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活动总结(汇总19篇)

教学设计活动总结(汇总19篇)

ID:7495948

时间:2023-12-21 18:09:19

上传者:琴心月

活动总结是活动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活动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学生行为规范抽测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工作的情况总结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结合思政科的德育工作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安全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少先队工作为主阵地,以“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主题教育为载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

根据思政科关于《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校迅速成立了以郑蕙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各级组长、少先队大队干部为组员的自查工作小组,制定自查工作方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规章制度、校容校貌进行了相关的自查工作,现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制度建全。

除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外,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冼村小学一日须知》、《午休管理制度》、《文明班评比制度》等制度,对学生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提出要求。

2、落实有力。

德育工作做的是学生的思想工作,影响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改变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反复而艰巨的工作,它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只能从方方面面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我校不仅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结合重大节日,挖掘各种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每月一主题的墙报评比、每周一重点的学生行为抽查,每周一次的文明班评比活动,促进班集体的形成、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目的。对于学生出现的行为偏差,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及时进行纠正,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在校园生活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大力进行宣传,发挥良好行为的榜样作用,体现德育的正面导向功能。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

(1)校内,学生逐渐养成推广普通话的习惯,以说普通话为荣,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使普通话成为全体学生的日常用语,并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坚决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

(2)学生逐渐养成在校内轻声细语的习惯,高声在课室内喧哗的现象逐渐减少,学生以不影响他人休息生活为荣,并把它作为检查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评价指标。

(3)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越来越好。每天清晨当雄壮的国歌唱响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能够按照升旗仪式的要求站在原地,面向国旗行礼;校园内,遇到老师、来宾能够主动地向他们问好。“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随处可闻。

(4)校园小主人翁的意识越来越浓。随手捡起地面上遗落的纸屑、随手拧紧尚未紧闭的用水开关、随时提醒他人尚未注意的不文明行为的意识越来越强。

3、环境优美。

近几年来,我校的环境建设得到很大的改观,校园内绿树如茵景色宜人,成为鸟儿栖息的快乐家园;校园文化建设布局合理、处处散发出育人的芬芳;操场、通道、墙壁到处干净整洁,学生的卫生保洁意识也越来越强。

以上,是我校检查小组在自查中对学校工作充分肯定的一面,但是,我们还清楚地认识到以下几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们也决定着我校今后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1、学生家长不良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2、社区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3、社区居民(特别是部分流动人口)对校园内部环境卫生的影响。

20xx年11月2日星期四。

学洋思教学设计展评活动总结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现阶段许多中小学掀起洋思的教学热潮,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洋思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取经活动,都大为感慨,就是“严”,严格的学生管理,严格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老师管理,还有就是节奏快,许多人带着疑惑,这样的教学能行吗?这样的教学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吗?在去年我校的校本培训上就有意识的给我们灌输了一些学习洋思、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的思想。可那时我们不够重视,也没有真正了解洋思,更没有付诸于行动。对于洋思模式也只是肤浅的理解。我校在今年2月份开学前的校本培训上,教研室的朱主任就给我们全校教师介绍了洋思教学模式的经过。听了教研室主任的介绍后,我们同事之间议论纷纷,更多的是拿来开玩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去请那些专家、学者来教教我们的后进生,看他们能不能教好”,“喔!以后我们上课还是只讲4分钟”,“学生自学都可以了,还用老师干什么”……这就是老师们对洋思的初始态度。而且我的脑子里也糊涂,没个方向不知道洋思到底怎么样的。但值得高兴的是在上学期里有幸能观摩到朱继梅老师的课,才让我对洋思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听了朱继梅老师的课后,我回来后自己也试着开始着手进行洋思教学,但上学期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要实施这种模式相当困难,所以并没有入门。这学期开始才真正的实验,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我认为要接受和实践洋思应该遵循以下的两种方式:

一、转变自己的观念。

洋思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洋思人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从实质上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且扭转了以前对洋思教学肤浅的、错误的认识。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我在教学时,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先学阶段,很多学生(无主动学习习惯的学生)是坐在方位上耍,等着老师讲,念答案,或者是仅仅把书上文字看一遍,连一些简单问题都不敢动笔,害怕出错;另外课前三分钟准备,即使纪律好,也就是静静坐在那儿等着老师来上课,甚至连书都不翻开,我知道这些就是学生长期依赖老师,被动学习而养成的方法和习惯所致,所以我们除了进行洋思教学实践外,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给学习介绍方法,讲道理,让学生也要学习洋思,了解洋思,明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也真正转变学习观念,进而改进学习方法。

洋思方法,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毕竟那是洋思人花了10多年时间的经验总结,我们运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下一翻功夫怎么能轻易学到。有很多人认为采用洋思教学老师会很轻松,我看不一定,至少在我们没能灵活运用前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用洋思经验中教好的部分去教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好,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你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三清)更需要你的细心和奉献,所以学习洋思还要不怕吃苦,要需灵活运用,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抄照搬过来,收获一定不大,甚至会出现退步。既然洋思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它就应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学习价值。坦率地讲,我们班级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我感觉并不好,从第一次月考考试成绩与兄弟班级比较也来看也毫无优势可言。与兄弟班级落后很多,我认真分析、总结教训,得出结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去实践的结果,只停留在表面,简单模仿,甚至是很多时候是走形式,况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不是短时间的事.。所以我们还要继续积极实践,放开手脚。有改革就会有成功和失败,所以学习洋思要有思想准备,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与挫折,只有执着的追求、探索,才会成功。正确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洋思经验和不断改进的教法应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我相信也能取得洋思一样的效果,甚至更好的成绩。

