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梦回故里散文精选

最新梦回故里散文精选

ID:111374

时间:2023-04-25 05:23:01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梦回故里散文篇一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许是这个缘故吧!近来,我多次在梦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今天早晨梦中醒来,梦境依旧清晰。在新落成的新居里,我见到了家中的所有亲人们,还有我那离世的父亲,他那音容笑貌依然如故。

我从家里的楼梯口,拾级而上,站在阳台上,远眺:新农村风貌尽收眼底。我俯身向下一看,啊!楼顶离地真高。这一看,却惊醒了我:原来是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屈指算来,又有约三年的时间未回过家乡了。虽然,小孩现在已和我们在一起,对比往年少了许多牵挂,但自从父亲在五年前离世之后,身体欠佳的母亲即使有我小弟的照顾,也常常令我担心。在离别家乡的日子里,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每隔一段时期,给小弟打电话,问一问母亲的健康状况。

昨夜一梦,新居落成。让我想起又有一段时期没有联系小弟问询新盖的房子装修情况。当我在电话中得知已基本峻工之后,我的心终于轻松了许多。

在我的农村家乡,现在流行着一种说法:一个家庭,要经历三道坎——子女教育坎,平房改建楼房坎,子女终身大事坎。

前些年里,农村人有衣穿、有饭吃的日子这个愿望是实现了。但最令人发愁的就是难以越过三道坎。有多少家庭为了让子女通过读书考试之路走出“农门”,而使家境一贫如洗;有多少家庭,为了跟上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房改热”之中,而厚着脸皮欠下了许多债;有多少家庭,为了让子女的终身大事办得风风光光,而四处向亲朋好友求助。

正是这难以越过的人生三道坎,无形地阻隔着我常回家看看的心愿。想想自己近十年的时间,回家仅有三次,都是迫于无奈。一次是小孩不能忍受分别的痛苦回家安慰;一次是父亲病危去世之日;一次是接小孩到异地读书。

不是我不想家,故乡永远都是我魂牵梦萦的归宿之地。在别人眼里,我成了家乡的一个不孝之子:十个年头了,却与十个春节无缘,回家和亲人们团聚。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特别是女孩子。在大多数家庭里,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同样都是父母的孩子,男孩受教育程度却优于女孩。

想到于此,有一件事很是令我伤感:

我的二伯、二婶有五个孩子,四个是女儿,都只读过小学。在最小的女儿——小霞,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是1992年。家中就只有她一人在读书,按家中的经济条件完全有能力供其继续念书。

小霞——我的堂妹,也是我的学生。小学毕业那年,我是她的班主任。我记得那年全镇小升初,统考后成绩评比,她的各科总分名列前茅。但二婶却强烈反对她继续读书,说什么女孩子家,到时是泼出去的水,成为别家的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在农村里种田。农村人有几个女孩子通过读书脱离了农村?一阵奚落,使我想做二婶的思想工作,想说出的话只好吞回肚里。因为我在村子里也算是对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结果也是靠种田来养活自己。

小霞从小就不讨二婶的喜欢,因为她的出生并非二婶如愿,原以为是想多生一个男孩的,结果却又是一个女孩。正如此,小霞从小对比同龄人就身材矮小,她也常常感到自卑。身体上的缺陷,只有靠学习来弥补。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期,成绩都是最佳的,尤其是作文能力,在全镇小学作文大赛中,总能为校争光。

在镇重点中学初招报名的日子里,虽然遭到了二婶的反对,但在小霞心里,多读书,意味着多学知识,今后的人生之路就会多了机会。继续读书对她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她不顾二婶的反对,自己拿着毕业证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先报名,过一段时期再缴学费。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能招收到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说是立校之本,学校答应了她的请求,可以缓缴学费。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小霞在初中一年级里只念了一天的书,就被二婶从教室里赶了出来,小霞辍学了,从小为父母担负起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与农活。二十岁那年,她出嫁了。

就在我回家接女儿的前年初夏,小弟告诉我,小霞已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七岁。

二婶为此,在家中与我谈及此事时,愧恨不已,说当初应该多让小霞念几年书,想想那时自己的狠心,现在心里就疼痛。事已至此,我只有惋惜与安慰。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曾想过:如果小霞多读了几年书,或许命运会改变,她的人生也不会如此短暂!

