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节随笔散文(大全10篇)

最新端午节随笔散文(大全10篇)

ID:4588345

时间:2023-10-13 09:12:02

上传者:琉璃 最新端午节随笔散文(大全10篇)

积极合作,共创辉煌团队标语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接下来是一些团队标语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一

快放假了,心开始雀跃!

回眸过去的一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换了单位,换了岗位,带着一个顽皮孩子扎堆的走读班,所有的老师都为我捏一把汗。见识了孩子疯狂的群架斗殴,见识了家长拿着刀就上,见识了暴戾的家长把孩子朝死里打,见识了桀骜的孩子把父亲朝死里打,见识了孩子父母失和妈妈带着女儿到处躲避爸爸的毒打,见识了单亲孩子动辄情绪失控歇斯底里的大哭,见识了问题女生躺在床上拒绝上学的无奈,见识了和父母吵架就要以跳楼相威胁的孩子,太多了,太多了!

好在,我很喜欢班里这些傻傻的具有真性情的孩子,生平第一次坐着小小的载人三轮车跌跌撞撞去偏僻的小村庄送淘气的不敢回家的孩子回家,班里许多孩子都是那个村的,跟在我后面趾高气扬,我们老师来家访了,顺利把家长和孩子说和好,然后带着几个孩子在街里吃小火锅,其实很便宜,孩子们却很高兴。回家的时候暗自发愁,怎么回去呢?结果发现,孩子的妈妈早已把车停在路边,不是不感动的。

班里的孩子很多家里都很富,但是我要求不要喝饮料,对身体不好,孩子们就乖乖的不喝饮料,只喝矿泉水,我说不许吃麻辣,孩子们就只吃玉米面包,我说要喝牛奶,孩子们的书包里就立即装进了牛奶,我说要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孩子们上学时就带了香蕉和苹果,就是这么单纯的信任着我这个经常会生气厉声呵斥他们的班主任。

还记得那次,学校的一个班级分编入了其他的班级,清洁区就多出了一块,政教主任很为难,这块很不好扫的车棚就给我们了,孩子们早上提前十分钟就把清洁全部搞好了,我早上来校很早,校门还没开,我总是能看见我班值日的孩子们在大门外蹲着对我甜甜的笑着,宁愿自己受累,从不让老师为难。还有学校最难打扫的走廊,垃圾如山,你们就那样一块块啃硬骨头一样,硬是收拾的干干净净,清除去的垃圾我数不清运走了几车,看着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孩子卖力的干活,我只想掉泪,想起我还经常吵你们,发脾气,嫌弃你们背书背的不快,默写老是不能全对,英语课上老是捣乱,你们这些缺点我急得很清,却总是抹去你们许多的优点!

我们也有好日子,我特别支持班里孩子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我们班孩子打篮球、打乒乓球都得到了我的大力支持,甚至亲自上场和你们一起挥汗如雨,享受身体的极致愉悦。每天中午的唱歌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就要放假了,眼前总是闪现着你们一个个鲜活的脸孔和呵呵嘻嘻的笑声,你们老担心明年我还是不是你们的班主任,我总是很傲娇的告诉你们,不教你们了,要去教住宿班,其实,我心里也很舍不得你们,虽然你们在,给我添了太多的麻烦,我陪着你们每天的晨读一节课,午休一节课,所有的自习课、语文课、历史课,除了去北京培训一天,我没请过一次假,迟到过一次,因为你们,我疏远了自己的博客。

回首,只有甜蜜,无怨无悔!

