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调查报告范文(16篇)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范文(16篇)

ID:8839457

时间:2024-01-10 08:03:12

上传者:雅蕊

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写作格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调查报告。

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一、编制依据。

根据曲财农[2011]23号文件《曲靖市财政局曲靖市扶贫办关于下达年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的际情况,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作以下规划。

二、历史背景。

云南省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播乐中学就坐落于小海村委会境内。播乐中学的创始人温培群先生的故居也是在小海村委会建新村。1937年夏,中共党员樊子诚带着建立革命据点的重任来到学校,与温培群共同努力,先后办起了初中,简易师范和农业职业学校。在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下,先后在沾益、宣威、平彝(今富源)、曲靖等县建立了40余个革命据点。1948年9月5日,播乐中学与附近农民武装一起,在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三支队的接应下,成功的举行了武装起义。之后,起义部队转战云南,为云南特别是为滇东北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小海做为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基地所在地,具有地理位臵上的绝对优势。

三、实施村基本情况。

小海村委会行政村隶属沾益县播乐乡,地处播乐乡政府所在地,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3公里。东邻乐利村委会,南邻大海村、主任委会,西邻鸭团村委会,北邻奴革村委会。辖建新、小海、窄口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87户,有乡村人口2385人,其中农业人口2385人,劳动力14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38人。

全村国土面积10.97平方公里,海拔2060米,年平均气温13.1℃,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当归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984亩,人均耕地0.85亩,林地7241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3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小海村委会属于温饱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截止2010年底,小海村委会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36户通自来水,有30户饮用井水,有5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24户通电,有4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26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46户。

全村委会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380人,彝族4人,白族1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384人,参合率99%;享受低保8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小海村委会距离乡卫生院0.5公里。全村委会建有公厕4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4个,人畜混居的农户120户,占农户总数的22.9%。

小海村委会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拥有教师29人,在校学生301人,距离播乐乡中学0.5公里。目前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05人,其中小学生301人,中学生104人。

全村委会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6年被县级评为“县级文明村”。

小海村委会建有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8人,其中男党员58人、女党员10人。村委会党总支部2006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总支”。村“两委”班子由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组成,下设建新、小海、窄口3个村民小组。小海村委会建有团总支1个,共有团员36人。村委会团总支2005年被评为乡级先进基层团总支;2006年被评为乡级先进集体。

小海村委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较低;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农业基础设施现状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反差极大,农业增效钢性投入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人口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水利化程度不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来源少。

四、项目建设原则、目标及任务4.1建设原则。

认真贯彻上级扶贫开发有关精神,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揽,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载体,打绿色牌、走生态路,以红色旅游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特色经济强村,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4.2.1目标。

——加快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农村贫困户户均转移一个劳动力;力争革命老区贫困村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改善革命老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保证革命老区100%通公路,100%的通程控电话;解决饮水问题;基本消除无房户和危房户,贫困农户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搞好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提高革命老区人口素质。保证革命老区的教育医疗设施基本完备,全面巩固普九成果,扫除青壮年文盲;逐步提高贫困村科技应用能力,力争5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每户有—个劳力掌握1门以上的致富技术,保证所有行政村建有卫生室,基本消除地方病。

4.2.2建设任务。

(1)建设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基本做到重点村村村通公5路,加强县道、乡道、村道的联网建设和资源开发路、旅游开发路、经济开发路的建设。具体解决3个村缺路少桥行路难的问题。水利方面,要搞好改渠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贫困村防洪抗旱能力;加强水改工程建设,切实解决饮水困难。通讯、卫生等方面,抓好省扶重点村通程控电话、通广播电视工作;建村医疗室2个以上,基本控制地方病。

(2)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四大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劳务培训力度,积极促进科技推广、科技培训,鼓励中介服务;实行农科教结合,组织贫困村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进一步扶持贫困村基础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文化教育活动,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帮助维修中小学校舍2000平方米以上,举办科技培训8次,培训革命老区青壮年和村组干部1500人次以上。

(3)发展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老区贫困村以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木生产基地。扶持农户发展种猪、肉牛、畜品羊、鸡鸭等畜禽养殖;大力扶持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提高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招商引资,发掘老区文化、旅游资源等,发展第三产业,强化服务功能。

(4)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搞好退耕还林,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20%,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五、项目实施计划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46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133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3万元。资金使用情况:硬化村庄道路46.6万元,群众自筹35万元;修建排灌沟渠3km,投入专项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80万元;发展养殖业,共养猪660头,群众自筹1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3万元;科技培训(种植、养殖业务)5万元,共计培训8期,1500余人次;革命老区氛围打造:建小学大门1道,修建围墙10米,修缮烈士陵园和“九五起义”陈列室,安装有线电视280套,共计投资13.4万元。

六、实施步骤。

6.1调查研究、建档立卡阶段(2011年8月至9月)6.2实施方案编制阶段(2011年8月至9月)6.3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

6.4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6.5考核验收和总结阶段(2013年1月至3月)。

七、项目效益分析和环境评介7.1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使我村在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分困户脱贫步伐加快,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7.2社会效益。

从社会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使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将得到显著改观,更有利于群众发展生产。

7.3生态效益。

从生态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是我村经济林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壮大,到2020年,将初步获得效益。

