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的改进与反思论文(模板17篇)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的改进与反思论文(模板17篇)

ID:8012309

时间:2023-12-27 18:18:04

上传者:纸韵

反思能够加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是几篇教学反思的精选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的改进与反思论文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4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经常三四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操》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已学过的武术操的动作要领。

2、使学生正确掌握好练习武术操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和一丝不苟的品质。

学习内容:

1、武术操:(复习课)。

2、游戏:运球接力。

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2、组织学生练习行进间的`踏步.

3、教师组织学生站成一个圆的队形。

4、教师提示讲解示范每节的重点、难点,易犯错误动作。

5、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听讲。

6、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7、学生两人一组分散练习。

8、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及时纠正。

9、随音乐学生集体练习。

10、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

11、学生评议。

重点:动作正确。

难点:符合音乐节拍。

1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13、组织学生下课。

小学体育课的趣味游戏论文

1、蒙眼示标在相距5米远的两地各画一条线,游戏者分别站在两条线上相对而立,左手各拿一钹。游戏开始,用毛巾或大脑壳将游戏者的眼睛蒙上。然后发令前进。在相遇时,由发令人发令击钹。游戏者同时用左手的钹向对方的钹击去,击中了,各得奖票1张。

2、拉人角力动作价值: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专项臂力。

动作方法:两人相对站立,各出脚相抵,各出手相拉。

然后互相用力拉引,看谁能把对方拉向自己这一边来。将对方拉过来者为胜。

注意事项:对拉时,双方的一脚要始终相抵,不能移动位置,手握紧不能松,以免摔倒跌伤。练习完一臂以后,再练另一臂,两个臂都要练3、拉起比劲动作价值: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专项臂力。

动作方法:两人面对坐下,两脚相抵,两双手拉紧。然后两人同时用力向后拉,将对方拉起者为胜。

注意事项:听统一口令后,双方同时用力拉。互拉时任何一方不得松手,松手者为失败。练习最好在松软的土地上或草地上进行。

4、拉绳比赛动作价值: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专项臂力。

动作方法:两人面对站立,脚前各划一条线,相距50至60厘米,两人同时握紧一根结实的短绳。然后两人同时用力后拉,将对方拉过线者为胜。

注意事项:听统一口令后,双方才能用力拉。互拉时不许松手,以防摔倒对方,松手者为失败。

5、仰卧起坐比快动作价值:发展仰卧起坐的力量速度耐力。

动作方法:身体仰卧,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抱头,两腿屈膝,大小腿成直角,由同伴按住双脚。动作时,收腹屈背,上体前倾坐起,两肘内收触及双膝,然后再成仰卧预备姿势。比赛时,按脚的同学计数,一人发令并计时间。可作30秒至1分钟,在此时间内看谁做的多,多者为胜。

注意事项:可在床上或垫子上进行,比赛时动作要准确,不准确的动作不计次数。听发令开始比赛,听统一口令结束。

6、雪地游戏――闯关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时常下雪,许多学校都因气候变化,影响了室外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我在一般性游戏的基础上,创编“雪地闯关”游戏,锻炼效果好,趣味性强,深受学生欢迎。

体育课集体游戏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识和群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奔跑能力。

体育课游戏的方法与技巧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通过抽签决定进攻队和防守队。如果甲队为防守队,则甲队在将本队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长方形场地的两侧(如图)。乙队学生站在起跑线后准备“闯关”。当教师发出进攻开始的信号后,乙队队员迅速向终点冲击;甲队队员则用自制的雪球(或沙包)向乙队队员投击,被击中的乙队队员就算闯关失败而被淘汰出局,未被击中的队员冲过终点线者,算闯关成功,统计闯关成功人数。然后交换攻防角色。最后看哪个队过关的人数多。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一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科学预计一堂课(体育)的练习密度是一项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地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就必须解决与此项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

首先,要了解情况。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在了解情况中还要了解同时上课的班级教学内容和所需的场地、器材情况,了解体育课前后课程的性质及其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合理的练习密度,提高预计练习密度的准确性。