在月考后我从新在制定计划,从课堂上去下功夫,我认为历史课就是注重“读”。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可见学习洋思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大量的历史素材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教会学生“读书这里的“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背”。“读”是带着问题去熟悉知识,理解教材,学生记下的内容应该是“活”的,这些“活”的知识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考试或运用中灵活自如。“背”是不顾教材含义的“硬啃”,学生勉强记下的一点内容也是“死”的,不久就会烟消云散,对学生今后的考试和运用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去“读”,怎样“读”才更有效率?简而言之,读好历史书就是做好“粗读”和“细读”整篇文章。“粗读”就是读整本书、整个单元、整节课的层次和结构:这本书一共写了哪几个单元?这一单元一共写了哪几节课?这一节课一共写了哪几个问题?即我们得先抓住教材的基本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我们自己在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总会列个提纲,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教材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编写的,我们的考试题目(特别是主观题)的命题也是这样的思路。一旦我们抓住了编者的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在旅行中找到了地图。可谓把课本由“厚”读“薄”了。这一点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

所谓“细读”,就是在“粗读”的基础上,深入到教材的具体内容,把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让你刚刚掌握的这些结构丰满起来。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它的前因后果,都会有它的经过,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细部了解和掌握,可谓把课本由“薄”读“厚”。

如果把书比为一棵大树,“粗读”就是树干和大的树枝,“细读”就是哪些细枝和茂密的树叶。就拿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举个例子吧,这一课讲的是红军长征,那我们就要从长征的原因,经过,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及启示来学习教材用了三个子目来描述,分别讲了这些问题:

1、红红军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经过及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3、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显然,1个子目属于原因,2、3是经过,作用及启示。这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线索和结构,至此已经达到“粗读”的目的。

接下来,围绕每一个具体问题深入阅读教材。比如“红军长征的原因”,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由于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战略根据地,这就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了。至此我们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细读的任务就完成了。

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肤浅的经验,说得不到的地方,敬请大家原谅,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在洋思这条路上开拓出更加宽广的道路,能够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加畅快的遨游。洋思也还只是一种资源,只有我们大家都来实践洋思、探索洋思,创新洋思,共享资源,洋思教学才会成为我们一师教育的财富。

6.《趣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教学设计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学年又将过去,回顾一学年以来的工作,感触良多。

开展趣味数学活动要按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选择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又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主要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下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变化。李卓贤家最近买了一台电脑,学生都很羡慕,但买电脑不上网,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他们到电信局去调查,结果有两种上网收费方式:一种是每月无论上网时间多长均为65元;另一种是计时式,每小时3元,那么采用哪种上网方式更适合他们家呢?同学们一下子就兴趣盎然了。

二、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七巧板拼图折纸游戏火柴棒拼图形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根据我们的设想,还要让同学们学会购物中的数学的`计算(附调查、理论依据、计算方法)、几何体的手工制作,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数学的图形美……不过,因第一次进行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的社团活动,我们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组织趣味数学社团综合实践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了。组织数学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

6《我们的七彩梦》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我们的七彩梦》这个主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进行开发的内容。选择“我们的七彩梦”这个主题,是因为校园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目前我们正在遭受雾霾的侵害,学生能亲身体验到,从雾霾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校园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对于垃圾的分类、环保小知识、环保小方法以及校园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些问题更感兴趣。因此,对《我们的七彩梦》这个主题,他们乐于探究。

《我们的七彩梦》是以校园保护为内容的一个完整的研究活动,拟定分四个阶段完成,它包括第一阶段开题(一课时)、第二阶段主题方案设计,调查研究(两课时)第三阶段成果汇报(一课时)。本节课是这个主题活动的开题课,本节课要解决的是先提出与《我们的七彩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提升为研究主题,然后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学环节上,由校园污染的大量图片引路,发现环保“问题”,围绕这些主题设计《我们的七彩梦》方案,方案的制定从扶到放,从无形到有形,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作好了准备。

1、知识目标完成良好。

认识校园对我们带来的文化;更好关注校园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我们的七彩梦,从点滴做起”的意识观念。学生通过提前预习,查询资料,初步了解了校园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生活垃圾对校园造成的污染,燃烧秸秆等对校园的影响等等。学生同时也知道了如何我们的七彩梦,比如学生从自我做起,低碳出行,生活、学习中如何掌握我们的七彩梦等知识。

2、能力目标完成预期。

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主题生成课时,学生能根据目前的天气情况及老师准备的课件中,提出雾霾成因、校园保护与身体健康、垃圾的分类、环保小知识、环保小方法等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换成课题去研究。

学生通过网上查询资料、书籍查询、向家长请教,并把这些资料进行梳理汇总,锻炼了学生分析、整理资料、梳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小方法探究主题中,学生向家长请教,并对比家长小时候的校园印象,锻炼了学生类比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比如:在第二课时小组活动方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分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在小组内作用,加强了小组成员内的交流,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4、通过第三课时问卷调查,第四课时实践采访,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面对陌生的人群,进行调查问卷和采访活动,锻炼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加了社会活动实践能力,为孩子们将来步入社会增加经验积累,同时也通过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第五课时的成果展示,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学生敢于把自己对课题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在文化课程中很少见到的。

5、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我们的七彩梦》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交流的多了,彼此之间的沟通顺畅了,在小组活动中孩子的情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彼此之间都能相互帮助了,更能互相忍让对方了。通过本次实践后,孩子们意识校园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意识到了如果没有校园保护意识,对人类来说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使孩子们从小树立了我们的七彩梦的思想意识,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陶冶了孩子们爱家乡爱护校园的情操。

6、不足之处。

(1)课题内容有些偏大,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深度不够,主要是受学生现有的知识面影响。

(2)教师主导课堂情绪调控有待加强,教师受学生的状态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起到主导作用。

