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精选8篇)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精选8篇)

ID:4800553

时间:2023-10-17 00:27:31

上传者:XY字客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精选8篇)

发言稿常常用于会议、演讲比赛等场合,是展现个人或团队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撰写发言稿的最后,要对内容进行反复校对和演练,以确保在演讲时能够流畅自如地表达和演绎。最后,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独特而有趣的发言稿例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发言稿有更深入的了解。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一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通过收看《非诚勿扰》认识了孟非。他的幽默有三分浅入深出的机智,内敛式的自嘲和讽刺,让人笑过之后,留下若有所思的份量。虽然只是一档相亲节目,但他的评论,他的见解,颠覆了主持人过多政治色彩的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他的新书——《随遇而安》,忍不住买了一本。

晒着太阳,在原本想睡懒觉的午后品读一本个人传记,或者说个人叙事集,觉得还是比较舒服的,这本书不能比作一壶龙井,沁人心脾。但是足可视为一小杯花茶,在茶余饭后小憩之时翻来愉悦自己。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他演绎的不是一个“少年时候就怀揣宏大远景”的励志故事。他说,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乡情,也仿佛在书中听到了他一贯的幽默风趣,故乡街边怀念的味道,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和所获,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震动,有点励志、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他没有考上大学,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你人生再辉煌、再明媚、再风光,都会过去的,乔布斯不也过去了嘛,你还能比乔布斯更牛嘛?”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对种种压力。有的人努力调整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通向成功;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放弃追求努力,还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有的人一条道跑到黑,明知道没有希望还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活活累死;有的人整天空想和忧郁,却不知道努力,却不懂得行动的价值,结果白白地浪费了大好光阴……。

压力,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自找的,可能是心态消极、不自信等原因,只要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摆正心态,积极寻找成功的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挑战更高的目标。

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也许不久的未来你会比孟非更成功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二

看完孟非这本《随遇而安》,对他为什么以这四个字作为书名;和他为什么在节目上面对各种问题仍然能够表现出幽默、风趣、睿智、淡定;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多了一些理解和认同。

接下来就谈一谈我对看完这本书的整体感受:

首先,孟非在印刷厂工作的经历,同样深深地勾起了我人生中,在工厂工作的那两三年过往的回忆。正因为有同样的经历,感受也某种程度上也更加相似或者接近。还有一方面,孟非进入工厂时是二十岁,我进工厂时是十七岁,工作的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是又脏又累还有一定危险性的活。还有一点,就是年龄也相仿,都很年轻。所以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写了几篇回忆过往的文字,也从书中感到一种亲切感,甚至某一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孟非在描述卸货那段和工伤那段,我都能从中看到曾经的自己,那种疼痛和疲惫感,一下就触及到了我的神经,心灵深处本能的为之而颤抖。

其次,孟非在新疆拍摄《异域风情》这部纪录片,在新疆的经历,我个人觉得是本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凸显孟非个性和魅力的一个篇章。我上面说的能够理解和认同孟非,就是从这一个章节,所感受和体会到的。

他在新疆经历的一幕幕,困难重重、惊心动魄,但透过他幽默、风趣而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你能清晰的感受到那一路的艰辛,就像唐玄奘去西天取经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才取得真经。这也是我为什么理解他把《随遇而安》作为书名之处,更理解了他为人处世为什么能做到随遇而安。正是因为一系列的生死的磨难和一次次面对困难的勇敢挑战,才能做到处事不惊、淡定与从容,也更加容易有获得感与满足感,这就是随遇而安!

最后,写国外采访和拍摄的经历,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感触的是以色列,对这个充满宗教信仰的神秘国度也多了一丝了解,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尊敬。以色列慷慨的把滴灌技术无偿的援助给中国,让中国中西部很多老百姓受益于此。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因为当年犹太人为躲避纳粹的屠杀,逃难到上海,得到中国人无私的帮助。所以他们对中国抱有深深地感激之情。国与国之间需要这样,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如此!情谊和信任就是在这样,你来我往中,日渐深厚,并代代延续!所以人活着乐善好施很重,但人懂得学会感恩二字也同等重要!

