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汇总17篇)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汇总17篇)

ID:9417530

时间:2024-03-12 21:52:02

上传者:ZS文王

在撰写某种文体或者某个话题的时候,参考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阅读能力是书面交际中通过文字积极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既能获得大量新的`信息,开阔视野,增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科学,风俗习惯,又能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些探讨.

作者:戴美仙作者单位:浙江兰溪四中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34)分类号:h3关键词:

中师生幼儿教学活动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利用这一特殊工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幼儿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片面注重“模仿”教学。经常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进行原文复述,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幼儿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原文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内容的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指正,这种被动授受式、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过分强调“机械”教学。儿童诗歌、儿歌的教学中以“老和尚念经”为主,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能。

3.极度缺乏“创新”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单一,很少研究幼儿在什么形式下学得最愉快,说话的机会最多,教学中主要采用静态的挂图和幻灯,创编活动受到局限:一直沿袭着教师示范(儿歌、故事)――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忽视幼儿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单一,例如: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以回忆式、封闭式为主,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合人才发展的需要,“学会创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出的强音。我们应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产生强烈的创造需要、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多样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启发式、开放式的多样性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时时表现出求新、求异、求特的冲动,并以此作为最大的满足和快乐。这些满足和快乐又强化了他们的创新需要,从而诱发新的创造动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造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多设置提问“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你身边和周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如果有,结果是怎样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这些具有判断性、假设性、创造性、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规定答案,隐藏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不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原文,不受故事语言和情景的限制,为幼儿提供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造思维。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的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以及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转变方式,提高幼儿思维水平。长期以来,上课和教师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的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样做,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无法使幼儿的语言文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因此,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方式才是幼儿学习的主渠道。幼儿自发的个别和小组活动更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这些活动,集体活动也应在此基础上扩展和生成。例: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改编和续编故事结局。幼儿喜欢为故事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教师把握教育时机,提出讨论问题,给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些内容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符合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如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故事编出多种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文学创造活动,教师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等表现出来。教师可复述旁白,幼儿表演对话,也可以进行即兴表演。在这种活动形式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

3.创设环境,提供幼儿创造机会。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适当的策略展开与他人交谈,根据不同的情景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语言交往中成功的体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要想让幼儿说话,就要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使幼儿有话可说。并在各种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2)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以良好的态度平等介入,随时给予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日常活动中尽量采取小组活动,如幼儿三三两两活动、幼儿一对一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讨论、协商、延续共同关注的话题,自由的交流、学习语言的运用。

(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利用大众传媒带来的视听文化,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多利用众多视听手段,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听、看、讲、做、想,充分地积累语言经验,以提高幼儿创造性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让幼儿创编广告词;根据某一电视话题进行谈话讨论。

总之,我们在语言教学的活动中应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注重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教学形式,促使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人才市场化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着专业设置落后、理论知识与实践脱钩等系列问题,提出高校应克服这些问题,结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及实际用人能力要求收集信息、制定并实施就业能力培养方案、并且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测与修正,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李玲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刊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年,卷(期):2009“”(7)分类号:g521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中师生幼儿教学活动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需要创造性人才。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创造氛围、激发创造兴趣、提高创造意识、发展求异思维等创造表现教学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创新表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幼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活动是开发培育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欢乐轻松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一、营造创造氛围。

1.正向激励法。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幼儿能否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孩子创编歌词、动作不尽人意时,请大家来讨论并帮助他;当孩子断断续续说不清时,应尽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说清楚,并鼓励孩子以后要好好说话,说完整话。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

2.自由创编法。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自由创编能给幼儿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音乐《有趣的生日晚会》中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勇于表现小动物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小动物表演的动作等。所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教师不要去训斥孩子,而是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因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幼儿的交往、互动。在各类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二、丰富经验,提高创新意识。

创造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细细观察,便能发觉许多现象是舞蹈动作的直接来源。如:树枝摇曳、火花四串等。而教师只有多带孩子走出去,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发现和教育幼儿,引发创造潜能,教育才有效。

1.谈话示范法。“谈话”是师生间最平常、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方式。平时,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大自然等,回来后,围坐在一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他们彼此间得到启发。同时,把孩子们听说的一些事做示范、用动作表演给他们看,不断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

2.动态观察法。“动态观察法”是专用于动态事物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变化和活动。孩子观察仔细,获得的表象、动作经验丰富,为创造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中,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异是创造的途径。“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

1.扩散法。“扩散法”是对事物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扩散思维,可高效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求异思维,在音乐活动中不应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应当启发孩子去思考。小组讨论应怎样去演唱、表演、演奏才能表现音乐的主题,鼓励孩子创造性反应,借此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2.表扬鼓励法。对那些想法和别人不一致的幼儿,毫不吝啬表扬和鼓励,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充分的创作时间去自己想、自己编、自己演。

