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汇总8篇)

最新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汇总8篇)

ID:4766595

时间:2023-10-16 10:12:37

上传者:念青松 最新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汇总8篇)

运动会是一项展示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盛会,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参与者和观众的热情。让我们一起来宣传和推广这场精彩纷呈的运动盛宴吧!如何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编写一句吸引人的运动会宣传语?运动竞技,释放无限潜能!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一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囿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从图入手,形象感知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课文插图画的是圆明园毁灭后西洋楼的一片废墟,史书记载,西洋楼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和法国蒋友仁、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的,是圆明园一处西洋景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抓住其特点进行叙述。

如今,我们只能看到荒草丛中、乱石堆上几根劫后残留的烟痕犹存的石柱,石柱上雕饰的长青藤依然顽强地攀附在石柱上,远近石柱子高低错落,我们不难想象出此楼昔日的宏大与辉煌,四周绿树郁郁葱葱,飒飒作响,仿佛向世人诉说着什么,那么,这破败、荒凉的圆明园废墟,昔日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加以引导、梳理、评说,突出废墟的衰败,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此环节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利用图像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为形成图、文内容(景物)的强烈反差打好基础。

二、探索内容,生成情感

1、默读二到四自然段,概括地说一说你读到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课文又是怎样概括的呢?齐读。

2、请你以小组为单位,以读读、品品、感悟的方法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相机点拨,深入理解

(1)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

(2)第三自然段:在学生读、品、悟的过程中结合课件讲解“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引发学生进行想象,体会为什么作者会产生“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置身在幻想境界”的感觉,并想象着读文。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了解了昔日的圆明园的景象,你觉得圆明园怎么样?

板书:景观千姿百态。

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再次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通过逐层深入的读,个性化的品,使学生展开想象,生成自豪感、美感)

(3)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年代之长、物品之多、价值之贵三个方面体会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收藏:最珍贵文物。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二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

生:贾。

师:刚才都听到了,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都来打声招呼吧!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生:老师好!

师:我们再来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大声招呼: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欸,贾老师好!

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的饱含深意,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

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想我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谁认识?你说?

生:这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

生:同意。

生:好。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一样,他就是“山”

师:行啊,我对你们刮目先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

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这个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

师:“十”字?

生:没错。

师:为什么?

生:我看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这才叫像啊。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

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越说越像吧?

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

师:你看它还像什么?

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水”十字的标志

师:嗯,里面有个像水一样的。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

生:像。

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

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

生:(小声嘀咕)走的。

师:对呀,哪个字表示走?

生;这可能是个“行”字

师:不是可能,你说的非常准确,它就是行字。行的本意就是路或者是路口。

师:好的,要不要再来一个?

生:要。

师:但我可要提醒你啊,这个可特别的难。想猜吗?

生:猜。

师:想猜就要猜妥了,你可以放心,真的猜吗?

生:猜。

师:好,欣赏你们这点。咱们学习上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心,要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好,那咱们就来猜这个最难的字。请你认真看。

生:思考。

师:你看懂了吗?看到你们皱起了眉头,给点小提示,你们看,下面这个部分表示的是双面旗,底下两个表示很多人的使命。(听不清楚,可能出错)

生1:有可能是“众”字

师:哪个“众”。

生1:群众的“众”字。

师:哦,有很多人表示“众”,有点意思了!

生2:我觉得有可能是“军”字。

师:“军”字?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兵”字。

师:一个人。这里有好多的士兵呢。

生4:我觉得可能是“营”字。

师:“营”字越来越接近。

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把它进行变化。到底是什么字?说出来。

生:旗。

师:真的是“旗”字吗?是旅,旅的本意就是军旅、军队的意思。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读。

生:旅行山水。

师:我想你们的声音可以更洪亮一些。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三

富丽堂皇,无与伦比,巧夺天公,气度不凡,只是曾经的神话,而现在只是残坦断壁,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废墟拨开历史的烟雾,穿过时空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看看这位皇家小姐--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五、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设计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四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经过40分钟的组织教学和引导,我有以下几点初浅的感受:

一、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一)走近圆明园——从雨果给巴莱特上尉的信入手,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情感。

(二)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走出圆明园——学完课文,配乐出示圆明园残址,拓展升华,想象写话:假如你就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最后再以雨果的话结束本课。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前后呼应。

二、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步使用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推动学生情感的喷发;三是在初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结合朗读观看相应的图片。丰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无需过多指导了。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同学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给学生时间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四、拓展文本,融入理解。

在学生、教师、文本间经历了一番深刻的对话后,我引导学生引入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史料,有关于“掠走的资料”和关于“毁坏的资料”,请学生读了后说说心里、是什么滋味?由此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不足之处:

1.“想象园中的美景进行说话”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想象过于苍白。

2.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师生互动还不够到位。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五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9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六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五、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设计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七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4)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2.教材分析。

课文简说,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3.学情分析。

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引导,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二环节,检验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三、四、五环节,检验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第六环节,检验目标3的达成。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3分钟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忆一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吧!