7.4环境评价。

搞好退耕还林,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20%,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八、组织保障和管理措施8.1组织保障。

成立以村委会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工作组,划分责任人,确保各项工程得以开工、落实。

8.2项目管理。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象。按照“长打算、短安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突出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里问题和关系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农田灌溉、生活交通、群众行路等重点问题。

8.3规划管理。

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有关规定,公开招投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8.4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尽可能地直接用于增加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保证贫困农户能直接受益。

8.5宣传动员。

以召开动员会,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办黑板报,广播讲座,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进行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同时也要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既依靠上级政府的支持,又积极主动地参与这项工作。

xx村老区建设调查报告

(2012年2月20日)。

为更好的开展建设扶贫和“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受市委常委、秘书长委托,由市委副秘书长带队,调查组一行于近日赴**县**镇**村对有关情况进行调研。该村是市委**书记联系**县的建设扶贫点,也是“四深入”活动**书记的联系村。从调查情况看,该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村组干部战斗力强,具备扶持发展的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南部,地处三南路与**国道交汇处,距县城5公里。现辖12个村民小组,295户,1080人,党员3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全村稻田面积746亩,旱土200亩,山林面积3000亩,渔塘、水库面积200亩。

1、村级经济状况。2011年,全村农民年均纯收入4683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68元低千余元。因病、因残、特困低保户18户。村中大部分青壮年人外出经商或务工。其中外出务工人员312人,主要流向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在本县工业园区务工人员50余人。其他村民大部分以渔苗养殖和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全村约60%的农户都培育鱼苗。全村没有自己的实体经济,但有集体收入。2011年全村集体收入为2.08万元,其中石头坳水库承包款12800元;4个红砖厂的管理费6000元;渔场管理费2000元。生猪养殖初具规模,有养殖大户5户,生猪存栏量1200头。总的来看,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无主导产业,种田种地、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不高。

2、村级组织建设。该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趋好的。村里党务公开较规范,村支活动开展较正常。村支书***同时兼任村委会主任,今年47岁,年富力强,经历丰富,有十几年的村支两委工作经验,是全村的致富能手。12名村民组长中,党员5名,平均年龄56岁。30名党员中,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高中文化4人;平均年龄59.6岁。全村党员年龄偏大、党员发展不多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型水库一座,是全村水稻灌溉和骨干塘的主要水源。整体来说,全村基础设施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有较大差距。

4、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乡风文明教育,大多数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一些村民思富、思进的愿望较为迫切。

为更好的建设村庄,充分发挥本村优势,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制定了2012年至2014年三年发展规划。主要包括:

2、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水利设施建设。该村石头坳水库为小二型水库,水面面积100余亩,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年久失修,现已是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同时,6处骨干塘、2500米水渠水沟急需清淤防渗。二是电力建设。增设变压器2个并增容,线路增粗。三是村道建设。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目标,总长4公里。四是通讯设施建设。全村12个组开通有线宽带。

3、安全饮水工程。全村12个组295户全部用上自来水。

4、村容村貌整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改厕295户,改厨295户。搞好亮化、绿化和净化。在亮化上,对全村所有房屋外墙进行粉刷、装修;绿化上,对全村所有院落、道路进行绿化,面积约10亩;净化上,建好垃圾池,配备垃圾运输车对垃圾进行收集转运。

5、学校建设。对学校操场和通往学校的道路进行硬化。

6、产业建设。一是扶持牲猪养殖大户,达到年出栏3000头的目标。二是建设绿色休闲生态农庄。该农庄集种、养、吃、住、休闲、娱乐于一体,带动村级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壮大鱼苗养殖规模。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以规模带动产业,以规模促进效益。四是建设绿色环保农产品特色基地。种植绿色环保蔬菜,养殖农家鸡、鸭、鱼等,形成农家土产特色,做响农家土产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年发展规划,资金缺口巨大。

2、电力供应不上。**村各村组分布较散,电力线路长,全村只安装了一个变压器,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目前的供电能力不仅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电器化日益普及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村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3、信息渠道不宽。由于未开通宽带及有线电视,**村目前的信息渠道尚不宽广。**村群众主要通过手机、人工等渠道获取信息,导致有时获得的信息较为滞后,甚至过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农副产品的外销,影响了**村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村是市县两级从多村中挑选出来的建设扶贫和“四深入”活动联系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在活动开展初期,我们建议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

1、组建队伍,集聚合力。市委办作为联系**村的牵头单位,应及时组建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班子。建议由市委副秘书长***任组长,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委办赴**县挂职的同志,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分管领导,**县委办、**镇有关领导为成员。组建好工作班子后,要对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进行分工,调动参与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建设扶贫的工作合力。

局及县委办、**镇有关人员,再次深入各村组宣讲政策、调查研究。要对**村三年(2012年—2014年)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等进行研究,并结合调研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搞好规划的纵横对接,理顺发展思路,确保建设扶贫有规可依、取得成效。

3、突出重点,推动发展。搞好**村建设扶贫工作,应认真落实市委开展“四深入”活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新村建设为载体,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户能力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重点,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民持续增收,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增长。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应抓好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能源建设、现代通讯建设等。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基地建设。抓住今年1号文件出台的机遇,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发展油茶种植业,建设绿色环保农产品特色基地。利用已有基础,抓好以牲猪、鱼苗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三要加大劳务科技培训力度。坚持把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搞好示范带动,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建设扶贫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楷模。积极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党员,特别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

