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游记范文(18篇)

游杜甫草堂游记范文(18篇)

ID:9182498

时间:2024-01-14 08:29:02

上传者:GZ才子

优秀的作文应该注重语境,注重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的完整性。推荐一些有关优秀作文的相关书籍和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

杜甫草堂游记作文

寒假,老爸老妈带我和弟弟去了四川成都玩儿,我们去了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熊猫基地……可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杜甫草堂。

站在草堂门口,硕大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妈妈告诉我,这是“诗圣”杜甫曾经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创作了好多家喻户晓的诗歌。哇!好厉害!我迫不及待的想冲进去,要一睹为快。

进入大门,我们走过一条林荫小道来到大雅堂,大雅堂里雕刻着各朝著名诗人,正中央是杜甫,杜甫眉毛长得很浓,就在眉毛上面有着几条皱纹,眼睛睁得不大。在高高的鼻子下面长着两撇小胡子,下巴下的胡子长长的,闭着嘴,表情十分严肃。头顶上带着官帽,长长的脖子。他那长长的手臂一只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另一只放在自己坐的石头上面。一条腿向外面伸着,而另一条却在里面。看上去,可真是被刻得栩栩如生。走出大雅堂,我们来到花径,花径两旁是一道红墙,红墙边上是各种各样的竹子,竹子又粗又高,粗得比过手腕,高得直入云霄,茂密的竹叶把竹尖都压弯了。走出花径,就能看到杜甫以前居住的茅屋,茅屋里设有中客厅、厨房、书房、卧房等。听导游姐姐说:杜甫是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居住在成都,在这里写下了具有田园风情的著名诗歌,如《春夜喜雨》等,所以后人把杜甫草堂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短短的时间过去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景色让我流连忘返。杜甫草堂,等我长大,还会故地重游,再来感受你的知识和文化!

杜甫草堂游记作文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成都杜甫博物馆,博物馆座落在成都西门外,在这儿我们有幸一睹“诗圣”――杜甫的雕像。

进入杜甫草堂映入眼帘前是两旁的花卉,鲜花的香味荟萃朴鼻。我们走在“花径”上,路两旁的“樟树”和“黑壳楠”它们那玲珑精致的树冠。遒劲而伸展的树冠,高大粗壮的树干具有一种大将风范。就是这种大将风范,忠心耿耿地守护这一方水土,才使得草堂历经上千年还保存得如此完好。

今天,我终于一览了草堂风光,让看到了“诗圣”――杜甫遗留下的痕迹。

杜甫草堂游记散文:草堂有约

前世约定,跨越千年,顶礼膜拜。

仲夏八月,酷暑炙热。我接到神灵给予的一份惊喜,前往成都出差十日。

揣着赴约远方的梦,出发前向母亲吐露心思。江西――四川,吉安――成都,地图上找,线路曲折。火车飞跑,跨越几省,湖南,湖北,湘江,长江。路远迢迢,千里万里,山高水长,海阔天高。母亲讲,去吧,机会难得。若不,后悔莫及。

2、

成都,诗人杜甫草堂所在。很多人几乎从呀呀学语开始,念诵着杜甫的诗歌长大。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感受千娇百媚的大自然美景。后来,又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迈气息中,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蓬勃的朝气。杜甫先生的诗,其内容寄意深远,风格豪逸,意象深长,格律朗朗,韵味郁浓。“八月秋风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一群孩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直到,诗人的胸襟开阔,雄心壮志济世豪情展现出来,愿望美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夏夜,枕着列车上的摇篮轻曲,渐入梦乡。恍惚中,诗人踏着午夜草露而来,又趁着晨曦,匆匆赶路。他带着妻儿老小,北来南往,四海为家,清贫的家当,唯占小船角落。诗人的眸光,在虚幻的意念中闪现。他的诗,长一句,短一句,远一行,近一行,像一组组跳动的音符,在云间缓缓流泻,诉说悲壮而凄美的命运故事。