3.假设法。假设法能更好地活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创编歌词《两只老虎》活动中,可问幼儿:“你们还想唱老虎的哪些身体部位呢?”幼儿有的说:“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牙齿,”有的说:“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胡子”等,然后在告诉幼儿:“这是一只很能干的老虎,他会做很多事情,想想它会做些什么呢?”幼儿通过讨论,创编了许多的内容,如:“一只会写字,一只会拍照,一只会唱歌,一只会跳舞”等。就这样,幼儿通过假设,自己编、自己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总之,教师设计组织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我们更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给予其方式,以保证幼儿获得正面的观念和积极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青岛黄海学院于20xx年开始培养电子商务就业创业人才,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按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能力方面,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第一,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精准用人需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能力为主,在技能实操层面过于薄弱,而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销售业绩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第二,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的大学生的电商就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有较大差距,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胜任电商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技能。第三,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的要求。

结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目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业务相关技能,能够胜任电子商务企业对应岗位的工作,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能够基于平台运营熟练应用相关技术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第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开设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小e学堂和企业工坊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电商企业相关岗位工作技能,使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精准的高质量就业。开设创客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实战来启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强化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电子商务领域独立自主的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实践教学。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注册、工商、税务、法律咨询,提高大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的成功率。第三,改革现有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把相关的课程替换掉,密切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设置电子商务课程,从而实现定向精准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的目标。开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选修课,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

构建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和创客平台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平台用于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训平台用于承担学生在企业工坊的实训,创客平台用来承担学生的创业。在大一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在大二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和入企实训、创新创业,在大三阶段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习。

(一)实践教学平台。

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岗位技能课程、岗位实战课程三个模块构成。1、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群以高校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由学校老师进行课堂教学。2、岗位技能课程。该课程群以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全部采用真实企业案例和项目,通过企业经理、行业专家、山东网商集团老师等现场教学,学用互动,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具体岗位的认知。课程体系的设计以电子商务岗位需求为逻辑起点,包括内贸、外贸两个方向,共计十一门课程。其中,内贸方向主要课程包括:设计思维基础、客户服务与管理、网店美工设计、网店推广、自媒体运营。外贸方向主要课程包括:跨境电商图文营销、阿里国际站操作实务、跨境贸易转型与突破、跨境电商零售运营。3、岗位实战课程。岗位实战课程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以培养和拓展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从业能力、增加实战经验为主要目标。课程组主要包括职场转变和电商实战。

(二)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岗位实操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相关技能,启迪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入电子商务领域相关的电商企业入驻基地,通过课岗融替,校企合作共育电子商务就业创业人才。在实训平台,每位学生都会选择一家企业的一个岗位,在规定的时间去企业工作,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每天都会有经理分配工作任务,接受经理的指导和培训,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和企业经理进行反馈。通过在实训平台的工作,一方面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岗位工作当中去,强化知识的吸收和熟练加深所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解决在实际工作岗位当中遇到的新问题接受最前沿的电商实践操作技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通过此平台的实训,学生将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将选择适合的企业就业,另外一部分则开展独立自主的创业实践。20xx年,青岛黄海学院共引入包括青岛老尹家海参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企业。

(三)创客平台。

创客平台,通过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展广泛的创业实践,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拓展并强化学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技能。20xx年,学院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42门。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按兴趣和意愿自由组建若干人参与的创业团队,创业导师对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可以入驻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提供免费的场地、办公桌椅、水电网等硬件供创业学生使用,并配有摄影棚、样品展示厅供创业学生使用。20xx年学院共有18支创业团队入驻创客空间。创客空间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的工商注册、法律、财务、融资等服务。入驻创客空间的团队在创客空间开展为期一年的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接受创客空间的管理和服务。每个创业项目都有对应的创业导师进行辅导或创业项目带动,以确保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创业实践时间,创业学生可申请每学期4学分对应的课程的免修免考。创业团队经过为期一年的创业实践,优秀的创业项目将会注册公司,成长为小微创业企业,小微企业又将会入驻基地的实训平台,为学弟学妹服务,进一步发展壮大。另外一部分创业团队经过创业实践的磨炼,积累了较强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会选择优质就业。

青岛黄海学院从20xx年至今,共培养3000多名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1000多名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孵化87支创业团队,注册企业65家,带动就业390人。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促进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解决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实战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优质精准就业和创业,使学校、企业、大学生三方满意。青岛老尹家海参实训工作坊,学生在20xx年双十一当天交易额突破百万。中恒纸业实训工作坊在基地经过两年的孵化,企业员工数量由两位数增加到八位数,业绩翻了三倍。青岛黄海学院20xx年承担魅族手机“云客服”创业项目,学生在“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达到3750万。20xx年3至6月份,电子商务创业班23名同学完成了70.2万元销售额。青岛黄海学院电子商务创业班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先后被青岛早报、黄岛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报道。

