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澳门回归周年心得感想(优质13篇)

迎接澳门回归周年心得感想(优质13篇)

ID:6989592

时间:2023-11-30 09:35:46

上传者:JQ文豪 迎接澳门回归周年心得感想(优质13篇)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例子,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吧。

迎接澳门回归24周年心得感想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在短暂的40年间,从一个人口只有30多万的边陲“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管理人口超20__万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背后秘诀可围绕一个“人”字展开。

从创市之初,深圳就是一个对人才开放的城市,最早打破传统的地域、体制等限制,引全国之才、集全国之力建设。早在特区创办之初,就曾出台不少全国瞩目的引才之策。包括农村户口入深圳户籍,家属没工作的,深圳安排工作;分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住房;高薪聘任人才,聘用期满留去自由等等。

例如,蛇口1981年在全国公开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级部门调派干部的做法,首开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1983年,蛇口率先实行薪酬改革方案,不论级别职务,根据才能和贡献确定薪酬。

一时间竟引得全国人才东南飞,不少人受特区朝气蓬勃的生机召唤而来。放弃“铁饭碗”闯荡深圳的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1990年,徐少春带着368元的养老保险金前往深圳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不久后他再次辞职,借了5000元购进一台286电脑创办了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金蝶软件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1997-1999年间,深圳人才大市场仅接待像徐少春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数量就超过了350万。而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深圳全市技术人员只有一名拖拉机维修员和一名兽医;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200万,40年间深圳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增长了近100万倍。

如此大揽人才,不难让人想起“来了就是深圳人”那句脍炙人口的口号。有学者将深圳的创新气质与其移民特色联系起来,解释“移民之城”为何能够成为创新之城。“早期到深圳的移民大多都是抛弃了原有的稳定生活,愿意承受迁移带来的不确定性,去满足其对未来的高预期,这种文化特质尤其适合以it为背景的高科技领域的创新。”

唐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移民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原有的阶层,多元化的交往变得很正常,比如5个人凑在一起,一个是包工头,一个懂技术,一个能办得下贷款,一个做过处长,再来一个搞财务的,新公司就诞生了。

过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约42倍。直到目前,深圳依然在采取宽松的户籍政策,大专以上学历落户不受限制。深圳在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20__年,全市新引进人才28万人。

迎接澳门回归24周年心得感想

这样的青春是否太过安逸?这样的成长是否又太过颓废?我只想说,对我而言,的确如此。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世上并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正如诗人卢梅坡笔墨下的雪和梅花,雪没有梅花的清香,梅花却没有雪那般的纯白无暇。正是借此,诗人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取长补短。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并没有什么十分独特的闪光点,但我喜欢抓住别人的闪光点,补己之短,但我的青春似乎并不是如此。

我的青春与旁人无异,初中三年的生活里,学校,家,补习班三点一线地奔波着,无线循环……只是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的结束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但真的圆满结束,不留遗憾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在此过程中,回想起来那些青春期的叛逆行为:与父母顶撞,与老师作对,与朋友一起做的那些疯狂的游戏,却从来没真正的反省过;那为了躲避课代表搜查作业而撒的慌,为了一些小事而与朋友起的口角之争,为了可以不参加下午的大课间而谎称生病,却从没有真正的道歉过。这些事情,并不圆满,永远也不会忘却当时因为这些事曾恐慌过的自己。那些有笑有泪的美好光阴,有些记忆可能早已随风飘散在空中,但那些忘不掉的,便是永恒。

我们都像是那凌寒独放的梅花,用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从不会因为挫折和磨难的阻挠而弯腰投降,对此,我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我们那青春的小傲娇,亦或是梅花那种深刻在骨子里的韧劲催促着我们向前,向前。虽然有时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对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提出疑问,从而陷入消极的世界,无法自拔。但在一觉醒来后,看着镜中的自己,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眼睛微肿,瞳孔没有光彩,发丝凌乱不堪,仿佛一个不爱打理的糙娃娃。每当这时,我都会紧盯镜中的自己,告诉自己:“今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不要再为昨天或以前的事或物纠结了,世上没有后悔药给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总归要向前看。”看着自己微笑,我何必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呢?青春也如此。

青春的旅途中没有站点,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或物出现,可好可坏,有时是挫折,有时是惊喜。正是这些,装点着你我的青春,让这旅途变得多彩起来。希望我们可以在旅程结束后,转过身,看着自己曾走过的青春,微笑着说:“不虚此行。”

墙角的梅花依旧在寒风凛冽中盛开着,梅香四溢,傲然斗雪……。

迎接澳门回归24周年心得感想

历史的车轮碾过了无尽的沧桑岁月犹如一本匆匆的日历。写满了奋斗,写满了执着。风风雨雨的三个世纪中,今天变昨天,明天变今天,岁月,留下了一道道历史的痕迹,刻下了种种辛酸与艰难。

中国------母亲!