成都,“子美”老翁草堂,草堂茅屋,茅屋柴门,诗史堂,苦竹,腊梅,与千首诗歌同在。诗人的命运与黎民百姓的命运紧密相联。深邃的目光,清瘦的背影,单薄的身骨,长袍青衫,稀薄胡须,与唐时日月生辉,随风飘逸。草堂,铮铮铁骨般诗人抛掷一颗心,附在他伟大魂魄之上。人说,他不是人,是忧郁或忧患的诗圣,他的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宫殿里的灿烂瑰宝。

3、

草堂之路,绿荫团团。海棠树木,伞形开放,枝繁叶茂,遮掩着日头的光芒。细风徐徐,轻柔袭来,分外凉爽,驱散旅途疲劳。浣花溪畔的浣花溪公园,充满诗情画意。此景当否晏苏笔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的浣花溪呢,运用至此,恰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出处吧。浣花溪的最大看点白鹭洲,是白鹭常来栖息之地。原来“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意境,居然隐藏在花溪间,流水畔。我和同伴们绕过诗歌大道入口,屏气凝神。“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劝天公重抖擞”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镌刻在脚下的大理石。我们走进了古诗词王国。没出多远,发现一块木制精致导游图,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杜甫草堂深藏于浣花溪中,发现浣花溪森林公园与杜甫草堂仅存一墙之隔。

进入草堂大门,草堂茅屋,散漫着古韵烛光。《堂成》、《江村》,浣花溪畔的江流,诗人放笔咏怀,愉悦之情的闲适心境,好一派古朴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我满怀百分的爱意远道而来,却不知如何柔情倾诉。我想用相机拍下瞬间,多情的阳光如孩童嘻闹,隐藏树梢俏皮玩耍,意境正浓时,唯恐破坏氛围,宁愿,心潮起伏,微微醉意,陶醉其中。

4、

堂前诗圣,雕像矗立。当年诗人,公廨之所。绿水清波,清风习习。古木参天,满目清幽。草堂,宁静的天堂,超越红尘之上的一片精神沃土。清溪照壁掩映前门,几径回廊悠悠,石板,木雕,小桥,流水,只闻得几只青鸟扑飞翠鸣,寒梅树丛,苦竹弄影,青松斑驳。簇簇树影婆娑摇曳,思绪飘忽,浮想翩跹。走进诗意盎然世界,四面八方围拢而来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处处浸染书墨清香,古诗韵意。

眼下的景象,满目清雅。茅屋,秋风,破歌。顶上的日头,赤白照映,不觉炎热。草堂周围,听得游人脚步,同种关乎“诗”的声音,赞叹不已。诗,将草堂与世隔绝。草堂诗,从远古悲欢而来,走过央央大千世界,走过千年岁月蹉跎。

此刻,我谦恭地站在诗人像前,心似小鹿“咚咚”跳跃。我相信,人对人,因为崇拜,产生敬意或爱意。触摸诗人双手,铜色,光滑,纤细,修长,骨感,凉意,透心。刹那,血液涌起,触电般的感觉,眼里竟然充盈几许泪花。

有人讲,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不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不是世界上华丽的篇章。而是,一个人的生存命运与之国度里的平民百姓间同呼吸共患难的沧桑故事。

杜甫一生的命运如是,诗人何尝不是“沧桑”、“凄惨”的代名词,草堂可以做证,茅屋可以做证。浣花溪畔,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于此。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茅屋,潜心从文。诗人全家在此渡过四年光景,暂时远离落荒,逃奔,颠沛,流离。四年光载啊,在诗人五十几个春秋人生河流中,弥足珍贵。诗人自称“少陵野老”,用诗歌真实深刻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艺术书写历史画卷。“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命运,在诗人面前抬不起头。诗人用一生的命运,换来旷世的做人尊严与后人的敬仰尊重。命运在诗人面前,被诗魂击败;诗人,在命运面前挺着高贵的胸膛。

