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白菜的读后感 卖白菜读后感(优质8篇)

卖白菜的读后感 卖白菜读后感(优质8篇)

ID:4644468

时间:2023-10-14 08:28:59

上传者:雨中梧 卖白菜的读后感 卖白菜读后感(优质8篇)

奋斗的过程虽辛苦,但收获的果实却是甜美的,它给予了我们满足感和成就感。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保持身心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奋斗。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和思考。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一

20xx年10月11日,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当我在新闻上看到时,很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莫言是谁呀?”爸爸告诉了我莫言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他的书籍。其中我最忘不了的一句是,他是我们高密人。

我让爸爸带我到书店去买莫言写的书籍,后来我也从电脑上查了一下资料。我为莫言是我们高密人感到很光荣,头上仿佛架了一座彩虹桥。也同时为莫言是我们高密人喝彩。

在网上,我搜集了大量莫言先生的作品。搜到了莫言散文《卖白菜》。我很好奇,为什么莫言先生会写卖白菜呢?我在网上一读,哦!原来是这样。莫言出自于高密市大栏乡,小时,他跟他母亲去卖白菜。由此创作了散文《卖白菜》。我第一次读的就是《卖白菜》。

这个故事讲述了莫言12岁跟母亲去卖家里仅剩的三棵白菜,遇到了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嫌弃白菜,莫言反驳她,最后,经过几分钟的纠纷,老太太决定买白菜,莫言代母亲算账多算了一角钱。这篇文章中“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多算人家一毛钱呢?给我的感觉就是母亲仿佛一点也不生老太太的气,而老太太又是拨菜叶,又是用手指戳,反而生莫言的气。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我希望,我们在集市上选购东西时,不要给买主找麻烦,卖主同时也不要给买主找麻烦。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二

1.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明确其对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作用。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3.探究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有益的感悟和启示。

【学习重难点】

1.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明确其对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作用。(重点)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节课我们将品析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的含义,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预习

1.去集市路上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家庭的贫困。

2.“我”为何对老太太充满了恶感?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老太太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更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这个句子用“我”的态度衬托了母亲的善良和宽容,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三、合作探究

(一)细节描写

师: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而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1.请赏析下面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

赏析:示例一:“揭开”“掀动”“拉开”“扒拉”等词语具体细致地揭示了母亲内心的愁苦和矛盾,也体现了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示例二:“叹息”“抬高”“撇”“锁定”“端详”等词语细腻地表现了母亲因贫穷所迫决定卖白菜时的矛盾心理,暗示了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为下文母亲决心卖白菜做铺垫。

(2)透过蒙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赏析:通过“我”的视角,详细描写母亲摘下三棵白菜的过程,流露出“我”此刻内心万般的不情愿和对这三棵白菜无限的珍惜之情。

(3)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

赏析:生动地写出了老太太翻动白菜,拽白菜根,戳白菜的动作,以及她手指的形态,体现了老太太挑三拣四、爱占便宜的性格,暗示了老太太家境的贫穷,为下文“我”与老太太发生冲突,并多算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4)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赏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我”独特的心理感受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把“我”对那三棵白菜的留恋心情渲染到极致。

(5)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赏析:“贴”“仔细”“打量”等词语,生动地体现了老太太的谨慎小心和对我们的不信任,也暗示了她的家境贫困,为下文她回去后知道“我”多算了一毛钱后将白菜退回来的情节埋下伏笔。

赏析:两个“一张张”既写出了老太太和母亲的小心谨慎,也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无比重视。

2.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为了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3.下面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母亲的泪,其蕴含的意味有何不同?

(1)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2)“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明确:(1)母亲为家境的贫困、日子的艰难而忧伤,但泪水没有落下来,体现了她的坚强。(2)前文写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时都没有流泪;现在母亲流泪是为儿子不诚实,多要了老太太的钱而感到羞愧,也是对“我”的失望、责备、痛心,体现了母亲善良诚信的品质。

(二)思想感情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明确:“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2.怎样理解作者最后一段“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蕴含的感情?

明确: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践行诚信。

四、课堂小结

一棵白菜,对阔绰的家庭而言,不过是饭桌上的调剂,登不了大席面,但对于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许是新年的所有意义。但作者告诉我们“人穷不能志短”,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诚信。贫穷已经远去,幸福来之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三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地,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终于挨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走到我们的篓子前,看起来是想站住,但风使她动摇不定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四

1.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

2.精读课文,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语文学习方法介绍:精读和略读

【教学难点】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浏览全文,梳理课文思路

一、解题

二、作家作品

三、语文学习方法:精读和略读

精读与略读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目的、方法各异,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精读和略读的关系,正如叶圣陶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四、课文内容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分析形象,品味技巧

一、抓住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1.课文围绕卖白菜,写了哪些人物之间的冲突?

