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优质8篇)

2023年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优质8篇)

ID:4556452

时间:2023-10-12 19:21:28

上传者:薇儿 2023年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优质8篇)

军训心得是展示自己在军事训练中所取得成绩和进步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一

新学期,我反复阅读并摘抄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本著作,受益匪浅。孙云晓先生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必须对学生充满真爱。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印象最深: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爱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

读了这本书后就应该做到:首先,永远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应该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教师的职责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变好的痕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之一,但教师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观察孩子的缺点,而是发现其转变的痕迹,找到孩子进步的点滴迹象,并对孩子进行肯定和鼓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现,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你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

平日里,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教育就是真爱,真爱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我们努力挣脱所有的束缚,抛开全部借口,真爱我们的孩子!真爱我们的学生!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然而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对于一位教师来说,要有无限的爱心和耐心,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这才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二

读完教育专家孙云晓所著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我受益匪浅。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提出“真爱”的核心概念,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现在作为教师又身为母亲的我,把自己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相信孩子的潜能无限,放手让他们去做

著名的教育家陈q勤先生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包办代替太多,使孩子们的独立性和做事的能力较差。其实,当我们相信孩子能行,放开手,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他们能做许多大人认为不可能做的事情。

我的儿子今年13岁,已经是个生活能力很强的孩子。因为我在他很小时就注意培养、锻炼他的自理能力。如让他帮忙做力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抹桌子、洗碗、洗自己的小衣服等;我还教他怎样使用煤气灶,怎样用家里的电器,他上小学一二年级就会帮我做饭。现在,如果我有事回去的晚了,他就会把晚饭给做好。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儿子会修理家里的电棒、dvd,就在前几天,还把家里的空调给接上了。我真高兴,儿子真长大了,真是小小“男子汉”!

如扫地、抹桌子等,父母就要告诉孩子,这也是他的责任,是他作为一名家庭成员需尽的责任、义务。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给孩子以“重任”,充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一定会很棒的!

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室里那一期又一期的.板报,从版面设计、内容的搜集到文字的书写,孩子们以他们优秀的表现一次又一次地给老师惊喜!元旦联欢会,从编排节目、教室布置,到小主持人的主持,整个联欢会的过程都是孩子们自己做主,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出色表现、精彩表演,让老师都赞叹不已!还有课堂上的“小老师”,他们有板有眼的讲解、提问、表扬、鼓励,俨然是经过训练的真正的“老师”!

啊,相信孩子的潜能,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大人会有很多的惊喜!

二、真爱,要有平常心

好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什么都想追求最好,因而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真爱孩子”,就要有颗平常心。

1、不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拿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有时,看到儿子的同龄人多才多艺,有会跳舞的、

有画画的,我心里不由有丝失落感。现在,我又恢复了平静。为什么要拿孩子不擅长的和别的孩子比呢?儿子不爱跳舞、唱歌,可其他方面不错啊,比如勤快、自理、懂事、有礼貌、学习成绩好等,为什么不看他的优点呢?为什么要他像别人那样而不能让孩子做“他自己”呢?为什么不能让他有自己的选择呢?有句话说的好:拿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是的,应多看孩子的优点,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才生活得快乐,才有自信!

2、别把特点当“缺点”

为“优点”而不是将其磨光、磨平。

有了这样的观念,我在工作中不再动辄为孩子们的“不规矩”表现而生气、苦恼,而是承认、接受他们的特点,尽力为他们创设“发挥特点”的条件。如给爱说话的孩子多一些发言的机会,给好动的孩子一些“跑腿”的差事等,并不忘对他们的表现加以肯定、鼓励。同时,我也不忘“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如语文课上让孩子们读书,有的孩子大声朗读,而有的默不作声,有的边看边用笔画,有的几个人一起朗读,有的边读边讨论。以前,我会强调“大声朗读”,现在,我知道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他们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用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学习效果会更好,所以,我欣然接受!

