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语文教案(精选17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精选17篇)

ID:9027376

时间:2024-01-12 14:13:03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小学教案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资源,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小学语文课文《好学的爸爸》教案

我的爸爸很好学,最近一吃完晚饭,就夹着包往外走,说是“充电”去。

有一次,我问爸爸什么叫“充电”。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原来爸爸是去上业余电脑培训班。

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爸爸说:“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上网啦,制图啦……要学的东西可多啦。”

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这还不简单!”只见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现在可真是电脑高手了!

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1)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2)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5)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

""。

""。

""。

""。

""。

""。

""。

""。

""。

""。

""

小学语文课文《好学的爸爸》教案

1.说说“夜”的笔顺。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分几句话写的。

(2)讨论:

a、“爸爸”怎么好学的?

b、结合插图理解第二句话。“一觉醒”来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用赞美、敬佩的语气)。

(3)小结。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好奇”。说说“我”为什么好奇?

c、用“好奇”说话。

d、我为什么会“a”、“o”、“e”地念起来?

e、指导朗读。

(3)理解父女俩的对话。

a、讨论问题,相机指导朗读。

“爸爸”听到“我”在读汉语拼音时,是怎么说的?“外国语”指什么?

“爸爸”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我”的话该怎么读?

指名读。

“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b、理解“多学一种语言,也就多了一样本领。”

理解“语言”。举例说说什么是本领。

说说你们还学会了哪些本领?引导学生用“本领”说话。

c、指名分角色朗读。

d、小结。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2.齐读课文。

四.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深(),我一觉醒来,看见爸爸()在灯下看书。()晨,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在阳台上念起书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床就语那言本领。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在书上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汉字。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灯()床()语()领()。

3.扩词。

本()()()床()()()。

语()()()领()()()。

小学的语文教案

1、尝试用语言描述小兔、小猴、大象的特征。学说“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2、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并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

课件、各种图片、美工用具。

(一)、出示背静,引起兴趣。

1、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上面有小鸡的照片)出示小鸡,相互打招呼。

2、今天对小鸡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你们知道什么日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桌子上有蛋糕)今天是小鸡的生日,它请了几个好朋友一起来庆祝。

(二)、使用课件,幼儿根据动物的一种特征进行辨别,并表述。

1、描述小兔的特征,并学说礼貌用语。

(1)、“丁冬”门铃响了,你们猜猜是谁来了?

(2)、我们一起来问问:你是谁呀?(课件提示:“是我,我有两个长长的耳朵”)提问:

(3)、是谁呀?小兔身上还有什么?小兔喜欢吃什么?(出示小兔,引导幼儿观察。)。

(4)、小兔手上拿着什么?它会怎么对小鸡说呢?我们听听小兔是怎么说的。(“小鸡,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我送给你的帽子。”)幼儿学说礼貌用语。

2、逐一出示大象和小猴,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两个动物的明显特征,并学说礼貌用语。

(三)、幼儿操作,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欢。

1、你喜欢小鸡吗?如果我们也给小鸡送一份礼物,你会送什么?

2、我为你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礼物,有的是我们以前就剪好的,有些你们可以直接剪下来的,还有有些需要你们打扮一下的,你可以自己去选,选好了就把礼物送给小鸡,别忘了说一句好听的话。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说“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我送给你的。

《小鸡过生日》课后反思:

《小鸡过生日》.这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让幼儿猜猜看看是谁来了,鼓励幼儿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其次,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学说生日的礼貌用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环节分为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我出示背景图片,让孩子们猜猜这个是谁的家,孩子们一看到墙上小鸡的图片,就开心的告诉我这个是小鸡的家.于是我随即激发孩子的兴趣,"看看到底是不是小鸡哦,一二三,看!"孩子们看到小鸡出来了很兴奋.有些孩子马上告诉我,"老师,今天小鸡要过生日."孩子观察的很仔细.而且能够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第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兴趣比较浓.

