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庐山瀑布感悟(案例16篇)

2023年庐山瀑布感悟(案例16篇)

ID:5082753

时间:2023-10-22 16:22:01

上传者:字海 2023年庐山瀑布感悟(案例16篇)

文明礼仪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能够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进步。文明礼仪要求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发脾气或争吵。搭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银河”引领着孩子感悟古诗《望庐山瀑布》紫丁香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旅游过,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纷纷站起来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什么好吃的,这个时候听的同学也很认真,心里十分的羡慕。于是我又问:游玩的时候有见过瀑布吗,瀑布怎么样,看到那样的瀑布有什么感觉?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直接揭题引出《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3、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而在理解这一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最难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用给字组词,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了诗意,但很难体会到作者李白想表达的那种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瀑布,部分学生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学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学生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这种感情,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这种感情,所以后面的有感情朗读也是比较失败的,而最后的诵,在朗诵方面也是失败的,而背诵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会背了。我想这次教学中,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引出课题之前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的视频,听听瀑布所发出的巨响,在学生对瀑布的雄伟气势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小学 张晶晶。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习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习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习,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四、读懂诗句。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习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查字典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五、读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望庐山瀑布

人们都说:“庐山的瀑布天下第一美。”我们今天就来观赏这庐山的瀑布。

我观赏过云台山瀑布,欣赏过黄果树瀑布,却从没见到过庐山的瀑布。庐山的瀑布真美啊,美得让你感到像是在天堂,庐山的瀑布太清了,清的可以看见瀑布里的山,庐山的瀑布打着岩石,这是哪个音乐家都奏不出来的自然音乐,庐山和庐山的瀑布像是我们走进了仙境一般。

庐山不但瀑布美,山也美,我攀登过很多山,非常有名的泰山,还有红叶似火的香山,但和庐山一比,又远远不及,庐山可高了,一个个高大的山像巨人在排队,庐山可真险啊,你如果在山上往下看,你会想,太可怕了,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多了,这样的山上面流着这样的瀑布,再加上天上的太阳放射着光芒,瀑布流了下来变成了小河,小船在上面游,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如果我的家在那有多好啊!

庐山啊庐山!你是我心中天下第一美的山,你的瀑布是天下第一美的瀑布。我想,你以后一定会更美,一定会让所有的游客都去你那里。那时你会更加的闻名,想到这,我犹然而发不禁做了一首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引领着孩子感悟古诗《望庐山瀑布》紫丁香

陈玉梅内蒙古乌海市实验小学。

师生问好。

我问一个问题,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

生:西湖。

生:九华山。

生:青岛。

师:到过这地方吗?

板书庐山。

生:有香庐峰。

师:九江市南,自十有名,苏轼到过,题西林壁。

生背。

师:庐山的云雾的特别美,看看飘渺的云雾。据统计云雾有,看老师写瀑布。

师:板书。

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资料。

生:说有关李白的资料。从网上及有关书上找到的资料,读的不怎么通顺。

师:跟着学生读,帮助学生不会读的。

师:他的诗歌颂祖国河山的,有九百多首。望是什么意思?

生:远看清楚,近看不清楚。

师:这首诗会背吗。

生:会背。

生:生背。

师:有多少同学会背。

生:齐读。

师:背的真好,我们合作一次,你们背我来写,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跟着我一直写。

生读师写。

香炉峰。

[此处关于语文的事太多,时间浪费的太多]。

师:会背了,会写了,能读好这首诗吗?

生:读。

师:很美呀,不但正确、有利于,有快有慢,读出节奏美。

生:读。

师:从他的读中好像读到了什么规律呀?看看有什么规律吗?

