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散文阅读原文 灯火散文欣赏(汇总8篇)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 灯火散文欣赏(汇总8篇)

ID:4570159

时间:2023-10-13 00:26:37

上传者:QJ墨客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 灯火散文欣赏(汇总8篇)

提纲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向,避免在文章中偏离主题。编写提纲时,可以借鉴一些范文或样本提纲,以了解不同类型文体的结构和要点。以下是大纲写作的一些范例,供大家参考,可以快速理解如何编写一个有效的提纲。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一

素纸噙墨,灯花渐落,一世浮华如梦,梦里婵媛,梦外辗转。此去经年,经年成昨;此去流年,流年似水。人生两种选择,你要等,等到春暖花开;你要走,走到灯火通明。

覆辙韶华几度秋,寒窗销得人孱瘦。而今龙门再回首,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的少年了。高考之后,是潜龙入海还是青鳞没波,都是我们后来的选择。

昨日偶然间路过某所高中的门口,短暂的驻足竟牵起了自己深藏多年的感动。三年前,那考场外等候的人群中也有我的家人,那考场中静静答题的也有我的身影。三年的寒窗蛰守,三年的对影剪烛。我还记得那个叫贺舒婷的女孩子,那一篇《你凭什么上北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激励着我默默前进。高三最后一年,每个人都紧绷着那根弦,谁也不敢轻易松懈。

月明星稀的夜晚完成所有的课业之后,时常一个人静静的伏在阳台上。想起李白的那句诗:“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一切的坚持,一切的等待,只为挤过高考那座窄窄的独木桥啊。

曾于思齐楼前短暂驻足,仰望漫天星辰的流转,原来我并不孤单,还有如此多闪耀的星辰相伴;曾于汇贤楼畔执伞走过,将那落下的繁花合于掌中相握,原来时光带不走的,还有记忆里的花香;曾于一心院的窗前凝眸思量,听一场晚来清凉的风雨,原来四运更迭,是我们渐渐的在青春里越走越远。

高考结束那天内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一个人抱着书静静的沿着滨江路从小城的东城车站走到了港务码头。然后蓦然回首,那万家灯火好似只为我一人而燃。这一场春暖花开,只在那个夜晚,只属于我。

而后的日子里学会了一个人好好的过。就像毕淑敏说过的:“你要好好爱自己,你要学着自己强大。”人的一生总得走过一些未知的路,见过一些萍水相逢的人,然后看过几场流连忘返的景。那一生的经历,慢慢的淬炼着你,经历过天崩地裂之事,以后再凡遇到,于你而言也不过云淡风轻而已。

一个人红尘流转,来路渺渺,本就是一场遥遥无期的修行。既然选择了走下去,那便走到灯火通明为止吧。是江畔横舟的摆渡人,那便一杆清桨渡浮生,寻常烟雨寻常看;是兰台绥步的戏子,那便一剧离合绎百态,戏里戏外皆生活;是行迹天涯的过客,那便一寸杆毫拟千书,墨落灯尽思不绝。

记得大冰曾在书中写到:“人世皆俗人,但总有些人俗得不一样。”我亦是那芸芸之中一平凡之人,素日里染墨飞宣,写下一两张红笺小楷,杯茗含烟,听一段自己喜欢的曲,内心便已简静清明,所求无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二

今天是初五,是年里接财神的日子。大清早鞭炮声声,人间,以这种形式表达心愿。就在这热热闹闹的空气里,听到了远远近近雄鸡的啼鸣,天敞亮了。

晚上,走在街上,专注地看了看过往的男男女女,脸上全都洋溢着欢乐。尤其是年轻人,头上戴着头饰灯。是电子的那一种,有的是蝴蝶,有的是牛犄角,有的是花冠,喜庆而又美丽。手里还拿着电子的闪光棒,光闪闪的什么颜色都有。地摊上有卖灯笼的,也是电子的闪光灯多一些,纸质的,已很少见了。

年味还没退去,涨潮一般,又迎来了后浪。小年,正月十五又近了。

享受着当下的美好时光,也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心念,在童年的`元宵灯火处落脚。

那时,吃罢晚饭,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出笼了。孩子居多,大人们,还在准备着第二天的种种,似乎有忙不完的事儿。

