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优质5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优质5篇)

ID:4188976

时间:2023-10-04 12:47:05

上传者:笔砚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准备。例1这类问题,我在上学期就已经把学生教会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所以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第二种解法,即a%-1和1-a%的方法。百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的比较结果,而比较的结果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和“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这两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彻底理解这种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另外一种解法。

准备题: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12%,红花比黄花多百分之几?通过条件你知道谁多谁少,多百分之几呢?你是怎么解的?同法解决“白兔占黑兔的80%,白兔比黑兔少百分之几?”

——准备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条件和问题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两者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112%,可知红花比黄花多,多百分之几呢,就是比单位1多的百分率。

快速完成这四个问题的列式解答。重点讨论学习后两个问题的第二种解法。算式和线段图结合让学生理解20÷16-100%,100%-16÷20的解题思路。两种方法的比较。a%-1和1-b%的比较,为什么前者1在后,后者1在前。

教学反思:书上的问题“这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被我遗忘了。虽说大多数学生会回答,但这个问题的价值还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这个问题至少可以让学生理解虽然绝对的相差量----实际造林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之差----相同,但是因为用比较的标准(单位“1”)不同,所以比较的结果(百分数),也就不同了。

因为是开学的第一天,所以来不及让学生带计算器,准备不足。

旧知复习,讲解思路的耗时太多,练习少做两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篇二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解决问题是二年级第一次接触的解决问题的类型,也是二年级解决问题的基础和重点。所以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材中出现了一个情景:二年级卫生评比,学生第一次接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从教材分析和练习中得出是一课时,但是就学情分析这样的教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对教材的分拆,一课时分成了三课时为:准备课时、加法课时、减法课时。

准备课以学生熟悉的教具小棒、圆片、三角形等入手,从简单的一一对应摆图形,回顾一年级学习《比多少》的过程,摆教具的数量在10个以内,从最简单的图形、最熟知的数字的入手,降低难度,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每位孩子都能完成:谁比谁多(少)的语言描述,并且准备列式。接着将基本题型进行变式,先摆4个圆片,要求摆三角形的个数比圆片多两个,这里不要求直接说出是多少个,而是充分经历摆的过程,边摆边说,知道摆的每一部分,所求的是哪一部分。在本节课经历了比一个数多(少)的摆的过程。总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板书),理解这是加法的`另一种意义。随堂练习:比10多4的数是,比23多6的数是,比43多13的数是等等习题,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文字题的计算方法。减法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有加法的基础上之后减法能进行了类比:求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板书),这样“慢摆——稳理解——快做题”的模式,张弛有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减法摆的时候,孩子们是根据结果进行摆的,这时候我进行了正确的示范:先摆出与6个圆片同样多的部分,然后拿走两个。没有让孩子再进行操作所以导致大部分学生摆的不熟练,说摆的过程和各部分的含义时很模糊,而这样再进行弥补也不如第一次清楚的讲印象深刻。所以我反思在设计教学时要更多预设,学生课堂生成什么样要有什么样的对策,如何紧紧围绕主题为教学的目标,重点课型、起始课的备课要非常专心。

有了准备课的基础,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解决问题时就过渡的非常好,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找数学信息、找数学问题——2.解答(画图、列算式)——3.检查(写答)【板书】。每一部分又有重点。找数学信息时重点找数量关系的信息,数量关系在一年级的时候稍有提到,二年级是个很重点的内容,需要通过找到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就突出了数学的学科特点。

