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质14篇)

最新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质14篇)

ID:4547225

时间:2023-10-12 12:19:06

上传者:雁落霞 最新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质14篇)

高中教案是为高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学、整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下面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大家分享的安全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根小棒,每()根一堆,分成了()堆,还剩()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根小棒,平均分成()堆,每堆是()根,还剩()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1、教学例4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3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3、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

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二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小棒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

1个是什么数?

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一试。(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4、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5、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结:试商是有余数除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小朋友要动脑筋,找到合适的商,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请你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完成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奖给7个、8个小朋友,这时他们每人拿到几个气球?还剩几个气球呢?请你任意选一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写下来。

4、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学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题。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3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填上除数。

(3)列竖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数。

(4)同组交流。

(5)全班交流。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2、你对自己在这一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三

1、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3、练习一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5、练习一第11题

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6、练习一第12题

学生独立填表。

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四

我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学生兴趣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提问:你会不会把9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问题设计层层递进

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问题的提问掌握时机

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

四、问题的提问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

在问题设计上,胡老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在学生分完面包列完算式后,老师提问:同学分完了面包,还有很多的东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写到草稿纸上?这个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六

1、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及余数的单位名称。

课件、实物图片、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一起来数一数吧!(贴12个苹果图)

下面老师就用这12个苹果和大家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想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盘子里,谁来帮我分一分?(指名上台操作)老师用彩笔、尺子把学生分苹果的方法画在记录单上。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戏操作中感知余数

1.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盘子、苹果图片和记录单,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吧!

(1)同桌两人一组合作。

你问我答,用铅笔填出分的结果:

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4)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的分法多?任务完成的快。

2.学生分组操作,进行活动,教师巡视。

3.一起看汇报要求:

(1)每一组选一人汇报,另一人可以补充。

(2)汇报时完整地说:我们小组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

(3)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认真听。和你想的一样,请做个标记。汇报完毕,如果同意就鼓三声掌,有意见就举手,一个组汇报过的其他组不重复汇报。

4.学生分组汇报,老师记录。

预设:第一个出现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还剩()个。

有和他们的分法一样的吗?指名到黑板前来分一分并说出想法。

指黑板提问:这是几个一盘?能放几盘?也就是几份。

这()个能放一盘吗?为什么?那这()个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来的)算一份吗?

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记录单上把黑板上的这种分法画出来吗?指名展台前画。

反馈:每()个一盘,能放()盘,分完了吗?把没分完的圈起来。圈出来的这部分表示什么?为什么余下了?余几个?补写:余()个。

还有别的分法吗?有就继续汇报,没有就同桌继续合作。(同上)

师生互动,请小组台前汇报:

1人说分法,1人黑板上摆出来,教师继续记录,其余同学边听边把同样的分法做上标记。

8.看老师的记录单:有多少种分法?你能把这些分法分分类吗?

一类是正好分完了没有剩余,另一种情况是没分完有剩余。

板书:没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吗?)

9.像这种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况,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进一步深化理解余数的意义

1.看记录单: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这种分法,谁会用算式表示(生说师写在记录单上)

选两种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两人可以一人写一个。(学生列式)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预设:如果5个一盘,能放几盘?算式怎么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盘)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带单位)

12÷5=2(盘)剩2(个)(带单位)

12÷5=2(盘)......2(个)

你认为哪一个算式能够表示图的意思?

你认为该怎么办?数学上规定用6个小圆点表示剩下的,在小圆点的后面把剩下的数写上。板书:12÷5=2(盘)......2(个)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能放2盘,还剩2个。

在记录单上选择一种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开始写得不对的改正过来。

检查反馈:板书学生列的算式

提问: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或者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说)

5.这些算式你会读吗?

