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西安城墙(通用20篇)

介绍西安城墙(通用20篇)

ID:8076537

时间:2023-12-28 12:52:30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优秀作文是在文字表达中展现出的独特思维和深入分析的成果,它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写作的思路和启示。

游西安城墙作文

在西安的中心有一座古老雄伟的城墙,宏大坚固、沉稳如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尤为巍峨壮观,一股沧桑厚重的历史气息氤氲流动。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现存城墙是明太祖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后经明清屡次修葺、增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

古时候的人们想进入“长安城”,只有通过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而且要通过护城河上的吊桥,经过守城士兵的检查,才能进入城内。

今天,我们缓步来到西城门——安定门,健步登上巍峨的城楼。安定门原有闸楼、箭楼、正楼三重城楼和三道城墙,城墙四角还有突出城外的角台,角台上建有高大的角楼。墙高12米,可城墙上的道路更宽,几辆汽车并排跑都有余。

妈妈给外公租了个单人自行车,外公骑上自行车,很是自由自在,一溜烟的没影了。我和妈妈合骑了一辆双人自行车,可妈妈有点马虎,忘记了还有外婆,但臭美的外婆却说骑不骑自行车没什么,只要给她多拍照就行了,所以外婆坐在城楼上看风景,等着我们一会儿回来拍照。

妈妈在前,我在后,我与妈妈使尽全力往前快速蹬,一路浏览墙内墙外的美丽风景。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到处都是翘角重檐的古老建筑,城墙外是新城区,高楼大厦林立,我们仿佛在古今时代的分界线上飞驰而过。

西安城墙最初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牢固,后来又将整个内外壁及墙顶砌上青砖,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和现代的兴建、改造、修葺、疏浚和重建,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经朝代更迭、风云变幻,雄伟壮观的古城墙依然耀眼夺目,稳固如山。

过了一会儿,妈妈记着仍在原处等待的外婆,我们骑车返回了安定门。

下了车,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围着城墙骑一圈!”

“啊!”妈妈吃惊地望着我说:“好吧!外公陪你吧!我可真有点累了!”

换了一个方向,我和外公骑着双人车再次出发了。骑得快,一圈也要一个小时,我蹬着脚踏板,与外公动作保持一致,喊着口号,准备一口气骑完全程。凉爽的风儿跳跃着,在我与外公的脸上轻拂,好像在为我们加油。

华灯初上,西安城墙亮了,护城河亮了,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也亮了。彩灯点缀,长长的城墙宛若一条巨龙匍匐在大地上,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到了今天再一次焕发光彩,生意盎然,上古巨龙即将腾飞,翱翔九天!

西安城墙的作文

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游西安城墙作文

妈妈常笑我是“老城墙”的孩子。因为我就是在这古城里出生,在老城墙下长大的。老城墙不仅给我带来许多欢乐,也教我懂得了许多。

听爷爷讲,50年前,解放军的大部队,在隆隆的炮声中,正是从这老城墙下通过的。那时的老城墙已是千疮百孔,到处是残垣断壁。

听爸爸讲,20年前,古城大改造就是从修复老城墙开始的。那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这里。日夜奋战,使老城墙重换新颜。

如今的老城墙,城上箭楼挺立,彩旗招展;城下绿树成荫,河水清澈。清晨,这里鸟语花香,到处都是晨练的人;而一到晚上,这里则灯火通明,那一串串的大红灯笼,把老城墙装扮得更加美丽、迷人。作为古城的主人,老城墙每天都在迎接着海内外客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登上过这古老而又崭新的老城墙。

今天,老城墙在高楼大厦的遮掩下,虽然显得矮小了许多,但还是那样的可亲、可敬,因为老城墙上记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导游词范文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陕西西安古城墙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本次游览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以后有缘再见。

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20xx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20xx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

成语。

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20xx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20xx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20xx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热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这些木刻浮雕故事,给钟楼增添了不少历史趣味。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平方米。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南边的匾额是:“文武盛地”,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是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立。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1953年,国家拨款对鼓楼进行了大修,设立了文管所,精心保护,使鼓楼更加秀丽巍峨。现在,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厚重古朴的城墙上,仿佛给这悠悠的历史赋予了新的生机。垛子边矗立着的旗杆上的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又在无声地流泻着620xx年来的沧桑。

