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大全8篇)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大全8篇)

ID:4757561

时间:2023-10-16 06:42:27

上传者:笔舞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大全8篇)

一个清晰明了的提纲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论述思路,从而提升文章的可读性。提纲的内容应该全面,能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论证过程。对于较长篇幅的论文或报告,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提纲参考,供大家学习借鉴。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一

1、理解儿歌内容,愿意模仿儿歌中的象声词

2、喜欢儿歌,能够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儿歌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小雨点》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下雨的声音》音频

活动过程

一、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幼儿猜是谁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教师朗诵前半句,幼儿朗诵后半句象声词部分。

五、播放教学资源,请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儿歌,然后请小朋友一起看着挂图朗读儿歌。

活动延伸

小朋友都会朗读这首儿歌了,请小朋友回家后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儿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本文扩展阅读: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暴雨。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知道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学用不同语气语调朗诵。

活动准备:春天的flash课件作品

活动过程:

1、用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故做神秘状)我有一个秘密想告诉你们!你们想知道么?

(轻声说)我知道,春天来了,你们知道这个秘密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谁能告诉我??

2、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刚才你们告诉我一些关于春天的秘密,其实春天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诗歌。

3、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诗歌里告诉我们哪些秘密呢?

幼儿讲述。

4、演示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散文。

春天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是谁告诉我们春天在这儿的秘密呢?

5、向幼儿介绍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提问:是谁告诉我们春天在这里的呢?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

那么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们真的能说话吗?

那这首诗歌的作者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让它们说话的呢?

让小河、垂柳、桃花、燕子象我们人一样说话,这样诗歌听起来就更美了。这种手法叫作拟人化。

6、教师带领幼儿分段欣赏诗歌,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有表情地朗诵。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们说了什么话?“春天在这儿!”

因为这是春天的秘密,秘密应该怎样说?(小声说)

有谁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小河、垂柳、麦苗、燕子小声地说:……

有谁微笑的说?

谁在轰隆轰隆地嚷嚷?

拖拉机!在农田里,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也在干活,它很兴奋地想把春天来了的好消息告诉很多人,因为声音很大,我们叫“嚷”。(幼儿学念)

7、再次欣赏课件和诗歌。

我们知道春天这么多秘密,你觉得春天美不美?

你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觉?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教学准备:

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叙事诗。

2、通过多媒体教学,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情感。

3、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初步体验诗歌中绿色、灰色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

2、大灰狼头饰,一只小鸟及鸟笼。

3、幼儿操作图片若干,绿色的、灰色的牌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利用课件,让幼儿感受课件中景色的美,激发幼儿倾听诗歌的愿望。

(1)让幼儿欣赏课件背景,并说说看了后心里有什么感觉。

背景中有“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地、和绿色的小溪”,处处都是绿色的美,让幼儿如身临其境一般,充分感受绿色的美,并为下面感受诗的意境做铺垫。引导幼儿用最美的语言描述背景。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多向思考。

“就在这绿色的森林里,绿色的草地上,发生了一个故事,有只灰色的狐狸,躲进草丛,等候着小兔经过这里。”

让幼儿在帮小兔想办法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3)设置疑问,激发幼儿听诗歌的欲望。

2、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诗歌。幼儿讨论:小兔躲过灰色的狐狸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2)欣赏第二遍诗歌。边提问边操作课件。

3、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情节,初步体验情感。(定格背景)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看一看。”

(1)欣赏第一节,体验诗歌第一节的情感:

问:“小朋友,你觉得这儿的环境怎么样,有哪些是绿色的.?”

(2)欣赏第二节,让幼儿感受狐狸的狡猾,小鸟的善良。问:

a:“绿色的草地上谁来了,它为什么要躲进草丛呢?”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会躲吗?(扮演大灰狼的老师出现,师生一起表演躲。)

b:“小兔知道吗?有谁知道?绿色的小鸟是怎么做的?”

(3)欣赏第三节、四节,让幼儿体验小兔的机智、聪明,狐狸的失望。问:

a:“小兔知道后,它是怎么做的?”

b:“它为什么顶着芭蕉叶呢?它是怎么走的?有谁会轻手轻脚的走?”

c:“灰色的狐狸为什么要叹息?它只看见了什么?有谁会做叹息的样子”

3、整体欣赏诗歌一遍,加深理解,进一步体验情感。

师:“现在我们把诗歌再欣赏一次,如果你喜欢,可以轻轻地跟着说。”

4、师幼共同朗诵诗歌,并尝试利用动作、表情、语气表现小动物的角色特征。

5、迁移经验,玩游戏。

(1)讨论:小兔安全地经过了草地,它想谢谢大家帮助了它,那是谁帮助了它呢?(绿色的小鸟,绿色的棕榈叶、森林、小溪、草地)

问:“这么多的绿色帮助了小兔,你喜欢绿色吗?”