(3)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及采访时,应加大采访和调查区域,让更多的人更好了解我们的七彩梦。

学洋思教学设计展评活动总结

首先,是大家的思想观念都在转变,这是推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如果思想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永远也迈不开大步子。

其次,是学生学习的转变,由过去的集体被动学习转变成个体主动学习,学生都动起来了,真正地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热情高了,学生的笑脸多了,老师的笑脸也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下子蹿上来了。课堂上说闲话的人少了,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玩手机的人也少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再次,先学后教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预习的习惯,动手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都在慢慢养成。

二、困惑学生作业太多,学生的负担过重,老师的负担也过重,过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挫伤了老师进行教改尝试的积极性。比如,我们整天都埋头在作业里面,而且效果不一定好。这样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也许就会形成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的消极思想。而洋思和杜郎口的做法是尽量不布置作业,如果要布置,则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不同课型,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分为必做题和试做题。作业一般不能超过三道题。课后作业的数量还要以教师能及时批改为限。并教育学生和家长不过分迷信复习资料和练习册,以避免课外时间的浪费。

2、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

3、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在一个小组内找不到一个领头羊,一个不会,大家都不会,达不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结果还得老师一个一个讲,很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进度。

三、今后的措施。

1、认真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具体做法,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还要关注魏书生、李镇西、余映潮等人的教学改革。

2、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大家抽出时间相互听课,一定要放下架子,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我们不敢说洋思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但至少在目前是适合我国教育体制的。所以我们要重视洋思的“当堂训练”这一环节。多年来洋思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再到后来,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4、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总是对好学生的精彩发言报以微笑,肯定与赞扬,他们永远生活在鲜花与掌声当中,而我们的阳光却总照不到后进生的身上,他们默默地坐在那儿,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样好学生越好,后进生就越后。而洋思的做法是“起点是后进生,重点是后进生,落脚点也是后进生”。我们今后要用“关爱和尊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只有后进生的成绩上去了,我们才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因此,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今后工作中一个重点。

5、处理好“收与放”“动与静”“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与语文能力”“张不开嘴与话语霸权”等之间的关系。

四、几点思考。

1、教学改革只有人人参与,才有可能成功。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怎么样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个教师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改革当中,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我认为是学校目前的头等大事。

2、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上,它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领域中。比如晚自习,作业和有关制度也应随之改革。我们学洋思,不能全盘模仿,好的留,不好的坚决去,为什么现在学洋思的普遍一层,而成功的没有几个,弄到最后不得不发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感慨。

3、我觉得学不学洋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必须学习和了解科学的教育思想,只有真正地掌握了教育规律,我们也能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条路子。洋思只是路标,是航灯,而不是归宿,真正的归宿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天天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生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们真的知道吗?了解吗?这也许包括领导和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反思的问题吧。我们既然铁定了要改革,就要有颠覆传统的勇气和决心。

4、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不要一改革就要见成果,一口就要吃个大胖子,特别是在改革初期也许可能失败,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当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序的时候,我们很需要指导。

5、我们课堂上要改革,我觉得像晚自习、作业等也要随之改革。

学生行为规范抽测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自收到市委文明办活动通知以来,质检所党支部牵头,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确保活动深入有序地开展。

二、宣传力度大,影响深远。

我所积极发动全员参与,通过在公示栏、宣传栏粘贴“八不”行为规范内容,让大家可以时时看,处处学,耳濡目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借助led屏、微信群、qq群、短信等媒体多层次、多途径宣传“八不”行为规范,使得此次活动辐射面广,影响深远。

三、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1、开展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针对“八不”行为规范内容,要求每位职工在思想中牢固树立“八不”意识,在工作中、生活中切实履行“八不”行为规范。对身边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坚决说“不”,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

2、举办“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为主题的讨论学习会。组织所里职工,大家坐下来,面对面,谈一谈,听领导讲一讲,进一步深入了解文明的重要性,做到入心入脑,并付诸行动。

3、结合支部会议、道德讲堂,开展“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知识宣贯,开展心得体会交流,写学习心得。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和实践,大家都受益匪浅。

四、活动主要特点。

1、加强领导,全员参与。遵守“八不”行为规范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可以提高大家的文明素质,提高全所的整体素质。通过专人负责,形成制度,确保了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使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2、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通过坚持面向全员,有全员向家属延伸、向社会延伸,扩大影响面,让文明广泛拓展。由所搭建平台,统一组织学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道德讲堂宣讲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八不”行为规范活动渗透到贯穿在大家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大家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3、营造氛围,充分动员。通过召开好动员会、座谈会,大力宣传开展“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倡导大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4、活动分阶段,有条不紊持续开展。“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的活动不会落幕,它将写入单位的员工守则,融入每位职工的生活中。我所也将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增强单位间交流,并将该活动在我所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持续开展下去。

学洋思教学设计展评活动总结

衢江区黄坛口乡中心小学方雪辉。

这次,全国刮起了学洋思之风,起先总觉得这是一种宣传,一种夸张,然而,通过耳闻目睹洋思的事迹,聆听洋思的办学发展历程及洋思的经验介绍,特别是他们的成绩更让我们刮目相看,真可以说是教学管理上的一个奇迹,让我彻底信服了洋思人。一开始觉得他们这样的管理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没想到他们学生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音、体、美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整个学校学生的合格率、毕业率都达到100%。最使我们敬佩的是他们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真正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方法。细细分析,“洋思”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我们不光要学习洋思人的精神,还要学习洋思人他们的办学思想和成功的教育理念,他们那完整而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严格的管理方法、严肃的敬业态度、严明的办治纪律、严谨的教育理念。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衢江区已经开展了一轮多了,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摸索着课改,实践着课改。然而,课改的效果在我们的学校并不是显的那么的突出,而且课改之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如两极分化,学生的成绩下降等等却让我们教师绞尽了脑汁。对照洋思经验,我们发现,我们新课程改革在洋思是有那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我们的的确确要好好的学习洋思,以促进新课改真正的良性化发展,也确确实实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革新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困难分解,发挥学生的作用。

