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北京的教案大全(19篇)

中班北京的教案大全(19篇)

ID:7750549

时间:2023-12-24 16:33:39

上传者:纸韵

中班教案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依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教案范文,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北京教案

学会"梨、桃"两个 字,学会本课的词语 子,感悟到水果丰收的美丽景象。

1.学习和积累词语。

2.复习识字方法,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3.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

有的生字笔画较多不好掌握。

1.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画的这些都叫什么呀?板书: 水果

师:秋天到了,这么多水果都成熟了,真是水果 大丰收呀!板书:丰收,跟老师一起认真写。

2.多种形式读书 师: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呢?一起去看 看(打开书41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水果的名字。

(2)你们都认识这些水果了吗?读给同桌听,一 定要叫对水果的名字呀!

(3)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各种各样的水 果丰收了。各种各样,都有哪些水果呢?一边轻声读 一边用笔圈出来。

(5)没有圈对的同学,赶快改一下。谁改完已经 坐好了?

(1)你还认识吗?自己读读。

(2)谁领大家读读。

师:我们看,这几个字里有的是说水果名字的,你能帮他们找到小主人吗?

第一次:菠、梨、桃; 那这几个字呢?应该贴在哪?

第二次贴:弯、沙、甜

3.笔顺。

师:你们还挺聪明,我们再一起读读这6 个字吧! 你们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他们吗? 师:为了记得更清楚,我们一起看看笔顺跟随。

(1)实物投影:桃这个字写的时候容易倒下笔, 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2)像这样,边说边写,把剩下这几个字的笔顺 记清楚。

师: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记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说怎么记(板书:说)可以描一 描书中的红字(描)还可以在本上写写(写)。 你们能记好这些字吗?真能? 不过,先别着急记,这有两个字提醒大家一下。

(1)弯:怎么记住它?下面的弓不太好写(变红), 和老师一起写写。弯弯的什么样?作动作告诉我。

(2)甜:这个字呢?怎么记? 右边的字是甘,甘蔗的甘,它也不太好写,再跟 老师一起写写。 瞧,舌头品尝甘蔗,味道甜又甜,跟老师一起说。

(3)小结:闭上眼睛你能想出弯和甜的样子吗?如果你能想出来,就说明你记住它们了。 孩子们,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我给大 分钟,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6个字,就评他 为识字大王,还有精美的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那就赶紧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吧!一会可要听写呦!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记)

(4)记住了吗?还用看这些字吗?准备听写了: 第一个字要猜个谜语:桃(浑身长满小细毛,歪 着小嘴对我笑)想想,是什么?快写下来吧。 第二个字还是一个谜语:梨(长得像葫芦,颜色 黄澄澄) 下面的字看拼音写,课件出示。

(5)老师在课堂上判一判,写完全收上来。

(6)展示学生的听写,纠正错误。

1.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木)

师:看,木加兆字组成桃,木加利字组成梨;谁 表音来,谁表意,请你留心多注意! 别看它们都有木,可是,一个是瘦瘦木字旁,一 个是扁扁木字底。写好它们可不容易!

2.整体观察,你发现什么? 课件显示:桃:左窄右宽;梨:上高下扁

3.师范写 5.展示一个人的,比刚才听写时写的进步多了。

学会这么多字,你高兴吗?我们也丰收了,让我 们一起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北京教案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东方古都,还记得我们上册书中读到的红墙、黄瓦,读到的京剧、茶馆,读到的胡同、四合院吗?它的庄严,它的神圣,它的神秘,它的内涵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吸引了中外读者。北京是个老人,也是个新生儿,它在前进,它在描绘着新的宏伟蓝图,它孕育着新的更大的突破,它要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

在《北京亮起来了》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现代气息、高耸的大厦、川流的汽车,绚丽的广告、明亮的橱窗、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这亮 不仅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而且还指北京已成为了一颗东方明珠。