5、

初秋斜阳,诗情画意。女孩微笑,和李白齐名的杜甫啊,喜欢背诵老翁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老先生好文才,诗境好美。特别是最后表达心声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告别女孩诗雨,举目远眺,白鹭洲江面几只白鹭盘旋低飞,自由翱翔。遥想千里草堂,千年草堂诗人,诗人茅屋,浣花溪畔的白鹭,默念着与草堂同在的诗情,和一厢情愿的美丽约会,脚步变得异常轻松。回家经过赣江堤畔,发现柳枝依依,柳明花明。

杜甫草堂游记作文

今天的天气凉爽爽的,真舒服。

上午,我们乘车来到了杜甫草堂。走进杜甫草堂,就感到非常幽静,四处都是树木,郁郁葱葱。有许多植物我都叫不出名字,我还在那见到一种奇怪的竹子,它的竹竿是金黄色的,竹叶是碧绿色的,看了介绍才知道,它俗名叫“黄金镶碧玉”,我还看到许多塔,里面有从地下挖出来的文物,在那里展览。每隔一段路,地上都刻了一首杜甫的诗,我们边走边读,真有意思。下午,我们来到了锦里。先去看了一场川剧变脸。变脸大师“刷”地一下变了一个脸,我没看清是怎么变的,就瞪大眼睛等待变第二次脸。可惜还是没有看穿是怎么变的,一直到最后,我仍然没有看穿。最有趣的一次变脸,就是变成孙悟空后和观众握手,握了几个人后,他的手突然松开,刷地一下往脸上一挥,呀!又变了一个脸,我们连声叫好,川剧变脸真是太快了,真神奇呀!后来,我们还看到了米上刻字、糖画、吹糖人————他们的手艺真是太厉害了。

最后,我们去了小吃一条街,那里的风味小吃特别多,把我的肚子都吃撑了。

小学生作文游记成都杜甫草堂

人人听说过杜甫,他的诗词天下闻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当年流落到成都的故事,更不知道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讲哪里的故事。这次,我便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探杜甫生活的遗迹。

走进景区,放眼一看,这哪里是杜甫草堂?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两旁的花儿开得姹紫嫣红,阳光被枝叶分散,星星点点地落在地面上,像是夜晚的星星悄悄地在白天跑出来了。

绿茵丛中,便是杜甫的遗迹。瞧,那块石碑,上面刻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是清朝皇室果郡王亲笔提写的。我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上前细细地察看了一番,旁边那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别看它不起眼,里面却可以看到用世界各国文字印成的杜甫诗集,很多都已经是孤本。走上去,慢慢寻味一番,就会发现杜甫的诗,是全球人民的精神盛宴。

终于到了“草堂”,这里有泥土和茅草混和而成的墙壁,走在里面,冷风直嗖嗖地穿过窗户,让人感到丝丝的冷意。啊!这就是当年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地方吗?当年的屋顶,真的被秋风所刮破吗?这精彩的诗句,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啊!小小的茅屋,你居然是那么多优秀诗歌的诞生地,我仰望着你,也仰望着我们心中的诗圣。

再往前走,忽然冒出来一座白白方方的房子。这是唐代老百姓的房屋遗址。里面仅有唯数不多的几个瓦罐,一个井,一个土灶,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这么小的地方,也许就有四五口人居住。杜甫当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诗歌的吗?我不禁敬佩起杜甫来,他的毅力是那么顽强,居然在这种环境下写下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噢,在杜甫的故居,吟诵杜甫的诗歌,我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千百年前那个扑朔迷离的唐代,在窗内写下笔笔惆怅!

