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的认识数学教案(模板21篇)

公顷的认识数学教案(模板21篇)

ID:8166663

时间:2023-12-29 15:27:13

上传者:曼珠

通过教案模板的使用,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阅读以下教案模板范文,相信大家能够对教学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

数学教案的认识

1.使学生正确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4.。

2.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掌握4的组成.。

3.初步建立“序数”概念,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4的含义,掌握4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的组成.。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字娃娃,你们看,谁来了?

演示动画“3的组成”

生:1来了.。

问:1的后面应该是几?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师:对!现在2也来了.谁说说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2的后面是谁呢?

师:对!是3,看3也来了.。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几和几组成3?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你们知道3的后面是谁吗?

师:对!就是数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图片“4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辆拖拉机在收割,后来又开来1辆,一共是4辆.。

我还看到有4位农民伯伯.。

师:4台拖拉机、4位农民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来表示.(出示“4”)。

师:这就是印刷体的“4”.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吗?请你试一试.。

请你用掌声表示4.。

问:谁愿意模仿小动物叫4声?

4里面有几个1?几个1是4?

2.了解4以内的数序。

演示:先拨3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问:3添上1是几?4去掉1是几?(再拨去1颗珠子)。

出示图片:点子图.。

问: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4,再从4数到1.。

3.比较大小。

出示图片:方块图。

问:左边的图可以用几来表示?右边的呢?

比较3和4的大小用怎样的符号连接?为什么?(板书:3<4=)。

问: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书:4>3)。

4.教学4的组成。

学生摆学具:将4个小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总结出:

师生对口令,练习4的组成.。

5.建立“序数”概念。

演示动画“序数”

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多有秩序啊!

问:谁排在第一个?小朋友排在了第几个?

师:听口令:这一行第4个同学起立,前4个同学起立……。

6.指导书写。

演示动画“4的写法”:学生练习描红,然后独立写一行4.。

巩固练习。

1.填空。

2.按顺序摆出1、2、3、4的数字卡片.。

3.划掉任意4个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公顷》教学教案

我选择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小的面积单位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当出现大的面积时,我们的知识是不够的,揭示出公顷,学生这时对公顷的认识是:这只是个词语,学生认识还没有完全站在数学的角度,从1平方米到1公顷,它们之间的跨越已经超出了学生的思维宽度,只有当学生感觉目标就在眼前时,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从学生比较容易感知的长度入手,再建立面积的概念,有了100米的模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表象就能在头脑中建立,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就会比原先的认识更深刻了。

怎样才能找到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呢?让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孩子能借助经验找到的。为什么书上要借助100平方米的面积,作为认识1公顷的“桥梁”呢?当学生的思维不能一下子找到落点时,我们要给孩子找到一个支点,这样才便于第二次飞跃。学生对于10倍的关系非常熟悉,对于100倍的关系不算陌生,教材中刚学习面积单位时,就引导学生在平面图上直观感知100倍的关系,但是1000倍,甚至10000倍学生肯定没有任何参照物来进行直观认识。100平方米就是学生认识公顷第二次飞跃的起点,当学生围出100平方米后,再去建立100倍的大的面积表象,这是学生思维所能到达的,从1公顷到100平方米到1平方米,学生找到了思维的起点,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就会更容易了,而且这样的表象建立会像学生们学习小的面积单位一样,是完全可以来进行比划的。只有对内涵的认识深刻了,教师的“举一”才算充分,学生的“反三”才能更全面,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借助对1公顷的初步认识,去感知生活中的1公顷,找准公顷与平方米的关系;利用已有的求面积的方法解决一些面积计算与转化的问题;利用对1公顷的认识,去了解周边熟悉的面积,加深对1公顷的理解;将所学知识自觉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把数学知识变成了一种生活技能。这样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学习数学的价值。

认识公顷教案

教学内容:

第84页及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千米、1公顷的面积概念。

2、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之间、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建立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三、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1、2题。

认识公顷教案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少。课前,问了几个孩子:你们知道“公顷”吗?对它了解有多少?几乎都摇头了。这说明了对于“公顷”,学生的已有经验并不丰富。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他们建立1公顷的表象。