师:每个字的都是什么,都是押韵,

生:读。

师:把诗读正确、流利,还要明白这首诗写的什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自己学自己的。默读。

生:读,自己画。

师:作者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主要描写了瀑布。

师:还有吗。

生:紫色的云雾。

师:什么地方的。

生:香炉峰。

师:从哪儿看瀑布。

生:在山下看的。

师:不同的意见。

生:远处山看的。

师:观看瀑布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要把瀑布当作银河。

师:出示瀑布图落差。

150米。

师:在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生:挂在山前面的一条河流。

师:哪几个字特别好。

生:生与挂。

师:师将这两个字加点。

师:云雾就像是从香炉峰中冒出来一样。

生:挂用的,远处看,像白练挂在山头。

生:读。

师:远看瀑布看到的情况,又看到什么?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银河的落九天。

师:为什么在三千尺?作者量过高度,作者为什么用三千尺。

生:说明瀑布很长很长。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

生:赠汪伦。

生:万重山。

师:用三千尺说明非常 高。

生:读。

生:香炉峰被云雾挡住了,以为银河落下来。

师:我们仿佛站在脚 下,作者不由得地怀疑,读。

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谁来读一读。

生:生读。

师:好有气势的瀑布。

生:生读。

师:读出气势磅礴。

生读。

师:不同的人读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感觉。

生:读。

师:你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瀑布相当于银河那么的长。

生:比三千尺更要长。

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长很长。

生:很壮观。

生:雄伟壮观。

师:请大家把这一切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壮观景象来了。

生:读。

师:指导学生读第一句[指导不到位]。

生:读。

师:真是壮观的瀑布,如果你站在瀑布下,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呢?放录像。

[这断录像不错]。

生:看的我非常激动。

生:如果有笔就把它画下来。

师:有纸写下来就行,画也可以,写也可以。

[自动生成]。

[学生写时,教师不要说了,让孩子静静地写吧,给孩子一个静静的时空]。

师:出示了一首瀑布诗,叶圣陶写的。

下课。

五一长假到了,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能写出美的诗篇来。

转载自。

望庐山瀑布

人们都说:庐山的瀑布天下第一美。我们今天就来观赏这庐山的瀑布。我观赏过云台山瀑布,欣赏过黄果树瀑布,却从没见到过庐山的瀑布。

庐山的瀑布真美啊,美得让你感到像是在天堂,庐山的瀑布太清了,清的可以看见瀑布里的山,庐山的瀑布打着岩石,这是哪个音乐家都奏不出来的自然音乐,庐山和庐山的瀑布像是我们走进了仙境一般。庐山不但瀑布美,山也美,我攀登过很多山,非常有名的泰山,还有红叶似火的香山,但和庐山一比,又远远不及,庐山可高了,一个个高大的山像巨人在排队,庐山可真险啊,你如果在山上往下看,你会想,太可怕了,比我想象中的要高多了,这样的山上面流着这样的瀑布,再加上天上的太阳放射着光芒,瀑布流了下来变成了小河,小船在上面游,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如果我的家在那有多好啊!庐山啊庐山!你是我心中天下第一美的山,你的瀑布是天下第一美的瀑布。我想,你以后一定会更美,一定会让所有的游客都去你那里。

那时你会更加的闻名,想到这,我犹然而发不禁做了一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引领着孩子感悟古诗《望庐山瀑布》紫丁香

作者:蒋成云(江苏)   文章出处:灯下笔谈【博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紧扣题眼,展开想象,且想象丰富,气魄雄伟)。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

二、紧扣题眼  品词析句。

(二) 学生自读课题,探索发现。

[发现一]: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

[自主探学]:

1、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吗?