每当看到自己的女儿,就会想起堂妹——小霞在信中的那句话。不论是男孩与女孩,都是父母的孩子,生活与学习上要同等对待。所以,在以往的那些日子里,虽然生活困窘,但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是忍受与故乡亲人长时间分别的痛苦也要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多念书。

在女儿读大学的两年里,每年的感恩节,她都会写信或发信息给我,无不流露出养育之情,我与妻子也倍感欣慰:过了人生第一道坎,还有一年小女儿就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

现在人生第二道坎即将越过。装修已接近尾声的新房子,虽然总面积只有两百多平米,在家乡农村只属于中等水平,但也花去了我多年的积蓄约十七万元。

从破土动工到今天的基本完工,我只管分批将资金转入小弟的帐号之中,一切的事务安排全靠小弟与我的岳父在处理。如果没有他们的在家操劳,为此事操心,我将无法在异地安心工作。因为,如今家乡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加快,重新盖房子的家庭较多,各村的建筑施工队忙也忙不过来,所承揽的工程,是轮番进行,一栋房子的完工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

今年的雨水特别多,房子从春季开始动工至现在已快一年的时间,小弟与岳父不知操了多少心。

特别是让我愧疚的是,不但小弟喜结良缘时我们没有赶回家去庆贺,而且侄子现已有两岁了我们也一直没有回过家。现在房子的修建完工,小弟在操劳的过程中,家务的分担,使身体一向欠佳的母亲又承担了许多。

现在离春节的日子已越来越近,看着同事们一个一个地都在计划着请假回家与家人团聚绽放出的笑容,更加增添了我浓浓的乡情。

往事一幕幕地在寒冷的冬夜里掠过心头,我瑟缩在这座并不属于自己的繁华城市里,遥望着家乡的方向,情不自禁地说:明年的春节,我一定回家过年,与家中的亲人们团聚!

梦回故里散文篇二

已经三年没有回故乡了,故乡却常常入梦来。我清楚的知道,梦是另一个世界,是另一种真实,若不是镂心刻骨的情愫,又怎么会倾注幻想地在梦中出现。有梦其实也很好,不管是噩梦还是美梦,梦总可以穿越时空慰籍人们孤苦的心灵,可以提醒人们,珍惜缘分,珍惜当下。当梦醒时分,我们可以咀嚼那份美,面对现实的一切而深深感恩!

在岁月的变迁中,故乡发生着变化,弯弯曲曲的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青砖黛瓦的旧房换成了一栋栋的中式楼房,乡村几乎旧貌换了新颜。许是怀旧,我倒宁愿故乡还是原来的模样,我不愿时光雕琢了它的容顔。

梦里的故乡依然还是原来的模样,惜日的画面似乎已经在我脑海中定格。我仿佛看见童年的自己沿着那弯曲的小路走来,路两边大片已经泛黄的稻谷,散发着稻花的清香。我慢慢走近村庄,路边有一片海,人们叫它海子,源源不断的水源从妙峰山流下,使海子水源充足,鱼肥水美。轻烟渺渺的水面上,有戴着斗笠的人划着小船在打鱼,这景色好似江南的鱼米之乡。故乡这个古老的村镇座落在这样一片青山绿水中,四邻八乡的村民在这儿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宁静时光。

黎明即起,霞光万道中,一个小女孩手拎提篮于田间小径款款而来......多么亲切而熟悉的画面,这是记忆中的我。经年里的往事于记忆深处漫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沐浴着晨曦,走在田间地头,地里绿油油的麦苗上挂着摇摇欲坠的露珠,我闻到了田间地头花儿的芬芳。我看到少不更事的自己,童真无邪地在宽阔的田野里蹦蹦跳跳,我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怒放在田间地头。

村里有棵粗大的桑树,每年的秋天整棵树结满了黑色的桑果,我常常爬到树上摘桑果,甜甜的桑果甜到了心里。快乐无忧的往事总于记忆深处保留,梦里的我就这样跑着,跳着,快乐着.........不知过了多久,猛地从梦里醒来,泪湿一枕,不是快乐吗?可我为什么会在梦里流泪?也许,潜意识也会入梦,毕竟,岁月中,现实给了我们太多的无奈和忧伤.....又也许,我们永远也回不到那个纯真的年代,不管是在现实里,还是在梦里。