谁试着读一下这道:12÷5=2(盘)......2(个)

(板书)读作:12除以5等于2盘余2个。(小圆点怎么读:余)

练习:指名读黑板上的算式

(三)揭示课题: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观察一下你们列的算式和老师黑板上的算式

除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总数)它叫(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每份数)它叫(除数)

等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份数)它叫(商)

小圆点后面的数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数)

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呢?(板书:余数)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没分完或不够分剩下的数)

像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数表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齐读课题。

追问:有余数的除法表示的是平均分吗?(板书:平均分)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写成这样?6个小圆点后面的这个数表示什么?从哪儿剩下的?(总数或被除数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数的单位怎么带?(和被除数的单位带一样的。)

三、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1.有21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每人分几个?)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摆、圈、列算式。

汇报:结果是什么?(每人4个,还余1个。)你是怎么解决的?

21÷5=4(个)……1(个)为什么这样列式?

21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个还能继续分吗?

怎样做能够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几个,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几个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平均分(没分完有剩余)

12÷()=()(盘)

12÷()=()(盘)

12÷()=()(盘)……()(个)读作:12除以()等于()盘余()个。

12÷()=()(盘)……()(个)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七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含表内除法的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

在除法计算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除法是大量存在的。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这种密切联系,以及考虑到通过操作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本单元从三年级上册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相应地,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教材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为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教学年段的调整,教材在编排的层次上有以下变化。首先,不断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情况对比呈现,并借助大量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同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其次,将除法竖式的教学安排在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突出了引入除法竖式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为试商的教学作好准备。最后,单独编排试商的例题,突出试商的方法:求商时要想几和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并且保证余数小于除数。同时,为保证试商的准确性和速度,教材在练习中还增加了单项练习,如练习十四第4题和第6题等。

2.教材编排特点

在教材内容的具体编排上,教材体现了如下的编排特点,从而使得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也体现了更科学的数学知识的结构。

(1)注重操作直观等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与表内除法单元借助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编排一致,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继续借助操作等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如,例1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又如,对于除法竖式的理解,也是借助操作,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式中的每个数所对应的操作中的具体对象,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在解决问题的例6中,同样借助画图这一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其中余数所代表的事物,进而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为帮助学生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主要体现为下面4次对比。

第一次是例1中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第二次是例1、例2中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第三次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对比。借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与横式的对比,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第四次是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与表内除法的竖式的对比。借助操作,在对比中帮助学生继续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理解竖式中余数0的含义。

由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针对难点增加教学试商的例题,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本单元在求商的方法上的编排,与表内除法的试商是一致的:都是先通过操作分物得到商,然后再探索求商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在本单元中,例1~例3中的商都是通过操作分物得出来的,从例4开始离开具体情境直接用竖式计算,这就必然要用到算法。这个算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在编排上,例4直接利用除法竖式,要求学生想乘法口诀,找出与除数相乘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的那个数,这个数即为商(通过余数小于除数加以判定)。这样的数学,既教给了学生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又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了基础,因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等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就是多次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

(4)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并继续落实“四能”目标。

加强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修订后教材的一大特色。通过这样的编排,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教学思路。具体到本单元,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5是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用“进一法”确定问题的答案;例6是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继续通过“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的正确吗?”等提示,使学生经历审读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等全过程,并通过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又可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外,结合相关的例题和习题,教材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以此为学生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

三、教学建议

结合前面的阐述及本单元知识的特点,下面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总体的教学建议,供教师进行实际教学时参考。

(1)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

几何直观是《标准(20xx)》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用图想事,借图促思,据图说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而几何直观正好凭借其直观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形象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突破学习难点,揭示问题本质。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几何)直观,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借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最基础的概念。例1~例3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这些例题的教学都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其次,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明白解题的缘由。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学生理解题意的过程,实质上也包含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些往往都需要借助直观。如例6中题目的呈现、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乃至最后对余数含义的说明,都借助了直观的手段。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借助直观,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以清晰地“看到”数量关系,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将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实施“有来有回”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除法常常经历如下面左图的表征过程。这种表征是单向的、有去无回的,学生只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却没有经历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当学生遇到竖式不会书写时,不能用具体的动作表征来支撑。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不能将直观的学具操作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的表象操作,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为此,建议在帮助学生理解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下面右图的表征过程。