1、回顾旧知,产生认知需求

回顾学过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的。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认知,学生掌握得不错,表象也建立得很深刻。比如:1平方厘米和我们的大拇指指甲一般大,1平分米和我们的手掌一般大,1平方米,学生们的记忆还是犹新,都记得教室的前门一角,能站十多人的一块地。然后通过四道填空题,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最后一题“常熟亮山工程大约占地12.5()”学生的已有知识已经不能解决了,这时引出新的单位“公顷”,孩子们必定会产生认知的需要。

2、数字体验,丰富对1公顷的认知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能具体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毕竟,1公顷比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要抽象得多。

之前的一次教学我把学生带到了楼下,让他们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里。组织28名学生手拉手围成正方形,估计它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加强学生对1公顷的实际体验。这一次有点欠缺,因为时间没有安排过来,只能把这个亲自围圈的过程删了,给他们看了之前的那班孩子围的情况,因为场地是学校的,就在楼下,学生倒也很感兴趣。

和学生经历了一连串数字和生活情景紧密联系的体验,来增加对1公顷的认知。1公顷的正方形大约要280个学生手拉手才能围成;200个实小教室的面积大约1公顷;2个实小操场的面积大约1公顷;1000个小汽车的停车位面积大约1公顷;1公顷大约是我们实小面积的1/4等。走出校园,大约1公顷的场地有石梅广场,常熟图书馆,老体育馆等。一个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对一公顷的表象。

孩子们对“公顷”有了初步的体会,再去算一算1公顷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米,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就更顺理成章了!

3、前后联系,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公顷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中,建立公顷的概念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首先,对于公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较少,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样制作教具或学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要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公顷这种大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不管从操作到应用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将1公顷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对数学体验的过程。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学生仅能体会到公顷好大,大的就是公顷。公顷到底有多大,以什么样的实物可以类比,都还是十分模糊的。所以建立比较具体的面积概念,唯有通过活动来切身体验。

张老师采取了以学生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托类比,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张老师把自己的学校面积作了一个参照,让他们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学生通过走一走,加强学生对1公顷的实际体验。让28个学生围成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估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正好是1公顷。通过把体验和数字计算结合起来也增加了数学内涵。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建立空间观念,再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空间,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体验感受,更有利于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1公顷的实际观念的知识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构建所学知识。

认识公顷教案

认识公顷(课本81―――82页)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一、复习旧知

1、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有多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

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x)。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x)。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x)。

3、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通过学生观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1)学生先自学课本81页内容、

2)小组交流自学内容、

3)抽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用我们的校园作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切身体会公顷的大小)

4、进行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3)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公顷教案

我执教的《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过见过“公顷”这一词语,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公顷的实际意义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怎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来领悟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借助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课堂效率是比较好的。

1、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引领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比划,结合简易多媒体复习回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做到了以旧促新,构建好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后追问: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你还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自然揭题示标。

2、我觉得认识公顷,建立这样一个面积单位,学生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所以课前我先带着学生到操场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让他们8人一组伸开手(约10米),分4组围成正方形。

其它同学分别进去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再组织孩子们手拉手去丈量校园的长和宽,估算校园的大小,分别丈量学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约多少米。最后让学生推算本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有多少。(大约1公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再者结合简易多媒体,通过计算熟悉的几个教室,几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几个足球场是1公顷等活动等,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大小。

3、结合多媒体,图文并茂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交流展示环节,我先结合简易多媒体,播放教材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紧接着我又播放孩子们熟悉的。

4、引领学生利用画简图实记1公顷的大小,班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数学模型书中只是抽象的文字表示,所以我安排的课前测量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做具体的描述,帮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正确表象(具体的1公顷)。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才展开1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我引领学生利用用画简图来表示1公顷概念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用简图抽象的1公顷)。

认识公顷教案

1、在认识到“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后,不应该只让学生读一读1公顷的概念,还要问一问学生1公顷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让学生明白其实它的逆命题是否命题,比如只要长方形的长与宽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积就是公顷。而1公顷=10000平方米的得出只是在口头上,如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会印象更深刻。

2、提问要分层。基本的、巩固性的问题可以让中、下等学生回答,而拔高性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回答,注意全班性的反馈。

3、教学节奏要张弛得当。尤其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重点的地方要慢慢讲,讲清讲透,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纵观本课教学,“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

