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优质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优质5篇)

ID:4675638

时间:2023-10-14 18:52:46

上传者:影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优质5篇)

高一教案是协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以下是一些精选的高一教案,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篇一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问题与“求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问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红花等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能表现得好吗?钟老师相信你们会表现得很棒,看,我们班后面的“数学果园”果实累累,这是大家表现好得来的成果。

师:我们也看看其他班小朋友们的表现,这是书本72页的图,请你翻到这一页。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师:看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可能会回答:

生1:我知道了小雪得了12朵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华得了9朵,小东得了9朵。

生2:我知道了小雪得的红花最多,有12朵;小磊最少,只有8朵。

生3:我知道了小华和小东同样多,都得了9朵红花。

……

师:再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很多,只要合理、正确的,教师应给予肯定,对于能提出“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出示问题: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生齐读一遍)

2.明确“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板书“12”),小磊得了……

(学生回答后板书“8”),要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就是求12比8多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学问题。

出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学生齐读一遍。)

3.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a、让学生用摆学具的方式摆出12朵比8朵多4朵。

全班交流,请学生演示并陈述摆的过程,最后师结合学生的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在大数里面去掉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小数多的。

b、引导学生用减法直接算出答案的解决方法。

4.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学问题的练习――教科书72页的“做一做”。

师:看,小松鼠也来比一比,下面请同学们先同桌互相说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然后独立完成填空。

最后全班交流。

5.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a、引导学生提出“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的问题。(补充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b、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问的解题过程去探索第二问的解决方法。

c、同桌讨论“和第一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d、集体交流,师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6.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练习――教科书73页的“做一做”。

先说说“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然后独立完成填空,最后全班交流。

7.看书质疑。

8.引导学生从作业评比红花表中再发掘别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学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解答。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练习十三第1题

点名回答,课件出示:

求出2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一说两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规律。

2.练习十三第3题

点名回答,课件出示:

3.练习十三第11题

师:小猫看到小朋友们正为“六一”儿童节准备得红红火火的,它们也来比一比,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互相说说,看谁的问题多。

最后集体交流。

4.游戏――交朋友。

四、与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说说这节课你们的表现怎么样?老师呢?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

12比8多几?8比12少几?

12―8=4(朵)12―8=4(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的第4~8题,你知道吗。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设计理念:设计这节练习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理解。

其中介绍“你知道吗”等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指名学生回答。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第一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吗?

第二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题目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你怎么先求出这个问题?

自己试着列式。

2.比较这两个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问题所示的线段正好合成单位“1”)

3.提问:第(2)题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情况吗?

学生列式,集体评讲。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学生讨论,鼓励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

启发学生用“1”直接减去第(1)题所得到的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先说一说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再试着自己列式。

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做完了这题,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说出:可以根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可以求出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者可以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能直接求出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因此做题时可以直接用这个数去除了另一个数,用得到的百分数和单位“1”去比较,与单位“1”的差即是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2.教学练习一的第6~8题

(1).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读题时先解释“孵化期”的含义;

读题后思考,从问题出发,要求这个问题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直接知道了吗?

(2).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读题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同桌说说每个问题的含义以及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

指名学生回答思考过程。

你还能提出哪些同样类型的数学问题?

(3).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

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4).指导阅读“你知道吗”。

要求学生了解“百分点”、“负增长”等名词。

学生列式。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后集体订正。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学生阅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你有哪些方法?

五、课堂作业

1.甲数是40,乙数是50,甲是乙的()%,甲比乙少()%;乙是甲的()%,乙比甲多()%。

2.a是b的125%,a比b多()%,b是a的()%,b比a少()%。

3.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篇三

今天,我教学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在学生会正确找出单位“1”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深化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内容为后面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学习都有帮助的,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思路对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具有铺垫的意义。

本节课内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一步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读题审题,找准数量关系: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主要强调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找单位“1”,并分析数量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比较量和标准量分率和分率之间的关系,难点是理解比较量占(是)标准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对应的数量和对应的分率之间的关系。

二、强化相等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步骤。

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步骤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帮助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讲解与练习让学生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但对于先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这种思路,我们班很多学生都理解不透,表达不清。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重视了让学生找单位“1”,强调怎样找相等的数量关系,重点强调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很好的对比。在今后的练习课上还要指导学生理解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思路,另外要指导学生养成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多说说解题思路,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想想做做.3~7.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2.口算: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教案篇五

1、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中,相差数改变成了已知条件,把其中较大的一个数变成了要解答的问题,解题时要分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少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联系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因此,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动手也很感兴趣,因此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的能力,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自己构建数学,掌握知识。

2、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包括学生的'坐姿、口语表达、操作前的要求、学生起来时的站姿、书写的姿势等方面,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堂课中,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3、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不是只能用小棒来操作,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还应体现线段图的优越性,把文字题与线段图相比较,让学生明白它的好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还应反复让学生说出算理,加深对条件与问题的理解。

4、另外,还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说话要有条理性、完整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