在上面右图中,横框中所表示的是除法意义的语义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斜框中所表示的是符号表征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竖框中则是本节课要建立的动作表征与另外两种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

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应建立分的过程(操作表征)、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符号表征)以及语言表达过程(语义表征)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

(3)认真了解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前的知识基础。

正如前面在编排特点中所叙述的,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对于平均分及表内除法的理解,因此,其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本单元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通过复习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直接的了解,确定好教学的起点。

调研时,要求学生分别通过操作、算式表达、写出心目中的竖式三种表征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其中算式表达和写竖式两种表征方式的调研结果如下。

在算式表达方面,学生列出的横式有:15÷5=3(个),15-5-5-5=0。其中,第一个式子是一般的除法横式;第二个式子用的是减法,体现了逐次减的过程,虽然没有写出结果,但能看出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让学生用自己心目中的除法竖式表征时,学生列出了如下的除法竖式。

从上述几个竖式中可以看出,学生列竖式时明显受到了加、减法竖式的影响。第四个算式虽然出现了号,但从表达的形式上看,这位学生仅仅是见过除法竖式,但对这种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并没有理解。

从综合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解决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但基本上都不了解除法竖式。究其原因,这与除法竖式的特殊性有关。这也是除法竖式的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教学时,应对此加以重点处理,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增加课时,以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真正地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也可以补充一些除法竖式形式演变的史料,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4)建议用8课时教学。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八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 “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 “ 开放 ”“ 民主 ” 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 “ 体悟 ” 中学习 “ 有余数的除法 ” 。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1 、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 “ 余数 ” 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 “ 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 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 ------ 发现 ----- 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1 、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

2 、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要学生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余数规律,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摆一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还有剩余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尝试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17除以5的时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商几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7而且小于17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可以很快地发现余数1、2、3、1、2、3、。。。。。。都是比4小的,没有超过4的,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当然,有余数的除法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的试商,竖式的写法,余数不能不写等等这些都要靠以后反复的练习,从而加以巩固。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九

1.通过创设情景并加以操作,让学生体会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除法公式中用余数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独立查询,明确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将余数除法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余数除法的计算,了解余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在书面表格中除法,余数除法。

难点:体验将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的过程,加深对除法与余数除法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旧知识的铺垫

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个苹果里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行列式,明确平均除法计算。行列式是:12_4=?

2.学生可以自己回答。你的食谱是什么?3412年_4=3

2.新课程教学

1.假设盒子里有12根棍子,最多可以放置多少个独立的方块?

(1)如何用公式表示?12_4=3。谁能说出这个除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2)除法公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加减法公式一样,也可以用竖直公式来计算。我们看一下除法的纵坐标。

首先写除法符号,然后写股息12。把股息12写在除号里面,把4写在除号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商3。你认为《尚书3》应该写在哪里?我能把它写在1上面吗?

总结:有34个,所以写在一个地方。34是多少?

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是3和4的乘积。共有12根木棒和12根方形木棒。你还有吗?(不)也就是说,钟摆的平方减去了12块,用了12块,等于0。

(3)谁会再说一遍,股息下面的12和0是什么意思?(全部使用完毕,无剩余)

当你试图挥动手中的木棍时会发生什么?(最多三个,还有一个)

(1)13_4=如何以竖直形式计算?

明确:除号、股息和股息的书写位置;4根木棒放一个这样的独立方块,最多可以放3根,所以商是3,写在股息数字3的上面,3根这样的独立方块分享12根木棒,在股息下面写12根,13根木棒用12根木棒,还有剩下的吗?你为什么不留下一个呢?如果没有足够的余数来放置一个独立的正方形,或者一个不能再得分的数字,我们将其称为“余数”,并将其写在水平线以下。

谁会再说一遍,股息下面的12和1是什么意思?