党员。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五要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搞好农村低保与建设扶贫有效结合管理体系建设,将农村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及时纳入扶贫范围,提高他们的生产发展能力。

苏北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苏北革命老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苏北地区取得重大胜利的地方。这一地区包括江苏北部、安徽东部和山东南部。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苏北革命老区的建立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苏北革命老区的战斗背景复杂多样,干部队伍缺乏,群众基础较薄弱。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在苏北革命老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方面,他们注重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基层组织,深入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们注重农村土地革命,通过减租减息等措施改善农民的土地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根基。

苏北革命老区的成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我们要注重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以真诚的态度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其次,我们要注重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的建设,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推动队伍的壮大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次,我们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土地问题,争取民主权利等,只有通过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心。

尽管苏北革命老区的建立是在几十年前的事情,但其现实意义仍然不可忽视。苏北革命老区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尤其是在当前革命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注重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群众,坚持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更好地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对我个人而言,苏北革命老区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共产党战胜了内外敌人的阻力,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让我深感敬佩。同时,苏北革命老区的建立也告诉我,困难和挑战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相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总结:苏北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学习他们注重联系群众、加强组织建设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而努力奋斗。

xx村老区建设调查报告

齐南村地处向化镇北部,靠近北海滩,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宽裕,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地理环境优越,距东滩湿地15公里,待越江通道建成后,到市中心只需半个小时车程,到崇明第二大镇堡镇只需10多分钟。东西向有南横运河和北横运河,南北向有六效大河和渡港大河,河道内可通行200吨以内船只。六效港码头可停靠500吨船舶。水陆交通便捷。行业优势明显,已设立“一业特强”工业园区,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金属制品和服装服饰业已成为齐南两大优势产业。永冠经济开发区,以其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条件,吸引岛内外企业注册落户,并在上海市区设有驻沪办事处。

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比较发达,拥有成人学校1所,有图书馆、影剧院、文体体育中心。村南侧正在开发建设占地600多亩集休闲、度假、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长江沿岸观光带。全村优质水稻“寒优湘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水产资源丰富,淡水养殖、海洋捕捞全年总产量为3511吨。

二、存在的若干问题。

1、部分干群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有待提高。

2、少数帮扶单位帮扶意识还不强,资金难以到位。

3、各种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合力作用发挥有待提高。

4、工作缺乏后续资金保障。

5、群众自主发展能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性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培养生长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从各地农村,特别是农民的具体的实际需要出发,防止这一把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良心工程,变成新的强迫命令的“运动”、新的名实不符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笔者认真阅读了相关资料并结合本人在赵集居委会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注意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均收入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农村文化教育落后等情况。群众接受程度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到目前建设还没有启动。这些情况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考虑这些问题,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努力培育和造就新农民。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决定农村的发展速度、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只有把农民培育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保证农民和农村发展有广阔的空间,才能保证广大农民体验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是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科技致富能力;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程度,努力构建文明小康示范村。

三、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自己选择项目,自己确定方式,自己决定速度,真正发挥农民在筹集和管理建设资金、选择建设项目、签定建设合同、监督工程进展等方面的作用,切忌政府越俎代疱、一厢情愿替农民作主。

四、规划要合理科学。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处理好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建设目标的关系。充分考虑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又要反对一刀切,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规划村容村貌,既要注重房屋、道路等的建设,又要有利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等。总之,要从每一个村组、每一户农家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科学、有利发展的新农村规划。

五、要面对现实,正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的实际,我们尚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农村要解决的问题,仍然非常之多,农民的疾苦、需求、企盼都需要我们去关心、了解。因此,要深入调查研究,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和农户,搞清楚他们有哪些疾苦、需求、企盼,分清轻重缓急,尽可能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真正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从而调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逐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仅应该涉及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体、医疗、商贸、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应该同时覆盖软件系统的建设,村干部与村民的培训、村规民约的制订、村居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的建立、村居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等。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毕竟是农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要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方式,引导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看得到,感受得到新农村建设的益处。

制,为农村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八、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现一村一品,一品一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九、下派乡镇干部担任“村官”。当前,可以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把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事业心和自愿献身农业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下派到村担任村支书或村副主任,通过他们带领农民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管理知识,同时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好引路人。

十、要积极探索研究保持和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长效机制。第一轮示范村建设进入尾声,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申报工作已开始,如何克服“猴子掰玉米”现象,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积极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成果长效。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的党员群众对创建小康示范村认识不足。个别群众对小康示范村概念模糊、意识不强,有的人认为,经济建设是关键,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小康文明示范村创不创都自然会达到。

2、有的两委成员素质不高。个别班子成员能力偏低,文化程度低,年龄偏高,管理力度不大;有的甚至与其他成员不团结,工作不协调,拉帮结派,唱对台戏,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居民的思想观念没有根本性转变。一些居民还保留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别人干啥我干啥”、“别人要啥我要啥”等观念,在生产上那种从众和自发性的占大比例,对政府号召的即使极有发展潜力的经济项目,他们往往持怀疑观望态度,不愿积极响应,反应冷漠。同时居民“等、靠、要、小富既安”思想观念还根深蒂固,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很难发挥,影响经济的发展。