五、思考与展望。

青岛黄海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校企密切结合培养实用型电商人才,启迪和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社会培养了就业创业人才,帮助大学生实现了创业梦想,学校也因此走在了电子商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在创新创业和互联网+的浪潮下,青岛黄海学院将坚持走培养应用型就业创业人才之路,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当代大学生能否保质保量的就业,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级单位接受毕业生的力度较前几年有明显的下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压力。20xx年以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难以继续维持的局面,这样的经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就业单位问题。

就业空间正在逐年缩小,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这就给用人单位肆意的以一些硬件条件不合为由拒绝招聘提供了借口。他们不从实际出发,提出例如只招收“985”“211”毕业生,或者只招收男生这样的不合理的用人要求,盲目的提高了人才的标准,形成了用人市场的人才高消费局面。这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同时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压力。一些人才单位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错误的认为把时间用在培训应届毕业生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三)高校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培养人才最终是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要适应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一方面,有些专业人才过剩,这样,就给这个专业造成了很多的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缺乏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导致没有相适应人才去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无形中为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部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只开设在一个学期内,这很难满足学生就业心态多变、社会就业形势多变的需要。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教学当中,导致大学生认识不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到大四的时候再进行就业指导为时已晚。

(四)大学生本身的问题。

有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上,把毕业看得过重,不能正确地对自己定位,错误性地提高个人就业期望值,不利于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不足,学业不精,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差;同时社交能力欠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360°无死角”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360°无死角”,是包括个人、高校、就业单位和政府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既要独立存在,充分发挥其功能,又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这一目标而努力。

1。毕业生dd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首先,毕业生的个人性格、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岗位或就业去向。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的针对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参加一些比如就创业园,就业沙龙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当中应当克服不正当的求职心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和就业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要有择业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求高薪,而是应该本着积累经验的目标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高校dd培养就业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是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摇篮,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因此,高校应该严把“质量关”,为培育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竭尽全力。就业能力也被称为可雇用性,就是关于获得工作和可以被雇佣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得到初次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新的就业的能力。国外一些大学已将其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第一,高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恰当的就业思想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减轻就业心理负担;第二;针对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第三,通过讲座形式进行创业理念,创业过程的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践性训练,激发他们的创业思想,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

3。就业单位dd培养就业能力的支撑。有就业单位的支撑,才能有毕业生施展的平台。当下,就业单位应适当改变用人原则,消除学历观念,更看重能力,给毕业生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构建用人单位选用大学生的新理念,新机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

4。政府dd培养就业能力的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就业率稳定上升的保障。政府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佣失业青年,为那些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助;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及环境,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各项改革;鼓励大学生去落后或特定的地区,派遣选调生,缓解就业压力,可以减免学生的贷款,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

(二)“特殊化”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特殊化”是指针对特殊类别的学校,特殊毕业生所采取的特殊手段。

1。针对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特殊化”。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是很高,这与他们的院校类别,专业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农业院校,其专业相对”冷门”,社会需求不明显,或工作环境较差,学生不愿去,使得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对于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应该发挥农业类的.专业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就业观点。

2。针对特殊毕业生群体的“特殊化”。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特殊的群体在毕业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更应该逐步加大。首先,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应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多与老师沟通探讨,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提升自我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设立专项经费和帮扶项目,建立特困生信息库,对特困生重点关注,全程跟踪。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安排校内就业岗位补贴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认定“双困”毕业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3。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化”。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因此,提倡大学生网络创业多元化,将极大的带动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创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鼓励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支持毕业生学以致用。其次,加大支持力度。应该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帮助,更重要的是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降低失败率,让大学生网络创业少走弯路。最后,加大诚信教育,增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防止毕业生网络创业受骗。

参考文献。

[2]刘宏鑫,易小祺。“十二五”规划方针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对策浅析[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xx。

[3]陈康敏,彭小孟。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xx(10)。

[4]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xx(1)。

[5]赵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0)。

[6]齐柳。新时期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研究[g]。中国电力教育,20xx(4)。

[7]施险峰。探析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为[j]。中国电力教育,20xx(8)。

[8]吴启运,张红。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1)。

[9]胡桂兰。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研究,20xx(3)。

小学音乐学生的演唱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和创新意识。

一、营造自由的气氛。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改教材上册《音乐中的动物》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舞蹈的形式请出来。首先为了打破学生的紧张心理,我首先戴上了一个“小孔雀”头饰,跳了一个舞蹈,然后告诉同学们“我请出了孔雀,那你们想邀请谁呢?”引导他们充分想像、创编。随后,许多同学分别表演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舞蹈,全班载歌载舞,即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这要比以往死板的全班律动好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培养想像和创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要把活动设计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有头有足,有重点、有中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动作、绘面的联想。例如,在一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这时,一位同学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来就说:“老师,听着听着我的想像就出来了。”他的语言使在座的听课教师发出笑声,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同一种声音有的也不一样,就象鸭妈妈和鸭孩子的叫声就不是一样的,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刚才听这段音乐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鸭妈妈就领着鸭孩子们去河边游泳去了”。然后他又到黑板上简单画了一幅小鸭子们游水的图画,接下去,我便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想像编成情景剧表演出来,看着他们带着头饰认真地表演和模仿,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在激发学生们的丰富想像力的魅力所在。这说明,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像的基础上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无拘无束,让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得到激活,创造力得到培养。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说明只有贯彻就业导向原则,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结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因此,我们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就业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业能力研究。

