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实用8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实用8篇)

ID:4803326

时间:2023-10-17 02:27:24

上传者:灵魂曲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实用8篇)

下面我将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活动。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如何提高个人领导力。引言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内容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自主探索出不同的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瓶盖,5角硬币,方形纸,透明方格纸、剪刀等。

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简介自己,并相互击掌交朋友。

师:同学们,想想刚才和老师击掌时,觉得老师的手掌怎么样?

生:(光滑,温暖,比较大。)

师:手掌的哪个地方更大?

生:(指向手掌的面)

师:也就是说老师手掌的面比你手掌的面更大。

(设计意图:通过感知,观察,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并初步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一)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

生:凳子面比数学书的封面更大。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在我们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亲身感知,联系生活,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说一说,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照这样,凳子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呢?

生: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生:黑板面的面积比手掌面的面积更大或手掌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更小。

(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3.摸物体的表面,比大小。

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不看只摸来比较来面积的大小,谁愿意来试一试?

(让学生摸二个物体的表面,并比较出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引导,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并能用初步估测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4.画一画,辨一辨,认识封闭图形及封闭图形的面积。

教师在黑板上描出刚才学生所摸的两个物体的表面,并画一个封闭图形。

师:象这三个都是图形(板书:图形);你们觉得哪个比较特别?为什么?

生:第三个图形(角),因为它没有合拢,没有封闭等

师: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缺口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你能比较这三个图形的大小吗?(引导学生辨一辨)

师:你们能用表示出两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吗?

(引导学生比较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师: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有大小。我们也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以及封闭图形面积的含义)

5.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面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补充板书)

(二)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课本练习p41第1题中的三个图形)

谁的面积大?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

2.出示课本例图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呢?(学生众说纷纭,无法判断)

3.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学生开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小组活动中发现的方法。师生评价、总结。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自主探索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方法的的多样性,感受成功的喜悦。)

1.出示两片树叶图,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p39图)

2.出示课本练习p41第2题,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3.游戏:数格子猜大小。

4.出示课本练习p41第三题

5.课本p40页的画一画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内容,认识到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游戏,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面认识面积单位作铺垫。)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

附: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二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赖良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自主探索出不同的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瓶盖,5角硬币,方形纸,透明方格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简介自己,并相互击掌交朋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想想刚才和老师击掌时,觉得老师的手掌怎么样?

生:(光滑,温暖,比较大。)

师:手掌的哪个地方更大?

生:(指向手掌的面)

师:也就是说老师手掌的面比你手掌的面更大。

(设计意图:通过感知,观察,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并初步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一)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

生:凳子面比数学书的封面更大。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在我们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亲身感知,联系生活,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说一说,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照这样,凳子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呢?

生: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生:黑板面的面积比手掌面的面积更大或手掌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更小。

(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3.摸物体的表面,比大小。

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不看只摸来比较来面积的大小,谁愿意来试一试?

(让学生摸二个物体的表面,并比较出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引导,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并能用初步估测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4.画一画,辨一辨,认识封闭图形及封闭图形的面积。

教师在黑板上描出刚才学生所摸的两个物体的表面,并画一个封闭图形。

师:象这三个都是图形(板书:图形);你们觉得哪个比较特别?为什么?

生:第三个图形(角),因为它没有合拢,没有封闭等

师: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缺口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你能比较这三个图形的大小吗?(引导学生辨一辨)

师:你们能用表示出两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吗?

(引导学生比较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师: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有大小。我们也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以及封闭图形面积的含义)

5.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面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补充板书)

(二)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课本练习p41第1题中的三个图形)

谁的面积大?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

2.出示课本例图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呢?(学生众说纷纭,无法判断)

3.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学生开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小组活动中发现的方法。师生评价、总结。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自主探索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方法的的多样性,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新知,深化应用

1.出示两片树叶图,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p39图)

2.出示课本练习p41第2题,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3.游戏:数格子猜大小。

4.出示课本练习p41第三题

5.课本p40页的画一画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内容,认识到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游戏,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面认识面积单位作铺垫。)

四、师生交流,总结课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

附: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

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生交流)

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生交流)

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生看书)

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生齐读)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ppt)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生交流。)

生交流:(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

.......

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

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

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生交流)

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

(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

(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

2、试一试

(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

(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生猜)

(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生判断)

四、感知面与线的关系

2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

3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

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五、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

(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

(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

(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

(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少了吗?(生交流)

2、师:你们看,我们现在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这个信封里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我拿出一个给你们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12个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图,藏在信封里,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方格那么大。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相差多少呢?(生讨论,交流。)

六、总结全课

师:我们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样大)对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和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板书: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四

1、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这个概念,我是从“面”的概念入手,通过涂色比赛后动,制造冲突,发现树叶表面大小不同,结识什么是“面”,面的大小的比较: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观察,使学生明白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身边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我注重了渗透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方法,就是转化思想和守恒的'经验,如,我在结合典型事例牙膏盒让学生知道它有六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每个面的面积,六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整个牙膏盒的面积,于是我把这个牙膏盒拆开,让它转化为一个平面,同学们会感受到原来这个牙膏盒的面积原来是这样的。又如,我选择橘子这个实物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知面积不一定都是平面的,橘子的面积是一个球面的面积,另一方面我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们剥开橘子皮,分成一片一片的,它又转化为在一个平面上,这时候我提问所有橘子片儿的面积合起来,和原来整个橘子的面积,大小有没有改变?这样潜移默化的渗透了面积守恒的原理。转化思想,和守恒原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3、动手操做和和合作探究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将本班课桌摆放成小组形式,在研究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时,为同学们准备了人手一份的学具,在动手拼摆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4、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有许多小失误,比如第一个涂色比赛本来预测着,面积小的组应该先涂完,结果有一个同学涂的太慢了,另一组面积大的都涂完了。还是应该选一个同学到到黑板前板演,给他单独一个小图形,这样学生们会发现自己的图画面大,这样的比赛不合理,从而引出“面”的概念。还有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精神不集中,不积极思考,我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缺乏趣味性,没能吸引住孩子们。还有用完的教具应提醒学生及时收起来。所以还有许都需要完善的细节,下次有待改善吧!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五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黑板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的面比较大?哪个的面比较小?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我出示了面积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小?仅凭直观有的学生说是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相等?我说有的时候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一节课在看一看,画一画,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六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三、比较面积大小。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五、反思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七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讲什么是面积,下面谈谈我这节课的做法:

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面积”,面积的本质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法

本节课是属于概念教学,学生获得概念一般有“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两种方法。这节课既利用概念同化的方法学习周长的概念,即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大小)与新概念(面积)建立联系,又利用概念形成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什么是大小,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对教材进行补充

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只有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缺乏平面图形的大小。因此,我增加了三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大小,丰富教学素材。

实际生活中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时,有时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目测法);有时不能,可以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大小;有时把图形重叠在一起也比出大小,我们就可以借助统一的单位进行比较。而教材只提供了一组图形的比大小(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三种情况)。因此,我又提供比较图形大小的第一、二种情况,丰富学生比较大小的方法。

2、对教材的调整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我把课本第40页“画一画”这一活动,()两组图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基于以上的想法,这节课我从三个层次来教学“什么是面积”:

第一个层次是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的活动,直观感受和认识什么是面积。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体验比大小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掌握面积的概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区分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比如有的学生说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等,初步形成周长与面积正确表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课篇八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