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汇总17篇)

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汇总17篇)

ID:7923983

时间:2023-12-26 16:23:10

上传者:飞雪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的感受和思考的一种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数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

今年我上三年级了,《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三年级语文里的第一课,我们开心地跟老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老师说课文写的很美,要求我们把第一、三自然段背诵下来,我很快地背会了课文。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老师告诉我们,除了汉族外,全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就像课文中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这些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个学校里上学,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同一所学校都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做游戏,真开心呀!就像我们班的同学们一样,大家上课一起学习,下课一起玩,也很开心。

《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那里有花有草有山林,校园里有小鸟欢唱,有蝴蝶,还有猴子、山狸、松鼠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呢,真好!我们的学校没有山,学校里的树都是人工培育的,没有动物跟我们玩。民族小学在乡村,十分安静。我们的学校在城市,外面马路上有许多车,经常有车按喇叭,很吵闹。

真羡慕那所民族小学!不过,我们学校也很漂亮,有很大的图书室,有干净的操场,老师说我们学校的操场是全市小学中最大的,我很喜欢在操场上玩。我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多学知识!

感恩的心_读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感_600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教会了我们许多炎黄子孙的品质:团结友爱、爱国爱民、孝敬父母……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孝敬父母》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每当我听见这首歌,我就会想起父母。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将我们养育成人,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而且从不求回报。而我们,却从未想过感恩。

在《孝敬父母》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的故事,让我为之震惊,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这个故事,则让我永生难忘――《子路背米》。

孔子的学生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一些野菜,而父母十分想吃米饭。子路没钱买,就想着去找亲戚借一点米。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好几座山,子路犹豫了。但是让父母吃上米饭的决心胜过了一切,子路拿着袋子上了山。途中,子路不知摔了几次跤,不知饿了几顿饭,但也只是匆匆赶路。他历经风雨,翻越群山,终于让父母吃上了米饭。

啊!子路是多么孝顺啊!我脸上火辣辣的:现在的环境与子路那时真是天壤之别。平时都是父母买菜、做饭哪儿有我操的心!连买东西都是父母陪着的,更别说帮父母买东西了。而父母只是默默地帮我做事,一句怨言也没有。我真想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说一句:“您辛苦了!”我给父母的温暖是表面的,但父母给我的温暖却是永存心底的。

也许,感恩只需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微笑,一个体贴的动作……它们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小音符,谱写着人间最动听的乐曲,让父母都可以沐浴着阳光雨露般的爱。

三字经说得好:“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古今往来,有多少孝敬父母的榜样;风风雨雨,有多少父母为我们付出一切!

我们不知道人生漫漫长路上还会有什么挫折,我们也将会为父母撑起一片崭新的天。但因为我们捧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将不畏惧任何风雨!

今天,我读了《抗日战争与民主精神》这本书。这本书以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

第一部分写了民族危难,主要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第二部分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为重,在领导和组织全民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写了全民抗战,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敌入侵进行全民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第四部分写了爱我中华,继承传统,为振兴中环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让我们不忘历史、牢记革命传统、珍惜美好生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而努力奋斗。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二。

《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

开学的第一天,我高兴地读完了《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后。我心里想:《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共同学习,互相学习,真让我如获至宝。

读到这,我体会到《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同学们,很团结,很纯洁地快乐的学习。下课了,她们一起写作业,一起玩游戏,真让人羡慕,真令人向往。我们要《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同学们学习,学习她们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精神。那样,我们会学习到很多知识,很多本领,让爸爸妈妈高兴,为人生奠定了基础,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广西百色田东县油城学校三年级2班三。

在这个漫长而酷热的夏天,我邂逅了一个满脸雀斑、裸身赤脚的十岁小女孩。她在大草原长大。她是自认身上流着非洲人血液的法国小女孩。她拥有“和动物说话”的神奇本领。她永远理解不了人们为什么拿猎枪而不是镜头对着野生动物。她有一只残缺不全的布娃娃诺诺,那大概是她唯一与都市中的孩子的相同之处。―她是tippi。