杜甫草堂游记作文

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在成都住了很久,也写了很多的诗,杜甫草堂游记作文。今天我就要和我在成都的“小表叔”(说是表叔,他其实只比我大三岁)一起去参观杜甫草堂了。

在车上,妈妈就告诉我:“杜甫草堂里有很多从唐代就开始生长的草木,环境十分优雅。在里面。你会看到有一栋小茅屋,那就是杜甫当年住过的。”我听了妈妈的话,感到十分兴奋,巴不得马上就到杜甫草堂里去看看。

到了草堂,我首先感觉到的仅仅是美丽而安静的环境和布谷鸟动听的歌声,小学二年级作文《杜甫草堂游记作文》。慢慢往前走,逐渐感觉到了古代文化的氛围,我才发现:“我不是来看这些风景的,我是来了解历史的。”

我们又去参观了杜甫的生活用具和房间。那里有杜甫的妻子做饭店炉灶和一些酒瓶等。我看了这些,不禁感叹到:“一个时代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妈妈看了一下手表,说:“不好,都一点了,该吃午饭了。”虽然还没看够,但我们也只好带着遗憾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游记作文

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季节,早晨,我随着杜甫的脚步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

还没进去,就已经被它外面美不胜收的景色深深地迷住了。一条条长长的柳条像丝绦一样耷拉在我的脸上,一个个“碧玉”从天而降,怪不得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远处传来了一阵优美动听的歌声,走近才发现原来是黄鹂鸟藏在翠柳里卖弄着自己清脆的嗓子,那歌声多么悦耳啊!

凭窗远眺,到处是来来往往去往东吴的船只。滔滔的江水不时得像小手一样拍打着浪花,好像在说:“快回来吧,回家乡来”。远处山上的冰雪慢慢融化了,润泽了大地,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暖的湿气。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它们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碧空如洗的天空点缀的生机盎然。

在这美丽的早晨,观赏到如此难得一见的美景,我的心情舒畅不已,真想永远待着杜甫草堂。

小学生作文游记成都杜甫草堂

今天,是我来到四川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着小车车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杜甫草堂”。

大家知道杜甫是谁吗?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十分崇拜他。我之所以崇拜他,并不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诗,而是因为他忧国忧民,上思报效国家,下忧百姓疾苦,即使在屋漏衾寒之际,心心念念的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这列“小火车”随着人群进入了草堂。依次穿过大廨、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便来到了杜甫住的房子——茅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今的草堂,不见杜甫身影,也不见迎客的繁花,只有一条长满青苔的石子小路,无声地凝视来往的游人。游人如织,或满脸含笑,自拍留念打卡;或一脸凝重,眉头紧锁,轻轻抚摸这里的一草一木,碑石题字;最惹眼的是我们这些从广州远道而来的小学生,静静地立在茅屋前,专注地听老师追溯草堂过往,杜甫晚年人生历程。

据说,安史之乱余波平息后,杜甫一家来到成都后,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住进了茅屋。我不禁仔细端详茅屋。茅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破烂——屋顶上的几块茅草不知飞到了哪去,发黄的墙壁被划破了,露出了条条竹子。屋子里面,也是一片冷清。唯一的优势是,屋子里还是挺大的。

时光倒回到风雨飘摇时的唐朝,在八月的一个深秋,狂风怒号,刮走了屋顶上的几层茅草。茅草到处乱飞,有的掉进了池塘,有的挂上了柳梢。一群儿童将茅草抢走了,杜甫因为年迈了追不上,倚着竹杖独自叹息。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雨,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妻儿又饿又冷,唯一可以御寒的是一床盖了多年的布衾,又冷又硬的被子,早就被孩子蹬破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可真是凄苦啊!可是即使这样,他仍不忘忧心天下寒士,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怪不得人们叫他“诗圣”!