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根据课程开发的要求,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二)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和立体化。

按照就业导向原则,我们设计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延展模块和创业就业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弹性,而且对职业化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实行双证融通,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按照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要求,我们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就与会计证的取得融为一体;《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与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证书的取得融为一体。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基于素质、创新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亮点。这些教学模式主要有:

1.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学生由吸纳向创新、创造转变,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

2.自主式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的模式在专业学习模块时进行的,将使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用能力很有好处,并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取消了见习期。

4.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紧密结合,以科研部门参与为基础,促进教育、科研、产业互动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教师刘玉祥教授主持研究的“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桃树系列晚熟、极晚熟新品种和果品安全生产技术,作为我市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我国高职课程改革颇受关注,其中课程评价更令人关注。(教高[20xx]16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高职课程评价问题不仅是国际高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高职课程自身发展与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

1.高职课程评价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随着高职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形成性评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要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同时,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依然是课程评价中的常用方法。但是,为了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课程评价的效率,采用客观测量、实验设计和统计推论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按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结果三个环节加强过程控制,构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主体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结合。在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反馈是课程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是课程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评价的反馈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全面分析,为今后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高职课程评价的内容。

(1)文本评价的内容。文本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其中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是否完全覆盖或反映出课程评价目标,应该如何表征课程方案及课程方案的合法性,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主要指课程方案的创新度、课程方案的契合度即能反映出地域特色,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否检验课程本身及其各个工作环节的效率,课程评价的结论是否可以为课程控制提供依据,对课程可行性的分析,课程方案的科学性评价、课程方案的影响力评价等。

(2)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以内部教学质量为视角,从课程的开发、决策、设计等开始介入到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开发、课程决策、以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所涉及的因素进行评价,它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效果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掌握的程度、应用的能力等方面)、教师的教学角度(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成果等方面)以及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表现(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吴亚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9)。

[2]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xx,(06)。

[3]葛振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20xx(3)。

[4]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xx。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美国学者彼得法乔恩(peterfacione)说:“教育,不折不扣,就是学会思考”。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融合的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合作更加紧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文化差异和民族、地区冲突问题;科技进步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却打破了维系社会稳定的价值标准及行为准则。这一切变化都对人类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似乎忽略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教师“一言堂”,学生机械地听课。教学目标围绕考试而展开,学生只须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单词的意思、答题的套路,能通过考试,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小学如此,中学如此,大学依然如此。再加上,一些教师迫于学校的考核,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业绩,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甚至只针对某些考试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定,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们已经看到这种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已经固化在学生的意识中,以至于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上课只习惯于听从老师,不去思考知识点是否正确,也不会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给日后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3.2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什么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带着批判改进的精神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思考过程。思辨能力是以思考的最基本的组织(思想的元素)和最基本的知识标准(普遍智力标准)为前提。思辨过程的创新性的关键在于在分析和有效评估的基础上重构思考。(richara,linda,)思考是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提升能力。现在,依然有部分人认为,大学英语是传统的文科,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及听、说、读、写的技能,没必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思辩能力的训练。实则不然。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帮助学生获得与其它民族及地区沟通的外语技能,也是了解其它民族及其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认识、学习、评价其它民族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的途径,而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批评地借鉴、吸收其它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本民族在世界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承载着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语言作为伦理推理的指导和思辨的工具,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辩能力认识社会事物的好坏、美丑,努力做一个诚实、谦虚、理性、坚忍不拔、公正、有勇气、有同理心、能够独立思考的社会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只教授单纯的语言知识,甚至也不能只教授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和技巧,而应在传递知识技能的同时,向学生灌输道德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理性分析的能力。语言学习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不注重语言所传递的内容意义,因此,学生获得的只是干瘪的语言,而不是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弱化语言形式的关注,使得学生更多地思考语言中所蕴含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思考辨析的过程中,我们对事物的概念进行建构,有时对事物的优劣、美丑进行评判,这个过程也是对事物进行分辨和评价的过程。另外,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近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在工作学习中都可能遇到之前没有学过的知识。因此,学生只有自身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再学习获得能力的提升,解决新的问题。

4结语。

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塑造一个具有广博的思想和宽阔的视野、外语水平过硬、思想丰满的社会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自我反思和教育、通晓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语水平过硬、有着高尚人格的人才也一定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在提升外语水平的同时,培养思辨能力,继而学会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richard,paul&linda,elder.思辨能力评价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宋万杰,陆相林.高校学科融合机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0):176.

