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经散文诗 散文赏析读诗经(模板8篇)

最新诗经散文诗 散文赏析读诗经(模板8篇)

ID:4797384

时间:2023-10-16 22:52:20

上传者:笔舞 最新诗经散文诗 散文赏析读诗经(模板8篇)

竞聘能够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一个较为完美的竞聘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展示自己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总结是一次对自己能力的检验,只有真正具备实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写一篇成功的竞聘申请书是每个求职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竞聘成功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诗经散文诗篇一

《周南.关雎》是《诗经》中的首篇,是一首经典的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四言古体诗,看看下面的读诗经周南关雎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不得而知。但最起码,我们的老祖宗深深的知道:

爱情,就是异性知己的最佳的最完美的体现和结合。正所谓,为知己者容,为知己者死。记得是《上邪》中,有这样的诗句“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我想当代的恋人们,也仅仅只有在给自己的恋人的手机短信中才会偶尔引用到吧。寤寐思服,似乎也已经离我们的时代很遥远了。辗转反侧,更是早已经遗忘在历史的一隅。爱情,是自身生命的最高境界的体验,不珍视爱情,也绝无法得到真挚的爱情。

“钟鼓乐之”,在是第二次追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追求。“钟”和“鼓”又是两种乐器。这里的钟,应该是金钟一类的乐器,而鼓,应该是大鼓一类的乐器。两样乐器均为打击乐类的乐器,比之弦乐器的声效,更加的热烈,更加的坦白。或许,此刻男子已经向女子我完全的袒露了胸襟。这里用的动词是“乐”,通“悦”,为愉悦,快乐之意。用打击乐来使姑娘感到高兴、快乐。比之前面的仅仅是互相亲近,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更进了一层。我推测,这对青年男女此刻应该是已经进入了恋爱的阶段。我们为这对恋人表示深深的祝福,因为远在千年之后,他们的后辈——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寻到这样纯情的爱了。

在发展?

或许是,或许又不是。玫瑰花,巧克力固然也是爱情的象征,但是中国,最起码在中国的历史上爱情是最圣洁和最高贵的,是任何事物也无法与之相比的。而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才有可能酝酿出深沉的爱,像蜜蜂酿蜜般的爱。而与心交流,与情相碰的媒介便是音乐。一个是遥远的牵牛星,一个是姣姣的河汉女。而使两颗火热的心,两份激荡的情相连的就是那音乐飞驾的永恒的天桥。