师:生活中人们都非常喜欢绿色,常常把美好的事情用绿色来表示,把不美好的事情用灰色来表示。

(2)玩游戏:看画面贴牌子。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些小图画(画面内容1、小朋友浇花;2、落泪的小鸟站在被乱砍的树桩上;3、小朋友爬树;4、把垃圾扔进垃圾桶;5、工厂的烟囱冒着浓烟;6、小朋友们在植树;7、、河面上浮着很多垃圾……)”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哪些画的内容是美好的,可以用绿色表示,哪些画的内容是不美好的,可以用灰色表示。

6、结束活动。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五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培养幼儿对围拢搭建的兴趣。

2、巩固幼儿对大小的辨别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和创造性。

准备

1、5种玩具动物,每种动物各一大一小,玩具老虎一只。

2、5筐不同材料的建构积木。

过程

1、导言兴趣:

a.出示小动物,分别与各种小动物打招呼,如:“小牛妈妈你好!小牛宝宝你好!”知道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

2、感悟表现:

a.老师先给小牛妈妈和小牛宝宝造一个温暖的家。(老师讲解示范围拢搭建的方法)要求把小动物围在当中,不能有漏缝的地方。

b.现在就请小朋友为你们的小动物朋友造一个温暖的家吧!(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搭建不同的家)

c.引导幼儿与动物交谈,如:“**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啊?”“等家造好了你就不冷了。”

3、点拨指导:

a.出示大老虎,创设夜晚小动物睡觉的情景。(关掉一半的灯或全部的灯,小动物倒下表示睡觉。)

b.情景表演:大老虎天都没有找到东西吃了,肚子好饿啊!咦,这里有好几个小动物的家,看看哪个小动物家的门和窗没关好,我就可以进去把它吃掉了。

c.老虎依次观察每个小动物的家:

这个小动物家的门和窗都关好了,看来吃不到它了。

这个小动物家的门没有关好,我可以进去吃掉它了。(老师或其它幼儿提醒主人赶快进行补救)

d.老虎还是没有找到吃的,就活活饿死了。(引导幼儿表现出高兴的情绪)

4、扩展延伸:

请幼儿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带小动物到绿草地玩。

幼儿园托班语言活动——为小动物造家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地翻阅图书,乐意参加阅读活动。

2、观察画面,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画面的内容。

3、通过阅读,知道树木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自己阅读故事。

2、请个别幼儿介绍阅读顺序和翻阅方法。

3、教师与幼儿一起有序阅读。讨论:

(1)山坡上有些什么?小兔和小熊会怎么想?

(2)它们又是怎样做的?

(3)它们是怎样种树?种下的树都怎么样了?

(4)后来,小山坡变成了什么样?小兔和小熊住在山坡上快乐吗?

小结:我们也要像小动物那样多种树,使我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4、请个别幼儿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画面内容。

5、鼓励幼儿结伴阅读图书,发挥想象力进行讲述,丰富故事内容。

活动建议:

活动中也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操作材料中的图一和图四,比较两幅图画面中的不同之处,提出问题:原来光秃秃的小山坡怎么变成绿色的小山坡了?引导幼儿思考。

附:故事《绿色的小山坡》

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坡,一棵树也没有。小兔和小熊扛着锹来到山坡上,想在这里栽上一些树。小兔和小熊挖呀挖呀,挖了一些又大又深的土坑,栽下了小树苗。过了几天,小树苗都活了,小兔和小熊非常高兴。不久,小山坡成了绿色的小山坡,小兔和小熊住在山坡上,快乐极了!

教学反思:

幼儿到了中班后,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为了解决仿编的`难题,我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图片,给孩子们建立了一个支点,让孩子们将图片中有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以问题“宁静的夜晚还有谁也会做梦,梦到什么呢?”贯串其中,引导孩子们在仿编活动中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后面出现新的内容。孩子们在理解作品主题情感的基础上学习用比较恰当的动词、进行大胆想象、仿编。音乐声中,我们一起轻柔地朗诵着原诗句和新仿编的诗句,沉浸在优美、宁静的绿色梦境中。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叙事诗。

2、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情感。

3、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初步体验诗歌中绿色、灰色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

2、幼儿人手一面绿旗、灰旗。

3、诗歌表演的场地布置(森林、鸟窝、小溪、棕榈叶)。

4、录音机、磁带、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1、整体欣赏诗歌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屏幕显示诗歌内容,图像,配音)

2、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情节,初步体验情感。(定格背景)

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第一节,体验诗歌第一节的情感:

教师朗诵第一节,问:“小朋友,你觉得这儿的环境怎么样,心里有什么感觉?”

