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反思大全(20篇)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反思大全(20篇)

ID:8984056

时间:2024-01-12 00:16:07

上传者:雁落霞

教研可以促进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研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小学教研活动反思

1.      第一节课是南翔小学钟老师上的二年级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老师和学生的材料准备的非常充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老师显得没有那么活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体会到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都会有所发展。

2.      第二节课是南翔小学朱老师上的五年级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教师的课件做的生动形象,内容生动有趣,师生间的表演能力非常好,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很吸引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教师结合各种有趣的音乐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听、动、演、赏、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对课程的理解:

1.探究型课程:通过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乐趣,重视亲自参与探究的情感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积极和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劳动,学会理解他人,初步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和责任心。

2.拓展型课程:参加丰富的活动,在学习领域中尝试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选择性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和规律,初步了解个体的学习经历,激发对某方面的兴趣爱好,并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南翔小学听课有感    方泰小学  孟婷

10月15日下午,在南翔小学听了一节探究课和一节民乐拓展课。之后,周建老师又对探究型和拓展型课程的区别,结合学校实际作了一个简短的讲座。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的感受颇深,对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了解又进一步加深。

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基础上,着力体现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朱慧芬老师的这节民乐拓展课通过让学生了解竹笛的历史、竹笛的流派和代表人物等等,让学生对民族乐器竹笛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许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吹奏竹笛这种民族乐器,但通过这节课,学生对民族乐器的感情却油然而生。

探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钟老师的课中,从课前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塑料制品,到课堂中小组成员一起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决问题,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3、紫荆小学    刘菲菲

今天来到南翔小学聆听钟光翔老师和朱慧芬老师的两堂课,让我们对小学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这两类课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明确的区分,下面我就钟老师的课谈一下自己的听课感受:

《塑料制品大点兵》是二年级的探究型课程,在课堂中让我感受到了:1、探究的氛围浓厚。整堂课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充实、形式多样,如“找一找”环节中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找到的塑料制品、“比一比”中通过观察交流塑料制品的特点等等;2、注重能力的培养。钟老师通过看、捏、摸等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等。3、重视方法的指导。课前老师布置收集资料时,给学生提供了有指导作用的学习单,意在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课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之后的学习又让我对这两类课程在理论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拓展型课程体现了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其范围很广泛,包括:我们平时的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锻炼、阅读活动等等,几乎深入到了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探究型课程注意体现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体现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重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听课感悟  安亭小学  吴梦圆

10月15日下午围绕“明晰两类课程,推进课堂转型”这一主题,区部分探究、拓展任教教师在南翔小学听了钟光翔老师的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以及朱慧芬老师的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感受颇深:

1、明确了两类课程的性质。探究课就是以探究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生讲授科学文化知识。 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自主拓展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2、了解了两种课程不同的上课模式。探究型课程是一种以老师讲授启发为主导,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体的一种课程,主要还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探索;而拓展性课程则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让他们自己学,自己悟,体验课程带给孩子的快乐,可以说这更容易使孩子爱上这门它。

3、理解了两种课程对于学生不同的要求。探究型课程着重通性、通则、通法,体现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能力要求,属于最低的学习基准。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了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力的培养,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探究型课程注意体现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要体现兴趣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普通小学顾文婕

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

优点:

老师和学生准备工作充分,带来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

课堂上学生通过看、摸、捏等动作来感受各种塑料制品的不同,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小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区分塑料制品和和非塑料制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塑料材质的内涵。

运用了三维动画呈现出塑料制品与非塑料制品的分类,非常用心,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缺点:

老师的一些指令不够明确,可运用些口令和拍手的节奏来控制。

老师的语调不能够吸引学生,有些起伏或抑扬顿挫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会使学生更投入其中。

在给塑料制品涂色的环节,可以在学生完成以后把他们的作品收起来,挑几幅好的作品用投影当场展示给大家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

优点:

教师的语言、教态热情、大方,很有表现力。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学生进场很新颖,唱着歌坐着动作入场,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思路清晰,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由学生来演绎选族长的故事,很有亲和力,引人入胜。

班级中竹笛社的同学们为大家现场吹奏表演,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师生同台,一起吹奏竹笛表演、学生齐唱荷塘月色,是本节课的最高-潮,人人都参与其中,按照自己的特长,分工明确。在一边唱的同时,感受自己身边的民族音乐,有感而发要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缺点:

民乐大考场环节中,有些问题设置过难,老师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之后请学生回答,降低难度。

最后一个环节是个课后探究作业,我感觉没有必要在课外继续探究,可以放到下节课继续教下去,课堂上只要把教师小结完就可以收尾结束了。

6、华亭学校  郑琴

一、评课感想:

听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有感

1、教学环节“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听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有感

1、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资源,竹笛社团。教学活动中多次使用这一资源,如介绍笛子;表演;演示颤音技巧;师生同台等。

2、创设情境,教学活动中设置了“民乐知识宫、走近民乐艺术大师、民乐大考场、民乐游乐宫”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

3、教学环节紧凑有序,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开展教学。

二、两类课的理解

1、探究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拓展课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7、华江小学  黄程琳

对钟老师的《塑料制品大点兵》和朱老师的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感想

1、钟老师的课注重的是学生课前对材料的收集过程和课后的反思过程,通过本次课使孩子在与同伴交流、探索方面和观察力的培养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第二部分“比一比”可以再展开一点,使学生对塑料的特点再有一个更深入的发现,会好些。

2、朱老师的课体现了他们南翔小学民乐的深厚底蕴。竹笛社团的同学的加入让我们刮目相看。让学生带领学生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给学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非常好。

探究型课程我觉得注重的是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拓展型课程是探究型课程的基础,在拓展中发展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特长

8、南翔小学听课感想  朱桥学校 陈晴

10月15日,我有幸在南翔小学观摩了一节探究课和一节拓展课,目的是明晰两类课程,推进课堂转型。钟光翔老师的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从让学生搜集塑料制品开始一步步深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塑料制品的优点。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朱慧芬老师的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从一开始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她带领孩子吹起小竹笛唱着歌儿走进课堂,一下就把孩子带进民乐的优美氛围中。然后通过民乐知识宫、走近民乐艺术大师、民乐大考场、民乐游乐宫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情感。整堂课内容丰富、有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说实话,其实我原本对这两类课程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晰,通过观摩和学习,我认为探究型课程的特点是:

1、注意体现专题性,强调实践性;

2、要体现兴趣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重过程而不强调结果;

3、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而拓展型课程的特点是:

1、体现了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

2、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

3、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我的理解是:探究型课程主要是往纵向深度上挖掘,而拓展型课程则偏重往横向广度上挖掘。不知道理解是否有误,还请樊老师指导!