我们用于课堂教学总学时间较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很多老师已觉得很紧了,加上班上有大部分的学生需要辅导,很多老师学生的作业不讲解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甚至有的教师一次作业要讲三次,做之前先讲解一次,批改之后还要讲解一次,最后对差生没听懂的还要再讲一次,本来工作已经很忙了,还要给自己添上更多的工作,结果教师自已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结果还没忙到点子上,甚至出现顾此失彼。为此,洋思经验启示我们,在课上怎样指导学生形成兵教兵的习惯,以及课后如何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等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方法,一对一,他们优秀学生本来自己学会,通过辅导自己又加深了了解,而差生有一对一的辅导,克服了学习习惯上的障碍,也避免了集体辅导没有针对性的缺憾。为此“兵教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3、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总结

旱台中心学校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总结 旱台中心学校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教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共收到各科教学设计6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是语文、数学教学设计,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教务处非常重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评阅,并收集整理。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5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多媒体的应用

从收集教学设计来看,几乎所有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有代替其他呈现方式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幻灯片呈现有关资料

在教学设计中,有许多老师将资料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主要有阅读材料、例题、讨论纲要、习题等。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老师阅读以及学生记录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活动,更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

(2)用幻灯片代替板书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尤其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多媒体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必须为教学过程服务,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的优势而过度使用,更不可完全取代板书等重要呈现方式。

总之,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对于我们在总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若大家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予适当的思考,应该可以使大家的设计更为完善,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附加:

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2、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学校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教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共收到各科教学设计4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是语文、数学教学设计,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教务处非常重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评阅,并收集整理。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家普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大量增加,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5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多媒体的应用

从收集教学设计来看,几乎所有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有代替其他呈现方式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幻灯片呈现有关资料

在教学设计中,有许多老师将资料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主要有阅读材料、例题、讨论纲要、习题等。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老师阅读以及学生记录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活动,更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

(2)用幻灯片代替板书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尤其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多媒体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必须为教学过程服务,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的优势而过度使用,更不可完全取代板书等重要呈现方式。

总之,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对于我们在总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若大家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予适当的思考,应该可以使大家的设计更为完善,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自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化学教学》编辑部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老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编辑部收到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征文20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次来稿的范围之广、质量之高是编辑部举办的数次活动中最好的一次。无论是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还是其他地区的教师,在征文中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国中学化学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征文之后,编辑部非常重视,组织专家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设计及信息技术的使等多个角度对论文进行了评阅,评出了各类奖项,并专门发行增刊刊登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化学新课程,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信息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征文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等类似的描述多次出现。再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例如,对于同一知识内容,若通过实验活动来实现,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等;若通过提供资料的形式来实现,其目标也就变成了发展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家普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大量增加,如改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7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普遍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在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同时,介绍该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促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当然,老师们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十分关注,通过对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等的介绍,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

(4)突出化学史的作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化学史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时补充与此有关的历史资料,更有老师按照化学发展的历史来设计教学过程。例如一位老师在设计苯的教学方案的时候,首先介绍苯是如何发现的,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当时对苯的实验来确定苯的分子式,进而提出关于苯的结构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凯库勒确定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苯的环状结构。

老师能否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很少看到这些设计。也就是说,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学生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判断,也缺少对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再如,有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体现化学与社会联系以及化学史的资料,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介绍这些资料,很少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得这些资料就像课堂教学的“补丁”,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冲淡对主要内容的学习,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对影响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作比较全面的思考。我们应突出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但绝对不能弱化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以及在学生活动出现困难时作出恰当的引导;既要注重精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又要注意将学习资料有效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既能通过资料认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通过资料来更好地学习科学的知识,获取科学的方法,发展科学的态度。

3. 实验设计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在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们对这句话的认识应该说非常深刻,最主要的体现是在教学设计中实验活动的大量增加,不仅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还补充了大量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的实验。

活动教学设计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

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1、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2、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3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3米”?

(4)教室门长2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

第8页练一练。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教学设计

1.练习写好带有“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字。

2.连近义词,学习补充句子,朗读背诵成语,积累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学做名人卡,了解名人的典型事迹,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1.写好汉字,积累语言,并能做到灵活运用。

2.将句子补充完整,使其更加具体、生动。

三、教学准备。

2.收集名人事迹。

(一)万花筒。

1.我会写。

(1)出示两组汉字,读一读,仔细观察,说说这两组字的区别。(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偏旁:第一组都是“折文旁”,第二组都是“反文旁”。

结构:第一组都是上下结构,第二组都是左右结构。

(2)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分别指学生说,教师归纳,顺口溜帮助识记)。

(3)教师示范书写。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第一组字中的“复、夏”要区分,“复”的中间是个“曰”字,“夏”的中间是个“目”字,写“折文旁”时,“横撇”与“捺”之间拉开一点更美观。第二组“反文旁”的字,基本上以竖中线为界,“牛”字和“正”字的末笔改“提”)。

(4)学生书写。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书写时坐姿要端正,每个字要写匀称,写美观,写正确,并相机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写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5)同桌互相评议,在你认为写得好的字旁边贴上一面小红旗。

2.我能连。

(1)出示词语,自由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2)观察范例,理解题意。

(“毁灭—消灭”是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这道题目就是要我们将近义词有线连起来)。

