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

ID:892491

时间:2023-07-05 07:07:32

上传者:曹czj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篇一

黄老师把这一章节细分为缺乏尊重、缺乏宽容、缺乏平等。

其实,我认为中国的教师绝不缺乏爱,只不过各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教师深信"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十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绝不姑息。只不过在批评的细节方面不太注意。如:对于少数极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批评教育,不太注意场合,当着许多学生的面来指责,没有丝毫考虑到该生的感受: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但反过来想想,这些学生平时都是些极调皮捣蛋者,老师不想因为该生而影响到其他一大片学生的行为举止。从某方面讲,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也属无难奈之举。有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想采用理论上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但实际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对于学生的一些环的行为习惯过于宽容,只是采用耐心说服的方式,而不是严厉制止。表面上看尊重学生,但教师的威信正在逐渐消失。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变得无法无天,课堂就会乱作一团。对于这样的爱,我把它称为溺爱。我以前采用过这种爱的教育方式,但流下了太多的遗憾。这种爱的危害极大,它打乱了平时的教学秩序,没有以铁的纪律、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是一种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代价的。

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不可能平等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读后感《《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就象水的流动一样,必须经过高处,才能流向低处。只不过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加以改进。新课程理念中有一条,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主动性,不是让教师放手不管,而是让教师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才能够以浓厚的兴趣来进行主动学习。

黄老师把这一章节细分为1、教育模式中一些不合理因素的伤害。2、教师自身人文精神的淡漠。3、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新课程改革中,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上都作了较大的调整。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最核心的部分:中考、高考制度没变。这一指挥棒依然悬在空中,给许多老师以窒息的感觉。不管你进行何种教学改革,最终还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你的教学质量。这无形中给教师加大了压力。不可避免,教师的教学重点最终还是在分数上。对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只能流于形式。只要成绩不行,你这个学生就什么都不行。诚如黄燕老师在此书138页上所写的一位青年教师的感受一样,刚开始充满了理想与激情,但一学期教下来,现实的残酷使他再也不敢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了。因此,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不可避免会产生应试教育的想法,全身心投入到:如何提高成绩?如何不丢面子?如何获得领导和同行的赞扬?从而根本就不可能去很好地全面教育学生。

以上是我的一些读后感受。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学校领导的工作是出色的。能关心教师,给教师以比较宽松的环境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我坚信,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够给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篇二

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教师而言,经历了素质教育,经历了课堂改革,无论教学怎么改革,我们永远保持不变地是要对学生负责。

把学生当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地方,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影响他鼓励他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至少能保证知道保护和爱惜自己的生命。整个假期中,学生溺水事故不断传来,家长的嚎啕声不绝于耳,看着失去爱子的家长痛不欲生的画面,我在想孩子们怎么不知道下水危险呢,鲜花般的生命消失了,幸福的家庭残而不全。有的孩子则因为学习压力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再优秀的孩子如果生命不保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坚强地活着。有了生命,才有了一切,珍爱生命的教育应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保证了孩子的生命,想让孩子更优秀,就要亲近他,了解他的喜好,关心他的生活,身体,心理和精神状态,关心他的学业和品格。作为老师要亲近孩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谈心,了解他,身体心理都健康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品格,最后才是关心他的学业。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老师可能越过了品格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出现了大学生犯罪的事实。这也印证了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险品。所以我们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塑造身心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三大任务才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教师必须树立三观,树立教育即人学的教育观,一切的教服务于学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新课堂一定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张扬人性的课堂,新课堂一定是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这就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老师画龙点睛地引导下,主动地思考,激烈地辩论,在思辨中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拓展。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讲台和课堂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导演而已。这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我们要尊重学生,少一点对学生的干涉,多一点对自主权益的维护;少一点对儿童的批评,多一点对错误的包容;少一点多知识的膜拜,多一点儿对能力的赞美;少一点规范和约束,多一点放纵和理解;少一点雕塑和塑造,多一点自然和自由。这些话语字字珠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如何去实践,还要在课堂中边实践边思考边改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我们真正轻松起来。