走进城墙的东门,夏日的酷暑便被迎面吹来的习习凉风带走了。抬头望去,那城门竟然如此宽厚,难怪620xx年的风雨和战乱都无法摧毁。走上石阶,登上城墙,向下望去,只见箭楼和正楼之间有一块宽敞的空地,那就是瓮城。攻进的敌人,便成了“瓮中之鳖”。护城河、角楼、箭楼、瓮城、正城门,形成了五道防线,敌军要想攻破,极其不易。

细看墙头上的每一块条砖,青灰色的砖面泛着光泽,但斑驳的印迹依然隐约可见。砖与砖之间粘合得细密而又整齐。你可知这粘合剂为何物?原来古人用糯米熬成粥,与石灰混合而成,坚固无比。据说闹饥荒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拆了砖,只为取砖缝中那一点糯米熬粥喝,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这一定是古代那些修建者所没有想到的。

骑上脚踏车,迎着微风与朝阳向前驶去。长乐门、中山门、解放门、安远门、安定门、永宁门一一在我眼前展现,向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游西安城墙作文

寒假,我和爸爸有幸参观了西安城墙灯会,城墙灯会那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两条巨龙,像是在翻飞腾达,再往墙上看,大大小小的巨龙数不胜数,他们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好奇的望着周围的一切,有的在对旁边的同伴说悄悄话,有的在……。

登上城墙后,各式各样的卡通人物灯,历史人物灯,动物灯,科技动漫灯……跳进了我们的眼睛,那灯火辉煌的样子,真美!

引入眼帘的是海底动物的世界,章鱼,螃蟹,海马……先看这个章鱼,伸着它那长长的触角,瞪着大眼睛望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好像在说:“小朋友,你们好啊,你们看我今天漂亮吗?”旁边的螃蟹兄弟一股不服气的样子,仿佛也在说:“今天就只有你最漂亮吗?别忘了海底世界里,我才是最帅的!”

往前走,哇,好漂亮。原来是秦腔脸谱灯,它是我国最重要的形之一。充分的展示了西北神韵和汉唐雄风。

接下来就是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的称它为‘‘中国影灯’’。

下来就是外国的一些历史人物的展示,自由女神是那样的美丽,象征着和平和自由,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相拥而坐。

西安城墙的作文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呈长方形,现存城墙修于明朝朱元璋时期,已有600年历史。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绕城墙走一圈,就等于走了西安市中心一圈。从南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四面环墙的方形广场。听说明朝有敌军侵入时,就敞开大门,让敌军进入(前面跟三国时的空城计一样),待敌军进入,就紧锁城门,将士在箭楼上射箭,结果使敌军大败,这一计叫做“瓮中捉鳖”。

在南门站有自行车租售处,虽然已近黄昏,我们还是租了一辆自行车,在古城墙上绕城而行。据说城墙是用鸡蛋清和米水混合而成,所以异常坚固。有人舔了墙的泥土,竟然说有淡淡的甜味。

皎洁的月光洒在石砌路上,一路颠簸而行,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年代。路边的墙角长满了杂草,不时地冒出朵朵野花。从墙上往下望,如梦方醒,只见霓光闪烁,车水马龙,高大标直的白杨树,好似互相诉说着呓语,微风一吹,枝叶摇拽。修剪的整整齐齐的灌木丛,几何形状的小径,干净、整洁。远处马路上绿树成荫,近处的护城河两岸杨柳低垂。

继续前行,经过一处箭楼,门虽然紧锁着,但一道幽暗的灯光却从楼里射出,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沧桑。

由于出租的自行车有时间限制,再加上天色已晚,我们没有绕城墙一周,而是沿原路返回南门,多少有些遗憾。啊!壮丽的城墙,我还会再来。

游西安城墙作文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真正的景色要亲眼看见才能体会其中的壮美秀丽。

————题记。

这个国庆,我们全家决定去兵马俑之城西安游玩。去之前,听姐姐们说西安是座古城,四四方方,整座城区被古城墙所环绕。我不禁心中对这座古城产生了好奇,因为成都就不是方的,指路也不会指东南西北,所以这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

从成都去西安的路上,我们走的秦岭这条线。一路上,我就被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吸引了眼球,听妈妈说,秦岭一半属于四川一般属于陕西,这得是多么壮丽的一条山脉啊,不但一山接着一山,起伏不断,那满山的参天大树也是色彩斑斓的,我想,要是从天上看,秦岭应该就是一条盘旋在中国大陆的一条巨龙吧。