我想,动物真如tippi所说虽然“复杂得很”,但是都是“好人这一边”的。tippi那纯净清澈的眼睛和那来自她脏兮兮的小手的抚摸,足够打动每一位“好人”的心吧。现在才明白,其实爱是跨越种族跨越国界的,只要有着真诚的心,对方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动物都可以成为这样要好的朋友,但在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却太多的歧视与嘲笑,富有嘲笑贫穷,漂亮嘲笑丑陋,聪明嘲笑愚钝……一层层的隔膜使人心日渐远离,最终筑起一道道心墙。

也许这才是我们羡慕tippi的原因,她漂亮的栗色长发如一面猎旗飞扬在风中,永远不谙世事地笑着,伴随她的,是那一个个有着干净的眸子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是爱创造的和谐与美好。

爱,原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饿了就要吃,伤心了就哭泣,相差也大不过天地。只要牵起手,让爱走完一切距离,就都可以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我们的民族小学反思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从整体上来看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个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具体来说:。

1、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

2、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令人担忧的恶性学习模式,把外语课当作知识课去背着学;。

5、按照字母顺序去背单词,缺少必要的听其音,想起形;看其形,读其音的基本常识;。

6、过分注重单词教学,对句子、短篇教学关注不够。设想今后要以句子为最小语言单位进行教学。

7、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规范。不少学生对字母大小写、单词、句子、标点符号的书写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8、多媒体进入课堂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但是它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位,并很好地克服。

三年级一单元作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在这样一所民族学校里读书真是太幸福了。

因为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知道了民族小学坐落于山林间,学生们每天迎着朝阳,走在铺满鲜花的小路上,他们身穿艳丽多彩的服装,三五成群地、手拉手地去上学。伴随着铜钟的钟声走进了明亮的教室,开始了每天的晨读,窗外有鸟儿、蝴蝶和猴子这些山林的朋友陪伴。下课了,大家还可以一起跳舞、摔跤、做游戏。观众也很特殊,竟然是松鼠和山狸,太有趣了。校园也很美,有粗壮的大青树,又摇摆的凤尾竹,有绿油油的'草地,有洁白的粉墙,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不时地穿梭。

作者的描写使我身临其境,我仿佛也穿上了绚丽多彩的衣服走进了美丽无比的校园。

《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后感

最近,我迷上了6本书,虽说是6本书,但都是一个系列的,那就是以博客形式写的书本--《我们班的博客》,当我第一次打开这些书的时候,就发现非常有趣,于是我边看了起来,这六本书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透过一个班级博客的独特视角,全景式地反映了当代小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这个作品系列呈现出强烈的纪实风格,其平易、亲和、动感的视角和丰富、变幻的情节赋予作品很强的时代感和可读性,而其中描绘的当代小学生生态和揭示的多种成长问题又能引起小读者的强烈共鸣,引发家长和教育从业者的诸多思考。

当我读完这些书时,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就是作者是以博客形式写的,我就想跟作者一样,制作一个博客,让大家都来写,让大家了解了解班中的事,好促进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写班中的事,还可以写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当代的学生们都喜欢上网,博客是肯定见过的,这本书又是非常跟的上孩子们的思想境界的,所以,我感觉这本书非常好,非常能吸引我们这些学生们,让我们在博客书中吸收到知识,让我们有着快乐的心情,愉快的看书!

假期里,我看了《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这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逐渐成长的故事,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别人着想,有着深厚的友情。

是啊,友情是当你生气时,朋友来陪你,哄你开心。当你伤心时,朋友来安慰你,替你出气。当你觉得无聊时,朋友跟你玩的痛痛快快。当春游你没带午餐时,朋友把自己的午餐分给你吃,而朋友却饿肚子。当你功课不好时,朋友帮你补习。当你委屈时,朋友永远站在你这边。当下大雨时你有没有带雨伞时,朋友把雨伞借给你,而自己却被雨淋。

有些有钱人会觉得:“有朋友算什么?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大把金钱,而却没有一个朋友有什么用?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金钱买不到三样东西1。婴儿的笑2。青涩的爱情3。永久的青春。”没错!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当你贫困潦倒时,你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朋友而你一个朋友都没有,你那时就知道友情的珍贵了!