[6]王文礼.未来高等教育颠覆性变革的三个方面和表现[j].教育与考试,(5):58.

[7]肖建芳.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新理念:高等教育终生化[j].教育探索,2007(4):121.

[8]朱永新.外国教育观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获得阅读能力和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而以往的教学,阅读只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陪衬和形式,教师把学生置于从属地位,要学生配合自己按既定的计划讲授课文,要求学生去适合教师,迎合教师的口味,顺应教师的需求。当学生隐藏的认识过程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的时候,教师不是创造条件给他们,而是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和代替了他们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用统一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冲淡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圈子里,引到自己想好的结论里,迫使学生面带难色地吞咽下去。如此阅读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以往费时低效的现象,关键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展智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上主要体现在引导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并且学有所得,能够看到自己的成绩、自己的进步。教学中要先让学生自己读书,再质疑,然后引导学生梳理提出的问题,进而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比较分析,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一步一步地把学生教会,是教学拓展的阶梯。成功,那怕是极小的成功,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习动机的诱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轻松、自然、安静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

动手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一个人在动手过程中只有做到手动、眼到、心到,才能调动各种器官。

如教《詹天佑》这篇课文,讲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段,我根据课文内容板书,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让学生来理解课文,这就失去了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机会。再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边看书边画出八达岭和居庸关施工示意图,然后叫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并说出这样施工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大家讨论,再细读课文,学生就体会到,从山顶中部凿井法,从山的低处打几口井,向两头开凿,这样两头同时施工,有六个工作面,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同样在教学“人”字线路这一段时,我也引用了上述方法,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使学生真正懂得了詹天佑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思想。

在注重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不能放弃或削弱自己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学和一般学习不同,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读,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有无教师的指导,是一般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如果只有学生的阅读活动,而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那只能是阅读,而不是阅读教学。而指点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恰如其分,是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课上,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视为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读书实践,而且要对学生的阅读作精细的指导,既要抓得准,又要指导得当。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在阅读中学会评判,就是针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也能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要求,从中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克服学生的从众心理和答案的唯一性。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根据教材特点,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结合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从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开展体育活动、展现学生的体育风采等三个方面,研究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如此。学生的体质、体能以及身体发育状态,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后续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与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论述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一、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首先要做的是转换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时,很少会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往往只是跟随教师进行一下技能、技巧上的练习,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偏弱。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转变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时间尽量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时,没有用满堂灌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是根据学生的体质、兴趣来进行合理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比如,有的学生体质、体能较差,不适合篮球这种运动量很大的运动,尤其是女生对于这类运动的兴趣普遍较低。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配以不同强度的训练。一般集中教学时间最多持续二十分钟,后二十五分钟则组织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练习运球、传球、投篮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尝试组队进行对打。这样一节课下来,由于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自由的练习时间,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基本处于中上水平。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合作型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合理地进行分组。尤其是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比如,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六人兴趣小组;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组队进行对打及训练。例如,教完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之后,可以采取分组训练方式。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小组的组建,全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的学习合作小组:一是小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二是大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小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主要是两人或者四人的体育活动,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大团体的学习兴趣小组,则是足球或者篮球类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

三、多开展体育活动,展现学生的体育风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也是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收获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一般来说,体育教师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课内的竞技类体育活动,这种活动有很强的竞争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第二种是课外的拓展体育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大型的较为正规的体育活动,竞争性由运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这种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水平。例如,在期中阶段,可以专门开展乒乓球班级竞赛,让体育委员进行整个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氛围十分热烈,竞赛进行很顺利。学生激烈角逐,前三名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又如,学校每年开一次运动会,这也是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根据自己的运动特长选择合适的竞赛项目。这能让学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体育能力和水平,并且获得更大的展现自我的平台。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体育锻炼技能,更为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学会将体育锻炼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体育教师可以从兴趣激发、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体育素养提升、活动开展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给予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与空间;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合作型的学习模式为活动开展方式;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斌.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j].教育周刊,(02).

[2]周翌.高年级体育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研论坛,(11).

[3]缪书岳.体育活动课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06).

[4]宋志臣.浅析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

中职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论文

在中专三年的《色彩》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是基于色彩感受能力对整个课程的基础作用而进行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还需要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多种方法来进行。

一、引导了解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

自然空间内的物体总是相互依存,色彩也同样如此,不同色彩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就形成了色彩关系。在绘画中学生通常只看到物体的固有色而忽视了光源色,因此,环境色彩对物体色彩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学生的绘画中,使得物体本色受到影响,导致作品色彩受损,这正是由于学生对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掌握不准的原因。也正如此,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一定条件的物体形成的色彩关系来进行绘画,也就是说,绘画不是画东西,而是画关系。当然,也不能忽视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作用,如色彩的变化规律、冷暖色的变化规律。虽然整体上亮部冷则暗部倾向暖,但冷暖之间的差异有明显区别;灰性色在暖色环境中则有冷的倾向,在冷色环境中又有暖的倾向;光源色暖则亮部暖,光源色冷则亮部色彩也冷等。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这些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才能使其在绘画中将色彩关系准确地表现出来,同时,这也为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打下了理论基础。

