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说课稿(热门22篇)

石榴说课稿(热门22篇)

ID:9164342

时间:2024-01-13 23:38:25

上传者:BW笔侠

教案模板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和年级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供一个有条理、易于操作的指导框架。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内容,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工具。使用教案模板可以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教案模板的规范化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条不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学习。本文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结合本单元写景状物文章描写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课语言特色,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通过识字教学,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会运用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品尝一种水果仿写一段话。

4、阅读感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使学生对石榴产生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悟美,体验美。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文的写作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了解石榴的成长过程和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将运用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观察体验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始终树立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我将在课堂上直观呈现橘子或苹果这一水果,通过观察、品尝等实际的操作体验,真正了解果实的特点,达到仿写的目的。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交流感受石榴的美,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我安排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直奔中心。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品词析句,通过各个环节突破本课的难点。下面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本课我安排了三大环节:漫谈“石榴”,激趣导入;探究表演,感悟文本;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对于本课环节的实施,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漫谈“石榴”,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唤起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猜谜语,“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漏出颗颗玛瑙珠。知道是什么吗?”“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词语或短语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山东省南部的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简单的导入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便于更好地学习下文。

(二)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课文重点写了花和果。接着,我请学生深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要求:结合图片,做到边读边想像。想象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并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词语“郁郁葱葱”这一词感受叶的茂密和绿,抓住“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等词感悟石榴花的色彩艳丽和数量之多。待到学生理解后再将这些词放入句中朗读,可以由学生示范读,同学评价,再齐读,读出石榴花的美。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所以这一环节的朗读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过渡: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是如何绘声绘色地描写石榴成熟过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做记号)从“先……逐渐……最后……”这一顺序变化的词引导学生知道写作时要有条有理。这一小节在写石榴成熟后的形状时,作者把一个个石榴比作是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娃娃”,他们“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语言的优美、风趣,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在位上做做动作,说一说,然后同桌互相表演一下,学生情趣高涨。之后,让几位同学到台前当石榴娃娃,一名同学读书上的句子,其余学生配合表演,此时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如对“张望”一词的表演,让孩子们知道“张望”不仅要朝不同的方向看,还要朝远处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一定会很到位。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肢体语言我相信更能让学生表演出石榴娃娃的活泼可爱,品读到拟人手法的好处。当学生情趣高涨时再让学生朗读,便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自然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玛瑙般的仔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直接让学生观察,品尝,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读好句子,读好段落。将自身的真实感受和直接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得趣味横生,有滋有味。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学到这大部分学生都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再加以生动总结便于学生加深印象。我准备这样总结:(指板书)你看作者正是按照春、夏、秋这一系列的季节变化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和特点的,这样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今后描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来写,做到有条有理。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我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

16石榴。

春・抽枝长叶。

夏・开・花・红・密・盛。

秋・结果・先……逐渐……最后・有条有理。

此板书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传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

火红热闹(花)。

咧嘴张望(果)。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美、准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叶嫩绿郁郁葱葱。

可爱花火红小喇叭。

美果高兴地笑。

(子)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酸溜溜甜津津。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

《石榴》这篇文章是一篇写自然的散文,郭沫若这位作家笔下的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它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漫无边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

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这篇文章的思想还代表着火热的心,与顽强的毅力,告诫人们要想石榴一样有梦想有活力。

《石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郭沫若先生的《石榴》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组以“咏物抒怀”为主题的抒情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助于自然万物,通过具体细致地描绘,委婉曲折地将自己的感情、志趣和抱负表达出来。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学习本单元,以《石榴》一文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领会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并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石榴》一文短小精悍,寓意深远。作者用形象生动,准确凝炼的语言对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含蓄地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石榴的外在形态美,到领会其内在精神美,从而深入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也是学习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难点,即作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训练下,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能力都比较强,这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同时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热衷于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外部信息,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强,这也为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主题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人生阅历尚浅,对文本的解读大多浮于表面,不能很好的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来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需要在研讨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点拨。

三、设计意图:

围绕“托物言志”这一主题,我把本课的课型定为“表现手法鉴赏课”,由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指导同学们阅读《主题丛书》中的部分篇章。第二课时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文本间的交互体悟来解读《石榴》,深入理解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领会作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厚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阅读兴趣,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同时,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由课内带动课外,通过报刊、网络、媒体等渠道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多途径、全方位的引发学生对主题学习的兴趣,充实学生的文学世界,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学阅读课。

推荐阅读篇目,提出阅读要求:1.推荐《主题丛书》“枝叶关情”中的十篇文章进行分层次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全部阅读十篇文章,中等同学阅读六至八篇,能力较弱的同学至少阅读五篇。2.采用现代文阅读的三步法进行阅读:一读字词,整体感知;二读重点,圈点批注;三读难点,攻关解疑。3.围绕“托物言志”这一教学目标,提出阅读要求,为下节课更好的解读文本做好准备。一是“画出文中作者所咏之物特征的语句”,二是“思考:从文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是“深入思考这些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对于第三个问题鼓励能力较强的同学加以研究,其他同学不作要求。