到了西安,我就被这古城的美所震撼,迎面就是一座巨大的城墙,千百年来屹立在那里,仿佛一个忠诚的侍卫,始终守护着这古老的城池,守护着里面被掩埋千年但终究大放光彩的秦朝士兵们。我心中暗暗决定我一定要登上这古城墙,重走一遍先人的路。果不其然,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古城墙,看着眼前巨大的石梯及城墙上那一块块巨大地石块,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是我的祖先一点一点建起来的,用努力和坚持使这宏伟的城墙拔地而起。一步步登上石梯,终于来到了城墙上,环顾四周,果然正正方方,池城中南北贯穿,东西横跨,一个“田”字就这样展现在我眼前。我们沿着城墙走,还租了自行车骑,想完全领略城墙的风采,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不过此时的城墙又是另一种美,石块被大雨冲刷的分外干净,远远望去,更显巍峨!

后来的几天,我们还去看了木头做的宫殿,兵马俑等,但还是城墙的美最为让我震撼,它的古朴它的雄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种美是不能从别人的描述中感到的,一定要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其中的壮丽。这次西安之行真是不枉此行。

西安城墙的作文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前夕,我国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等多种文化活动,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七晚上,爸爸妈妈带我登上西安古城墙,参观唐都上元不夜城新春灯会。

一走上铺满青砖的西安古城墙,我就被眼前流光溢彩的美丽景象震撼了,古老的古城墙被近百个灯组装点的美丽如画,更加的壮观,在夜色之中发散出神秘的色彩。灯会之中的造型多姿多彩,不计其数,有的是可爱的动物造型,有的是绚丽的脸谱造型,有的是形形色色的大拜年……,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上元灯、火树银花、百花门、贺新春、脸谱门、大唐市井等灯组,一同登城的市民们在各个灯组前纷纷合影留念,脸上充满的幸福快乐的神情。我也和爸爸妈妈快乐的笑着,跳着,在斑点狗和海洋世界灯组前,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斑点狗:这个构思来自于童话故事,101条活泼可爱的斑点狗组成了一组生动可爱的画面,我最喜爱斑点狗了,这些斑点狗的造型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模仿每只小狗的造型,让爸爸给我留下了一张张照片,让它们和我一起留下美好的回忆。

海洋世界:这组灯以海洋生物为主题,活灵活现的体现海洋的神秘,人们仿佛置身于神奇海底,美丽的鱼儿在身边游来游去,它们色彩斑斓,造型各异,仿佛都会说话,我想他们也在对来参观的市民说:“新年快乐!”

古老城墙上的每一盏灯,都给美丽的西安古城夜色增添了一份奇异绚丽的色彩,每一组灯都仿佛是一颗颗天空中的星星,把我的家乡——西安的夜空,照耀的更加美丽!

我爱你,美丽的古城西安!

游西安城墙作文

来到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无论你站在哪里,都能看到古城墙的身影。西安古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

站在城墙脚下抬头仰望,只见它巍然挺立,恰似大地的脊梁。这时,你会体会到一种执著、朴实的性格,一种宏大的巨人气概。

西安古城墙始建于隋朝。唐朝初年,对只是雏形的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扩充。唐末以后,长安失去了国都地位,城大人少的现实使得防守和管理的难度加大,于是,废弃了原建的外廓城和宫城,修建了皇城。由于这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因而建得非常坚固,奠定了城墙的基础。明初增修城垣时,在皇城的基础上,将北、东两面向外扩展了四分之一;明隆庆二年,又给城墙砌了一层青砖。战争年代,城墙挡过枪箭;困难时期,城墙忍受着人们挖洞避难;数百年的沧桑岁月,城墙又经受了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虽然雄姿依然,但身上免不了有些孔洞。如今,西安古城墙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胜地。

西安古城墙内部用黄土分层夯打,每个夯土层约9厘米;最底层用石灰、土和糯米汁夯打,外面砌有巨大的城砖,怪不得城墙这么坚固。城墙高12米,顶宽13米左右,底宽16米左右。城墙顶的外沿有5894个垛口;城墙上有射口和潦望口;城墙外有宽6米多、深近4米的护城河;城墙内部有可供守卫者上下的斜坡,以便随时攻击和撤退。这一切构成了严密的城防工程设施。

