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规范用字调查报告表十(5篇)

最新规范用字调查报告表十(5篇)

ID:662785

时间:2023-06-30 20:36:40

上传者:曹czj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规范用字调查报告表十(5篇)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另外,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不免顾此失彼,老师们相对地淡化了识字、写字。加上考试科目、项目增多,学生任务重、头绪多,书写质量自然不高,不规范字越来越多,从学生的作文、日记等作业中明显地反映出来。基于以上这些状况,我们拟订了“社会用字规范状况调查”活动方案。

1、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字环境,实地考察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场所的设施及招牌、广告、商品包装说明、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行业中的用字规范状况,探究社会上的错字、别字,使用简化字、繁体字等不规范字的比率,对不规范的用字现象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使用规范汉字。

(一)提出问题阶段

(二)调查研究阶段

实地调查。分小组分类型实地考察社会用字状况,并对不规范用

字情况进行分类与统计,填写社会用字状况调查统计表。

宣传发动。

(三)交流总结阶段

统计调查结果

(1)社会各类不规范字比率

错字比率 0.5% 1.1% 1.2% 2.3% 5.1%

别字比率 0.7% 2.3% 1.5% 3.3% 7.8%

简化字比率 0.2% 0.3% 0.4% 4.2% 5.1%

繁体字比率 1.3% 2.1% 3.6% 1..5% 8.5%

合计 2.7% 5.8% 6.7% 11.3% 26.5%

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的现象严重,而这里又恰恰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会给人们办事带来不便。因此,我们觉得政府应该重视,以行政命令来规范公共场所的用字。我们呼吁: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来关注母语的健康发展。

最新规范用字调查报告表十(5篇)篇二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平时交流的工具。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段都很辉煌。然而,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不学无术,常常会把汉字乱写乱用,老师为了让我们知道汉字的重要性,于是开展了“不规范用字调查”活动。

星期六早上,我跟妈妈一起来到了文化宫旁边的一条小街上,路两边的广告牌不计其数,看得我眼花缭乱!哈,真是天助我也!这正是我想要的,接着,我就“开启”了扫描模式:眼睛像雷达一样扫描着一个一个广告牌,生怕有“漏网之鱼”没有被我的火眼金睛发现,手机一直在手里握着,生怕突然冒出个错别字,没有办法记录。就这样走着走着,可是看了大半条街,也没发现一个错别字。我又喜又悲,喜的是咱濮阳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不再写错别字了;悲的是自己白来一趟,一无所获。正在我要换个地方继续寻找的时候,抬头发现了前面的小店招牌上写着四个字“相衣相伴”。我一阵窃喜,拍下照,并大踏步走进店里—给店主提个醒。

“阿姨”我轻轻地喊了一声。

“嗯?”店主答应着。

店主出门看了看,连忙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呢,回头我一定改过来。”听了这些话,我的.心中美美地,感到十分自豪。

接着,我又和妈妈去了一个书摊,我随手翻起一本小书,在那里寻找错别字。结果,我发现这本书里竟然有许多错字,把“而”写成了“面”,“间”写成了“问”等等,原来是一本盗版书,真是层出不穷。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如果这些落在了低年级的小朋友手中,他们就会把错字当成对的,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了,真是误人子弟,祸患无穷。想着想着,自己的脸不禁红了起来,原来我的作业本上也有好多错别字。想到这,我三步并作两步,匆忙赶回了家,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寻找错别字。错字还真不少呢,“得”“的”“地”不分,“往往”写成了“住住”……我连忙把这些错别字改正了过来。

汉字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字,我一定要好好爱护它,正确使用它,不能让它再“变形”了。

最新规范用字调查报告表十(5篇)篇三

地点:温州市区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载下来,修正。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成语,用繁体字等。一些街边店面广上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就更是屡见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以辨认呢!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动。

我认为:这些不规范的字句可以成两大类:一类是错字,另一类是别字有关部门应该调查一下,查查商店为么要用错别字来做广告招牌呢好多学生总以为广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对的所以写了许多错别字,影响了用字的范性和准确性。希望我们以后看到的是正确的字,不再出现错别字了!