友情是买不到的,只有你善解人意,心胸宽大,才是最大的一笔财富!友情是比什么东西都珍贵的,比什么东西都值得珍视的!友情是比任何珍珠。宝石还要珍贵的宝物!!

永恒的信仰不朽的民族读_《生命与和平》有感_1100字。

提起犹太人,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二战时期的纳粹党丧心病狂的种族灭绝政策。狼藉的解释,呼号的子民,成堆的惨白的'骸骨,整个犹太民族都被笼罩在死亡的阴霾下。然而今天,犹太人却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用自身的力量充实的世界。我一直不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走出困境?是什么精神使得整个犹太民族拥有如此超人的创造力?又是什么方式成就了今天的犹太民族?知道我读了《生命与和平有感》这篇文章,他解答了我问题的同时也让我对这个民族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这篇文章中,作家铁凝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优秀的青年――戴维菲尔斯丁。他是一一位天真快乐,同时又冷静与成熟的美籍犹太人,他的中文说得让人惊叹,那抑扬顿挫的发音类似于中国标准播音员的标准汉语,这个尚不满28岁的青年还取得了美国国务院中文考试的最高成绩。同时,他还掌握了日语、西班牙语、希腊语以及犹太民族古老而优美的希伯来语,他对语言的领悟力似乎是浑然天成,天生便具备掌握所有语言的特使才能。然而他的一切才能都源于他的家庭氛围。

戴维的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犹太人,他们对戴维幼时便悉心栽培。这个家庭简单,和谐而又有克制,这样的家庭氛围造就了戴维处事的能力与对自身才华运用den能力,并让她从小便懂得生命与和平的重要性,让坚定的信仰在他幼小的心灵就扎了根。我想这正是犹太民族经久不衰的所在吧!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每个个体的优秀与对本民族生命不衰的热爱,还有对和平执着的追求,才造就了今天犹太民族的振兴。

“生命!和平!”这遥远古老的声音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鞭策着净化着每个犹太人的心灵。他们经受了人类所能承受的巨大磨难,却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民族,坚持信仰的心。磨难并没有将他们击垮,反而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更加团结,更加优秀,更加坚强。“后来一切都好。“年仅6岁的小戴维便有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对生命与和平的追求,对人类的豁达心胸。也只有这样坚定的永恒的信仰才能造就出这样不朽的民族,也只有这样不朽的民族才能培养、熏陶处于戴维一样的,有着优秀人格力量的人民。

铁凝在文章结尾处写道:“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才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对于这话我深信不疑,整个犹太民族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当我们自身与伟大的信仰有所联系时,连灵魂都会被洗涤与升华,什么喜怒哀乐,什么生离死别,在伟大的信仰面前显的多么微不足道。当每个人类都为了这样同一个信仰去生活时,那时间便不会有战争,不会有侵略,不会有屠杀,人间一定会像小戴维写的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我们民族小学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谢老师布置的暑假必读书单,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本书不仅给我们介绍了神秘的独龙族,而且还给我们讲了独龙族的民族小学发生的一些趣事。

从书中我知道了,独龙族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命名的少数民族。独龙族曾经有一个习俗,这里的女孩子一到十三四岁就要文面(在脸上刺青)因为在新中国解放以前,有许多外族的土司会抢夺独龙女做奴婢。独龙族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只有用这种残忍的方法掩盖她们的.美丽。在独龙江,文面女受到绝对的尊重。解放以后,各民族互相平等了,就再也没有一个独龙女需要文面了,这象征着陈旧的、愚昧的过去已经彻底消失了。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独龙族有一个民族符号"约多"。约多是独龙族的毛毯,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它象征着幸福和美满。马库小学的同学们开办了一个约多工艺班,大家都在认真地学织约多。他们希望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并推向全世界。约多这项传统文化将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

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独龙族的民族习俗和符号。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而有希望的民族。我要向这个民族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后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用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写字姿势、读书习惯、发言的积极响亮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字词教学的重心向词语过渡,将字典引入日常教学,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将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读书进行积累,特别应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的积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为此,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加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2.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3.总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校园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立起课本,摆好读书姿势,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两遍,争取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读书过程中,我就在你们身边,有困难,可以,也可以随时和我打招呼,我愿意为你们服务。

2.识字。

师:请同学们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过找汉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随文本内容识字)。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四、归还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地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老师听到你们读书的声音,感到一种幸福。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经过练习,都有提高。全文共有4个小节,你们喜欢读哪儿就读哪儿,你们愿意怎样读就怎样读,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a、师: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具体体会到的?