课文开头说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中间描绘了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夜晚的装点,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不夜城,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结尾用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总结全文。教学时,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直观图片或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抓住中心句,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语言朗读,体会感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北京认识多少呢?能来说说吗?(学生自由谈论。)

2.师:今天,老师再一次带大家去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1.(课件:飞机起飞声。)

2.师范读课文,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或图片配画外音)。

3.师: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4.师:说说你游览后的感受。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5.师;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走进北京。我这里有四辆大巴士,这四辆车将带大家去四个不同的地方。但首先得买票。师出示票(词语: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繁荣昌盛、幢幢高楼、)请轻声读读这些票,再自行购买一张。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进行检票,读对了,才能加人旅游团。

6.师:检票完毕,要上车了。请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四辆车将去哪儿?(生再次读文)

7.确定四辆车的驶向(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

8.自行选择,上车(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3.4.5)。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认读生字,反复读课文,做到读通读熟。

三、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第二小节

1.图文结合,读读谈谈第二小节,你在游览长安街时,看到了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并作直观理解。

3.做做小导游,向没有去长安街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边指图,边介绍)。

4.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了解长安街了吗?(让没有选第二小节的学生也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第三小节

1.读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理解犹如。

3.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4.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第四小节

图文结合,读读谈谈第四小节,你在游览商业街时,看到了什么?

北京教案

1、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统计材料,引导学生将整理后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并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体现统计的过程。

2、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体现统计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看看今天对我们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二、新授

1、出示统计表:

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统计表

项目 合计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景观遗产 数量(处)

(1)观察统计表,明确各项目名称。

(2)出示中国的部分世界遗产名录,阅读,并完成统计。

(3)独立补充统计表。

(4)汇报。

2、出示统计图:

(1)观察,一个单位长代表几处?(理解1个单位长代表几。)

(2)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

(3)在中国的世界遗产中,你知道北京有几项吗?(根据统计资料回答。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

(1)试一试,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下来并填入统计表中。

(2)合作交流,调查,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反思

学生在课堂中能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统计材料,将整理后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并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体现统计的过程,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

数学一日一练。

北京教案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4课时

(1)小熊购物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 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挂图、数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

(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 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

(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北京教案

1. 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话的向往之情。

4.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对北京话的喜爱。

1.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搜集北京话的资料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完成学习目标1. 2。

一、情趣导入:

1. 播放侯宝林相声《北京话》,学生交流感受。

2. 学生交流对北京话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 浏览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默读各个自然段,想一想各写的什么意思。

3. 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把问题写下来,先尝试自己阅读解决,解决不了课堂质疑。

4. 我会读

( ) ( ) ( ) ( ) ( ) ( )

沮 丧 歧 视 间 隙 模 仿 不 朽 正 宗

5. 我会写

诸多 诱惑 间隙 正宗 痕迹 不朽 效果 售票员 琅琅上口 生动活泼 汪洋大海

6. 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

沮丧:

歧视:

包容:

诱惑:

陶醉:

汇集:

琅琅上口:

三、了解破折号在句子中的几种作用。

四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完成学习目标3. 4。

一、 谈话导入。

二、 细读体会。

2. 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在北京话的诱惑中,改变着自己。”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

(2)“北京话是不朽的。”

3. 外地人、外国人学习北京话有什么独特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湖北朋友 美国朋友 我)

4. 读了课文,你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5. 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6. 文中四处运用到了破折号,找出相关句子,根据课前查找的相关知识,说说破折号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三、 拓展。

家乡的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找出两三处比较一下。

四、 课后练习。

1. 我像( ),融入北京话的汪洋大海中。

2. 于是便像( )沮丧。

3. 中国地域广博、方言各异,能讲普通话,( )就获得了语言上的通行证。

4. ( )在北京这种包容了各地移民的国际大都会。

北京教案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

北京教案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北京教案教学设计好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article/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北京教案

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2课时。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1、教师范读。(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诵读。

4、学生个人朗读。

5、男女生分别读其中的几则,如第一、三、五、七、九由男生来读,其余由女生来读。

6、全体齐读。

1、要求学生在理解前四则内容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

2、要求学生及时标注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之处,提醒自己在交流时重点记忆。

1、在阅读前四则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四则的共同之处?