希望今后的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能够做到多一些淡定与从容,而后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三

看完了孟非的这本自传后,我觉得很暖心。

孟非的童年隐约带着些“文革”的印记。那时候,天真的他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在重庆那个温暖的筒子楼里。小时候,他因为成绩差没少挨打,喜欢两分钱一碗的凉面,会跟哥哥去三毛五一次的澡堂......那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里朋友,带给了他最美好的童年回忆。重庆人那固有的热情、善良、淳朴、义气也深深地烙在了孟非的心里,或多或少了影响了他日后性格的形成。

十二岁,孟非离开他生活了十二年的重庆,来到了南京、跟爸爸妈妈一起住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房子里。黑暗的高中生活折磨了孟非也造就了孟非:一个四年换过三个高中,理化生加起来都不超过90分,没有考上大学的他,就是因为语文特别的出色,便踏出了日后辉煌的人生之路。他也曾失落过,老师的排挤、家庭的破裂;他也曾迷茫过,高考后混沌于深圳,终日做着的懒散的“无业游民”,年轻的他和我们平凡人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

一年的游荡,孟非终是回到了南京,在报社干起了最低等的印刷工,一个月只有四十多块钱。那时他的日子过的真的很一般:不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异常繁重的工作量,也不是那次异常惨痛、险些要了孟非左手两只手指头的“工伤”,而是车间主任的刻扣工资、恶意刁难,最终导致他一怒之下在打完主任之后潇洒离开了。他投到了江苏电视台——他爸妈工作的地方。最开始的他也只是个不入编的杂工,但是年轻的他在江苏电视台,有父母同事的照顾以及出色的业绩很快让领导眼前一新,慢慢的站住脚跟的他月工资一千多,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最终,已经具备所有成功条件的孟非在《非诚勿扰》一举成名,舞台上睿智从容、自然幽默的他光芒四射。看他的四十年,感觉成功源于三点原因:

一是家庭环境和自身的天赋让他在新闻文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这是他要成功所要必备的硬实力。

二是面对机遇他努力汲取,不停地学习,从《西域风情》到《奔向亚特兰大》,条件艰苦,他也辛苦异常,但总能坚持完成任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改变了命运。

最后便是孟非从小养成的那种“随遇而安”的性格,一个乐观的心态总能让逆境中的自己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生活如此,幸福亦是如此。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四

临近年底,工作任务繁忙,读书的口味也别有不同,喜欢看点轻松愉悦的东西,有一本书恰逢其时的撞入我的视野,这就是红遍中国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着述的《随遇而安》。

说到孟非就不得不说他主持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偶尔看过几期,美女帅哥一波波来又一波波走,如过眼云烟,在本人心中没留下多少印记,或者说压根就没想留下印记,唯独主持人孟非风趣幽默,灵活多变的主持风格,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或许是"孟爷爷"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原因,所以很想通过他的着作了解这位老兄,有哪些人生感悟和成长轨迹,我并不想读一本作者关于成功学的自传,好在这是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书,文如其人,孟非即使要说教也是含蓄的。

《随遇而安》这本书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孟非在自序中写道"这本书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忆,并不怎么精彩,但对于人们全面了解我这个人或许有点儿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之前有些媒体把我的人生描述得相当苦逼和励志,这让我一直感到相当难堪。于是产生了一个朴素的想法:与其让别人去"创作",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算是"以正视听"。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写作的愿望和写作的能力完全是两件事情。而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各种愿望和能力都会一并下降。所以,现在还有人愿意撺掇我写点儿关于自己的东西,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由此也可见我的性格之一,容易被说服,随遇而安。"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描写了他和小资本家的爷爷洗澡那一段,"那会儿在澡堂泡澡,总会碰到有人唱戏。在那个空间低矮、灯光昏暗、蒸汽弥漫像水牢一样的地方,每天都有几个老先生唱着他们拿手的京剧段子,雾气深处传来的唱段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中。我喜欢京剧很大程度上是受爷爷和外公的影响。我外公也是戏迷。

那种老澡堂,越往里边走越闷,肺活量不大的小孩儿都靠外边洗,那些老先生却在最里边唱,而且声如洪钟。虽然我在那里洗了几年澡,却从来没见过是谁在唱。我只知道,被浓浓雾气包裹着的老先生每唱完一段,都会有人大声叫好:"好!再来一个!"老先生们在喝彩声的激励下,会像演员一样返场又来一个。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唱下去。

我在健康池洗澡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五六年,之后澡堂涨价了,三毛五变五毛,很快涨到了五块,再后来就记不清了。最后,健康池也拆了,那些雾气深处的业余京剧演员们想必也早已过世。

健康池是**老澡堂的一个缩影,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很多老人一辈子的朋友、一辈子的回忆都定格在那里。我想,爷爷要是还在的话,看到那个池子被拆掉,他一定会老泪纵横。"