2、自课课文,品味词句,找出理由。可采用以下学习步骤:

(1)读: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2)想:这首诗大致讲的是什么意思。

(3)找:找出相关词句。

(4)品:品味词句的意思。

3、交流评议:重点读通全诗,理解“遥看”的意思,大致说出诗人所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lu               lu。

[发现二]:诗人李白是到庐山游玩的。(指导书写庐)。

[自主探学]:

1、根据平时的课外积累说说庐山的情况。

2、再读课文想象庐山的特点。

3、观看庐山光碟,进一步感受庐山的情况。

(光碟中语: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取名叫香炉峰)。

4、细读第一行诗,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日:太阳,生:升腾, 烟:云雾。)。

[发现三]:诗人李白看到的是庐山的瀑布。

[自主探学]:

1、细读古诗,想象庐山瀑布的特点。

2、观看多媒体课件(静态远景),直观感受,品味“挂前川”的意思。(挂:表明瀑布垂直而下,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的赞叹。川:河流的意思)。

3、再观多媒体课件(动态近景),体会瀑布从山下流下的动人情景。

4、精读第三、四两行诗,品味“飞”、“三千尺”、“九天”的意思。

(“飞”突出流得快,流得急,“三千尺”写出了瀑布的高和长,“九天”进一步突出瀑布的高和长,真切地写出了瀑布的新奇、壮观。)。

5、默读全诗,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6、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交流评议。

(1) 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可运用多种形式说出你的理由。如: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

(2)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

(3) 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可采用以下学习步骤:

a、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b、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读的理由。

c、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读出诗美。

d、悟: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e、咏:将自己的情感读出来。节奏和重音可以这样处理:(仅供学生参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最后一句轻读)。

三、学法迁移,感悟创新。

1、同学们想做李白吗?请在座的小李白模仿老李白写诗的方法,观察一下教室门前的花坛,(可看录像,可站在座位上透过窗子观察)写一首诗。

2、学生试作。

3、评析学生习作,再次体会《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精美词句。

(1)学生读自己的诗作,并说说自己是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得到启发的?再次赏析诗句,体会“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进一步明确文中这些词都是围绕题眼来写的。

(2)再读课文,品味诗句的精美。

(3)根据评议结果,自我纠正,注意从题眼入手,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

依照本文写法,观察一处景物,再练习写一首小诗。

【总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着这一思想,本课教学着力引导学生从题眼入手,品词析句,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之法,让学生通过说诗悟意,想意悟境,画图悟美,读诗悟情,写诗悟法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感悟庐山瀑布之美,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情,积累语言,在读中感悟,在实践中创新。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题眼,从题眼入手,自读感悟,适时跳出题眼,走向生活,最终又回归题眼,升化感悟,引导学生在教材与生活之间走个来回,使古诗教学生活化、趣味化。

庐山瀑布作文

在一个空气新鲜,无比清爽的早晨,太阳公公慢慢地爬上山坡,庐山被阳光照耀着显得格外动人,如仙境一般,令人着迷。

你看,香炉山真的就像一个大型香炉,雄奇高大,上面布满了绿油油的`小草。远远望去,在阳光温柔的照耀下,就像一位身披绿袍、高高在上的仙人在守护着这美丽的庐山呢!香炉山旁边围绕了一层薄如轻纱的云雾,随着光芒看过去,好像一团紫色的烟,格外漂亮。

你瞧,瀑布就像一块散发着淡淡桂花香气的手帕,倒挂在前面清清的河流上,仿佛观看着大地上的一切。

眼前那一幕就像一幅神奇的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条气势汹汹的瀑布挂在山间,水流从峰顶飞流而下,一泻千里,就像一条银河从天而降。那溅起的水花四散开来,就像山谷中飞舞的星星……我看呆了,身体仿佛被钉住了一样,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合不上。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

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已经爬到了山顶,我们也该下山了。云朵好像怕我们被晒着似的,一朵一朵飘在空中,为我们遮挡阳光。我怀着恋恋不舍得心情下了山,小鸟、蝴蝶们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好像在说:“请不要走……”

啊,我爱庐山,我爱这美丽、壮观的瀑布。大自然如此神奇,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的更多美丽之处。