其次,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钻研课的项目的具体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目的意义,分析教材的特点,再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的关键和难点,注意前后课教材之间的联系和本次课不同教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教学重点、任务、内容、要求、步骤、教学条件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组织教法等措施。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和潜力,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措施,调动队伍迅速合理,场地布置便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练,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再次,教师要有第一手教材。就是说,教师制定教学练习密度时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要逐个亲自体验(或指定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记下时间,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条件,决定每项练习的次数,将一次练习时间乘以该项教材总的练习次数,就得出该项教材的练习时间,最后将全部练习时间相加除总时间,所得的商就是该次课的练习密度。

例如:我们制定的一次教材内容――快速跑(高中年级),在基本部分占去10分钟,学生人数为男、女各25人,教法措施:(1)站立加速跑20米;(2)车轮跑30米;(3)跨步跑30米;(4)30米加速跑。采用6组轮换,预计方法如下:教师本人(或指定中等水平学生),按照教法措施逐项试跑一次或几次,同时记下试跑时间。测定一次时间为:20米加速跑为7秒,30米车轮跑为8秒,30米跨步跑为8秒,30米快速跑为6秒。

决定练习次数:所有学生分成6组轮换,假如每项跑3次,则用去8分7秒,加上归队时间,即学生练习次数可订为2―3次。得出了预计练习密度,将试跑的3次时间相加除以该项教材在基本部分所占的时间10分钟,然后乘以10%,即为4。8%。

以上的第一手材料所获得的准确预计体育一堂课的练习密度,对我们上好课、制定好教案是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对一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均应算做练习时间,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

在多重的教材内容中,凡是在课中有目的地用于学习、复习、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的练习时间,均看作练习时间。

常用的教材我们可以分为(确定练习时间):田径运动,走跑项目从预备姿势开始(起跑的各种姿势),到终点缓冲结束,我们看作是练习时间,而从终点归队时的走或跑交替或慢跑也应视为练习时间;跳、投项目:以开始姿势到离开沙坑,到投出器械后身体恢复正常姿势为练习时间,两项练习出入队也应为练习时间,在平地上做跳跃(无沙坑)或不持器械的徒手练习以及收拾器械要求跑步也均为练习时间。

体操运动:基本体操徒手或轻器械运动,做动作算练习时间,要是讲做结合的过程算练习时间,而其它如跳绳、踢毽、攀爬、负重搬运从动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从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算练习时间。

球类中的单个动作教学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而教学比赛整个过程为练习时间。

游戏、冰雪活动,整个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冰雪包括堆雪人、打雪仗、各种雪地游戏、雪地对抗、雪爬犁);速度滑冰、冰球、滑雪也是同其它一样,由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武术、单个或成套动作从开始到全套过程都算做练习时间。

素质练习,各种静止用力的动作练习均算作练习时间,如单杠的屈臂悬垂、倒立、双杠支撑、燕式平衡、武术中的静止用力动作等。

重复或循环练习时,整个过程算练习时间,但中间停顿或中断应不算练习时间。

体育教材很多,以上是主要的内容,每一项应根据教材的性质、内容、技术、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时间与分量,使一堂体育课更加合理和充分地利用。通过学生对实习学校的实验证明:合理地预计体育课的密度,在教学应用中能收到很大的效果。首先是由于内容安排得紧,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其次是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课教学,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合理地预计和安排好课堂的密度,是体育教学充分得到实效性关键。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体育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检查和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测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依据。

近两年我们对伊盟的初、高中7所城镇中学的体育课进行观摩测试。运动密度采用电子秒表计算每节课的实际练习时间,生理负荷采用心率遥测仪,对无疾病、没有经过训练、心率在60~90次/分的学生中,跟踪在课前、课中、课后测试。