认识公顷教案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过见过“公顷”这一词语,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公顷的实际意义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怎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新知识前,我拿着自己制作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教具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的大小,而后问: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你还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自然揭示课题,学习“公顷”这一新知识。

因为课前已布置预习,所以我尽量让学生自己说:课前你们对“公顷”这一教学内容已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很顺利地说出1公顷的概念: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这一概念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引导学生感受100米这一长度,使学生对1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想象并体会出1公顷的面积大小。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让28名学生在操场上围成一个正方形,感受大约100平方米的大小,并让学生思考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体会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然后课件出示明孝陵、中华世纪坛、日月潭等图片以及他们的面积,使学生明白: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综观公顷概念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学生要获得一个正确的数学概念,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

存在问题:

在认识到“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后,不应该只让学生读一读1公顷的概念,还要问一问学生:1公顷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让学生明白其实它的逆命题是否命题,比如只要长方形的长与宽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积就是公顷。

《认识公顷》教案【】

认识公顷(课本81---82页)。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一、复习旧知。

1.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有多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

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3.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通过学生观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先自学课本81页内容。

2)小组交流自学内容。

3)抽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用我们的校园作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切身体会公顷的大小)。

4.进行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3)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公顷》教案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媒体与资源。

一、复习旧知,引入公顷。

1、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板书课题:认识公顷)你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对,公顷是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在这之前啊,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来告诉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字母板书:cm2dm2m2)。

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比划一下吗?(大约有小朋友的大拇指甲面的大小)1平方分米呢?(手掌面那么大)。

谁来介绍1平方米?(我们教室地面一个格子的大小是一平方米)。

3、(课件)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

(3)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我们纳雍县城有多大?

生猜测,师反问:这里还能用平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纳雍的面积很大。)。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4、小结过渡: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是不是这样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1、欣赏图片,初步感知公顷。

(课件逐一出示以下几个景点的照片。请一位同学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初步感知公顷。)。

(1)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2)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3)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4)2004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计量这些较大土地面积时,都用到了什么面积单位?

(课件: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齐读一遍。

(1)师:那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课前老师让大家对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新的。

面积单位“公顷”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公顷的知识?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知道10000是怎么来的吗?(100x100)。

由此可见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师:太大了想不出来了吧。那我们先来想象100平方米有多大吧。

3、参与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感知一。

师:由于我们上课的地点在三楼,下去活动不方便,所以上课前十分钟,商老师带大家到操场,让28个同学,一边7个,围成一个边长约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00平方米)。现在请每位同学静静的回忆一下刚刚围成的那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师:1公顷就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呢?(100个。)。

师:现在能想象得到了吗?(找学生说)。

师:你们都能在心中感受到吗?

感知二:

师:有些同学不作声,感受不到不要紧,现在我们将思绪拉到我们的操场,操场是我们每天活动玩耍的地方,同学们一定知道它有多大。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长?米,宽?米,操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平方米)那,1公顷有几个操场的面积?(大约?个)。

师:现在你能感受到1公顷有多大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介绍,想象大约?个操场的面积就是1公顷。

4、估一估。

那你来估计一下,我们整个校园的面积大约有几公顷?

四、应用公顷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

(2)学生计算。

(3)汇报。追问:合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练一练。

教师:你们能进行这样的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吗?

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几道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练习十四1。

教师请学生读题,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换算的。

(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方米。

(3)几公顷呢?有我们几个学校这么大?

(4)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庙迹的季子庙,它始建于公元323。

年,占地面积是15公顷,合多少平方米呢?

4、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换算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组抢答题,看看哪位同学换算的又对又快。

练习十四2。

5、你知道吗?

1、我们贵州的面积大约是4280()。

2、我们纳雍的面积大约是1047()。

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用公顷计量对吗?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关于平方千米的知识那将是我们后续探索的话题了,感兴趣的同学当然也可以向学习公顷的知识一样回去好好的进行一番预习,相信在后续的课堂中你也会有象今天一般精彩的表现!