永远忘不了三百年前的一次战争,它像一个面目狰狞的怪兽,残酷地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灵。您,也因此而改变,肉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您的极力挣扎,换来的却是列强那狠狠的一脚!您再也没有力气反抗,在血泊中,您望着那扬长而去的背影,暗暗告诫自己:我不能倒下,我要夺回我的孩子!终于,您站了起来!您用震撼大地的话语向全世界宣布:我不再退缩,不再软弱,不再忍让,我要把我的骨肉------澳门夺回来!

于是谈判桌上,您横眉冷对,唇枪舌剑,一次次的据理力争一次次的拍案而起。历史的伤痛让这位母亲坚定了夺回澳门的决心。

饱尝骨肉分离的无限酸楚,历经磨难的母亲正在竭力争取主权!

她,正在努力用汗水筑造天堂!

边防线上,手持钢枪的解放军战士威武地扞卫着中国领土,因为他们已经深切感受到您那失去骨肉的辛酸;奥运会中,步伐矫健,身轻如燕的健儿们奋力拼搏,一展雄姿,甩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证明了中国人强壮的体魄,因为他们深知“东亚病夫”之冠的沉重;经济潮中无数企业家一次又一次地启用资金,不让祖国的经济支柱倒塌;科学潮中,科学家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制造先进的国防武器和电子设备,为设计祖国宏伟蓝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努力;中国,发展;东方,屹立!

您,用期盼的目光遥望着远方!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当1999年新年钟声敲过12下之后,您流泪了。这泪水饱含你百年的努力,百年的奋斗,更饱含了您的辛酸与艰难。三百年来您日夜期盼的。如今,终于在这一刻得到实现。

岁月的车轮继续沿着它的轨迹前进,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回归24周年之际,让我们这群与太阳同行的孩子们,用最真挚的声音祝福祖国:明天会更好!

澳门回归23周年心得感想

他。一个23岁时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在23岁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最“蠢”的学生。竞靠自己的奋斗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曾当过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又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犹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与奇迹。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进步,他就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所以,我们不管怎样也不要气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的努力,不断的拼搏,奋斗。

如今的我们,是一群朝气蓬勃。有远大的'理想、有奋斗的目标,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拼搏的年轻人。

然而他们并没有感到什么。因为古人曾经说过,若一帆风顺,你不会成功,的确,没有失败。没有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何来的成功。

交加,只要是他们还在明亮的教室中,他们就一定会有毅力去拼搏、去奋斗、去进取。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他们的最求并不是自己过着什么,而是最求将自己的事做到。正如安徒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如果我们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寻找成功。成功也绝对不会主动来找你来。

“脚跟立定之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于技能,自己奋斗,”不拼搏,不奋斗,永远不会成功,奋斗才有希望,奋斗才有未来。我们这群少年,始终坚信着自己就是成功的主人,这群少年用自己的奋斗让生命冲开了一切,向人生中迈开了第一步,虽然这只是一步,如果没有这一步,哪来以后的步伐呢?这就是那群在自己的青春中奋斗,永不言败的少年!

奋斗的青春,最美!

迎接澳门回归24周年心得感想

他。一个24岁时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在24岁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最“蠢”的学生。竞靠自己的奋斗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曾当过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又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犹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与奇迹。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进步,他就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所以,我们不管怎样也不要气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的努力,不断的拼搏,奋斗。

如今的我们,是一群朝气蓬勃。有远大的'理想、有奋斗的目标,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拼搏的年轻人。

然而他们并没有感到什么。因为古人曾经说过,若一帆风顺,你不会成功,的确,没有失败。没有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何来的成功。

交加,只要是他们还在明亮的教室中,他们就一定会有毅力去拼搏、去奋斗、去进取。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他们的最求并不是自己过着什么,而是最求将自己的事做到。正如安徒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如果我们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寻找成功。成功也绝对不会主动来找你来。

“脚跟立定之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于技能,自己奋斗,”不拼搏,不奋斗,永远不会成功,奋斗才有希望,奋斗才有未来。我们这群少年,始终坚信着自己就是成功的主人,这群少年用自己的奋斗让生命冲开了一切,向人生中迈开了第一步,虽然这只是一步,如果没有这一步,哪来以后的步伐呢?这就是那群在自己的青春中奋斗,永不言败的少年!

