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作文300字十篇(优质)

登泰山作文300字十篇(优质)

ID:97787

时间:2023-06-06 12:12:00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泰山篇一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附:设计

目标:

1.鉴赏本文简练的语言。

2.在反复诵读中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过程和步骤:

一、试读全文

1.提示以下句子的音节组合:

当其 / 南北分者

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大风/扬积雪/击面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极天/云/一线异色

是日/观/道中石刻

其远石刻/尽漫失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2.以下几处凡须连读以明确语意的,用底线标示:

余始循以入

磴几不可登

望晚日照城郭

极天云一线异色

视日观以两峰或得日或否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二、第一段导读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诵读原文语句。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了万壑争流的壮美景观,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横亘于哪里?诵读原文语句。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怎样介绍日观峰?诵读原文语句?

4.小结:这幅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面。作者系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5.诵读。要求层次分明,字音清晰。前两句重音在“阳”“阴”“阳谷”“阴谷”上;后两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

三、第二段导读

1.由三人分读第二段,并全段由几幅画组成?

2.为第一层内容拟标题:旅游路线图?/p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览之豪兴创造了条件。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漫长的旅途和行程的艰辛,正顶着风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以归返自然,纵情登山揽胜。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为第二层内容拟标题:登临泰山图。

5.划出自山麓至山顶的途径,品读登山之险。

作者从南麓出发,取道泰安城下的中谷,半道经由中岭,复循西谷,到达山顶,重点表现一个“登”字。作者好像一个导游,引导我们一道攀登,突出“险”字。“成如容易却艰辛”,山高达四十五里,石级竟七千有余,从中岭到山巅,有不少山崖像门户一样挡着山路,人们称之为“天门”,峰峦险峻,雾重冰坚,攀行何其艰难,正如作者在《岁除与子颖登日峰观日出作歌》一诗中所写:“坚冰登滑澄如脂”“攀空险才到顶”,登山充满苦趣,但乐趣亦在其中。

6.为第三层内容拟出标题:晚清文照图

7.登山固然艰难,但登上极顶,那陡然呈现的泰山气象万千的景色,又激动着姚鼐的心。

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其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千里呼之欲出。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学生自由朗读,描述画面。

提示:

8.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气息,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

这几个词写出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表态。

9.这几句写出雪天开阔的气象和明丽的色彩,虽寥寥几句,却将白雪、晚照、天际、城郭、山、水、云、雾写得历历在目,我们仿佛跟着作者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界中,身居于云雾之上,紧接着上文读下来,不觉顿生遗世独立,飘飘欲仙之感。然而这不过是陪衬之笔,泰山夕照固然美,而最动人的景色却是“日观亭观日出”。

10.诵读第一、二层

(用说明的语气读,重音在 “乘”“历”“穿”“越”“道”“越”“循”“至”上。第三层为描写语,诵读带点想象,有身临其境之感,读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体会作者的心旷神怡。)

四、第三段导读

1.诵读中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拟出小标题。

泰山观日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如果说前一幅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充满勃勃生机,而且由于先写了日出前的白茫茫一片,在对比映衬之下,显得格外强烈,足见其阳刚之美。

2.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

作者用浓墨重彩,层次清晰地描绘了日出的壮丽奇观,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

3.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的?

观察顺序       景观变化

由暗到明       稍见云中……→正赤如丹……

同近到远       白 足 下……→极天云一线异色

由东到西       亭    东……→视日观以西峰

描写顺序       景观变化

日出之前       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日出之时       一线异色、五彩、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之后       或得曰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倭。

4.诵读。要求吐字清晰,节奏适可,读出层次,且心中要有“视象”,恍若亲见,“云漫”“白若摴蒱”“一线异色”“正赤如丹”“动摇承之”“绛皓驳色”“若偻”诸语,可稍加重语气,呈现出日出过程。

5.自由诵读,品味作者描写日出抓住哪些景物特征来写的。示例:

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

以摴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摴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它的直觉(象何物),再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山也),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这是一幅云雾中的山静态图。

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彩”到“正赤如凡”“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怨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活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难怪它是那样的绚丽,热烈、浑圆。读这一句,使人觉得那红光便是海波的跃动,辽阔的天际,万里的海疆,多么壮美的景色!但其实那并不是东海。我们禁不住要为作者的生华妙笔啧啧称赞,鼓掌喝采。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课文注释多说一句“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是有道理的,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概,也使日出景象显得更加庄严。好一座雄峻的日观峰!

