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大全(18篇)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大全(18篇)

ID:5422170

时间:2023-10-27 01:53:06

上传者:薇儿 2023年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大全(18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特定文体的写作规范和特点。小编希望通过分享这些范文范本,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本质和技巧。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周三早读时间,我们数学组针对开学以来的常规进行了常规展评教研。

数学组的老师们都很积极,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是对我们机体常规的一次督促。我想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一次检查,更是为了老师们教学水平的进步,以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为目的,更好的成长自己,借鉴成为自己的。相信通过今天的常规展评,老师们会反思自己的常规。这次常规包含了教案、听评课记录、学习笔记、学生作业这四个方面的常规。看到老师们的教案批阅的痕迹,像xxx老师,xx老师,批阅认真。给人美感。由于是集体备课,所以备课上力求完美。一方面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

(1)少部分教师做到统观全册。均有超前备课。

(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

(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

(4)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写的教学后感比前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听课记录更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只有会听评课,才会成长的更快,尤其是新教师。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作业方面,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像任忠艳老师的那叫一个漂亮,我想也与老师的面批面改离不开的;孟慧丽老师班的作业也很精彩,她告诉我说:让学生用同一个颜色的钢笔写作业,并且要求提前说到,那就没有大问题了。看来要想学生的作业干净整齐,那老师就要用心做到督促和要求共在。

完成教学常规是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才能使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常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10+5=10+8=10+4=。

10+3=10+7=10+6=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9+1+4=9+1+8=。

9+2=9+5=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9+()17。

想一想:1、()里能填哪些数?

2、()里最大能填几?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贾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单元“前后”,“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只是学生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判断,而不是进行着理性地思考。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已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课的重点则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较为规范的数学知识。

贾老师这节课,其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准备充分,新课程理念领会深刻,把握新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学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也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描述,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独到,情景活动精彩不断,比较符合我们的教研主题,我认为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观察两个小动物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的顺序,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同时,也让学生从乌龟和小兔的赛跑过程中,体会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要有毅力、有恒心”、“做事不能骄傲”等话的真正含义,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新课伊始,贾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乘车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和同桌试着说说这些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位置与顺序,所以在学生汇报时贾娟老师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必要时都让学生跟说几遍。另外,还注重了前后位置的相对性的渗透,贾老师巧妙的抛出: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能帮帮我吗?问题是:阿姨在老奶奶的后面,在老爷爷的前面。都是阿姨,怎么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呢?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贾老师及时抓住了学生“向师性”的心理,因为帮老师的忙,那是学生最感到荣幸的事了。随之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学生理性的体会到比较对象的变化,其相对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认识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贾老师还从学生乘车时“先上后下”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做到了德智结合,提升了本课的内涵。

(三)创设情境,逐层练习。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途径,同时,通过练习,也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此贾老师设计了五个情景练习题。首先让学生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这样促使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接下来学生玩“乘车”游戏,这个练习的设计是借助儿童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急于走进老师所描述的情境中,深化本课的知识点。之后巧妙地进入休息环节,儿歌包含“前后”知识,学生很自然的巩固了新知,这是贾老师睿智的选择。而后的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都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创设问题情境“猜一猜,淘气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确定淘气的位置,再根据他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突破了“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绝不能落下淘气”这一教学难点,这也是本节课所学“前后”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符合数学的应用价值理念。

总之,贾老师本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快乐、积极地学习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逐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前后的位置。

我认为本课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在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中,如果老师让学生先说出那里是最前面、那是最后面,在理解上就能照顾所有学生,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一些;教师的激情欠缺、不高涨。

整堂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创设有效情境,把情境活动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知识,享受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但搞好低年级“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听了郑**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我收获良多,这节课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纵观整节课,郑老师的教学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学生年龄和学习心理,把枯燥的数学教活了。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活动情境有效、有趣。郑老师在这节课中创设了以解决“兔子、蝴蝶”带来的问题为活动情境,并以这个情境贯穿了整节课,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闯关,既有趣,又引人入胜,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新课标精神。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在教学6和7基数含义时,老师利用主题图“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通过让学生数一数的方式数出图中人、物品的数量,让数学更贴近学生。郑老师还注意挖掘主题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老师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感受数学。郑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直观操作、观察来进行教学。整节课中,有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抽象提升6和7的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四、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对课堂纪律的调控。一年级的学生自主性差,注意力持久性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郑老师创设了以动物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中能注意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画智慧花,比赛哪一小组又得到智慧花,“小眼睛看黑板”、“谁收小棒收得又快又安静”、“特别棒的习惯”等评价语,及时制止了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缺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为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外部条件。同时,老师还很注意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书写习惯、数数顺序习惯等。老师的语言也富有儿童化、趣味性,把学生的手指比喻成小小魔术棒,富有趣味。