4、有的居民信念发生动摇。居民科技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效果不理想,对市场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追求实惠而不关心政治,不关心集体大局。

5、三个文明建设不协调,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较少。

四、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措施。

根据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工作的部署,结合居实际,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活动为切入点,围绕小康文明示范村标准目标,抓重点、树典型、求落实、讲效果,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前发展。着重抓好以下迹象工作:

1、提高党员群众对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创建工作摆在居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按照创建标准开展工作,同时要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优势,创建小康文明村,促进全居稳定和经济发展。

训力度,注重培训效果,提高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

3、提高居民群众素质和参与积极性。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文化、实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群众奔康致富的本领。

4、抓好信息传导。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设信息网,给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培养和发展各种经纪人,拓宽致富渠道。

5、以科技为先导,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试点方式,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五、创建建议。

根据我村创建实际,对市创建办公室提出如下建议:

1、为加快村小康建设步伐,做好稻田养蟹的实事工作。村干部必须大力支持这个项目,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是能够给老板姓带来切身的福利。

2、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质量,请镇里的领导经常来居检查指导创建工作。

3、整个创建工作面广、任务重、资金投入大,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请上级部门给予适量的资金支持、补贴。

4、抓好班子的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0春行政管理蔡晶。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应该举行参观革命老区的活动。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参观革命老区。

吧!

清明期间,我们滦阳“筑梦之队”开展了访革命老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颇深。

四月三号下午放假后,我们组来到了迁西县的一革命老区——黑洼村,这革命老区是我们组员李妍的家乡,由于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我们就在李妍家先住下了。第二天,在李妍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和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访了当地的几户人家,听了当地老人讲述了抗战时感动事迹。

老人说,当时万国来一家人为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做了不少具体工作,像筹措经费,购置枪、弹等,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他拿出卖地和做生意的140元钱买了“洋炮”10支,连同各方面购置的枪支,共26支,他还动员妻子和3个女儿用自家的布连夜制了红旗、袖标,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做了准备。当然,这只是其中故事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其他先进的事迹和人物,我就不一一说了。

通过李妍的带领,老人的讲述,我们寻找了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到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及当地百姓对祖国的热爱,到现在还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如今的这还是和当时一样的平凡,这里的居民也和当时一样的朴实、善良。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参观了如今的革命老区,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凭山远眺,四周都是蜿蜒小山,想象过去,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和像万国来一样的先进党员的不惧风险的面容,如今,他们走过的山路上,种满了栗树,让后人领略到当年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百姓热爱祖国的情怀。

红色革命,是人生的大课堂,参观革命老区,聆听了革命故事,我的心灵又怎么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么能不得到升华!革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它永远是我们努力奋斗、富国富民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通过这次走访,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增长了我对共产党的认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作为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我也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红色旅游三日行活动。从瑞金、兴国,到井冈山,踏上革命红土地,我们安远县第三期干部离岗考察培训班40名学员在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领导的带领下寻找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红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受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熏陶,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在历时3天的行程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瑞金叶坪、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和沙洲坝“红井”,兴国的将军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黄洋界、毛泽东旧居等地。

红都瑞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的家乡江西瑞金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故有“红色故都”之称。在红色故都瑞金叶坪谢家村,有一栋毛主席当年居住的瓦房。房屋内,毛主席用过的木板床、小马灯、旧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物是人非,简朴的家具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思。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为了解决苏区人民的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战士们挖的,井口很大但不算深,井旁立着一块石埤,上面是苏区人民为了感谢毛主席而题写的十四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将军县兴国。来到兴国将军馆,每到一处,我无不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所感染。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江西苏区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

革命摇篮井冈山。来到井冈山,瞻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寻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斗争足迹,品尝“红米饭、南瓜汤”,切身感受革命前辈是在怎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而折服,为井冈英烈气吞山河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而震撼。我站在黄洋界哨口,惊叹黄洋界的奇景如此壮光。凭山远眺,四周高山峡谷,蜿蜒起伏,险峻雄伟,一条深长的大峡谷隐隐约约在雾气中穿越黄洋界的山脊直到远方。松杉和秀竹布满山岗,层林尽染,让我浮想联翩。想象过去,这里盗匪出没,兵家争夺,还有我们的红军几经风风雨雨,在这崇山峻岭中出没、战斗,使我心情异常激动,望着那些羊肠小道,仿佛看到毛主席带领一队队红军队伍肩挑粮食,迈着稳健的步子,飞奔在小路上,当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战士,面对数十倍敌人的疯狂进攻,毫无惧色,沉着应战,以自己的热血和躯体,捍卫了革命根据地,如今,他们走过的山路上,开满了红杜鹃,让后人领略当年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

红色旅游点,人生大课堂。瞻仰革命遗址,伫立烈士墓前,目睹沧桑巨变,心灵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升华!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遗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前进奋斗、富民强国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经历了一次梦境般的心灵涤荡。