9、普通小学 沈怡君

第一节是钟老师的《塑料制品大点兵》

一.  调查材料,源于生活

这堂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材料来自学生调查,来自现实生活。课前钟老师就请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塑料的踪影,交流收集的资料。从身边随处所见的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切入口小实效性强。

二.学生发现,学生总结

通过对搜集的塑料进行分类观察,学生能说出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厚,有的薄,五颜六色,并且通过生活习惯认识到塑料的优点,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知识。

三.   活动多样,乐在其中

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比一比,玩一玩,这些环节生动有趣,让学生自己操作动手,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大了。

第二节课是朱慧芬老师的《吹起我的小竹笛》

一.   出场形式有趣

让学生以吹笛的动作,配以音乐的方式飘然诗意般进入教室,笛声飘荡,让在座所有老师犹如身临其境般进入了笛子的世界。

二.  环节设计巧妙

由学生提出想要了解的关于笛子的知识,进入到中华民乐宫,先后来到民乐知识宫、民乐大考场、游乐宫。环环递进,巧妙有趣。

三.师生互动,渲染学习气氛

师生同台、唱奏互动,一起表演《荷塘月色》,让学生唱主角,以生为本。

探究型课程理解: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以学生为本,等待点燃创新思维的火把,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等内心的精神世界,注重评价,老师引导鼓励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探究型课程要改变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自由发挥。

拓展性课程理解:“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和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形式。结合学校、老师资源来拓展丰富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

10、南翔小学听课有感    江桥小学 苏秋兰     2012年10月15日

一、我谈翔小二课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南翔小学听课。这次不仅听到了钟光翔老师的探究课,还听到了朱慧芬老师的拓展课。从这两节课上,我又学到了很多东西。接下来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教态自然,学生喜爱

记得去年来南翔小学听的是钟光翔老师的拓展课。当时,他所带领的学生个个都是小小发明家。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创意设计成实用有趣的小发明。学生在他的课上,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设计、发明和制作,还学会了观察、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当时,除了他的课,钟光翔老师那亲切温和的教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钟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像在和人谈话一样的自然,很快就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自控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每当学生没有听清老师要求时,钟老师都能非常耐心地提醒学生。这样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

朱慧芬老师则和钟老师不同,活泼生动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一看就是喜欢艺术的老师。但是不管是钟老师的亲切,还是朱老师的活泼,他们两个人的教态都非常自然,富有自己的特色。我想,只要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就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

(二)活动有趣,学生积极

钟老师的朱老师的课都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活动。这非常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钟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介绍自己带来的塑料制品后,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介绍,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比较这些塑料的不同。有了先前的指导,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这样的活动。他们都讨论得很积极。最后那个小游戏,让学生辨别塑料制品,并涂上漂亮的颜色,学生更是忙得热火朝天,玩得不亦乐乎。朱老师则是将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设计成有趣的游戏。比如“民乐知识宫”、“民乐大考场”,很快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拓展,在活动中学习。

(三)更多评价,更加完美

记得去年听了樊老师的一堂和纽扣有关的课。当时,樊老师送给小朋友好多形状奇特的漂亮纽扣,看得我也很想要。整堂课上,樊老师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的评价。如果我是学生,我肯定会爱上这个老师,喜欢上这门课,更会上好这门课。所以,我觉得钟老师和朱老师的课,如果能再多一些类似于这样的评价,就更完美了。

二、我谈探拓课程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又听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探究型课程是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各种探究能力的课程。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一些探究技能。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探究型课程更加强调的是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拓展型课程则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的是让学生培养、激发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作为拓展型课程的老师,也能通过该课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11、听课感悟    安亭小学  成美红

10月15日下午在南翔小学听了钟光翔老师的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和朱慧芬老师的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感受颇多。本次活动以“明晰两类课程推进课堂转型”为主题,让我对这两类课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1.明确两类课程的区别: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为主。探究型课程着重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为主。

2. 对这两节课的感受:

1). 钟老师的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为主。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对探究塑料制品产生兴趣,感受塑料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塑料,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感知塑料的特点,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小游戏区分塑料制品和其它材料制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塑料的特点。

2). 朱老师的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通过欣赏笛子作品,了解笛子的音色和笛子悠久历史、种类流派及演奏技巧。通过自主介绍笛子、欣赏笛子名曲学吹笛子等激发学生热爱民乐的情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合作和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感受最深的是最后环节的汇报展示,学生们分组在竹笛社队员的辅导下学吹笛子,师生同台表演《荷塘月色》将本课推到了高-潮,让在座的老师和学生意犹未尽。

12、迎园小学   陆海红

2012年10月16日去南翔小学听了一节音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让我耳目一新。听过之后颇有些认识和想法,略作评议如下:

一 、理念、途径和实践的多元链接。朱慧芬老师的《吹起我的小竹笛》拓展课,诠释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课中通过“民乐知识宫、走近民乐艺术大师、民乐大考场、民乐游乐宫”等一系列活动中,折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设计者本节拓展课设计立意高远,表现在其设计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通过让学生听动画故事《笛子家族选族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拓展性课程的动力、兴趣。由于积极参与感受,学习中有乐趣,想学,乐学。使得听课者对拓展性课程认识和定位有了了解,以避免在内容上的开发上的随意性。

三、本节课,特征鲜明。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堂上学生了解了笛子的种类、流派、音色特点以及演奏技巧等 。同时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也突出多样性,如动画片,图片,多媒体等,加之教师的富有激-情的讲解,学生的当堂演奏均反映出本堂课的丰富多样性。

总之,本节课朱老师就如何把握二期课改理念有关拓展型课程,理念、功能、定位要求上为我们提供一篇较好的案例。

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区别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研究型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

13、南翔小学听课有感    沪宁小学  李静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于拓展课和探究课的区别都不是很清楚,直到今天听到周建老师的讲述,加上钟光翔老师和朱惠芬老师的课,才彻底弄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习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生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习力,兼顾创造性学习力的培养.

朱惠芬老师的五年级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就是从校本课程中拓展出来的.这节课真是令人难忘啊!它以悠扬的笛声导入这节课就极其富有创意,当优美的笛声响起,师生一起舞动起来,和着音乐的节拍,做起演奏笛子的姿势,全体沉浸在音乐当中,那样的场面何其令人沉醉!

进入课题之后,紧紧围绕笛子的种类,流派,历史等问题,在不断更换的乐曲中快乐的学习着.虽为中国人,却从不知道我国的笛子历史竟有7,8千年了;不知道笛子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曲笛即昆笛著称,其声圆润醇厚;北派则以邦笛即短笛出名,其声高亢明亮;就更不知道中国竟有一位世界著名的笛王陆春龄!他的鹧鸪飞欢乐歌至今萦绕在耳.

其实我觉得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现场表演,学生现场表演曲子,技法,指导其他同学,师生合作完成荷塘月色的表演,真是一场视听盛宴!

二,与拓展课不同,探究型课程注意体现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要体现兴趣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重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习,以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钟光翔老师的《塑料大点兵》为例,就充分表现了出了探究课程的特色。他以塑料这一专题为方向,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塑料制品,通过实际的比较,得出塑料的特点,鼓励学生用塑料去创造更多实用的东西。

通过这半天的学习,我成长了很多!