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观察主题图部分,能加强对数数的指导,先数什么,添上什么就是多少,这样引导学生学会了按方位顺序和类别进行数数,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六、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一项任务,郑老师都是及时热情地予以肯定和鼓励,如“真是聪明的孩子”、“很会学习的孩子”等,孩子们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数主题图的方法,老师能引导学生逐步从无序到有序,重视学法的指导。我是这样想,能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来数数,先数前面5个学生,加上老师是6,再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就是7;也可以先数前面5位学生,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是6,再加上老师是7,体现数法的多样化。

2、基数与序数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能不能在教学数鱼缸之后,用学生自身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区别,比如可以让7位学生站成一排,让学生从在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的7位同学举起手,第7位同学往前一步等,让学生体会、理解7与第7的不同,也就是基数与序数的不同,这样可能更容易突破难点。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低段教学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要善于与学生站在一个高度,这样学生学习会快乐而轻松。

××月××日,听了王老师讲的一年级《5、4、3、2加几》一课,眼前一亮,这样的课堂正符合低段学生。

一、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暖融融的爱,学生的学习变成师生的轻松,快乐的交流,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教师用去小兔家做客为情境,通过摘苹果,喷农药,坐飞机等等故事情节的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有意义,学生的计算兴趣特别高。

三、教师抓住了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充分注重凑十法学生的理解,通过学生表达自己的算法,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用语言表达出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中,王老师不仅顾大局,更关注个体的学习,通过个体发言,抓住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强调,并通过再练习再提高。

四、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培养会成就学生。而一年级又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王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注意倾听,注意坐姿,注意回答问题的声音,时刻提醒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利用小组争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学生的集体的意识和情感,在为自己争得荣誉的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小组争光,这无疑又是教学的助推器。

建议:

一、新课标要求学生尊重学生,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如果这节课,王老师再适当放手,引导学生一次就行,让学生主动,流利地说出计算方法会更好。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但也应该注意算法的优化。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左右”这节课的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日子性,能够很好地表现《规范》的理念,让学生从已有日子经验动身,学习身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日子。因而,乔玉玲教师紧紧围绕《规范》的理念,规划这一节课。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规范》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心境”的开展方针,乔教师在这一方面作了活跃的测验。本节课的主旨是经过风趣的详细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左右。上课前播映节奏轻快生动的儿歌,一方面,有用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生疏的听课教师带来的严重心境,能全身心肠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经过“喜爱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进入教育情境,然后营建愉快的学习气氛,为进步教育效果做了很好的衬托。尔后每个环节都规划赋有情味的数学活动和学生脍炙人口的小游戏,如:摸一摸、动作游戏、对口令等,各个教育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天然。这些生动风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活跃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遇到困难或犯错,假如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乔教师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评论,沟通自己的主意。“教师方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教师转过身去,就和咱们相同了。”在考虑与沟通中,学生体会到了左右的相对性,一起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高兴。又如:判别客车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因为与客车面对面,有些同学会判别错,乔教师也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提示学生咱们现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评论沟通,在评论中他们都想压服对方。终究一致了定见:判别客车往哪边转,要把自己想像成搭车的人。

“有用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回忆,着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当学生对“下楼梯时是靠左走仍是靠右走”产生争议时,乔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室外活动——爬楼梯。在备课时,乔教师只预备在教室中心的过道上仿照上下楼梯,但在教育过程中,乔教师感到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了解程度没有到位,忽然想到学生的教室在一楼,平常上下楼梯的时机不是许多,感觉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到实在的环境去体会一下,而且进行这项活动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暂时增加了这一个教育环节,结果表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对的,起到了打破教育难点的效果。又如,乔教师让学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学习用具“摆一摆”,然后我问“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尺子的左(右)边是什么?”(说一说),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取得直接的体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左右的含义,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左右的方位联系。

一年级下数学《前后》评课稿

贾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单元“前后”,“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只是学生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判断,而不是进行着理性地思考。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已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课的重点则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较为规范的数学知识。