《认识公顷》教案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一.复习旧知。

1.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有多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

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3.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通过学生观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先自学课本81页内容.。

2)小组交流自学内容.。

3)抽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用我们的校园作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切身体会公顷的大小)。

4.进行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3)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米》的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幼儿能够区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游戏知道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能及时说出来。

活动准备:

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饼干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二、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家刚建好了房子,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们一起出发吧u要跟着老师哦,不能走丢咯。”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的走。

2、师:“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儿回答。师:“那我们来像个办法将小坑填满吧u”“好”师:“路边有好多的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u”幼儿铺路,教师提醒:“你们可要动动脑筋哦u什么样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3、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铺好,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木板铺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带领幼儿走在木板上,边走边说走的是什么图形。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课《认识图形》,在这个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且孩子也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告诉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伴,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在上一节延伸课,让幼儿运用所学图形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图形。还有就是可能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几周,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0的认识》教案

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茶杯图,直尺图,学生准备0~5的数字卡片。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从1数到5。

3.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图。

1.认识0

接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提问:如果我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想一想,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教师从左边的集合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留下面板书:2。

教师从中间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圈下面板书:1。

教师从右边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我们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书:0。(注意写得慢一些。)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数字。带着学生念几遍。说明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表示。

师: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数字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回答可能会有许多种,教师肯定其中比较合适的,如:0像个鸡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数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状一的关系_。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并渗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说。0就相当于把上面的圈竖起来。因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认识直尺: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以前见过0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师出示直尺图。然后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说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着我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数到5。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0在1的前面。带着学生从0到5数几遍。

3.0的写法:

教师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板书,来示范0的写法。边示范边讲清笔顺的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中间偏右一点,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与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线附近与有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要特别提醒学生,0写得要圆滑,尤其在拐弯处不能有棱角。

带着学生书空2~3遍。

打开教科书第24页,看写0的笔顺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按书上的虚线字描写数字0。

(1)做练习五的第1题,教师说明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订正。

对要填0的,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五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书写不正确的要进行纠正。

(3)做练习五的第3题,拿出0~5的数字卡片,把卡片的顺序弄乱,做游戏。

师: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队,看谁排得又对又快。

订正后,再问一问0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个。

(4)做练习五第9题。教师往意巡视,对笔顺写得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课间活动。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

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认识米》的数学教案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二认识等式。

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100。

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100。

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x+x=150。

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3、理解概念。

师:为什么这么分?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左右两边相等。

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认识公顷》教案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本课将公顷放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平方米(1公亩)—1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的知识体系中认识,一方面让学生感受边长与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知识迁移,发展推理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一个完整的建构,也利于下一节课平方千米的`认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整的表象,学生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虽然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1公顷的实际大小没有空间概念,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上。所以结合学校舞蹈房、篮球场、运动场在推算中先感受1公顷的大小,再结合卫星地图在学校中围出1公顷的土地,让学生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然后去估计学校占地面积、以及学校周遍区域和熟悉景点的面积,培养估算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认知“公顷”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只是起着设疑、激趣、点拨、解惑的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熟悉的生活场所的对比,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然后以熟悉的场所面积为标准估计更大区域的面积,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公顷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媒体与资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公顷。

1、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板书课题:认识公顷)你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对,公顷是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在这之前啊,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来告诉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字母板书:cm2dm2m2)。

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比划一下吗?(大约有小朋友的大拇指甲面的大小)1平方分米呢?(手掌面那么大)。

谁来介绍1平方米?(我们教室地面一个格子的大小是一平方米)。

3、(课件)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

(3)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我们纳雍县城有多大?

生猜测,师反问:这里还能用平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纳雍的面积很大。)。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4、小结过渡: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是不是这样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1、欣赏图片,初步感知公顷。

(课件逐一出示以下几个景点的照片。请一位同学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初步感知公顷。)。

(1)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2)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3)美丽的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4),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计量这些较大土地面积时,都用到了什么面积单位?

(课件: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齐读一遍。

(1)师:那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课前老师让大家对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新的。

面积单位“公顷”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公顷的知识?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知道10000是怎么来的吗?(100×100)。

由此可见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师:太大了想不出来了吧。那我们先来想像100平方米有多大吧。

3、参与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感知一。

师:由于我们上课的地点在三楼,下去活动不方便,所以上课前十分钟,商老师带大家到操场,让28个同学,一边7个,围成一个边长约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00平方米)。现在请每位同学静静的回忆一下刚刚围成的那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师:1公顷就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呢?(100个。)。

师:现在能想像得到了吗?(找学生说)。

师:你们都能在心中感受到吗?