诗经散文诗篇二

你喜欢月亮代表我的心

深夜你最爱听不了情

多少风花雪月年少轻狂

都渐渐漂零

留在花yi身边

是否会有真情

你说你好羡慕杨过小龙女

你会为梁山伯祝英台哭泣

你沉醉小说里

你的爱恨已经被割据

何时发现我不知是非唱的自已

你说忘不了罗密欧与茱丽叶

你也为林黛玉贾宝玉着迷

你是否懂得传奇

迷惑了你的憧憬

何时才发现身边也有经典爱情

留传在你我心里

我喜欢明明白白你的心

好想听你亲口说我愿意

因为天长地久长厢厮守

永远不过时

只要你看见

你能幸福我就满意

你说你好羡慕杨过小龙女

你会为梁山伯祝英台哭泣

你沉醉小说里

你的.爱恨已经被割据

何时发现我不知是非唱的自已

你说忘不了罗密欧与茱丽叶

你也为林黛玉贾宝玉着迷

你是否懂得传奇

迷惑了你的憧憬

何时才发现身边也有经典爱情

留传在你我心里

你没来意何岁月留金

重复着播放电影重庆森林

你沉醉在故事里

你杜撰每个场境

何时才会感谢自己生命的痴情

你怀念着张国荣的霸王别姬

你回味着梅艳芳的每句惋惜

你期待真命天子

从天而降的奇迹

何时才发现身边也有经典爱情

诗经散文诗篇三

这里是一条河流的下游,两岸是吟诗的花柳;这里是水道密布的地带,水声作回舟的唱晚;这里是一片永恒的芦花,生长着前世今生的绚烂。

在这里,木瓜也似琼琚;在这里,木琴也似流水。

在这里,木瓜也胜海棠;在这里,木琴也胜钟鼓。

俯仰之间都是一尾潜泳的鱼,吟唱之中都是徐徐轻飘的芦絮。那条河流,那片芦花,在这里。

这是一条河流的下游。

宽阔的水域上密布着众多河道,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向四周腾起,河洲上双双栖息着众多的水鸟。

他站在遥远的岸上,却想成为一只水鸟,飞去生着荇菜的水流旁。长短不齐的荇菜,顺着水流左右摇摆,等待女子前来采摘。

他想成为一只水鸟,这样就能与心仪的女子双双栖息;他想成为一只水鸟,这样就能免去朝朝暮暮日夜思念;他像成为一只水鸟,从此不会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他要为她弹奏琴瑟表示亲近,他要敲钟打鼓使她倾心……长短不齐的荇菜,顺着水流左右摇摆,和他一起等待——在这永远的下游栖居下来。

这是一片飘飞的芦花。

广袤的芦花覆盖了清冷的秋水,清晨的露珠在水面上凝结成霜。对岸一片飘渺的白雾被缓释出来。

这边,他透过散开的芦絮望见了对岸。她想去对岸寻找陌生的伊人。

沿着芦絮飘飞的方向寻找伊人,伊人在芦花深处飘飞;在芦花深处寻找伊人,伊人如芦絮般飘飞而去。

在这永恒的芦花里栖居下来。

永远的下游,永恒的芦花,都在一方无法查证的水土上,而我们已经在这里栖居了数千年。

在这里,谁都是一尾潜泳的鱼;在这里,谁都是徐徐轻飘的芦絮。

这里,就叫作《诗经》。

诗经散文诗篇四

一、《诗经》简介

1、释名:《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诗》被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所以称为《诗经》。

3、《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采诗说:采诗官员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风俗,知得失。”

献诗说:天子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者是分类,后者是艺术手法。

《诗经》的分类:主要依据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是带有各地特色以民歌为主的诗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5、《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论定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不过春秋中叶。前后大约5间。

地域是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

6、《诗经》的作者:

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难以确考。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7、《诗经》的流传:

“四家诗”是汉代传授《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三家诗:《鲁诗》为鲁人申培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属今文经学派,并列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所传,属古文经学派。东汉列于学官,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故得以流传。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1、周部族的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农事诗。

《豳风·七月》这篇农事诗的杰作,反映了周初农业生产情况,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是一幅形象而又真实的社会生活画卷。

3、颂歌与怨刺诗。

歌功颂德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

也有不少怨刺诗。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鄘风相鼠》

4、战争和徭役诗。

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昂扬斗志,如秦风中的《小戎》、《无衣》

反映了对长年征战服役的厌倦和对自身遭遇的伤感,如《小雅·采薇》和《豳风·东山》。

诗经散文诗篇五

伴着沾满历史风霜的钟鼓

一架恢宏而古老的木铎

御风而行,把风雅颂传送到我眼前

这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清新诗句

一页一页,泛黄的竹简随夜色慢慢展开

/

曾侯乙的编钟唱和着河姆渡人的骨哨

《诗经》,恍若一首隔世的老歌唤起我无边的遐想

它是人类黎明时分一滴滴打湿树叶的雨点

它是一棵庄稼碰到一棵庄稼所发出的招呼

它清脆的牧歌声,正从田野的那端缓缓飘过……

/

它如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

诱惑人们沿蒹葭萋萋的水路溯流而上

感受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情的抚摸

任由卦文般神秘的蝌蚪文诗句

像牝马的蹄印自西周与春秋一直铺展过来——

/

关关雎鸠坎坎伐檀琴瑟钟鼓宗庙香火

组合成《诗经》里稍纵即逝的欢乐

而更多霏霏的雨雪则寒彻肺腑

如数九冬夜里沾到三更时分的霜露

冷的不止是身体,还有几千年历史的骨头

/

田野里农夫葛布上浓重的汗碱味酸涩我的鼻子

一个个“采薇”的戍卒裸露着国与家淌血的伤口

长裙乌鬓的女子倚在柴牖旁幽幽感叹“首如飞蓬......谁适为容”