这四则所谈论的都是孝道。

2、在这四则中,你对哪一则的感触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则: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心情高兴与否,吃饱穿暖与否,事业通达与否,与人交往顺利与否等等。面对父母的担忧,为人子女,能做到的就是减少父母的忧虑,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因为很多事情凭借个人的努力,是可以让父母少担忧,少操心的,也许只有身体的疾病,是个人的力量所改变不了的,所以这一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为人子女要想行孝就要谨慎持身,这样就可以让父母放心、安心,少挂心。

1、那么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行孝呢?

能给予老人心灵上的安慰,使老人在精神上不寂寞,不孤独。能从尊重的角度出发去对待老人。

第三则:父母在,为人子女尽量不远行,一方面,子女的远行会让父母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另一方面,父母年事已高,当有些事始料未及时,让子女空留遗憾。如果必须远行,那么一定要告之父母你的行踪,及时让父母知道你的情况,以免父母担忧。

及时给父母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常回家看看,及时知晓父母的近况。

第四则: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晓,知道父母的年龄常怀着这样的心情,喜悦和恐惧。喜悦则是因为父母还很健康,很长寿,恐惧的是父母已经高龄,生命已经衰竭,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内心非常恐惧。

3、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

知道父母的年龄意义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时行孝,尽心行孝。

《论语》第一章即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请谈谈你对“本”的理解。

行孝是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个人如果以私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爱心、忠诚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人和国家呢?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务本”,才可以生道。

课后作业:

积累《论语》中其他与行孝有关的内容。

板书设计:

唯疾之忧。

敬而养之。

孝为人之本。

游必有方。

知年喜惧。

由学生背诵前四则导入。

1、朗读后五则。

(1)教师范读。(力求以虔敬之情感染学生)。

(2)学生互相读。

(3)读一则背诵一则。

2、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则进行探讨。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做代表,将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公布给其他同学。

3、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结果给予评价并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1)“巧言令色”的人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巧言令色”的人是伪善之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去逢迎、献媚、讨好,是小人,这类人的存在会让他周围的人看不清自己,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尤其是那些为政者,听信了花言巧语,就会腐化堕落,危害国家、百姓。

(2)“德不孤”应该如何理解?一“必”字写出了孔子怎样的信念?

“德不孤”是指有德之人,绝对不会被孤立。孔子坚信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人,他尽管会遭遇到不理解,但只要有恒心、有意志的话,就一定会有志同道合之人陪伴。

(3)“义”与“利”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义,是道义真理之所在。义者,宜也。凡事先问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当与不当,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君子以义为道德自律,不义之物不取,不义之财不获,不义之名不居。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懂得私利。义和礼不同,礼是外部规定,义是内心约束。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

(4)君子为什么会“坦荡荡”?小人为什么会“长戚戚”呢?

君子以“义”行天下,乐天知命,俯仰无愧于天地,所以其心坦然。而小人追名逐利,私欲满腹,因此常会处心积虑,又常会患得患失,所以其心忧戚。

(5)应该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句话强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分苛责,这样很多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行孝是立德的一部分,也是立德的基础,如果没有根本上的孝道就无法谈及其他。

1、积累《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内容。

2、阅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

板书设计:

通晓大义。

君子坦荡荡。

仁爱待人。

巧言令色。

利欲熏心。

北京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会写10个生字。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词、学句,背诵课文,体会北京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很多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这对他们理解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难度,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图片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率、词。

2说说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讲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学习第2自然段。

北京教案

1. 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辩认其余三个方向。

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小黑板 字条(打印)

课前谈话: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到石良完小,谁能给帮老师一个忙。介绍一下 校园的情况,分别找一找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谢同学们的介绍。

