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方案设计(通用8篇)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通用8篇)

ID:4660832

时间:2023-10-14 13:51:54

上传者:影墨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通用8篇)

广告策划是指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和产品特点,通过策略性的规划和设计,达到促销和品牌宣传的目的。见证幸福的婚礼策划实例,让我们共同分享,感受爱的力量。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活跃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政权封建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历史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正确历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概括阐释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合作交流

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除学习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外,还应该看到其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学习汉族教育礼仪;仿效汉朝官制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活动的活跃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学习汉族教育礼仪2.仿效汉朝官制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民族大融合2.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所起的历史作用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和处理教材,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前后呼应,脉胳清楚;再是要注意民族关系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体现时代特点,要自始至终注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使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自然融为一体,充分肯定少数民族杰出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导入新课】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吸收了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明,同时他们勇武的素质也影响了汉族,他们给中原文明带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因而这场改革推进了社会进步。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要解答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提问: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农业方面,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方面,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活动方面,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贸易远达西方国家。1.农业的发展提问:农业获得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的成效,同时这也是技术的进步的结果,如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另外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如鲜卑族的畜牧业经验。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归纳概括出,表现在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较大发展,北方青瓷的出现等方面即可。其发展与孝文帝放松对手工业的管制有关。3.商业活动的活跃商业活动活跃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归纳概括出,主要表现是洛阳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其原因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孝文帝重新铸造铜钱,重视和支持商业的结果;北魏的贵族的大都经商。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认识北魏的贵族的大都经商既说明了北魏商业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也说明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提问: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提问:北魏的这些经济变化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起到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概括指出:农业恢复、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活跃,经济的变化对政治、民族融合影响巨大。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巩固了封建统治,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筑和意识文化形态的封建化。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教育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学习汉族教育礼仪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是主要措施。在洛阳建孔庙并亲自祭拜,起用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促进了北魏文化教育的发展,加速了北魏政治封建化的进程。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孝文帝亲自制定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借以维护鲜卑族的统治。2.仿效汉朝官制孝文帝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仿汉官制,制定北魏官制。修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份的落后残酷的刑律,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施行。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经济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1.民族大融合提问: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何意义?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2.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最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孝文帝改革的重大意义,了解孝文帝的历史地位。教师指出: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影响深远。他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魏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它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加快了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二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1、了解基本历史史实:唐代书法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盛大欢腾的乐舞。

2、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3、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学习重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网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

1、中国的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是在_________时期。此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______和____,他们的字体被称为___体和___体。

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___。

3、隋唐时期,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阎立本擅长________画,代表作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6、吴道子被称为“_________”,开后世_______画先河,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交流展示

三、小组合作、探究

四、课堂小结

我国的封建文化艺术在隋唐时期如此辉煌的原因?

3、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兼收并蓄,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五、当堂达标

(一)单选题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阎立本b、柳公权c、颜真卿d、吴道子

2.“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其中的“颜公”是指

a.王羲之b.柳公权c.颜真卿d.阎立本

3、画技高超,被后世称为“画圣”的唐朝画家是()

a、阎立本b、顾恺之c、怀素d、吴道子

4、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是()a、阎立本b、顾恺之c、颜真卿d、吴道子

5、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是()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敦煌莫高窟d、麦积山石窟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7、“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

(1)苏轼诗中的“颜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何特点?

(2)与他齐名的书法家是谁?后人称他们的书法叫什么?