五 第四、五段导读

1.在诵读中思考: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拟出小标题。

写泰山的人文景观,提到点缀于日观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胜古迹,可说是一幅日观峰古迹图。大凡作山水画,既要有山有水,还要有人物,又要点缀一些屋宇和其它,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迹,既增强了游记的知识性,也有助于表现历史悠久的泰山的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

2.在诵读中思考: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拟出小标题。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泰山之冬的印象图,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细部刻划,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3.诵读。语速宜缓,用说明口气。

六、继续诵读全文,体会线索

伴随整个游程,贯串全文主要景物的是雪,起笔于“风雪”,结笔于“冰雪”,“雪”构成连贯全文的一条线索,是映衬全文的主要色彩,起着重要的对比和渲染作用。“自京师乘风雪”,为这次登临泰山之行抹上了一层浑茫苍莽的色彩,衬示出此行的非同寻常。登上山顶之后,“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苍的山岭蒙上一层厚雪,发出晶莹的白光,照亮了南天,照出了作才高阔的视野。与高山雪光对照的则是“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展现出一幅高山雪霁,斜阳染丹,城郭山水历历可见的壮丽景象,一切都笼罩在明确亮的雪光之中。而“大风扬积雪击面”,风能扬积雪,说明风力之大,积雪能够击面,进一步强化风力劲急,积雪之多。日出前的气侯之寒。而日出之后的山峰所呈现出的“绛皓驳色”,对比强烈,色彩鲜明。文章末尾的“积雪与人膝齐”,再一次突出日观峰的高耸凛寒,仿佛连空气也冻结了。一片晶莹的色彩融染始终,营造出一种高迥洁净的境界,而白雪的冰清玉洁,更映衬出作者内心的明净,不同凡谷的崇高襟怀和磊落情怀。

登泰山篇二

在我国的众多名山之中,东岳泰山因为“高、大、险、美”而举世闻名。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泰山旅游。欣赏到了泰山的美丽景色。

泰山很高。有1545米,像个巨人站在华北平原上。我站在泰山脚下,向上望去,泰山像利剑一样插入云层,一眼望不到山顶。当我们达到山顶,其他的山好像站在脚下,爸爸说:“这就是杜甫诗中所提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很大。我们的车刚下了高速公路就能看见山了,可是我们开了30分钟的车才开到了泰山脚下,真是“望山跑死马”。从泰山脚下的虎崖开车到中山门又用了20分钟的时间,啊!泰山太大了!

泰山很险。我们坐着缆车上山的时候,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开始,我非常害怕,但过了一会儿我就适应了。当我把眼睛慢慢睁开,看到脚下的万丈悬崖和远处的云海,感觉自己好像孙悟空在云中行走。我们该下山了,从南天门下山要走“十八盘”,我看见这么难走的台阶有些害怕。在大家的鼓励下,我还是坚持往下走。可是刚走几步就觉得很累。这时,我看见一位叔叔挑着担往上爬。“他们在干什么?”我问爸爸,“他们是挑山工,每天都要挑着担爬山。”我想:挑山工背负着这么沉重负担都能够爬到山顶,我也一定能够做到。我要向挑山工学习这种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泰山很美。它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有的像花瓣,有的像大象头,还有的像老人……泰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松树,他们把根扎在岩石缝隙中,身子探出悬崖,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斜着身子遥望。这些岩石和松树组成了泰山的美丽景色。

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泰山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着它的雄伟和壮美。泰山真是一座世界名山。

登泰山篇三

今天是十月一号,是放假的第一天,也是万众瞩目的十、一国庆节。不过,我并没有在家看电视,而是让妈妈带我去爬山。因为,好不容易放假了,应该去放松放松,呼吸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们是五点多就起床,收拾好要带的东西,就精神十足的出发了。路上的车很少,行人也是极少。早上的空气有一点点的清凉,但很舒服,精神和“不到山顶非好汉”的激情也就随之迸发出来了。家里离“红门”很近,所以我们是走过去的,没多少时间就到了,汗也随之流了下来,不过并没感到有多累。登山之路也就此开启了。