阅读之后,各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疑难,筛选优秀成果,准备在下节课交流。除此之外,鼓励同学们在课下围绕主题自选阅读篇目,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上网阅读老师博客中的几篇文章,如《守望天使》、《爸爸的花儿开了》、《石榴红了》、《又是桃花盛开时》、《好一朵茉莉花》等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如此设计,主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分层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感悟力和阅读探究能力进行分层次阅读。2.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在阅读完老师所推荐的篇目之外,同学们也可围绕主题自选篇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目标阅读策略。主题学习并不完全等同于休闲式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之上,主题学习阅读的目的性应该是明确的。4.自我阅读反馈策略。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产生个性化阅读体验之后,以圈点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到一种强化,进而生成一种群体性的个性化感悟。

第二课时:阅读鉴赏课。

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与石榴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组内交流,丰富对石榴的认识。也可将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加深同学们对石榴的形象认识。(因为教授此课时正值春节过后,若有石榴实物展示会更好。)。

(一)、导入:由校园中的八棵石榴树引入话题,让同学们口头描绘一下石榴的特征,简单谈谈对陪伴自己成长的石榴树怀有怎样的情感,很自然的引入对文本的学习。这样导入,既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又直奔主题,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二)、走进文本,解读文本。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对石榴进行了描绘,找出表现其特征的语句,谈谈作者对石榴的感情。(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

设计原则:本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在初步朗读中通过圈点勾划标志性语句,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但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通过初步解读,同学们会仅仅停留在“喜爱、赞美”等浅层次的理解上。这就需要教师从品析语言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去。

2.品析语言,深入探究思想内涵。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在小组之内进行交流。在此个性解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来深入探究文本的思想内涵。例如:在描写枝叶时,应抓住“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在描写花朵时,应抓住“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夏季的心脏”、“奇迹”、“匀称”、“红玛瑙”、“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等语句;以及在描写果实时,抓住“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词语。(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品读这些明显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围绕石榴的外在形态美生发出对其内在精神美的个性解读。例如:有的同学从石榴身上体悟到“火一般的热情”,有的体悟到“旺盛的斗志”,有的体悟到“勃发的生命”,有的体悟到“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等等,这都是同学们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受,是特别值得我们珍视的。此时我适当的补充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引导同学们更深入的体会在那个特定时代郭沫若所赋予石榴的特殊情感。领悟力极强的张春潍同学给了我们一个绝妙的解读:“作者所歌颂的夏天,分明是华夏之天,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天;那‘夏天的心脏’分明是优秀的华夏儿女——中国共产党人。”此言一出,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同学们的思维碰撞,大家对“夏天的心脏”这一词语有了各种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课堂效果的生成正是我所想要的。此时再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作者依托石榴这一具体事物,将自己的情感、志向、抱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使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很完美的结合起来,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

(三)、引进读本,解读文本。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表现手法的认识和理解,我引导他们用自学阅读课中的阅读体验,来印证这一表现手法的特点。同学们在交流中发现,其实在上节自学阅读课中大家读过的文章都使用了这种表现手法,并通过关键语句找出了各篇文章中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是,在谈到茹志娟的《樟树赞》一文时,吴亮君小组仅仅说出了作者对樟树的赞美之情,但却没能深入领悟作者其实是在借樟树的优点赞颂宋庆龄女士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此时我引导同学们运用学习〈石榴〉时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结合宋庆龄女士的有关事迹,以及文中描写樟树的语句,找出物与人之间的关联,深入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本文既然是作者通过所托之物在喻人,那还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吗?”显然,同学们把“志”的概念理解的过于狭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导同学们阅读了《闲读梧桐》一文,深入体会这篇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散文。引导大家注意,其实三篇文章都是作者依托具体的事物,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托物抒情、托物喻人、托物寓理,这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三种不同形式。而此知识点的恰当补充,及时解除了学生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通过读本对所学文本的更深层次的解读。(此环节要特别注意掌控各小组发言的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

设计原则:此环节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多个文本间的交互体悟来解读《石榴》,深入理解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厚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阅读兴趣,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当然在解读过程中,还要本着以课本为主,读本为辅的原则,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大语文教学的目的。

(四)课堂练笔,学以致用。(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

选取时令水果(如圣女果、桔子、橙子、草莓等),分发给各小组,通过实物展示,让同学们观其形,赏其色,品其味,写一段托物抒情的话,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并寄寓自己的情感。

设计原则: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课堂小练笔,由学生的阅读体验最终落实到提高写作水平上来。通过实物展示,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及感悟,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枝枝叶叶总关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真正能够做到“用心品味,生活本来有滋有味。”

五、实践活动。

1.观察校园中的竹子、石榴树、法桐树、白杨树等树木,以“校园有佳木”为话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2.结合学校的演讲课,承接第一个写作活动开展一次演讲比赛。

3.课下搜集整理托物言志的诗歌,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

4.10月份,参加学校的“金秋十月石榴采摘仪式”,摘石榴、吃石榴,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