(3)余数除法的结果如何以水平形式表示?先写3,然后点6,再写剩下的1。这个公式可以这样理解:13除以4商3加1。

三世。巩固和提高

你想知道这个盒子里有多少根棍子吗?实际上,有18个。谁猜对吧?20根棍子最多可以放在几个独立的方块里,没有棍子。

能计算出来吗?如何用公式表示?如何用竖直公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总结

你从这一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能说说吗?

5.布置的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想做》。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

2

3

………………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出示: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

250

331

4

5

6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交流

(生独立列式)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

1)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

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生讨论,再指名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5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2.完成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10÷3=3……1(根)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第二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3.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板书)

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

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

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8÷5时,可以想18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8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8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4.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8÷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生思考、汇报)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板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

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生填写竖式。

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第(2)题:

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2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找到商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2……1(个)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6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1.口算

7×79×621÷33×4

24÷812÷235÷74×7

6×948÷818÷2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3.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题目,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

3.完成第3题。

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

3)问: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4题。

1)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5.完成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作业设计

练习一第4、5题。

第四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练习一第7~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63÷92×856÷8

7×46×436÷45×6

28÷712÷63×935÷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4.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67÷9

40÷847÷8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3)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第(1)题。

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其余3题,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学生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

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

教学要求: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以植树活动作为背景,通过学生的对话、提问,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情景引入,信息整理

1.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意思吗?

对。这天是植树节,中山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将要组织植树活动,大家看这幅图。(出示)

1)问: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指名反馈,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信息得到的相应结果。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对于每个班的植树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3.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并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4.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还有那些时候回遇到类似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有余数除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有余数除法算式得读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28=146=45-5=

29=39=345=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做题理由,重点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做法)

三、巩固练习。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平均分成几分有剩余的情况。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出示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评议时,要关注个别学生)

出示第3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集体评议时强调有余数除法。

出示第5题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说说,13个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集体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出示第6题

学生看图后想一想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聪明小屋

(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五、作业设计

进一步认识有余数除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个?

144=3(盒)2(个)166=2(盒)4(个)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圆片或小棒、糖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十三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复习引入

上课——开始上课之前,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谁比较聪明,好不好?

第一,这学期到目前为止,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知识?(除法)

第二,除法呢,我们经常用哪一个词来形容(平均分),对于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经常用哪些语言来说明呢?或者说是怎样的题目是平均分:

1、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几个;2、每几个为一份,能分成几份。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道题目:

1、48个梨,平均分成6份,每份多少个?(除法算式是?)

2、36颗糖,每4个分一袋,能分几袋?(除法算式是?)

3、11朵花,每3朵摆一盘,()

a、有剩余b、正好分完

你知道摆了几盘吗?还剩下几朵?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完整的描述一遍呢?

11朵花,每3朵摆一盘,摆了3盘,剩余2朵。

二、观看图片,引出活动

(主题图)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2.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余数

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下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算式结合这道题组成一段话)

“余数”的来历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刚刚从猿猴转变成人,他们以打猎为生.可是猎物常常太少,他们必须把食物平均分开,否则就会有人饿死.但是在分食物的时候,人们经常发现:每个人分到相同数量的食物以后,还会剩下一些,可是这些食物又不够再分一次,于是这就启发了后来的人们认识到数学除法运算中的余数。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篇十四

三年级上册教材49-51页上的内容。

1、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小棒

一、旧知铺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

二、讲授新课

1、假设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

12是被除数

3是除数

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

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把被除数12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3写在除号的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了?商4你们觉得商4应该写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写在1的上面吗?

总结:有4个3所以写在个位。4个3是多少?

12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就是4与3的乘积。原来有12根小棒,摆三角形用了12根,还有没有?(没有了)也就是原来有12根减去摆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

(3)谁再来说说,被除数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没有剩余)

(3)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在横式上怎样表示呢?先写商5,然后点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2。这个算式读作:17除以3商5余2。

例1的除法算式没有余数,例2有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揭题: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巩固提高

会算吗?用算式怎样表示?用竖式该怎样算?(学生独立完)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五、布置作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