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汇总8篇)

2023年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汇总8篇)

ID:4378932

时间:2023-10-08 17:22:03

上传者:GZ才子 2023年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汇总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是学生进行电学学习的一个单元的首课。因此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设计从手电筒开始的。这样学生以手电筒为问题导向,进行探究。在对手电筒进行解暗箱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因此我指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究手电筒里面的结构特点。学生经过解暗箱能知道和了解基本的电路。但是我现在反思一下,学生解暗箱的过程,我操作的有些过急。如果能够组织学生更好的去研究他们画出的电路,然后让学生分析电在电路中是怎样走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只有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理解电视怎样走的,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电路。这样的掌握是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体验中自发产生的,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了。这样学生的理解才能够更深刻。

因此在学生画好电路的基础上,不能够急切的`去将所谓的电路变成标准电路,而是指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电流的走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想一定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这个时候我想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特点,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学习。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二

在田老师《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在课程的导入上,田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由两个黑暗的箱子,提问怎样能使它变亮?进而导入课题。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的导入形式是否可以引入到我的书法课程?例如:在讲楷书时,可以用篆书、隶书来导入。因为这些字体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上学期石老师的信息研修课与田老师的科学研修课,他们的课程都是围绕着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模式在书法教学中也能体现出来,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书写知识。书法教学有其特殊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讲解与示范不能忽视,不可让学生胡乱的进行书写。特别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上,教师得站主导地位。

语言艺术在教学当中非常重要,在书法课堂上,这一点我做的不够,经常有重复话的现象,显得有些啰嗦,不够严谨。校监和谌老师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们将上课要说的话语全部写出来。我想以后我会注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语言艺术(包括语音的抑扬顿挫)

学生上课良好的动、静习惯,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书法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在老师讲授时认真听,在练习时静静地写的习惯。这些需要狠抓课堂常规,并且要一如既往,逐渐的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

百仕达小学实行的是小班制教学,家长看重的也是这一点,所以关注每一个学生显得格外重要。上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并不是个别的,应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上课的内容。以往课堂中有所疏忽了,在给学生单独示范时,也是给个别的同学示范,没有照顾到全部。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其它因素,以后我会多加注意,以小组示范的形式来进行。

让学生把汉字写好,关键在于培养其兴趣,进而勤加练习。对于这,我还得不断地努力。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三

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主要抓住以生活为源头,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核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展开教学。

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电路及其组件: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手电筒这一比较简单的常见电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仔细地观察交流,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连接实验,揭开了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并把成功的连接方法画下来,为后面的交流汇报做铺垫,从而实现了以“生活经验”引领下的科学探究。

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电的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我在活动中只起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与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在做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灯泡、导线、开关四部分,并了解到每部分的作用。然后去思考连接方法,学生自主发言后,我引领学生选择合理周密的方法连接。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极高,不仅很快让灯泡连起来了,还画出了线路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又动脑,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灯泡亮了》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猜想灯泡亮起来的秘密、动手拆一拆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手电筒的组成,成功的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灯泡亮起来的”秘密,使学生有了下一步活动探究的目标,接着我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内的材料进行思考交流自己的方法,每个学生谈看法,集思广益,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的意义更高更强;尤其是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既成就了学生对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具备了一些素养,包括:科学技能、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有观察,又有动手;既有表达,又有记录。整个过程使学生不断地合作,不断地交流,不断地亲历实验过程,既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又对电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既是对电的知识进行补充,又是拓展巩固电的知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那么对电的运用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会激励着他们继续探究,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科学素养。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第一节课的设计我是以手电筒的开和关激发学生的兴趣,问什么手电筒能够亮。然后让学生拆开手电筒进行研究。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拆开手电筒,并且了解其内部每个部分。在学生进行拆的时候,我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思考为什么手电筒能亮和灭。

学生虽然感兴趣,但是然学生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去理解其中的电路还是对于学生来说有点的困难。因此学生在拆和思考的时候,面临的较大的困难。因为这里的导线是手电筒的'外壳,而对于外壳学生很难理解其为手电筒的导线的一部分。

现在想来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认识的时候必须在这里给以学生进行提示和启发,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思考难度。如果在上课时候,我想如果将手电筒的导入的部分改变为较为较为简单的其它电器,让学生拆开观察,那样有可能学生更好的理解。现在的问题是找一个较为合适的替代的电器。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五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 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 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 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昨天改完课件和同事聊起这节课,她说:“这就是专科老师的特权,有时间有机会磨课,班主任就不行。班主任每天每节都是现场直播,我们有机会重播。”想想还真在理。一节课经过几次磨合,不精彩都难啊。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六

在田老师《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在课程的导入上,田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由两个黑暗的箱子,提问怎样能使它变亮?进而导入课题。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的导入形式是否可以引入到我的书法课程?例如:在讲楷书时,可以用篆书、隶书来导入。因为这些字体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可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上学期石老师的信息研修课与田老师的科学研修课,他们的课程都是围绕着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模式在书法教学中也能体现出来,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书写知识。书法教学有其特殊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讲解与示范不能忽视,不可让学生胡乱的进行书写。特别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上,教师得站主导地位。

语言艺术在教学当中非常重要,在书法课堂上,这一点我做的不够,经常有重复话的现象,显得有些啰嗦,不够严谨。校监和谌老师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们将上课要说的话语全部写出来。我想以后我会注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语言艺术(包括语音的抑扬顿挫)