4月,我们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古称淮阴,

唐诗。

有云: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十年流水间。欢笑情如旧,箫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此处的淮上即是今天的淮安一带,看来古人对淮安也总是情有独钟。身在淮安,那种浓浓的周恩来精神一直弥染着整个城市,也使这座苏北小城平添了一种气质。想及少时,老师每每问起“谁是你最崇拜的人”时,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出三个字:周恩来。那个时候也许还不是很懂何谓崇拜,长大了,开始四处游走求学,周的形象慢慢在我的映像中变的丰神俊朗。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周的声名依然犹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怀着儿时的愿想和对一代伟人的追思,深秋的一个午后,我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周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楚州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的心愿。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淮安城北桃花垠。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副馆平面为“人”字形,副馆拥抱主馆、象征着周恩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主馆有4根11米高的栋梁大柱,象征着周恩来生前多次提出要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

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在周恩来故乡淮安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

周恩来纪念馆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齐康总设计。设计曾获国家设计大奖,工程质量获国家建筑最高奖--"特别鲁班奖"。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威望,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建筑,丰富的馆藏文物,优美的馆区环境,规范的管理服务,使周恩来纪念馆成为周恩来故乡淮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胜地。开馆以来,周恩来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观众近100万人次,免费和优惠接待青少年学生团体和军人50万人次,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xx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归来之际天已向晚,一路,身在车上,心却留在了故地。随思绪飘零,突然觉得以前对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总以为其原因在于,我与身处异地,生于异世。可是,此行的所闻所见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认识。我更加想念,更加努力地去对进行新的内心确信。翻开历史,翻开往昔,“大无大有”这样一个词语悠然入心。的大德,再造了党,再党了共和国,他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仁义忠信勇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民恒爱之。诸葛亮治蜀二十七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一千五百年。陈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胜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遗爱愈厚,念之愈切。一个伟人再造了国家,复兴了民族,润泽了百姓,后人怎能轻易地淡忘了他呢?周无论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功德、才智、得民心等都很像诸葛亮。诸葛亮教子很严,他那篇有名的《诫子书》,教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勤俭持家,上书后主说,自己家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供给一家人的生活,馀再无积蓄。这些故事常为史家、平民称不绝口。若何?他没有子祠,当然也没有什么教子。

格言。

;他没有遗产,留给家属的只是几件补丁衣服聊作纪念;他没有祠堂,没有坟墓,连骨灰都不知散落何处。他不立言,无以《出师表》以传世。他越是如此一无所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遗爱。三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所以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些一直在他的护佑之下的子民应该做的只有切切地纪念和默默地努力。

深夜,我再次想起王家云先生为我们作周恩来精神报告的那一幕情景。先生每讲到细处、深处,总会停顿一会,声音几近哽咽,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先生强忍着地泪水,我也强捺住了几欲鼓掌、呐喊的心绪,真的不忍心去打破那样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我知道我们都在用心聆听着先生的字字句句,在追思着人民的。也是在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离我们是那样近,他,就在我们身边。

临末,我在自己的。

日记。

首页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正在努力;我们,永远要与您同行。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1972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以及为此牺牲的七十二烈士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逝者已去,悲乎哀哉!

在此清明之际,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

武昌起义的革命精神,首先表现在武汉革命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掌握革命武装,抓住历史时机,敢把皇帝拉下马,主动出击,发动首义,创立湖北军政府。其次是武汉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的革命精神和献身精神。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英勇流血牺牲换来的。如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慷慨就义,程定国、熊秉坤勇于发难,纪鸿钧、王世龙舍身烧督署,都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广大武汉三镇人民群众也同仇敌忾,支援革命,商人捐款,工人、农民、市民踊跃参军,与革命军并肩作战,痛击清军。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是愚昧无知的、拖着大辫子的满清奴隶,让那些“洋人”知道中国五千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的一等强国,那不仅是过去今后依然是世界第一。武昌起义后我们中国人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的国家在东亚乃至世界都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国家,革命党人用自己鲜血和生命赢得了胜利,值得我们今天所有的中国人敬仰。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清明期间,我们滦阳“筑梦之队”开展了访革命老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颇深。

四月三号下午放假后,我们组来到了迁西县的一革命老区——黑洼村,这革命老区是我们组员李妍的家乡,由于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我们就在李妍家先住下了。第二天,在李妍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和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访了当地的几户人家,听了当地老人讲述了抗战时感动事迹。

老人说,当时万国来一家人为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做了不少具体工作,像筹措经费,购置枪、弹等,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他拿出卖地和做生意的140元钱买了“洋炮”10支,连同各方面购置的枪支,共26支,他还动员妻子和3个女儿用自家的布连夜制了红旗、袖标,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动做了准备。当然,这只是其中故事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其他先进的事迹和人物,我就不一一说了。

通过李妍的带领,老人的讲述,我们寻找了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到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的英雄诗篇,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及当地百姓对祖国的热爱,到现在还令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如今的这还是和当时一样的平凡,这里的居民也和当时一样的朴实、善良。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参观了如今的革命老区,表达我们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凭山远眺,四周都是蜿蜒小山,想象过去,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和像万国来一样的先进党员的不惧风险的面容,如今,他们走过的山路上,种满了栗树,让后人领略到当年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百姓热爱祖国的情怀。