经过测试分析,7所学校12节体育课平均练习密度为:初中11.1%、高中19.3%,课的基本部分练习密度为初中16.7%,高中16.7%。平均心率初中为118.3次/分(男),102.4次/分(女);高中111.9次/分(男),125.4次/分(女);平均心率指数初中为1.4(男),1.5(女),高中1.4(男),1.5(女);各年龄段,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16-18岁(高中)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0-40%。如果能按照这些数据组织教学,学生的心身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会较圆满地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像呼市地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45,平均心率144.3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8%,基本达到大纲要求。伊盟地区中学的体育课各项指数不但低于呼市,而且也低于各年龄段所规定的基本指标数,不难看出伊盟地区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低于呼市。实践证明,低了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身健康,也不利于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器材的短缺,场地、气候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责任心差,业务素质低,不能依据学生、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实际,科学地设计教案,预估并基本保证每节课学生所能承受的密度与负荷。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体育教学随着年级的提高,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初中学生的生理负荷运动密度要低于高中。当然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差异,其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体育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去组织教学是主要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如教学环境、场池、器材、师资等,体育课的全课平均练习密度为30-35%,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平均心率指数为1.4-1.5之间(指伊盟地区)。根据所处地区和学生实际情况密度与负荷的指标数有适当的伸缩幅度也是允许的。

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低,业务素质差,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教学设备短缺,场地不标准是体育教学质量低的直接原因。为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尽最大力量增添体育设备和器材,逐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下最大决心对体育老师分批分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与业务素质。

三、需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制度、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并激励其出主意想办法,自制器材,修建场地,逐步完善体育设备。

四、需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本地区实际,改变传统教法。例如,将原男、女生合班授课制改变为男、女生分班授课制。这可以依据男、女生心身发展特点和生理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大纲的基本教材,增加选用教材。像舞蹈、韵律操、身体素质练习,游泳、滑冰、武术、摔跤等。采用这种方法,选用教材可占总课时的40%左右。教法也可运用分组轮换和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交替进行。这样不但弥补器材不足,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课的运动密度与生理负荷,从而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能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的改进与反思论文

一、思想、精神、情绪方面。

体育教学课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应具备正确的、健康的教育思想,而且是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我通过征求意见、沟通交流,把学生反映的情况加以总结、分析、研究,以便改进教学。

二、生理及心理方面。

体育教学课最根本、最客观的任务是给学生创造优越的条件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生理机能及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我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制订出一些身体形态、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生理指标,并进行测试记录。测评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情况,客观地总结体育课的成效,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健康和快乐的运动。

三、运动技能及技术方面。

体育教学课的另一个独特任务,就是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学会并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体育课教学后,我们要了解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及技术的情况。通过对各体育项目的技术评定,测试学生的技术水平;通过达标考核,测定学生完成各项运动的能力,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我们课后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面。

体育教学课的目的与内容任务制订以后,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决定因素,如何做好内容与方法的统一,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多样,放而不乱,统而不死。在整体发展的同时,尽量做到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

五、运动设施及安全保护方面。

运动设施是教学的保证,课前课后都应该检查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措施,使安全保护更深入人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防患于未然,严防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事故,要及时做出处理,如无法处理应立即报告领导妥善安排。只有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体育课教学才能顺利完成,这在总结中是不可忽略的。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的改进与反思论文

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我觉得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这学期上过的“一课三上”总结一下。

我上课的内容是《30米快速跑》,借着这堂课,以下的几点,虽然只是从本课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确是整个教学课堂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件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心态,则决定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各种不同的能力。有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能够及时地自己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也有学生往往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时表现的十分茫然,完全不知所措,第一反映就是希望得到别人或者老师的帮助。这就是学生接受意外事实时候的能力差异。而前者的学生正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具备能力。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30米快速跑》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跳,然后,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愈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阅读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阅读训练,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基于此背景,教师应适当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创新小学阅读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实践,深入探究如何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之下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由于中文是母语,一般来说基础的阅读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并无太大问题。但当学生阅读到一此内容较为深刻的课文时,还是会有此难度的,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训练,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此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找到答案,以达到更高的阅读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以提问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卖火柴的小姑娘遭遇如此悲惨经历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寻找合适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此独一无二的自我体会,而不是给出一个固定模式的答案,限制学生阅读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二、教会学生有关阅读方面的有用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有关阅读方面的有用技巧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授课时,应教会学生如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归纳出文章的开头、高潮与结局,如何找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子。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举一反三,阅读到优美的句子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学会阅读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信心,从而对小学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仅以小学语文课本为授课内容,课堂内容较为单一,而且枯燥,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创新及发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或类型相似的其他课外读物,或是同作者的其他著作,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视野,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舍滨孙漂流记》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仅是对整本书进行的概括,教师在授课中不要只局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原著,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类似的故事类书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这类书籍的认识与了解。