奋斗的青春,最美!

迎接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感想

邓小平生前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牵肠挂肚,深深眷恋。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我的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一九九七年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1992年到南方视察时,邓小平曾站在深圳皇岗口岸的过境桥边深情地眺望香港,久久不愿离去。据工作人员介绍,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着香港的方向,当身边人一再请他上车时,他说:“让我再看一回吧。”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和澳门上空升起时,不少出席政权交接仪式大典的嘉宾将目光转向现场一位年过八旬的女士——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就在距离香港回归几个月前,邓小平不幸逝世。卓琳带着他的夙愿,来到香港和澳门,她说:“我能够代表他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没能够亲眼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的遗憾,但由他开创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但促成港澳顺利回归、平稳过渡,而且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深深地萦绕在邓小平的脑海中,他时时擘画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宏图。深思熟虑后,他对祖国统一问题得出了一个令世界为之赞叹的结论。他一语千钧地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核心与本质进行了精辟的诠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这一结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结晶,是邓小平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的解读和积极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统一大业千头万绪。对于如何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邓小平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恢弘气魄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他在构思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时,“一国两制”构想已具雏形。

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前,创建性地提出,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现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不变。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到1981年9月的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从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归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到1983年6月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6条具体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断清晰着、完善着,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方案。而邓小平则以其非凡的胆略和巨大的勇气,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成为这一伟大构想的创造者。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神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具体运用。正如邓小平多次讲到的“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实事求是”,“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就叫做中国特色。”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在邓小平的关心下,中共中央确定了解决香港问题要坚持两个原则: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不能再晚;二是收回香港以后,一定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以后,经过外交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收回香港的愿望。

香港问题的解决,极大地推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收回澳门。至此,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港澳的前途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分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统一的“三步走”工程踏出了坚实的两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树立了光辉典范。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赞扬“一国两制”:“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也为国际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全新思维,是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由衷地赞叹说:从历史的观点看,“一国两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个构想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想法,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之一,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已被写入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指导思想,已被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作为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已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邓小平的名字,永远光耀在祖国统一的大道上。

迎接澳门回归24周年心得感想

40年前,深圳是那么荒凉,高不过五层的楼房、几条柏油马路、人口稀少的大、小村落、零零碎碎的稻田、水塘等构成了深圳市容的特征,而当时的东京已经是高楼林立繁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座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搬迁到现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学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教育摇篮。

可才仅仅过了40年,深圳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随处可见,通行也更加方便,街道繁华……这些变化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深圳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40年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4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4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4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今后,我们长大了,深圳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为创造更加崭新的深圳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更多的知识使深圳的未来更加美好!

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感想_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体会

20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会和我一样,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篱下”几个世纪的澳门,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分散多年的亲人相持两手泪眼汪汪。那是一个光荣、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一个撼动天地的时刻如同巨石击起了千层大浪。

不管是站在电视机前,还是立在国旗下,人们都昂首挺胸,专注地凝视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图案的区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镜头里闪过一张张热泪盈眶的脸,人们的思绪,久久地被揪着,时间仿佛也停滞下来了。镜头在拍摄,灯光在闪烁。瞬间是短暂的,却在相机里化成永恒。

几百年的风雨,几百年的沧桑,凝于短短一句问候:澳门啊别来无恙?从此,澳门,终于可以重新展开新的一页。同样也标志着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再也没有殖民统治。多少年来的伤口,终于可以愈合,在中国的历,却留下一道伤疤。