看到这里,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我这个年纪的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我不由得感叹岁月沧桑,人生如梦。书中此类描述不胜枚举,这也是我愿意把本书读下去的原因。

还有这本书中有篇文章不得不说,是作者的`同行-----电视节目主持人胡紫薇写的一篇充满文采的好文章,"好的新闻人,都是很会总结和概括的人,忘了哪一期了,反正看到一对小年轻最终牵手成功令我感动到不行大肆飙泪时,镜头目送两人缓缓从前景走入后台,明显是为了缓释当时现场的情绪,这时的孟非即兴独白大约一分多钟的时间,一段长长的贯口,几乎一字未错,象背过的一般流畅,内容亦当得情真意切四字。当时确实有点惊着了,心里有了口里就到了,几乎没有时间打腹稿,这种千钧一发之际的张口就来,作为主持人,我得承认我做不到,而且我估计视野里的主持人能做到的,两个巴掌数过来了。所以孟非说他语文高考120分,我真信。"

我对娱乐圈人士写的东西一向不怎么感冒,但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看,尤其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纷纷扰扰的季节。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五

机缘巧合读了一本孟非的《随遇而安》,我自己很少看电视,所以也就很少看《非诚勿扰》,对孟非的了解就更少。最近正好有人推荐孟非的《非诚勿扰》节目,说他说话的艺术有多高超,要多多学习。然后很巧的遇见这本书,花了一下午时间看完。读后感仅就这本书而言,无关其他。

孟非的书从小时候的重庆开始回忆了小时候在重庆充满乐趣的生活,没有提他读过多少书,想必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他自然少不了环境的熏陶,不然也不能从中学开始就一直作文获奖,语文考第一名。

孟非高考后的生活可谓凄苦,但有一身文学修为的他就像不会武功而有九阳神功护体的张无忌,当他遇到合适的环境就有掩饰不了的光芒。

初入社会,印刷厂像是孟非的连环庄,残酷但让他认清了现实;南京电视台就是他合适的环境,他作为临时工踏上自己的光明顶。他说自己随遇而安,其实他是随遇而学,随遇而练。凭着他的文学修为,再加上吃苦耐劳,在电视台的一路上披荆斩棘,在文学内功护体下修炼各种武功秘籍—摄影,采访,直播,到最后主持。做每件事情都保持学习的心态,才让他集各种武功于一身。临时工有那么多,勤勤恳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的大有人在,坚持和努力不是最重要的,好学和敢于挑战才是,当然机会也很重要重要(私以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孟非的“旅游”足迹,他的新疆之旅虽然经历了各种惊险,甚至与死亡擦肩而过,但是他所描绘的世外美景、风土人情也令我神往。《南京零距离》火了之后,孟非应各国电视台的邀请去到国外去交流,书里提到的都是我也曾很想去的地方,比如圣城耶路撒冷、比如希腊雅典、比如德国,走出国门能见到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一个随遇而学的人来,他的境界能得到提升。

主持生涯是孟非辉煌的开始,从《南京零距离》到《非诚勿扰》他一步步成就自己,光芒也一直伴随着他,而他似乎依旧是“随遇而安”。他说在南京开了重庆小面店,而且已经开了三家,我去过南京不少次,但从没听说过,可见其低调,或者是我孤陋寡闻了。

合上书,“随遇而安”不再是一个形容词,它变得生动而丰富,它应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孟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也在诠释着这个“安”字,不急不躁,脚踏实地方能厚积方能薄发。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六

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孟非写于不惑之年的一本散文式的自传,读之可全面了解孟非小前半身其人其事。

孟非生于重庆,成长在南京。酷爱重庆美食,尤其小面。由于偏科严重,没考上大学,去印刷厂工作,经历惨痛的工伤,和车间主任的摩擦,痛殴主任后离开印刷厂。后进入江苏电视台当临时工,从帮扛摄像机开始,由于学习能力强,肯吃苦,做别人不愿做的活,很快抓到了机会。

读完此书,自觉孟非成功有其偶然与必然。从孟非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家庭影响很大,父母都是电视台工作人员,也许注定他离电视台的工作有着一番天然的优势;起点低,但肯吃苦,不论是印刷工还是扛着摄像机走南创北,为别人不愿为之事,没有眼高手低的臭毛病;学习能力强,不管是摄像、制片、主持,非科班出生,却能做出专业更高的高度,机会来了,没有储备不是什么人都能抓住的,任何经历都是财富,没有基础,什么都是空谈;知识储备和幽默感,是孟非这个文科生自带属性,对于从事文化类型的工作,尤其是他的撰稿和主持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的期许,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七

