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 怎样认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语文教育的认识(汇总5篇)

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 怎样认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语文教育的认识(汇总5篇)

ID:4394119

时间:2023-10-08 20:42:20

上传者:碧墨 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 怎样认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语文教育的认识(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篇一

怎样认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之一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

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在语文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关于语文的综合性,课程标准较之历届大纲,提得更为明确,具有新意。

过去,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过于注重学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断绝了和生活世界的联系。课程学习强调理论性,忽视实践性,注重认知,忽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使课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学生在书本海洋里徜徉,而根本不去关注周围世界、祖国前途、人类命运。即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一些能力,但由于缺乏综合实践,很难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过去我们对语文综合性的理解,主要是就语文作为思想和信息的载体所负载的内容而言,是从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讲的。这也是综合,只不过是综合的一个方面。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在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所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的和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又指出:“人的每一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包含着运动的、观念的和情感的变化。”课程标准正是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的更大的综合,这主要有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辅相成。过去语文教学偏重知识传授,把语文教材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形成自认为很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做法,导致语法术语、文学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课堂,导致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作文教学则大讲“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所谓谋篇布局的知识,使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

对于语文知识,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是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

有序。即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入深地传授有关知识。例如,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的知识;低、中年段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知识;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7-9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词的基本分类、短语和单句的基本结构;等等。

有度。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拔高要求,不要把知识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就是动态的、活的、有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僵化的、无用的。

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分项研究比较多,综合性研究比较少。今后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字词句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互补互促的特点和规律。

2.情感与态度

[1][2][3]

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篇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内容安排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体现这样的基本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碰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有的教师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什么区别?有的教师说,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玩玩闹闹,太费时间,效果不太好。有的教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复了?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综合性学习中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是等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上中年级、辨别、组织、自控等方面都不成熟,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了解家乡的环境”,有的教师布置了内容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有的教师在教材提供给学生调查的参考问题上花力气。结果两者的结果都不尽人意。其实,教师的指导功夫应花在以下方面:(1)指导学生做活动计划;(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3)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4)组织学生评价调查结果的展示方式与内容。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全体学生参与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这就很容易导致个别的优生或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结果来代替了其他同学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合作的成果。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它不应让小组内的极个别学生代表全体学生的活动和结果。因此,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如果学生愿意的话,尽量控制在4~6人一组,以增加学生参与、表达的机会;(2)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程度、能力水平尽量相当,以利于他们合作与竞争;(3)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4)学习成果的展示尽量增加形式和让学生分工或分阶段汇报,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三、综合

[1][2]

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篇三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解决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改革那些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精挑细选向学生输送的语文信息,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吸引学生,唤醒学生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七年级新教本中设置了丰富的趣味性浓的综合性学习训练,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以扩大视野。如“感受自然”这一项,可让学生先在网上、图书馆中收集有关四季景色的图片和文章,大家交流阅读,然后班级组织一次秋游。预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景物,拍摄图片,回来后配上文字,加上音乐,制成音图文并茂的文件、邮件,在互联网中交流欣赏,再选几篇好的文章让学生在班上有表情地朗读。经过活动训练,学生们就获得了采访和编辑的能力,俨然成了一名小记者。

“人类起源、太空探索、神秘的大自然、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些都是学生们喜爱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介绍学生们去读这些方面的书籍,上课时让学生上讲台推介,概述其主要内容;或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加上评论,制成一本本个人专集,做成一个个卡片,编成一份份小报。写好文章后,各组再举行小型阅读笔会,互相修改评价等。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应有利于向课外延伸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达到上述目标,课内显然是做不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而要让学生愿意在课外多花时间读书刊,关键是要激起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语文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爱语文。

如“举隅”这一项,我叫学生们用一星期时间到社会上收集错别字,整理好上交,并将其编成集,互相交流。以后,谁发现新的错别字可在黑板上添加,发现一字算积一分,持续一个月,最后算谁的积分多谁就是优胜者。

在“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一单元里,我让学生任选一个自己喜爱的季节画一幅画,并配上不少于二百字的解说文字。另外在古诗词或文章里按“春夏秋冬”四季各抄一首诗词或一段文章,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然后小组挑选几份好的在班上朗读并展示。

每星期让学生推荐一首好诗词、一本好小说、一句好格言,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注明作者、年代、出处、简要内容、查找途径,供学生课余自行寻找阅读。

每星期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读书。读书的种类,按学期顺序为:英雄故事——科学家、艺术家故事——童话、神话故事——自然知识——科学知识——浅显的文学作品。每人带好笔记本,读一篇作一篇笔记,简括内容,并附上短小的个人感想,日久丰厚后编成集,互相交流传阅。教师则给他们传授浏览和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摘抄和做卡片的技巧。

3.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与学生商量准备实施的语文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要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新课程注重各学科的互相渗透,主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下苦功,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科知识,学会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教化设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中,我跟学生商量,怎么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彩?学生们经过讨论,向我提出了几个建议。现简录如下:猜谜语比赛。全班分成四个组,由两个同学做主持人,大家抢答字谜,以答对多的组为优胜;手抄报比赛。全班同学都出一份手抄报,由老师和两位同学一起评比,奖励前五名;诗歌朗诵比赛。每人选一首课本没有的诗,到讲台演讲,由老师和两位同学一起评比;课本剧表演。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选一课排练一星期后,上课表演,由老师和四位同学联合评比。