(3)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六、绘制本课的知识树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采的民族节日,并发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着音乐扮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身了解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以和节日的盛况,引出泼水节。在欢乐的泼水节里,少年儿童也加入了泼水的行列,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示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歌曲,使同学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同学随录音范唱学唱歌词。注意区分“××××”和“××××”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中“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

3、难点处置:结束句中的“哎罗”两个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或数拍加以引导。

学唱第一、第二乐句的歌谱,可用视唱或听唱法。

5、随伴奏学唱歌词几遍。

6、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图片),同学模仿敲击动作。

7、同学边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边模仿敲鼓动作。也可用其他打击乐器模仿其音响。

三、学习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自由扮演。

1、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色,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舞蹈。

2、当同学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随着《快乐的泼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增添兴趣,教师还可以再找一些傣族的其他舞曲,让同学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3、最后在边唱边舞中结束全课。

评价关键词:兴趣、感情、整齐、参与率。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四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二、课前预习

(一)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它于______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请问:这些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归纳出来吗?(提示:阅读课本第114页至115页的绿体字回答)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四)预习检测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3.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的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姓d依法治国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阅读课本115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目和绿体小字归纳)

(二)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原因:

影响:

四、拓展训练

(一)选择

1.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北周b前秦c北魏d北齐

4.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管仲改革d吴起变法

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是()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b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c迁都洛阳d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6.下列内容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b完成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阶级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为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是谁?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五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通过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

3、通过学习,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女真各部,年,改国号为金,建立。迁都,后改称。

2、改女真为,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就是清太宗。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

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设立军机处的皇帝:

设立军机处的目的:

军机大臣的职责: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1、大兴文字狱

大兴文字狱的目的:

大兴文字狱的时间:

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合作探究

1、试做教材100页的动脑筋,并谈谈努尔哈赤在满洲兴起中的作用。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六

一、学习目标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二、课前预习

(一)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它于______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请问:这些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归纳出来吗?(提示:阅读课本第114页至115页的绿体字回答)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四)预习检测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3.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的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姓d依法治国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阅读课本115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目和绿体小字归纳)

(二)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原因:

影响:

四、拓展训练

(一)选择

1.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北周b前秦c北魏d北齐

4.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管仲改革d吴起变法

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是()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b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c迁都洛阳d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6.下列内容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b完成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阶级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为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是谁?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七

一、教学要求:

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大致了解蒙族“那达慕”、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重要民族节日。通过唱歌、欣赏、和音乐活动,使同学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调,并能初步记忆和识别。继续培养同学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发明能力。

二、具体要求:

1、能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和《那达慕之歌》。能背唱歌词。

2、能静心、专注地欣赏音乐,并能听出音乐中各段落不同的情绪和速度,能初步识别“阮”的音色。

3、通过音乐活动,能发明性地利用课本上的素材和添加自身发明的素材,表示“欢腾的那达慕”。

三、教学重点:能背唱歌曲《那达慕之歌》和在听赏音乐中区分段落和各段落之间速度和情绪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音乐活动的组织和各项发明性练习的进行。

五、教具准备:

1、琴、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和《那达慕之歌》的范唱和伴奏带,乐曲《塔吉克的节日》《火把节之夜》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等。

2、泼水节、那达慕、火把节、硭锣、象脚鼓等图片或录像资料。

六、课时布置:四课时

历史教学方案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之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同学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扮演一下赛马场上的情景。(播放赛马竞赛课件)

3、你们扮演的非常好,现在我想请你们来做小作曲家为赛马竞赛创编一段节奏想想使用怎样的速度,节奏最能表示赛马局面。

4、用打击乐器配合画面进行节奏创编。(放赛马竞赛画面)

赛马:2/4xxxx()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节奏,并选配打击乐器演奏。

5:展示创编效果。跑步的节奏,速度快。紧凑的节奏,很快的速度。

二、选准主题,自由创编。

1、你们想知道射箭应该使用了怎样的节奏、速度来表示吗?

射箭:2/4xxooxxoo

用打击乐器模仿“射箭”的声音效果。

2、你们想知道应该使用了怎样的节奏、速度来表示摔交吗?

摔交:2/4xxxo

1()1o

在括号中选用恰当的音(56123)唱一唱。

三、分组讨论,设计扮演。

1、同学分四组,相互讨论,交流摔交、射箭、赛马等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多尊重同学的意见,防止千篇一律。

2、同学分组扮演,师生一起评价。

3、综合扮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