音乐、绘画、舞蹈是三位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和绘画的关联性给了《色彩》教学很好的启示。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和绘画的线条、色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把握住这一点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色彩是有较好作用的。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中,那节奏的舒缓、旋律的优美让学生大脑中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教师再以图片或视频来辅助学生进行欣赏,同时配以讲解,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对协调色和音乐的关系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再如:在《金蛇狂舞》中让学生来感受色彩搭配所体现出来的强烈对比,不但能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灵感,也能培养学生同感下的艺术审美能力。

音乐和绘画在审美功能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音乐以音响的形式表现,绘画则以色彩的形式表现,但都借助光和大气为媒介,这就让音乐和色彩之间具有了关联性。利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提高的不是单纯的绘画能力,更多的还是审美能力的提升。

很多时候,教师总是为教而教,却忽视了为美而教的绘画教育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展览或作品展等契机,带领并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来欣赏作品。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的顺序性,还要结合艺术品的主体来对色彩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随着感受的丰富,提升感受能力。

如一幅作品中的色彩关系,色彩是如何对比的?画中的红色与蓝色、黄色和白色是以怎么样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的?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以专业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总结中点明绘画中强调物体的固有色,而随光色则减弱,环境色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需要进行具体的选择来表现。

当学习融入活动时,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得到放大,兴趣得到激发,有利于对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

自然是最美的画,但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太过于强调色彩的对比关系而忽视了物体的固有色表现。其实,自然色彩的丰富多彩能让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迅速提升。但对自然物体的色彩感受不是照相式的全搬,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外光色彩的规律性,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主题的选择、感情的表达来对外光色彩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摆脱传统教室的束缚,以自然为课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写生课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那花花草草的色彩斑斓中去感受色彩,去领悟色彩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欣赏也好,写生也罢,教师都需要注重让学生在感受自然色彩的同时学会用自我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色彩,让色彩成为一种思想的表达、感情的抒发。

在色彩教学中,除了以上策略能对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起到培养作用外,教师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是常用的色彩感受能力培养教学法的分析:

1.分步示范法。

这种方法目前是《色彩》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法之一,它以教师的示范为主,通过“起稿、勾小色稿、确定色彩关系、局部深入、整体调整”的过程来将色彩写生过程示范给学生,优点是直观形象,但因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在分步示范中,教师需要在示范的时候配以理论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在感受过程中去强化验证色彩的专业理论。

2.阶段教学法。

即在色彩教学中将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小阶段,通过每一小阶段的训练来达到整体的训练效率。在每一小阶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示范、修改、讲评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阶段教学法注重对每一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不同点的基础上形成面的能力,但因太多细化,对学生的色彩整体认识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3.图示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在《素描》和《色彩》课中应用较为广泛。众所周知,素描是利用线条的明暗、块面塑造来表现形体和空间。为让学生能弄清明暗调子的色彩成分,教学中教师可把物体单色化,按照素描关系标出色彩的明暗调子,同时在左(或右)上方确定一光源,物体因位置的不同所受光情况自然不同,其明暗调子也就不同,色彩的表现方法也就迥异了。图示教学法类似于示范法,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4.分层教学法。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法在《色彩》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学生群对色彩感受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层教学。在实施中,分层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通常以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的强弱来进行abc式分层,即:a层学生群色彩感受能力较强,绘画水平也相对较高,教学中教师除按计划让其完成任务外,还可增加部分内容让其完成;b层学生色彩审美感受力强,绘画技能一般,教学中只要求其完成规定内容;而c层学生则以色彩感受能力弱和绘画能力弱的学生为主,教学中通常以基础理论学习和临摹性练习为主。色彩分层教学法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如果分层中教师不多方面考虑学生差异而武断地进行分层,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在《色彩》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于上述所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合适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将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去感悟、去领会,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冷春林浅谈色彩教学中色彩能力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08期。

[3]相升成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第06期。

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而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大多数阅读教学环节中看似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实际上是老师在替学生们阅读,学生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提好问,抓好词,找线索。

1、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首先我们要了解坐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学生,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美。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教学方针。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喜欢先跟学生们进行互动,提出一些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全文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看谁最先找出所有答案,并对其进行表扬。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的性格特征,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三年下册《翠鸟》一文为例,上课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翠鸟吗?翠鸟长什么样子啦?翠鸟以什么为食啦?然后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和好胜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学习效率也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灌溉”要好很多。