教学。

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也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描述,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独到,情景活动精彩不断,比较符合我们的教研主题,我认为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从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观察两个小动物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的顺序,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同时,也让学生从乌龟和小兔的赛跑过程中,体会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要有毅力、有恒心”、“做事不能骄傲”等话的真正含义,渗透了思想教育。

新课伊始,贾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乘车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和同桌试着说说这些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位置与顺序,所以在学生汇报时贾娟老师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必要时都让学生跟说几遍。另外,还注重了前后位置的相对性的渗透,贾老师巧妙的抛出: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能帮帮我吗?问题是:阿姨在老奶奶的后面,在老爷爷的前面。都是阿姨,怎么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呢?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贾老师及时抓住了学生“向师性”的心理,因为帮老师的忙,那是学生最感到荣幸的事了。随之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学生理性的体会到比较对象的变化,其相对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认识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贾老师还从学生乘车时“先上后下”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做到了德智结合,提升了本课的内涵。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途径,同时,通过练习,也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此贾老师设计了五个情景练习题。首先让学生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这样促使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接下来学生玩“乘车”游戏,这个练习的设计是借助儿童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急于走进老师所描述的情境中,深化本课的知识点。之后巧妙地进入休息环节,儿歌包含“前后”知识,学生很自然的巩固了新知,这是贾老师睿智的选择。而后的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都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创设问题情境“猜一猜,淘气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确定淘气的位置,再根据他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突破了“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绝不能落下淘气”这一教学难点,这也是本节课所学“前后”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符合数学的应用价值理念。

总之,贾老师本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快乐、积极地学习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逐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前后的位置。

我认为本课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在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中,如果老师让学生先说出那里是最前面、那是最后面,在理解上就能照顾所有学生,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一些;教师的激情欠缺、不高涨。

整堂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创设有效情境,把情境活动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知识,享受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但搞好低年级“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今天上午,我和各年级组几位老师听了苏xx老师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展示课,一节课下来,感觉体会颇多。

1、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各环节衔接较顺畅。

2、复习旧知,课件呈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题目,激活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体系,做到习旧迎新,做好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探究计算方法环节算,苏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在操作中探究计算方法,感悟算理,自主建构知识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感觉这节课,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复习准备部分,设计出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做到对计算方法的复习,共用5分钟,明显超时。接下来的探索新知部分的第一环节看主题图,明确题意,列出算式,用时7分钟,明显超时,第二环节尝试算法和汇报交流算法时教师语言重复次数太多,也浪费了不必要时间。

2、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由于教师引导及调控语言力度不够,加上平时课堂教学中没动手操作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计数器和小棒操作)流于形式,一部分学生对算理不明,对算法和算理的汇报环节也就说不到点,这就需要通过课下的练习达到理解深化知识。

3、课堂第三大块即巩固练习环节只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由于教师个人语言重复过分让强调学生说算法,以至于后面的变式练习,也没能进行,教学预设没完成。这样的情况出现,是授课老师需反思的问题,备课时对各环节的预设到位,用时也需做出预设,以尽量达到对整堂课时间分配的有效性的把握。

4、还有我感觉这节课教师的启发及引导语针对性不强,缺乏指向性。有些数学用语不恰当,比如教师的启发语:“35中的“5”代表什么?又问减数“2”代表什么?”应改为“个位上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检查一下说成“验证一下”,这些数学语言的错误都是教师个人应注意并改进的地位。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一)情境设置: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数学味一些。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梁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尊重学生位主体的地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将学习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练习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自制的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更是利用儿童话的语言,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梁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上课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小耳朵注意听,让小手放到位,耐心的培养学生,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贯彻学生习惯培养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教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可以在课前准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欢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用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不足之处在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用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讨,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经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肯定和提醒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兴趣、注意力等的引导。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醒和行为上的指导。

教学中王老师常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楚,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这样的话,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可能会变得依赖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王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课前不能做好预设的话,就只能在课堂上加以补救,要随时注意学生当堂出现的错误,想办法调整教学程序。

做为新教师,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自己平时在教学中长期锻炼出来的,没有什么快捷方式,唯有多想多做多学多问,慢慢提高自己。希望王老师严加要求自己,在教学方面努力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数学教师。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给学生提供民主的课堂氛围。