第二环节:观看课件,尝试捕捉动物特点,猜猜是谁去参加生日会了,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兴趣.这个是一个重点环节,活动一开始,孩子听到门铃响了,很兴奋,于是我随即说:"那我来问问看:你是谁啊"孩子们马上跟着我一起问了起来.打开门一看,看到了两个长耳朵,小朋友们马上告诉我是小兔子.没等我问孩子们,孩子就说:"两个长耳朵."但是有个别孩子也会出现随意回答,比如告诉我是"小乌龟."这个时候我对于孩子的回应就没有很到位.接着我慢慢的`导入了其他两个小动物.在导入的环节中我尝试用不同的语句引导出小动物,例如,大象的出现,我设计悬念:"咚咚咚",你们听,好像有脚步声."接着出现门铃声,孩子们的兴趣就显得比较浓.但是老师在引导孩子对话的时候在第一环节没有做到很到位,导致在"小猴子"环节中,引导孩子分角色表演的时候,有些孩子对于对话没有很好的把握.

第三环节:联系幼儿实际,知道过生日要说祝福语.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知道生日的祝福语,提升孩子的经验,同时体验生日的快乐.在最后的一环节中我让孩子和小鸡一起唱生日歌,在高潮中结束活动.

本次的学习活动,老师的自我情绪投入比较浓,但是,老师的随机回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还可以到达更高水平,这是我以后还需要的提高的地方.

小学语文课文《好学的爸爸》教案

1.说说“夜”的笔顺。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

说说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分几句话写的。

(2)讨论:

a、“爸爸”怎么好学的?

b、结合插图理解第二句话。“一觉醒”来说明了什么?

(3)指导朗读。(用赞美、敬佩的语气)。

(3)小结。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好奇”。说说“我”为什么好奇?

c、用“好奇”说话。

d、我为什么会“a”、“o”、“e”地念起来?

e、指导朗读。

(3)理解父女俩的对话。

a、讨论问题,相机指导朗读。

“爸爸”听到“我”在读汉语拼音时,是怎么说的?“外国语”指什么?

“爸爸”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我”的话该怎么读?

指名读。

“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b、理解“多学一种语言,也就多了一样本领。”

理解“语言”。举例说说什么是本领。

说说你们还学会了哪些本领?引导学生用“本领”说话。

c、指名分角色朗读。

d、小结。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2.齐读课文。

四.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深(),我一觉醒来,看见爸爸()在灯下看书。()晨,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在阳台上念起书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床就语那言本领。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在书上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汉字。

2.写出下面字的偏旁。

灯()床()语()领()。

3.扩词。

本()()()床()()()。

语()()()领()()()。

师:(做出疑惑不解的样子)小朋友们,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叫“充电”,老师不太懂,你们能帮帮我吗?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1:有时候爸爸的手机没电了,他就放在插座上,充好电后,就能用了。

生2:我们家里的手电筒也是这样的,我自己还给它充过电呢。

生3:我的电动玩具上用的电池也是充电电池。

(学生开心地哈哈大笑)。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篇课文里的“充电”是什么意思。

(生读书)。

生:“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

师:这个小朋友读书真仔细,他一边读一边想,很快答案就找到了。我们要学习他认真读书的态度。

师:大家继续往下看,爸爸再学习什么呀?

生: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

师:爸爸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为什么还要去学习,请小朋友再读读下一个自然段。

生:因为爸爸说:“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上网啦,制图啦……要学的东西可多啦。”

师:你还知道利用电脑可以学习什么呢?

生:我知道还可以在电脑上画画。

生:还可以听故事、看电影……。

生:我在课余还学习画画、弹钢琴。

生:我还学习下围棋。

生:我还学习书法。

……。

师:说得真好!看来,小朋友都像“爸爸”那样是个好学的人。

小学语文教案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读了一些书,认识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这就是日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1、师领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自己读准字音。

3、认记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2)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检查,作上记号。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齐读课文。

3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并在日记本上写出日记的格式。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板书: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板书: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说说你今天想写什么?今天回家就写出来吧!念给爸爸妈妈听听。

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小学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小学语文教案

1、 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伙、伴”这两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角色朗读。