四、利用新型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科技融入日常教学已成为常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授课时,可以灵活地运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通过新媒体更加方便地理解课文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授课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夸父逐日》一课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向学生放映有关夸父逐日的影视剧或动画片,使课文内容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将课文内容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夸父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也能较为直接地归纳出夸父这一人物形象的品质特点,并且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上课专注度,收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必不可少,并且愈加注重阅读训练也必然是大势所趋。通过阅读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及其语文综合素养,为民族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合理地加强课内外阅读,增进师生沟通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和崇高的人文情怀。在这一过程中,更加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创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也让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来说,教学效果并不非常显著,特别是排除专业化理论知识教学之内的其他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不足之处。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化体育教学仅仅是注重传授技术,却忽视了价值教育以及养成教育,进而造成了学生心理意志相对薄弱,而且还缺少相应的自我挑战精神,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是相互背离的,往往会使体育教学处在盲目无序状态下,降低学生健康水平[1]。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引进拓展训练教学项目,能够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陶冶情操以及完善人格,意义重大。

1拓展训练来源的分析。

从拓展训练的来源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在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舰对相应的盟军物质供给舰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重创,造成盟军物质在实际供给方面不能得到补充,再加上大西洋气候比较恶劣,最终导致大多数盟军战士只能葬身大海,仅仅少数战士得以生还。在此过程中,盟军对战斗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科学的总结,总结结果惊奇发现,在少数生还战士当中具有较强心理素质以及作战经验相对丰富的年长战士在生还率上远远高于那些年轻且精力旺盛的水手们[2]。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大量研究人员对此实施充分研究与分析,一致得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属于极端恶劣环境生存的关键性因素。在1941年的时候,德国教育学家在之前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以及相关资料的整合,提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拓展训练概念。在日后的相关教学训练期间,逐步完善,并演变为现在的'军队士兵生存训练科目,以其独特培训方式以及良好培训效果,得到日益普及,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风靡欧洲,得到广大青年的热衷。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入了拓展训练,开始仅仅作为选修课程,后来部分体育院校已经将其直接划归为专项课程。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

1、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2、动作易行,能收到实效。

3、动作多样激发小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济小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

4、能为主要教材服务,又能弥补主要教材之不足(对身体全面训练而言)循环练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改进某一技术为主要任务的练习;又可为发展身体素质任务的练习,也可从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为主要任务的练习。从增强体质出发,把各种不同练习按一定的要求组成一套循环练习,这是编排条件。

采用循环练习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1、必须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促使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养体育小骨干,加强安全措施。

安排要集中便于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动作要简单,讲究实效,顺序搭配要合理。

5、能兼顾小学生实际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要十分注意练习的负荷量。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

1、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2、动作易行,能收到实效。

3、动作多样激发小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济小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

4、能为主要教材服务,又能弥补主要教材之不足(对身体全面训练而言)循环练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改进某一技术为主要任务的练习;又可为发展身体素质任务的练习,也可从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为主要任务的练习。从增强体质出发,把各种不同练习按一定的要求组成一套循环练习,这是编排条件。

采用循环练习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1、必须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促使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2、培养体育小骨干,加强安全措施。

3、场地安排要集中便于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动作要简单,讲究实效,顺序搭配要合理。

5、能兼顾小学生实际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要十分注意练习的负荷量。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了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但是在面对学生感到枯燥或是反感时我们应该改变自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

体育游戏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样,小学生非常喜欢,它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了体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对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如下观点:

一、“吸引”是前提。

所谓“吸引”,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在小学体育课中涉及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讲究声情并茂,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在面对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时,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使学生心甘情愿的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创新”是关键。

所谓“创新”,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如在涉及《前滚翻》的课程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型,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要学生们依照谜语的要领摆出相应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

2、小型竞赛融入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投球接力等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心理特征去挖掘学生兴趣和潜力。