亲爱的孩子们,明年,你们还得跟着我,我还是你们的班主任,哈哈!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二

在粽叶染成墨绿的空气里站着,鼻尖萦绕着一股奇异的清香。

往昔回忆都被时间磨圆棱角,赛龙舟雄黄酒艾水澡……那些记忆模糊得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可是又没有人能否定它的存在。随着成长,古老习俗逐渐被淋上了水,在宣纸上一圈圈晕开直至消逝。仅遗留下的几样,放进玉匣锦盒,身价暴涨,粽子连味道也变了。

千年前站在江边的那人,衣紻飘飘,用一个动作与这个世界告别,捍卫自己的尊严。可是他的精神还存在吗?每年此日电视里都会传来枯燥无味的端午节简介让人倒背如流,可是端午节这三个字都不属于我们了。

或许还能在墨绿的空气中,想起苏轼的一首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三

一提起五月初五,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粽子是用叶子把米饭包起来,包成三角状,再用细绳子缠起来,放在锅里煮。煮完之后,掀开锅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锅里的粽子叶子显得更绿了,像是腌了几个星期的腊八蒜,又像是一年常青的冬青,充满了生机。里面的米饭也散发着热气,像雪一样白,咬上一口,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像棉花糖一样软,入口即化。但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那得从千年以前说起。

有一个叫屈原的人,一心想为国效劳,他爱护百姓,保护百姓,因此广受人们的敬爱。可惜,朝廷中的人们不支持他,还诬陷他,最后,被逼无奈,屈原跳江自杀了。人们得知这个噩耗,便包起粽子,投入江中,不让江里的小鱼、小虾吃屈原的尸体,让这位善良的人永存。因今日是五月初五,被后人称端午节,并且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来纪念这位英雄屈原。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放假,在家中休息。街上卖粽子的特别多,各种馅都有。大人们给孩子们讲屈原的故事,让所有人都不忘记屈原。

五月初五,这是个神圣的日子,我们永远都会记在心里。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四

粽叶飘香,艾叶插在门头上,绿豆糕上场,每年的端午节,都让我倍感怀念和感概。岁月是一首歌,一样的歌词,不一样的韵律,同样都是端午节,母亲和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孩子对端午节的感受有着天壤之别。

小时候,端午节是我最盼望的节日之一,因为在这天,不但有粽子、绿豆糕、米粉肉吃,有糖果,重要的是母亲还早早为我准备了新衣裳(母亲会缝纫,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做),几岁的时候,母亲会给我缝制一件长袖外罩,上面一针一线的刺绣上一个图案,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当属那一件天蓝色的的确良外罩,母亲刺绣了一只白色的鹅在上面,栩栩如生,我穿着她招摇过市,不但是小朋友羡慕,小朋友的妈妈们也羡慕,只是可惜她们没有母亲的那双巧手。

再后来大一点的时候,端午节,母亲便给我缝制碎花布衣,辫两个小辫子,偶尔还备置一件毛衣,小时候天气似乎没这么热,记得有一年的6。1儿童节就穿的母亲为我准备的深绿色毛衣,藏青蓝的裤子,白球鞋,参加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那身行头,特别是毛衣同样为我彩不少。母亲,是个秀外慧中的人,勤劳能干,不管多忙碌,每个节日都积极认真地做准备,让我每每对节日充满了欢喜和期待,日子在母亲的打理下,逐渐风生水起,我和姐姐也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中健康阳光幸福地成长。

回过头来,看看我自己,这些年的端午节,甚至春节,对我来说,似乎都如平常的日子一般,特别是近些年,更甚,再也没有小时候的那种过节的氛围和热切,过节除了和家人小聚一下再无其他,就是我这样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让他也开始对节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节日在他的记忆里,只是放假,他可以不用去上学。

究其原因,其实不是我对生活不热爱,而是现时的生活条件好了,粽子一年四季超市里都有,想吃就买,衣服什么时候需要,就买来穿,只要孩子喜欢,大鱼大肉变着花样每天都在吃,不同于我的儿时,更多的是过节才能吃上一顿丰富的菜肴。

或许,人懒了不积极了就会给自己找一些并不合适的理由,时代变迁也好,年岁大小也罢,端午节,过与不过,重视与否,反映的其实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心态。

一年一年,一个个端午节就那样随流年远去,记忆却温暖如斯,母亲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如今我也想用母亲对我的那一份爱,来回报母亲,同时也给儿子营造一份节日的气氛,生活从来就是美丽的,只要用心,只要有心。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五