凉风拂面,打断了这场时空穿梭之旅。我心弦微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晨!漫步草堂翠幕荫,鸣蝉尽,群雁绮霞中。

依依不舍地走出草堂,我在心里默默跟杜甫说再见。但是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正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也将在无数个少年的心里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杜甫草堂游记散文:草堂有约

编者按:成都一处草堂,是杜甫曾经的居住地。草堂每一处都留存着杜甫的气息,作者陈颖穿梭在草堂中,恭敬触摸着每一个地方,写下这篇优美的。

散文。

1、

前世约定,跨越千年,顶礼膜拜。

仲夏八月,酷暑炙热。我接到神灵给予的一份惊喜,前往成都出差十日。

揣着赴约远方的梦,出发前向母亲吐露心思。江西――四川,吉安――成都,地图上找,线路曲折。火车飞跑,跨越几省,湖南,湖北,湘江,长江。路远迢迢,千里万里,山高水长,海阔天高。母亲讲,去吧,机会难得。若不,后悔莫及。

2、

成都,诗人杜甫草堂所在。很多人几乎从呀呀学语开始,念诵着杜甫的诗歌长大。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感受千娇百媚的大自然美景。后来,又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迈气息中,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蓬勃的朝气。杜甫先生的诗,其内容寄意深远,风格豪逸,意象深长,格律朗朗,韵味郁浓。“八月秋风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一群孩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直到,诗人的胸襟开阔,雄心壮志济世豪情展现出来,愿望美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夏夜,枕着列车上的摇篮轻曲,渐入梦乡。恍惚中,诗人踏着午夜草露而来,又趁着晨曦,匆匆赶路。他带着妻儿老小,北来南往,四海为家,清贫的家当,唯占小船角落。诗人的眸光,在虚幻的意念中闪现。他的诗,长一句,短一句,远一行,近一行,像一组组跳动的音符,在云间缓缓流泻,诉说悲壮而凄美的命运故事。

成都,“子美”老翁草堂,草堂茅屋,茅屋柴门,诗史堂,苦竹,腊梅,与千首诗歌同在。诗人的命运与黎民百姓的命运紧密相联。深邃的目光,清瘦的背影,单薄的身骨,长袍青衫,稀薄胡须,与唐时日月生辉,随风飘逸。草堂,铮铮铁骨般诗人抛掷一颗心,附在他伟大魂魄之上。人说,他不是人,是忧郁或忧患的诗圣,他的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宫殿里的灿烂瑰宝。

3、

草堂之路,绿荫团团。海棠树木,伞形开放,枝繁叶茂,遮掩着日头的光芒。细风徐徐,轻柔袭来,分外凉爽,驱散旅途疲劳。浣花溪畔的浣花溪公园,充满诗情画意。此景当否晏苏笔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的浣花溪呢,运用至此,恰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出处吧。浣花溪的最大看点白鹭洲,是白鹭常来栖息之地。原来“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意境,居然隐藏在花溪间,流水畔。我和同伴们绕过诗歌大道入口,屏气凝神。“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劝天公重抖擞”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镌刻在脚下的大理石。我们走进了古。

诗词。

王国。没出多远,发现一块木制精致导游图,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杜甫草堂深藏于浣花溪中,发现浣花溪森林公园与杜甫草堂仅存一墙之隔。

进入草堂大门,草堂茅屋,散漫着古韵烛光。《堂成》、《江村》,浣花溪畔的江流,诗人放笔咏怀,愉悦之情的闲适心境,好一派古朴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我满怀百分的爱意远道而来,却不知如何柔情倾诉。我想用相机拍下瞬间,多情的阳光如孩童嘻闹,隐藏树梢俏皮玩耍,意境正浓时,唯恐破坏氛围,宁愿,心潮起伏,微微醉意,陶醉其中。

4、

堂前诗圣,雕像矗立。当年诗人,公廨之所。绿水清波,清风习习。古木参天,满目清幽。草堂,宁静的天堂,超越红尘之上的一片精神沃土。清溪照壁掩映前门,几径回廊悠悠,石板,木雕,小桥,流水,只闻得几只青鸟扑飞翠鸣,寒梅树丛,苦竹弄影,青松斑驳。簇簇树影婆娑摇曳,思绪飘忽,浮想翩跹。走进诗意盎然世界,四面八方围拢而来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处处浸染书墨清香,古诗韵意。