婉转的山路两旁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古建筑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尤其是“登山杖”。来这游玩的游客不多,没看见几个,多的就是本地的爷爷、奶奶来锻炼身体或提山水的,因为泰山的水即甜又干净还好喝。往后就到了一个个景点了,请大家听我一个个介绍!(我们继续向前走)

先是一个大大的牌坊,有古老的建筑,很像古代皇宫的大城门,也许这是登泰山必经的大门。牌坊下有一个不是多么宽又短的洞(类似),洞壁又凹凸不平,不仅暗又潮湿,不过在炎热的夏天是一个乘凉的“宝地”。这就是泰山的“红门宫”。

万仙楼是一个类似两层的楼坊,。第一层是检票口,外地游客必须要买票才可进入,本地人有天天上下山锻炼身体的或天天上山提水的可以跟负责人说清楚便可免去买门票。第二层是供游人烧香、许愿的。在山上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庙,据说还很神呢!泰城人民最敬仰的还是“泰山老奶奶”,在一个规定的日子会上山给“泰山老奶奶”烧香、上供。而且还有一个习俗,如果许的愿实现了,那你就要在实现愿望的那一年里再去泰山拜见“泰山老奶奶”,这叫做“还愿”。

烈士碑是一个像塔状的大石碑,是为了纪念当年解放泰安的新四军一连三旅而建造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来这游玩的人,只要看见这座纪念碑都会肃然起敬。

斗母宫是泰山景区中最为幽静的场所。斗母宫古名“龙泉观”,分前、中、后三院。院中有清光绪年间赵尔萃所建的天然池,蓄龙泉水灌溉田地。精雕石狮蹲列门下。最好的是后院有正殿、配殿及禅房,东有听泉山房及龙泉亭,供游人小憩赏景。亭下涧内有“三潭叠瀑”如龙飞舞,名飞龙涧。游人立于潭间,流水声似丝竹奏鸣。这是多么美妙悠闲的处境。

经石峪是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方向,上面刻有隶书《金刚经》,也称“晒经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还有小溪,有浅浅的水中还有即平又大又滑的石头,可坐在上面,令人心旷神怡。

四槐树是一棵没有“生命力”的老槐树,横躺在路上方,那粗大的树身和干枯的样子,让游人以为是一个专门设的景象,纷纷在树下方留念。

壶天阁是位于“四槐树”北,“阁”名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代称升“仙阁”。冬天的景象更是妙不绝口。门洞有从墙中横生出来的双柏,盘旋而上,堪称一绝,是一个纯自然的景象。

因为溪谷上建有石桥,所以称之为“步天桥”。步天桥看似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桥,不引游人注意,其实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步天桥附近住着一个善良又勤劳的小伙子,以上山打柴、挖药为生。不过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所以都叫他“山民”。山民从小就在山上玩,所以就练成了“铁腿”。他天天上下山,发现山路太陡了,行人上下山都很吃力,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山谷,那会有生命危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一座桥。说干就干,山民努力地打柴和挖药,把卖了的钱攒起来,攒够了就买了铁锤和钎子。山民白天干,晚上也干,终于修成了,山崖上就出现了一座“无名桥”。“无名桥”为行人提供了方便。可不久,山民积劳成疾,过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修的桥给行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为纪念他,就把这座桥起名为“便民桥”。

有一年,泰安新上任了一个县长,听说“便民桥”的威信如此大,便乘山轿上山看桥。他一看桥,原来是几块石头堆成的,游兴大发,说要重新建桥。第二天,真的发出告示要修桥,接着把“便民桥”拆毁了。又开始派役,要有怠慢,轻者加罚,重者押监。就这样,这些官员趁这次机会层层扒皮加码,头圆腰肥了。桥终于建完了,县官想要给桥提名,这样还可以把自己的名声留在山上,让人们忘了山民。就招集各地的文明墨客,到山上给桥提名,最后定下来叫“雪花桥”,又为县官立了歌功颂德的石碑,立在桥边。桥虽成,但没有人去赞美县官,人们而更是怀念山民,县官很不解。原来,自从桥修完之后有的人已倾家荡产,也有的人被迫自杀,有的人偷偷的把桥改成“泪花桥,又把“谢恩碑”推下了山谷。有一年暴风雨来临,把桥冲得一干二净。