解答时对画图策略重点分析,图画上每一部分代表什么意思反复找学生说、一带一、一带五、一带十,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理解题目的意思,有了比较好的效果,在理解了图画意思后就知道求得哪一部分:求总和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求部分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少几,将图形和加减法的两种含义联系在一起,这很好的促进了意义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检查时对课本的检查方法进行了延伸,通过数量关系进行检查验证,从已知入手解答未知,再答案带入进行验证,我把这个代入的过程叫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也是对数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一定要找准比较的对象,不仅在比较的过程中有体现,对以后除法的学习、分数的学习、百分数的学习,找单位“1”,比较量等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任教的期间,我希望我的学生是具有数学思维,大局意识,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我要浸润对生活方式或是学习方法上的一条数学主线,将事情变得有条理。这也是数学专业出身回归教数学的本质吧,至少现在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很不希望我的学生学习二年级的知识就看到二年级,三年级要掌握的内容方法到三年级再学,也就是说不要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散点图,而是要像蚯蚓挖洞一样连续性的图。希望数学的方法从一二年级开始就萌发,后续的学习只是枝繁叶茂而已,比如数形结合,在每节课都会有所体现,画图是帮助理解题目和分析题目很好的方法,还需要继续努力。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工,地基牢盖得快。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篇三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浙江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按要求玩学具

(1)摆一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学生自由摆。引导出“一一对应”的摆法后,再次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同桌交流检查。

(2)摆一摆“多的部分的物体”,学生自由摆并演示说操作的过程。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 比 多2个 。就是 比4多2个所以摆6个。主要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第二行为什么摆6个?(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摆“多的部分的物体”,指名演示并说过程。

2、教师引导得出:刚才我们所做共同点就是算“比几多几是多少”

1、应用题教学 例 公鸡5只,母鸡比公鸡多3只,母鸡有多少只?

(1)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合作,交流解法。教师参与学习。

(3)汇报解法。可能出现:用学具演示;直接说算式;转化成“比5多3是几”等。

(4)电脑演示线段图,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通过“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来进一步理解算理。

2、引导归纳转化成文字题

1、课后练习。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两样物体编应用题

1、 谈谈对这类应用题解题的感想。比如请你用“难、容易、比较难、比

较容易”选一来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2、如果是“母鸡比公鸡少3只”你会做吗?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篇五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习的减法试题都是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而本节课的教学是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这是学生认识减法的一次拓展,对他们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一、课前谈话,蕴含方法。

课前谈话,我指一名男同学和我进行比较,让同学发现我们俩的不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方法:“我比你多几”就是“你比我少几”。两种说法一个意思。为“甲比乙多几”转化成“乙比甲少几”做准备。

二、复习导入,体验方法。

新授前,我让学生摆2行图形,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第二行摆圆,要和三角形同样多,怎样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同样多?于是使同学们明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最清晰地看出同样多。

但是本节课在实际教学中,也就是在突破重难点处,学生对于我的讲解似乎不理解,知道甲比乙多,用甲减乙,但是为什么用甲减乙出现了认知障碍。课堂气氛一下子沉闷下来,我始料不及。静下心来我认真总结了本节课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反思:

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缺少对教参和教材的研读,细节关注不够用。

1.新授前应该把“谁比谁多几”就是“谁比谁少几”的题目训练到位,为例题中知识点的转化做准备。

2.对讲解算理部分准备不充分,没有精心地预设。学生在课上对于为什么用甲减去和乙同样多的量时,我的思路不清晰,讲解方法单一。应该在黑板上的图中换一种方式讲解:甲减去了和乙同样多的量,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量。

3.学具教具不一致。学生在桌子上摆的是圆和三角形,而黑板上摆的是正方形和圆。同学们的直观认识混了,加上图上还没有标出数据,同学们数起来慢些。

4.没能更好地应用电教手段辅助自己的教学。在讲解算理时,如果用课件直观演示:把甲乙同样多的量加以强调,再设计闪动消失的动画效果,这样会更直观地看出甲比乙多的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收获颇多,也给我带来了思考:低年级的课其实不好上。课上既要讲课,还要组织纪律。低年级知识点简单,但是要把简单的知识点讲明了,还真得下功夫琢磨。低年级注重直观理解,而高年级侧重于理性思考。低年级孩子上课有时不会说、不敢说,容易冷场。教师在讲解低年级知识时,要用直观的画面,易懂的语言,设计符合孩子心理的教学流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