学完《石榴》一课后,我有很多体会和感想,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以时间的变化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按照石榴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并从石榴形、色、香、味等方面做了生动地介绍。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描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把石榴的季节变化规律,什么时侯长叶、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一一进行描述。这说明作者观察认真;告诉我们平时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在写作文时不至于弄出笑话。本课作者还在写作时抓住了几个最明显的特点,如成熟后的石榴的样子,课文中“有的笑的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石榴的一个特点——成熟的样子。如课文中“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又体现了石榴——成熟了的形状。

通过本课作者对一种水果的生动描写,使我觉得我们应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为以后写一种植物和水果的生长、形状、颜色、气味、用途等奠定基础。

石榴评课稿

沈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石榴》,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是作者通过优美的文笔,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来描写的。重点就写了石榴树的花和果。

沈老师的这堂课,通过两个重点问题:课文写了那几个季节的石榴?课文主要写石榴的什么?理清脉络,指导读通读顺课文贯穿其中。

课文中有很多难读的多音字和词语,沈老师不同方法教学这些生字词。注拼音读,根据意思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根据图片理解词语再朗读;重点词语“喜讯”分层次朗读理解:先理解“讯”,再说说什么是喜讯,然后说说生活中的喜讯,最后用喜讯说一句话。字词的朗读和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沈老师这节课字词的指导实在,到位。

这篇课文词语非常丰富,如作者用“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玛瑙般”等词语描写出了石榴子儿的样子和色彩美;用“酸溜溜”、“甜津津”写出了石榴的味道。教师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词语,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积累好词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们朗读课文片段,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沈老师眼中有学生。整节课,老师构思巧妙,善于等待。在石榴实物的刺激中,在亲切、友善的交流中,课堂向前无痕推进。如:检查自读环节,老师出示字词,第一个学生读错了,老师又请第二个学生来读,让学生听听哪里读得不一样。学生很快发现了生字容易读错的地方。自己给生字纠正了读音。学生朗读时抓住学生错误资源,为“间”正音,顺着学生疑问出示两个义项选择。一举解决了“间”的字音、字义。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

全文除开头一个自然段和末尾三个自然段外,中间部分(五个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作家运用多种手法动态地描绘石榴的树、花和果实。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石榴花自然成为描写的重点。先整体描写:橙红色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前者已是色彩缤纷,后者更是光华耀目,它可真是“夏季的心脏”啊!

古人对石榴的整体描绘,有“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合香”(白居易:《石榴树》)的巧喻,可谓精妙。郭沫若知熟必避,另辟新径,从微观的角度对石榴花作精细的动态描绘,并辅以连珠般的妙喻:由“小茄形的骨朵”(浆果的雏形),“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众多的橙红色的浆果,好象“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在每个花瓶儿的顶端,“还精巧地插上了花”;接着是描绘由浆果到果实幻变:“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作家对石榴的动态描绘,自然、生动、形象、传神;其中种种比喻,新奇、精妙,充满诗情画意。他对石榴不怕夏季“炎阳的直射”的刚烈的品格刻画得既深刻、简括,又十分动情。到这里,已把石榴这“夏天的心脏”充分显现出来了。

生动传神的动态描绘和新颖贴切的妙喻,来自于对自然事物的精细观察和丰富而飞驰的创造性想象。而作家的神思妙笔,又根植于对所描绘的自然事物——石榴的真诚的爱。通过它,传达出作家对人生的热烈的追求。

石榴的评课稿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是夏天火热的灵魂。

——题记。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火红。当在炎热的季,许多胆怯的花都要撑起“遮阳伞”,让自己慢慢生长。而在这时,石榴已经咧出了“四小瓣”,开了花——就要成熟了。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热情,因为它奔放。在骄阳如火的'夏季,它毫不羞怯地咧开它的嘴丫,向欣赏的人一一打着招呼。它的花瓣仿佛反射着太阳的光,让人感觉到它的深红色的花瓣十分温暖。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积极向上,因为它不断进取。在炎炎酷日中,在别的花儿因太阳的灼热而偷点小懒的时候,它却懂得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努力吮吸太阳的光芒,拼命地让自己变得鲜红,也让自己的果实变的粒粒饱满。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它仿佛似一个年轻的姑娘,老想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些,才会在身上穿戴红玛瑙,在外衣上勾勒些花纹,把裙摆提得高高的吧。

石榴是夏天火热的灵魂。在它被太阳感染的同时,太阳也被这可爱的石榴感染者——它们互补着,太阳像石榴那样散发出活力的光芒,石榴像太阳一般熊熊燃烧着——燃烧着自己,燃烧着夏天,燃烧着生命。

石榴有活力,有精神,有梦想,让人觉得好不可爱?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后记。

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1、重点:

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1、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绿叶,竞相开放的花朵,俏皮可爱的果实,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你喜欢这石榴吗?作者也与你们一样,非常喜爱这石榴,更爱自己的家乡!