日之夕时,她们年复一年地等待牛羊下来,静看鸡栖于埘

流水般的月辉打湿了鬟边的花朵与襟袖掩映的玉臂......

/

杭育杭育的话语,真挚朴实的感情

一切一切,素净得都像早春的稻黍麦苗一般新鲜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乐与痛

读之,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

它本来就是铺张的香火是清淡的素食

/

窈窕淑女,让人总有寤寐求之的感觉

某种思绪仿佛参差荇菜般就在清澈的河水里油油地招摇

冥冥间转辗反侧着我一个又一个飘满书香的夜晚

只是,当时空沉淀了一切

我们终究回不到那个所渴望的水草丰美的河洲了!

诗经散文诗篇六

有一种美清水出芙蓉,那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长歌。水天一色,在苍苍蒹葭中,我们看见了忽隐忽现高洁美丽而又...如果觉得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由随笔网小编推荐,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有一种美清水出芙蓉,那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长歌。水天一色,在苍苍蒹葭中,我们看见了忽隐忽现高洁美丽而又可亲可爱的“伊人”;山野林地,坎坎伐檀声里,我们看见一群伛偻的脊背上迸发出的“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的悲怆;鼓角齐鸣,猎猎风中,我们听见了出征将士“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的血誓。寻声于庙堂神社前的重章叠句,踯躅于深宫飞檐下的回环往复。无论粗犷,还是细腻;无论仰天长啸,还是浅酌低吟,听来的都是那样质朴、真切、灵动、纯粹、清透。芬芳得如四月的花海,辉煌得如九月的大地。这,便是诗经。

有一种美永远挺拔,那是矗立在在民族血脉上的参天大树。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在悠长的岁月里,我们不知姓氏的先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初涉爱河的青年,被丈夫抛弃的怨妇,盛大宴会的典礼,宫廷宗庙的祭祀,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他们汇集在这里,成就了一幅浩荡恢宏的历史画卷。

历史的风吹过关中走廊,吹过中原沃野,吹散了人间的浮华,吹散了尘世的喧嚣,却吹不走那遗世独立的风、雅、颂,赋、比、兴。三千多年潮涨潮落,不变的还是那蓬勃着生命活力的丰富深沉,豪放缠绵,端庄典雅,音韵缭绕,单纯真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千古经典,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如此真切地属于一个人,又如此博大地属于每一个人。

这不胜枚举难以言传的美啊。思无邪之美、爱情之美、美人之美、歌唱之美、意境之美、现实之美和浪漫之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所有关于美的词汇,在诗经你最动人的容颜前也显得苍白。

我们欣赏靓女,就会想起:“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飘飞的芦苇丛中,水气氤氲里,女子的身影若隐若现,影影绰绰,美妙无比。

来吧,让我们循着先民的天籁之音,穿越历史的时空,大胆唱出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灼灼其华的赞美。

来吧,让我们沿着诗三百的诗行,去寻觅,去追踪,去唱响我们心中永远的歌。

哦,最美不过诗经!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初一:代欣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阖上眼,深秋时节,白雾茫茫,一位青衣姑娘正在远处对我浅浅一笑。如梦似幻,仿若迷离...