眼下的景象,满目清雅。茅屋,秋风,破歌。顶上的日头,赤白照映,不觉炎热。草堂周围,听得游人脚步,同种关乎“诗”的声音,赞叹不已。诗,将草堂与世隔绝。草堂诗,从远古悲欢而来,走过央央大千世界,走过千年岁月蹉跎。

此刻,我谦恭地站在诗人像前,心似小鹿“咚咚”跳跃。我相信,人对人,因为崇拜,产生敬意或爱意。触摸诗人双手,铜色,光滑,纤细,修长,骨感,凉意,透心。刹那,血液涌起,触电般的感觉,眼里竟然充盈几许泪花。

有人讲,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不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不是世界上华丽的篇章。而是,一个人的生存命运与之国度里的平民百姓间同呼吸共患难的沧桑故事。

杜甫一生的命运如是,诗人何尝不是“沧桑”、“凄惨”的代名词,草堂可以做证,茅屋可以做证。浣花溪畔,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于此。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茅屋,潜心从文。诗人全家在此渡过四年光景,暂时远离落荒,逃奔,颠沛,流离。四年光载啊,在诗人五十几个春秋人生河流中,弥足珍贵。诗人自称“少陵野老”,用诗歌真实深刻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艺术书写历史画卷。“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命运,在诗人面前抬不起头。诗人用一生的命运,换来旷世的做人尊严与后人的敬仰尊重。命运在诗人面前,被诗魂击败;诗人,在命运面前挺着高贵的胸膛。

5、

初秋斜阳,诗情画意。女孩微笑,和李白齐名的杜甫啊,喜欢背诵老翁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老先生好文才,诗境好美。特别是最后表达心声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告别女孩诗雨,举目远眺,白鹭洲江面几只白鹭盘旋低飞,自由翱翔。遥想千里草堂,千年草堂诗人,诗人茅屋,浣花溪畔的白鹭,默念着与草堂同在的诗情,和一厢情愿的美丽约会,脚步变得异常轻松。回家经过赣江堤畔,发现柳枝依依,柳明花明。

杜甫草堂游记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成都杜甫博物馆,博物馆座落在成都西门外,在这儿我们有幸一睹“诗圣”——杜甫的雕像。

进入杜甫草堂映入眼帘前是两旁的花卉,鲜花的香味荟萃朴鼻。我们走在“花径”上,路两旁的“樟树”和“黑壳楠”它们那玲珑精致的树冠。遒劲而伸展的树冠,高大粗壮的树干具有一种大将风范。就是这种大将风范,忠心耿耿地守护这一方水土,才使得草堂历经上千年还保存得如此完好。

我们穿过“花径”来到了著名的“诗史堂”,它的中央立着“大诗圣”杜甫的雕像,他神情庄重双眼炯炯有神,仿佛在担心什么似的。再看两旁,写着“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题字,看看杜甫雕像,再看着两旁的题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在“安史之乱”时,杜甫对劳动人民的关心。

今天,我终于一览了草堂风光,让看到了“诗圣”——杜甫遗留下的痕迹。

文档为doc格式。

杜甫草堂记

各位游客,今天小王带你们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们现在就到了草堂停车场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我一起走进草堂吧。

现在我们进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见门口有一个很瘦很瘦的铜像,大家走近细细看一看,是的,这就是为杜甫塑的铜像,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时都瘦得不成人样了,竟然还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这样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