对于过去,我们无法忘记,因为看着伤痕,我们的心还会隐隐作痛。但是我们不能不释怀、不自豪,因为我们是凭借着国家的日益强大,以和平的手段让国土失而复得。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名望;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想起我们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的前辈们,戴着镣铐跳起最美的舞蹈。而今,我们虽伤痕累累,也要携着伤疤绽放灿烂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于学校的操场,向着徐徐上升的国旗,唱起激昂的国歌。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也和我一样,会满脑不停地播映着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国人激动的场景:体育健儿项挂金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在奏响的国歌中对着全场、全世界唱出中国人的骄傲……我会激动不已,真的激动不已。这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门回归的钟声,将永远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激励我们前进。

时光流转,白马过隙,今年是澳门回归的20周年,所以,当我看到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关于澳门回归也就不足为奇了。当我在《开学第一课中》看到了现在的澳门发展得如此繁荣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相比于20年前的澳门,今天的澳门变化可谓是巨大的,单是gdp总值相比以前已经是涨了几十倍了,人民脸上洋溢着的都是幸福笑容。

澳门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我们中国的领土,但却在16世纪中叶被狡猾奸诈的葡萄牙强盗将它从祖国的身边的抢走,自此以后,便是长达四百多年的骨肉分离,这四百年的等待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结束了。在1999年12月20日,我们的游子澳门回归到了祖国母亲怀抱里,而这一次,我们将不会再分离。

在今天,澳门回归的20周年,我想祝福你,亲爱的澳门,祝福明日的你比今日更加富强;祝福你一如莲花那样,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永远绽放着耀眼的美丽;祝福你可以在祖国的母爱中,更加自由自在地飞翔。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存我内心的灵魂......”清纯的声音,真执的情感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首旋侓优美的《七子之歌》在“澳门回归”事件中给我印象最深。它是1999年,澳门回归时,由九岁的容韵琳首次演唱的。澳门,1553年被葡萄牙人夺走,于1999年12月20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已经过了15年,如今容韵琳已经成长为大学生。澳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澳门只有赌场业,但随着澳门的发展,现在还有了会展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还在珠海横琴岛盖了新的澳门大学校区,这个新校区能容纳一万多大学生,使得澳门的教育事业大大跨进了一步。澳门的旅游收入也大幅提高。

回归以来澳门的发展还使每个澳门人受益。澳门人两次获得政府发放的生活津贴每人总额接近两万元澳币。所以澳门人深切领受到回归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深有体会的说“澳门会更好!”

xx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会和我一样,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篱下”几个世纪的澳门,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分散多年的亲人相持两手泪眼汪汪。那是一个光荣、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一个撼动天地的时刻如同巨石击起了千层大浪。

不管是站在电视机前,还是立在国旗下,人们都昂首挺胸,专注地凝视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图案的区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镜头里闪过一张张热泪盈眶的脸,人们的思绪,久久地被揪着,时间仿佛也停滞下来了。镜头在拍摄,灯光在闪烁。瞬间是短暂的,却在相机里化成永恒。

几百年的风雨,几百年的沧桑,凝于短短一句问候:澳门啊别来无恙?从此,澳门,终于可以重新展开新的一页。同样也标志着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再也没有殖民统治。多少年来的伤口,终于可以愈合,在中国的历,却留下一道伤疤。

对于过去,我们无法忘记,因为看着伤痕,我们的心还会隐隐作痛。但是我们不能不释怀、不自豪,因为我们是凭借着国家的日益强大,以和平的手段让国土失而复得。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名望;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想起我们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的前辈们,戴着镣铐跳起最美的舞蹈。而今,我们虽伤痕累累,也要携着伤疤绽放灿烂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于学校的操场,向着徐徐上升的国旗,唱起激昂的国歌。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也和我一样,会满脑不停地播映着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国人激动的场景:体育健儿项挂金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在奏响的国歌中对着全场、全世界唱出中国人的骄傲……我会激动不已,真的激动不已。这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门回归的钟声,将永远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激励我们前进。