城墙周长11.9公里,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644米。整个城墙有四道主门,东曰长乐门,西曰安定门,南曰永宁门,北曰安远门。每道城门上都有城楼。这些城楼,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巍峨壮观,顶铺青灰色玻璃瓦,梁仿间彩绘绚丽,鲜艳悦目。东城楼高大雄伟,像一名站岗的战士。南城楼则像一个小姑娘,悄然静立,小巧玲珑。西城楼有两座,靠城外的稍大些。它们真像一对孪生兄弟,稳重的哥哥严肃地站着,调皮的弟弟伸着脑袋从哥哥肩膀上往外窥探。北城楼较长,位置也凹进城内。

这就是西安的古城墙,它熔铸着力,浸润着善,也蕴蓄着天然的美。春日融融,春风拂面,朋友,你不妨登上古城墙游览一番。这里清新的空气,朴素的色彩会让你心旷神怡。走在城墙上,你一定会产生海阔天空的联想,为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感到骄傲。

西安城墙作文

暑假里,我们一家来到古城西安游玩。我们去城墙上骑车,去大雁塔看音乐喷泉,去世纪金花看彩色天幕。最难忘的是去城墙上骑车。

西安城墙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城墙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上面每隔4米挂一盏灯笼,虽然已经是晚上了,城墙上还是像白天一样明亮。我和哥哥在城墙上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边骑,边听城墙上放的古筝乐曲真是悠然自得啊!从永宁门骑到安远门,我已经上接不接下气了,汗水顺着脸颊一滴一滴的往下掉,我提议休息一下,我们停下车,趴到城墙边上往下看,西安的美景尽收眼底。朝远处看,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古城西安一片繁华的景象,夜幕下的环城公园郁郁葱葱,风一吹,飘来一阵阵清香。护城河在月亮的映照下像明亮的腰带镶嵌其中。再抬头仰望天空,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绕着城墙骑了一圈,看到了四座高大的主城门。我暗暗地想:我以后如果再有机会来西安一定要去城墙上骑车。

西安城墙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本次游览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以后有缘再见。

游西安城墙作文

在周末的晚上,我和妈妈,妹妹一起从小南门段上城墙上赏灯,看看美丽的西安夜景。

刚映入眼帘的便是玉兔娶亲,由两个兔子抬花轿,四个兔子吹喇叭。再往前就是兔奶奶和兔爷爷,后面还贴着福字,我都想成为它们快乐家族中的一员呢。

往前走哇,好漂亮。原来是秦腔脸谱灯,它是我国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充分的展示了西北神韵和汉唐雄风。下来是祥狮献瑞,是以花瓶的形式展现,画上五彩缤纷的图案,中间是转动的莲花灯,特别有动感和美感。再往前走是志丹刺绣,它是以蝴蝶,小老虎灯为主题。中间是一只特大蝴蝶,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小老虎。我真佩服她们能把刺绣灯做的这么好。

走了一段,有四个迎春大鼓相对排列迎着2021年的到来。

接下来就是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的称它为“中国影灯”。对面是陕西泥塑很有自己的特色,近几年在邮票中也添加了新丁,是以我们陕西泥塑的图像为图案。

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更让我们觉的自豪……有十三个帝王灯分别是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秦,前赵,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的十三位帝人,展现出了各个朝代的辉煌。

这一段过后,路两边前后有16个灯柱绕着向我阳花。进入福门,门口龙缠柱,头顶大红灯笼两边有8个花瓶灯。

我相信接下来的灯展只要是陕西人都知道的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到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吃饭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砖块、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陕西剪纸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

进入和平门段是四川成都的特色灯展,有熊猫十八罗汉,神态各异。

麒麟献瑞是成都三绝之一的玻璃灯,它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它四只踏云底下,一只在巨大的圆球上翘首展望,这组灯用十万余小玻璃瓶扎制而成,通体透亮,生动活波头彩夺目。

古老城墙上的每一盏灯,都给美丽的西安古城夜色增添了一份奇异绚丽的色彩,每一组灯都仿佛是一颗颗天空中的星星,把我的家乡——西安的夜空,照耀的更加美丽!

我爱你,美丽的古城西安!