此时我们再来看课题,你会在“石榴”的前面加上什么词语,来赞美石榴呢?()的石榴?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石榴的评课稿

前几天,我在新华小学聆听了葛老师的《石榴》一课,这篇课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用词、用句非常生动,特别是多处采用拟人句,使得无论是石榴花,还是果实,都显得可爱无比。葛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如同这篇课文一样,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首先,主问指向主目标,设置合理,并且整节课围绕主问来进行。教师提出的主问题是:请用心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你觉得特别生动形象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我认为这一课堂主问题设计有一定深度,可以使学生整堂课都积极参与,充分活动。然后教师能够抓住重点词语,逐字逐句解析。如描写石榴花开得多、盛,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进行品味:“一朵朵”、“密”、“盛”、这些词句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的美丽动人,生气盎然。接着指导学生进行赏读,进一步感受石榴花的动人。描写石榴果实的样子、颜色、味道。图片展示石榴的样子,自己当一回石榴娃娃包告喜讯,抓住了“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张望”等关键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玛瑙般”等词语描写出了石榴子儿的样子和色彩美;用“酸溜溜”、“甜津津”写出了石榴的味道。教师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词语,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在“我会写”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作者是抓住了石榴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学生知道了写一种水果,可以写它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方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仿写,降低了坡度,学生会更加喜爱语文,喜爱写作。

葛老师的课带给我感受不止如此,这是一节真正、真实的课堂!

《石榴》说课稿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好词佳句颇多,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石榴这件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陌生的。而对于它的生长过程,学生更是不知道。在教学时,我文图结合,让学生通过看图,从图中认识石榴树,认识石榴树的花,认识石榴果,并亲口品尝石榴的滋味。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1、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以读为主,以图助教,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较细致的体会课文的内涵,体会小石榴的样子,体会石榴的可爱,石榴的美。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指名读、齐读)。

石榴枣庄咧开抽出。

仿佛甚至肚皮扒开。

喜讯甜津津急切活泼。

张望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指名领读)。

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

活泼的小喇叭熟透了的石榴。

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课文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下面请大家看看石榴的几幅图片,指出它的叶、花、果,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石榴的叶、花、果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石榴先有个印象,再来学课文,将更深刻。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来写叶、花、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石榴的叶、花、果的特点。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师: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板书:叶嫩绿郁郁葱葱。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生回答(火红的石榴花石榴花开得多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花)。

(2)师出示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a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颜色美);(板书:火红)。

b花开得多、开得盛,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板书:多)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指名读、齐读)(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我们再次把这段话来读一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

过度:于是我们在石榴园里见到了一个个石榴。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指名读这句句子,其他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出示: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请你来排一排:先是逐渐最后。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让学生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出示: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石榴在一天天成熟,到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请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它们会对果农说些什么?)同时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观察课件上的插图,加深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树上的小鸟()。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写拟人句,练习后加深印象。

6、石榴娃娃是那么调皮可爱,这时你摘下一个,剥开外皮,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指名读,把你看到的来说一说?

样子、色彩美: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是什么意思?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大家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3)那么它的味道如何呢?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4)齐读。

(5)下面请大家拿出准备的石榴,来看一看,尝一尝吧。

设计意图:以实物来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花、果美,里面的子儿也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

四、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课堂作业。

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感。

(2)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3)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石榴》后颇有感触,从教学能力看,刘老师进步较明显;从教学效果看,较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应当说,这节课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学生之福,也是社会之期望。但教无止境,尤其是年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不断进步。本着这样的目的,给这堂课再挑点刺:

一是关于三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目标问题。上课伊始,刘老师出示了以下一段内容:“自学提示:1.画出本课生字、词,找出长句,并读一读。2.放声朗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说说段意。”显然,这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面的教学过程也印证了)。对此我有两个方面疑义:一是文字表达的问题。什么样的句子算是“长句”?二是提示的内容,纵观整节课,老师是紧紧抓住着三个提示组织教学的。且不说“说说段意”是否合适,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课文,初读课文是看到的是“全牛”而非细节,这样安排显得有些不合适。最好还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这也是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要求。

二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问题。刘老师的教学预案标明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虽然运用了ppt,但不是说只要用了课件就一定是“整合”课。“整合”的关键点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常规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另外,我校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的研究”已初步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如果暂时没有新的更好的方法,不妨将其拿来一用,这也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本身就是为了运用。

《石榴》说课稿

《石榴》这篇文章按时间的推移,描写了家乡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美丽的石榴花,酸甜可爱的石榴果,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家乡之情。

这一课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读课文圈划词句的单元中,这一单元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习圈划词句,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教材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直线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圈出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在圈划中积极动脑,认真思考、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个左右的生字,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识字能力,能运用工具书、生字卡片等自学字词,而且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字词的教学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适当的点拨。在阅读教学上,学生基本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如要读出语气还需要教师多指导。而圈划词句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初步接触,对那些学困生来说尤其难,教师应多关注。

根据教材规定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目标一在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落实。认识本课10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词语并选择造句。目标二,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课文时强调读正确,读通顺,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从本单元开始接触按要求划词句,本课既要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又要圈出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内容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圈划完整,不要遗漏,如有差错,及时纠正。目标三,是通过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喜爱家乡的石榴,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识写分流,大量识字”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个左右的汉字,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生字卡片等自学生字。在课上,针对孩子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等特点,采用挑战自我、识字金点子、精彩词句大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教师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二、边读边思,逐步感悟。