现在,上课(师生起立问好) 咱们来个小竞赛,看哪个小队的同学反应快,回答流利、干脆。准备好了吗?想一想,你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三个小队分别说)?再一个问题: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为什么老师提同样的问题,而你们的回答却不一样? 这节课咱们来研究方向与位置。(板书)

2.为了让我更清楚地认识校园,请同学们再帮我一个忙。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填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图上,制成一个平面图。利用你们已有的经验,开始独立完成。(生独立完成平面图,师巡视指导)

3.请3个学生把不同结果板演到小黑板上,并让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白是面对哪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建筑?后面?左面?右面? (转身,分3个方向演示小黑板,并标上方向。演示完成后再把小黑板集中摆放。)

4.同学的平面图都有道理,但为什么不一样?同一个校园,平面图却不一样。怎么办?所以必须统一规则。在国际上人们绘图或者平面图时,规定按上北,下面就应该是(学生说,师板书到中间)以后再绘图的时侯就必须按这个方位。 再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按到方位图上。哪个平面图是符合这个标准?为了看的更明白,再加上方向标。

5.这两个图怎么变一变让它也符合标准?(旋转,也标上方向标。)

1. 实小平面图

通过这个图,你说一说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做一个学校周边环境平面图

师: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制作一个平面图。调查一下学校周边的情况?(板书东埠 西埠 下河头 石良集 )把它们写到另一张纸上,做成一个平面图。

板书设计:略

北京教案

1.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答,通过阅读教材学习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2.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

3.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已知货车速度千米; 客车速度千米

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师:z517次客车从北京西站开出, z518次客车从石家庄开出一定会怎么样?

生:一定会相遇。

师: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相遇,大约会在几点几分相遇呢?

(下午2点到4点之间)具体时刻会是几点几分?

(学生解决此问题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看书)

怎样解决,教材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请同学们看书p58:

自己先看书,再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怎样理解?

这样的小方格纸叫做坐标纸

每一个大格表示1小时,10个小格是一个大格

每一个小格表示6分钟

一端表示北京,另一端表示石家庄

两条线的交点大约为相遇时间,大约15:07 15:08

通过坐标纸解题应分为几步?

找出北京西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找出石家庄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交点就是它们的相遇时间

用坐标纸解题应注意什么?

估点要准确

苗点要细些

结果要看准确

p58 画一画:

p66 4看图回答问题

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收获?

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方法是多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利用坐标纸通过画图解答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

北京教案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中的《铺一铺》一课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气息,充满了数学美的好教材。本节课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所新增设的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铺一铺的实践活动,探索密铺知识。密铺也称镶嵌,它是指一种或多种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的现象。生活中的地板,地砖,墙壁,拼图,装饰画中都存在着密铺。密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密铺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 本节课教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呈现出学生所熟悉的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铺一铺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然后,再让学生综合运有所学的知识,用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创作出新颖美丽的密铺图案,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本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说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一方面,学生对于密铺现象并不陌生,对于密铺已经积累较深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圆形等等)也是非常熟悉的。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密铺图形的美。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十分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通过帮助小区选择地砖铺地面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铺一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铺地面,引导他们把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来就得到了密铺的理性认识。当然也有可能会有学生用圆形或五边形这些单独不能密铺的图形来铺,这时又可以让学生比较分析出只用一种图形圆。

北京教案

1、认识 14 个生字,写好“阴、城” 2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教师板书“北京”。

师:大家齐读这个词。(生读课题)

师:北京是哪儿?

生: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北京在哪儿? 北京什么样?

生:七嘴八舌。

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祖国妈妈的生日,学习了歌颂祖国妈妈的诗歌和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祖国的首都看看。

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还要想办法记住它;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为止。开始吧!