这便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中华五千年的韵味总是源远流长,不禁常常惹人遐想。古人赏得诗词,寄得风月。诗经更是如此,三两行看似简短的诗句,确是处处被镶进了千丝万缕的情。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那水光粼粼,微风拂面,那一位羞涩的红衣少女正在那水边采摘荇菜。此情此景,像是一幅画卷。就连那微波荡漾的湖面;匆匆略过的水鸟;嫩绿的菜叶都难以形容这姣好的身形,为这清秀的面容而辗转悠悠难以入眠,想要击鼓敲钟取悦她,却又迟迟不肯表露心意。这即是单相思,难相忘。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想那苍苍山丘上,略显憔悴的妇人背着浅浅的筐子采摘卷耳,心中念念着的却是那远在沙场驰骋的丈夫。光是这样想着,那筐便被卷耳塞的满满。转眼又骑着马登上山坡,看着健硕的马儿气喘吁吁,那生死未卜的心上人又何时能归?想着他持盾舞枪烽烟缭绕,血溅满天尸骨难存,便不觉潸然泪下,终不见人影成双。这即是愁断肠,难从容。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想那烂漫的棠棣花爬满枝桠,盛世之下人与人的感情,都比不过那亲生兄弟的手足之情。到了生死关头,那灿烂的花儿会枯萎,人们会互相残杀,而只有兄弟永远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又是满天棠棣飞舞之时,美中不足今方信。不如兄弟齐聚一堂,至亲骨肉其乐融融。这即是意难平,难分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想那千千桃花如数绽放,火红艳丽似骄阳。今日上花轿的那位红裳姑娘定是比那桃花还要娇媚,一颦一笑都让人挪不开眼。那新郎此时也满面春风,拜堂里都洋溢着幸福欢乐的气氛。这样郎才女貌,怎会不使家丁兴旺,阖家美满?这即是喜气绕,难悲切。

古老的文化魅力促成了这本厚重的诗经。诉说了相思之苦,家国之恨,手足之情...古人们用这种方式来反复讲述颂唱着他们的生活,描绘着风花雪月,悲欢离合。与我们现在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也许,我们渐渐少了一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渴望吧。让我们放下手机工作,常回家看看,常外出看看,壮丽山河与温馨的家,总是人们心底被忽视的那抹纯真所在。我们不用舞文弄墨,不用作诗作画,只用去学习感受真正的生活。

诗经随着缓缓的吟唱而渐渐远去,带走了逝去的岁月,也一并带走了那时的离愁思念。让人即使到了最后,也还要低声感叹一句:自古伊人皆易逝,胡向蒹葭叹沉浮。

晨时的阳光甚是熹微,穿过轻轻摇摆着的枝叶,映在桌上的大小光斑,倒也织成了别具一般的锦衣。我便在这小花园里,拜读了《诗经》竟像是梦回千年,我也随着《诗经》悟了回生死离别,震了番气势汹涌,奏了曲怦然心动,叹了首国破家亡。

若我提起诗,人人心中必定叨念着冰心的《繁星春水》呀,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啊诸如此类的。但孰能想到《诗经》呢这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古代诗歌的开端呀,还是一部儒家经典。《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所谓“风”,则为各地的民歌,“雅”为宫廷正乐,“颂”为宗庙祭祀的诗歌。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风有两首《子衿》和《无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女子用恋人的衣饰子衿子佩,来借代自己的恋人。而“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的则是女子在城墙上等候恋人归来的焦灼与思念。“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量的心理描写,恍惚间仿佛使我踏续回到千年前,目睹了女子在城墙上的张望与守候,爱恋与埋怨。我亦听着那想念倒也传了千里,叫她夫君听见。

不同于《子衿》绵延叙述思念,《无衣》则为一首先秦时代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首多么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战歌啊!士兵团结互助,共同抵抗外来的入侵。难道说没有长袍?没有内衣?没有下裳?我与你同穿长袍,同穿内衣,同穿下裳!周王发动军队,修理我的戈矛、矛戟、甲兵,与你同对一个仇、与你一起有所作、与你一起前往沙场!这般的高昂士气,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说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引起了我的共鸣。“8.12”天津重大火灾爆炸事件,群众们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献血的预约竟早已排满,各地人民也纷纷捐赠祈福。这就是与子同袍啊!