邓小平生前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牵肠挂肚,深深眷恋。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我的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一九九七年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1992年到南方视察时,邓小平曾站在深圳皇岗口岸的过境桥边深情地眺望香港,久久不愿离去。据工作人员介绍,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着香港的方向,当身边人一再请他上车时,他说:“让我再看一回吧。”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和澳门上空升起时,不少出席政权交接仪式大典的嘉宾将目光转向现场一位年过八旬的女士——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就在距离香港回归几个月前,邓小平不幸逝世。卓琳带着他的夙愿,来到香港和澳门,她说:“我能够代表他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没能够亲眼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的遗憾,但由他开创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但促成港澳顺利回归、平稳过渡,而且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深深地萦绕在邓小平的脑海中,他时时擘画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宏图。深思熟虑后,他对祖国统一问题得出了一个令世界为之赞叹的结论。他一语千钧地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核心与本质进行了精辟的诠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这一结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结晶,是邓小平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的解读和积极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统一大业千头万绪。对于如何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邓小平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恢弘气魄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他在构思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时,“一国两制”构想已具雏形。

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前,创建性地提出,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现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不变。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到1981年9月的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从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归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到1983年6月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6条具体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断清晰着、完善着,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方案。而邓小平则以其非凡的胆略和巨大的勇气,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成为这一伟大构想的创造者。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神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具体运用。正如邓小平多次讲到的“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实事求是”,“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就叫做中国特色。”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在邓小平的关心下,中共中央确定了解决香港问题要坚持两个原则: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不能再晚;二是收回香港以后,一定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以后,经过外交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收回香港的愿望。

香港问题的解决,极大地推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收回澳门。至此,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港澳的前途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分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统一的“三步走”工程踏出了坚实的两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树立了光辉典范。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赞扬“一国两制”:“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也为国际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全新思维,是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由衷地赞叹说:从历史的观点看,“一国两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个构想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想法,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之一,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已被写入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指导思想,已被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已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邓小平的名字,永远光耀在祖国统一的大道上。

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

“小小一朵莲花,背靠着伟大的胸膛,浮沉顺逆分享分担;住在同一个家,牵着彼此并肩开创,互相守望朝着同一方向……”2019年9月4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主题歌曲《莲成一家》正式发布,通过音乐短片形式呈现澳门回归20年来的发展成就,寄喻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同祖国已经连成一家、连成一体。

回归20年来,澳门社会欣欣向荣,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充盈,民生福利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显著提升。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大幅增至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万澳门元跃升至2018年的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前茅。广大澳门同胞依法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作为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拥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作为澳门的主人翁,承担起了管理好、建设好澳门的历史责任。毋庸置疑,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只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握机遇,澳门特区的前途始终光明。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感想

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澳门回归祖国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他希望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站高望远、居安思危,守正创新、务实有为,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推动澳门特别行政区各项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深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符合澳门居民利益,符合澳门繁荣稳定实际需要,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符合全国人民共同意愿。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提出4点希望:一是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二是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名祖国的普通市民,我们看到现在澳门和大陆的和平繁荣现象也因此而自豪,希望祖国越来越富强!

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

1999年12月20日,伴随着《七子之歌》稚嫩纯真的童声,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澳门回归二十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不仅要缅怀过去,更要感恩为现在生活奋斗拼搏的前辈们,祝福祖国更加强大美好。

近代以来,澳门所经历的风雨,浓缩着中华民族所承受的苦难;回归以后,澳门所创造的发展成就,诠释了“一国两制”所蕴含的伟大力量。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澳门命运的巨大变迁深刻揭示,只有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澳门才能保持繁荣稳定的局面;只有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澳门各项事业才能发展得更好、进步得更快,澳门同胞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梦想也才会得到更好实现。

当前国家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一国两制”在澳门特区的实践也进入了新时代。如何在过去的发展基础上,实现澳门新的更好发展,并为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澳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只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澳门就能有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能不惧风浪与挑战,不断砥砺前行。

不变的情怀让澳门同胞始终坚守“爱国爱澳”的价值追求,积极推动澳门与内地经济合作、发展互利,为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祖国的美好的未来是需要我们每一名国人做出努力与贡献的,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为祖国的强大努力,为祖国的团结努力。

