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模板10篇)

2023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模板10篇)

ID:4556448

时间:2023-10-12 19:21:27

上传者:曼珠 2023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模板10篇)

五年级的教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桥梁,它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而制定。我们精心收集整理了一批四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

:圆明园是中国灿烂文化历史中的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本篇文章讲述了圆明园被外国侵略者无情的摧毁的记录,同学们要好好看看哦!

(1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根据朗读板书:有 -----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 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 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根据回答板书)

(4)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根据回答板书)

(5) 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二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想一想你能有几种填法。

1、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齐读这三句话。

三、组织学生展开自学讨论:

这三句话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有一个旅行团要到北京去旅游,其中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圆明园。你愿意当他们的导游吗?好,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就来当游客。现在你们可以准备一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2-4自然段,前后四人展开讨论。

2、补充资料,看一段录像。

4、学生按教师提示的顺序作介绍,教师作相应的指导,并练习朗读。

第三自然段:句1:你平时见过的哪一个建筑也是金碧辉煌的,你能举个例子吗?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你能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举些例子吗?练习读句1,指名读,比赛,全班朗读。句2、3:讲解平湖秋月、雷锋西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句4,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听了导游们的介绍,你觉的圆明园怎么样?板书:景观千姿百态。再让我们来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

第四自然段:板书:收藏:最珍贵。

5、各自朗读2--4自然段,并结合板书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吗?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六代一百五十年的营建,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惜,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

1、看录象。

2、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想想你能不能?“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4、指名回答,板书:掠夺、毁坏、焚烧、化为灰烬。

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5、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五、体会文章的中心。

1、课文学完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讲,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二:对侵略者的仇恨。)

2、这里,李老师还摘录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规模:非常大掠夺

举世闻名景观:千姿百态毁灭化为灰烬

收藏:珍贵文物焚烧

损失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四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圆明园的辉煌: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五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五、课堂练笔: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课后作业: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六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1、知识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1、引入: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首先设计: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学生合作学习,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众星拱月

(1)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观看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对圆明园整体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3)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可以获得与初读不同的感受,可以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

2、导入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更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谁能把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学生喜欢表现,这一要求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重点,更增强阅读兴趣,又能够通过介绍培养表达能力)

(2)介绍

结合各自搜集到的图片和演示图片,学生描述园中景观。

(描述中教师指导和范读,体会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图片欣赏及教师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说明:省略号运用的含义。

(3)自己也来读一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

(新课标要求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技巧上加以指导,更要使学生通过进入情境,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段文字最为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既培养朗读能力,又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导入第四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4、延伸: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上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谈出各自此时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感想,使课本内容得到延伸,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5、此时学生激情高涨,话锋一转,引起心理上的强烈落差:多好的园林,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被强盗一把火烧毁了!导入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要求:用词语简要概括。

(通过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中国人也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转眼间变成一片残垣断壁。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目睹那惨痛的一幕!

(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憎恨之情)

6、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回归第一段,出示字幕:“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带来的损失,使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

8、教师总结:100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废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不仅记载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更在时刻警醒着我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再强大!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课下拓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思想、独到的思想。

思考:(1)面对圆明园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修,你的意见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众星拱月

瑰宝 精华 景观 风格各异 (爱)

博物馆 艺术馆

毁灭:掠 毁 烧 (恨)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七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课时。

圆明园园景幻灯片、《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

一、谈话导入

1、人们都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点起熊熊大火毁灭了闻名遐迩的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弄明白人们为什么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请同学们打开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理解众星拱月

a、从字面上来理解,什么叫众星拱月?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b、再读课文,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什么?“星”指的是什么?

c、那“众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d、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得多美呀!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3)、这么美的圆明园,还不能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吗?

过渡语:还有那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这段中一共用了几个"有"字?把它圈起来

(4)、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圆明园中有什么

(5)、想看看这个园林吗?

(6)、看图片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圆明园中仅仅只有这几个有吗?(不是)

(8)、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9)、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过渡语:还有哪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呢?

3、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从先秦至清代,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一算,在2400年这段历史,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哪能一年就出一件呀,所以说,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胜数)

(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3)、出示图片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

(4)、此时,你觉得圆明园的文物还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珍贵、昂贵、价值连城......)

(5)、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就是圆明园的价值,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中应该感到怎样呢?(骄傲、自豪)

(6)、让我们用骄傲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段话

(7)、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

这座闻名遐迩、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一起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4、学习第五小节

(1)、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读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3)、老师如果这样写这段话,你看好不好?为什么?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不好,因为书中的内容写出了侵略者的野蛮)

(4)、请同学们默读书上这段话,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

(闯、掠、毁、烧)

(5)、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

(6)、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7)、(放录像)

(8)、谁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9)、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10)、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过渡语: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找。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不可估量)

(3)、理解“不可估量”

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4)、再重读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要强调加强语气。(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重要性、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5)、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6)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痛恨英法联军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7、这篇课文的构思颇具匠心,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英法联军把这么美的圆明园毁灭了,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我们学习这课,不是为报仇雪恨,而是让我们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场血与泪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八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九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并开展演讲活动。

教学难点:

在演讲的过程中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加以整理,以备上课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与恨。

2、背诵三、四自然段。

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爱与恨。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探索交流

1、今天,我们将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同学们在演讲的时候应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2、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组成评审团。

3、按次序进行演讲。每个人享有对自己欣赏的演讲投支持票的权利。

4、根据评审团的评选结果及同学们的投票情况,评出优秀演讲个人若干,并总结奖励。

推选评审团并演讲。

锻炼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及表达清提那的能力。

三、总结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的演讲精彩极了,既让我们回顾了那段耻辱的历史,同时又让我们明白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认真聆听。

激发感情。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由于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让他们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

《圆明园的毁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