在《诗经》的雅中,我最爱的则是《白驹》了。这是首别友思紧的曲“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洁白有光的白马呀,正在吃我农场里的豆苗。全诗由描写友人的白驹开始引出下文。“絷之维之,以咏今朝”。主人热情好客,对着这位过路的友客很是相见恨晚,渴望挽留他。若在现世,也许会留下各种各样的联系方式手机号、微信号诸如此类。可在古时,友客则为隐世之人,不可写信与他。殷勤好客的主人则想拴住他的白驹,留马为留人。“所谓伊人,于焉逍遥。”“所谓伊人,于焉嘉客。”所说的那个人呀,在这儿可以逍遥。所说的那个人呀,在这儿可是好客人呢。这两句,倒也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对友客细心的照顾;以及客人与主人的相见甚欢。可是友客终究是婉拒了主人的挽留,骑着白驹而去。已去成相忆,主人唯有依依不舍的遗憾。“慎尔优游,勉尔遁思”“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谨慎您的游乐,可别隐遁不来啊!别爱心你像金玉似的声音,而对我有疏远的心啊!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上,飘绪至明年毕业之际,我们同学间也会不会像系住白驹般不舍对方离去呵。

读了《诗经》,倒也有了些小感悟,当了回千年前的古人,听了回青青子衿的焦灼思念,感了回沙场上的情同兄弟高昂士气,看了回望留马为留人的不舍之情,可谓幸哉!

初三:刘心语

关于《》的内容小编就推荐到这里,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随笔网,感谢支持!


诗经散文诗篇七

有一种美叫残缺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中九(五)班赵秋榕作文网

传世的作品断臂维纳斯令世人醉心,爱与美的女神在断臂的形态中脱俗,意态阑珊;凡・高割下耳朵,却尽显才华横溢,旷世绝传的巅峰艺术,在残缺中彰显得淋漓尽致;贝多芬失去听觉的音乐竟震惊大地,命运般的气势回响于无声世界中的莽莽余音,成为音乐的传奇。

将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完美、残缺,潸然泪下,这破裂的灵魂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的伤感,它们印满了斑驳的生命影迹。失去了什么才会看到剩下的珍贵,透明的、空灵的,像一道白光恍亮于天地间,因为挫败而得到的坚强更为沉厚,更为真实。

有过残缺的人,必定真实的.活过,海伦的精神世界犹如琥珀色的月光,存在于比任何健全的人都细腻的透彻夜空下;桀骜不驯的少年骤然失去了从不多看一眼的母亲,他内心忏悔,曾经的过错成为了他灵魂的空洞,汩汩向里灌着悔恨,残缺的这一部分便是他唯一有价值的财富。

不管曾经怎样地美丽过,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慢慢沉淀慢慢变形,然后,看到一个真实到极致的世界。

海平面温柔割裂下的残阳,如血般惊艳欲滴,我们站在礁石上,渐渐发现残阳美于烈日……

诗经散文诗篇八

清代黄周星载《制曲枝语》中说:“今人与情境之可喜者,辄曰‘有趣,有趣’。则一切语言文字,未有无趣而可感人者”。看来古人作诗颇重诗趣,舍此讽诵吟咏便觉无趣,味之生厌。诗趣最为突出的有下面几种:机趣、谐趣、傻趣、理趣、稚趣、意趣等。

诗人匠心独运,作精妙的构思,能显示高超的智慧,使人从其诗中巧中见趣。

机趣手法很多,常用的有用谐音双关与谐意双关之巧字的;有用新颖独到的设喻之巧比的;有用回文、重叠、顶真及藏头字等格局之巧构的;有用乏味的数字织成诗篇而臻卓然独造之巧连的;有用对仗使语意秀拔之巧对的。所有这些,都能激发读者欣赏之兴趣。