1.回顾课文

2.理解文本

环节二

自读课文

10分钟

1.读2-4自然段,想一想你在圆明园中看到了什么?

3.哪个词写出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众星拱月)出示ppt

4读一读第2自然段来体会这众星拱月的圆明园吧!

1.学习自读。

2.在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3.谈词语的理解和作用。

环节三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课文并抓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11分钟

1.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出示图片)

2.圆明园中的景物真的太美了,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齐读这一段吧!

(朗读配乐)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

3.这一段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来描述这美丽的圆明园,你能找到吗?

指导写玲珑剔透的“剔”

4.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是这样的...(读四字词语)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抓住圆明园的景色。

环节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体会情感

16分钟

1.圆明园不仅美,还藏着许多珍贵历史文物,指读第4自然段

上自....下至....(出示图片)

2.作为中国人我们祖国的圆明园建筑这么美,珍贵文物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

“圆明园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不愧是园林艺术的______建筑艺术的______”(出示ppt)

4.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再读2.3.4自然段(配乐)

1.体会语句的和字词所表达的效果。

2.体会情感,感受圆明园的雄伟。

环节四

研读句子,

品味感情

16分钟

1.我们祖国的圆明园究竟代表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

2.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的文化史是不可估量的,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

1.感受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当著名作家雨果走进我国这段历史时却说了这句话。(出示ppt)

2.我国这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无耻的强盗毁灭了!

3.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去看一看(视频播放)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五

激发情感,

阅读感悟

16分钟

1.你的体会如何?请同学问看第五自然段,找出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2.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恶劣、无耻、暴力)

3.我国这样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一片灰烬

4.所以开头说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激发感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坏的心情。

2.体会感情,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环节六

自考感悟

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思考:为什么我们祖国的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毁灭?(搜集背景资料)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当时这种历史惨剧再次发生呢?怎样改变?

总结:从自身来说不管做什么工作,或许是老师这样平平凡凡的职业只要能够坚守岗位,都是为祖国做贡献,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噩梦和耻辱,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剔没有......也没有....文化

没有.....也没有.......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篇八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细读和教材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读完全文,会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而骄傲自豪,更会为如此辉煌美丽的圆明园被毁灭而痛心惋惜,为英法联军的残暴、贪婪、野蛮而义愤填膺,爱恨满园,感慨无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太难,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细细推敲,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精气神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一、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

说它是皇家园林,因为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为万春园)三园组成。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g(即后来的雍正)的花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皇帝。圆明园占地面积约5200多亩,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有很多,但圆明园绝不是一般的皇家园林,而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有它的特殊性。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它“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了。圆明园的周围除了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以外,周围还有上百个的园子从东、西、南三面紧紧围绕着,就像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一样,这宏大的地域规模在气势上已经让人称奇。

三、风格迥异的宏伟建筑

课文第三自然段一口气用了三个“有……也有……”或“有……还有……”的句式,向我们描述了圆明园中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圆明园中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分布着40多个景区,有上百处景点。作者重点介绍的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有金碧辉煌、大气雄伟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小巧精致的亭台楼阁,显然这是一种对比的表达方式。同样,有象征热闹的“买卖街”和那种宁静的山乡村野又是一种比较写法。

这句也是如此,这些建筑有仿照现实存在的名胜建造的,也有根据诗中想象出来的景象建造的,一虚一实更是对比着在写。民族与西洋,一中一西也是比较着写。这样,作者在介绍圆明园中的建筑时重点选取的是大气雄伟的、小巧精致的,是热闹的、宁静的,是虚幻的、现实的,是古今中外的建筑,这种描述涵盖了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全都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作者又采用了“有……也有……”这种很有气势的排比句式来表达,使“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成为再自然不过的感叹了。

四、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是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是它帮我们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圆明园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用得到位,把先秦到清代大约2300多年的时间串了起来,同时罗列的“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名称更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圆明园中珍藏的历史文物数量之多,历史之悠久、价值之珍贵。自然的,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一点也不为过。

自此,圆明园的独特布局、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在读者的脑海里应该有个整体印象: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拥有许多无价之宝的聚宝盆,是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五、在强烈的对比中毁灭

1.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里的动作是连贯的:掠走、搬运、毁掉,把这些动作连在一起写,就想表达这句话的一个意思,什么也没剩下。

2.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是对前一句英法联军行径的一个递进描述,没有写任何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眼,诸如“贪婪、残暴、野蛮”,可是就是在“三千多名”、“三天”、“整个”等这样平静、客观的语言描述下让我们产生了对英法联军的愤恨和对圆明园被洗劫一空的惋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