3、注意游戏的实效性。

游戏内容的安排应根据游戏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参加人数、场地、器材、游戏、时间等方面选择锻炼效果较好的游戏,另外游戏要较有兴趣,富有吸引力,简便,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因此,在选择游戏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人数较多时,应少选用费时过多的轮流比赛性游戏,而尽量选择每人有均等活动机会的游戏。如游戏“篮球传递比赛”所利用的时间少,对男女同学都适用,而且均有发展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机会。选择少用器材少变换队形,组织教学时间少的游戏。如游戏“反口令练习”,不用器材,队形变换少,趣味性高,不但减少组织教学时间,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效果。游戏的选择要简易、活泼、自然,富有竞争性,不得费时。如游戏“第三个是多余的”,方法简单,动作自然、活泼,竞争性强,在准备活动中,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身体活动开,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爱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练习机会均等游戏的竞赛性较强,分队对抗是游戏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分队时,注意各队实力要相当。要尽量地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加。如“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可变换一下形式。游戏中“老鹰”每抓住一只“小鸡”时,由“小鸡”升格为“老鹰”,原来的“老鹰”变换为“母鸡”,原来的“母鸡”降为“小鸡”。这样循环练习,可保证学生练习机会的均等。

三、“融洽”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只有达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才会事半功倍。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当面对一些“问题学生”,只要我们能够以自己的全部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不但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与此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多去总结、多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吧学生当做朋友,将心比心的交往,注重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寓教于学,这样才会要我们的小学体育课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风华,吴晓农.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j].中国学校体育,,(3).

[2]钟启泉.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1、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8往返跑等。

3、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4、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躲闪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法激发。

1、阶段激发。

教师应根据整节课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休息的各种活动和操场环境中有趣的对象上。教师除运用常规训练外,可采用“看谁记得牢”、“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等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移到体育课上来。

课的准备部分,必须改变那种跑几圈,做一套徒手操的单调、枯燥的做法。提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除采用常用的口令法外,还可以采用击掌法、音伴法、模仿法、持物法、游戏法等。这些方法可因课而定,有机结合。

课的基本部分,最关键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进行生动、有趣的启发性讲解。还可根据不同课时目标,在教学中实施灵活的组合,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采用友伴分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以及目标分组等多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的结束部分,学生较为疲劳,精神也较为涣散,教师应选择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如轻松愉快的游戏和舞蹈动作等。课的小结与结束不要千篇一律,有时可以采用表扬式,即对学生在课堂上良好及突出的表现予以肯定;有时可以采用游戏式,即让学生在欢快兴奋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有时可以采用议论法,即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议论收获;有时可以采用点睛式,即通过概括性的语言点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强化所学的知识;有时可用悬念式,即揭示新矛盾,为今后教学埋下伏笔,诱发学生下一次课的学习欲望。

2、语言激发。

(1)采用引导性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长跑项目时,不但要先讲清长跑对人体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价值,还要讲解它对培养人的顽强意志和艰苦奋斗优良品质的`意义,这样引导性的理性教育,能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表扬性语言。表扬为主,正面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这一组集合最迅速!”“这一组排得最整齐!”“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这位同学真勇敢!”等等。这些简短的表扬性语言,肯定和鼓励了受表扬的同学,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3)采用勉励性语言。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对不敢进行“山羊”分腿腾越练习的同学,教师用勉励的语气说:“只要你们大胆跳,保证会完成。不用怕,我来保护!”这样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参加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这要比“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的要罚”的训斥好得多。

(4)采用幽默性的语言。体育教师的幽默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学习错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消除疲劳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行为激发。

(1)表率行为。教师的表率行为是自己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良好表率,会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奋发进取,积极学习。譬如上课开始,教师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装,精神焕发地来到学生的队伍前面,不仅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又如教师的课堂上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进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2)激励行为。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把良好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譬如当教师见到学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相互帮助等良好表现时,向学生微笑点头,以示赞同;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技术有进步,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时,教师竖起大拇指或带头鼓掌,以示表扬等。

4、意境激发。

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境界,例如在上“障碍接力赛跑”游戏教材时,用排球网、框架、棕垫、画线等设置了“敌人封锁线”,用塑料小枪作为接力棒,再加上播放录有冲锋号声、炮弹声和机枪声交融在一起的音响。在这样的意境中做起游戏来,学生的积极性甚高,课堂气氛极其热烈,同学们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下课,听课者与师生的余兴仍然未消。

总之,努力探索“激发兴趣”的途径,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本学期在学校行政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使我六年级体育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体会到了劳娱结合的乐趣。

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中我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在教学中能以现代课堂理念规范自己,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认真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学期初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在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受到领导和老师一致好评!