14、金鹤小学   陈益平

一、听两节课感想

这次到南翔小学听了南翔小学钟光翔老师上的探究课与朱惠芬老师上的探究课两堂研讨课。钟老师上的是二年级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内容《塑料制品大点兵》,朱老师上的是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两位老师的课突出了两类课程的特点,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钟老师的《塑料制品大点兵》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塑料知识入手,设计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活动,再有自护讨论得出塑料制品比起其他材料在可塑性、防水、不易碎、耐用、重量轻、弹性好、不导电、颜色鲜艳丰富等方面具有优势。这节课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塑料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塑料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上出了探究味。

朱老师的《吹起我的小竹笛》从自主介绍笛子、欣赏笛子名曲、学吹笛子等方面,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情感。这节课朱老师还通过竹笛社的同学来带动其他同学,教其他同学吹笛子,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节课体现了朱老师深厚的民乐功底,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以后还有更多机会听两类不同的课,让我学习,从中吸取经验。

二、两类课程的区别理解

要说两类课程的区别,首先要说说基础性课程。基础型课程着重通性、通则、通法,体现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能力要求,属于最低的学习基准。

探究型课程注意体现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要体现兴趣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究的内容既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的,也可以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既涉及某些学科领域的事实知识,也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知识,还涉及到学习过程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知识。它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经历、这种经历整合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具体就钟老师的这节《塑料制品大点兵》来说,钟老师让学生探究的是实际生活领域的塑料,通过钟老师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塑料的特点与优点,感受塑料的广泛应用。

15、评课   戬浜学校 周娴

任课教师:钟光翔

任课地点:南翔小学多元厅

任课题目:二年级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第一课时

本周一有幸在南翔小学观看并学习了2位老师分别给同学们上的探究课和拓展课。其中钟老师所上的是二年级探究课学习包中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到位。

这节探究课的研究课题是“塑料”,钟老师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搜集身边的塑料制品并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这一任务既激发了学生对于这节课内容的好奇心,而在搜集过程中辨别寻找塑料制品,又让学生提前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可以说是一项设计巧妙的“热身活动”。而钟老师自己也提前准备了一些物品,在课程进行一半时给设计了游戏环节要求在众多物品中找出塑料制品,又是对学生前半节课关于塑料知识掌握情况的复习和检测。

二、教学流程清晰,启发性教学

钟老师上课风格沉稳踏实,他的教授对象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但思维能力有局限性,对于事物的认识学习方法尚不清晰。钟老师通过一步进一步的提问,从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到探究塑料制品的特点,循序渐进,为同学们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帮助他们在课程探究过程中,激发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加强了实践能力。

三、把握学生年龄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尚浅、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他们不喜欢冗长、单调、机械性的学习方式,钟老师针对这些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探究课中设计了很多活动环节,比如实物的触摸、比如小组交流讨论,以及最后寻找图中的塑料制品并涂色,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学习兴趣和专注力也就因此而提升了。

任课教师:朱慧芬

任课地点:南翔小学多元厅

任课题目:五年级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第一课时

朱老师带来的民乐拓展课十分精彩,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一、教学思路清晰

朱老师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案和课堂的设计上非常到位。其中她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判断准确、教学过程井井有条。课程分别设置了“民乐知识宫”、“民乐大考场”、“民乐游乐宫”等几个环节,将35分钟的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整个课程的骨架结构一目了然、清晰可辨。

二、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一开始,朱老师请全班同学齐唱《吹起我的小竹笛》走进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的热身活动设计,在唱歌的同时也调整了同学们准备上课的情绪和状态。之后,又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听动画小故事的环节,将枯燥的笛子历史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并学习。而竹笛社同学演奏一曲的“现身说法”更是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兴趣。音乐欣赏环节采用了真实的笛子演奏乐曲,既带给学生对于音乐美的享受,拓宽了他们的音乐知识,最后的师生同台演奏《荷塘月色》更是将整堂课推至高-潮。朱老师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牢牢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在基础课的基础上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两位老师生动的教学,让我对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分别有了些理解和认识。所谓探究型课程,注意体现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要体现兴趣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过程而不强调结果。在钟老师的课程中,塑料的课题就具有专题性,而课程主要强调的是同学们在实践中对于塑料的认识和了解。探究型课程,可以是与基础课相关联,也可以是与基础课无关的独立课题的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重在实现知识迁移和培养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而所谓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了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比如朱老师的民乐拓展课,在原音乐课的内容上选择某一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层面。此类课程是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力的培养,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兼顾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观看学习了2位老师的课程之后对这两类课程的初步认识,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日后的学习和认识还会更加深刻、准确。

16、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之我“见”     清水路小学  刘 颖

在南翔小学听了一节探究课,一节拓展课,又听了有关探究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概念主题讲座后,我对这两类课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

——限定拓展课程主要由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队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自主拓展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研究型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

当然,我也把我看见的说一说,也就是之我“见”。我感觉学校在拓展型课程,特别是限定拓展型课程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班主任老师,很多课程是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的。比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类专题教育等等。说起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清水路小学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清水竹韵游嘉定》,分为名胜篇、名点篇和名人篇,内容非常精彩,指导各个年级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兴致盎然。班主任老师经常组织开展班队会活动,学校也组织相关教研活动。大多数老师的概念是听班会课、队会课,但很少提及这是拓展课。当然教育督导,或者类似这方面检查时,我们会学习一些课程理念、概念、方案等。我觉得这方面,学校平时还是要经常培训、至少言及的。当然,主要还是靠教师的自觉学习,比如,填写学生的成长手册,限定拓展课程等就明确列出。这方面班主任老师关注得更多一些,应该算是拓展课老师吧。

相对拓展型课程,我感觉探究型课程在学校里就淡薄得多。仅有一本探究课本,每周一节的探究课。相对而言,活动也少了很多。我想,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还是蛮有意思的。就像南翔小学的钟光翔老师带着学生来个“塑料制品大点兵”,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肯定可以提高,学生更可以很自由、很自在地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真的是非常惬意的事。但基础型课程的力量太过强大,探究型课程要靠探究课老师发扬光大。

17、嘉定区拓展课程教研活动评价

时间:10月15日下午1:15

地点:南翔小学

评价人:嘉定区实验小学 张遐蓉

听课感想

一,            塑料制品大点兵课程

优点:1,贴近生活的课题,可以给孩子们丰富的拓展空间

2,形式多样

不足:1,第一环节学生展示塑料制品的时候,没有面向全班

3,对于塑料相对于其他材料的优点挖掘的不是很充分。课程并没有真正的拓展开来,有所创新。

二,            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

优点:1,开场十分吸引人,为整堂课奠定了舒缓优美的基调

2,内容丰富,欣赏和各种知识结合,十分有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完有听辨的环节,让学生学会通过现有的知识分辨。

3,老师表达十分到位,准确且生动。

4,把流行民族音乐和传统乐器相结合,富有新意

对两类课程的理解

3,探究型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培养学习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

4,同时探究型课程更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情况来选择探究的方向和主题。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展和创新空间。

18、探究拓展课评课      南苑小学  叶芸

听了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下面谈谈我对这堂课的整体看法:

(1)整堂课教学目标清晰,课堂内容丰富。

(2)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教具准备充分,这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学习的兴趣。如:让孩子们给塑料制品涂涂颜色,找找各类塑料的不同之处。孩子们在这些环节中,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完成活动目标。

(3)师生配合还不够默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建议:在实施找一找各类塑料制品的不同之处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一层地讨论,塑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利弊,塑料既有使用上的方便,当使用过度以及处理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让孩子能辩证地看待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节约和环保意识。

听了拓展民乐课,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下面谈谈我对这堂课的整体看法:

(1)课程导入环节有创意且精彩。课堂初始,让孩子们摆好姿势,吹起小竹笛,踏着竹笛音乐进场,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样的情境很容易就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竹笛的兴趣。