天上有明晃晃的月亮,仿佛能看到天上的街灯,还有月宫里的热闹。没人顾及了吧,你看这人间的灯火,已是欢乐的海洋。

偌大的村子里,大路上都是灯火。

拿一个茶缸子,掉了瓷的,或是已经漏风透亮的那种。里面放上一块胶皮,或是一截很粗的蜡烛。燃起来,火光大得很,照亮了周身,全是温暖。

爷爷找来旧报纸,扒了锅灰放在上面,适当地撒上一些盐。然后,像卷香烟一样细细地卷起来,做了一小捆,让我拿去玩。

这有个土名,叫“提篓筋儿”,我左手拿了好几个,右手燃起一支。烟火并不大,足以让我疯狂。我疯狂地跑,“噼哩啪啦”小炸豆一样,成串地爆开来。

那边,传来了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娟子”拉着她的小弟弟,手里还拿着一盏“莲花灯”。娟子穿着红艳艳的小棉袄,棉袄上面布满了小碎花。她手挑“莲花”,我以为是八仙里的蓝采和。

“娟子”的父亲,算得上能工巧匠,“莲花灯”便出自他的手。更为奇妙的是“娟子”拉弟弟的小车,小车也是灯,兔子灯!小车的外形,被“娟子”的父亲,通过想象扎成了兔子的形状。两只长长的大耳朵,带来了幸福和吉祥。“娟子”的弟弟,坐在这样的车灯里,巡视灯河,有享不完的爱与暖。

“天赐”的家门口,石头的镦窝子上,摆着一圈儿“天赐”娘蒸的面灯,也有兔子的形状,还有龙、鼠、蛇的形状。火苗,在面窝窝里跳跃,映着院落门上大红的春联。春联正写道“玉烛长调千门乐;花灯遍照万户明”。

我也跟着大人学做花灯,那时对挖“鱼灯”兴趣最浓。

找来一只通红、水灵灵的萝卜,瞄上一眼,一尾鱼的形状已在脑海里了。然后一勺一勺挖去萝卜瓤,还把挖掉的萝卜填到嘴里咀嚼。

一边劳作一边咀嚼,咀嚼着幸福欢乐的童年。萝卜脆脆的,直甜到心里。

最后,用勺子要特别细心,贴着萝卜的内表面来回刮,萝卜皮儿绝不能破。最愉悦的工序,就是造“鱼鳞”、造“鱼眼”。小心翼翼用薄薄的勺子把,一小片一小片削去萝卜的外皮,尽量让“鱼鳞”排列有序。“鱼头”上,对称地挖上圆圆的“鱼眼”。母亲把适中的面窝窝往里一放,正好。插上灯芯,浇上麻油,大功告成。

“鱼灯”用线拴着拎在手里,或是直接捧在手心。火光从薄薄的“鱼鳞”“鱼眼”里射出,真好看。那是一尾活灵活现的红鲤鱼!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夏天的热风吹熟了麦浪,丰收的庄户人,不久就要于阳历年的年尾,清塘采藕捕鱼。“鱼灯”,鱼的映象,一直在心河里丰满。

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七七年的元宵节。街上的灯火,好看极了。所展示的灯火,全都是手工制作。淮海路从这头到那头,全是灯展。父母带着我们兄妹仨去看灯。

灯展里,留下印象最深的主题是“西游记”。看那边,唐僧师徒,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正从火焰山上走来。烈烈的“火苗”,是用红绸布做的,下面鼓风机一吹,光闪处,“火苗”招摇着,舞蹈着。

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手里扬着“金箍棒”,旋转着,东西南北各打一棒。长长的“金箍棒”,落在了白骨精,蜘蛛精,狮魔王,九头怪的头上,把这些妖怪打得落花流水。

摩肩接踵,看灯的人太多了。走着走着,妹妹走丢了。“红梅,红梅——”父亲母亲拼命地喊,扯着我们从这头找到那头,又从那头找到这头。找到妹妹的时刻,母亲一把揽入怀里,泪如泉涌。

后来,手工制作的灯展,逐渐少了。有几次灯展,增加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反倒觉得不好看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是生活缺少了原汁原味,还是逐渐远去的童心在作祟?二者都有吧。

再后来,几乎没有了灯展。也不可能再回到童年,去挖一盏小鱼灯了。小鱼灯也能做,那又怎样?没有了原来的村庄,原来的月亮地。好像鱼儿离开了水,瓜儿离开了秧,很难受。

童年的元宵灯火,我多么怀念它。它在意念里生根,如今,又在意念里发芽。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三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揖轻舟,梦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朋友们,就让这一切在脑海中联翩,请不要试图去登上彼岸,因为:美啊,是距离成就了你。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起万千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美国人用距离造就了它的美丽。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的朦胧之美。“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显婉约。

彼岸,永远灯火阑珊。

可如果我们试图登上彼岸呢??