庐山瀑布作文

今年暑假,我游览了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庐山。

美丽的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以南,滨临鄱阳湖畔,座落在长江南岸。导游阿姨说,庐山山体外观像椭圆形,长有25公里,宽有10公里,一共有90多座山峰呢,好像一座屏风,屏蔽着江西省的北大门。庐山的夏天像春天一样凉爽,吸引了好多好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庐山的每一处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还得算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前来观赏的游人无不为之倾倒,留连忘返。庐山瀑布分三级叠下,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正如书上描述的那样,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推冰,最壮观的是下级,如玉龙天降,银汉倒悬,奔腾而下。瀑布水跌落下来,砸在岩石上,发出阵阵悦耳的击水声,溅起无数水花雨雾。正如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阳光下,瀑布水面泛起银光,在泉边形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彩虹,像是给这壮观的景象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望庐山瀑布

星期六的清晨,李白去到了庐山风景区,那里风景优美,树木繁茂,泉水叮咚叮咚地作响……你知道吗,更为壮观的是那庐山的瀑布啊!

你们看,揉着他那双还没睡醒的大眼睛,又懒洋洋地伸了几个大懒腰的太阳公公要去上班了。李白发现,那一层层白茫茫的雾围绕在香炉山旁边,让山峰若隐若现。而薄雾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好像变成了一阵阵紫烟,非常的好看。

远远望去,能看见一条隐隐约约的瀑布,它就像山姐姐的围巾一样围绕在她的脖子上。看呐,瀑布奋力一冲,就像箭一样,“嗖”的一下落入河流中,速度比光还要快。它冲下来的那一刻,水面溅起水花,水花溅到了李白身上,他感觉轻爽极了!此时,一条夺目的彩虹出现在山间,太美了,此时此刻的美景无处能敌。

李白陶醉其中,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他不由自主地说道:“这简直是仙境啊!我回去就要作诗,把它的美用诗词表达出来。”而诗名他都想好了,就叫《》!

太阳早已挂在了天空,李白依依不舍地跟庐山告别,庐山的身影早已刻在了李白的心中……。

庐山瀑布作文

俗话说:不到三叠泉,不是庐山客。今天我们就品味到了庐山的险与三叠泉的.奇与美。

车子在山脚下还没有停稳,我们便飞快地跳下了车,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头一抬,就可以看见高耸入云的山峰,一呼吸,便可以闻到山中独有的气息。往左往右,都是茂密的树林,这是一个夏日避暑的好地方。

一路的奔跑,我们三个小伙伴已经来到了通往三叠泉的第一座桥上,只见桥那头密密的山林,有一种神秘莫测的美。导游说只有跨过五座桥才可以到达三叠泉的观景平台,为了能一睹心仪已久的瀑布真容,我们马力全开,飞速地攀登着台阶。

攀登着,攀登着,不久我们就走了近三分之一的路程,可是怎么搞的,有点体力不支的感觉了,爬了几级台阶就直喘气,简单的休息调整,身体好像适应了连绵不绝的台阶,似乎越爬越带劲。其他两个小伙伴呢,没有及时做调整,在旁边已是气喘如牛了,我没有心思等他们,一心只想往上攀登――第一个看到三叠泉瀑布的肯定是我!

途中,我遇到了同一个团队的大哥哥,我们一起聊天,逐渐忘记了爬山的疲累。好像听到瀑布的声音了,似乎随时就能看到瀑布秀丽的身姿。越往上走,靠瀑布越近人就越多,树越密,也更凉快了。

近了,近了,观景平台就在眼前了,此时我们的脚似乎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没过一会儿,妈妈也追了上了。一起来到平台上,悬空楼梯似的山石把泉水引入下面的深潭,在夕阳下,它尽情地流泻着,似乎在舞蹈着,瀑布折为三叠,难怪称为“三叠泉”,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伴随着阵阵凉气和丝丝水雾,带给我们无限的凉意,三叠泉果然名不虚传。

爬山固然很累,但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抛开了所有劳累,只沉浸在其中。

庐山瀑布作文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着古诗,我的眼前浮现着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我一直渴望能亲眼目睹它的美景,去年放假,妈妈让我实现了这个游览梦想。