(2)整堂课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形式多样,且各环节衔接自然。教师通过小故事让孩子知道竹笛家族的各类竹笛,又通过欣赏两首不同类型的竹笛曲子让孩子说一说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什么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演奏技巧?接着,又通过听曲子让孩子分辨各类乐器不同的演奏声。这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游戏、竞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也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

(3)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特别一段师生合作演奏《荷塘月色》,优美动听,此时的学生似乎个个也都成了小演奏家,与老师进行着音乐的交流。

(4)整堂课始终贯彻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知识。自学小故事认识竹笛家族成员、小组组长教吹竹笛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孩子们在自我探索中学习的,这样的拓展课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更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

19、怀少学校      孙霞红

评课      钟光翔老师   《塑料制品大点兵》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自主探究成了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钟老师把握探究教学理念,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3、创造环境,在每个小组多投放各种塑料制品,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然巩固对塑料制品的认识。 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积累一定的经验。

4、教师还设计学习单,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常见的塑料制品,还带到学校与同伴一起分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课      朱慧芬老师   《吹起我的小竹笛》

朱老师执教的《吹起我的小竹笛》一课,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拓展课。

一、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教师营造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喜欢的自己的想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本课做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尝试与学习,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管乐活动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寓教于乐。

四、本课执教教师素质良好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总之,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堂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音乐拓展课。

20、听课感想     曹王小学 樊婧   

今天有幸在南翔小学听了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一节探究课,一节民乐拓展课,印象深刻。第一次听到探究课,觉得这样的形式和内容很新颖。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前的塑料制品实物搜集和在课堂上的观察、比较、触摸、分析、交流、讨论、合作等活动,发展了他们对事物的探究能力。钟老师的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做了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学习探究。

第二节是由朱慧芬老师带来的民乐拓展课,朱老师教态亲切,带领学生唱着歌儿进入课堂,伴随着悠扬的笛声,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习得了知识。朱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民乐知识宫、走近民乐艺术大师、民乐大考场、民乐游乐宫等,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在听、动、演、赏、自主那就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对课程的理解

我对探究型课程的理解是对课程的深度进行研究,而拓展型课程是对课堂的广度进行学习。探究型课程是否更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些研究任务。而拓展型课程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更强调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

21、探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听课点评          —— 外冈小学 陈亚萍

本周一在南翔小学聆听了钟光翔老师的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及朱慧芬老师的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难点由浅入深,教学探究和拓展的着落点明确,重在学生实践,激发了学生探究和拓展的兴趣与积极性。

小学阶段探究型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一些基本的探究技能。钟光翔老师执教的探究课《塑料制品大点兵》,教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从日常生活着手,让学生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中探究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朱慧芬老师执教的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则请学生欣赏笛子作品,从而了解笛子的音色、特点、历史、流派和演奏技巧,并让学生自己试着学吹笛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次的听课培训让我们了解到了探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会再接再励,将拓展课、探究课更好地开展起来,努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2、探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听课点评     外冈小学  金中丽

听了南翔小学朱慧芬老师的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              拓展课形式多样

拓展课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在朱慧芬老师的课上,我感受到了。朱老师用了很多形式,例如:唱小曲、小故事、名曲欣赏、现场演奏等等形式。这些形式让学生很轻松,很快乐,让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趣味盎然。

2、              拓展课中叶可以有探究的内容

听了朱老师的课,我发现:在拓展课中也可以有探究的内容。朱老师设计了一些探究的活动,例如:说说两种流派、两种流派的特点和风格,他表达了鹧鸪怎么样的形象等等。学生通过探究对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              拓展课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在朱老师的课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拓展课与其他课的不同。它很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教学的过程。通过“民乐知识宫,走进民乐艺术大师、民乐大考场”等一系列活动,在听、动、演、赏、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

总之,听了朱老师的课,让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区别,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很有帮助。

23、听课感想    民办娄塘小学(曹孟前)

听了钟光翔老师的二年级探究课和朱慧芬老师的一课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钟老师能带领和发动每个学生搜集许多不同的有关本课有探究课题塑料素材,同时也能够牵动家长配合学生共同搜集塑料袋等来完成有关钟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而朱老师能带着民族的音乐传授给学生,这两位老师的课使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课前准备工作到位,课内通过学生用眼、用手感触帮助学生学习明显。

教学思路清晰。

学生参与性较强烈。

师生互动性优良。

注重学生能力、方法上的培养。

学生在兴趣探索和拓展中发展,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我对两类课的理解是:

探究课是教学生去了解、比较、归纳、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

探究课能使学生学生带着思维、带着兴趣、带着快乐去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

探究课能够使学生善于思考、开发智力更好地为社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的目标。

拓展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

拓展课是限定拓展的课程。如: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阅读灯活动。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

24、封浜小学  李姝琛

一、两节课的听课感受

1、教师能够从学生角度思维,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2、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多,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多

二、对两类课程的理解

1、学生可以从这两科课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2、学生可以在这两科课程中,自主动手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

25、望新小学(邱春秋)

《塑料制品大点兵》评课

钟老师整节课优点:(1)思路清晰:先找一找、然后比一比、最后玩一玩,把塑料制品的特点和优点融于游戏中。学生学得很开心。

(2)善于捕捉归纳: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塑料制品,得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图片比较,学生讨论得出和其他塑料不同,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民乐拓展课《吹起我的小竹笛》评课

朱老师整节课优点:(1)设计合理:以故事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欣赏各种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教师素质较高:能感受到朱老师对民乐的热爱,对民乐有关知识人物能娓娓道来,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3)形式多样:先是故事引入,然后民乐大冲浪,接着民乐知识宫,最后民乐大考场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区别:

我认为拓展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了知识扩展和综合能力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着眼于对基础学力的培养,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

探究型课程注意体现专题性与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要体现兴趣培养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6、望新小学(洪继斌)

钟光翔老师的《塑料制品大点兵》整堂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找出塑料制品的特点及优点,思路清晰,活动丰富,让学生从“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使学生从探究中提升了发现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

朱慧芬老师的《吹起我的小竹笛》通过丰富精彩的活动使整堂课更具艺术氛围,在带领学生唱着歌进入课堂,伴随着悠扬的笛声,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习得了知识。朱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在听、动、演、赏、自主那就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对课程的理解:

探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于我在当学生时的学习方式,也不同于现在我作为教师时的授课方式。探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是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方式,而和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它属于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的类型,而我们过去比较多的是接受式学习的方式。此外,探究型课程的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对于正在学习如何上好课的我来说,这种体会有着非常大的启示作用,它不但使我了解了探究型课程的一些理论思想,同时也让我对平时上课的方式进行了反思。减少满堂灌的简单授课方式,增加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的机会。多教给他们方法,少让学生死记,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7、评《塑料制品大点兵》马陆小学   赵晓英

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是不可或缺的物品,但却有极易被我们忽视甚至混淆。钟老师的《塑料制品大点兵》让学生对塑料制品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挖掘学生生活体验,拓宽学生认知水平

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塑料的认知水平,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交流展示等各个环节,都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我们看到《学习单》的设计中,鼓励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找一找,记下来;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中,钟老师组织学生使用清单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但学生的介绍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集中在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等方面,钟老师又通过图片展示,拓宽到了交通工具,公共场所乃至宇宙,加深了学生对于塑料用品的认识。