两只相爱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赏对方,结果却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伤痕累累。当距离消减的时候,美也随之消减了。

耶稣得道以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做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来有人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因为失去了距离屏障,人们对美的敬畏也就荡然无存了。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彼岸,灯火阑珊。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四

灯转华夏千年过。古往今来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是最能与春节比肩的节日,除了月圆人团圆,它更添一抹浓浓的浪漫气息。古时周礼有定,寻常女子“三步不出闺门”,而这日便可踏入阑珊灯火,提一盏花灯,猜一阙灯谜,瞄一眼潘安,铺一段良缘佳话......

岁岁年年的正月十五日,大都白昼为市,夜间燃灯。这一日既是宣告过年活动即将结束,又是将过年活动推向高潮。

小时候这一日的清晨总会被家人从床上拖起来,一边迷瞪眼一边穿衣服,扒拉几口饭便随着一大家子人钻入冷风之中,去街上“看十五”--各乡镇扮玩艺人在街头集结起来闹元宵。舞龙舞狮,高跷秧歌,杂着锣鼓声鸣,好不热闹!

我同其他小孩子一样被大人扛到肩上,手里攥着气球握着糖葫芦棍儿,注意力都被眼前俏皮大耳的“猪八戒”,红了脸的“孙猴儿”或是摇着小船的花脸婆婆吸引去了,吸溜着红鼻子也未曾发觉此时早已寒风侵骨。

大人们也一个劲往街边挤,生怕漏掉哪个喜人瞬间,这一顿民俗大餐若不亲自来上一口,便像是吃了个天大的亏,怕是一天都得怏怏遗憾呢。

临近黄昏时,是要回老家上坟点灯的。玩闹了一天有些疲乏,天色也渐暗,身子愈发昏昏沉沉,趴在爷爷身上打瞌睡。到了目的地被强行晃起,睁开眯眯眼,暗色黄昏里融进一片细细烛。这点起的小小灯火,可指引着家中先人亡魂呐。

老家林地山坳坳里不断聚起的一团团暖意,也是在告知子孙后代,纵使先人已逝,也不能忘祖忘本。团圆日,共团圆。

老家点完灯,回城家里的餐桌早已准备好了各式菜品。炸里脊炸带鱼炸虾仁,溜丸子溜白菜溜酸辣土豆丝,再一盆干煸鸡一盆炖排骨,加之凉菜辅助,这一顿元宵家宴才算齐活。

吃到半晌媳妇们又要起身下水饺,水饺入锅扑腾间厨房便传来女眷们的拉呱嬉笑声,饭厅这边男人们随着酒瓶子一起东倒西歪,孩子们见缝插针地在餐桌边打闹游戏串个灯谜,偶尔有人扯嗓大吼一两声来维持秩序,便也匆匆淹没在这升腾起的团圆时光里。

吃到末了,厨房总会传来一声:吃汤圆的报名咯!

孩子们争抢着举起手,几个已经微醺的大人们也佯装起要跟孩子们抢这甜丸子的架势。每个孩子碗里咕溜进两三个汤圆儿,吃完再要时各自的母亲也不再允许多吃,怕孩子们不懂忌口吃多积食。此时孩子与母亲的拉锯战开始轮番上演,母亲们总是输家,最后罢了,这一天便饶了孩子们这一口。

饭后撤席各家也都散去。可大家转头又都奔向一个地方,去螳螂河边看烟火。

河西边一早便放置好了各色烟花,晚上到点儿这五彩的光剂就在天空展现它生命最美的.一瞬。人们都涌在河东,或举起相机,或挽起爱人,或抱起孩子,准备迎接这一年最锦绣的夜空。