我们经过两天不平的山路,终于到了庐山,妈妈在附近找到一个干净的宾馆住下,洗洗脸,换上鞋,出发了。我们又经过两个小时陡峭、蜿蜒的山路,未见到瀑布,就先听到雷鸣般的响声。那声音似风从耳边吹过,又似清凉的山泉淙淙地流过,那声音好清爽呀!我飞一般的跑到稍微露出水面上的岩石上,把手伸进了水潭里,“好凉啊!”我又立刻把手伸了回去。

我抬头望了望瀑布:那瀑布宛如一幅巨大的白色屏障,气势磅礴;好似一条银河从天而降,那溅起的水花儿自然就成了银河中闪闪发光的星星;又好似一匹整齐而平滑的布,布里还绣着娇嫩、美丽的玫瑰花呢!“好美呀!”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句感叹。我完全陷入遐想中。

听着瀑布震耳欲聋的.声响,看着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我心潮激荡,我爱庐山瀑布,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望庐山瀑布

一天,大诗人李白的一个朋友对他说:“我刚从江西的庐山回来,那儿的景色可美了。特别是那儿的瀑布,更是壮观的无法形容!许多人一到那儿就被迷住了。”要知道,李白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而这两天他正愁着没地方玩呢!听到有庐山这么个好地方,就马上收拾好行李出发了。

李白和他的一个仆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不久之后到达了庐山。

到了庐山后,李白看见了庐山的优美景色:当时正是春天,庐山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李白心想:庐山果然名不虚传呀!李白走了一会儿,忽然听见了清晰可辨的“哗哗”的水流声。李白循声找去,就看见了一条壮观的瀑布,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瀑布下有许多游人。李白走到瀑布脚下。瀑布就像一条竖着的河流,从山顶飞泻而下,李白不禁赞叹道:瀑布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李白看者看着,为美丽的瀑布所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这样,《》这首千古流传的诗诞生了。

庐山瀑布歌送李顾,庐山瀑布歌送李顾顾况,庐山瀑布歌送李顾的意思,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一:

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着各种神奇美丽的景观。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热情的诗笔描绘她们,讴歌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文学瑰宝。我们热爱祖国的深情,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些精彩的诗篇唤起和强化了的。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绝名作《望庐山瀑布》,就是这样一首千古绝唱。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在庐山隐居过一段时间。这首诗,写的便是庐山的香炉峰瀑布。

起句用渐引法,未写瀑布,先写瀑布所处的环境。香炉峰,因山峰尖圆,形似古代的博山香炉而得名。太阳照耀着香炉峰,白色的山岚被染成了紫色。由于句格的限制,无法照实直说“日照香炉峰”,只能略去“峰”字。但一字之省,却获得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在阳光的作用下,一尊硕大无朋的“香炉”竟冉冉升腾起缕缕紫色的烟气!紫烟、紫气,在古人心目中,是仙气,是瑞气,何等壮丽,何等祥和!落笔不凡,先声夺人。而这紫烟、紫气,多半是由瀑布的水汽所构成。因此,虽未直接写瀑布,而瀑布已隐于其中。

次句步入正题。“遥看”缴出题中那个“望”字。“挂前川”,有人直译为“挂在前方的河面上”,但按常理,应该说瀑布“挂在前方的峰面上”才对。于是又有人演绎为“挂在前方的山川间”。但原诗只说“前川”,并未提到“前山”!因此,这两种理解都不合适。笔者以为,此句不能用散文句法读,它是典型的诗的语言,应解读为前方的瀑布是“挂”着的“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篇曰“瀑布乘岩,悬河注壑”,称“瀑布”为“悬河”,“悬”者“挂”也,“河”者“川”也,可见李白诗实有所本。一“挂”字炼得极好,再没有第二个字能比它更形象,更生动,更贴切!