西安城墙作文

在西安,必去的地方其中就有城墙了。西安城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城墙,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古代城墙之一。它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明朝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修建起来了,但它依然是那么宏伟。

一进南门,看到的便是一个瓮城。大家都听说过“瓮中捉鳖”吧。瓮城,就是把敌军赶进一个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范围内,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这使敌人无还手之力。走近瓮城,看到的是一块块已经老旧的砖头,但是瓮城依然屹立着,我心里暗暗赞叹着古人的.智慧。我站在瓮城里,想象着当年数万大军进了城,手上拿着各种兵器,但被城上扔下来的弓箭或石头随便宰割的时候,我心里一震,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接着,我们走上了城墙。城墙上十分宽阔,可以并排走两辆车那么宽,但地上的砖石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坑坑洼洼。我们突然瞧见了有借自行车的地方,于是骑上了自行车,在城墙上飞驰。此时正值黄昏,我们迎着太阳骑去,看着一轮红日慢慢地从形态各异的房子中间落下。余晖洒在城墙上,城墙变得闪闪发光,光芒照到了云上,本就美丽的云更是蒙上了一层橙色的薄雾。听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情特别的舒畅。

西安城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是战争的残酷,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摸着城墙上的砖块,虽然它们已经老旧,甚至有些残破不全,但它们身上闪着亮丽的光芒,我仿佛又看见了当年千千万万匹马,千千万万个人从中经过的场景。我心里升起一种由衷的自豪,这一切,都是华夏子孙的杰作,都是值得敬佩的。

西安城墙作文

我们在西安的最后一站是参观著名的西安古城墙。

从景点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这座城墙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西墙、南墙、北墙总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城周有观敌台98座,四周均有登城马道,有垛口5984个。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座古城墙。

对于这些数字我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我也不太明白什么叫城墙。等我来到城墙下抬头一看,马上明白了所谓城墙就是保护一座城的墙。可不是吗?你看它多高啊!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你看它多厚啊!而且不是普通的厚,它的厚度有15米,竟然大于它的高度,足可以并排开四五辆汽车!在没有飞机、坦克、大炮的古代,这座城墙真的可以说是稳如泰山了。顺着城门边的楼梯上到城墙的顶上,这种宽阔的感觉就更明显了。

在城墙顶上,我仿佛觉得自己是站在长城上!可不是吗?这座古城墙和长城有蛮多相似之处呢!都是那么的巍峨雄伟,都是用于抵御外敌的入侵,而且古城墙顶的两边也像长城一样有围墙,靠着城外的那一面墙很高,比大人的身高还要高出许多,围墙上有一个个长方形的垛口,这些垛口都是以前守城的士兵观察敌人或射杀敌人用的。城墙上还有一些和长城上一样的瞭望台。

我在城墙顶上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想象:靠城外的.围墙比靠城内的围墙要高出许多。真奇怪,为什么不修得一样高呢?后来回来看资料才了解到,靠城内的墙只是为了免得士兵掉下去而修建的,只是起基本的安全防护作用,所以不必修那么高。而外墙是为了抵御外敌,是打仗用的,所以要修建得高于士兵的身高,这样才能保护士兵。而且我还看到古城墙顶上的地面是斜的,外高里低,原来这是为了让雨水快速流走,城墙顶上不会积水。

我站在古城墙的顶上往下看,城墙内外都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古城所体现出的古朴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

西安,匆匆一游,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文档为doc格式。

游西安城墙作文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下面是关于西安城墙的作文,请参考!

西安城墙作文

这个国庆,我们全家决定去兵马俑之城西安游玩。去之前,听姐姐们说西安是座古城,四四方方,整座城区被古城墙所环绕。我不禁心中对这座古城产生了好奇,因为成都就不是方的,指路也不会指东南西北,所以这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

从成都去西安的路上,我们走的秦岭这条线。一路上,我就被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吸引了眼球,听妈妈说,秦岭一半属于四川一般属于陕西,这得是多么壮丽的一条山脉啊,不但一山接着一山,起伏不断,那满山的参天大树也是色彩斑斓的,我想,要是从天上看,秦岭应该就是一条盘旋在中国大陆的一条巨龙吧。

到了西安,我就被这古城的美所震撼,迎面就是一座巨大的城墙,千百年来屹立在那里,仿佛一个忠诚的侍卫,始终守护着这古老的城池,守护着里面被掩埋千年但终究大放光彩的秦朝士兵们。我心中暗暗决定我一定要登上这古城墙,重走一遍先人的路。果不其然,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古城墙,看着眼前巨大的石梯及城墙上那一块块巨大地石块,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是我的祖先一点一点建起来的,用努力和坚持使这宏伟的.城墙拔地而起。一步步登上石梯,终于来到了城墙上,环顾四周,果然正正方方,池城中南北贯穿,东西横跨,一个“田”字就这样展现在我眼前。我们沿着城墙走,还租了自行车骑,想完全领略城墙的风采,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不过此时的城墙又是另一种美,石块被大雨冲刷的分外干净,远远望去,更显巍峨!