譬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两地书》,就很有机趣。大家都知道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卓文君是西汉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十七而寡。辞赋家司马相如,是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的门客。司马相如落魄归属后,卓文君毅然冲破封建罗网,与之自由结合,私奔至临邛,卖掉车马,当垆沽酒,《史书》中载有他们的事迹。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后不久,便辞别娇妻去长安做官。一去五年,司马相如才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信上也才只有十三个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十三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呢?卓文君有敏思之才,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奥妙。

在这行数字的排列中,唯独缺少“亿”这个数位。“无亿”,从谐音上推断不就是“无意”吗?原来司马相如有外心了。这“亿”不写出来,确实起到了一般文字所不能及的作用。周溶泉教授曾分析说:无“亿”,“一是司马相如难以将弃旧之念向妻子启齿,二是司马相如又要让妻子明白他欲中断夫妻恩爱的打算,三是司马相如告诉妻子音书久滞的真正原因。一字之省却容纳了诸多内容,这种以不写比写还要来的妙的写法,就文学角度来讲,的确别具风味,饶有机趣。”

卓文君看到这样的信,当然很伤心,也很气愤。为了挽回司马相如的那段夫妻情感,也挥笔回书: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卓文君依照司马相如的十三个数字,挨次镶嵌进去,其感情,顺沿着数字的递增而递增,落墨极妙,颇见机趣。乏味的数字一走进文学领域,顿时给人诗意盎然的感觉。

再如,宋朝李禺有首回文诗《记怀》,顺读是儿忆父,妻忆夫,而倒读则成了夫忆妻,父忆子,奇妙之极,不能不叫人叹服有机趣之美。全诗如下: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痴心己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诗中的“忆”是与“离人”的“久别”相对应的。丈夫长期在外,妻子孤灯独守,寂寞难耐,小孩见不到父亲,自然也缺少欢趣。诗人没有写妻子思念丈夫怎样不思食寝,也不在人物诸如愁眉苦脸的形态上用笔泼墨,更不在她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的感情外露上去作描写,而是紧抓一个“忆”字来贯穿全篇,于淡雅的语言中见出沉郁的情致。

倒读,这首诗就是: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痴?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父忆妻兮父忆儿。

全诗融入了浓重的感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伤,有萦怀妻儿的凄苦。此诗顺读与倒读,都能在“两地相思,一种离愁”上连成一体。在内容的互有联系上突破了回文诗极易流于形式技巧的局限,其诗之功力,可谓妙哉!

清人徐子云的《算法大成》中有首数学诗《算来寺内几多僧》,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富有独造的机趣性。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着,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首诗虽然谈得使数学运算,但却有文学色彩。首先,它的韵脚造成了上口易记的语势;其次,其已经把人带入了有诗味的想象之中。山林,古庙,给人感觉深远。有庙必有僧,多少僧?诗中暗示可以算出。这样,人们在学习数学中,同时受到了文学的熏染。(附:僧数为624人)

谐趣的诗,其主要特色是:庄谐杂作,幽默风趣,有的语言犀利泼辣,讽刺性极强。如:

隔花阴,远远望见个人来到。穿的衣,行的步,委实苗条,与冤家模样儿生得一般俏;巴不能到眼前,忙使衫袖儿招。粉脸儿通红,羞也,姐姐,你把人儿错认了!