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瀑布的速度、力量与气势,真神来之笔!“三千尺”是文学夸张,极言其高其长。就物理世界而言,任何一条瀑布都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落差;但在文学世界,非如此不足以蔚为壮观,震撼读者。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末句驰骋想象,将瀑布比作从天而降的银河。“银河”不是河,是无数星辰因密集排列而形成的一条光带。但古人既拟之以“河”,正不妨沿着这一思路继续作形象思维:是河便有水,那便是瀑布的源头了。“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故称。当我们还沉醉在那壮美的诗境里流连忘返,诗人已为他的杰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李白之前,对于瀑布的`文学描写,还从来没有过这样梦幻般的艺术构思!身在人间,想落天外。其诗每每能凭藉天才的创造力,沟通天人两界,李太白真不愧为“诗仙”!

赏析二:

《望庐山瀑布》诗中有奇特的夸张、飞腾的想象的妙用;有磅礴的气势、壮观的画面的勾勒;有高远的意境、雄奇的景界的展示……情景交融,令人拍案叫绝。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诗的特点,运用通感手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领略大自然的壮观奇景和诗人发自肺腑的感受。

1、从视觉方面感知色彩鲜明的静态画面:红日高照,奇峰披翠,紫烟缭绕,瀑布高悬,飞花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色交织融汇,多姿多彩尽铺山间;光与色的互相辉映,色与景的和谐搭配,使画面格外明丽,秀色可人。

2、从听觉方面感受庐山瀑布飞流冲撞的赫赫声势的动感画面:银瀑飞泄,气势涌动,如雷贯耳,令人惊叹。

3、从嗅觉方面品位庐山香炉峰景象的奇特:艳阳下,云遮雾绕的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宛如一座巨大的香炉升腾着燎人的香气,叫人心醉。双关手法的运用,把香炉峰奇特的景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人叹服。

4、从空间方面拓展想象:高峰耸立,直插蓝天,生机勃勃的绿叶似翡翠,如宝石点缀在天幕;瀑流飞动,上接九重天际,下连滔滔碧水,天、水、山、川浑然一体,无比高远广阔。

庐山瀑布作文

清爽的风拂过脸颊,躁动的心开始安静了下来,庐山以它的清凉舒适赶走了夏日的.焦躁,我满怀喜悦地走进了它。

下了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钻入我的五脏六腑,全身的细胞全然放松开了,仿佛要迫不及待地与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

庐山因瀑布有名,瀑布因长而有名。为了去一睹瀑布的风采,我们坐上了透明的缆车,仿佛置身于葱郁的丛林之中,时不时茂密的枝叶拍打着玻璃窗子,想与你亲昵一番呢!下了缆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草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顿觉神清气爽,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起来……下了雨,台阶泥泞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似乎也也别有一番滋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哗哗的水声穿过树叶缝隙,飘过耳畔,空气也变得潮湿了许多,调皮的小水珠亲吻着你的脸颊,快要模糊了你的双眼,多么舒爽愉悦!

快步来到瀑布脚下,站在他的身边,我不禁细细观赏起来。抬头看,在山崖的尽头,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垂挂下来,洁白无瑕,晶莹透亮;又似一条巨龙飞奔而下,那声音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我像漂浮在这声浪中,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游客们早已深深的陶醉其中,我也醉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你带给人们的是永恒的魅力,我爱你,恋你!

望庐山瀑布

这天,李白来到庐山游玩。

饱览了壮丽山色后,他遇到一游人,问:“还有值得一观的景吗?”游人曰:“有!山腰上有一瀑布,煞是壮观,先生不妨去观看。

到达山腰,李白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说:“美哉!美哉!”那瀑布真是雄伟壮观: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李白陶醉不已。

这时,瀑布下升腾起一片紫色的烟云。

李白看呆了,问两个游人:“这是什么?”答曰:“这儿每天清晨会升紫雾,所以叫香炉峰”。

李白正沉醉,忽听二游人正在作诗:“香炉峰上瀑布美,水帘垂下紫烟围。

此间景观不常见,人间仙境游几回?”“这么美,应作诗耶!”李白酝酿了一下,就做好了《》,诗曰: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