犹记得那些年的元宵节螳螂河畔烟火重叠,耀眼的光火在空中勾起千变万化的图案,像花朵,像朝霞,临陨落的那一刻,却又比星光还璀璨。火树银花,那才是记忆里的不夜天。

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烟火亦千家。

在今朝。

我褪去孩童的稚嫩与新奇,渐渐长大。元宵节的习俗依然按部就班地做着,却更机械化,仿佛只是为了完成这一日的特定任务。

清晨不再挣扎着爬起来去“看十五”,偶尔会瞥一眼手机直播;我身上的肥肉也不再允许汤圆这个白胖子到我的碗里来;近些年出现了一个叫雾霾的东西,特别危害健康,烟花作为重要帮凶也颁布“罪己诏”,承诺不再出现.....

在种种拎不清道不明的因果关系里,元夕辉煌,渐渐没落在记忆尘埃处。今岁嗟呀,人影参差,嬉笑游冶,只不过是那时元夜。

今晚还是拗不过母亲,在这个寒冷的十五之夜被拽出去看花灯。打着哆嗦哈口冷气混入人群,广场上游人如织,紫色灯光筑起的时光走廊里更是摩肩接踵;一闪一闪的光亮包裹着气球飞进孩童的手中;甜蜜的小情侣被手机记录下相拥一刻......

许愿灯随风起,莲花船入水漂。这一夜还是那般月明灯火耀,芳景如故,仿佛从未变过。

踱步回家路过小区监控室,环境监督员在一帧一帧查找乱放烟花爆竹的居民。对于禁止燃放烟花这件事,我内心其实是抵触的,记忆里的璀璨天际,我还是想再看一看的。

一边思索着一边走向家门。楼道里亮起几盏电子灯,美丽又安全。熟悉的元宵体验在这一晚跑上心头,像是寻回了一个丢失的老物件那般欣喜。有时候啊,并不是节日的气氛淡了,或是自己的心境变了吧。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仍依旧。

元夕灯火,不过就是由你我点亮的百味人间啊。温一壶美酒,添一盏岁月,沾一分悲欢,今夕团圆,亦如故。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五

他,是一家公司的大老板。自己的手下有好几家分公司,和数以千计的员工。由于他的管理得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市场上也赢得了不少的口碑。

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佛对他说:“你快乐吗?”他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佛说:“你想要什么我都能满足你!”他摇了摇头,依旧没有说话。佛又说:“其实你的快乐并不用寻找,因为它早已在你的身边。”他急了,可是佛已经渐渐消失,只剩他一人在原地。他醒了,看着身旁熟睡的妻儿,想起了曾经的一些事。当儿子拿着玩具找他一起玩儿的时候,写字台前的他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淡淡说了一句:“你自己去玩吧,爸爸还有工作。”当妻子把削好的苹果送到他的嘴边的时候,他抬头看了她一眼,冷冷的说了一句:“你自己吃吧,一会儿还要应酬。”当儿子高烧不退时妻子顶雨背着儿子去看病,因为半夜打不到计程车,而他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当妻子得急性病时,是邻居帮忙送到了医院,因为家里没有其他人,而他正在外地出差。他想着想着,哭了。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了妻子的脸上。妻子醒了,他一把抱住了她,在她左耳边轻轻的说:“老婆,我爱你!”她却像个刚谈恋爱的小女孩儿一样,红了脸:“我也爱你!”

那晚,他明白了。自己一直都是快乐的,只是他忽略了这些快乐。

快乐很简单,就像那些划独木船的年轻人。

快乐很容易,就像那个明白快乐的大老板。

快乐一直不曾远走,谁都能把它拥有。

蓦然回首,快乐却在灯火阑珊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六

纸迷长流似人海,简影重重未可休。夜若有雨夜将静,梦若有时总虚无。对饮笔墨层层香,仿若楼台别美。羡煞了谁美梦,温暖了谁妩媚,怎可知。夜幕晚灯轻声慢语,好梦灯海简单色彩。

一夜没睡,心事重重叠叠又放在了心底,多少感情被埋没,多少才华没有遇到伯乐。又一眼如梦,此城繁华何处寻,万家灯火别样美,让人醉、让人颓废、让人孤单,让胆怯陪着勇敢,恐惧与惊喜并存,快乐与忧伤共舞,美梦与现实相依。

