习紧张没空读书,关键还是没有他们特愿意看的内容。冯骥才的《神鞭》所选都是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他对人物的描写有独到之处。不管学生成绩好孬,一般都能读入迷,从运动会期间那些学习困难生津津有味地阅读就可以看出。

语文老师希求什么呢?大概莫过于学生在自己引导下爱上读书了吧。

《回归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野獒回归读后感篇四

《回归身体》读后感6篇

一、身体的表达

十几年前第一次在北大看到云门舞集的表演时,就喜欢上了云门。那时一个台湾师兄强烈推荐这个现代舞团,本来对现代舞没有任何概念也不感兴趣的我因了师兄的推荐买票去看。一下子,就被深深震撼了。

台上那些精灵一样的舞者,身体就像被施了魔法般舞动着,时而在地上翻滚,时而在空中跳跃,时而静默地行走。舞者的脸上也不是一般舞蹈中的欢欣笑颜,而是各种配合身体动作的复杂表情。不记得当时的主题是什么了,只记得看到一个舞者瘦削的身体趴在地上,仰起头,脸上是那样的哀伤和痛苦时,我竟快要掉下泪来。人生第一次,我被舞蹈感动了。

云门的舞蹈,不同于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种舞蹈,没有芭蕾舞的高贵美感,没有民族舞的欢快热闹,没有一般所谓现代舞整齐划一的律动,甚至,没有常见的队形排列和变化。有的只是身体的表达,对,就是“身体”,表达出的竟是这样或浓烈或悠然的情感。

后来,又看过云门表演的《九歌》等舞剧,以及云门创始人林怀民所写的书《高处眼亮》。在书中,林怀民记述了自己在台湾和美国学习现代舞,回台创立云门舞团的经历,以及如何培养训练舞者并创作出水月、流浪者之歌、行草等经典舞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通过包括打坐在内的各种方法训练舞者身体的敏感,倾听身体,认识身体,直至身体可以自在的表达。

二、回归身体

《回归身体》这本书,讲的就是云门舞蹈教室的八堂身体课程,拥抱、呼吸、重心、安静、专注、跌倒、亲密、玩伴。云门舞蹈教室是面向上至老年人,下至儿童的大众人群的教室,学习这些课程,并不是为了可以到台上表演跳舞,或成为一个舞蹈演员,而是,学习如何回归身体。通过肢体的开发,学习更多身体的可能和生活的乐趣。

糊糊推荐大家读这本书,是因为其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目前正在学习的书画课程是相通关联的,可以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当然,对于每一个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我已经推荐给几位年轻的妈妈,以及工作压力大、身体不太好、情绪容易焦虑的朋友。

书中每一堂课都值得记述并学习,这里只选取其中最有感触的几点简要记之:呼吸、安静、重心、专注。

三、呼吸

书中说,所谓练呼吸,就是觉察到呼吸的存在,并把呼吸当成身体与意念(或说身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借由呼吸的转化,透过不同频率的呼吸调整,来平衡人的身体,乃至平衡人的生活。

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从小是个功课好自我要求严格的好学生,工作以后也常常给自己压力做事追求完美,生活中又是个急性子。常常生活在压力和焦虑中,用书里的理论来说,就是负责压力反应的交感神经大量运作,总是处于“被狗追”的应激状态。几年前终于感觉身体快要出大状况了,于是辞去律师工作休养生息,找了一份收入低但相对轻松的工作。这几年来,一直在用各种办法调整自己,除了坚持打坐外,还学习古琴、太极拳,进入暄桐教室学习书画。这些调整都是在发挥自律神经系统翘翘板另一头,负责能量滋养的“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补充能量,舒缓休息。而所有的一切都有共同点――关注呼吸,专注当下。

云门有一出特别的作品“行草”,就脱胎自书法,又跳脱了书法。书中说,舞者平日也在书法老师的带领下运笔挥毫,“那一按一提、一笔一画,不只是手腕、手臂的动作,更是全身的气息吐纳。”

的确,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吐纳身体的松与紧,云门舞者感受彼此完美配合,行云流水般幻化出绝美的身体与心灵语汇,造就了云门舞蹈作品某种特别的质感和境界。

我在暄桐这几个月也体会到了呼吸对于练习书画的重要性。下班回家吃完饭收拾妥当后,不能马上写字,一定要坐一会儿,或者站站桩,收神敛气,呼吸平稳均匀以后,再开始提笔。一旦发现手不稳了,呼吸不匀缓了,笔下的线条笔画一定就没有质量了。这可能是因为念头散乱走神了需要调整,或者是因为身体累了需要休息,这时就要停下来,或者静坐调匀呼吸,或者通过站桩、云手和走步步禅来放松舒缓身体。大概由于近月来坚持打坐和练习太极拳,我的身体比以前更放松,气血更通畅,呼吸更匀缓,基本都能坚持每天写字画画,而且常常一写就不知不觉写一两个小时。

特别喜欢书中本堂课的最后一句话:经由呼吸,可以倾听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身体。在生活中,在波浪中,永远有一个安定的力量。