附近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山民,自发上山修桥,不久一座新桥建起了,就是今天的“步天桥”。也就是这座桥接天连地,从这里可以直接登极攀天了。

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斩云剑中的“剑”字是形容一长形山石。天工巧夺,这才取名为“斩云剑”。“斩云剑”处在一个特殊的地形上。此处上有高山,下有深谷。远看像一把剑直冲天空,美丽壮观。

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门北,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

“龙门”坊是十八盘的一个景点,也是离南天门最近的一个景点。只要进了“龙门”坊,就像跳进了龙门,喜运会接连不断的来到,所以每一个爱好爬山的人,只要来爬泰山就一定会进龙门。

实在爬不动了,正好已经进了“龙门”,我和妈妈向远处望去,南天门已近在咫尺,但实在没劲了,只能往回走。虽然我没看到现场直播的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开幕式,但今天确实是挺有意思的,希望下次能爬上南天门,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外地游客也来我们泰城观光,爬我们巍峨壮丽的泰山。

登泰山篇四

每当我吟诵起杜甫的《望岳》这首五言诗时,五岳之尊——泰山就成了我最神往的地方。今年“五一”节,爸爸妈妈带我去泰山游玩 ,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离泰山还有好一段距离,就影影绰绰地看到了它的风姿,似乎一点都不高。来到泰山脚下,望着那“矮矮”的泰山,我对妈妈说;“咱们快冲上去吧!”但妈妈拉住我说:“等一下,泰山有专门的服务车辆把我们拉到中天门,这样我们可以节省体力好去爬山。”“小题大做吧!就这山……”我不以为然。

一路上,车子在山腰间穿行,把我的头都转晕了。

到了中天门,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跟着爸爸妈妈开始登山。起初我还是精神抖擞、大步流星地往山上冲,爸爸和妈妈被我撂下了一大截。可是渐渐地腿有点不听使唤了,当我爬到慢十八盘时,就已经累得快走不动了,还打起了退堂鼓。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呀!”听了爸爸的话,我又咬咬牙一步一步艰难得往上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爬到南天门。那时的我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那神情可狼狈了。想起我刚来到泰山脚下时还以为泰山很矮的呢,现在看来还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哪!

只歇了十分钟,我们又开始登山了。一路上我拄着拐杖拼命地攀登着,终于爬到了海拔1545米的泰山极顶--玉皇顶。啊!泰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峦尽收眼底,望着那高耸入云的泰山,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觉真是妙极了。

登泰山篇五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泰山的历史由石头萌发,泰山的文化从石头写起。悠悠五千年,泰山石融进几多百姓的憧憬,帝王的梦幻,神奇的传说。漫漫七千阶,泰山石铭刻着万千大众的辛苦,无数志士的呐喊,永远登攀的壮歌。《诗经·鲁颂》中歌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岩岩,是山石叠磊、突兀的意思。凡是攀登过泰山的人无不对泰山石留下深刻的印象。

泰山石是神奇的。泰山北麓磨山上有过一座奇特的石圈,志书载“巨石环列”,“夜有呼号相力声”,人类学家考证,它与法国布列塔尼卡石阵、红山文化石圈一样,是远古人祈求与上天沟通的场所,属“世界巨石文化”的代表遗址。在古人心目中,泰山石是有灵性的。“夏将亡,泰山石泣”,“泰山巨石自燃,汉亡之兆”等记载,不绝于史书。秦皇汉武封禅泰山,对“状博平,圆九尺”的立石顶礼膜拜,以为泰山和泰山石能福佑社稷平安。

唐宋以后,泰山制石开始流行于民间。在晋冀豫鲁、江浙闽广的农村,多于村落街口立石,曰“泰山石敢当”,百姓们认为泰山石可镇灾厌殃,保佑村宅安全。这一泰山石崇拜现象逐渐演变为民间风俗,至今在华北地区的农村,仍可看到泰山石敢当的影子。泰山石敢当风俗还波及至东南亚华人中间,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

今天,在泰山上常常可看到那些鬓发斑白的海外游子,神态庄重地拣起一枚泰山石收藏起来,带它漂洋过海,供奉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泰山石成为炎黄子孙表达对祖国眷恋之情的信物。