进入二年级后,教学的重点应逐步从识字向阅读过渡。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读书,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读、同桌互读、挑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感情到表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强调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养成边读边思、边读边圈划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积累语感。

三、创设情境,学习表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导入这一环节让学生看图说说秋天的果园,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在学习了石榴的果实后学做水果推销员,启发学生思考、想像,把话说完整、说清楚。逐步引导学生在说话练习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石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5课《石榴笑了》,本单元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激励儿童“快快乐乐的生活,认认真真的思考”。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课文第二自然段: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对应课文第三自然: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课文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王、石、力、牙”等字,积累词语“石榴、慢慢地、露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拼一拼、想一想、讨论交流,掌握生字,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石榴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这堂课真正做到“华而不花,实而不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们来品读,通过自读自评,师生比赛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齐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并且用提问贯穿课堂,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最后用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问题导入,激发情趣。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采用朋友见面的方式调动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动的图片,让同学们先来认识两个朋友,对比咧开嘴的石榴和没咧开嘴的石榴的样子。老师提问:“咧开嘴的石榴像在干什么?”“石榴怎么会笑呢?”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上节课学会了生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朗读,力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并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自行找到关于石榴笑了的秘密。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深入学习中,对课文的段落仔细分析。特别是一些字词上,尽量的去让他们理解,并且读出来。

首先第一段的学习,先让学生看看挂满石榴树的图片,理解“挂满”的意思。对他们的朗读进行指导,“挂满”读出喜悦之情。教师提问“看着这红彤彤的满树的大石榴,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学会说出心里话。教师再说:“是啊,这么多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这么想的。谁来把妈妈的话读一读?”妈妈的话比较风趣,要突出“笑”和“吃”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力力看到满树那红彤彤的石榴时可爱的、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段的学习。师提问“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呀!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让石榴笑吗?”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让孩子们找到力力为了早日让石榴笑,用的哪些办法,让小朋友们读出来。并且用多种方式来读。比如说男女分开读,师生比赛读等方式。增加了读的趣味性。表现力力当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还可以演一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指导:两个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唱歌”“跳舞”“讲笑话”“还是不笑”读重音,读出力力的幼稚与可爱。

最后学习第三段,师提问“力力可着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来帮助了力力,你们知道是谁吗?”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看风婆婆是怎样帮助力力的,同时教师配音读第三段。师:你瞧,石榴形状,颜色有了什么变化?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呢?同桌读一读,议一议,指名回答。

学生通过朗读,找到石榴笑了的秘密。让学生明白,秋风来了,石榴笑了的意思是说石榴成熟了。并配上音乐,使整堂课的朗读达到高潮。

随后师提问:“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她的心情会怎样呢?”看第二幅插图说一说。再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们分组有感情地再把课文朗读一篇,并注意用他们自己的表情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读完后,组织课堂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会笑呢?让学生感悟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教师在小结后做适当的拓展延伸,举行“我还知道……”的说话比赛,让学生说说还知道什么水果(也可以是庄稼、蔬菜)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如果学生又提出疑问的地方,还可以告诉学生,现在科技(催熟、冷藏)很发达,果熟期已不受季节限制了。

板书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设计本课的板书,使人一看便一目了然。

15.石榴笑了。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讲笑话——不笑。

秋风“呼呼”的吹——笑了。

(成熟了)。

《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学习。本文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结合本单元写景状物文章描写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课语言特色,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通过识字教学,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会运用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品尝一种水果仿写一段话。

4、阅读感悟,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使学生对石榴产生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悟美,体验美。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文的写作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了解石榴的成长过程和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将运用朗读感悟法、图文结合、观察体验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始终树立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种水果,我将在课堂上直观呈现橘子或苹果这一水果,通过观察、品尝等实际的操作体验,真正了解果实的特点,达到仿写的目的。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交流感受石榴的美,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我安排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直奔中心。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我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品词析句,通过各个环节突破本课的难点。下面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本课我安排了三大环节:漫谈“石榴”,激趣导入;探究表演,感悟文本;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对于本课环节的实施,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漫谈“石榴”,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唤起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猜谜语,“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漏出颗颗玛瑙珠。知道是什么吗?”“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词语或短语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山东省南部的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简单的导入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便于更好地学习下文。

(二)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课文重点写了花和果。接着,我请学生深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要求:结合图片,做到边读边想像。想象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并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词语“郁郁葱葱”这一词感受叶的茂密和绿,抓住“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等词感悟石榴花的色彩艳丽和数量之多。待到学生理解后再将这些词放入句中朗读,可以由学生示范读,同学评价,再齐读,读出石榴花的美。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所以这一环节的朗读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过渡: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是如何绘声绘色地描写石榴成熟过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做记号)从“先……逐渐……最后……”这一顺序变化的词引导学生知道写作时要有条有理。这一小节在写石榴成熟后的形状时,作者把一个个石榴比作是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娃娃”,他们“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语言的优美、风趣,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在位上做做动作,说一说,然后同桌互相表演一下,学生情趣高涨。之后,让几位同学到台前当石榴娃娃,一名同学读书上的句子,其余学生配合表演,此时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如对“张望”一词的表演,让孩子们知道“张望”不仅要朝不同的方向看,还要朝远处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一定会很到位。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肢体语言我相信更能让学生表演出石榴娃娃的活泼可爱,品读到拟人手法的好处。当学生情趣高涨时再让学生朗读,便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自然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玛瑙般的仔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直接让学生观察,品尝,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受读好句子,读好段落。将自身的真实感受和直接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得趣味横生,有滋有味。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学到这大部分学生都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再加以生动总结便于学生加深印象。我准备这样总结:(指板书)你看作者正是按照春、夏、秋这一系列的季节变化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和特点的,这样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今后描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来写,做到有条有理。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我设计的板书是这样的:

春·抽枝长叶。

夏·开·花·红·密·盛。

秋·结果·先……逐渐……最后·有条有理。

此板书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传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石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石榴笑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教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石榴笑了》是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意在激励学生“快快乐乐的生活,认认真真的思考”。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石榴石在秋天成熟的。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将第二课时的目标确定为:

1、游戏巩固生字,会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一字一句读正确,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3、图文结合,体会“石榴笑了”的含义,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低年级教学以识字为重点,所以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正确书写生字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理解石榴为什么笑了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年龄小,有效注意的时间短,知识储备少,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因此,我多采用直观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唤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浅显的语言,直观的媒体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变式教学、激励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学法,通过自读、自评、师生比赛度、小组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用提问贯穿课堂,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用迁移运用的方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找朋友,让学生将卡片上的生字拼读成课文中的词,小组比赛,看哪一组找的正确、迅速。

这个环节以游戏导入,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课堂初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齐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相互笑一笑,并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笑,体会笑是人的表情。接着提问:石榴会笑吗?石榴在什么时候笑呢?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以笑为切入点,直奔主题。教学中,以读为本,以品为主,紧扣笑字,带着学生层层深入。

首先是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出示挂满石榴的图片,理解“挂满”的意思,进行朗读指导,“挂满”独处喜悦之情。我提问“看着这红彤彤的大石榴,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学会说心里话,再提出问题“这么石榴,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这样想的,谁来把***话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力力看到满树红彤彤的石榴时可爱、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先自由读,找出力力为了让石榴笑用了哪些办法。接着用各种方式再读,男女分开读、师生比赛读、表演读,表现出力力当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

最后学习第三自然段,我提问“力力使出了这么多办法,可石榴还是不笑,他可着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帮助了他,你们知道是谁吗?”出示课件让学生看风婆婆是怎样帮助力力的,同时范读第三自然段。接着,出示石榴笑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石榴的形状、颜色,跟上一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同桌说一说,然后指明回答。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石榴笑了的描写“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此时点出本课的难点,石榴笑了的意思就是石榴成熟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石榴笑了的秘密。再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本课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因为秋天来了,石榴成熟了,所以石榴笑了,使学生清晰明了。

(三)拓展思维,放飞思想。

秋天来了,还有哪些植物成熟了呢?课件展示,学生看图说话。

仿写:秋风一吹,苹果就();谷穗就()。

最后提示:我们看到的,都是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再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果蔬菜的成熟期已经不受时间限制了,冬天我们也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科学的热爱。

(四)作业设计。

1、田字格生字每个字五字五音两词,写笔顺。

2、仿写词语:慢慢地。

3、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讲笑话----不笑。

秋风“呼呼”吹----笑了(成熟了)。

《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1.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佛”“甚”和“甜”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1.同学们,很高兴认识我们三(1)班的同学。初次见面,俞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听好了,它——春天开花像喇叭,秋天结果像娃娃,果实外皮红带黄,嚼起子儿酸又甜。请你猜猜它是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榴”的读音。)。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呢?

(一)自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找找后面的生字拼读几遍,直到会读。

(读得快的同学把生字和长句子多读几遍。)。

2.把刚才读得不够好的句子再读一读,老师等会要检查。

3.找到你喜欢的句子,尝试着美美地读一读。(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读书情况增减此环节。)。

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老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引导学生看课后的拼音,多拼读,针对各自的情况,多读长句子难句子,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

(二)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有拼音)。

2.自读。

3.齐读。

4.开火车读。

5.出示无拼音的生字。

6.根据鼠标指向,快读。

7.开火车读。

8.齐读词语。

过渡:同学们,现在,课文能读通顺了吧?谁坐得最端正,我找谁读。

(你这个头炮打得响,打得好。)谁坐得像他一样端正,请他继续读下一段。

你读得可真好,来,我们男生也来像他这样美美地读这一段。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敢不敢和老师比试比试?

在轻松互动的交流激励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开展读书竞赛,实现正确、流利读好课文的目标。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课文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了吗?

1.课文先写了石榴的——?(相机板书)。

2.你最喜欢石榴的花?叶?果实的皮?还是果实的子儿呢?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过渡: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字吗?读一遍,倒过来再读读。能写好吗?