学生上课良好的动、静习惯,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书法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在老师讲授时认真听,在练习时静静地写的习惯。这些需要狠抓课堂常规,并且要一如既往,逐渐的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

百仕达小学实行的是小班制教学,家长看重的也是这一点,所以关注每一个学生显得格外重要。上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并不是个别的,应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上课的内容。以往课堂中有所疏忽了,在给学生单独示范时,也是给个别的同学示范,没有照顾到全部。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其它因素,以后我会多加注意,以小组示范的形式来进行。

让学生把汉字写好,关键在于培养其兴趣,进而勤加练习。对于这,我还得不断地努力。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七

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经验,更不会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级级下册安排《电》这一单元非常有必要。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安排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对静电有了初步认知,更容易完成本课的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了解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等知识,从而建立“电”的科学概念。 教材从认识小灯泡着手,然后组织学生安装电路,再对多种电路进行尝试的设计,我认为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主要部分进行了重新组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点亮小灯泡。出示小灯泡、导线、电池。问学生,谁能点亮小灯泡。

二、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在学生能点亮小灯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三、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四、猜测小灯泡发亮的原因,并说明电流的方向。

五、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

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

小班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篇八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包含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内容,在物质世界里又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部分内容,在能量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热现象、磁现象、能量的转化、简单电路六部分内容,本单元的知识就是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与能量的表现形式相关的内容。

具体到本单元,第一节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主要是理解电的本质与产生,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随后学习本节课《点亮小灯泡》,在此基础之上又将学习《简单电路》与《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内容,以电路为基础,我们还将学习《做个小开关》、《导体与绝缘体》、《电路出故障》三部分内容,与电路相关的知识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为:

1、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了解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其中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具体到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小灯泡结构;知道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敢于根据生活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灯泡构造,并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二、学情分析

电的教学是比较新鲜的科学课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与电相关的知识。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了解了静电以及电流形成的条件,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虽然与电相关的知识是第一次学习,但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式设计

我校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的环节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落实到本节科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明确目标;激趣导入、打好基础;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在本节科学课中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理念有: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会;三实:设计实、检测实、反馈实;一及时:评价要及时。

四、板书设计:

时间预设,本节课五个环节的时间预设为,第一环节2分钟,第二环节10分钟,第三环节15分钟,第四环节8分钟,第五环节5分钟。

在课前,教师为各小组准备:小灯泡、2节1.5伏的干电池、导线、白纸。

综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结构观察法”,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习新知。

二)“自主操作法”,科学的学习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动手操作,给学生工具,让大家自己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体会电流的流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对比理解法”,让学生把连接小灯泡的方式画成实物图,加以比较,找到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本质。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明确目标:出示两个问题:

1、物体为什么会带电?

2、要想产生电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这两个问题是回顾第一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重点知识,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随后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明确学习方向。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打好基础:

出示美丽的灯光照片,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体――小灯泡。询问学生: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请你仔细观察小灯泡,并把它的构造画在纸上。这里提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灯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现真合作。让学生把小灯泡的结构画在纸上,让抽象记忆实体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点亮小灯泡打下了基础。

第三环节,提出问题,活动探究:

本环节主要分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请你尝试用手头的工具把小灯泡点亮?小组四人,分工合作,并画出实物图。科学学习非常注重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头戏。这里利用“自主操作法”学习本节重点知识,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同学们小组合作,并且在这种有趣的动手操作中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也体现了“真合作”与“真思考”。活动二:各小组展示小灯泡连接实物图,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会亮,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把各小组连接小灯泡的实物图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总结连接要点,这是“对比理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分析小灯泡没有被点亮的'原因,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丰富学生知识。在这里,利用课本插图以及学生所画的实物图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三:小组内尝试说一说在小灯泡点亮的过程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由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再到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最后探讨电流流向,逐层深入。在学习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本环节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用电安全教育以及绿色环保教育。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运用于生活,本环节设计了用电安全教育与绿色环保教育这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把科学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在用电安全教育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对与错。在绿色环保教育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出示我们天津某些家庭的月用电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生活用电量非常大,随后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发电形式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并且以火力发电为主,这就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而提倡学生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最后出示一些家庭常用的用电器,体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出示达标测试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目标完成度的一个评价,以基础知识为检测内容也体现普育课堂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理念,是“检测实”的体现。

5、板书设计:

标题点亮小灯泡,主要内容分成三部分:小灯泡的结构,电流的路径以及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回路。

五、课堂评价:

1、小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以我班为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团团坐,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回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等级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具体加分方法为我校推行的郎式加分法:a0.1分b0.2分c0.3分d0.4分。在上课的尾声在根据小组的得分情况,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定为本结课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2、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中,从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流向,都是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的,此外在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时,也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连接实物图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体现了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应该关注的地方。

3、多样评价:师生评价,以郎式加分法为依据的小组加分制度,主要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投影展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生生评价:在小组合作、大组汇报中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小灯泡结构图以及小灯泡连接实物图时,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评价的过程。目标评价:恰当的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利用达标测试来完成。

七、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文本资源:课本资料与课本插图。在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时结合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了解。

2、实验资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路径,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实验资源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3、生成资源:主要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活动中的典型错误资源,教师拿来进行教学。

4、生活资源:实物观察,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小灯泡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在导入新课以及展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充分联系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