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_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心得体会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而至今,澳门回归20周年,20载沧海桑田,澳门越发繁荣稳定。而关于澳门回归20周年心得体会,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邓小平生前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牵肠挂肚,深深眷恋。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我的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一九九七年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1992年到南方视察时,邓小平曾站在深圳皇岗口岸的过境桥边深情地眺望香港,久久不愿离去。据工作人员介绍,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着香港的方向,当身边人一再请他上车时,他说:“让我再看一回吧。”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和澳门上空升起时,不少出席政权交接仪式大典的嘉宾将目光转向现场一位年过八旬的女士——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就在距离香港回归几个月前,邓小平不幸逝世。卓琳带着他的夙愿,来到香港和澳门,她说:“我能够代表他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没能够亲眼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的遗憾,但由他开创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但促成港澳顺利回归、平稳过渡,而且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深深地萦绕在邓小平的脑海中,他时时擘画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宏图。深思熟虑后,他对祖国统一问题得出了一个令世界为之赞叹的结论。他一语千钧地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核心与本质进行了精辟的诠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这一结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结晶,是邓小平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的解读和积极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统一大业千头万绪。对于如何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邓小平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恢弘气魄和深邃的战略眼光。他在构思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时,“一国两制”构想已具雏形。

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前,创建性地提出,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现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不变。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到1981年9月的叶剑英委员长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从1982年1月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归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到1983年6月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6条具体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不断清晰着、完善着,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方案。而邓小平则以其非凡的胆略和巨大的勇气,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成为这一伟大构想的创造者。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神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具体运用。正如邓小平多次讲到的“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实事求是”,“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就叫做中国特色。”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在邓小平的关心下,中共中央确定了解决香港问题要坚持两个原则: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不能再晚;二是收回香港以后,一定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以后,经过外交谈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民长久以来收回香港的愿望。

香港问题的解决,极大地推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收回澳门。至此,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港澳的前途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分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统一的“三步走”工程踏出了坚实的两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树立了光辉典范。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赞扬“一国两制”:“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仅为中国的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也为国际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全新思维,是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由衷地赞叹说:从历史的观点看,“一国两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个构想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想法,却是充满想象力的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之一,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已被写入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指导思想,已被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已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邓小平的名字,永远光耀在祖国统一的大道上。

xx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会和我一样,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篱下”几个世纪的澳门,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分散多年的亲人相持两手泪眼汪汪。那是一个光荣、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一个撼动天地的时刻如同巨石击起了千层大浪。

不管是站在电视机前,还是立在国旗下,人们都昂首挺胸,专注地凝视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图案的区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镜头里闪过一张张热泪盈眶的脸,人们的思绪,久久地被揪着,时间仿佛也停滞下来了。镜头在拍摄,灯光在闪烁。瞬间是短暂的,却在相机里化成永恒。

几百年的风雨,几百年的沧桑,凝于短短一句问候:澳门啊别来无恙?从此,澳门,终于可以重新展开新的一页。同样也标志着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再也没有殖民统治。多少年来的伤口,终于可以愈合,在中国的历,却留下一道伤疤。

对于过去,我们无法忘记,因为看着伤痕,我们的心还会隐隐作痛。但是我们不能不释怀、不自豪,因为我们是凭借着国家的日益强大,以和平的手段让国土失而复得。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名望;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想起我们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的前辈们,戴着镣铐跳起最美的舞蹈。而今,我们虽伤痕累累,也要携着伤疤绽放灿烂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于学校的操场,向着徐徐上升的国旗,唱起激昂的国歌。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否也和我一样,会满脑不停地播映着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国人激动的场景:体育健儿项挂金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在奏响的国歌中对着全场、全世界唱出中国人的骄傲……我会激动不已,真的激动不已。这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门回归的钟声,将永远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激励我们前进。

20载沧海桑田。澳门,这片仅有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在中央政府和内地大力支持下,在历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带领下,蒸蒸日上,繁荣稳定,新的“澳门故事”是从未有过的丰富与生动。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未来的愿景也必将更加波澜壮阔。

澳门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澳门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我国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澳门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载体,艺术是文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民族根基的中华文化,亦是澳门同胞始终珍爱、一脉相承的精神脐带。澳门历经沧桑活力依旧,特别行政区加冠成年风华正茂。一路走来,爱国爱澳门的精神始终薪火相传,更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这种精神源于包括澳门同胞在内全体中华儿女历久弥新的民族复兴梦想,源于20年来澳门依托祖国、面向世界、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20年来,澳门同胞同内地人民一起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系港澳台同胞,并相信澳门这朵祖国的美丽莲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更加迷人的色彩。澳门激情演绎出的精彩的时代画卷,也必将镌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碑。