红色革命,是人生的大课堂,参观革命老区,聆听了革命故事,我的心灵又怎么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么能不得到升华!革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它永远是我们努力奋斗、富国富民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通过这次走访,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增长了我对共产党的认识,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作为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我也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革命老区行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赴革命老区的行动,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对于革命老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这次行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我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以下是我对于这次行动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这次赴革命老区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伟大奉献精神。老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可以不顾一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可以舍生忘死。他们在枪林弹雨中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为我们树立了伟大的榜样。站在他们的故乡,我常常不禁思考,为什么老区人民可以有如此牺牲奉献的精神,而我们这一代人却有时显得如此平庸和自私呢?通过与老区人民的交流,我明白了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他们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对于革命事业始终充满了热忱和责任心。这让我深思自己是否也能够拥有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自己的领域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这次赴革命老区也让我对于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革命老区是我们民族历史的重要节点,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舞台。在这里,我亲身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和困难,也看到了那段历史中我们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让我深思,我们作为当代年轻人,要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历史是连续的,只有在对历史的认识和敬畏中,我们才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第三,与当地人民的交流使我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了老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在老区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批批孩子,他们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对着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好奇和向往,他们希望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决心要走出革命老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感到骄傲和振奋,也明白到了自己身为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的梦想需要自己去追求,我们要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也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赴革命老区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老区的自然环境一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在这里,我亲眼见到了当地人民付出的努力和智慧,他们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政策,逐渐恢复了这片土地的生态平衡。而为了保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更需要经济的繁荣与生态的均衡相得益彰。

最后,这次赴革命老区的行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依然怀揣着刚刚接触到的那份初心,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之下,中华民族终将迈向伟大复兴的目标。

革命老区行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是指我国革命斗争时期经历了长期武装斗争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浓厚的革命情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游览革命老区的活动,这一次的行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我将从文化传承、自然风光、人民风情、精神力量、历史教育五个方面阐述我对革命老区的心得体会。

首先,文化传承是革命老区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在行程中,我参观了一些革命老区的博物馆和纪念馆,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这些馆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通过展示和解说,使游客深入了解当年的革命历程和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同时,在当地的文化表演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经典的革命题材剧目,这些剧目以其深情厚意、文化底蕴和触动人心的表演,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人感受到了红色记忆的珍贵。

其次,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革命老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的山水秀丽,自然资源丰富。在参观途中,我看到了许多革命老区的著名景点,如武陵山、娄山关等。这些地方的山峦起伏、峡谷深邃、瀑布飞流等景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登上山顶俯瞰整个风景时,那种壮丽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

第三,人民风情彰显了革命老区的独特魅力。在革命老区的许多农村乡镇,我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农民、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以及热情好客的乡亲们。他们对外来游客充满热情和友好,善于以自己的方式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在与乡亲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气息和革命乡村的朴素与淳厚,这些都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的人民魅力。

第四,革命老区的精神力量给人以启迪和鼓舞。在游览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英烈们的壮烈事迹和革命精神。这些英雄和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无私奉献、坚定信念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智慧与勇气,令人肃然起敬。在面对困难时,他们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和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决心。

最后,历史教育是参观革命老区的重要目的之一。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热土,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红色基因。通过参观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红军长征等艰苦卓越的历史经验。这些都让我认识到,我们要珍惜革命老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革命老区的行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化传承、自然风光、人民风情、精神力量和历史教育等方面都让我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的独特魅力。同时,这次游览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的祖国是靠革命英雄们的流血牺牲和英勇奋斗才得到新生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走进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走进了中国的革命老区,探索了这片富饶的土地,亲身感受了她的历史沧桑与现代繁荣。走进革命老区,让我深切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强大力量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

首先,走进革命老区让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强大力量。革命老区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前沿阵地,许多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弥漫着一股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我站在红色纪念碑前,仔细阅读烈士事迹,泪水不由自主地涌上了眼眶。这些牺牲的先烈们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精神典范,使我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们告诉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正确的信仰,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并取得胜利。

其次,走进革命老区让我意识到了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始终关注乡村发展问题,而走进革命老区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在革命老区,我目睹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红彤彤的火龙果和金黄黄的柠檬,无不显示着革命老区盛产农副产品的巨大潜力。而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人文上的繁荣。革命老区的优美风光、传统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无疑为乡村振兴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走进革命老区,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更加坚定了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

走进革命老区还让我体会到了革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革命老区的风景虽然美丽,但更吸引我的是这里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在那里,我亲见了一幢幢宏伟的建筑,一个个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它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还参观了革命博物馆,详细了解了那段历史。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份份英勇的战斗报告曝光在我面前,使我对革命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件事物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发生的那段革命的传奇,每一处景点都充满着浓厚的情感和历史厚重感。正是这种革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使得这片土地独具魅力,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最后,走进革命老区让我明白了革命先烈始终是我们奋斗的榜样。革命老区曾经遭受过无数次战火洗礼,但它们始终用无私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扛起了民族复兴的责任。走进革命老区,我看到了壮丽的发展成就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乡村振兴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勇于担当,努力使乡村振兴更具活力。只有将他们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我们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走进革命老区,让我体验到了世外桃源般的美丽风景和壮丽的革命历史。这是一次深刻的、难忘的旅行,从中我不仅感慨万分,更是对未来充满了无尽的憧憬。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众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们将重塑这片土地的辉煌,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呼吁更多的青年人走进革命老区,亲身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返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重返革命老区是一次特殊的旅程,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为国家和人民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初次踏入这片土地,我被它山河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同时也感受到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在这里,我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战的地方,看到了红军长征的足迹,看到了先辈们为了理想不畏艰难的决心。这一切让我倍感自豪,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第二段:深入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与文化。