这首明代民歌《劈破玉.错人〉〉,是以一位少女为主人公,抓住一个生动的有趣的细节,写她的先错而后羞,谐趣盎然,令人喷饭。

诗歌的前四句是暗写“错认”。少女为何会错认?因为一是“隔花阴”,“隔”着红花绿叶看,难免看不太准确;二是“远远望见个人来到”,距离远;三是心理因素,少女心中只有情郎,看来人有点像,就误认为情郎来跟她约会。所以,就“忙使衫袖儿招”。这一“招”,就招出了谐趣。

诗歌的最后一句,明点“错认”。

“粉脸儿通红,羞也,姐姐,你把人儿错认了!”举手一招,招错了,能不害羞?如果没有最后一句“姐姐,你把人儿错认了!”,你还不知道少女“错认”。冒出一个青年,便有了喜剧效果。“姐姐”一声呼唤,俏皮,幽默,既嘲笑了姑娘,又充满善意,亲切和美好。

再看清代民歌《小小尼姑双垂泪》:

小小尼姑双垂泪,合下经本紧皱着蛾眉。叹人生枉生世界难消退,恨爹娘自把银牙来搓碎。念了声南无,奴要少陪;逃下山,要配姻缘自己配。叫师傅:得罪、得罪、真得罪!

这是一首谐趣充溢的民歌。诵佛念经本来应该十分虔诚,可小尼姑“心不在经”,貌庄而心渎,诗歌起始便初露表里相左的诙谐之趣。一声“南无”,念在她与神佛决绝之时,显然是一种嘲弄;而“少赔”的戏言,则又是有意以凡俗之态表示了对神圣之佛的大不敬,诙谐之趣渐趋浓烈。至全诗结束,连用三个“得罪”,极尽调侃嘲讽之能事,更使作品喜剧气氛达到了高潮。作者借助这种喜剧气氛,热烈扬了小尼姑追求人生幸福的勇敢行动。

再看崔旭的《捕蝗谣》:

捕蝗捕蝗,官隶齐忙,掘地纵火蝗飞扬。官要供给,隶要酒浆,官隶践踏苗已僵。吁嗟乎!蝗未死,苗已僵,捕蝗之蝗甚于蝗!

这首民歌,采用民谣歌体写作,因而轻快、活泼、尖锐,富有谐趣。诗的前六句是第一部分,以官隶“捕蝗”的结果与造成的危害作比照,揭露官隶对农民的盘剥。诗人将官隶们捕蝗的结果与造成的危害放在一起,以他们实际所干的勾当拆穿他们表面所打出的旗号,暴露他们的虚伪、丑恶和可笑,这就达到了嘲讽的目的;加之作者又把这种暴露付之于轻松活泼的民谣语言,寄愤慨和轻蔑于嘲弄之中,因而饶有趣味,令人既笑又恨。

诗歌的后四句是第二部分。诗人以“蝗未死”与“苗已僵”的鲜明比照为基础,痛斥官隶是比蝗虫还要可怕的“蝗虫”,比喻以害喻害,把严正之态和取喻之智统一在一起,又一次喷发出令人既恨又笑的喜剧谐趣。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这是苏是在杭州当官时写的一首诗:《吉祥寺赏牡丹》。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最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这首菩萨蛮,是南宋抗金名士张元干在秦桧死后再度出山时所做。

词的上片,话起一个“春”字,叙说围绕一个“老”字,真正意图突出一个“狂”。“老了怎么办?”诗人说,不能服老,要超过年少时代。要“狂”。

词的下片,写诗人醉后狂态。头戴鲜花,在风光优美的地方翩翩起舞,成了万人瞩目的中心。这股狂劲,这般狂态,真是傻得有趣,傻得可爱。诚然,“插花又起舞”的精神状态,说明诗人没有辜负大好的春光,所以,他可以毫无愧色地送别春天,但是,他对逝去的春天还是依依不舍,要把它留在身边。诗人希望春天永驻人间。

苏东坡“人老簪花不自羞”,张元干则“插花还起舞”;苏东坡头插鲜花招摇过市,张元干则头插鲜花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真是天生的.一对傻兄傻弟。

我们再看赵南星的《劈破玉》:

俏冤家我咬你个牙厮对,平空里撞见你,引得我魂飞。无颠无倒,如痴如醉。往常时心如铁,到而今着了迷,舍生忘死只是为你。

“劈破玉”是流行于明代中期的民间小调。当时,女子常把心爱的男人称为“冤家”。这首小调,就是叙说一个年轻女子遇上如意情郎时如醉如痴的傻态。

傻态缘于痴情。“傻”与“真”也常常是一回事。《劈破玉》中少女的傻气,是由她真情所致。不错,她曾经心静如水,然而,当她碰到如意之人时,她就毫不犹豫地将心中的闸门打开,让爱的波涛汹涌而出,并将羞涩的泡沫和矜持的泥沙一起冲走。这种狂爱,别人看来似乎是一种傻气,而对这位少女,却是一种纯洁之至的真情。

《锁南枝捏泥人》: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涅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在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吴九成教授曾分析说,这位少女并非真的疯癫和痴傻,而是傻中含意,痴中含情。她把自己对情人热烈纯真的爱情,寄托在一对泥人的亲密关系之中,这种想象已经够浪漫的了,把泥人摔破重捏,想象更大胆更丰富,到最后两句出现,那可真让人拍案叫绝。想象太独特太大胆了!忠贞与天真胶着不分,聪慧与痴傻融为一体。妙极了!

傻趣,故作憨态痴语,不合常态,亦违常情,然而这反而显出超越常态的饶有别致,突破常情的真实可贵。像这种表情达意的诗法,能给人特殊的感染力量。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诗中说理,要使“理”情化了而后才能诗化,产生出别趣。诗人写景抒情,构成意境,本来无意于说理,可是恰恰道出了哲理,使理语、情语、景语熔为一炉,此谓形中见理;凭借具体形象来说理,做到理由形出,此谓因形说理;以理由来发感慨,理不离情,情理并茂,此谓情中有理。这种诗晓知以理是建筑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的。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杜荀鹤的这首《泾溪》,是以泾溪的具体事实说明事理,因其具体形象,故既能动人,又能服人;因其个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观规律,也就使其理带有了普遍性,使人缘此而驰想开去,凡事都要谨慎。谨慎了也就能居安思危,见危不惧。生活中从没有“平流”,到处都有“石险”,谨慎了,也就不会“倾覆”而“沉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这首《题西林壁》给人的启示就是:人认识事物往往受到局限而流于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同一客体给人的感受不同,任你如何调动角度,横看则不顾及其高,侧看则不顾及其长,远看则看不深,高处看则看不细,低处看则看不清。“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因为只处在某一立足点,于是得不出准确全面的结论。这首诗过去人们总是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方面论述,殊不知它已从反面说明了“要识庐山真面目,必须对山面面观”。各个侧面的综合,也就是庐山的“真面目”。由于诗写的理寓于形中,正意反说,也便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无怪乎广为传颂,历久不衰了。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的这首《琴诗》,就诗面上说,是写了“指”和“琴”不可偏废的关系,或是琴和琴说的二者必兼的关系,但也由此触发了读者应作理性的思考:主观、客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分离,则万事无成;二者统一,则各事可为。佛家《楞严经》说:“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可能受其启发,可是,他扣紧琴与指的条件谈声,既通俗易懂,又更为熨贴无隙,在睿智机锋中显示了客观真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观书有感》是托物寓理。以“方塘”喻“书本”,说明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保持活力,具有较高的学养。

这首诗妙在写“观书”和“观塘”若即若离,不粘不脱。写“方塘”则形似书。“鉴”比方唐之平,也喻书的光洁。缘此则跃入写“天光云影”,与“书”已无关系,紧切着“鉴”和“水”,从而导出“源头活水”,自然捷便。可是细思之下,则又为讲的读书、写书之理,将读者思绪纳入本题之中。

当然,以今天的观点来说,“源头活水”不仅包括书本知识,也包括生活实践。这也是诗人以喻说理,给人留下想象补充余地的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