当艾草长满田野山村,大街小巷飘着艾草幽香的时候,又一个粽香飘溢的端午节如期而至。于是,那个悲壮的传说、飞渡的龙舟、甜美的粽子融入心田。在幸福年代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不免回望先人,遥寄哀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解粽节、粽子节、诗人节等等名称,本来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终因历史或传说的某种事件,使之成为纪念的节日。20xx年5月20日,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开始,端午节被正式列入为国家法定节日,规定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20xx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审议并批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由此,端午节不仅仅是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的节日,给我们的感觉,更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屈原,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渐渐地被淡化,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社会时尚有一种魔力,它把很多事件、存在的生命力都用“流行”这个特殊的度量衡来衡量。都是寄托情思、拉动消费的重要资源,不管是西洋的情人节、圣诞节,还是我们传统的春节、中秋节,只要能流行开来,能成为时尚的,就是好节。端午节渐渐地变了味,粽子充满了时尚的味道,原先的原滋原味的粽子摆不上市面,而是各大商场打出的各样格式的粽子品牌在吸引着客户的眼球。此时,有谁会想到屈原?又有谁会真正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变成商家获取利益的平台,处处充满了微笑的陷阱。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现实。

当我们“过节思源”之后,不由觉得端午的意义,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一个载体,使公民对传统文化的享有权利处于行使和享受的状态”;能以“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增进社交、增进社会团结的机会”;也不仅“端午插蒲艾,既驱赶蚊虫又美化环境”,还应该能以端午节,来感怀和继承屈原那种忧国忧民、心怀祖国、感念黎民的精神。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我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魂宝,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从积极意义上挖掘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努力传承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和艺术,让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绚丽多姿。端午节如此,其他节日也是如此。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六

每年到端午节来临,网上和微信中一片“粽情”飘香的味道,南方有水的地方,更是早早地就预备下划龙舟比赛的物件,紧锣密鼓地加强训练划龙舟比赛的“战斗”队伍。而在我们北方大部分地区,端午节则是以包粽子、结花绳、做荷包、图吉利的民间活动为主。由于缺水,村民们不敢奢望在大江大河中祭奠、举办划龙舟活动,因此也就不知道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我知道端午节纪念屈原,那还是在上了小学以后的事。

过去,我们那里乡下根本买不到糯米,所以每到过端午只能吃干榆树钱做的粑粑,最有钱的人家也只能是从集市上买回二斤干枣,过端午用水泡醒了蒸枣山吃。常记得我们家门前那棵老榆树,春天,当那上面结满一串串鹅黄色香味甜绵厚实的榆钱时,就是我们最喜欢的时候。这榆钱自古就有被食用的习惯,农村的小孩根本就不懂讲卫生这一说辞,只要是看见榆钱,就爬上树去先美美地捋着生嚼着吃上几口,解解馋。然后再拣粗大肉厚的折几支带回家晾干存起来,等到过端午节时让妈妈和着粗面蒸粑粑吃。

过端午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盼着妈妈给我们戴花线绳绳,女孩子则盼着妈妈给她们“包指甲”。10岁以下的小孩子最希望戴花绳绳和包指甲。妈妈拿来五色线,挽起裤腿,用两只手灵巧地在她自己的光腿上将两股五色线合二为一,搓成一条条花线绳,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分别给我们系在脖子里和两只手腕及两只脚腕上,并嘱咐我们在洗脸时不要粘上水。直到农历六月六才能解除,这一个月不能下河戏水,否则花线绳遇水掉色就不灵验了。小孩家不懂啥叫不灵验于是问妈妈,妈妈说,子孙娘娘不保佑你平安了呗!我们一听这话,吓得一吐舌头说:“还有这事?”妈妈一脸严肃说:“不信你就试试看!”说是那样说,毕竟是小孩嘛,大人一唬就乖乖听话了,连晚上睡觉做梦都不敢马虎。