1.两首诗一开头便将一条巨大的瀑布“挂”在了读者的眼帘,即使并未亲眼见过庐山,但通过他们的描写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两首诗中均有“诗中有画”的境界。读罢“遥看瀑布挂前川”与“虚空落泉千仞直”这两句诗,我们已然不知是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巧夺天工还是该赞美诗人们的艺术美感。这两句同写瀑布与山的依存状态,李在描写手法上巧在了一个“挂”字,“挂”原意是人为的动作,却用来描写瀑布倚靠在香炉峰的状态,突出了瀑布的巧夺天工,似乎是神仙有意为之;“遥看”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远远望见瀑布时“两眼放光”的喜悦之情,此情着实溢于言表。徐的“千仞直”则把瀑布写得干净利落,这里的瀑布好似一把利刃,于千万丈的山峰上直直地劈斩至平地,气势震撼,场面壮阔,让人为之一震。

2.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徐的诗较之李更早地进入了描写瀑布的状态,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李一开始腾出了一句七个字“日照香炉生紫烟”来描写整个大环境,而不直接就写瀑布,这是有其用意,他并不着急将我们带到瀑布面前,而是先跳出来,让我们看看香炉山在日光的照耀下烟雾缭绕的景象,意境灵动,视野开阔,给人“欲进却出”之感。徐则单刀直入,马上从视觉上给予我们以强烈的冲击,而后如惊雷般的声响更让人心头为之一震。两首诗的前两句是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方位观下对瀑布的艺术渲染,各有其妙处。前者较之后者意境视野更加开阔,但在冲击力方面则要略略逊色于后者。

3.两首诗为突显瀑布的宏伟巨大似乎注定了描写手法上离不开了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先看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有多长?三尺为一米,三千尺为一千米!天晓得哪里找得到这么长的瀑布,但是,在李白的诗里,它却可以存在着。词句为展现瀑布与山峰的高大毫不吝啬地夸张描绘,画面感依旧同前两句一样地强烈。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想必这是天上银河落下来的吧,更是将诗人的兴奋、赞叹的情绪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而徐则把瀑布比成白练,着重从视觉上展现瀑布镶嵌于山峰中间的状态,“破”字更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千仞直”一样突显了瀑布的冲击力(“杀伤力”),瀑布于被青色包裹的山峰中冲“破”而下,抑或说是“劈出”一道“白痕”来,手法夸张但又写实,很好展现了徐凝眼中瀑布的雄伟壮观之景象,这是徐的手法妙之所在。

4.通读两首诗,发现这两首诗在描写瀑布的状态方面给我们呈现出的意境大体一致,只有几处略微不同。第一,李的诗整体空间较大,徐的诗较为局促,这与李白欲勾勒瀑布恢弘开阔之画面、徐凝意营造瀑布视听美景之盛况的目的.有关。第二,由于着眼点的略微不同,也就造成了两首诗在瀑布上花的笔墨不同,李白笔下的瀑布显得没有徐的有神、有形,这是为造宏观之势作出的牺牲。总之,无论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还是徐凝的《庐山瀑布》,都为描述庐山瀑布的一幅神作,各有各的特点与长处。

庐山瀑布作文

我们看过黄果树瀑布和庐山瀑布,其中,我最爱庐山的瀑布。就让我们随着李白去看庐山的瀑布吧!今天,天上飘着薄薄的雾,李白想到庐山去看看那里的风景。到了庐山,只见山高的像一个大巨人,李白很难爬。于是,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到了山腰,展现在前面的是一条气势磅礴的瀑布从上往下流,好似一条长长的围巾披在山上,以像银河从天上掉下来。这首歌真好听,一位游客说道。是呀,你听,叮咚叮咚,多么好听。另一位游客又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白要离开庐山了,在回家的路上,李白在想:庐山瀑布,我爱你。

李白回家之后,他想写一首诗来代表他对庐山的爱,于是就写了这么一首诗: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