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范文(14篇)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范文(14篇)

ID:7955185

时间:2023-12-27 01:03:41

上传者:MJ笔神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可供参考使用。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p46:1、2。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口算练习十五第5题。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3/8+5/83/7+5/6+4/75/8-(3/8+1/12)2/3-1/4-1/45/6+2/5+1/6+3/55/9+(4/5+4/9)。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解方程1/2+x=1x-3/7=1/2x+2/3=7/6。

1、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学生独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五、总结延伸。

完成书上思考题。

1、计算后找出规律。

2、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

3、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记录。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9-2=。

27=9-7=)。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8-2=。

26=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下面是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练习题,请大家认真作答!

1)3+2-3=2)10-4+4=3)5+5-8=4)2+8-9=。

5)10-8+5=6)4+3-3=7)8+2-1=8)2+5-3=。

9)2+4-4=10)9-2+1=11)5-1+1=12)2+6-2=。

13)4-1+2=14)8-2+4=15)1+8-7=16)6-6+7=。

17)1+6-7=18)7-7+4=19)8-8+9=20)6+1-6=。

21)2+6-3=22)1+9-3=23)10-6+3=24)5+3-2=。

25)4+4-1=26)6-5+1=27)2+5-1=28)4-4+1=。

29)6-5+6=30)5-3+5=31)8-8+3=32)9-8+2=。

33)3+5-3=34)5-1+6=35)5-4+5=36)8-5+4=。

41)2+7-1=42)3-1+6=43)9-6+3=44)7-7+7=。

45)4-3+5=46)3+4-5=47)6+2-3=48)6+3-3=。

49)5+5-5=50)8+1-3=51)2+8-2=52)1+1-1=。

53)2+8-5=54)7-3+4=55)10-8+8=56)10-7+5=。

57)4+6-2=58)6+1-3=59)7+1-7=60)4+2-6=。

61)7-2+1=62)1+2-2=63)9-4+2=64)4-2+5=。

65)3+7-4=66)4+5-1=67)6-1+4=68)3+6-6=。

69)5+1-5=70)4-2+2=71)7-6+3=72)3+2-1=。

73)7+3-5=74)3+3-6=75)9-8+7=76)8+1-6=。

77)9-3+3=78)8-8+1=79)6+4-5=80)1+4-5=。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出示例1:计算。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里减去,所得的差与相加,和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课件。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16-4+2116-4+21。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本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第2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第3题是文字题,第4、5是应用题。

一、口算练习。

p140.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口答。

二、基本练习。

1、计算p140、2。

2、文字题p140、3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三、思考题:

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先填哪一个?怎么算?

四、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杜鹃花的面积占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案例文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导入、回忆法则。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独立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计算大比拼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

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板书。

加减混合。

4+3-2=54-2+3=5。

原来现在从左往右。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混合”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由于学生容易将第一步计算结果忘记,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所以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准确地记忆在头脑里,去顺利完成第二步计算,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制定的三唯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鉴于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愉快教学等辅助教法作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善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增加后减少就是先“+”后“减”的加减混合;在一个数的基础上先减少后增加就是先“—”后“+”的加减混合,使之由直观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方法)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活动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一开始,课件显示生动的画面:美丽的风景,绿绿的草地,高大的树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来了四个小朋友在那里载歌载舞,多快活呀!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欣赏歌舞的同时有意无意的.获取了含着的数学信息:有4个小朋友在唱歌跳舞。

此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数学不是记数学,背数学,而要“做”数学,亲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因此设计了“自主探索、建构新知”的环节。

1、教学例1。

在上面创设的美好情景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课件继续演示,这时又有3名小朋友跑来和前面的4名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过一会儿,有两名小朋友跳累了,回家了(走了),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画面,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认真观察,把观察所得叙述出来,理解图意,并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解决问题)4+3-2。在试算的过程中采用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意义,明白4+3-2这个算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4+3=7,再算7-2=5。在讨论中更进一步的明白在计算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几。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高。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练习课》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电脑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12-513-613-814-9。

12-416-914-811-8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1、计算(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出示电脑。

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小猴图。

电脑出示p18:1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7+6=13。

13-5=813-7=6。

13-8=513-6=7。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练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做到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经历自主探索及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引导提出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好吗?

2、课件出示一:观察图片。

图上都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说清楚数量的变化)。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锻炼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的概括能力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理清思路,再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天鹅?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算法:______(只)。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也是先算前面的(也就是加法在前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先算减法)。

课件出示图片二:(天鹅的变化)原来有4只天鹅,过了一会飞来了()只,又飞走了()只,现在有几只天鹅?学生能说出天鹅只数的变化,列出算式。算法:________(只)。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有条理的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全都说出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一样,都是从左面开始,分两步计算。

三、训练与总结。

67页做一做仔细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图的意思,提出问题,并列算式。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口算题

96+1=75+16=39+2=75+13=。

6+36+57=45+5+4=35+54+9=。

27+65+7=39+2+40=38+21+14=。

71+4+13=54+14+12=27+46+3=。

83+1+4=64+5+2=71+22+6=。

23+()=3788+()=90()+22=79。

()-2=92()-30=4323-()=22。

88-()=62()-55=223+14+()=85。

50+36+()=9721+()+16=94。

()+77+11=8919+()+47=68。

()-9-6=60()+5-65=3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