(2)欣赏第二节,让幼儿感受狐狸的狡猾,小鸟的善良。教师朗诵第二节,问:

a:“绿色的草地上谁来了,它为什么要躲进草丛呢?你觉得灰色的狐狸怎么样?”

b:“小兔知道吗?绿色的小鸟会对小兔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用紧张,较快的语气讲述)

(3)欣赏第三、四节,让幼儿体验小兔的机智、聪明。

问:

a:“小免知道后,它是怎么做的?”

b:“它为什么顶着棕榈叶走?”

c:“小兔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请幼儿提出疑问并解决)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第三、四节。

(4)欣赏第五、六节,让幼儿体验狐狸的失望。

教师朗诵并提问:

a:“狐狸为什么要叹息?”

b:“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幼儿学做叹息的样子)

3、表演诗歌,加深理解,进一步体验情感。

(1)整体欣赏诗歌一遍。

师:“现在我们把诗歌再欣赏一遍,如果你喜欢,可以轻轻地跟着说。”(屏幕显示图像、配乐、教师朗诵)

(2)幼儿分组表演诗歌(屏幕显示诗歌内容、配音)

师:“请你先和好朋友轻轻商量,分配好角色,把小动物们说的话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3)请表现突出的幼儿上台表演。

4、迁移经验,玩游戏。

(1)讨论:小兔安全地经过了草地,它想谢谢大家帮助了它,那是谁帮助了它呢?(绿色的小鸟,绿色的棕榈叶、森林、小溪、草地)

问:“这么多的绿色帮助了小兔,你喜欢绿色吗?”

(2)玩游戏:看画面举小旗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等会儿屏幕上将出现一些画,(画面内容1.优美、整洁的环境;2.落泪的小鸟站在被乱砍的树桩上;3.世界各国儿童手拉手;4.硝烟弥漫的'战场废墟;5.工厂的烟囱冒着浓烟;小朋友们在植树.)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哪些画面的内容可以用绿色表示,哪些画的内容可以用灰色表示,小朋友用小旗来告诉老师,如果你说对了,它会奖给小朋友一段很好听的音乐。”

5、在歌曲《绿色的家》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诗歌《绿色的和灰色的》,而且知道了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绿色表示,哪些事情可以用灰色表示,你们都喜欢绿色吗?让我们唱一首好听的歌,把对绿色的喜欢都唱出来吧。”

延伸活动:

1、课后在表演区让幼儿表演诗歌内容。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哪些事情可用绿色表示,哪些事情可用灰色表示。

3、组织开展“我是绿色小天使”活动,让幼儿在实际行动中进一步体验绿色的美好。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乐意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兴趣,初步了解叙事诗。

2、通过多媒体教学,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情感。

3、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初步体验诗歌中绿色、灰色所代表的意义。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

1、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

2、大灰狼头饰,一只小鸟及鸟笼。

3、幼儿操作图片若干,绿色的、灰色的牌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利用课件,让幼儿感受课件中景色的美,激发幼儿倾听诗歌的愿望。

(1)让幼儿欣赏课件背景,并说说看了后心里有什么感觉。

背景中有“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地、和绿色的小溪”,处处都是绿色的美,让幼儿如身临其境一般,充分感受绿色的美,并为下面感受诗的意境做铺垫。引导幼儿用最美的语言描述背景。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多向思考。

“就在这绿色的森林里,绿色的草地上,发生了一个故事,有只灰色的狐狸,躲进草丛,等候着小兔经过这里。”

让幼儿在帮小兔想办法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3)设置疑问,激发幼儿听诗歌的欲望。

2、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诗歌。幼儿讨论:小兔躲过灰色的狐狸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2)欣赏第二遍诗歌。边提问边操作课件。

3、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情节,初步体验情感。(定格背景)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看一看。”

(1)欣赏第一节,体验诗歌第一节的情感:

问:“小朋友,你觉得这儿的环境怎么样,有哪些是绿色的?”

(2)欣赏第二节,让幼儿感受狐狸的狡猾,小鸟的善良。问:

a:“绿色的草地上谁来了,它为什么要躲进草丛呢?”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会躲吗?(扮演大灰狼的老师出现,师生一起表演躲。)

b:“小兔知道吗?有谁知道?绿色的小鸟是怎么做的?”