女孩子包指甲那更是受罪啦。前一天晚上妈妈将和了白矾的凤仙花在碗里捣碎,放在妹妹的指甲盖上,用南瓜叶包一层,再用白布条包一层,最后用白线扎住,并嘱咐晚上睡觉要小心,不可蹭掉。还说不可以放屁,说一放屁包的指甲就不红了。吓得妹妹哭鼻子,妈说谁怕谁就不要包了。两个妹妹摇摇头,立马止住哭,乖乖地让妈妈给她们把十个手指头都包上。眼瞅着妈妈的耐心细致,我们几个男孩子眼睛里都并射出羡慕的光亮。五天后,当妈妈一个一个地打开妹妹的手指时,我们惊呆了:妹妹们的手指甲就像变魔术似的,红红地染上了一层颜色,拿水洗都洗不掉。

俩妹妹高兴地一跳多高跨出门槛,在院子里大声嚷嚷:“我的指甲变红了!”我们几个男孩子羡慕地直咽口水,缠着妈妈也要包指甲。妈妈说,男孩子不能包,包了红指甲以后说娶不上媳妇!

如今妈妈离我们而去十年了,妈妈不给妹妹们包指甲也已经几十年了,曾经的场景仅能定格在童年的记忆里。作为我们仍然相守的这些古老节日往事和温馨回忆,伴随着包粽子,插艾草这些古老传统习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种美好的回望和驻足,维系着人间的亲情。

盼望着,盼望着时光静淌,岁月温暖!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七

等车间,闲于无事。徘徊在车站不远处,呆望来来往往人群。

真得像朱自清说的那样匆匆。

见到粽子飘香的小摊,才记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贞、忧伤、愤恨又在心中起了动荡。

在那江水的深处,诗人一身布衣,怀抱诗篇,长发和水草缠络,一束忧伤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里愤怒地燃烧。屈原啊!秦军的铁骑,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国,你满腔的愁绪,将如何流去?你,只有纵身一跃,让滚滚的波涛载着你的魂魄,你的热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腾。

可小小的汨罗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愤怒?

江水平静了,也许你累了,我却仍然听见你的喘息。你低声的喃语,是水草勒着你的脖子,还是鱼儿调皮了?你为何又不愿回来?大规模的打捞却也不能捞起你的 骨颜,只能让你葬于汨罗江内。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这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吗?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八

记得大学毕业的那一年五月,二十二岁的我独自一人外出游历,曾特意去秭归深山老林里拜谒过“屈原祠”。去年春节,我们一家老小回家过年,亦特意选择在汨罗歇脚,绕道去拜谒“屈子祠”。对于这个有才又有节操的老乡骚人,自然得多几分敬意!

当然,今天的随笔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写的,我根本就不会写,更不配写啊!只能记录一下自己的流水账生活。

早上九点多睡醒了下楼吃肠粉,想起来该给老爸老妈打个电话问候了。电话里老妈问我:“早上吃了粽子和鸡蛋吗?”我一时语塞,亦十分愧疚。对于这些传统习俗竟然忘的干干净净。昨晚老婆还说冰箱里有粽子,要我早上起来煮了吃。可惜,节日意识不强,传统观念淡薄,关键是不听老婆的.话导致如此憾事,亦错过一次浸润孩子传统文化的机会。

端午节当天,妈妈早早起床煮粽子和鸡蛋。剥开泛着清香的粽叶,白白黏黏的粽子在盘子里滚一下,粽子浑身就沾满了白糖。咬一口下去,甜到心里。那时候端午节学校是不放假的,吃完早餐,妈妈把煮好的鸡蛋装上四五个,白水粽串起一串(可以当午餐,也可以送给别人品尝),我们就叮叮当当往学校去了。

到了学校,小伙伴们开始比试谁的鸡蛋厉害。煮熟的鸡蛋有一头是很硬的,我们一人拿一个鸡蛋,相互碰撞,谁的破了就算输了。当然这里边还需要一点巧劲和角度,力度把控得好的话,一个鸡蛋可以碰破好几个别人的鸡蛋,赢的人就得意洋洋充满了喜悦。而且这个鸡蛋中的“战斗鸡蛋”是万万舍不得吃掉的,下节课之后,说不定又会为自己多赢些面子回来。

城里的端午节,粽子很少自己包了,超市里各种各样的都有(不过我很少看到家乡的白水粽)。久居南方,早已习惯了肉粽和杂粮粽,心里怀念的,还是家乡的白水粽。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九

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贲楼茆留有我美好的记忆,

塔子山留有我快乐的童年。

质朴的父老乡亲让我终生难忘!