二、精设各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和“玩一玩”三个环节,钟老师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提升学生课内课外的探究能力。

28、让课堂更生活化、活动化    ——塑料制品大点兵听课感受

马陆小学   张薇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可见,如果仅仅就教材讲教材,照本宣科,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我们的探究课程,应该时时考虑到孩子的生活,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唤醒孩子的生活。

钟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孩子的生活。他要求做以下准备:

1、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塑料制品,把它记下来。

2、收集一些比较小的塑料制品,带到学校里来,和同伴一起分享。

一样又一样孩子们熟悉的塑料制品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很自然地引入了“塑料”的话题。从孩子积极的参与中,从他们兴奋的眼神中,看得出他们对塑料这个话题是感兴趣的。

可见,探究课要与孩子的生活对接起来,要智慧地将孩子的生活融进课堂,唤起他们心中最真最切的体验,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9、南翔听课有感   绿地小学  姜忠萍

10月15日,来到南翔小学听了探究和拓展两节课,一节是探究《塑料制品大点兵》由钟光翔老师执教,另一节是民乐拓展《吹起我的小竹笛》,由朱慧芬老师执教。

探究课和拓展课的区别历来是老师们所疑惑的,探究课中有拓展的内容,拓展中也往往穿插一些探究的意识和内容,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但整体上,探究课中预设的成分较少,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学生的阅历,兴趣,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对某一主题进行生成性的探索,教师往往在课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点评,或者生生互评,最后形成一种共识,它的答案和探究结果是多元化的,没有固定的答案。这种授课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释放了他们大脑。

钟老师的这节课,课前让学生做了搜集资料及塑料制品的知识,从学生搜集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开阔了视野,有了方向性,所以在课中当老师让学生通过分小组引导他们动手动脑,并且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们都得心应手,整个教学过程扎实有效,让在座的老师也增长了见识。

拓展课也是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整节课目的性较强,都是为了教会学生吹奏这首乐曲。通过几个有趣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每个游戏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最终学会了这首曲子。

拓展课的特点就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在限有的时间里学到一个技能,采取各种形式,拓展中探究的意识。显然,朱老师达到了这节课的目的。

总之,这两节课让我们领略了探究课与拓展课的风采。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学教研活动反思。

语文教研活动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初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

1、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观,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革新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实践课,实验课,汇报课,研究课,轮班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提高研究质量。

二、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我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学校的五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五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初期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期中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进行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期末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统考,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采取随机抽查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口语交际面试,口语的规范考核,知识积累的调测,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

三、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我组全面铺开了对“提高课堂效率”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课题。通过上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改精神与修订思想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做好书面记载。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行政、工会的组织下,开展了青蓝结对工程,通过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并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教学技术的需要,针对本组成员的弱点,进行网页制作培训,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青年教师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以后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教研活动反思。

小学美术教研活动反思

开学后的第一周我和美术组其他教师一起去中区教研中心参加了小学美术教研活动,会后有些学习和体会。

活动大体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刘老师进行了上学期工作总结,图文并茂的展示了过去半年以来教研历程,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亲历了但又过去了的时光,又回味到了当时的体会甚至是隐隐含在那些情境中的气味。

第二个环节刘老师进行这个学期的工作传达和安排。虽然这些活动还没有展开,尤其是活动之一的学科美术高地建设还牵涉到我们组,我在心里对这些活动充满兴奋和期待,无论是常态化的'专业素养学习还是课堂教学研讨,我都将加倍努力并一定会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一环,刘老师给全体老师播放了两节第六届全国优质课的录像课。刘老师说全国优质课的方向又有回归的迹象,而我之前没有看过全国优质课,没有经验也没有比较,所以只能比较微观的说说自己的学习和感受。两节课分别是《指墨游戏》和《画扇面》。这两节课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也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开发课程,使课程内容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又充实饱满充满文化与生活气息。两位老师扎实的专业素质也让我很是佩服。在《指墨游戏》这节课中,老师用清晰明确的方法讲授和示范了墨色的变化,以及如何用手指表现出点线面。学生在进行指墨练习时既有有趣的尝试突破,也有目标的指向与达成。通过让学生用手随意玩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用手画形式画出来,锻炼了学生想象与动手的能力,也对风景的动态有了深刻的印象。《画扇面》以诗情画意的人文设计、踏实有效的技法教学生了解扇面,会画扇面。这两节课都是文气浓浓又不失活泼,教师虽示范提点但也不乏学生有趣创新之作。两位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开发课程的能力让我非常的佩服,我知道要成为一名成熟的老师,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要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更要求个人思想融炼出精华,新的学期我会加倍努力,迎接新的挑战。

小学教研活动听课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盖玉波 的工作室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我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铜陵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铜陵就真的要停止呼吸了。可喜的是,我们在一批老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铜陵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学教研活动听课反思。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刚刚结束的语文教研活动让我收获很大,我感受到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应该越来越充满活力。孙老师课堂的`精彩环节,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在整个活动中有了一些思考与体会。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多读书,教师不学习就意味着要落后。通过孙老师的课堂,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要上的精彩,不是老师讲的怎样精彩,而是让孩子学得精彩,孩子表现的精彩。孩子在课堂上表现的精彩,很多时候是靠老师的引导,如:老师的语言神态,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身有没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感染我们天真可爱的孩子。

孙老师的课堂犹如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宴席,当然这也离不开孙老师的智慧。课堂上,孩子们在孙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能在课堂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去展示自己,此时我觉得课堂就像个大舞台,让孩子们在这个大舞台上自由地展示自己地舞姿。正如孙老师课后与我们交流时所说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善于去引导,挖掘,不要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逼他们自己去动脑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培养习惯,课堂中老师稍一引导,可就会上的很顺了。

孙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读书、写字、聆听的习惯,特别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中学以致用。精彩的展示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是深刻的,我的收获会指引我今后的教学,我所感受不足将会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

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认为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可以这样解释: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之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教研活动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这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共同领导下,依照学期初拟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联合协作,真抓实干,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悉数遵循基地学校对教研工作的恳求,从规范下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讲堂教育革新研讨,以悉数前进本组语文教育水平及语文教育质量,悉数前进学生的语文本质为目的,方法多样地打开语文教育工作,圆满地结束了本学期的教育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作为教研小组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当一向站在课程革新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育,体现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干。因此,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除了结束校教研大组共同的操练以外,还在组内打开了6次自立活动,内容包括2次专题学习,以及为上精品课进行的集体备课和研磨。

1、细心活泼地打开校内听课活动,推动教师集体教育水平的前进,一向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荣耀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懂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一同评论,一同参与,体现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细心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确诊、总结。教研组内同事互相听课、研讨中,我们齐心协力,发言活泼,一同探讨了一些平常教育中存在的疑问,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见地!为教师供给了操练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前进了教师的讲堂教育水平。沟通中,教师的教育科研才干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悉数的知道。联络学校各阶段工作的开展来打开教研活动,推动教师间的互相沟通和协作,到达教育相长的目的。在这些活动的打开中,教师互帮互学,一同前进。这么的教研研空气,不只加深了教师间的互相了解,更推动了教师教育技术上的前进,到达了取长补短、一同开展的目的。

2、除了课例,本组教师活泼进行阅读推广,参与阅读公益活动,活泼预备拓展课程的计划和展现,并在市级活动展现我们的孩提剧场,受到好评!