我们继续往里走,在这个大厅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铜像,姿态各异:有李白的、王昌龄的等等许多诗人的铜像,大家看看大厅中间那一个大白石头像,有没有觉得非常像以前在美术书上学的“飞天”。我们继续往大厅后面走,这个两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个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苍鹰,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视天下所有事物,桀骜不驯。从大厅出来以后,路过一个门,只见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花径两个大字,过了以后,有一面墙,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这两个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雕像还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样,这个就是一个半身像,还留着山羊胡须。

现在这个水池旁边,那里面可全是锦鲤,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有金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刚刚下车的停车场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杜甫草堂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们:。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居所。公元759年冬,为避免“安史之乱”,杜甫举家从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河沿岸建起了一间小屋。第二年春天,小屋竣工,取名“成都小屋”。

在这里,诗人生活了将近四年,到现在已经写了240多首诗。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草堂地处农村,所以诗人的生活相对稳定,心境相对宁静,这使得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具有田园风味,如《唐城》、《江村》、《春夜喜雨》。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他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焦虑总是让他忘记现实。因此,忧国忧民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的名篇诗词,如《秋风破草堂之歌》、《永别了》、《病橘》、《干褐》,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神仙作品。正是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后世才盛赞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1961年,国务院宣布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时,我们看到一条河从前门流过。这是浣花溪,杜甫的诗里多次提到。

说到诗名浣花溪的由来,还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唐身边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任。一天,当她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来了一个浑身是疮和疥疮的和尚。行人躲得很远,但这位小姐没有让路。于是和尚摘下沾满脓血的镜框,求她洗一洗,姑娘欣然接受。我知道我一入水,荷花就开遍了小溪,我看着和尚的时候,我已经消失了。人们惊讶不已,给这条河取名为浣花溪。

其实浣花溪这个名字和石人没有任何关系。更可信的说法是,当时因为溪边的居民大多从事造纸,就拿溪做了十色笔记,“其色如花”,故名溪。唐代,浣花溪河又宽又深,船大风景美。杜甫的《绝句》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两株黄蓬明绿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外是西陵的千秋雪(成都西边的岷山,自古空气清朗,俯瞰雪山),门口停着吴栋万里舟(浣花溪属于长江水系,可以从府河乘船直下吴栋)。正门牌匾上的“草堂”铭文,是清康熙十七世子郭亲王所写。“百花滩北村万里桥西屋”对联是杜甫《怀瑾水居志》中的一句话,指出了草堂的地理位置:“万里桥”位于今南门桥,历史上蜀相记载三国时诸葛亮派魏飞到东吴,并在此设宴欢送。诸葛亮觉得路途遥远,联合吴抗魏的任务艰巨,就说:“故桥得名。茅草屋在桥的西侧;“百花滩”是浣花溪上游的地方,现在叫“龙爪堰”。有人说它的名字是因为这里的水浅滩急,像百花齐放;还有人说是因为当时浣花溪两岸花木茂盛。"二十里路香,青羊宫去浣花溪."(陆友石)花飞凋谢,池溢芬芳。所以草堂在池的北面。而不是现在成都的百花滩公园,百花滩是清朝黄云谷寻找百花滩旧址时当地人错误决定的。

谢谢大家!

导游词杜甫草堂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20xx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

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

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20xx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

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杜甫草堂简介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廨、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工部祠则是后世为纪念杜甫而建。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杜甫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故有“诗史”之誉。1985年5月在庆祝杜甫草堂建馆30周年之际,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成立。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xx余件。文物中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现代的各种铅印本。其中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草堂内园林十分幽静,溪水蜿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并有春梅、夏荷、秋菊和四时幽兰相伴。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文档为doc格式。

杜甫草堂作文

清晨走进杜甫草堂,聆听第一声鸟叫,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小石子路上,夏日初晨的阳光是温和的,并不似午时的灼热。