重返革命老区,我努力深入了解这里的历史与文化,了解那段令人感动的革命岁月。通过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我更加明白了红军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伟大壮举,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顽强精神和革命斗争的胜利。而在参观革命纪念馆时,我看到了革命烈士的遗物和珍贵的历史文件,这些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里的历史。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体验到了中国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奋斗,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信念。

第三段:感受革命老区的变迁与发展。

重返革命老区,我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电力、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这些都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的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裕起来,拥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种变迁与发展让我更加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第四段:继承重走革命先辈的精神。

重返革命老区,我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也看到了他们革命意志和坚韧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让我深切地明白,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学习先辈们的精神,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我深深懂得,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让革命先辈们的事业得以继续、发展。因此,我立志要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为革命先辈争取到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五段:回到现实,践行初心使命。

重返革命老区的经历让我深感使命重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方向。我回到现实生活中,将把这次体验所激发的初心和使命付诸实践。我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投身到祖国各个领域的建设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革命先辈们的遗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我都要时刻牢记重返革命老区所受到的感动与启示,保持奋斗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总结:通过重返革命老区的旅程,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奋斗精神,深入了解了革命老区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革命老区的变革和发展。这次旅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和方向,也让我充满信心和决心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革命老区精神心得体会

近年来,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备受关注的是,革命老区精神开始深入人心,人们感悟到了它所包含的力量和意义。在实地调研和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精神所带来的启示和冲击。以下是我对革命老区精神的心得体会。

首先,革命老区精神传承着坚定的革命理念。曾经的革命老区历经烽火硝烟,百折不挠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他们铭记着革命的意义,从不动摇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这种坚定的信仰带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学习革命老区的精神,牢记初心,不断激励自己积极向前。

其次,革命老区精神弘扬着民族精神。革命老区所代表的是一种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他们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种深深的民族精神,是国家坚定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象征。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发扬这种精神,将爱国情怀融入到自己努力奋斗的过程中。

再次,革命老区精神传递着奋斗的力量。革命老区的先辈们不畏艰难困苦,敢于迎难而上,永不放弃。他们通过长期的斗争,展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与进步。革命老区精神教会了我,要有坚定的决心,勇往直前,勇于创新,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最后,革命老区精神诠释了奉献精神的伟大。革命老区的先辈们始终以人民的福祉为己任,毫不犹豫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把自己的快乐与幸福置于人民的利益之上,忘我地为人民服务。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当向革命先辈们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奉献的理念,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革命老区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代的财富。我深深体会到,革命老区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发扬这种精神,将它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嘱托,继承革命老区精神,不断创造历史辉煌。

延安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延安作为中华革命的重要基地和精神家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延安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孕育了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这片土地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的前进。延安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第二段:革命老区带给我们的革命精神感受。

延安革命老区沉淀了丰富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我们参观延安革命老区,深切感受到了这种革命精神的力量。革命英烈们舍生忘死的精神,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都在我们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种精神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延安革命老区不仅让我们感悟革命精神,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我们的今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延安时期,党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党人民的力量得到了高度凝聚。我们应该学习延安时期的党性修养、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我们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组织能力。同时,延安也提醒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注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持时代的先进性。

延安革命老区已逐渐从一个革命基地转化为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保护和传承延安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也是宣传革命精神的有力手段。但是,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要做好延安革命老区的现代转化与保护,需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保护工作,充分尊重历史传统和人民的选择,注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时,加强对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和展示,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学习延安的历史。

延安革命老区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我们要弘扬延安革命老区的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而努力,为延安革命老区的丰功伟绩付出我们应有的努力。继承和弘扬延安革命老区的精神,不仅是对先烈的最好告慰,更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新县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大约150字)。

新县作为我国革命老区之一,曾经是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近年来,我有幸来到新县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这片革命圣地的历史、革命文化和发展情况。这次考察让我深刻认识到新县作为革命老区的宝贵资源和独特魅力,也使我对新县的现实困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革命老区的宝贵资源(大约250字)。

新县作为革命老区,在长期的红色战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宝贵资源。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孕育了许多革命先烈,屹立着无数英雄事迹。红色文化遗存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红色记忆。革命战斗的历史亦让新县形成了特有的节俭传统,在这里,人们勤劳朴实,懂得尊重劳动,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

第三段:新县的现实困境(大约250字)。

尽管新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在今天的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境。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制约了新县的整体发展。在传承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旅游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的宣传、开发和利用等工作。同时,新县面临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

第四段:新县的发展前景(大约350字)。

新县作为革命老区的新起点,也正面临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刻。近年来,新县积极布局、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注重培养本地人才,吸引外来投资,加强企事业单位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新县的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同时,新县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也非常重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五段:结语(大约250字)。

新县作为革命老区,其宝贵资源和现实困境都凸显了它的独特性和发展挑战。然而,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县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目标。要进一步理顺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在发展中不忘宣传和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记忆和精神不断流传,为新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革命老区新县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