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难。

师:提起北京,自然会想到天安门,举世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城的中央。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下面配第二段文字。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天安门在 北京城 的 中央 ,红墙、 黄瓦 ,又 庄严 ,有美丽。天安门前面是 宽阔 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 纪念碑 。

师:怎么样?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敢站起来比赛读?哦?这么多小勇士!这样吧,男同学推荐一位,女同学推荐一位!看来,你们很优秀,好好读哦!其他同学要一边看书,一边听,听听谁读的好,待会儿起来评一评。

师:好,两生分别读第一段。

师:他们俩谁读得好?

生评。

师:这段话有很多生字,大家对照课后的“认一认”找找,看看都有哪些生字?

生说,师在课件上点出。

师:来,一起读读这些字。(生字:城、央、瓦、庄、严、阔、碑)

师:交流一下识字方法。

生:交流。

师:来,咱们再倒着念一遍。

师:这次,我指哪个,你就读哪个,咱们跳着念一遍。(最后读“城”)

师:“城”是本课要求会写的一个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写。

“城”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成”的斜钩要有点弯度,就像一把弓,要写紧凑些。

学生观察到这是一个形声字。中间一横是长横。

生练写。

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播放天安门广场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指名读)

师指导:天安门怎么样?

生:又庄严又美丽。

师:想不想去?

生:想。

师:让我们带着对美丽天安门的向往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除了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北京还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请同学观看图片(播放长安街和立交桥的图片,配有第三段文字。)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练读第三自然段。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 阴 ,鲜花盛开。北京新建了许多立 交 桥。立交桥的 四周 有绿毯 似 的 草坪和 拼 成图案 的 花坛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师:这段话里的生字也不少,大家用刚才的方法,小组之间来学习一下。组照注意检查落实。

生小组学习。

师:大家学的那么认真,结果如何?老师来检查一下。一起读读这些字。(生字:阴、周、似、拼、图、案、坛)

师:大家记得真好。你们用的什么好方法?(交流识字方法)

生:交流。

师:来,咱们再倒着念一遍。

师:这次,我指哪个,你就读哪个,咱们跳着念一遍。(最后读“阴”)

师:“阴”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一个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写。

“阴”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也是左窄右宽,要注意双耳刀的写法。注意右边的月第一笔是竖撇。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起来做:身挺直,头摆正,肩放松,脚放平,每个字只写一遍,开始。

生练写。

指名2 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感受北京美丽的绿化、彩虹似的立交桥,感受北京的建设成就。

师:北京市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让我们带着对北京现代化的向往一起读一读这一段。

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那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请同学们观看图片(播放长城、天坛、十三陵、颐和园、故宫、北海公园的图片,师解说; 这些都是北京胡名胜古迹,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出示北京高楼的图片,下配第三段文字:

北京有 许多名胜古迹,有 许多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 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师:请大家自由练读这一段。指名2 生读。

生评价。

师:近年来,北京新修了许多宽阔的快速干道,一座座高大的立交桥,道路两旁,一座座崭新的高楼大厦像树木一样排列着。几年不到北京,再去北京看看,就会发现,北京的变化真大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三段,感受一下北京的古老韵味和快速发展吧。

师:谁能仿照“北京有 许多名胜古迹,有 许多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 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说句话。

课件展示:用“ 有 ,有 ,还有。 ”

师:小组内自由讨论一下。

找3 生展示。

师:同学们不仅读的好而且说的好。

请同学们观看幻灯片。(播放由北京相关图片做成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这就是北京,我们的首都,我国的心脏,它美不美?

生:美。

师:想不想去?

生:想 。

师:让我们带着对美丽北京的向往,带着对祖国首都的赞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生读。

生评。

师范读。

生模仿。

北京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附板书设计:

10北京

天安门

美柏油马路

北京教案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北京教案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课时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北京教案

1、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2、了解北京的建筑和景色。

3、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用书《首都北京》。

1、共同回忆有关情节,讨论:

——“我们的家叫中国,那中国的首都在哪儿呢?“

2、幼儿阅读图书并讨论:

(1)交流各自对天安门的认识:

——“天安门在哪里?它时什么样的?“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怎样的?“

“人们是怎样观看升国旗的?为什么?”