你觉得那个字最难写,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点指导三个字:

“佛”,教师出字谜:

一人旁边一张弓,两箭插当中,一箭弯弯,一箭直直。

“讯”,学生观察字的来源,说说自己的发现。

“甜”,指导说意思。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达到会写的目的。此外,追根溯源,感受中国古汉字的历史渊源。

六、布置家庭作业:

2.写词语,做到工整、漂亮。

《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练习,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把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

火红热闹(花)。

咧嘴张望(果)。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气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漂亮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楚、更形象的熟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把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拟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品一品石榴,尝尝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3、(机动部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用这种方法说一说其他的一种水果,如桔子,写出它的颜色、外形、味道和气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以“看石榴”——“说石榴”——“尝石榴”——“读石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优雅、正确,初步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看图找找石榴子儿和玛瑙的相似点引导体会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体会其中的比喻手法。

机动部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实践以后尝试运用。并自然地激发学生养成学会观察的好习惯。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最后教师用优雅的语言渲染,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中激发喜爱之情。

《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1.重点:

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说说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第四小节。

(1)、通过听读想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读读书中是如何写的?玛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都是对石榴子儿的描写。

(2)、让学生说说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并加强朗读的指导。

1、我们欣赏了石榴的生机勃勃的绿叶,竞相开放的花朵,俏皮可爱的果实,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你喜欢这石榴吗?作者也与你们一样,非常喜爱这石榴,更爱自己的家乡!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石榴》说课稿

1、说单元:《石榴笑了》是s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册教材首先集中学习拼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几个单元的课文多以诗歌为主,要求学生重在感悟文本内容,从而降低了文本学习的难度。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激励儿童“快快乐乐地生活,认认真真地思考”。从这可以看出,从本单元起,就开始要求学生要能理解文本内容。从拼音到识字,从感悟到理解,要求进一步提高。

2、说课文:《石榴笑了》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全册书的第一个儿童故事,学生在阅读中明白自然科学知识,并学习理解文本内容的方法。这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张开嘴巴笑了。第一自然段写妈妈告诉王力力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第二自然段写王力力为逗石榴笑,想了很多办法,可石榴总是不笑。第三自然段写到了秋天,石榴终于笑了,力力也笑了。

3、说重难点的确立: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四个会写生字,通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难点是理解“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因为新一年级学生通过生活和阅读而获得直接和间接经验少,不能完全理解“笑”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成熟的意思。

1、引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力、王、牙、石”四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掌握“挂满”词义。

本节课中主要达成巩固会认、会写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知识点的复习,掌握“挂满”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其中朗读训练是本节课能力训练的重点之一。“石榴笑了”中的“笑”的第二层含义,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第三自然段,能够直接知道是指石榴成熟了,但是为什么把“石榴成熟”说成“石榴笑了”,力力是怎样理解“笑”的含义?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需要类比思维的参与,这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3、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这是从“石榴熟了”延伸出来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的道理,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就可以了。

4、在想象中培养学生根据理解浮现画面,进行口语训练。

这是本节课能力训练的重点之二。

1、学生是6—7岁的儿童,上学才两个多月,有一定的拼音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课文,由于学生缺乏对词语、句子的含义和结构的了解,读书时容易拖腔或者一字一顿的朗读,这是正常的学生表现。但是这时候的儿童正是对新鲜事物好奇,易于模仿外界行为的时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指导和范读朗读,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2、一年级新生刚接触规范的课堂,上课随意性非常明显,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注意力容易分散,为此我们考虑以情景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教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孩子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本课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情感,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1、情境教学法: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包含有“唱、演、说、想、读”等多种元素,适合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音乐图画情境、想象情境、表演情境、形象朗读情境等多种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虽然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思维深度浅,考虑问题单一,了解事物的表面之后,容易“知足常乐”。因此,我们在学生观察和想象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维的宽度,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妈妈说的笑是什么意思?”这一相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加深思维的深度。

3、朗读感悟法:为了把字词句融为一体,我们考虑在教学中,把朗读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就是希望在朗读中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在朗读中帮助学生读中思考,理解词句的含义;在朗读中品词析句,形成语感,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我首先借助流程化的课件,帮助学生复习会认、会写的生字,利用课件快节奏、高容量的特点,把自学生字的流程深深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认知定式,有利于教师今后识字教学。

2、接着我指导学生观察笑容,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观察,概括出笑的特点,认识到“人的笑”与“石榴笑”与类似点。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是为后面理解“为什么妈妈会把石榴成熟了说成笑了”和“力力怎么会采用唱、跳、演的方法逗石榴笑?”两个教学重难点提前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通过朗读过文本解决字音问题。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法,侧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落实“边读边思考”这一教学重点,同时为后面突破其他教学重难点做准备。

2、然后我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把“边读边思考”中了解到的零碎知识,总结成学习的成果,形成本节课第一次认知平台,这将成为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教育有一句老话,说“教”是为了“不教”,特级教师张思明形容的“你需要柴,就给你一把刀”,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的是“走进课文,解说风景”的学习方法,当然,我们不能生硬地把学习方法出示在黑板上让一年级学生自学,也不能够去讲解学习方法的理论,而应该通过环节的设计,潜移默化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解说风景”。因此将本环节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1、“画”“话”转换。在备课中我发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很耐人寻味,从院子说到石榴树,再说到石榴果实。可见“院子”是故事的背景,也就成为情境教学的情境背景,所以我首先创设小院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浮现院子的画面;再通过教师提示话语,调动学生听觉、嗅觉参与观察和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官,从而一步一步“走进课文”;然后我让学生将所想象的画面,转换成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激发学生言语的欲望,逐步“解说风景”。这样的教学也正符合写作的思路。