利用竞赛心理,引进激励机制;教师与学生互相沟通,双方一起备课、讨论、改作业……这些都是师生互动的好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4.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对教材的筛选,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评估方法的改革,都应该从给予学生一种独立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上去考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自我学习本领,以便将来走上社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动手找资料去写,在讲台上大胆说,互相之间细心听;学会到图书馆找资料,摘录报纸,编辑文章,制作电脑小报;结合课文到网上查资料,学习编课本剧、演戏剧,尝试写小说和诗歌;走进社区搞社会调查,搞采访,节假日去当义务展览讲解员、产品展销员、电台和电视业余主持人……如果他们能把各科的知识与语文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学语文,增加独立学语文的能力,那么,我们便成功了。

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篇四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大语文天地,我设计可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二、活动目的

在学习第二单元语文的基础上,通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学习革命前辈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赞扬母亲善良、质朴的品质,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三、活动计划

1、指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的课文。

2、学生分成4组,分别担任一项任务。

3、布置每组学生的任务,分组调查、收集历史资料。

四、时间安排

第一星期:分组收集历史故事。

第二星期:小组内交流总结,写出所收集到的故事。

第三星期:班上成果展示。

五、活动过程

第一步:学生阅读第2单元课文,教师指导。

第二步:把学生分成4组,布置任务。

第三步:学生分组活动。

第四步:在小组内整理收集的成果。

第五步:班上交流,教师总结。

六、课后延伸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请同学们课后多读多收集历史故事,相信你们通过学习会有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回顾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看法篇五

1、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解决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改革那些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精挑细选向学生输送的语文信息,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吸引学生,唤醒学生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七年级新教本中设置了丰富的趣味性浓的综合性学习训练,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以扩大视野。如“感受自然”这一项,可让学生先在网上、图书馆中收集有关四季景色的图片和文章,大家交流阅读,然后班级组织一次秋游。预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景物,拍摄图片,回来后配上文字,加上音乐,制成音图文并茂的文件、邮件,在互联网中交流欣赏,再选几篇好的文章让学生在班上有表情地朗读。经过活动训练,学生们就获得了采访和编辑的能力,俨然成了一名小记者。

“人类起源、太空探索、神秘的大自然、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些都是学生们喜爱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介绍学生们去读这些方面的书籍,上课时让学生上讲台推介,概述其主要内容;或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加上评论,制成一本本个人专集,做成一个个卡片,编成一份份小报。写好文章后,各组再举行小型阅读笔会,互相修改评价等。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应有利于向课外延伸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达到上述目标,课内显然是做不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而要让学生愿意在课外多花时间读书刊,关键是要激起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语文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爱语文。

如“举隅”这一项,我叫学生们用一星期时间到社会上收集错别字,整理好上交,并将其编成集,互相交流。以后,谁发现新的错别字可在黑板上添加,发现一字算积一分,持续一个月,最后算谁的积分多谁就是优胜者。

在“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一单元里,我让学生任选一个自己喜爱的季节画一幅画,并配上不少于二百字的解说文字。另外在古诗词或文章里按“春夏秋冬”四季各抄一首诗词或一段文章,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然后小组挑选几份好的在班上朗读并展示。

每星期让学生推荐一首好诗词、一本好小说、一句好格言,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注明作者、年代、出处、简要内容、查找途径,供学生课余自行寻找阅读。

每星期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读书。读书的种类,按学期顺序为:英雄故事——科学家、艺术家故事——童话、神话故事——自然知识——科学知识——浅显的文学作品。每人带好笔记本,读一篇作一篇笔记,简括内容,并附上短小的个人感想,日久丰厚后编成集,互相交流传阅。教师则给他们传授浏览和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摘抄和做卡片的技巧。

3、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与学生商量准备实施的语文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要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新课程注重各学科的互相渗透,主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下苦功,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科知识,学会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教化设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中,我跟学生商量,怎么使语文教学丰富多彩?学生们经过讨论,向我提出了几个建议。现简录如下:猜谜语比赛。全班分成四个组,由两个同学做主持人,大家抢答字谜,以答对多的组为优胜;手抄报比赛。全班同学都出一份手抄报,由老师和两位同学一起评比,奖励前五名;诗歌朗诵比赛。每人选一首课本没有的诗,到讲台演讲,由老师和两位同学一起评比;课本剧表演。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选一课排练一星期后,上课表演,由老师和四位同学联合评比。

利用竞赛心理,引进激励机制;教师与学生互相沟通,双方一起备课、讨论、改作业……这些都是师生互动的好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4、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对教材的筛选,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评估方法的改革,都应该从给予学生一种独立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上去考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自我学习本领,以便将来走上社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如果他们能把各科的知识与语文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学语文,增加独立学语文的能力,那么,我们便成功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