(3)学生自由地连线。

(4)品读五对近义词,全班交流,说一说每对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3.我能填。

(1)播放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三个句子:

爸爸叉鱼去了。

能干的爸爸叉鱼去了。

能干的爸爸又潜入水底叉鱼去了。

(2)读一读,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三个句子,后一个比前一个更生动、更具体)。

(3)好句欣赏。(播放课件)。

穷孩子凯利不得不挨家挨户推销产品。

顶着烈焰的火箭,托举着飞船拔地而起,直插蓝天。

狡猾的狐狸在树林里垂头丧气地转来转去。

(4)你能将下面的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生动、具体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评议。

(5)鼓励学生读好句,并在平时习作中要学会将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二)百宝箱。

1.出示三组词语,读一读,比一比,找规律,说说成语的意思。

(教师归纳:这些词语都是对人物表情和心情的描写)。

第一组成语都以“眉”字开头,这是对人物表情的描写。第二组成语都以“心”字开头,“心平气和”指心情不急躁,态度温和;“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及其舒畅、愉快;“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悦。第三组成语都以“笑”字开头,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

2.你还能说出用“眉”、“心”、“笑”这三个字开头的成语吗?

(小组合作,边说边记,看哪组记得最多。如: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眉目传情、心悦诚服、心不在焉、心服口服、心驰神往、笑逐颜开、笑里藏刀……)。

3.成语接龙。

(用开火车的形式分组进行比赛,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跑得远)。

4.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

(三)大舞台。

1.汇报交流搜集的名人事迹。

2.你了解到的名人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名人名字)。

3.这么多的名人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4.播放课件,教师展示搜集到的名人简介及其典型事迹。

(小结:这些名人的故事非常感人,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做名人卡,向名人学习。

(1)出示名人卡片范例,仔细观察卡片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

(2)学生动手制作名人卡。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并美化名人卡)。

6.交流分享,展示名人卡。

(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秀作品加以推广)。

7.举办“名人展览”。

(此活动可放在班上举办,邀请低年级的小朋友来参观,也可以放在校园内举办,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名人,向名人学习)。

活动教学设计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师:“偏北风2 — 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教学设计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记一次活动时很容易陷入主次不清的漩涡中,活动前、活动后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介绍过多,而写到活动过程则数语带过。有些学生虽然能够抓住活动过程,但是过程的描写要么三言两语不够详细、要么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缺乏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感受。因此,本次习作将聚焦活动过程,针对学生的习作现在,在作后升级课中,通过策略的使用,教会学生通过删减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突出重点,通过增加一些描写将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写详细。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评价表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作水平;

2.能借助升级策略突出活动过程,将重点内容描写得更加详细。

三、

(一)第一环节:层级认定。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次习作的星级评价表,它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一个很好的学习伙伴,也可以称它为法宝。今天我们先用这个法宝来评价一下同伴的习作。拿出学案,上面有三份同学的习作,请你自己先评一评,然后组内交流,尽量达成统一的意见,最后选定一位代表来交流。注意:一定要说出你的评价理由!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对照评价表判断等级,并说出理由。

(2)小组交流,达成统一意见。

(3)每组派一个代表交流。

[附1]“描写”星级评价表。

2.全班交流。第一篇作文,哪个小组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依次:第二篇,第三篇。)。

3.。

总结。

: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要将一次活动写好,首先要学会抓重点。对于一次足球比赛来说,重点应该就是——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其次,还要多用——描写。想一想,在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到哪些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场面等。

预设2:添?添什么?在哪里添加?加上这些动作、表情描写以后,这样过程就详细了。板书:增添。

(二)第二环节:修改讨论。

1.好,现在老师就把这两条妙计送给大家。请大家试着用一用它们,看看效果如何?现在大家都是小老师,学案上有两份同学的习作,他们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进行修改升级。请小组长选定修改哪一篇,商量一下修改方法后,各自修改。都修改好后组内交流,推选三星的习作进行展示。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选定篇目,商量升级方法。

(2)运用方法,各自修改。

(3)相互交换,阅读评价。

(4)推举组内三星作文展示。

2.全班展示。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投影展示,生读自己的作文,并能简单说明得星理由)。

师问:你们觉得他可以拿三星吗?(针对展示,请其他学生评价。要是学生的作文达不到相应的等级,可以通过交流指出修改的方向。)。

3.总结:刚才交流的同学都特别厉害!能够按照层级表将作文修改升级!

(三)第三环节:作业设计。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要写好一篇文章总要经过几次修改。课后请大家利用这两条妙计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整理上交。

活动教学设计

1、巩固本课的生字,积累词汇。

2、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言环境了解、积累反义词。

4、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物品的口头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本课的生字,积累词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物品的口头表达能力。

4课时。

第一课时。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积累词汇。

2、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言环境了解、积累反义词。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

一、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组成本单元的生字,再组成词语。

(一)读读本单元的生字,复习字形、巩固字音。

(二)读读横线左边的字。

(三)举例:光――()。

“光”加上一部分,可以组成本单元学过的哪个字?(恍)。

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恍”。在括号中组一个词。

(四)自主完成一题。

(五)集体订正。

二、读一读,背一背,你会有所发现。

(一)读词语,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

(二)读读第一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表示秋天景象的词语)。

(三)背一背。

(三)口头填空:

秋()气()天()云()大()南()。

果实()()菊花()()()()红叶。

(四)用以上方法学习第二组。

(五)你还能够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三、作业:

抄写词语,并且背一背。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在探索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与带点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一)读读句子。

(二)分别说说括号中填写哪些词语。

(三)自主完成练习。第二句也可进行扩展独立找出与句字相反的词语。

(小-大、坠落-上升等)。

(四)读一读,大家评议。

二、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一)自己读读每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二)指生按原有顺序读读每句话,说说句子的主要意思。

说说这几句话主要讲什么事?