为了使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履行,不走过场方法,细心详尽,发现疑问及时整改。通过敦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气,每到月底总能及时结束各项任务。

教育革新和教育科研是前进教育质量的底子将来,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前进讲堂教育质量为政策,不断地进行探究、革新、立异。使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沟通,取长补短,以不断前进讲堂教育才干和教研水平,活泼参与课题研讨,深化讲堂教育革新,活泼参与课改实验。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核算等资料的堆集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向科研要质量,活泼撰写教科论文。

存在疑问与思考。

1。有些教研活动打开的不可扎实,走过场,在许多详细工作环节上缺少构思,活动功率不高,没有体现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学生活动打开少,对学生才干的培育不可。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仍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概括本质的前进重视不可。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要素,不自怨自艾,不抱怨环境,尽力加强学习,前进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打开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沟通沟通,尽力前进我们组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峻抓好素日的教育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工作、才干操练下手,严峻恳求学生,紧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互相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比赛的学习习尚为主,注重学习喜好和学习方法的培育,扩展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操练,前进他们的概括水平。

总归,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必定的效果。但我们也看到了艰难和缺少,我们信赖,只需全校上下真实更新教育观念,真实坚持精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一同尽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非常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在教科室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老师围绕“依托课内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一教研主题展开常规教研活动,另外这学期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参评龙湾区语文示范教研组。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总结这一学期的工作。

1、规范备课,确定主题,挂帆起航。

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规范备课,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根据区里的文件和学校的要求,我们明确了我们语文的备课新要求,要求每一个课时的备课都要涉及以下的内容:学习目标、分情分析、核心问题、导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我们的常规课堂也要依托学生的学习活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继续坚持我们的三“10”方针,读10分钟,写10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

学习活动,核心素养是教育的热门词汇,同时也是我们教学的新方向,新思路。因此,我们确定了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为“依托课内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确定主题之后,我们开始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教学中的阅读策略,更是通过命题评价来指导我们的课堂。郑老师就在11月15日,带着他的思考,带着他的智慧而来,为龙湾区第二小学的语文老师做了《研究命题讲座,提升学业质量》的讲座。在讲座中,郑永理老师指出:越基础的书写越重要,我们的日常教学要关注汉字音、形、义的三位一体。积累很重要,结合语境去理解,去应用更重要。阅读题的设计要合理构建阅读测试框架,精心选择阅读材料,要把握阅读测试的要求。同时,阅读策略需要老师不断地渗透和训练。习作要关注表达,更要关注选材。

2、一种模式,几番磨砺,收获满满

近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一直坚持主题教研活动,也慢慢提炼出“三研三问”的立体研修模式,“三研三问”以问题的发现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为活动过程,以经验的总结为最终的价值取向,研主题、研方法、研经验。它着眼的是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研主题:三设问——聚焦问题

开学初,我们会通过三设问:“我们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相关研究?”“研究预期有什么成效?”来确定我们一学期的教研主题以及教研方向。这学期,我们确定的主题是:“依托课内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研方法:三追问——解决问题

确立主题以后,该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从中提炼经验呢?我们采取了课堂观察与课例分析相结合,不停地反复,螺旋上升的集体备课、磨课方式。形成“基于学情设计破解预案——观测课堂效果——反思破解效度”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疑难问题研究机制。

(3)研经验:三反问——提炼升华

主题研讨后,老师们进行了反思总结,而此时,我们的教师要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层层递进的反问。而这个反思总结的提炼过程,是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需教师独立完成,更需要公开交流,在共享中升华。此时,我们让教师对自己反问三个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反思自我的研修成果。

一反问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什么?有所获

再反问这次活动给我什么新的启发?有所思

三反问这次活动什么经验值得推广?有所想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通过“三研三问”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素质,实践“让每位教师成长”的办学理念,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

这学期,我们迎来了龙湾区示范教研的评比。在参评的过程中,我们整理近年来语文教研组的相关活动以及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成绩,也发现了不足。“三研三问”这个研修模式很好,有了它,我们的教研活动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有效。在我们不断理解与运用这个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些许不足。这个模式给了我们一条路,但是如何走好这条路还值得我们探索。我们的教研主题应该再细化一些,“三追问”的记录表应该有更细化,更可观的评价量表,这样老师的评课可以更有指向性。

小学教研活动反思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课题实验已经进行了一学期。一学期来,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总课题组提出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在校领导、教研室的指导、关怀下,我们小学科学课题组的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工作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总体看,启动顺利,推进有序,实验科学,指导有效,为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对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现行科学教材进行分析和探讨。

2.探索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小学生学习评价手段,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重视其潜能与特质的发展,增强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1.全面应用动态评价和个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将教学评价与科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融为一体,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构建科学学科评价的科学方法,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将过程评价与结果、方法评价结合起来,态度与情感评价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综合多元评价。

课题组主要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讨论法、经验总结法、分析与综合法等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科学认识;走进科学课堂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获取相关的事实资料;共同探讨科学学科评价的科学方法。

课题组成员:张桂云   孔丹

执笔:张桂云

课题组的老师们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课题的研究中。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科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的书籍、报刊、杂志,搜集了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研究。

2.积极购买与课题有关的刊物、光碟等资料。

3.积极参加教研室举办的各种有关科学学科的培训学习活动。

4.研究小组每定期汇报交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评价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从过去的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与反馈,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在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因此,科学学科学生学习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 的思想,注重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促进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学生,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挥,并使之具有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2.立足过程。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应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3.注重多元。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是指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学教育团体以及社区等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应当对科学课程的实施、方法、效率及效果等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再是“裁判员”,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科学教学的调控者。评价内容的多元是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

4.强调自主。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评价让学生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关心自身学业的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性评价中,应注重淡化学习评价的甄别功能,采用“推迟判断”的评价方法,即当学生自己对某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可在学生的要求下在其自认为适当的时候给予再次考察的机会。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每个人在本学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积累得以逐步完善。在开展学习评价的时间、题型、题材的选择上也给予学生相当大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潜能。

5.追求多样。单纯的书面测验与考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已是势在必行。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我们特别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改变过去量化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是,针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我们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评价。一句话,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而且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发展评价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6.突出纵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对个体评价应以纵向比较为主,以横向比较为辅,着重看基础,看发展,以动态发展评价为主,以静态的到达度评价为辅。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评价重点是学生动手、动脑开展探究的兴趣、能力,具体评价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八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订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同,并且根据学生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

2.科学知识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科学课达到的目标之一。科学知识的评价重点是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对所学的内容掌握的程度,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于新情境中,能否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尤其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知识的把握与应用,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学科的具体知识。

这里还包括技能的评价,目标包括观察技能、探究技能、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技能等方面。对技能的评价,同样要融合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各年级评价的内容应各有侧重,我们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有重点地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首页的“我的光荣榜”是对学生课堂整体表现的评价,用“优”或“笑脸”鼓励学生,当然每个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形式。课堂表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2)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材料准备是否充分,举手发言的次数、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3)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5)能否崇尚科学的人文精神,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等;能否从自我做起,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只有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评价集中体现在每一课的探究活动记录上,包括三个板块:“探究方法”“我的收获”“知识拓展”。