1999年澳门回归的盛典场景,依然清晰如在昨天。澳门20年的发展,始终牵动着两岸三地同胞的心;澳门20年的脚步,也始终刻印在中华儿女的记忆里。

值此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之际,为让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和走向世界,为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大陆和澳门,北京艺联诗书画院、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联合决定,评选出版“中华民族文化之星”2019贺岁年历,和在澳门特区举办“中华情·澳门特邀书画展”,入选推出一批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为积极宣传展示澳门的美丽与和谐作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相信此次活动对促进祖国内地与港澳台三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唤起对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共鸣,具有积极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同时能让全国人民亲切感受到,我们的艺术家更具热情的爱国、爱澳门、爱和谐、爱发展。

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和澳门紧密相连的广东省珠海市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是夜,华灯初上,我随着欢快的人群,来到珠海举世闻名的情侣路。两边绿茵如毯的草坪上,挤满了人群。人们席地而坐。翘首以待。庆祝澳门回归烟火盛典以海上从澳门腾空而超,火树银花,灿烂夺目,辉映在濠江上空,将澳门和珠海装扮成不夜之城。澳门回归,举国欢腾,回归经历至今历历在目。

岁月如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作为常州长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中顺应形势派驻广东开招市场,要在竞争对手如林的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让长江牌城市客车占领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经过几年打拼,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阳江,韶关,汕头等地都用上常州长江大客车。我们还在珠海机场投资成立机场汽车运输公司,为此我也作为嘉宾参加李鹏总理亲自剪彩的珠海机场通航庆典和珠海首届国际航天航空展开幕式。努力开拓,艰苦拼博必结硕果,我也被公司评选为十佳标兵。在业务交往中,也结识了不少澳门的朋友。九十年代中期应邀去了澳门。整个澳门三岛还没有常州大。道路狭窄但很整浩,公交车全部采用中巴车。车辆全部是右制式。澳门的包容性,多元化并存给人全新认识,中西中外合壁。各种博物馆,展览馆让我耳目一新。刘国钧澳门亲戚郭先生专门开车带我看了澳门全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给澳门注入全新活力。每年以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幅度快速增长。成为一国两制的典范。2017年5月我随着双飞港澳旅游团再次来到澳门。今非昔比,完全变了模样。从香港乘高速快艇,一小时就到澳门半岛码头,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新葡京大厦显得金壁辉煌。比回归前更加繁荣昌盛。原来去澳门都是住在半岛。这次去了氹仔岛丽景大酒店入住。氹仔和路环两个岛屿人工填海己连成一片。第二天,看到填海造田,跑道深入海中的澳门飞机场,跨越友谊大桥,游览回归纪念碑,金莲花广场,澳门标志大三巴广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街区,和世界著名博采娱乐城,观看难得一见的金龙飞天,钻石广场。最后游览威尼斯城天街水城。傍晚从拱北海关回到珠海。澳门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播给人留下深刻影响。一国两制使濠江焕发青春。展现奇光异彩。

弹指一挥间,澳门回归二十年。祖国在发展,澳门在进步。在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中国人民共同走向幸福路。值此澳门回归二十年,献上我衷心的祝福,祝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澳门人民和全国人民更加幸福欢乐。我们明天更美好。

“小小一朵莲花,背靠着伟大的胸膛,浮沉顺逆分享分担;住在同一个家,牵着彼此并肩开创,互相守望朝着同一方向……”2019年9月4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主题歌曲《莲成一家》正式发布,通过音乐短片形式呈现澳门回归20年来的发展成就,寄喻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同祖国已经连成一家、连成一体。

回归20年来,澳门社会欣欣向荣,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充盈,民生福利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显著提升。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大幅增至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万澳门元跃升至2018年的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前茅。广大澳门同胞依法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作为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拥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作为澳门的主人翁,承担起了管理好、建设好澳门的历史责任。毋庸置疑,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只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握机遇,澳门特区的前途始终光明。

庆祝澳门回归24周年心得体会_澳门回归24周年感想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20年前,这首歌曾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如今再唱起这首歌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仍然会泛起涟漪!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自澳门回归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在制度层面推进澳门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通过规划明确澳门在国家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帮助澳门摆脱结构性难题,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宏伟目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澳门发展,曾多次表示中央对澳门繁荣稳定的重视以及对澳门发展的肯定。

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澳门回归以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实现世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篇章。

我们相信,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坚定背靠祖国坚强后盾,60多万澳门民众的福祉会不断增进,澳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