(三)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排排顺序,写上序号。

(四王全安)大家讨论句子的排序,说说理由。

教学反思:

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方法。

第三课时。

培养学生能较清楚地向别人介绍物品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听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自己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物品。

一、读读《口语交际》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二、活动前准备。

(一)学生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请家长帮助孩子挑选交易的物品,确实是闲置不用的、体积较小的一两件物品(玩具、书籍等)。

(二)想一想怎样介绍物品别人才能同意交换(如玩具的外形、特征、用途等,书籍的主要内容)。

(三)练习向家长介绍物品。家长帮助指导。

三、教师示范引导。

教师和一名学生进行交易活动,其他学生观看。

(一)要清楚明白地介绍物品的优点和用途,针对别人与自己有交换的愿望,做重点地说明。

(二)尽量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物品的需要。

(三)介绍时,要注意举止的文明礼貌。

四、学生展开交易活动。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物品交易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易的情况,并及时指导。

(一)选择不成功的例子进行展示。

学生谈一谈不成功的原因。

(二)选择成功的例子进行展示。

学生谈一谈不成功的原因。

五、学生今天交换物品时的体会。

教学反思: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注意文明礼貌,有个别的学生在语言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困难,交际能力较差。

第四课时。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要有创新意识。

学生能够清楚明白的写出来。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读童话故事吗?都看过什么啊?大家特别喜欢看书,读过这么多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今天就让我们去试着写一个童话故事。

二、出示大树图,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大树朋友。

1、点击出示大树图:仔细看看这是()的大树啊?

2、出示小鸟图,快看大树的好朋友小鸟也飞来了,

认真的看看这是()的小鸟啊?

3、点击出示;那么这些小鸟和这棵大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想象。

预设:

(1)出示(大树和小鸟图):这只小鸟在大树上会做些什么?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2)生说:(躲风雨):你多会想,由天气想到了大树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

(3)(躲避人):你更会想象了,由人想到了大树与小鸟之间的故事。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们更应该保护动物,爱护植物。

(4)(搭窝):小鸟的生活可真是离不开大树,再想想还有什么事让小鸟离不开大树?

(5)(给树啄虫):看来大树不仅帮助小鸟,小鸟也在关心大树呢?想一想,小鸟还能怎样帮助大树?(传播种子、粪便为大树增加营养给大树带去欢乐)。

4、总结:就是这样的一幅图,因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想象,所以说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要为你鼓掌。

(2)现在你可就是这只啄木鸟了,你会怎样想?(点击出示:想?)怎样说?(说?)怎样做的呢?(做?)。

(3)大树和啄木鸟之间会说些什么?同桌互相说。

(4)谁来演一演?其他的小鸟认真听,他们哪儿说得好,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5)师生共同练说,哪棵大树想和我这只啄木鸟来说说啊?

(6)师:大树大树,你怎么了?让我飞一圈看看,帮你诊断一下吧,敲敲这没事,再敲敲,原来虫子都在这里呢,我赶快把虫子捉出来吧。大树别急了,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7)除了谢谢我你还能说些什么啊?

三、总结:大家说说,我们怎样才能编出一个好故事啊?角色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样做的?这样你的故事就能更加吸引人了。

四、下面就请你做一个小作家,来写一写大树和小鸟的故事吧。你想写哪个故事?好,就请你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吧。

五、指导修改。

1、示范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2、一句一句读、修改。重点修改习作中的词语和句子。

“字”是否正确。

“词语”是否恰当。

“句子”是否通顺。

“标点”是否正确。

3、学生照样子修改自己的习作。

4、展示自己的习作。

六、讲评。

读一读你的作文,认真听他哪写得好,你有什么建议吗?

1、(水平稍差的学生):你今天的进步真大,完整地写下了这个故事,老师祝贺你,相信你的进步会更大。

2、(水平好的学生):你的故事写得多好啊,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有趣的好故事,还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好的词语,我们要向你学。

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写想象作文,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而且还编出了精彩的故事,收获真大。

教学反思:

学生在发挥自己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并对学生咋发言给予及时的指导,面对学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活动教学设计

1、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3、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课件辅助、自学指导。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引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板书)。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西北畜牧业地区荒漠景观、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景观等图片(或视频)。

(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图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上述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图示地区的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

(板书)。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学生活动)阅读p58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或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图片、数据、资料。

(总结归纳)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变得更贫瘠、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诱发和加剧水文灾害。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有三个区域:黄土高原区最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其次,东北黑土区近几年流失也非常触目惊心。

(板书)。

2、水土流失灾害。

(课件展示)石漠化地区景观、资料。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59“知识窗”及课件资源,分组讨论,总结石漠化的定义、危害、发生地区、目前发展状况。

(板书)。

3、石漠化灾害。

(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地区的荒漠化景观图片、资料。

(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耕地、草场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响较为缓慢,人为原因影响较为强烈。其危害较严重,是世界上头号生态环境灾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板书)。

4、土地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学p60“知识窗”,完成p61活动题。

(转承)世界上有十大公害事件(如:20世纪50年代的发生在日本水俣湾的水俣病,也就是有机汞中毒事件等等),这些公害事件都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灾害事件。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板书)。

二、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世界十大公害事件或各种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2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导致的灾害事件频发。比如:前几年的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导致松花江流域取水困难;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愈演愈烈,在淮河流域的某些村落,甚至出现集体患癌事件,这与淮河流域水污染有直接关系。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这也给我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

(板书)。

1、什么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灾害。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分组讨论,总结条目,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阅读p63“知识窗”,理解土壤污染灾害应如何检测,以及土壤污染灾害的严重性。