四、安静

暄桐书画课的第1堂课,糊糊就讲了“戒定慧”是整个课程的支撑基础,要求每天静坐至少15分钟。第2堂课讲了蔡扈的《笔论》,糊糊在各种场合常常提到的:“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已。”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默坐静思”是暄桐书画课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光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在磬声的陪伴下静坐20分钟,要求回家每天静坐,之后的课上糊糊还教了各种各样的静坐和呼吸方法,有瑜伽呼吸法,有动中禅内观法等等。

对于写字画画,安静太重要了,内心安静,呼吸匀缓,书写才是有质量的。更重要的,安静,你才能听到世界,听到自己,让身心常喜悦,让生活有新意。暄桐教室的主旨之一就是让人有一颗回归调伏安定的心灵,在静默专注和谈笑玩赏中,有来自心灵源头的愉悦和智慧见地。某种程度上,暄桐教室和云门舞蹈教室有着契合相通的地方。

要时时做到安静却是不容易的。书里有句话说得很好,“安静,并不是指没有声音或动作,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情”。这是说,一个人看上去安静(不发出声音或不做出动作),不等于内心安静。()而一个人可能在说话、有动作,内心的状态却是安静的,心情是平和愉悦的。

另一方面,也并不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内心才能安静,很多人即便身在幽静的大自然或独处密室,内心也一样如滚滚波涛汹涌起伏。而有的人即便行走在嘈杂的闹市或被人群环绕,内心一样能安静平和。当然,不能否认环境对于安静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在我看来,安静不仅是一种状态、一种心情,更是一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安静,和前面讲到的呼吸,是有很大关系的。关注呼吸,自然就能安静下来;而安静时,呼吸也一定是均匀舒缓的。但除了关注呼吸,其实用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并且掌握了这些方法。书中举例,就像端起杯子来喝水,你专注在动作里的每个细节,那往往能帮助你静下来。

上面所说的“专注在动作里的每个细节”,就像内观修行的“动中禅”,也是糊糊课上教过的方法。这是一种观照肢体移动时的动和停的内观方法,借助于知道肢体的动和停来培养觉性。在这个观照的过程中,你能历历分明地觉知自己的一举一行,以及心念的起伏。这种状态下,内心自然是安静的。

我自己近来就常常在走路、坐车以及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自己去练习和培养这种能力,就好像有一个“我”跳脱出来,在旁边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进而在说话的时候也试着去观照自己。很难,尤其是说话的时候,但值得学习并去不断地尝试和实践。

此外,我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也时时体会到安静的力量。每次练习,都觉得时间不知不觉过得很快,身体松静而轻灵,内心澄净而愉悦。无论是站桩、云手、走步步禅,还是每一个招式,老师说都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存丹田,无思无虑,内观自在,外观八面。这里就包含着太极中的“静定”之功。当心不能静定,身必定散乱。所谓“无极而太极”,寂然不动,复得无极真机。最后才能达到无微不觉、豁然贯通的状态。

五、重心

重心,对于舞蹈是再重要不过的了。对于舞者,重心随时在移动变化,能够时时抓住重心把握重心的舞者是真正优秀的舞者。

书中关于重心的很多阐述对于学习书画非常有启发。就像糊糊说的,舞蹈是和书法在某些理念上最接近的艺术。比如,书中说:行进间,永远是从“出平衡”到“归平衡”的过程。还讲到:身体若不把重心“交下去”,是无法自然弹跳起来的。

想到书画课上糊糊讲的“平正和险绝”的训练次第(孙过庭《书谱》: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还想到她说我们写字最大的问题在于,习惯待在安全舒适的角落,不敢突破自己,不敢把重心交出去,尤其反映在刚刚临了一个阶段的礼器碑上,我们的用笔结字过于平正和规矩,写不出礼器碑平正中的“欹侧”,也就写不出礼器碑的“峻逸精妙”。

书中还说:重心,不只稳稳地落于下盘,还能经由意念,达到“入地三尺”。看到这句话,你有没有想到形容书法的一个成语?我想到的是“力透纸背”,不是说手上用力的大小,而是意念经由笔锋体现在纸上是刚劲有力的,像是要穿透过去到达纸的背面。

重心,其实不仅仅指身体的重心。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甚至我们的生命都是有重心的,就像书里说的“人这一生,就是不断地在处理重心:身体的重心、生活的重心,乃至领略生命的轻重。”找到了重心,就找到了平衡与稳定。

六、专注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专注。书里写了一个叫周俊勋的围棋高手的故事,我看了深有感触,也想谈一点自己的经历。

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甚至在很多方面算是笨的,想问题直来直去不太会拐弯(现在也是),但还算是个比较专注安静的孩子,大概环境使然。我没有兄弟姐妹,很多时候也没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没有什么玩具,除了一副弹子跳棋(那个年代很受欢迎的棋类,大人孩子都喜欢,几乎家家都有),和两盒陪伴了我很多年的积木。