生找句子并品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1.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述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透过描述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述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3、让学生介绍自我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明白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我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我了解的其他民族的状况。

5、根据学生介绍状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状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一样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齐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此刻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一样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齐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我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透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此刻同学面前,理解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取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述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能够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能够填表格;能够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我们的民族小学反思

这是我到新学校上的第一篇课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领,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利用新学校新设备,在电视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我让孩子们找找民族小学与我们在读的小学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读读找找。用“这是一所的小学。”的句式来展开教学。有学生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等语句中可以体会到。有学生说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从“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句子中体会到的。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一所快乐的小学。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中读懂的。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还需细心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

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教材.教案(试用)。

课题。

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标1、2。

难点。

标1。

教具。

1、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3课时。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一、揭示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哪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去《我们的民族小学》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在课文,勾画出 我们要认的生字。

2、把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再划出这些生字带的词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5、认读生字卡片和生词。

6、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都写了写什么内容?

四、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着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出自豪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感情呢?

(美、团结。)

5、分别找出描写学校美,各民族同学团结的句子和段落。

(读中体会。)

6、课文中在什么情况小写下动物的,为什么写它们?

7、你喜欢这所学校吗?谈谈你的感受。

8、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下来。

五、指导生字书写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探讨法读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学习生字词

学习生字词

卡片图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前置性作业

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注音

坪坝戴招蝴蝶雀舞铜粗尾

(2)熟读并理解词语

4、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

5、检查预习情况。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铜钟、招呼、凤尾竹、孔雀舞、粗壮、蝴蝶”等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整理各民族的资料、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

(2)通过资源共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感受各个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1)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

(2)乐曲《爱我中华》和《月光下的凤尾竹》。

(3)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a.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3.检查读词卡。

a.指导读词语。

b.开火车游戏。

4.齐读课文。

5.同桌轮读。

6.交流汇报、评价。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一自然段。

a.问题1:你看到了哪些民族的小朋友?

b.问题2:他们走进校园,是怎么做的呢?

c.认识排比句和讲述排比句的读法。

2.三自然段。

a.小组讨论。

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们上课时的情景和下课后的情景?

b.小组汇报。

c.交流、评价。

a:问题一。

b:问题二。

同桌合作,找找描写上课时窗外安静的句子相互读一读。

c: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呢?

3.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情景图)。

假如,你就是民族小学的一员,在这样一所美丽、团结的学校读书,你会感觉怎么样呢?(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我们民族小学课件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写字姿势、读书习惯、发言的积极响亮等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将字词教学的重心向词语过渡,将字典引入日常教学,重视对词语的理解,将段的教学不断加强,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对读书进行积累,特别应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的积累。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观察校园。

3.交流总结,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读书过程中,有困难,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随时和我打招呼。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摆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弯下身子,构建“跟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具体要求学生,实际上是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及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2.识字。

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过找汉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随文本内容识字)。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四、归还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请学生再仔细地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1.学生找句子并品析。

(1)“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指导朗读,读出自豪之情。

2、细读体味课文内容。

3.指导朗读。

四、自由选择,加强积累(“自助餐”式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相关资料,完成资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的快乐生活,为综合性学习作铺垫。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述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透过描述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述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4名,其中20余名学生对教学目标能够很简单的完成,剩于20余名学生对目标1、2能够掌握,对于目标3、4的完成有所困难,还有两名同学对字词都很难掌握,基于本课课文资料丰富,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会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所用的资源及环境。

多媒体资源,大屏幕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教学策略。

针对我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本课学习中我要采取多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3、让学生介绍自我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明白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我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我了解的其他民族的状况。

5、根据学生介绍状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状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一样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齐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此刻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一样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齐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我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透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此刻同学面前,理解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取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述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能够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能够填表格;能够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资料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情绪去学校的?我们就应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资料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资料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之后,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能够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述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能够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