泰山石是瑰丽的。精卫矢志,沧海桑田。25亿年前,泰山还沉寂在茫茫大海之中。古泰山运动中,泰山呼啸着跃出海面,亿万年地火的锻冶,亿万年岁月的洗礼,泰山石变得雄奇瑰丽、五彩缤纷。

泰山山体主要由花岗石组成,并有藏量丰富的玉石、燕子石、景观石、麦饭石等。泰山石质地坚硬,结构细密,纹亘富于变化。主要有红、绿、黄、褐、白、黑等色调,且光润亮泽、图美纹丽。分布在泰山上下著名的巨石景观有210多处。如红门石、黑石埠、醉心石、试剑石、虎埠石、龙纹石、仙桃石、罗汉石、鹰石涧、群龟石、极顶石、试心石、丈人石、象鼻石、玄圭石、元宝石、骆驼石、八戒石、朗公石、祖孙石等。

山之林,石为骨。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江南山水不同,泰山以巨石突兀、绝壁青松为主要特征。雄浑苍黑的山石,壁立千仞的绝岩,给人以静穆深沉、雄伟浑厚的壮美感受。

泰山石是深邃的。“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到李白、杜甫、苏东坡;从一代文坛盟主元好问,到党怀英、唐仲冕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千百年来,重如泰山、安如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北斗等典故词谚广泛流传,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内容。泰山石宁毁不折、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大业奋斗不息。人们敬仰泰山,歌颂泰山石,并用泰山石寄托自己的希冀与愿望。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基石特意选用泰山花岗岩,它象征着人民英雄和领袖重如泰山。河北李大钊烈士墓、湖南雷锋墓、上海龙华烈士墓等,均选用泰山石筑砌,人民群众歌颂为国捐躯的精神像泰山一样崇高,如泰山一样永存。泰山是一部石头写成的大书。

相关热词搜索:;

登泰山篇六

这次泰山、青岛、大连七日游的旅程从7月17日开始了,昨天我们游览了孔府、孔庙、孔林,今天,我们便要登五岳之首——泰山。

由于天气原因,登山不易,我们将乘车和坐索道上、下山,这意味着将会与许多美景擦肩而过,如“一线天”等景点。很快,从山脚通往中天门的汽车便启动了,这山路,真是可以称作为“九曲十八弯啊!”瞧,忽左忽右,突然给你来个180度的超级大转弯!我们被这盘来盘去的山路折腾得头晕目眩。为了减少这震动,我们只好看窗外的景色来陶冶。呀!没想到,这里的景色也不赖嘛!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还有美丽的花木。一路上,花木衬着水,水衬着花木,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也不禁陶醉在这一派美景之中。

看完了美景,我们的车也到站了,经过一段步行,来到了索道站,开始了空中旅行。乳白色的浓雾飘荡在四周,只有偶尔能看到几根树枝。我在心中暗自庆幸,幸好有浓雾遮挡视线,否则我准得被吓个七魂出窍。

乘坐索道上到泰山顶,进天街,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我不禁想到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里的天街难道就是诗中所说的天街?真是神似啊!过天街后,迎面碰到的第一座庙宇就是碧霞祠,据说碧霞祠是一座保佑泰山百姓的仙祠。

经过一路的石碑和庙宇,最后,我们来到了玉皇顶,这里是泰山的最高点,海拔1545米。站在这儿,俯视群山,我才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看着苍茫的云海,我仿佛站在天空之颠!

这次泰山之旅,虽错过了许多壮观,但是高空的俯视,已让我体会到泰山的无限魅力!