教学工作很辛苦,收入勉强维持温饱,家长学生都很理直气壮,动不动就要给老师气受,当尊师重教严重缩水的今天,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在渐渐变得暗淡无光。我们有了幸福感,才能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孩子们。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幸福起来,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工作轻松起来,只有让学生心甘情愿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相长,学中行,行中思,思中悟,我们越教越明白,学生越学越带劲。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篇三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奇的职业,想做好这个职业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育人方法,更要有无穷的教育智慧和不尽的耐心细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小状况:顶撞老师、经常迟到、沉迷游戏、叛逆暴力等各种问题不一而足,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用心和智慧,而《中国教师》就是一本为我们提供各种教育智慧的书籍。

第一次读到《中国教师》心中有着一种隆重的仪式感,更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里面的一篇篇文章行文流畅、语言简洁却又说理清晰,阐释得当。不论是专业的模式探讨,还是动情的教育故事,读来都是那么朗朗上口、欲罢不能。读别人的文章,更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回顾读到的近十期《中国教师》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收获。

细致是教师工作的一大特点,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是心理脆弱、易受伤害的青少年学生。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的工作却是比这还要复杂,不但问题学生各有各表现,同样的问题表现还各有各的原因,只有像书中那些老师老师一样,细致的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种表面的平和,而这平和之下可能酝酿着下一次更大规模和程度的爆发。

雷厉风行并不适合解决学生问题——这是我读《中国教师》的第二个感触。教师解决学生问题越快越容易犯错误,解决得越快,效果也往往越差。给学生一段反思的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沉淀的机会,避免我们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过激的处理。学生毕竟是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再坏的学生内心深处也是害怕的,表面的强硬与顶撞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为了掩饰自身胆怯的一种表现,这时,我们可以先不急着批评或处理他,让他的多忐忑一会儿,教师利用这个时间调查一下事情的全过程,或像书中提到的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想想怎么开口说第一句话,这些对有效地解决问题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教师的语言尤其重要,切不可说得过于绝对,一是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诸如:“你要是下次再犯,就不要再进教室了。”以我的经验,需要老师这么“威胁”的学生他肯定做不到下次不犯,下次他犯了,我们还真没有权利总不让他进教室;而他一旦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最后又进了教室,那对他的教育就算失败了,以后他会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是要给学生留下空间。一次去市场,正好赶上幼儿园放学,家长都接了孩子回家,突然一个小男孩指着前边一个小女孩对他奶奶说:“奶奶,她考试得0分,我们老师说她是个大笨蛋。”小男孩很天真,他说这句话可能没有太多的嘲讽意味,可是老师的一句话却给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贴上了“笨”的标签,并且让别的孩子对她形成了同样的认识,这个小女孩将来的发展空间很可能让老师的一句话就给堵死了。可见,老师的语言一定不能绝对化,要说的灵活、可变通,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读了书中好多文章之后受到的启发是:方法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分析学生问题的成因形成的。要想做到方法多,就要事先勤思考,即使处理同一种问题,原因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切忌千篇一律、方法单一。

总之,我们所从事的是需要用心来做的事业,是一个需要智慧和思考的职业,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和各具特色的问题学生,我们要多一分细致的思考,少一些粗略的判断;用耐心的涓涓细流代替急躁的狂风骤雨,深入挖掘学生问题的根,追究问题学生的源,循循善诱、有的放矢,以求突破表象,标本兼治。只有耐心细致、充满智慧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教师”。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篇四

《中国教师报》国内唯一的一份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讲教师自己的故事和经历的报纸。“现代课堂”聚焦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等热点、焦点问题呈现出独到的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上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例如检查课堂练习时我会利用小猿口算检查学生的口算题卡,只要我用手机软件对准学生的口算题卡轻轻一拍,对错一目了然,紧接着我会利用希沃投屏将学生的口算题卡展示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纠错,既省时又便捷。在教学中我会利用101ppt中的图片传输功能,将学生的习题有对比性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学习数学广角搭配中的排列和组合问题时,我就充分利用课件将生活中的排列、组合问题一一形象地列举出来,课件的动态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到搭配中也有学问,让他们感知并掌握可以用连线法、罗列法、交换位置法等等多种方法有策略地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比枯燥地就书讲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也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在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学生不理解“五颜六色和无光十色”的意思和区别,我没有马上给他们解答而是让他们观看欣赏了ppt课件中的几组图片,分别是成串的五颜六色的葡萄、水灵灵的苹果、金光闪闪的珠宝、美丽的花朵、彩色的衣服等等,引导他们发现颜色鲜艳、色彩很多,又有光泽跟阳光有关的事物就可以用五光十色来形容,从而让学生区分两个词语的不同和用法。学生不仅掌握了词语还能用词语准确地说句子。语文学习中词语理解和运用应该是一个难点,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阅历和课外知识并不丰富,如果教师只是就词解释,可能很多孩子都听不懂,甚至不理解,那么何谈运用呢?信息技术就成为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通过一些形象的演示会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具体生动的画面会帮助他们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理解词语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清楚,这样才能达到理解并运用自如。