最后让我们共同分享孙老师的一句话: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三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尤其是读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使我知道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反思: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十几年来,孙云晓先生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编织着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在这个教育梦想里,萦绕其中的一个旋律是独特的,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一、发自内心地每个学生

“教育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教育专著,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

二、教孩子学会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文章中给我们讲了一个鱼头鱼尾的小故事。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特别多,独生子女一味地索取,可他们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慢慢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三、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所以,在现实生活和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用爱浇灌,用敬业耕耘,用执着守护,用宽容修复。这样,我们离真爱还会远吗?真爱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诀,我们大人要精心打造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牢记英雄形象,以家长、教师完美的人格,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引导孩子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四

每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二十多年的我也不例外,爱是教师的天职。但是何为真爱?作为教师懂得如何爱你的学生吗?孩子们理解、接受我的爱吗?带着这些思考,寒假里,我着重研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作者孙云晓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现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所所长、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书中提出了真爱的核心概念。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作者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了明确的101条基本教育建议,既有精彩的案例与科学的理念,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也让我对“真爱”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真爱是科学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最大限度的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将来都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扪心自问,我们每天教育孩子,可是我们把孩子真正当成孩子看了吗?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总是被一种“求全心理”控制,我们总是不愿意接受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差异。?孙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忠告:如果强迫孩子来学习一些他不喜欢的东西,那将会抹杀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变得没有自己,是的,爱孩子是不应该添加任何“附件”的,因为他们除了年龄之外,是和我们完全一样有着独立生活、自由生命的个体,我们有责任保护他、引导他们,但我们却没有权力占有他们,更没有权力利用他们。真爱就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负责.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真爱又是是理智的。“爱”,不是过度保护;爱,更不是姑息纵容。爱孩子,我们不光是为他提供充足的物质、灌输充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

而同样作为一位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可谓“朝夕相处”。班主任的工作也极为琐碎:迟到早退、打架骂人、成绩高低、情绪变化等等。因而班主任也更容易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所作所为影响学生。班主任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现成的书本知识,还有许多道德信念、人生哲理等看似无形实则影响更为深远的“知识”。我们不要做孩子成长的“法官”,应该做一个点燃孩子思维之火的天使。用我们手中的魔棒去点化每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最后,就用孙老师书中的话语作为结束语:“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五

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本书我读完以后深受教育,我深知素质教育是一项独特的素质,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并无必然关系,所以人人都有必要学习教育这门有独特魅力的功课。本书凝聚了作者几十年的心血,其中的思想发现与教育建议基本上概括了先导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抓住其本质,才能逐步他搞自己的认识水平,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那么,教育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作者就是从教育的本出发,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既有精彩的案例与科学的理念,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

珍爱衡量了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作者多年前就清醒地判断,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在“爱”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本质为实现的理想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等等。这些都不是珍爱。所谓珍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

一、用心与作者心灵沟通

将好的东西变成己有,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和思考,也就是说“慢慢看”“钻进去”“跳出来”把有用的“真东西”提炼出来。

二、“教育的秘诀就是珍爱”为了把儿童的问题探讨的清楚一点,需要对儿童的发展作简略的回顾。

1、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由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

2、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承认并尊重儿童生活的价值。

从前人们对儿童不能正当的理解,将他们看作是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子懂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近来才知道儿童心理虽然和大人有所不同,但他仍然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儿童期的十几年的生活,一面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生活只是一个成长,我们不能指定哪一段时期,是真正的生活,我以为顺应自然生活各期――生长、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冰心谈什么是“爱”。但有人问,许多人称您是“母爱专家”,而您说不要回避母爱,也不要向我从前那样拿它当作人生哲学,这该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会儿说:“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是因为母爱不健康。”我说就是指溺爱孩子吗?她指指点点回答,对。什么事情都听他的。“小皇帝”是独生子,什么东西都自己享用,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质。有东西与别的孩子一同分享,这样才好。她还特别指出要让孩子走完他一生壮美的人生历程,她最后的寄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一个“爱”字是冰心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

如今《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人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

世界之所以称之为世界,依赖于真爱。

只有孩子的童心播下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

三、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师都有这种自觉性,教育孩子学习重要,做人更重要。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应当充分肯定品质中的优点,对于成绩好的孩子,也要对其做人的“弱点”进行批评教育。