但我的童年仍然是快乐的,大人上班去了,留还没上小学的我一个人在家,我可以下跳棋下一整天。我会想象自己在和一个甚至几个“空猫猫”(家乡话,类似空气的意思,呵呵)下棋,同时操作6种颜色的棋子,一盘棋下来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并且还会仔细琢磨每一种走棋布局的可能性,对比优劣利弊,这个过程真是其乐无穷。到后来以至于周围几乎没有一个人包括大人可以赢我,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长期专注的练习。

在暄桐学习,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没有办法完成每天1-2小时的作业量(开始几个月甚至是3个小时),这种学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一个人专注力和定力的培养。就像前段时候线描《永乐宫壁画》,很多同学都体会到,那些仙人根根分明的满脸胡须、繁复无比的衣襟装饰,要想对临下来,真的是要全心一意,拿出一整个晚上,甚至几个晚上的时间,专注地画完那一条条或长或短、或直或弯的线条。稍有分神,笔下的线条就粗细不匀,甚至完全走样了。

跟一个朋友聊天,他很难理解我天天下班回家写字临帖,或者愿意花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晚上,去临一幅线描,他认为既然知道自己并没有写字画画的天赋,练习多年也不太可能成为书法家或画家,为什么还要投入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这件事呢,何不做一些更有成效的事情。这样的想法其实很有代表性。在当下这个社会,崇尚效率,追求结果。他不能理解的其实是,如何能没有目的地投入去做一件看起来没有结果的事。

“有愿心,无目的”,恰恰是糊糊的人生哲学。暄桐教室教的是一些看起来“无用”的东东,一群天资平平艺术零基础的成年人聚在这里学习书画、中医、茶课等等,都不是为了日后以此为业,成名成家。暄桐的理念是,推崇一种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扎实精进且享受当下。每一门学问和才能的累积,意味着推开一扇窗,为的不是看到外面的风景,而是纯然通达的心地光明。糊糊说,“无用”,不是没有用,而是说你有一个不向外求的源泉,在你的内心,这就是“无用之美”。

所以,不管周围的人是否理解,我们还是会专注、投入在这里,并且乐在其中。就像书里所说的,当一个人专注时,不论是大人、小孩,都好美、好亮!让我们一起找回专注力,那不只是竞争力,也是好好生活的能力。

野獒回归读后感篇五

作者告诉我们,因着罪的缘故,我们允许外面的“物”进入内心,而把神从内心的宝座赶逐出去。这“物”,就是外面内心无止尽的占有欲,以及心中所爱超过爱神的事物,它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让神帮助我们,将我们心中的“物”完全取出去。“如果他肯忍心残酷一点对自己,他就可以把许多年的灵程道路缩短成几分钟。他这样要比那些溺爱自己、顾惜感情、与神慢慢交涉、不大长进的弟兄们,更早进入美地。”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愿意把心中所爱的撇弃,而是与神不断地讨价还价,求神手下留情:“主啊,能不能让我在撇弃它之前在玩两天,我两天后绝对不玩了。”但是我看到“人类因犯罪所招来的咒诅,不会毫无痛苦地清除的;我们心中的那个吝啬鬼,不会乖乖地听从我们的吩咐倒下去死了。它必须像一颗树从地里连根拔起那样从我们心中拔出来。它要像拔牙一样觉得剧痛,血淋淋地从牙床拔出来;它必须用激烈的行动,从我们的魂里面被逐出去同时我们还要以冷酷的态度,拒绝它的哀求乞怜,要认定把自怜从心中轰出去,就是去掉人类心中一种最不可饶恕的罪恶。”请原谅我大量地引用文中的句子,因为作者真的讲得非常棒,讲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虽然我们是白白地称义,但是成圣的路却不是这么好走的,充满了坎坷与荆棘,我们必须经过灵里的对付,我们经历神的考验,如同神考验亚伯拉罕一样。

曾经有一件事情哦一直不能理解:耶稣已经担当了我的罪恶与过犯,我也接受耶稣基督做我个人的救主卧也有读经、祷告和服事,为什么我还觉得自己与神的`关系十分疏远,当耶稣的肉身受死时,幔子已经为我们裂开了,为何我还是不能与神面对面地交流呢?作者提到,“这是因为我们心中还存留着一层‘帕子’,阻挡神的面、神的光,使我们不能看见他。这‘帕子’是用‘己’的生命的细纱组成的,它是人类天性中的罪恶。有人以为明白了人类堕落,和必须靠着基督才能称义的教理,就可以救我们脱离‘己’的罪恶权势;可是事实并不如此。那个‘己’可以在祭坛上生长,它会眼睁睁地看着神的羔羊流血至死,而一点不受感动。它接受正统神学的培养,它对圣经的讨论比起闲杂的谈话要高明得多。甚至我们对于神的渴慕,会为它造成一个顶好的环境,让它蔓延和生长。”我们要想亲近神,必须揭去这一层“帕子”。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这一层‘帕子’是活的,有生命的纤维物,是用我们身上有感情、有知觉的东西造成的。触到它,就是摸到我们的痛处,把他撕掉,就是叫我们受伤流血。”“这是十字架对主耶稣所做成的事,也是十字架对每一个信徒所要,为的是要我们得到自由和释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