站在木屋外闻得到小草、泥土的清香,把人的疲倦一扫而空,门外树木成荫,与繁华吵闹的城市格格不入,却带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我想可能那时的杜甫也是远离外界在这里感受隐居的清雅,走进草堂内,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好,一张木床,两三个椅子,一张很小的椅子,就是屋内全部的摆设,但在狭小的房间里又显得那么拥挤,我们感到的清雅,原来是杜甫的清贫。

可是一想到这些都是他所触碰的,留有他生活足迹的,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仿佛我与那一代文豪冲破时间的束缚,跨越千年相遇了,他佝偻地站在我面前,面容憔悴,颧骨突出,脸色蜡黄,但在这消瘦的面容下是他伟大的灵魂,是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每一个家具上都仿佛投射出他生活的虚影,我也仿佛能更懂得一些他诗中的情感。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好像就坐在那椅子上,那些书就摆放在他面前,未曾离开。

游杜甫草堂使我看到了他,游杜甫草堂使我受益匪浅,游杜甫草堂让我与他对话。

也许我不能像杜甫那样有那样的思想,那样的心境,但我愿去追寻他的足迹,去感受他的情感,去成为更加高尚的人。

不追明星追诗圣,我希望与现在的那些盲目追星的人不同,去寻找杜甫的足迹,变成一个加优秀的人,成为一个更富有思想的人。

走进杜甫草堂

走进杜甫草堂,浏览文学圣地长廊;文墨一缕扑鼻香,赋诗一首激情昂。

走进杜甫草堂,感悟儒家思想光芒;心系苍生费思量,胸怀国事永难忘。

走进杜甫草堂,吟畅浣花溪畔诗行;草堂之春好爽朗,清幽隽永歌绕梁。

走进杜甫草堂,放飞心灵梦想远航;芳草青青绿波洋,少陵茅屋著诗狂。

走进杜甫草堂,向往史诗璀璨辉煌;豪气干云不平常,宏伟抱负诉衷肠。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公园旁,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

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严武去世,杜甫才离开成都。诗人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形容其位置。

在这4年中,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部分作于草堂的诗:

《怀锦水居止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栽》。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春夜喜雨》。

《蜀相》。

《绝句四首(其三)》。

《堂成》。

《江村》。

《病枯》。

建筑。

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改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大门额匾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杜甫草堂”四字。杜甫草堂分为大雅堂、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展览区。大雅堂展览大幅壁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以及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苏东坡、李清照、陆游等十二位诗人的雕像。柴门展览区有19重建的五开间茅屋故居,室内陈设保留着杜甫时代的样貌;书斋内一张书几,摆放文房四宝,再现当年杜甫创作伟大诗篇的陈设。茅屋前的石桌和石凳,宛如当年杜甫和朋友吟诗下棋的地方。工部祠展览馆的中文部,陈列着中国历代从宋代以来出版的各种杜甫作品的刻本和铅印本;展览馆的外文部,陈列着杜甫作品的各种文字的翻译本。

杜甫草堂作文

暑假的时候,妈妈把我送去大伯家玩,大伯带我去了许多的地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诗圣杜甫旅居四川时所居住的地方。刚进大门,一阵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路的两旁有着一棵棵高大而挺拔的大树,鲜嫩的小草,芬芳的花朵……大诗人杜甫能写出那么多美丽的.诗句,一定和这里的环境有关。再往前走,我便来到了杜甫住的地方,房间中央摆着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我闭上眼睛,想象古时候杜甫和朋友在椅子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惬意的画面啊!

沿小径往前走就是柴门,不言而喻,这就是杜甫当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来到正门,只见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环过,大伯告诉我这儿叫浣花溪,说到名字的由来传说唐代时,这里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人美且心善,一天她在洗衣时,迎面走来一位满身脓疮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这位和尚求他浣一下那满是脓血袈裟,那袈裟一入水,霎时水中金莲万朵,再看那和尚也不知去向,于是人们就把这儿改名为浣花溪了。

这次游玩我不仅领略了杜甫草堂的美景,还收获了许多知识,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去杜甫草堂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