万种容颜万种伤,此城灯火别样美,惹了一时诗意,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内心对此城的喜欢。就算一个人很孤单,就算梦想还未实现,至少来过此城,也看过几处风景,遇见了陌生人,也算收获了不少吧。

这一座城,来过了就无法忘记,这里的美,看过了就记在心底。一座城一个人,一些失落与喜悦,一点成就一点成长,一年又一年流浪。心里的梦,梦里的城,城里的孤单,散落在眼前,回忆的伤,旧人的脸,物是人非的荒凉,浮现在眼前。

岁月颠簸,此城回忆多,过往云烟,今夕如梦。故人远去不可追,又在此城灯火美,又看此城夜雨声。路人晚归,小摊热闹了谁,城市里的别样美,早已陶醉。如流水,缥缈间,又是一年年,幻如梦,真真假,俗事莫如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七

灯火里的深圳,青春婀娜;灯火里的深圳,气吞山河。

那年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四十周岁的生日,回想起来,仿佛当时身处于梧桐山的心跳仍不能平息。

“我爱你中国……”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山巅,萦绕在心头。那夜的深圳,华灯初上,眼前的座座大楼如披上了世间最亮丽的衣装,山顶的人群齐唱着歌,洋溢着自豪。

一旁的无人机已经启航,随着大楼上变幻的灯光,不断在空中变着模样。看,星空上党的徽章闪烁着光芒;看,夜空中国的旗帜飘扬着梦想。

我仰着头,望着远方显着深圳过去灰暗模样的大楼,望着图画中深圳破败的茅房。

我问父亲:“深圳过去真的那样破旧么?”父亲望着远方的灯火,没有说话,可他眼中神采飞扬。母亲抱住我,说:“是呀,当时我和你爸爸刚来深圳忙到很晚才能回家,回家路上没有几盏路灯,只能就着天上的月光,那路还极不平呢,回到家,车都脏得不成样子了。”

“还记得你小时去过的那片工地么?”父亲开口道。“记得记得”我连连点头,眼前浮现了另一幅景象——钢筋整齐地在地上摆着,一旁的沙土堆成一个个小山,父亲戴着安全帽,与许许多多的人一起劳作着,一滴滴汗水从父亲黝黑的脸上滑落。

“那就是你眼前这片灯火通明的土地。”

眼前的景象倏地变了,父亲的汗水滑到荒芜的土地上,土地变得肥沃,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盏,两盏,夜空的月明星稀逐渐被万家灯火而代替。

我看向父亲,他的脸上仿佛酝着化不开的自豪,他的眼中仿佛映着万家灯火,他的笑里仿佛藏着无数灯火后的欢声笑语。

我赞灯火里深圳婀娜多姿,赞灯火里深圳正值青春年华。我更要赞这万家灯火,是灯火背后的坚持,是灯火背后的汗水,驱使着拓荒牛大踏步地前进着。创造一个又一个荣耀。

如今,我拉开窗帘,是车水马龙,是灯火通明。未来,这万家灯火,必会有属于我的光芒。

灯火散文阅读原文篇八

在一个个平常的夜晚,我离开写字楼乘车回家,感觉中人与车仿佛是在灯火的河流里游弋;一条河连着一条河,交错辉映,千转百回,流动与静止、喧闹与沉默、华丽与朴素、张扬与含蓄,明灭斑斓,高高低低,跌宕起伏;她多像一首交响乐的乐谱,演奏着岁月情怀。

街道、店铺、那么多的人家、来来去去那么多的人,以及正在广场上舞蹈的女人。在我眼里,夜晚的表情真实而又抽象,城市的灵动只在这一刻,被灯火照亮,仿佛触手可及,意韵飞扬。

所有夜晚的灯火都是连续的,贯穿了所有平常的日子;这触情的灯火又一直延伸着,从身边抵达城市的边缘。也许城市的边缘是农家、河流、山峦、田畴、牧场、树林,那里的灯火也同样正在穿透夜晚,向更远的远处伸展,无穷无尽,生生不已。