(板书)。

2、土壤污染灾害。

(学生活动)自学p63教材内容,自己思考并总结答案。

3、水体污染灾害链。

(转承)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板书)。

三、气候变暖诱发的自然灾害。

结合必修一所学内容,想一想: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吗?(提醒学生保证答案的全面性)。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答案,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全球变暖的原因概括有以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6。酸雨危害因素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8。水污染因素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等等。(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板书)。

1、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

(提出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活动)结合刚才讨论结果,认真分析,总结答案。

(学生活动)阅读p65“知识窗”,看一看乞力马扎罗的冰雪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

2、气候变暖的灾难性后果。

(课堂小结)略。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2、水土流失灾害。

3、石漠化灾害。

4、土地荒漠化。

二、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

1、什么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人为灾害。

2、土壤污染灾害。

3、水体污染灾害。

三、气候变暖诱发的自然灾害。

1、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和原因。

2、气候变暖的灾难性后果。

活动教学设计

1、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1、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活动教学设计

动画片是孩子的最爱,这次我就从动画片入手,选了一部《米奇妙妙屋》,以它为活动的背景,让孩子们在快乐和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技能和知识。《米奇妙妙屋》是一部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家长们精心构思的新版三维动画片,强调学期儿童数学逻辑分析发展,用音乐、色彩以及贴合儿童年龄的语言营造出生动、愉快的氛围,将针对小朋友成长发展需要的知识融入其中,趣味无穷、互动性强。

1 、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幼儿尝试看着图谱,跟着不同的音乐,有节奏地进行相应的动作表现。

2 、能够大胆表演动作并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感受艺术活动所带来的节奏美。

1 、看过动画片《米奇妙妙屋》。

2、捉迷藏地图一张。

3、妙妙工具一个。

4、节奏图谱4张。

5、音乐:《波尔卡》选段,《狮王进行曲》选段,《土豆音乐》,妙妙舞视频一段。

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进场,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基础。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

2、今天《米奇妙妙屋》的小朋友也玩了捉迷藏的游戏。

1、谁躲起来了?躲在哪里?

2、要想找到米奇我们必须经过哪些地方?

3、我们一起帮米妮去找米奇,好吗?你们准备好了吗?

1、我们从小红旗出发,前面有个黑黑的山洞,看不见路,我们怎么过去?谁有好办法?

2、放土豆音乐,出示妙妙工具:一艘小船、一个手电筒、一样神秘妙妙工具!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一起说:有了耳朵,欢乐多多!)

3、在音乐背景下,教师引导幼儿每个乐句双手做四次“握”“放”动作。

4、来到一片美丽的蝴蝶花园。(教师引导幼儿每个乐句做“三次蝴蝶飞舞”,“一次开花”的动作)

5、我们继续前进,前面有一条小河,可怜的米妮不会游泳,那可怎么办。

6、 播放土豆音乐出示妙妙工具,我们选哪一个呢?

7、在缓慢的音乐背景下,教师引导幼儿每个乐句做“四次”用力划船的动作。

8、你瞧前面的石子路又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宝贝们我们赶快来想想办法。

9、播放土豆音乐喊出“哦!土豆!”

10、大家一起说“神秘妙妙工具”——一个弹簧跳。

11、 我们能不能用弹簧跳跳过高高的石子路呢?

12、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教师引导幼儿每个乐句做四次“弹跳”动作。

13、有了你们的帮助,米妮终于找到了米奇,谢谢你们!辛苦了!我们一起来拍手庆祝一下吧。

1、布鲁托也想去找米奇,你们愿意再帮助他去找吗?

2、教师指着图谱引导全体幼儿完整表演。

今天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大家快起来吧,一起站起来,现在该条米奇妙妙舞了

本次活动中,我参照多级的探险之旅,设计了“钻过黑黑的山洞”“飞过美丽的蝴蝶花园”“经过一条小河”“跳过高高的石子路”四个情境。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按照图谱进行表演。整个活动下来,幼儿还意犹未尽,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直都非常高涨。

1、教师设计的(土豆音乐):在米奇妙妙屋动画片里,小朋友们最兴奋的无疑是一起大声的把妙妙工具“土豆”喊出来。一句“哦,土豆!”犹如身临其境。在课堂上,当孩子们一起大声叫“哦,土豆!”的时候,土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出场,把孩子好像真的带入动画片里面,怪不得他们都如此兴奋。

2、教师设计的(快慢节奏音乐):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幼儿尝试着看图谱跟着不同的音乐,有节奏地进行相应的动作表现,这不仅仅要求孩子们掌握节奏,而且还要做相应的动作。我认为这锻炼了孩子的综合能力。两种音乐与设计的场景非常匹配,幼儿也能较好的融入到活动中去。

3、教师设计的“妙妙舞视频”:每当一集动画片结束之前,米奇都会邀请小朋友们站起来一起条快乐的妙妙舞。那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站起来跟着动画片的动作手舞足蹈。于是在这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也设计了“一起跳米奇妙妙舞”。

1、教师设计的(妙妙地图):我自己设计的一张妙妙地图,并且用比较鲜艳的颜色进行了装饰,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情境,美化幼儿的视觉效果。用同一种颜色装饰了历险的路线,也帮助幼儿更加清晰地分辨出活动的主要路线。

2、教师设计的(图谱):如何让幼儿更好地抓住音乐的 节奏,我想用图谱协助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我一共设计了四张图谱,用生动形象的图形哎表示每一个节拍的动作,让幼儿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幼儿能跟着图谱较好的进行表演。