最新规范用字调查报告表十(5篇)篇四

来到市场,我和妈妈看到了一个小摊,在这个小摊前立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体闲袜、运动袜;我和妈妈又来到一家卖衣服的店门口,抬头一看,我立马发现这家商店的店名写错了,只见两个醒目的“依柜”高高地挂在店门口;还有一家卖新疆大枣的,店主为了招揽生意,就在枣旁边写了“新疆大枣”四个字,我咋看这个“疆”字就不顺眼,最后我发现这个疆字少写了一个“土”。

1.“休”和“体”两个字只有一笔之差,所以很容易被弄混;

2.“依”和“衣”是同音字,所以在写的时候容易被误用;

3.“疆”字的笔画很多,在写的时候,容易把那个“土”字漏掉;

4.这些错字常常出现在一些小摊上,人们在写的时候一慌张,常常会把这些字写错。

2.这些错字给我们买东西带来了很多不便,当我们看到这些错字时,会让人产生误解。

1.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家应该积极学习汉字,正确使用汉字。

2.政府也应该经常给生活在农村的中老年人补习汉语。

3.在校的中小学生应该对这些同音字、易错字加强学习,把这些字清晰地印在脑海中。

4.人们在写牌子的时候要多想一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把字写错。这样,我们就不会把意思理解错了。

最新规范用字调查报告表十(5篇)篇五

1、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活动,了解本区内的不规范社会用字基本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2、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掌握有关错别字,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明确错别字的危害,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的规定,正确使用汉字。能够曾强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认识到使用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归纳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一)组织成立以政教处、团委负责同志和骨干教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为成员的5个“啄木鸟”行动动小组,首先学习我国现行的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现行语言文字执行标准,当今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等。集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资料。为调查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二)实地调查,采集实例。这一阶段5个小组,分别到社区中心区、南区、北区、东区西区进行实地调查,尽可能多的搜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做准备。

(一)活动准备

1.确定调查人员。将学生以7至8人分为小组,选出小组长,明确组员和小组长职责。

2.明确调查范围与对象。将要调查的街道或乡村分片,每小组负责一片或几片。调查对象为招牌、广告、商标、店名、路标、标语、板报、报刊、学生作业等。

3.时间安排。

4月10日—4月13日材料的调查,搜集阶段。

4月18日小组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和总结阶段。

4.设计调查表(见附件)(二)材料的搜集阶段

1.小组搜集了解国家有关社会用字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通知》等,明确国家有关社会用字的规定要求,明确哪些情形下,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哪些情况下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2.学生自查作业中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小组成员之间互查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将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记录到调查表中。

3.小组合作在报刊杂志上找错别字、不规范用字,把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记录到调查表。

4.小组合作,带上字典在街道、乡村找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并记录到调查表。

5.每个小组搜集一个有关错别字的笑话或故事。

6.小组合作,了解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

(三)材料的整理,分析,归纳

1.小组对搜集的错别字、不规范用字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错别字、不规范用字形成的原因。

2.总结预防,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可以编成顺口溜,歌谣等。

总的看分为故意写错和无意写错两种。故意写错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努力营造一种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在公共场所出现的语言文字做出硬性的规定,对不规范用字现象予以相应的处理。

2、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意识,自觉为净化语言环境作贡献。让祖国语言文字得以正确使用并能健康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对于新闻媒体、出版部门来说,更始责无旁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媒体来了解信息,尤其是对于识字量不多的未成年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因此,整顿规范媒体、出版物的用字,就显得更为重要。新闻工作者和其他搞文字工作者,应当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某种意义上说你们是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用字的楷模,而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疏忽对他人造成误导。

3、商家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来招揽顾客,创造利润,而不应该在广告和店名上做过多的表面文章,广告店名再别出心裁,而商品不被消费者认可,也只能是枉费心计。

4、那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群,应当加强学习。至少眼前用到的非常有限的几个字应当学会。卖豆腐的不应该把豆腐写成“豆付”,卖鸡蛋的也不应该把鸡蛋写成“鸡旦”,小吃部的老板更不应该把啤酒写成“啤九”。

5、学校机关等文化部门应当大力提倡和带头饯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这一点上应当成为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表率。

我们大声呼吁: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来关注母语的健康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