3、 知道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认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一、 激趣导入,提出学习要求。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可喜欢看动画片了。而且,老师还找来了一部动画片呢!可是现在,我遇到困难:我找不到合适的配音演员,给我的这部动画片配音。你们能帮帮我吗?2、 想成为配音员可不容易。首先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流利、有感情。今天,我就要从你们中间挑选出高手来为我的动画片配音。对自己有信心吗?3、 这配音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几名配音员?这一切的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之中,让我们赶快看看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 先给课文标上序号,然后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圈出你不认识的或者你认为比较难读的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 把你圈出来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请你的同桌帮帮你。(同桌互读)3、 集体交流。出示词词卡片:午餐、丢失、矿泉水、糟糕、粗心、大概、共同、汽车、记得、保管、夹着(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集体正音。

三、 指导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1、 读了课文之后,大家认识了哪些小伙伴啊?(随机板书小伙伴的名字)和他们打声招呼吧!2、 那我们需要挑选几名配音员呢?3、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旁白,它起到了讲述故事的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选出最出色的旁白。(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4、 接下来,老师要挑选维加和玛莎了。你能找出维加和玛莎对话的段落吗?(第二、三、四自然段)(1) 刚才,我们已经把这几个段落读通顺了。现在,要把他们的对话读出感情来。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玛莎和维加心里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2)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试一试。(3) 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4) 第二自然(以下问题随机提出):a、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b、当时维加在想些什么呢?(5) 第三自然段:a、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b、后面有个省略号,说明当时玛莎还有话要说,那么玛莎还想说什么呢?c、是啊,玛莎多担心、多难过、多着急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6) 第四自然段:a、你是用什么访求进行朗读练习的?(抓“糟糕”)b、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c、是啊,这件事情发生得可真不妙。那么,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如此“糟糕”的事情吗?(指名说)d、想想当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四、 分角色读课文第1~4自然段。1、 现在,最关键的时刻来了。我们要评选出最佳玛莎和最佳维加来为老师的动画片配音了。(出示第1~4自然段中的对话)2、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3、 最佳珍玛莎和最佳维加诞生了,现在就让你们两位来为动画片配音,其他同学,一起来当一名出色的旁白吧!

五、 指导书写“伙、伴”1、 你发现了什么?(左窄右宽、偏旁相同)2、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2、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得思想感情。

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节拍等,力求声情并茂,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诗》,在《乐府诗集》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大家记得她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要来继续了解她。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

1、图片赏析(探讨图中木兰之美?):

小结:木兰是个内外兼修的女子,不仅外在美,而且还有内在美。

2、小组讨论并归纳: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木兰美在哪里?例如: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1(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小结:——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木兰真的是集合了很多很多优良品质,不仅比男儿都强,还具有所有女性都有的传统美德,勤劳﹑孝顺﹑质朴,在作者笔下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

(课堂活动)。

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深受中国人们尊敬的女性,因为她勇敢、质朴、勤劳,她的精神激励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保家卫国。那么,在外国又如何呢?同样,也有很多故事来讲述木兰。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在战争中可能有怎样的故事呢?

可能受人欺凌,也可能被发现是女儿身······。

2、木兰回到家乡后恢复女装,伙伴们吃惊,朝廷知道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可能重赏,可能重罚······。

(列举大家熟知的女英雄图片)。

木兰精神值得传颂,现在让我们怀着对木兰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来背诵《木兰诗》。

小学语文教案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首先来复习以前学过的字母:z、c、s、h、i、a、e、u、o

师:声母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重些。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一起来认识4位新朋友。

二、新授:

(一)学习四个声母

1、学习声母zh

出示图1

师:图上画的是谁?正在干什么?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生:妈妈正在织毛衣。

师:妈妈为我们织毛衣辛不辛苦?那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生1:我帮妈妈洗碗。

生2:我帮妈妈捶背。

生1:zh比z多了个h

生2:zh的z像小马扎,h像妈妈的椅子。

师:你能为zh编一首儿歌吗?

生:zhzhzh小马扎,小椅子。

2、学习声母ch

师:看,星期天小明和小刺猬正在家里干什么?

生:他们在家里吃苹果。

师:你们爱吃苹果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

生:chchch,小刺猬,小椅子。

3、学习声母sh

师:谁坐在椅子上看书?把“老师”的“师”读得轻些、短些就是第三位新朋友sh 。那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你能为它编一首儿歌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生:shshsh小狮子,小椅子。

4、学习声母r

师:你能向同学提问题吗?

生:太阳底下是什么?