后来的几天,我们还去看了木头做的宫殿,兵马俑等,但还是城墙的美最为让我震撼,它的古朴它的雄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种美是不能从别人的描述中感到的,一定要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其中的壮丽。这次西安之行真是不枉此行。

西安古城墙作文

去年寒假,妈妈带我到西安外婆家去过年,顺便带我游览了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小雁塔、骊山、兵马俑……其中最具特色的还得属西安的古城墙了。我和表姐从外婆家走出来,老远就看到了那高大的古城墙。听姐姐说,古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远处看古城墙,古色古香,却又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感觉。我们走到古城墙边,摸着城墙上的砖头,仿佛每一块砖都沾满了历史的痕迹。

古城墙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有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四座城门。站在城墙上,感觉古城墙就像一条长龙,听说它的长度近12公里,贯穿整个西安市区,一眼望不到头。

我和姐姐在上面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我们俩玩累了,就趴在垛口上面休息。姐姐告诉我,垛口就是古时候打仗射箭用的口子,箭可以从这个小洞往下面射。我从垛口往下望,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子,街道旁来来往往的人们,看起来都好小好小,像玩具一样。我看见古城墙上有人在租电瓶车和自行车,可以坐它游览古城墙,我也想租一辆,可姐姐说:“我们已经玩了一个下午了,才走了一点点,骑自行车环绕城墙一周要一个多小时呢!”唉!原来城墙那么长啊!我非常失望,只好等下一次了。

西安古城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盼望着早日再来西安,再一次触摸那沾满历史痕迹的古城墙。

文档为doc格式。

西安城墙作文

西安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隋、唐都皇城的遗存,历经八年扩建而成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城墙建筑型制宏伟,功能设计周密,矩形城池,墙体全长13.74公里,南、北垣稍长于东、西垣。每隔120米有一座12米x20米的突出部,称“敌台”,全城共98座敌台;每座敌台上建有屯兵敌楼1座。城四隅各建角楼1座。东、西、南、北垣各建有城门1座,各门外均建有护门瓮城,瓮城上建有城楼、箭楼各1座。瓮城外临内侧护城河岸,建有控制“吊桥”的闸楼(亦称谯楼)1座。孔庙(即“碑林”)旁侧城顶建有魁星楼1座。

城墙顶面以三层大砖墁砌,称“海墁”。海墁外沿建垛墙,全城共有垛口5984个,内沿建“女儿墙”。城垣内面建有登城马道和供排水用的“溜水槽”等。西安明城墙历经六百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损坏严重。1983年省、市人民政府成立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开始对西安城墙及护城河、环城林进行全面整修。按照规划,将逐步恢复这一古城墙的旧有风貌。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西安城墙作文

一走上铺满青砖的西安古城墙,我就被眼前流光溢彩的美丽景象震撼了,古老的古城墙被近百个灯组装点的美丽如画,更加的壮观,在夜色之中发散出神秘的色彩。灯会之中的造型多姿多彩,不计其数,有的是可爱的动物造型,有的`是绚丽的脸谱造型,有的是形形色色的大拜年……,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上元灯、火树银花、百花门、贺新春、脸谱门、大唐市井等灯组,一同登城的市民们在各个灯组前纷纷合影留念,脸上充满的幸福快乐的神情。我也和爸爸妈妈快乐的笑着,跳着,在斑点狗和海洋世界灯组前,我被深深的打动了:

斑点狗:这个构思来自于童话故事,101条活泼可爱的斑点狗组成了一组生动可爱的画面,我最喜爱斑点狗了,这些斑点狗的造型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模仿每只小狗的造型,让爸爸给我留下了一张张照片,让它们和我一起留下美好的回忆。

海洋世界:这组灯以海洋生物为主题,活灵活现的体现海洋的神秘,人们仿佛置身于神奇海底,美丽的鱼儿在身边游来游去,它们色彩斑斓,造型各异,仿佛都会说话,我想他们也在对来参观的市民说:“新年快乐!”

古老城墙上的每一盏灯,都给美丽的西安古城夜色增添了一份奇异绚丽的色彩,每一组灯都仿佛是一颗颗天空中的星星,把我的家乡——西安的夜空,照耀的更加美丽!

我爱你,美丽的古城西安!

西安城墙导游词

各位游客:

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倡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