二、继续加大课余体育训练力度,积极参加黄石港区举行的.各类体育竞赛。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本学期我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一学期来,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

三、做好基本毕业班的体育达标考核。

为了给初中输送了一批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合格的小学生,在本学期中,由于注重平时的体能和技能的训练,坚持做到训练有计划、有强度、有记录,认真督促学生的每一项每一个同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常鼓励,给学生以十足的信心完成体育达标的训练和考核,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小学生毕业测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

1

[1][2]。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般认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20-40%之间为宜,但究竟练习密度为多少才合理?这必须由练习的强度、学生体质水平,学校设备条件及学生学生人数而定,不必―概而论。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测定心率方法。用测定心率变化数据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标准也是不―致的。苏联学者提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59次/分为宜;日本学者从体育心理的角度提出体育课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为宜。

―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校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见附表:经过测试分析,由附表可以看出我校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7,平均心率127.9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8.96%,基本达到大纲要求。

以上使通过测试所获得准确预计体育―堂课练习密度,对我们上好课,制定好教案是―个重要环节。最后要说的―点是,对―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时间,均应做练习时间,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体育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检查和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测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依据。

近两年我们对伊盟的初、高中7所城镇中学的体育课进行观摩测试。运动密度采用电子秒表计算每节课的实际练习时间,生理负荷采用心率遥测仪,对无疾病、没有经过训练、心率在60~90次/分的学生中,跟踪在课前、课中、课后测试。

经过测试分析,7所学校12节体育课平均练习密度为:初中11.1%、高中19.3%,课的基本部分练习密度为初中16.7%,高中16.7%。平均心率初中为118.3次/分(男),102.4次/分(女);高中111.9次/分(男),125.4次/分(女);平均心率指数初中为1.4(男),1.5(女),高中1.4(男),1.5(女);各年龄段,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16-18岁(高中)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0-40%。如果能按照这些数据组织教学,学生的心身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会较圆满地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像呼市地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45,平均心率144.3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8%,基本达到大纲要求。伊盟地区中学的体育课各项指数不但低于呼市,而且也低于各年龄段所规定的基本指标数,不难看出伊盟地区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低于呼市。实践证明,低了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身健康,也不利于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器材的短缺,场地、气候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责任心差,业务素质低,不能依据学生、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实际,科学地设计教案,预估并基本保证每节课学生所能承受的密度与负荷。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体育教学随着年级的提高,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初中学生的生理负荷运动密度要低于高中。当然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差异,其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体育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去组织教学是主要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如教学环境、场池、器材、师资等,体育课的全课平均练习密度为30-35%,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平均心率指数为1.4-1.5之间(指伊盟地区)。根据所处地区和学生实际情况密度与负荷的指标数有适当的伸缩幅度也是允许的。

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低,业务素质差,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教学设备短缺,场地不标准是体育教学质量低的直接原因。为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尽最大力量增添体育设备和器材,逐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资,下最大决心对体育老师分批分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与业务素质。

三、需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制度、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并激励其出主意想办法,自制器材,修建场地,逐步完善体育设备。

四、需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本地区实际,改变传统教法。例如,将原男、女生合班授课制改变为男、女生分班授课制。这可以依据男、女生心身发展特点和生理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大纲的基本教材,增加选用教材。像舞蹈、韵律操、身体素质练习,游泳、滑冰、武术、摔跤等。采用这种方法,选用教材可占总课时的40%左右。教法也可运用分组轮换和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交替进行。这样不但弥补器材不足,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高课的运动密度与生理负荷,从而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能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