(2)边看图片边验证他们的介绍,作小结。

交流北京著名的古迹、特产:

——“你们还知道哪些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

“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选择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留影:

——“想不想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北京的景点照张相?”

教师用照相机为幼儿拍照留影。

北京教案

1、认读8个字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老师准备。

查阅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幻灯片。

学生准备。

课本、课堂练习本。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读生字。

学习多音字放假寒假请假假如假设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通过字典帮助解释。钦佩:敬重佩服。钦:敬重。难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就不觉得奇怪了。乖巧:讨人喜欢。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认读字,写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通过字典帮助解释。让学生认读认读字。扩展知识,学习词语。

1、我给大家介绍半边井的知识,从哪里来的?

2、我们看看爷爷是怎么说的。

4、那是不是只有我家有半边井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这些人家挖半边井,让穷人从井里免费挑水,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什么?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文章最后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谁知道鹿港为什么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了解鹿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游客在巷子里走来走去?为什么会盯着围墙下瞧个不停?是爷爷说的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没有能力雇工人挖井。为了让他们也有井水喝,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井口一半在墙内,一半露在墙外。这样一来,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因为有些人家没钱挖井,没水喝,所以把井口露在墙外面,让他们也喝到水。不是。“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肯定不止一家有半边井。好。体现了人与人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从很久之前,鹿港的人就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现在还在延续这种关爱。指名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通过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1、复习1-7课生字,听写。

2、熟读所学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复习巩固所学知。

北京教案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1、本课词语卡片。

2、有关北京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心脏)指指心脏在什么位置?是啊,若是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可见心脏对每个人有多么重要。现在老师说一句话,请大家用心听,看看你能从老师的话里体会到什么。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如:知道了北京对祖国很重要。我们要爱祖国,也要爱北京。

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你对北京知道多少呢?

(交流对北京的了解,师相机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

1、(课件展示北京的美丽风光)。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

2、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先听老师读读课文,同学们一边看书一边欣赏老师的朗读。

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激发读书兴趣。

3、老师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是你平时见过的,是怎样认识的?(提示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a、谁能勇敢地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好的句子再读一读,让我们共同来帮助你解决困难。指名读,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生字注音)。

b、我们都来练习读读这几句话,看谁最先读好它。(自由练读、汇报朗读)。

(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倒大家了。

出示词语卡片,去掉拼音,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认读单个生字:

同桌之间打乱顺序互相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1、认识了生字,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请大家再小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什么。(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北京非常美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4、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5、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北京的美?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最向往的一处,勾画出来,多读几遍,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汇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2、3、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朗读和感悟。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你去过天安门吗?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师生互相交流对“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了解。)。

3、我们来借助图片认识它们。

看图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图上体会“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的意思。

4、动手画一画。

自由读课文,体会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正确认识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然后交流评价。

5、想不想亲自去天安门看一看?

指导朗读,读出向往之情。

6、能不能看着自己画的示意图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北京美在哪里。

2、利用课件或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相机体会“绿毯似的”、“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说话练习:立交桥又()又()。

鲜花又()又()。

草坪又()又()。

车辆又()又()。

4、学到这里,北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5、你想怎样读好这段话?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北京的美丽、繁荣。

1、指名读,说说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示“许多”、“到处”,说说从这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3、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新建了哪些高楼大厦?(生运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练习说话,师相机点拨、补充)。

4、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北京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5、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热爱、赞美之情。

1、学到这里,现在北京在你心中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2、能不能用一句话夸夸北京?把你赞美北京的话工工整整地写在书上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3、有感情地把你写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之情。

(板书:热爱)。

1、学习了这篇课文,下课后你准备做点什么?

2、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建议:

a、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可以和同学一起唱唱赞美北京的歌曲,背背描写北京的儿歌;

c、可以给家里人介绍北京的美丽风光;

d、了解北京近些年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