真的像是我曾经见过的北方麦地。在城市万家灯火的掩映中,我心中无数次地掠过这句话,而每当那时,北方广袤平原上的麦地如强烈的北风猛地向我扑来,使人透不过气。在平原上,我曾经被无边无际的麦地所震慑,在五月透亮的阳光下,我激动地想跪在麦地的中央,大喊一声麦地。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广阔的平原,那么撼人心魄浩瀚起伏的麦地?原来这就是老百姓的日子,深邃而又实在。接着,我看见了村庄,还有村庄上正在升起的袅袅炊烟。那一处处村庄散落在麦地的中央,好似围棋的气眼。于是,平原活了,平原上有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酸甜苦辣、春种秋收、喜乐哀愁,有了爱恨,有了情仇,有了日子的盼头,有了万家灯火的明亮。那北方的麦地宛如城市夜晚的灯火,抽象出所有日子的形式,恰似一首经典诗歌的魅力,越过了多少个百年的时光,一如既往地使人亲近,难以割舍。

在每一个清晨,当我走向早点铺时,车水马龙的嘈杂声中,日子的河水开始在新的一天里流淌。我喜欢看这样活泼泼的早晨,在那家做牛肉面生意的面摊前,挤满了上学和上班的人,那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绿四红,辣辣的,撩人食欲。据说是北方人开的面摊,他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被他们称为的南方讨生活,将北方的饮食带到了这里。其实,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里,聚集了来自东西南北的人们,他们因种种难以确定的'缘由,停留在了这个南北过渡地带,再一代又一代地生活下来,直至最后,融入当地的口音,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火。

我楼下的杨老,是北方佳木斯人,因为60年前划时代革命的缘由,他来到了安庆,然后,这这里娶妻生子。多少个年头过去了,直到现在,他每天早上仍然保留着东北人的习惯,挎个大篮子上街买东西。我看到在那篮子里有当天的菜蔬、香烟和酒。老人的儿女都出去住了,他就一个人过着。他喜欢和我聊天,在夜晚的灯火下,我们边抽烟边聊着,关于世事新闻、关于生老病死、关于在遥远的佳木斯有他一直梦魂牵绕的故乡和族人;他一直说着这些,很多时候我已经困意很深了,老人还在说着。我没有见过东北的冬天,但从老人的一次次叙述中,我一次次领略着北方的冬天和家的概念。

看惯了每个夜晚的灯火,人真的像夜晚的一盏盏灯火,用他们的故事,照耀着平实的日子。我的一位当外科医生的朋友这样说:日子是用生命的原火点燃的。我的这位医生朋友来自贫困的乡村,当年是家人省吃简用,供他完成大学学业。现在,他50多岁了,已经是主任医师。但对于生命的认识,他曾经以单纯物质形态的眼光来加以看待。直至后来的在一个晚间,一位古稀老人躺在病床上,拉住他的手久久不愿睡去,老人说,怕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也就是这句话,倏然间,让这位医生仿佛触摸到了生命的质感。

于是,活着和生活的故事,绵绵不断,如四季的轮回,跌宕不已。这些年,我在做事之余,间或地书写着我曾经的朋友和熟人,他们中间有鞋匠、船工、搬运工、门卫、酒店服务员、花店女工、出租车司机和打鼓的人;他们几乎都有下下岗和失业的经历,每日里为生计艰辛地奔波劳作;宛如河水的流过,他们想的是让生活尽可能地好些,并能供他们的孩子完成学业。多年前的一个秋日,我登上了所在城市最高的一座大厦顶层,就在极目四望的那一刻,有无数的楼宇和屋顶,从朦胧的城市边际开始向我冲来,那气势很快把我的畏惧感压迫出来;畏惧什么?那一刻的体验直到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得以解释,就是对生活的态度。我想,在那无边无际的屋檐下,是无数的苍生栖息的地方,是屋檐下每一个生活的真实表情,构筑起了这个城市的性情,让城市的每一个夜晚生动起来,并延续下去。我想,属于我的那盏是否依然明亮,依然照耀我明天的路程。

明天是日子的希望,是今夜灯火的延续。我年近八旬的老母亲生活在外地,每个周末,我总会给她打个电话问安,她老人家又总会重复着上一次交谈的内容,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话:要平平安安才好。这大概就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每一个家庭的温馨,每一个夜晚灯火的归宿。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回老家,辗转了一天疲惫不堪,天黑的时候,当我看见老家窗前射出的灯火时,我几乎走不动了。我就坐在老家的门前,体验到家的幸福;那一刻,万家灯火温暖心扉,映照游子归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