21世纪中国的专家学者针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率逐渐提高,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将感觉统合训练引进小学课堂,能提高课堂气氛,减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在论文的选题与论证的基础阶段,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为研究本论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福州市台江区的三所小学,观摩了体育课并访问了体育教师。(三)专家访谈法。通过和相关的专家进行交流,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结果与分析。

(一)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对前庭、本体、触觉刺激的活动,利用训练方式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常用的教学用具包括羊角球、平衡台、球池、滑板车、秋千、大笼球、网缆、跳床、海绵、溜滑梯、吊缆摇篮等。在ayres博士创导的练习方式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以游戏为主的表现方式,营造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场景,并使用道具器械把训练方法加入到情景中。在训练的过程中,儿童的大脑神经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在此训练过程中有很高的兴奋度,使得儿童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体质和智力得到发展,达到了训练的.良好目的。

(二)感觉统合训练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处于0—6岁幼儿是能够刺激各项感官发展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孩子身体发育以及各项感官发育的最敏感的时期。因此,在部分发达国家,感觉统合训练已经纳入常规教学中,并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重视。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对0—6岁的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才有意义,aryes和其他人认为,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都是儿童神经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除了在婴幼儿时期要十分关注感觉统合训练,对在校的儿童尤其是较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该项训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感觉统合训练应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入手。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个体差异性体现在个人的身体条件以及运动能力方面等比较显性的特征上,而感觉统合能力的特征会被忽视。因此,如何改变大众化的认知,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如进行前滚翻练习时,有的教师没有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让每一个学生进行同一个强度的练习,造成运动量过多过强,影响学生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学生甚至出现头晕呕吐现象。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前滚翻技术动作要领,应分组分难度进行练习,并且练习5—6次之后,要集合讲评,之后再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挑战自己继续练习。

(四)感觉统合训练能提高小学体育课课堂气氛。感觉统合训练的练习方法多以游戏为主,通过轻松愉快的练习场景,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感。游戏提高小学生练习的兴趣,这是专家一致认同的。如在开始热身部分慢跑教学环节,笔者会带着学生一起走4米长的独木桥,这样对学生的平衡感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前滚翻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前滚翻接抛来的球,使之掌握前滚翻动作技术,刺激前庭在知觉运动训练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感觉统合训练引进小学体育课堂,对于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课堂气氛的过度活跃将会引起课堂的次序混乱,有可能导致教学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体系,其拥有很多种训练方法,每一种训练方法都有独特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一种训练方法的特点选择进行教学,而且每一种训练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合理地利用这一训练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感觉统合障碍的发生率。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两种原因:母亲在怀孕期间精神焦虑、压力大、缺乏运动、工作繁忙、家务劳动过多等导致胎位不正,会导致孩子操作能力欠缺;孩子生活空间狭小会导致缺少运动、爬行不足;孩子使用学步车过早会导致爬行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造成孩子的前庭平衡不足;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少,导致孩子的右脑感觉刺激不足;管教严、要求多,会对孩子产生成长的挫折感,造成孩子缺少自信。何淑荣等教师对感觉统合协调性开展了调查,范围包括大庆市5所小学1—6年级,合计1536名小学生,调查显示感觉统合不协调的比例为38.8%,其中较为严重的失调比例达9.9%。[4]许多学者认为,一个儿童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是不可能的。在不能的年龄层需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加强不同的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家长都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更为重要。在-中,笔者等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快乐体操中的项目,前后共有1732名学生参与本项目,学生通过身体锻炼、音乐熏陶、舞蹈舞姿和灵巧协调等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法,整体感统失调率降低8.8%。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引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比例。

四、建议。

(一)感觉统合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学生在练习中取得成功,能有效地引发其探索的兴趣,这时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的话语——“做得好”“同学们进步了”等;如果学生出现失败,教师要马上给学生加油鼓劲并及时调整练习难度。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体系,其拥有许多训练手段,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层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千变万化,要时刻注意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

(二)教师持续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作为支撑,才能使感觉统合训练有效。小学体育教师要将各学科融合到一起,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需经过培训和学习,掌握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的真谛,才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当中。

参考文献:

[2]段云波.感觉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9.。

[3]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