感知二:

师:有些同学不作声,感受不到不要紧,现在我们将思绪拉到我们的操场,操场是我们每天活动玩耍的地方,同学们一定知道它有多大。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长?米,宽?米,操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平方米)那,1公顷有几个操场的面积?(大约?个)。

师:现在你能感受到1公顷有多大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介绍,想像大约?个操场的面积就是1公顷。

4、估一估。

那你来估计一下,我们整个校园的面积大约有几公顷?

四、应用公顷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

(2)学生计算。

(3)汇报。追问:合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练一练。

教师:你们能进行这样的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吗?

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几道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练习十四1。

教师请学生读题,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换算的。

(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方米。

(3)几公顷呢?有我们几个学校这么大?

(4)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庙迹的季子庙,它始建于公元323。

年,占地面积是15公顷,合多少平方米呢?

4、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换算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组抢答题,看看哪位同学换算的又对又快。

练习十四2。

5、你知道吗?

1、我们贵州的面积大约是4280()。

2、我们纳雍的面积大约是1047()。

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用公顷计量对吗?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关于平方千米的知识那将是我们后续探索的话题了,感兴趣的同学当然也可以向学习公顷的知识一样回去好好的进行一番预习,相信在后续的课堂中你也会有像今天一般精彩的表现!

《认识公顷》教案【】

《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

2.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在计算、游戏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想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1公顷的大小;掌握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纸。

2、学生课前沿100米跑道走一走,体会100米的实际长度。

3、目测教室、校园、篮球场的长和宽。

1、探究体验教学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因此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的大小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许多现实素材,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活动,从而建立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新课程教学老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下面浅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拓展留疑五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一、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

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xxxx年我国森林的面积,这些面积都是以公顷为单位的。这样安排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些问题,什么是1公顷?1公顷有有多大?什么时候用公顷作单位,学生就产生了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

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1、告诉学生1公顷有多大。

在学生知道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后,例1就直接揭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他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出边长100的正方形,这是学生对1公顷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算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的进,安排学生自己计算的目的是:第一、算式100x100是根据1公顷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他们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比平方米简便;第三、教给学生记忆进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3、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

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学生愿意做的游戏。在做游戏时告诉学生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米,在让学生想像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有多大,让学生又一次体会了1公顷。

4、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足球场是学生熟悉的,通过学生计算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知道它比1公顷小一些。教室是学生熟悉,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大约有200口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

三、尝试练习,巩固深化。

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是本节课教学中的第一次反馈。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

2、综合练习 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完成练习十四4题,在学生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边形,又经历了一次对1公顷的感受。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为更好地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得回归到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学理念,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一个生活题。

开发商广告。

师:近年来我们家乡的建设脚步飞快,住宅小区也是一批又一批。(出示一小区场景)小明一家也想再买套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有一天他们全家一起去看房子,走进一个小区门口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

小区简介。

并结合评议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五、前后呼应,拓展留疑。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那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你觉得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说明:计算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其实还有更大的单位,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总之,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认识米》的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73、74页“千米的认识”,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1.引入“千米”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填在书上,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这条路要划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这道题目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

3.做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先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集体评讲)。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时还学会了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课作:

练习十六第3.4题。

家作: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教案。

《认识米》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千米慨念的建立。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认识表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图形)。

2、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3、三个贴有形状标记的篮筐。

4、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123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逐一出示图形)。

幼儿辨认图形。

二、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师:我们从形状标记上知道了这是正方形宝宝的家。

师(边讲边示范):我把正方形宝宝送回家。

2、请个别幼儿尝试送。

3、师:后面桌上还有许多图形宝宝还没有回家。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把它送回家,一边送一边要说:我把xx图形宝宝送回家。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铺路。

2、师(出示镂空小路)这就是图形宝宝家门前的小路。宝宝,你们看到了吗,现在小路上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坑,有哪些形状的坑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3、教师讲解要求,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图形宝宝还想请你们帮他找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出示大操作纸):请你从这些物品中分别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宝宝的好朋友,找到以后用一条直线将相应的物品跟相应的图形相连。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好的幼儿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看。

五、结束活动。

师:好了吗?那现在我们就沿着铺好的路去图形宝宝家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