高老师极具亲和力,善于营造温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关系,给学生心理上以安全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心情是放松的,兴趣是浓厚的,态度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学生能真诚地欣赏他人,正确评价他人。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教学例1,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的`模仿操作,初步感知“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达式象转化为图式,并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把操作、思维、语言溶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

3、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高老师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课堂需要合作。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财富,即要教书也要育人。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呈现”有些可惜。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德教育。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为习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

3、魏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10个1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2个伍角、5个贰角等,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着。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听了连老师和陈老师《找规律》的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效果。从她们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从而产生如果我来上应该怎样上的共识。两节课上的都很成功。其共同的亮点有:

1、两节课在教学中都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两位老师都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经历找规律的整个学习过程;

4、教学中都体现了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索、小结中获的新知。

两节课的结构大同小异,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第一节课导入以复习一年级学过的规律和主题图导入,第二节课以四个小动物的出场顺序情景为本节的循环规律做了铺垫;找规律环节中,第一节课更重视用语言来表述规律,第二节课重点通过横看总结规律,提炼简洁语言;动手实践练习中,两节课都包含了巩固、提高、延伸的含义,特别第一节课“手帕花边的设计”,第二节课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建议:地板砖设计这一环节教材的意图应该是要体现循环规律的“循环不断、四面延伸”以及“规律美”,这两节课都没能真正体现出来。

听完这两节课,对《找规律》这一课题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找规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毛老师从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巩固规律到欣赏规律,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听了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感想:

1、毛老师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本节课毛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的现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的美,有效地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2、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我们知道“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孩子只有自己动手了,才会有深刻体验,对规律才会有深刻认知。本节课中,林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同时让学生利用材料创造规律充分体现了动手和动脑的有效结合。

3、毛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好,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符合低段孩子有玩的性格特点,每个教学环节以闯关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毛老师的教学板书简单明了,还特别美观,教师的语言富有童趣。

5、毛老师通过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引入,直奔主题,不拖拉,目的性强。在新授课部分节奏有些快,在如何分组以及每组重复出现的次数要多强调,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由于这里强调的比较少,以至于老师在后面提出“什么是规律”时,学生答不上来。

6、毛老师一边课件播放拍手歌,一边让学生跟着做动作,这一环节学生的兴趣特别高,但后来让学生找规律时,就会发现好多学生根本找不出来,因为动作比较多,歌曲也稍长了点,学生有点乱,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设计拍拍手游戏,这样比较容易找出规律。

7:毛老师在学生说出老师有戴眼镜的和无戴眼镜的时候,应该要及时指出错误,并强调怎么排列我们才能说这是有规律的排列。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

听了蔡莉老师的《9加几》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节课教师先出示卡片,请学生口算来复习。答对可获得一张《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贴画,可随意挑选,蔡老师通过学生喜欢贴画的心理,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在口算中没有得到贴画的学生有些失望,紧接着老师说:“今天学习新知识时,大家表现好的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贴画”,蔡老师特别强调学生可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贴画,激化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新授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试听的美的感受,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9加几时采用小组合作、鼓励引导学生多种算法,如9﹢5可以数一数;可以画一画;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用9先加1再加4可以(凑十法)。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它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也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只要学生愿意互相交流,蔡老师就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交流结束时,同桌之间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互说。教学中,蔡老师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复习巩固中采用小兔找家的游戏,每位学生都拿到了写有算式的卡片,在教室的四面墙上,贴上6幅小兔的房子的画,在老师的口令下,唱着儿歌去找自己的家。这时老师适时地提醒小兔们拐弯时要小心,靠右行、保安全。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在找到家时,还要请兔妈妈查一查有没有走错路的小兔。假如还有没找到家的小兔,请大家帮助它。在小兔找家的游戏中,教育了学生在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玩中学,学得开心。游戏和数学作为两项人类活动具有许多共同点,他们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游戏一直伴随数学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并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它还对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教学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的本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在整节课中,学生有动、有静;有学、有乐,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是总是扶着学生走。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今天听了周xx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她分别从猜谜导入,引出规律、创设情境,探索规律、动手操作,感受规律、联系实际,寻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延伸规律这十二个层次展开教学。

让学生从简单的猜谜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通过先出示熊猫、小狗,让学生猜后面的动物,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这一环节,教师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创设了红花和蓝花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并通过让学生从前往后看和从后往前看,感知不同的规律。

通过欣赏与广泛寻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规律的现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布置开放性作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晚会时用的礼帽,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装扮生活,美化生活的愉悦。

文档为doc格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