“探究方法”是对本课探究主题中,探究方法、过程的记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交流资料法等,让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的收获”是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包括科学知识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文字、表格、图画等等)进行描述。

“知识拓展”是对探究主题的课外延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在课下继续研究,并把研究结果简单记录,可以是实验记录、观察记录,也可以是搜集资料的摘抄。

“中长期探究活动”是学生讨论选择本学期的两个探究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做好记录。

另外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科学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以查找不足、发扬优点。

综合以上各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既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又兼顾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高,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学生通过此方式对所学的科学内容进行总结,督促和体验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过程,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建立依据是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技能、知识提出的要求。由此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和发掘学生的潜能,符合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校的科学教学初见成效:

1.我校教师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个性和针对性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成为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

2.激发了教师投身科学课改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如实记录,认真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行为。由于观念的更新,科学教师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潜能得以显现。不少教师已经初步形成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的自我课改意识。

3.初步摸索出一套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质性、过程性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

4.课题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

科学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自然教学封闭、呆板、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始体现出生活化、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符合了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从总体看,课题研究基本顺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是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困惑:

1.有些教师对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把握不够,有时不可避免地造成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2.课题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初步建立的小学科学发展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模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强。

3.科学教师普遍所教班级多、班额大,与学生接触少。如果想要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深刻细致的了解,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其信度和效度怎样评估和控制;评价结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多长时间给予学生评价报告等等都是困扰科学教师的大问题。

4.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与课堂教学评价,更与教师评价紧密相联,如何使教育评价更完善、更科学合理、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将现代化手段与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发展性评价相整和、如何进一步规范对评价的管理等,都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方案

首羡镇中心校。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研室工作指导思想为依据,在总结上一学期中心校教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中心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际,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求本、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语文研训工作,认真落实中心校《教研训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常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课改进程,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

二.活动准备:

为了出色的完成此次教研活动,中心校成立以业务校长巩尊峰为组长,教研员渠时秀、杨宏允、庄国平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在充分学习、领会教研室工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心校上学期镇公开课评选情况,认真筛选出两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小组成员和他们一起研究、确定课题及活动时间,力争活动圆满成功。

三.活动安排。

1、活动范围及形式。

县级(西北片)公开课;

课堂教学形式:同题异构。

2、开课年级学科及课题:四年级语文《》。

3、开课教师:王秀侠、尹清芝。

4、参加人员。

(1)邀请县教研室及其他乡镇兄弟学校相关人员;

(2)中心校相关领导及定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

5、地点:首羡镇中心小学多功能教室。

6、活动时间、内容安排。

(1)8:00—8:30签到(领取相关资料:教案、课堂评议表等)。

(2)第一节课:王秀侠。

第二节课:尹清芝。

第三节课:课堂评价。

活动要求:听课教师每人上交一份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光阴荏苒,转眼这学期已结束,语文教研工作也将告一阶段。回首这学期语文教研工作,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使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特做总结如下。

我校共有语文教师24人。队伍中老教师多,教育观念较旧。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继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通过不断地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思想在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同时,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教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本学期,我们语文组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使各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环环相接。

1、认真备课。(1)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2)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3)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结合。

2、认真上课。全体语文教师以现代化教学的观点,不断更新教法与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到四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育人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启发式教学,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突出教书育人。

3、认真布置及批改作业: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在布置作业时,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准绳,认真取舍,精选适量的作业,以课文为主,根据学生的接授角度,因人而异,不搞题海战术。

4、认真辅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既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的不同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1、坚持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贯彻新课程理念。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2、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围绕学校的主课题,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深入调查,积累材料,撰写心得体会。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今日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明日的收获还得靠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扬长避短,今后的语文教研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在几年来大量调研听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阅读教学课堂上这些可喜变化,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在小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另人担忧。

第一、对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理解不透。

部分教师不能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新课程改革的解读仅仅停留口头上,停留下在几个时髦的名词上,对这些新理念的实质一知半解、模糊不清,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他们的教育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得少,接受得慢。因而课堂教学因循守旧,死气沉沉。

第二、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准则与方向,但课堂上的有些现象显示我们有些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不够深入,不能正确理解课标精神,对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系统把握,以至教学陷入盲目的境地。

第三、对文本的正确、深入地解读存在困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一语道尽了庐山面目的神秘多姿,看似朴素的'诗句却蕴藏了极其深刻的辩证主义哲理,这一哲理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已经成为目前语文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但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文本解读一直存在着巨大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师设计一堂课前,对文本的把握大多依赖教参,教学目标的认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甚至教参上现成的教案都照搬照抄。教师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研读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解读文本。即使解读也大都浅尝辄止,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更缺乏对文本的批判性解读的能力。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和对字、词、句的理解不够准确,看不出字、词、句和每段蕴含的深意,发现不了作者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良苦用心,甚至出现严重误读。由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文本解读存在欠缺,在课堂上就很难游刃有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很难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个更加自由、广袤的空间,所有美好的愿望可能就要大打折扣。这种欠缺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当学生在阅读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并不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柳暗花明又一村”。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衣浩山的工作室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三位教师都能按新理念来钻研教材,进行备课,这点做得比较好。且能根据所教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不拔高,不超标。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俏的一套,而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悟、积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能把时间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主动学习,互动交流,在这三堂课中体现得较好。

三位教师都非常注重朗读,形式多样。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人物的思想变化,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朗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写景文章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有梯度的朗读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从而达到积累语言,内化吸收的目的。

在《在大熊猫的故乡》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以一个考察者的身份,到大熊猫的故乡进行考察,选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汇报。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而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教师则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应用,让文本的内容变得活起来,图文并茂,很快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记忆的表象。

1、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如何处理学生的冷场,如何收回学生过于散发的思维,如何引导学生,等等。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还不够。

2、时间显仓促。教学内容安排过多,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时间不够充分。教师操之过急。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方案

语文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语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开发校本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二、活动方式。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根据中心小学的统一要求,语文组打算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语文教研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研究,为教师参与教研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1、自我反思:每个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修正,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每周两篇,每学期不少于10篇。阶段反思和反思文章每学期各不少于2篇。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体,加强教师个人与同伴的对话。继续实行"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结对帮扶办法,互相交换信息,达到经验共享。教研中,每个教师要以自己和学生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提交到教研组,研究过程中,要大胆评点,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共同成长。

3、专业引领:一是每个教师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从专业的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二是在学校统一部署下,请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来指导,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要求。

各年级要认真负责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免费本站一直关注你,希望你天天开心快乐.1、组织本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拟订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研讨,共同研究单元或课时目标、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作业或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轮听课、评课等活动。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走过程,不搞花架子。

教师是开展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位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以及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指派给自己的任务。

(2)、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不抄袭。在教研组、年级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努力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优质教案,写一份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5)、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与同伴一起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标高,写好教学设计方案。

(6)、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查找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积累。

四、活动内容。

1、理论学习。按照学校及中心小学统一安排进行学习,以年级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以学习与交流相结合,通过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每次学习要有学习记录和学习体会。

2、主题研讨。教研的主题产生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研组长要组织全组教师对阶段教学进行认真全面的反思,充分交流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从中提炼每次备课所研讨的主题,进行认真地研究,从内容、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总结出研究成果,做好详细的备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集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究。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所在,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达到教育大纲提出的要求,更要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到有所收获,有所体悟,而这种收获可能是点点滴滴的,但同时又是实实在在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使学生一上课就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为整堂课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交流沟通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师生在课堂上配合默契、和谐一致的基本保证,所以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可以运用语言、语调、表情、手势、神态等手段与学生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节课堂气氛。