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孟非写于不惑之年的一本散文式的自传,读之可全面了解孟非小前半身其人其事。

孟非的前40年:

孟非生于重庆,成长在南京。酷爱重庆美食,尤其小面。由于偏科严重,没考上大学,去印刷厂工作,经历惨痛的工伤,和车间主任的摩擦,痛殴主任后离开印刷厂。

后进入江苏电视台当临时工,从帮扛摄像机开始,由于学习能力强,肯吃苦,做别人不愿做的活,很快抓到了机会。

孟非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

学习能力强,不管是摄像、制片、主持,非科班出生,却能做出专业更高的高度,机会来了,没有储备不是什么人都能抓住的,任何经历都是财富,没有基础,什么都是空谈;

知识储备和幽默感,是孟非这个文科生自带属性,对于从事文化类型的工作,尤其是他的撰稿和主持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的期许,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随遇而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篇八

前段时间,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送了我一本当红主持人孟非的作品《随遇而安》。碰巧我那天在书店也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当时就恰好被孟非书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有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原则: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期待,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当时就有买书的冲动了。现在还蛮幸运的,朋友送的就是这本。如今读完,还可以吧。就像作者序言说的一样,书本确实没有什么很生动的组织语言和特别深厚的写作功底,但确实是给人很真实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孟非本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书本内容中间没有什么特别励志的故事情节安排,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孟非在离异的家庭中长大、读书、工作一直到至今成名的写照,这反而让人觉得比较贴近实际。毕竟现在在我们看来,梦想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孟非的成功和所有人的成功一样,都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有一点作者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所有的成功都要自己努力的付出和不断的坚持和积累。

我认为,孟非的成功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幽默开朗的性格和对职业的坚守付出是密不可分的。我非常同意孟非对成功的理解:“这个世界上,成功对一个男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未必是唯一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他们在乎我们的感受,与我们是否成功无关。”好像这表达的就是我们心中最想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强大的组织能力罢了。想想确实如此,是的,作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心底永远都是希望我们健康平安!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一生的爱,与我们是否成功真的没有太多联系。

谢谢我的那位朋友送了我这么一本书,我会慢慢去体会和理解的。这段时间开始就很喜欢看书了,对知识的渴望远远比以前强烈了许多。特别是从小就对汽车情有独钟,所以近期对汽车文化知识的学习尤为投入。虽然自己只是刚刚起步,但我想对汽车的热爱与年龄无关吧。虽然不敢想能像孟非那般大器晚成,但对自己的定位渐渐清晰明确了很多。这段时间和一些同龄人或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人一同交流如今的就业环境和前景,总之还是有些收获的。

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是我们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如果没有现在辛勤的行动,再华丽和信誓旦旦,梦想都只会显示得那么的空洞无力。如果你还在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忧郁或又在担忧些什么的话,那你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而有限的精力,还不如把今天过得再充实一些,把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男人的肩膀应该肩负起一切的。有些人在和别人说自己梦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可笑,而有些人,我们会很敬佩。因为做我们在说的事情永远要比说我们想做的事情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成长的环境和孟非那时已经不一样了。如今除了高考,还有什么不需要关系背景来为自己撑腰的呢?除非你是生活在真空里。这反而让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公平的事,至少会让你在百忙中强迫自己抽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来思考人生嘛!至少巴神在踢球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你认为呢?如果这样你还活着,为什么不活得更精彩一些呢?对得起自己,我想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了。

当你很闲的时候不妨到医院的护理病房转转,你会明白你是多么幸福的了!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现在你最能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你就把它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活在自己所认为那种面子里的人,反而我觉得是非常悲哀的,还不如趁早回家种田隐居吧!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却不知有无数个人在羡慕着你,你说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首先对不起你的父母了。我们如今年少的时候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有意义的事,我认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至少多一些责任感。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梦想,就算它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但我们都不会放弃,因为那是生活的希望。如果你理解我说的这句话,我想我也会理解你。如果某一天你觉得这很可笑,那么请你主动离开我,因为我想我们已经不再是在同一个世界了。随遇而安,我理解的是对生活随和而感恩的积极心态,对自己梦想坚定的追求!与那些所谓名利的成功真的无关。谢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