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早已深刻脑海。

拔苦菜砍苜蓿等米下锅,

拦羊喂猪养鸡填补日子的清苦。

勤劳善良的乡亲总盼有个好光景!

但我的心儿早已飞回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大叔家的院子里聚满了久而未聚的叔父和兄弟,

满饮的啤酒敞开胸怀叙述浓浓的乡思。

血浓于水全村一家亲永远是我们困了累了歇脚的地方!

但那香甜的糯米粽子早已祭奠我的祖先。

高家圪佬的戏台上晋剧声声响起,

庙里的神像开光光照四方。

上布施的人们啊心底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健康!

洒一壶浊酒倒一壶水,

立一尊石碑保四方绥。

端午节啊,这个祭祀得节日,

远方的游子时时为家乡祈福。

让我们撕开粽叶,

在未来的岁月里迎接蓬勃欲出光芒四射的朝阳!

端午节随笔散文篇十

还是孩子的时候,那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但在端午这天,父母等长辈也会尽力把纪念屈原的粽香与爱,集中施放在米香之中,当糯糯之口沾着红豆与白糖,那满口的幸福总能见到母亲眼角鱼尾的微笑。母亲包的小脚粽有模有样,碧绿的粽叶在她的手中更叠,浸胖的米粒乖乖听话,三绕捆扎,一双双活泼可爱米粽脚就挤成一团,叠成罗汉。

当煮粽的锅冒出沸腾的汽,粽香特有的味清清飘散,屋里屋外,城中村的村道上,运河边就会聚集孩子们追逐的影子,而手中嘴边和议论,都是端午粽子香,味好甜,屈原先,是诗仙,吃了粽子学诗填。孩子们比划着粽子的形状,夸着各自母亲长辈们的手艺。胸前摇晃的蛋袋舞步起彩,她们时不时停下,小心翼翼拿着小耳扒,掏一口坠在胸口蛋袋里的蛋,眯上双眼等得那油香入化神仙生翅膀。那个年代,那个童年,母亲包的粽子要比屈原的诗美,更关健是有“粽”幸福温饱的难得。

岁月如歌,日子慢慢变迁。当我工作上了铁路,那有名的浙江嘉兴肉棕,第一次吃过以后,就直呼世上还有这顿美味。几十年后,每到端午,各地的粽香,端午文化也就兴方未艾。

年复一年端午粽香,情系母亲的心灵手巧。说真的,母亲文化只有经过解放后的扫盲班,但母亲记忆挺好,知理识事。和沉默的父亲把我们兄妹四人养大。其生活的艰辛是我们这代人值感恩和钦佩的。年复一年的端午,年复一年的母爱,把粽香情系儿女。

今天,雨多情,风传递,母亲的粽子在继承中传递,她来至一个敬老爱幼的家庭系族,来至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

端午,屈原诗歌。我则请安母亲,点燃一支香,“粽”情到永远!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赛龙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们一家也团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们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而妈妈和姨妈们则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心得不亦乐乎。

不过,我们在厨房里也心得挺开心。我和奶奶在比赛包粽子,比谁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赢者。我们先一起将粽叶清洗干净,洗过了粽叶,然后再将糯米清洗,洗干净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酱油,和少许的糖和黄酒,这样要等上二小时。

等酱油、糖和黄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时,再拿来粽叶,先折成一个小船似的样子,一头有边,一头无边。用糯米在“小船”有边的地方铺上一层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将一块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辅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无边的地方盖在上面,然后将多余的地方弯折一下用线扎紧。我和奶奶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包着爱心粽。

终于,我们包完了,我数了数我的,又数了数奶奶的,发现奶奶比我少一个,我顿时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孩子,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加了,如果你赢了也不能骄傲,只有沉着冷静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奶奶的这番话语,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