活动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活动玩手偶是结合了小班的主题"有用的小手"设计的集体活动,小班幼儿阶段最喜欢玩弄各种各样的玩具,小班后期幼儿自我表示的欲望明显增强。通过此活动欲培养幼儿简单的扮演能力,激发幼儿用手偶做载体自由创编对话,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还能进一步培养小朋友自编自演故事的能力。

1、尝试用手偶扮演,乐意用语言表达手偶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1、人手一只手偶。

2、音乐:找朋友。

一、介绍手偶。

(一)、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朋友,看看他们是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二)、这些玩具朋友有个一起的名字叫手偶。

这些手偶的身体软软的,只能躺着,不会说话,不会动。手偶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会说话会扮演,他们想找一个喜欢他们、愿意协助他们的朋友,使他们的头、手、身体和小朋友一样都动起来。

二、尝试手偶的操作方式和简单的动作。

(一)、请每个幼儿选一个喜欢的手偶,试一试怎样帮它的头、两只手都动起来。

(二)、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身的方法。

(三)、教师介绍自身的操作方式。

1、尝试用手偶扮演儿歌。

我们一起来让手偶动起来--"欢迎欢迎,拍拍手""你好你好,点点头""跳一跳。转一转""再见再见,摆摆手"。(幼儿跟学两遍,要求手和嘴一起配合起来)。

2、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动起来方便吗?(幼儿再次尝试)。

三、用手偶跳朋友舞。

(一)、教师示范扮演朋友舞(左右手各套一个手偶)跳找朋友舞。

(二)、放朋友舞的音乐教师示范跳两遍。

(三)、幼儿找身边的一个手偶朋友,扮演朋友舞。(提升,你找到了谁说你的朋友啊?)。

(四)、我们的朋友真多啊,我们一起去找找外面的朋友一起跳舞。

活动教学设计

第88页例1,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1.理解“合计”的含义,进一步体验对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三只小猫相约一起去钓鱼,现在我们去看看他们的钓鱼情况吧。

二、教学例1.

请观察上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填写好下面的表格,教材88页。

请学生回答每只小猫钓鱼的条数,并说说怎么想的?

点名学生回答这里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比较文字记录和统计表记录更喜欢哪一种,并说说理由,总结出用语言记录虽然说的很清楚,但是需要的文字特别多,而表格也能表达清楚并且更简洁。

介绍表的名称: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表。在数学上,除了用统计表来记录数据,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的形式来记录数据。

怎样把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来呈现呢?

让学生展示汇报。

老师总结:我们在涂色的时候是从下往上一格一格的图,小白猫钓了九条,所以我们就在小白猫对应的纸条上图,九个小格小灰猫钓了八条我们就在小灰猫对应的纸条上图,巴格小黄猫钓了七条,就在小黄猫对应的纸条上涂七格。像这样用一个个方块或直条的形式来表示出每只小猫掉鱼的条数,这样的图我们叫做他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看出谁钓的最多?谁钓的最少吗?生回答,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回答,因为小白猫图涂的直条最高,所以他钓的鱼就最多,小黄猫图的直条最矮,所以他钓的'鱼最少。用条形图一眼就能看出谁钓的鱼最多,谁钓的鱼最少?根据条形图的高矮,就能判断出哪个数量最多,哪个数量最少,数量多的涂色就越高,数量少的涂色就越矮。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图完成下面的填空,教材88页。生回答填空,现在请大家对照统计表和统计图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可以提示:统计表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呢?统计图又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呢?学生比较这两种表示方法,更喜欢哪一种呢?说说理由。

三、课堂活动。

调查全班最喜欢的少儿节目人数。

刚才我们通过两种方式了解了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况,现在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最喜欢看的少儿节目的人数。先看这个统计表的名称是什么?生回答。介绍节目名称有:小猪佩奇、斗罗大陆、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海绵宝宝,如果你最喜欢的节目不在这几个当中,那就选择其他。现在应该怎样完成这个调查呢?请大家帮忙想一想吧。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一起讨论。讨论完后,老师请人回答。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可以预设一些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评价,你的想法真不错。老师追问,还有其他想法吗?当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评价你的想真好。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真了不起。

在学生说得方法中选择一种完成统计,完成表格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四、练习(明确一下教材页数或制作详细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料保存。

1、考考考,请学生对照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空格部分。请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统计小组同学的年龄。

小组里选一个代表负责统计。选一人汇报结果。

3、观察统计图谈感想,让学生意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常常会跟家人到商场购物,到剧场观看演出。我们有时会看见个别幼儿在商场乱跑,随意翻动货架上的东西,在观看演出时站起喧哗,很影响公共秩序,并且不利于幼儿德育发展,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亲身体验购物和观赏演出的过程,了解应注意的事项。

2、培养幼儿的公德意识和良好的公共场所礼仪习惯。

[活动准备]。

小食品、小玩具、模拟小商场、木偶剧录象。

[活动过程]。

一、购物活动。

2、关键步骤:

a、讲解应注意事项(不乱摸乱尝散装食品,不乱动玩具,付款后才能吃或玩。)。

b、开始游戏,请小朋友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注意礼貌用语。

c、讨论:哪个小顾客做得好?为什么?哪个售货员做得好?为什么?如果你去超市回怎么做?总结成儿歌“超市里边糖果香,玩具多彩又多样。小朋友们不乱摸,付款之后才能尝。”

3、家园共育:家长带孩子去超市时进行隐性教育。

二、观看演出。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去剧场看过演出吗?你当时是怎样作的?

2、关键步骤:

b、总结:一切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我们要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着叫做“讲公德”。

c、编成儿歌,请小朋友打快板朗读“观看演出提前到,关掉手机快坐好。节目演完要鼓掌,离剧场时静悄悄。”

3、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观看一次演出,注意幼儿表现。及时反馈给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