登泰山篇七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泰山,将它征服了。

那天,我们先坐中巴车来到中天门,然后徒步上山。刚开始,我兴致勃勃,活力满满,快步走的同时也不忘观赏沿途的风景。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云步街,云步街绿树成荫,松树颇多,种在道路两旁,虽然不如黄山的“迎客松”,也不如我们广西的松树高,但是生机盎然,松鼠在上面蹦来蹦去,小鸟在上面唱歌,它们在泰松的“绿帽子”上居住、休息,为这顶帽子增添了几分色彩。

从云步街上去就是“五大夫松”,五大夫松位于云步街北侧,别名秦松。相传秦始皇曾在这树下避雨,因树护驾有功,所以秦始皇封给它“五大夫”的爵位,五大夫松也因此得名,是泰山的八大风景之一。

走过五大夫松,我的劲已经泄了一半,双腿沉重,而且准备到十八盘——最陡峭的地方了,我还能上去吗?我差不多放弃了,“儿子,加油!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爸爸妈妈不断地给我鼓劲,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又燃起了登顶的希望,我撑着登山杖,一步一步地爬,终于离南天门越来越近了。

南天门烟雾缭绕,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一座高山,裹了一个严实,像极了《西游记》里神仙们居住的地方。这时,一阵风吹过,令人感到神清气爽,或许这只有登高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过了南天门,来到比较宽且平的天街,天街卖的是美食和泰山石。继续走,就到了观鲁台,这是从前齐王观看鲁国地界的地方,在那可以看见整个泰安市。

终于到玉皇顶了,山顶平坦,建有一座玉皇庙。从那往下看,真像杜甫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山下的景色一览无余,真是不枉此行啊!

那天,虽然很累,但我成功地征服了泰山,并从中懂得了:只有坚持才能胜利。

登泰山篇八

高大雄伟的泰山,是我梦想的地方。这个国庆节,我有幸和爸爸妈妈到泰山一游。

我们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泰山脚下,只见远处峰峦起伏,白云漂浮,到处是耸峙的山峰,险峻的崖壁;远处松柏参天,苍翠挺拔,简直如步入仙境一般。

我们玩累了,就坐在大石头上休息休息,喝上几口“泰山矿泉水”。这时我想:泰山的水不仅为泰山的山增添了几许秀美,还滋养了泰山的山民,他们是那么的淳朴。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古人盛赞它“万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所以历代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在这儿吟诗作画,留下佳句,歌颂群山的绮丽风光。

不知不觉,我们已登上了玉皇顶的顶峰,此时,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以览众山小”的感觉。这时习习凉风迎面吹来。我抬头远望,啊!天空多么辽阔,空气多么清新,景色多么迷人,真使人心旷神怡!

登泰山篇九

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泰山诗句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5、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6、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8、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9、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世贞《登岱》

10、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11、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13、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14、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5、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16、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17、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1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0、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2、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23、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24、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2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6、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28、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29、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30、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5、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陆机《泰山吟》

37、山映斜阳天接水。——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8、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39、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登岱》明代王世贞

40、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41、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42、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43、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45、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48、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张岱《泰山》

49、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52、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53、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54、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55、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谢道韫《泰山咏》晋代

56、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57、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60、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登泰山篇十

我去过许多优秀的旅游景点,但最让我惊叹的还是“五岳之首”泰山了。泰山的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峰,巨大的岩石,美丽的日出,给泰山增添了一分神奇。泰山的最低点是红门,连绵不断的石阶向上攀着。忽然,一棵大树卧在你的面前,挡住了去路。沿着铁链向上爬,一条小溪在你旁边涓涓地流着,时不时有几条小鱼跃出水面,然后又钻回水里。

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满山遍野的花、草和岩石,为泰山编了个朴素的花环。岩石好像一颗颗宝石,点缀着泰山这位美丽的姑娘。再往上爬,就能见到几只小鸟站在枝头唱歌,仿佛在为游客加油。到了中天门,一条条通往南天门的索道挂在两座山之间,被浓雾罩着,若隐若现。坐在缆车上,泰山的景色尽收眼底。一棵棵翠绿的树好像一顶帽子,戴在泰山姑娘的头上,真是漂亮极了。缆车不一会就到达了南天门。顿时,所有人都抱紧了胳膊。一丝丝凉意围绕在我们身边,就像一个小孩,久久不肯离去。过了一会儿,就到达了天街。

向下望去,感觉自己在云的上面,雾把天和地分开。一阵香味传来,旁边全都是小吃店,称得上是“美食一条街”了。泰山的最高点是玉皇顶,玉皇顶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泰山之巅——1540米”。草坪上,雾就像个圆罩罩住了我们。所有东西在一米之内才看得见,就像人间仙境。泰山的风景真美丽啊!

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四(3)班曹原

指导老师:朱永婵

邮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