(3)欣赏第三节、四节,让幼儿体验小兔的机智、聪明,狐狸的失望。问:

a:“小兔知道后,它是怎么做的?”

b:“它为什么顶着芭蕉叶呢?它是怎么走的?有谁会轻手轻脚的走?”

c:“灰色的狐狸为什么要叹息?它只看见了什么?有谁会做叹息的样子”

3、整体欣赏诗歌一遍,加深理解,进一步体验情感。

师:“现在我们把诗歌再欣赏一次,如果你喜欢,可以轻轻地跟着说。”

4、师幼共同朗诵诗歌,并尝试利用动作、表情、语气表现小动物的角色特征。

5、迁移经验,玩游戏。

(1)讨论:小兔安全地经过了草地,它想谢谢大家帮助了它,那是谁帮助了它呢?(绿色的小鸟,绿色的棕榈叶、森林、小溪、草地)

问:“这么多的绿色帮助了小兔,你喜欢绿色吗?”

师:生活中人们都非常喜欢绿色,常常把美好的事情用绿色来表示,把不美好的事情用灰色来表示。

(2)玩游戏:看画面贴牌子、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些小图画(画面内容1、小朋友浇花;2、落泪的小鸟站在被乱砍的树桩上;3、小朋友爬树;4、把垃圾扔进垃圾桶;5、工厂的烟囱冒着浓烟;6、小朋友们在植树;7、河面上浮着很多垃圾……)”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哪些画的内容是美好的,可以用绿色表示,哪些画的内容是不美好的,可以用灰色表示。

6、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绿色的和灰色的》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话诗,也是一首叙事诗,儿童诗。课文语言比较浅显,但跳跃灵动,字里行间隐含着动人的画面,有景有境,有声有色,而且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在一个奇妙的的绿色背景下随着一个个小动物的出场层层展开:在翠鸟的提醒下,小白兔们顶着绿色的棕榈,躲过了藏在绿叶丛中的狐狸的暗算,顺利脱险的故事。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样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会在学生头脑中逐渐鲜活、清晰下来。再通过朗读与表演,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结合新课标,我们集体备课时主要注重两点:1、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节课中在故事讲完“我交流我快乐”,还有“快乐小笔头”中对文中的一种小动物说一两句话。这两个环节都达到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小伙伴进行交流的目的。2、这节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我挖掘文中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我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激发孩子们想说的欲望,训练了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的想象也为后面的表演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表演除了靠文本和插图,还需要借助想象。让孩子们从动作、表情揣摩人物内心,再从内心揣摩他们的动作、表情等。并且对孩子们理解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帮助。这节课中我觉得我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鼓励,对孩子奇思妙想表示宽容、赞扬,都让孩子久被束缚的童心得以飞扬。“情动而辞发”,孩子的思维被激活,话匣子被打开了。也从另一个层面实现了尊重孩子们个性阅读的目的。

我还在学生表演时适时播放优美的音乐,不仅烘托气氛,渲染了情境,而且音乐中蕴涵的灵动的语言,缥缈的形象和广远的意境,也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课文情境与翠鸟一起着急、与小白兔一起动脑筋想主意,与计划未得逞的狐狸一起失望、叹气,又与巧妙逃脱了的小白兔一起欢庆胜利。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1、在有些细节上我处理的有些操之过急,比如应该让孩子们细细地、美美的读第一、三小节,以实现以读激情、以读悟美、以读启智、以读育人的目的。2、对孩子们还是不敢放手,没能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3、由于孩子们面对这么多老师有些紧张,说话声音太小,所以老师重复了学生的答案,导致教师的话显得略多一些。4、这是一首童话诗,这节课我注重了对童话情节的探究,注重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但是对诗语言美的熏陶,没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今后在童话诗的教学方面我有了努力的方向。5、如果能够再深挖一些,或许课文讲的会更有深度,但这是我的一个疑惑:到底要不要再去挖?其实在我教学设计的时候想到过这一点:我们知道绿色代表正义的、光明的、高尚的,灰色代表丑陋的、狡猾的、阴险的。但是我们在集体备课时琢磨着这些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太有难度,他们理解不了。所以这节课就没有再往深里挖,我们怕深了孩子们出不来。反而失去了学习童话的兴趣,从而不喜欢阅读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次反思就是一次提高,我会潜心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本文扩展阅读:绿色(green)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是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深些的颜色或呈艳绿,也是在光谱中介于黄与青之间的那种颜色。绿色是电磁波的可见光部分中的中频部分,频率520~610thz(对应空气中波长为577~492n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