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有话可说,而且能切切实实的帮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困惑,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因此,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当预设的、流程与学生在课堂实际产生的流程不一致时,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会不断调整自己预设的流程。这就需要我们事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想法,能够有一些“预案”,随知、情、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课程资源。

“教育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一名教师,在潜心钻研教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同时经常阅读报刊、浏览网络,使自己永远对社会充满一种新鲜感,这样才能使自己不停地思考,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工作,以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3中学习,拓宽了教师视野,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2、重视迎考工作,凸现合作精神。语文组教研组四位老师,都是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都基本上有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他们都把每次调考考好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但又不缺团结合作的品质,所以我们是一个团结竞争的小集体,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为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绩。老师狠抓基础、下苦功夫。针对学生情况,落实备考工作。例如:抓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我们是一课一课,慢雕细琢,篇篇出击,首首落实,尤其丁倩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让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到办公室来背诵默写,争取人人过关,以期收到好一点的效果。抓文言文,要学生反复复习,强化练习,最后再经过筛选,整理出一些重点篇目的知识点让他们强记。名著等知识有些学生根本就没读过,了解很少,我们也整理出一些名著导读的资料和练习,让他们去积累。每周练习一篇随笔,还专门针对学生的弱点讲应试作文的技巧,另一方面满分作文亮点:如抓住感人情节、说真话诉真情等就推而广之,力求让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考完以后,语文组老师们一起总结了教学和复习工作中的得失,希望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今年能取得较好成绩。3、认真开展备课活动,发扬集体精神,共享彼此资源。备课,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高效课堂”,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高效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显著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期中(末)考试备考工作中,彼此出谋献策,资源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语文整体成绩。比如,我们语文组七年级两位老师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复习考试中自己编写的复习资料,考试卷无私地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有时发现了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鉴别,决定是否利用,彼此都没偏私。在复习备考时,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先集体备课,确定复习的计划和方案,然后彼此分工充分准备,整个备课组人人出谋献策,提前准备相关资料,使复习备考的过程能讲练结合,有序进行。

4、加强教改,努力教出成绩。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两位校长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使自己成长,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撰写教学反思,总而言之,各位老师不断在反思总进步。

5、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无论教学成绩还是课堂艺术都过硬的教师。我组全是青年教师,学校采用多种方法让我们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鼓励青年教师利用网络和书籍积极学习,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收获和心得渗透进教学中。尤其七年级的两位老师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都积极向稍微老一些的教师请教,这些稍微老一些的教师可以说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传授给他们。

6、继续开展每周听课、评课活动,加大听课记录和教案检查力度,认真做好每次大考的考试分析,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1)听课,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大部分老师都能积极听课,听教研组长的课,听同学科的课,听其它学科的课,听这些老师是否按照高效课堂模式上课,向他们学习,同时多方面的反思,使自己能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也避免别人的不足之处在自己身上发生。在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能够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写出自己的反思和建议,在听完课后,被听课的老师及时要求听课老师为自己评课,听课老师也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听课建议和心得,为双方的快速成长都提供了重要途径。(2)评课:教研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各位教师都要积极发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备课:要求老师们超周备课,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教学目标要求恰当、具体、可测,教学过程包括目标、预习、展示、点拨、作业五个环节。定期检查教案,检查他们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高效课堂五环节,是否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及时反馈,对语文组老师的教案提出建议。更为可贵的是,田校长还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备课,精心准备了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的教案,在教研组会议上向我们展示,给我们提供了更加规范的备课模式。(4)说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查各位老师贯彻高效课堂新理念的力度,两位校长和李老师,专门组织了教研组的说课,通过说课,发现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校长及时给予了纠正,使我们在正确地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5)成绩分析:为了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学校要求每次大考后,都要做质量分析,从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到考查内容、学生哪些掌握较好以及较差、今后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等等全方位让老师做质量分析,这些更能够让老师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光阴荏苒,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阵阵热潮,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年结束了。回顾我们见龙亭小学语文教研组本学年所走过的足迹,既有值得继续发扬光大的成绩,也有应该引以为戒的不足。

1、继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转变了广大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本学年,我们利用教研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科新课程标准及相关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本学年每位教师每课都有新教案,教案突出了精讲、实用的特点,做到了书本结合,既备知识,又备教法、学法。

2、适当组织了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现场作文比赛等。

3、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广大语文教师端正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本学年每位老师都撰写了一篇以上的教学论文,五篇教学反思,两个教学案例,制作两个课件,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其中黄越珍老师的教学随笔《关于教育机智的探讨》荣获丰泽区二等奖;梁文花老师的《有效的生成真实灵动的课堂》荣获三等奖。

4、由于我校是一所刚成立的新学校,教研水平整体上还不高,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技能还较差,教学观念还较落后,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还不够熟练。班级之间语文教学质量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被动接受的陈腐教学观念和陈旧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尚未彻底革除。许多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进。使我校语文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反思

英语教研活动使我对于英语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最后每位老师的一番点评,总是能给人无限的启发。我总在考虑以下问题:

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上常采用小组竞争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们都特别有热情,可是后来,面对课时的紧张,却让我忘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经过这几次的教研活动,又让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可行甚至应该提倡的,那么今后我该如何在班上开展这样的活动呢?首要解决的就是分组的问题,因为班级座位固定,桌椅摆放地又满满当当,所以调整座位是不可能的,只有采取就近原则,6个人一组;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时候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今后更应该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资源共享的学习机会,学习成绩好的也可以带动成绩少差一点的同学,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如何有效地设计活动。

在观看了各位经验丰富、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上完课后,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设计、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都是目的明确,方式新颖,生动有趣的,不仅活跃了课堂,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各种学习能力,真的是一举多得。英语课堂中的活动主要有两个层面的,一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语言准确流利的目的,另一个较高层面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使得其语言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两种活动都需要,但前者不可过多,太多了则达不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即运用,太少了也不行,基础不扎实是建不了高楼大厦的,空中楼阁只存在神话传说中,因此要适当的设计一些机械操练活动,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语言操练,同时注意难度系数,满足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习者。

三、重视评价,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

英语课并不是只学单词、课文、句型、对话,不是知识的累加,而是一个综合体。学生学的每一单元的内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到英语课的情感教育。学生只是学一些词和句子并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有些学生态度冷淡,情感单一,这些老师都考虑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都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它们的。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方案

以作文点评形式分享智慧,解决困惑借助同伴中的互助,学习和交流,分享教学的心得,解决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使大家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参加活动的人员:

三、活动的目的。

1、通过作文点评,了解作文点评的方法,从教与学的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自身的得失,制订出新具体措施,为教学铺路。

3、实现有效作文,达到教学相长。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如何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四、活动的构思与形式。

分析点评研讨式并用,采用人人发言,讨论交流的形式,通过集体议课、评课等形式来探讨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五、活动前的准备。

1、确立主题。

2、教师认真准备结合教学实际的发言稿。

3、对所选作文进行点评。

1、通过集体议课、评课等形式来探讨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2、针对自己所选文章进行点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