2.这些矛盾冲突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通过这些事情,写出了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思想性格

二、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写作技巧

1.用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性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用细腻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感受

3.运用于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五

《卖白菜》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也就是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而《卖白菜》是能体现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极好的例子。本篇课文是莫言忆旧系列中的一篇,反映的是作者过去的一段辛酸往事。文中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一起种菜,一起买菜。眼看快要过年了,母亲为了换钱不顾作者的哭闹依然决定卖掉最后三棵白菜。这个决定尽管残酷但也真实反映了作者家的生活境况。集市上,他们遇到一个挑剔的孤寡老太太来买白菜,当作者看她把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很是伤心和气恼,最后赌气多算了她一毛钱。小说中的作者做法的确不合适,但这源于作者对那棵白菜的特殊感情和老太太苛刻的举动。等作者回到家,已经卖掉的.白菜又回到了家里,母亲眼睛红红地看着作者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最后母亲哭了,小说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读着这篇小说,仿佛我们也能真实地体验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生活,那么彻骨得冷,彻骨得穷。作者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表现了母子二人对于卖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折射出母亲与“我”的不同性格。三棵白菜,卖与不卖,都是出于生活的无奈,而就在这无奈中,母亲的坚强和自尊与“我”的暴躁和狭隘,泾渭分明。文章为中职学生写作和做人提供了一个范例。

二、说学情

中专一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不强,在阅读过程中,我用谈论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材料。但他们在语言表达,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似乎有一些问题,因此我在课堂上会更多的让学生来说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您毫不犹豫的在每一堂课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那样将会得到百倍补偿”。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新课程的三位理念,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一)、知识目标:从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入手,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母亲的坚强与自尊。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一致。难点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和主题。中职生平时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缺少这方面的人文素养,因此,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中职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低,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不强,因此,主要以老师引导和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因此本课采用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体会文章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不舍情、自责情和懊悔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故以朗读法为辅助教法。

学法上,主要通过自学讨论法和发现阅读法,促进学生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自学讨论法是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深究的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发现阅读法以阅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语言的精彩之处――细节描写,了解作者语言自然朴素而感情真挚的风格,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导入学习

让学生们回忆各自童年时的生活,对比作者那艰辛苦难的一段往事,启发学生们珍惜时光,感恩父母。

(二)朗读课文,解决重点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整体感知,突破难点

指引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卖白菜,写了哪些人物之间的冲突?

2.这些矛盾冲突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学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母亲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对母亲的形象有所把握后,让学生就母亲做人行事的原则和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母亲的形象,把本文的人文精神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时代大背景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板书设计

卖白菜

莫言

卖不卖掉到沟里

三棵白菜

老太太撕去菜帮白菜重

回家里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小结

七、说教学反馈与评价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了课文本身身上,其实本篇课文也可以将“诚信”重点分析,指点学生应如何看待金钱,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诚信的重要性。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六

品读散文《卖白菜》,我读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为什么一件普通的卖白菜的小事竟能写的如此感人呢?在和妈妈一起多次品读之后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秘诀,那就是作者的写作方法更胜一筹。

文章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无论是描写白菜的成长过程,还是描写母亲的种种表情,或是描写“我”和那个买白菜的老太太之间的对话,都运用了精彩的`细节描写。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还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在这方面我可差远了。如果让我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我也只会像记流水账一样的把它记录下来,根本不会想到加入细节描写衬托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通过多次品读《卖白菜》我还真的读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真妙。

品读散文《卖白菜》我明白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七

那棵最小的白菜是和莫言他们有很深的感情的。莫言非常讨厌那个老太太,我觉得莫言这种讨厌很正常,那个老太太不凭良心说话,本来很好的白菜一下子就毁在她的手中,弄坏了又还回来了——太不讲理了吧!

莫言的母亲其实也很舍不得那棵白菜,那棵白菜是他们及时拯救、小心呵护才得以长成的。她表面对老太太很客气,但肚子里面的那股火可想而知。可莫言也应该体谅母亲,并不是她不讲信用,只是实在没有东西卖了,只能卖那三棵白菜了。

而莫言用草棒在地上划算白菜价钱,是就地取村,还是当时穷到连纸和笔都没有呢?

卖白菜,这哪里是在卖白菜呀,分明就是难以割舍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精雕细刻而成的作品么!

通过卖白菜过程的描述,母亲的包容诚信、“我”的率真冒失、老太太的市侩庸俗跃然纸上。

卖出去的白菜最后又回来了,但母亲的“脸”丢掉了。这个结局让人唏嘘。

难怪莫言好哭,读完《卖白菜》,我也有想哭的冲动——不愧为讲故事的高手!

卖白菜的读后感篇八

这篇散文讲了作者陪母亲去集市卖白菜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xx年的冬天”,当时“我”才12岁。那年“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本来剩下的这三棵白菜是留着过年自己吃的,可母亲非要把它卖掉。我很伤心,“不由得大哭起来”。但是母亲还是把这三棵白菜拉到了邻村的集市上。赶集的人特别多,却没有人买白菜。终于有一个老太太来买我们的白菜了,可她却把外面的白菜帮子全部撕光了,让“我”很是气愤。后来,算价钱的时候“我”无意中多算了一毛钱,要知道那时的一毛钱是多么的珍贵呀。但后来被母亲知道后,坚强的母亲却痛哭了一场。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事情了。“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我觉得那时的人们真可怜,过年连白菜饺子都吃不上。换句话说,过年时能吃上一顿白菜饺子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我无法想象,那时人们怎么会那么贫穷呢?!如果不把白菜卖掉,全家人就没有饭吃,更别说吃白菜饺子了。恐怕连年都过不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可即使那样,作者的母亲还十分的坚强,真令人感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