师:就让日头和禾苗来帮助我们学习声母r

生:rrr像禾苗

小结: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老师随便指哪一个,如果你会读就站起来大声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认识了新朋友可别忘了老朋友。出示“i”,问:它是谁?“i”想和“zh、ch、sh、r”交朋友,当“zh、ch、sh、r”碰到“i”的时候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注意读整体认读音节的时候不要去拼读,要整体去读,并且要读得比声母长些、响些。当“ch”和“i”相遇的时候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到黑板上来写这个整体认读音节?你能领读吗?“sh、r”和“i”相遇时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来写一写,我们来个男生和女生比赛,看谁写得好,读得标准。

(三)学习拼读

“e”也想和“zh、ch、sh、r”交朋友,会拼的同桌两人拼试试,加上声调会读吗?会用带声调的音节组词吗?我们来个开火车组词比赛好吗?组的时候不重复,每人说一个词,看哪一行的火车开的长?选一个词说一句话。“a、u”也想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可以小组内拼,也可以下去找你的好朋友拼。“u-o”看到这些单韵母都去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他们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组成了三拼音节,同桌两人互相试着拼读。

三、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拿声母卡片的同学赶紧去找你的韵母朋友,两人成为朋友后赶紧拼一拼,其他同学是他们的啦啦队员,为他们呐喊助威。

四、学写声母

由于zh、ch、sh、r里的字母单独成为声母时,我们已经会写了,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写,其余同学是评论员,看他写得好不好。“r”由老师来写,两笔写成的,一笔竖,二笔弯。

五、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1. 能感到部首与汉字的关系,感悟汉字的趣味性。

2. 正确、规范地书写“假、似、准、谁”。

3. 继续练习。

4、 继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生活中的所观所感。

1. 从“趣”入手,以知识之“趣”调动学习之“趣”。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体验、感悟汉语言文字中蕴涵的美妙之处。

汉字卡片。

2课时。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小笑脸”)想得到它吗?那你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小笑脸”就愿意和表现好的同学在一起,有信心得到它吗?现在和老师看下面的题目。

1.出示题,请学生认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1. 请平时写字好的学生说说如何把字写好。

2. 观察“假、似、准、谁”四个字的特点(左中右结构)

3. 小组讨论如何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4.描红写字,评出(写字小能手)

你们的“采蜜集”里一定有采了不少“蜜”吧,快拿出来让大家“尝一尝”。

1. 在小组内读自己的“采蜜集”,最好说出从哪里“采”到的。

2每组推举一个优秀的在班内展示。

4教师鼓励学生继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并背诵。不认识的字可以。

2. 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描写夏天景色的文章?

3. 小组内展示。

小学语文教案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

1.指导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引导学生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

1.课件播放松鼠影片,再现课文内容。

2.看了录像,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3.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也非常喜欢松鼠,在他的笔下,松鼠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一看。(出示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读音。注意读准“玲珑、苔藓、勉强、圆锥”等词语。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什么印象?

1.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大家先读一读,勾一勾。(学生阅读勾画,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2.依据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可以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部分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品读有关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自学探究,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就不同意见进行磋商,并听取同学的独特见解。师生评议。

1.阅读文章,抓住要点。

引导学生从总体入手,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知道文章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各段第一句点名了说明对象,即文章是从松鼠“外形漂亮”“行为乖巧”“性格驯良”三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设计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归纳。

……

(2)设计下列表格,引导学生比较。

不同之处

《松鼠》的举例

《鲸》的举例

3.再次阅读,总体感受,深入体会。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从总体上深入领会文章,鼓励学生以赏析的态度来深入理解文章,深化对“松鼠”的认识。

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位著名的博物学家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 40年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阅读《自然史》。

小学语文教案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

(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一课时。

1、板书课题:11、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板书:

水池。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板书:像葫芦像镰刀。

像脸盆犹如盛开的莲花。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摘录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板书:2、五彩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池水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板书:1、我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3、我深深赞叹五彩池的美。

2、齐读1、3段。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3、师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不仅池美,而且水也美,怪不得游客们一到那儿,就被那奇异的景象(生)迷住了。同时,不禁从心底里深深地赞叹(生)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齐读最后一节。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11、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像镰刀。

像脸盆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小学语文教案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语文教案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一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六、板书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