课外作业时我也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让孩子敢说、敢做,树立自信、阳光快乐,我利用微信布置背诵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没想到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赞同,家长说这样锻炼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好帮手,不仅是数学、语文,其他学科中应用也十分必要。正如朱老师说的在变化的世界中一定有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原则,其寻找的过程是一种智慧。希望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变得更加理性,适时、有价值的利用而不是泛泛地滥用,进一步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个别教师明明一目了然的知识点也大费周章地使用信息技术课件,结果适得其反本来有时间做练习,拓展提升学生的能力,因为多媒体的使用不当而浪费时间,光有花架子而没有实效性。

《中国教师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当前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等热点、焦点问题,指导并引导我们少走弯路,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我们还需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更有实效性的作用。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篇五

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受值得尊敬之职业。教师是智者,是人之师者,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是孩子们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导师。今天如何做老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今天每一位师者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知和亲身体验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更不能称为优秀的教师。这是赵国忠老师所主编的《中国教师的奇迹》序言中所写的一小段话。

就是这么一段话,让我对如何做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进行反思,从而想深入此书中得到答案,我想这是每一个老师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识和亲身体验的一个问题。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太多的问题。通过阅读《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我知道了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魏书生,有中国教育奇迹钱梦龙,有神奇教师孙维刚,有创造尝试奇迹的邱学华,有追梦的激情师者窦桂梅,有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名师余映潮,有代表中国教育改革声音的李吉林,有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薛瑞萍。这些优秀的教师,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就是极为经典的范例。这本书不像是以往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枯燥烦闷,书中所陈列的一位位极为出色的教育者前辈的经验,让我在他们所经历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正确的引领,需要良好的示范。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中发现自我,在发现中发展自我,在发展中创造自我,在创造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在超越中创造出教师的奇迹。

书中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让我印象深刻,她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情境教育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和情境相互关联着。在我们的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更是缺少不了情境的创设。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不也提出了情境教学这一观点吗?李老师认为教学应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这是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走进课堂,通过老师调动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堂中的各种意境。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工作上,并且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另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被迫的执行,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完成。情景教学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活跃课堂气氛

情境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牵引幼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这些情境能够使学习的气氛达到高潮。情境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听、说、读、演的机会。因此,它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增加学习的愉悦感

总所周知,儿童的教学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简单的重复练习会使孩子感到疲惫和乏味,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用相同得教学内容来提高孩子的兴趣课堂上的情景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的年龄、心里特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才会自由的与同伴交流。

以上是我在阅读此书中的一些感受,《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深深震撼了我,它就象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受到名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与激情;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知到名师的平凡与神奇。这些优秀教师,以他们独特的成长方式和教学实践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了新的审视。这些名师的事迹必将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指引我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篇六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现在我面前时,我马上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通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可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一定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 、“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最新中国教师读后感(七篇)篇七

在《中国教师报》里我看到了《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这篇文章,老师最怕什么呢?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

她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

贵报刊设身处地为我们老师着想,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让教师们深感慰藉!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公益广告是公众的'一盏灯,其实我们老师也是学生的一盏明灯。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她也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她还让我学会了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毫不犹豫的喜欢上了她,通过看里面的内容,由最初认为教师卑微的我慢慢的爱上了教师这个行业。

读报已有一年之久了,她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刚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

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她,是它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良师益友,与我们心贴心,手牵手,影响着我们,帮助着我们,引导着我们。

无论明天怎样,我坚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深情的爱着《中国教师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