革命老区龙岩

龙岩市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有“革命老区”称号的地级市。作为革命老区,龙岩经历了中国革命的烽火岁月,这里诞生了无数英雄烈士,也培育出了许多革命精神。近年来,我有幸来到龙岩游览,亲身感受到了这座革命老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下面,我将从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人文特色、美食文化和旅游体验等方面,详细介绍我在龙岩的心得体验。

首先,龙岩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龙岩市区,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纪念馆,例如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这些地方展示了龙岩作为中国革命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同时,龙岩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例如鼓楼龙舞等,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其次,龙岩还有众多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例如,龙岩市区有天湖风景区,这里风光秀丽,湖光山色,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此外,龙岩还有红毛岭风景区、闽西大峡谷等自然景点,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再者,龙岩有着浓厚的人文特色,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为游客们提供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尤其是在龙岩的村庄和乡镇,可以感受到传统民风民俗的魅力,也可以体验到丰富的土地文化。去年,我有幸参观了龙岩的大屿村,这里风景如画,乡村民居各具特色,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农村的宁静和美丽,也让我了解到了农村的发展与变化。

此外,龙岩的美食文化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一部分。龙岩的传统特色小吃非常丰富,例如岩炒、福建牛肉面等,这些美食口味独特,色香味俱佳。而在龙岩的农村,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农家菜,新鲜的农产品和绿色的有机食材,让人大快朵颐。

最后,我来谈谈我在龙岩的旅游体验。龙岩的交通十分便利,市区内多条公交线路贯穿各个景点,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在景区内,龙岩还建有舒适的宾馆和餐饮设施,方便游客停留休息。此外,龙岩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游客来龙岩旅游,例如门票减免、景区导游服务等。这些举措让我在龙岩的旅游体验更加顺利和愉快。

总之,龙岩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的革命老区。游览龙岩,我不仅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领略到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风情。此外,龙岩的美食文化和旅游体验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在龙岩的旅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和热情,同时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快乐的回忆。我相信,来过龙岩的人们一定会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而我也会一直怀念这座革命老区给我带来的感动和思考。

革命老区龙岩

龙岩,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素有“世界华人龙岩籍之都”之称。作为中国革命老区,龙岩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革命情怀。深入了解和体验革命老区龙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历史功勋,同时也让我对于龙岩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第一段:革命老区的历史痕迹。

革命老区龙岩的历史痕迹可谓郁郁葱葱,处处皆是。红军长征过境的丰田桥、红军过夜的鼓山镇,无不彰显着龙岩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地位。这些历史遗迹记录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和英勇抗争,也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和不屈精神。

第二段: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这片革命老区的土地上,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至关重要。龙岩市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馆,将不朽的革命历史与现代建设有机结合,成为文化繁荣和精神富饶的象征。通过参观这些场馆,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第三段:龙岩的发展成就。

作为革命老区,龙岩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特色产业的培育、改善民生的举措以及环境治理的成果让我印象深刻。龙岩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同时,龙岩市政府也积极推动扶贫攻坚工作,通过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段: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龙岩作为革命老区,在历经曲折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我对龙岩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我期待着龙岩能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我希望未来的龙岩能够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基础,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休闲和投资。同时,我也希望龙岩能够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深入了解革命老区龙岩的历史和现状,让我对于中国的伟大进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革命老区的发展成就和未来展望,让我对于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的教训,发扬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为我们的共和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老区龙岩是一个充满着红色记忆和革命情怀的地方。通过近年来对龙岩的深入了解,我对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也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龙岩的发展成就和未来展望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为我们的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革命老区精神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略区域,是革命精神的摇篮,是我们党赖以成长壮大的摇篮。在革命老区,每一个石头都凝聚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与汗水,每一片土地都蕴藏着革命的力量,每一名老区干部都怀揣着不屈的斗志。我有幸担任一名革命老区的基层干部,这些年来,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精神的无限力量,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首先,革命老区精神是继往开来的传承。革命老区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是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拼搏的历史见证。革命老区精神是继往开来的传承,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革命后代,我时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将红色基因传承给我的责任和使命感。在革命老区工作,我深切感受到了先辈们谆谆教诲的力量,他们的优良传统在我心中激荡,激励着我坚定不移地投身于建设党和人民事业的伟大斗争中。

其次,革命老区精神是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革命老区是地处穷困落后的山区,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备受剥削和压迫。而革命老区的干部们,无论干部职务多高,都时刻将为群众谋福祉放在首位,积极投身于改变老区经济社会面貌的实践中。这种崇高的为民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工作中,我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积极践行“人民公仆”的原则。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再次,革命老区精神是大无畏的奋斗精神。革命老区曾经是敌人的后方,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和艰巨的斗争任务。然而,革命先辈们没有退缩,他们以强大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这种大无畏的奋斗精神深深地烙印在革命老区,也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勇往直前。在工作中,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为榜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只有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够收获胜利,只有继续前行,才能够实现更大的梦想。

最后,革命老区精神是团结奋进的精神。革命老区的人民曾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抵抗外敌的侵略,才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在革命老区历史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为我们这一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工作中,我时刻将团结作为重要的工作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各方力量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为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而奋斗。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综上所述,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作为革命老区干部,我深深感受到这种精神的无限力量。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只有坚定不移地践行这种精神,才能够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真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