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汇总8篇)

2023年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汇总8篇)

ID:4802877

时间:2023-10-17 02:12:25

上传者:翰墨 2023年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汇总8篇)

中班教案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它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技巧和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初中教案范文。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一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请一学生阅读习作提示。

2、习作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主题: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板书);

(3)体裁:记叙文。

【习作前要认真阅读习作提示,以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

三、讨论交流,指导学生习作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口述科学尝试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事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4、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次科学尝试的过程与体会?怎样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个“泡泡框”。第一个谈的是表达顺序方面的打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还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法。第二个从表达内容上谈,提示学生不仅要写“经历”,还要写收获。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以把它记叙下来。

请学生谈谈自己这篇习作的想用什么方法表达。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自己修改,交流评议,学习修改

1、自改、互评。

写完后,自己先认真修改,再读给同学听,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讨论如何修改习作:

(1)科学尝试的过程是否写得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

(2)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合?

2、全班交流,教师学生互动点评。

六、再次修改,誊写习作。补充建议

百花园四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写一个人物群体。第四课时习作指导约20分钟左右后,学生动笔习作;第五课时学生动笔习作。

课前任务

1、给学生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关注群体生活,为本次练笔收集生活素材。

2、教师要反复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群体生活,从中获得鲜活的练笔素材。

一、引用明星群体,明确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目的要让学生明确群体可大可小,介绍群体要选用与群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才能很好地表现群体特点。

二、导入习作要求,唤醒习作欲望,选择要写群体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群体,比如在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等亲人在一起;走亲访友时,我们和亲戚朋友在一起;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心里你觉得哪个群体最有魅力,最有意思;那个群体的哪些人特点最突出,你们一同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特点……你就选择那个群体,把你想介绍的有关的人和相关的事介绍给大家吧!

【通过“谈话”将习作要求渗透其中,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

3、交流:请学生在班上交流,互相唤醒。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二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分享了小学语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课时。

2、教学准备。

3、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四、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

二、写字教学

1、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扩词练习。(吴字除外)

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小心?

(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记写右边的一点。柳字不要忘写中间的一撇。)

6、你们觉得自己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怎样写好的?

7、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师巡视

8、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所写的字。

9、完成我会填的作业。读一读。

三、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四

《山行》和《枫桥夜泊》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是同为唐代著名诗人所作,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不同之点是,虽然同是外出观秋景,但是一爱一愁,心境不同,景色也就不一了。

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

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两首诗的教学都可以从图入手:

2、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3、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查查字典,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4、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诗的意思吗?

上述的教学,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降低了逐句直译的难度。

《枫桥夜泊》的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

二、由情及景 领悟意境

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

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三、再度利用 倾诉衷肠

1、 再次看图,创编故事。

2、 虚拟相遇,互诉衷肠

如果时间有限,可安排课下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不管是说是写,总之会达到借诗人之口表心中真情的目的。

四、延伸推荐 体会表达

心境影响所见所思。为了进一步对此有所体会,适当向学生推荐几首古诗,来验证和加深此方面的理解。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

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

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

一天风露藕花香。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五

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

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更好看了。

《看菊花》教案

设计说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课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写本课9个生字。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准备:

1.课件。

2.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看菊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4.指导读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读文,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初学生字。

(1)课件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3)去音节读,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菊花爸爸妈妈紫红的开放离去许多一点儿

(4)开火车读;齐读。

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

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2.课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园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

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看。

4.课件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

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6.指名读,齐读。

7.导入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8.课件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

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1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

(三)三、四自然段。

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

四.学写生字,掌握写法。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课件出示笔顺,帮助记忆。

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

4、在书上描红。

5、完成《习字册》。

《看菊花》教学反思

二、三段是本课的重点段。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体写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朗读时注意不顿读的要读轻声“一朵朵,一从从,一片片”这里有“一”的变声,学生必须理解这些才能读好。这里描写了菊花开放的数量由少到多,范围有小到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占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听了老师的范读,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还让学生读重点词、句,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再让学生互问,互评。不仅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缺点,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六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七

有感情、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古诗意境

幻灯片、录音磁带

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老师想和你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愿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远和我做好朋友那么请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师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好朋友,真高兴。

你们想听听么?

1、听录音范读。

2、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场雨,洗涤干净了整个城市,连轻轻飞扬的尘土都不见了。旅店边的柳树都换上了清新的绿色。劝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阳关去安西就没有知己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注意题目的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6、指导小朋友看黑板的图画背诵古诗。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开去别的地方了,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小学古诗课文教案设计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快看他是谁?(出示蜜蜂图)

谁知道小蜜蜂每天都在忙什么呢?唐代诗人罗隐创作了一首描写蜜蜂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二)初读古诗 读正确

1、介绍作者

2、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也不丢字。

3、同桌互检

4、找个别学生读

(三)了解诗意 诵读古诗

1、轻声自读,思考,蜜蜂都去哪采蜜?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 “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2、边想象蜜蜂采蜜的情景,边读前两句诗。体会蜜蜂采蜜的辛苦。

3、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4、作者用创作诗的方式来赞美小蜜蜂,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美小蜜蜂吗?

(1)个别学生展示读

(2)有必要的话听范读

(3)自己练习诵读

(4)展示读

5、采的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罗隐为我们记录了小蜜蜂勤劳、辛苦的一生,后来人们为这首诗普了曲,下面让我们听一听唱一唱。

(1)看视频边听边学

(2)唱给同桌听

(3)展示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同桌两个人一起唱。

三、巩固练习。

1、用诗来赞美蜜蜂的不仅仅是唐代诗人罗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还有谁来赞美蜜蜂。

《咏蜂》:

葛显庭   (当代)

三百天来九州跑, 南疆北国采花娇;

终日酿蜜身心劳, 甜蜜人间世人效

咏蜂 (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咏蜂

宋    姚勉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三首中选一首或两首)

再美再多的话也表达不完我们对蜜蜂的赞美,就让我们带着心中对蜜蜂的这份浓浓的情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板书:

苦                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