以身作则。孩子是看成年人的背景长大的。您身上的品质,无论是优是劣,都会影响孩子。如果您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请先从自己做起。

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小事往往可以折射出人的灵魂。教孩子做人,许多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从乘车让座,教育孩子尊老爱幼,从不随地吐痰,教育孩子保护环境,从照顾小狗、小猫教育学生富有爱心。

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如果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合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那么自然无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期望值。

给孩子留出发展的余地。父母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生必然有一些挫折和失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

既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那么每个孩子的成功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如果是邻居孩子考第一,那么孩子在无法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就会感到沮丧,绝望,他的上进心也往往会在多次失败后消失殆尽。社会是一部大机器,它需要各种各样的零件,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零件,只要孩子长大后能够快乐的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该和孩子一样感受到成功。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六

教育的真谛――爱至上

教育有秘诀,真爱记心上,践行贵持恒。

育人教书忙,知心喻理强,人格多颂扬。

尊重须张扬,批评应有方,措辞戒损伤。

秘诀高声唱,言行始终想,一举一动良。

孩子心正长,树木愈茁壮,水肥土培上。

个性各异样,发展莫勉强,不拘一格养。

学校园内香,园丁耕耘长,花儿迎朝阳。

花儿笑脸仰,怎敢遇冰霜,多洒朝阳光。

人生能几何,从教尽荣光,桃李天下扬。

真谛是经验,关爱似雨降,热血遍衷肠。

读书结硕果,心地大宽广,素质愈日长。

凭心论启示,关爱真至上,献身教育堂。

爱莫谈空腔,务实足迹壮,明天增辉煌。

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尊重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七

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我们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与引导孩子;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教师先提高自我素质。教师应多看些教育讲座与教育刊物。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和孩子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对于家长最好能够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上的细微处了解孩子、关系孩子与帮助孩子。

二、有信任才有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那么,孩子犯些错误,我们应该理解,关键是需要教育者的慢慢引导,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点滴改进的迹象,就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反馈,只有对孩子充满信任,才会更有的唤醒与激发孩子成长与进步的渴望,才能让稚嫩、脆弱的心灵在包容中健康成长。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永远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要充分的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创造适宜的条件。

2、教育孩子要守法。无论家长与教师,教育孩子都要遵守法律,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哪怕犯了再大的错误,我们都不能剥夺他们的参与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的权利。

3、善于发现孩子变好的迹象。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作为教育者不是去观察孩子的缺点给予批评,而是去发现孩子转变的痕迹,找到孩子进步的点滴迹象,并给孩子就是肯定。

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给孩子创造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我们应该鼓励与支持。我们更不能以私欲之利而剥夺孩子的选择的权利,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成为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个性的人,使之成为快乐生活的小主人。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与梦想。不要将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因为你的梦有时并不是孩子的梦。

2、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不要那这个孩子的缺点与那个孩子的优点比。不要认为这个孩子能做到事情,那个孩子也一定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选择、爱好与兴趣,孩子往往学习自己喜欢学的,学的会更好。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书心得篇八

日前,有幸读到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

读这本书,犹如手捧一杯酽茶,在静静的轻松的氛围中,与作者娓娓而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诸多失当的教育方法、滞后的教育观念也许会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对照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就会找到教育的秘诀。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自尊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细小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待生,与他们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就是要宽容和理解学生。

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要允许学生出错。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成长中的人,出一些差错在所难免,学生良好的习惯正在养成之中,难免因自觉性和自制力差而出现反复性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试问一下我们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有谁没有犯过这样那样的错呢?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在做错了事之后心里也会内疚、自责,这时他们需要的是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需要的是老师一颗博大、宽容、爱他们的心。

再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是“以人为本”体现,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自我张扬,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由的自主地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自主性的活动。

最后要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发展的终极关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更应重视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教育人文性的品质,探索真正育人的教育之路。教师应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依存的“人文关系”,营造富有亲和性、融洽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人文”教学氛围,建立以人文为基础的课堂常规,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和人性的反思。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认识人文世界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将文明积淀成性格,实现对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的内在关照;要将知识个性化,转化成人的系列品质和能力,实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让我们以激情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个无悔的青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