2、文章源于词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每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找出这些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吃透有利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化繁为简快速理解文章内容。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找主要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不仅要带着问题读,会找关键词,还要学会“剔骨”。所谓的“剔骨”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线。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小、初、高几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每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都强调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定时训练。阅读的材料有长有短,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这就需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灵活运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关的词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线,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二、读练结合,拓视野,在实践中培养。

1、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限,需创设环境帮他们激发。小学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的节奏感及和谐婉转的韵律,非常完美的.展现出作品的音韵美、神韵美,范读的魅力足以诱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同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旁敲侧击,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用榜样带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要想办法把他们树立成榜样,来鼓动其他同学效仿,多创造如演讲、朗诵、讲故事、办黑板报、交流读书体会之类的活动,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拓宽阅读范围,养成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说到底,是因为兴趣使然,只有“乐此”才“不疲”。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拓宽阅读范圍。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习惯包括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四、创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萌芽阶段。学生无论是心理特征还是生理特特征都发展较快,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都写在脸上,并且支配着他们的行动。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特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高效、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氛围。第一,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通过有声的、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上前20分钟的“黄金期”,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尴尬;第三,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并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自由”,我们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影响着当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同时,从长远意义上看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在小学这个阅读的“启蒙”阶段,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论文

2012年3月23日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警惕中考成为应试教育又一指挥棒》的中教评论,仔细分析我们小学的“小升初”,也逐渐多了一份硝烟,多了一份争抢。很多市区重点初中对非施教区的小学毕业生的入学门槛是“凭优入学,凭奖入学”,在这样的升学压力下,有若干个小学也在电子屏幕上打出“离小升初毕业考试仅剩几天”的大标语。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我们的教育到底为了什么?我们的评价系统是否已经歪曲了方向?仔细分析一下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的修改稿,我们不得不反思课标一直强调的评价体系和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教学现状中的实际评价要求和标准,对比科学的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充分认可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注重数学问题的运用。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一个能力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运用数学的前提,是小学数学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的前提工作。在小学数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假设、设计、实验、总结等能力。比如: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的学习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是我们的知识目标,而“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是我们的技能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是让学生牢记分米和毫米,更不是让学生知道两者具体的大小关系,而是要让学生以已经学过的厘米为纽带,亲自去衡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尝试着比较他们的大小关系,如课题中所提出“铅笔的长度”,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较比我们生活中的牙刷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创造多种情景和机会给他们更多的经历、交流,这些思考过程会让学生达到会估、会量、会比、会画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达成。

第二,注重数学方法的积累。从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生成情况来讲,我们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多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习惯,但是我们却要积极培养学生去努力地探索更科学更严谨的数学研究方法,不仅仅是解题能力和技巧,更是探究那种情感和思维的经历,那种为了解决问题而努力探索的竞争过程。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中,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求学生能用乘法一步计算和连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师在突破此环节时不能仅用简单的例题反复演算,习题再三训练巩固,而应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前提下,感受这个思维的过程,再努力总结学习方法。以此来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中的技术和技能目标的达成不仅仅依托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看在整个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存在着强烈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比如在学习《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的时候,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因数、公因数、倍数、公倍数、质数、合数等相关概念,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交流解答,在学生相互合作和竞争中,把这些概念真正搞清楚。

例:(1)偶数都是合数,奇数都是质数。()。

(2)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只有两个约数的数,一定是质数。()。

(4)20以内最大的质数乘以10以内最大的奇数,积是171.()。

(5)5的倍数都是合数。()。

……。

出示这样的题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灌输竞争意识。学生在讨论解答这些题目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能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这样的意识一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实践的话,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很快提升。

注重数学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看到优秀学生闪亮的一幕,却很难发现后进生进步和发展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这不仅抹杀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还打击了后进生的自尊和信心。这是我们教师的通病,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要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性,而且由于学前教育重视或者过分注重左脑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原有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但是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几个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确实不是很理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原来不会而忽视他们,反而应该更加重视这部分学生,想办法去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他们出现进步或者赶上别人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是表扬。当然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同样也需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关注。这样,学生的差距才可以缩小,学生的兴趣才能得以培养。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成学生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达成需要教师和学生摒弃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全面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发展与创新的达成情况,切实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达成。