一年级孩子肯定不能意识到作者写作的思路,但是我还是试图在过渡导语中渗透这一点,引导学生透过作者的视角,即“整体的院子——个体的石榴树——最吸引注意力的石榴果实”,观察生活,描述生活。

2、同样,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之所以会说“吃石榴”的话语,肯定是力力表露过“吃石榴”的想法,原来文章里的孩子和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一样“嘴馋”,这样就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角色,走进文本。

3、读、演、悟相结合,学习第二自然段。力力并不知道“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他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在这个环节,为了突破理解“石榴笑了”这一重难点,我设计学生表演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但又不能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复现文本情境,我又设计简短提问,引导学生说说准备的办法,原因和表演后的心情,让学生感到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就是情感经历的过程。并从中明白“石榴笑了”的第一层含义。

4、情景再现,感情朗读,学习第三段。石榴并不是一天就成熟了,力力在盼望中,秋天才姗姗来迟。为了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历,我设计了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力力的盼望,感受秋风的凉爽,听到秋风的声音。然后直接转到“石榴笑了”的第二层含义的理解上,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实践活动。

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我设计了填空和实践活动两个环节的练习,让学生在总结、交流自己的收获的同时,了解植物有自己生长的规律,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五)总结全文。

板书分为主板书、副板书。主板书简洁的点明石榴笑了的两层含义,副板书写出学习方法。

唱歌边读书边思考。

不笑跳舞成熟“呼呼”地吹想象画面。

讲笑话。

主板书副板书。

《石榴》说课稿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石榴》。

《石榴》这篇文章按时间的推移,描写了家乡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美丽的石榴花,酸甜可爱的石榴果,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家乡之情。

这一课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读课文圈划词句的单元中,这一单元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习圈划词句,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教材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直线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圈出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在圈划中积极动脑,认真思考、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个左右的生字,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识字能力,能运用工具书、生字卡片等自学字词,而且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字词的教学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适当的点拨。在阅读教学上,学生基本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如要读出语气还需要教师多指导。而圈划词句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初步接触,对那些学困生来说尤其难,教师应多关注。

根据教材规定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目标一在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落实。认识本课10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词语并选择造句。目标二,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课文时强调读正确,读通顺,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从本单元开始接触按要求划词句,本课既要划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又要圈出描写石榴果皮颜色的词语,内容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圈划完整,不要遗漏,如有差错,及时纠正。目标三,是通过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喜爱家乡的石榴,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识写分流,大量识字”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千个左右的汉字,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生字卡片等自学生字。在课上,针对孩子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等特点,采用挑战自我、识字金点子、精彩词句大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教师对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混淆的字形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进入二年级后,教学的重点应逐步从识字向阅读过渡。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读书,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读、同桌互读、挑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感情到表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强调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养成边读边思、边读边圈划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积累语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导入这一环节让学生看图说说秋天的果园,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在学习了石榴的果实后学做水果推销员,启发学生思考、想像,把话说完整、说清楚。逐步引导学生在说话练习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石榴》说课稿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运用了比喻与拟人,适合学生阅读。

石榴这件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有点陌生的。而对于它的生长过程,学生更是不知道。在教学时,我文图结合,让学生通过看图,从图中认识石榴树,认识石榴树的花,认识石榴果,并让他们欣赏结满石榴的石榴树。让他们感官上认识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然后回到课文中,再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嫩绿、郁郁葱葱的石榴叶”“火红的、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更而理解“硕果累累”。学生在图画的支持下,对于课文更加易于理解,从而有助于朗读。

课文的第四小节是对于石榴果的细致描写。“玛瑙般的子儿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如果不认识石榴,没见过石榴,凭借你怎么将,学生还是直观理解。所以我准备了一个石榴,让学生先观察它的外皮,达到复习前段内容的目的。并当着学生的面剥开外皮,让学生观察子儿的形状、颜色,有了实物,学生对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就立刻理解了。另外,没有吃过石榴的同学肯定不知道石榴的滋味,所以我让学生品尝,让他们说说什么滋味,再回到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石榴的滋味的,从而达到理解“酸溜溜、甜津津“的目的,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讲述我在超市遇到的一件事情:一天,徐老师到超市买了几个石榴,出来时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哭。我了解情况后从袋里拿出一个石榴给她,请她吃。小女孩看着这石榴,睁大了眼睛说:“这硬硬的东西能吃吗?”讲述到这,把时间留给学生,请学生猜猜徐老师会怎么回答。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来巩固第四小节内容。另外,再告诉学生,这一天徐老师很高兴,请同学再说说徐老师为什么高兴。在这里响应地穿插了品德教育。我认为是点睛之笔。

总之,这堂课,学生在看中悟,悟中读,真正把石榴的生长过程理清,真正那那优美的语言读到心里,记到心里是关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