中职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论文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主要研究生物体组成和结构,并对其体内的各种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学习难度较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或恐惧心理[1]。并且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入学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低且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生物化学教学存在诸多难点,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现象、原理和规律进行认识与探究,只有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才能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例如在“生物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并对“生物氧化”的特点和要素进行分析。接下来教师依据“生物氧化”概念提出一系列问题,具体包括:(1)生物氧化发生载体是什么,所有生物体内都可以发生生物氧化吗?(2)生物氧化的产物是什么呢?(3)所有物质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吗?学生根据概念理解,结合自身经验解回答上述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设相应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在具体学习锻炼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2.运用比喻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内容复杂,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酶的竞争抑制作用”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霉同一活性中心结合会降低底物与霉结合几率”时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将上述物质比喻为抢板凳游戏中的人和凳子,物质的结合即为人去抢凳子,游戏中原本人和凳子数量相同,反应过程中的酶便是游戏中的凳子,而抑制剂就是后加入的人,人数的慢慢增加会降低原有人员抢到凳子的几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很形象地了解到反应的实质情况,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的表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通过比喻可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夯实基础,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物工程训练中,教师可选取小麦啤酒的酿造作为实验项目,啤酒是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但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啤酒的酿造工艺,将啤酒酿造设置为实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之中。该实验实施学生操作,教师指导模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啤酒的发酵工艺,并对工艺系数、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发酵过程中双乙醇含量进行观察比较,最后对酿造出的啤酒进行品尝,这样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机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对每门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详细介绍,并对课堂笔记的记录和课后学习情况进行规定,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课后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检查,主要核查其课堂笔记、日常作业及课后学习等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并予以引导和指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能力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必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物化学在中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课程的复杂性和晦涩性,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论文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充盈着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要动手),其次要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接着要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情感基调),最后是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读境作为其中的最后一步,它强调了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最终达到入情入境地朗读。如我在教《小鹿的玫瑰花》这课时,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小鹿的心情历程,由“开心dd难过dd又开心起来”,感受小鹿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品质。在教学小鹿因为听到黄莺和微风的话后又开心起来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蝴蝶来到小鹿的玫瑰花前,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小鹿听了蝴蝶的话,又会怎么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自己的生活、知识和体验等,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一来,让学生再读课文就更声情并茂了。

二、利用插图,启发想象。

在语文教科书里常出现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等教学内容。我就巧借课文中的看图作文训练,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他们大胆想象,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图上画了几个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一旁坐着些观众在观看足球比赛。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我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多个角度写场内的选手以及场外的观众。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有的同学说,守门员后边站着一个小男孩,他好像是候补的,一心想着快点儿让他上场,好显一显身手。还有的同学说,大个子叔叔面带微笑,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踢得太精彩了,也许引起了他对小时候踢球的美好回忆。话题一打开,同学们的想法就更多了。再让同学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时无话可说。

三、用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抓住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我们应该抓住文章“疏可走马”处,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发挥想象,动动笔。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课,最后写到高尔基交代秘书“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再来?作者没有写,故意留下想象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发挥想象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他会怎样拍照?”学生各抒己见。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看我们能否积极地挖掘,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

五、辅助激发,培养想象。

教学应融会贯通,让音乐、美术制作等活动参与语文学习来培养想象力。如把一些课文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促使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还原成图画。文画结合,画中有文,文中有画,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文本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文中作者描写的六个乡下人家独特的画面画下来。学生们兴致都很高昂。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有“院落晚餐”图、“瓜藤攀檐”图、“鸡鸭觅食”图等。我们围绕着同学们自己绘制的插图,开始我们的课文学习。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积极的发言,各抒己见,在充分享受着乡下人家的独特风景。

再如,我在教学古诗《绝句》时,先让学生把古诗读透,然后让同学们一边在头脑里想象诗句里的画面,一边跟着音乐唱《绝句》这首歌,同学们兴致高涨,语文课还能唱歌?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和着音乐把诗唱出来。还蛮好听的!课堂效果出奇的好。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在想象中创造求新,展翅高飞吧!

中职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学习成绩差的问题尤显突出。中职学校的“学差生”(即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大,其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底下有重要关系。必须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技能;问题意识。

在多年的中职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如何对待“学差生”,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尤其是“学差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为中介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需要从研究“学差生”的学习心理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中职学生。

在多数人眼里,中职学生根本不具备好好学习的条件和素质,在中职学生身上下功夫,费力劳神,见不到效果。甚至有人认为中职学生“不可救药”,对他们重视不够,甚至放弃,致使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失去了求学信心。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只要采取符合教学规律的措施,教育得当,大多数中职学生是可以转变的,其中教育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本着“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先天的‘学差生’(生理原因除外)”的观念,在思想和实践中改变对中职学生的认识。

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改变中职学生的不良自我认识。

“学差生”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有家庭影响,有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也可能因教师做法不当等。归纳起来,“学差生”大致有以下几种状态:(1)“因为不会,就不爱学了”,这是“学差生”普遍的心理反映。(2)教师瞧不起他们,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意学习好的学生,对“学差生”很少理睬。(4)学生因父母离异,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厌学心理。

上述“学差生”的各种状态,反映出他们学习落后和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问题上:一是多数“学差生”由于有些知识点没及时学会,“坎儿没过去”,又遇到不止一个“坎儿”,学习赶不上进度,就放弃了。这是导致“学差生”学习落后的关键所在。二是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不高,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不好好听课,不复习,抄袭作业,学习成绩必然落后。

由于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正确认识,这些学生普遍形成了不良的自我意识,对学习无信心,认为自己缺乏学习能力,“努力也学不好,还不如不学”,成为了他们放弃学习的借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