随梦,推开时光的大门,缓缓走进回忆,过往的人情风景画面栩栩如生出现在脑海中。往事遥远得看不到尽头,仿佛过了几生几世,思维虚幻于飘飘渺渺中。春去秋来,路边的老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人们的故事在年华里不断更替,海子干枯了,故乡的山水,黛瓦上的炊烟人家都付与了似水流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我不经意间,亲人们走得匆匆,当我日渐成熟欲好好珍惜孝敬他们时,却再已寻觅不到他们的踪影,触摸不到他们的温暖。包括村里那些慈祥的长辈,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此刻,体会得淋漓尽致,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我再也找不回亲人们,再也找不回童年的自己,只剩岁月的苍桑在心里碰撞。

人去屋空,那些温暖的记忆,涩涩的酸楚和飘浮的往事在心里沉浮。常常怕人说起故乡,只要有人说起故乡,我就会闭口不言。我怕,故乡越说越远,远到触摸不到亲人的温暖。只要有人说起故乡,心里就会默默地下一场雨,故乡犹在,尘音已绝,残亘断壁,哽咽无语。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走进故乡,我不敢踏上这条无人等候回家的路。亲人故去,再回乡,已成过客。多想时光且住,人间不再有别离,多想故乡还有一间温暖的小屋可以栖息。还有等候自己回家的人,想念烛光里的奶奶,想念父亲!

时间越久,越怀念年幼时乡村的岁月。幼时,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曾经把我送给在家乡的奶奶抚养。在乡下,奶奶带着我相依为命地过了两年,幼时的记忆轻浅,只模模糊糊记得一些特殊的片断。我记得,自己跟着奶奶收割过五谷杂粮,白天,跟着奶奶去田里收稻谷。当然,那时的我什么也不会干,只在田埂边上采花儿玩而以。夜晚,我和奶奶在油灯下搓玉米粒。奶奶说我是很乖巧的`那种小姑娘,说我很听话,从来没有给她惹过事。记忆中,那会,老家没有电灯,没有玩具,没有糖果。幼小的自己,并不知道贫困富余的概念,能够吃饱喝足就觉得幸福快乐了。只是年幼时体弱,常常感冒发烧,奶奶会背着我去卫生院看病打针。奶奶温暖的脊背从那时起,就烙印在了我心里。老家清贫的环境虽然没有给我优厚的生活,但没钱总有爱,祖辈们给了我情深似海的爱。这种割不断的亲情之爱刻在了骨子里,融在了血液里。

想起家乡,就会想起父亲,父亲是最让我心疼的。父亲是我不愿触碰的心中的痛,我怕触景生情,我怕泪眼迷离。父亲从小没有父爱,是奶奶把父亲养大的。祖父曾经是黄浦军校毕业的军官,戎马一生,后战死于和日军的台儿庄大战。祖父生前要求奶奶一定要让父亲读书,奶奶在祖父逝去的岁月中,终身未曾改嫁,一辈子就这样守着父亲孤独寂寞而过。生活即便是再苦,奶奶也坚持供养父亲读书,难以想像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抗战年代和解放初期是怎样熬过来的?我两位至亲至爱的亲人啊,每每想起,都让我心疼不已,后悔万分。我悔,子欲孝而亲不在!细品自己半生旅途的蹉跎坎坷,更加深深体会祖辈的不易,他们的艰难困苦,他们的孤单寂寞,是我们现在的人不堪忍受和难以理解的。

今夜,思念成殇,夜已深,愿故乡亲人还入我梦来!

梦回故里散文篇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明故里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夜幕降临,圆月悬挂中天,鞭炮阵阵,烟花弥漫天空,万家灯火。

“我”偎倚断桥栅栏,看自家住房,想女儿玲玲,不不不,“我”已不是那房屋主人,今天下午签了字,房子女儿还有八十万全卷入“蛮稻草”腰包,此时她一定偷偷窃笑——一种经过多年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那种笑。当初如果不是考虑玲玲早就跟她拜拜了,忍受了几年还是没挽留住婚姻,连女儿也没争取到,也许跟她结婚就是个错。

街道行人稀少,晚风佛面,凉意袭人,路灯的光辉在和月光缠绵。“我”游荡夜色里,似幽灵像野犬,愤恨忧愁伴随绵绵思绪。

漂至椿庭桥边,有一对老年夫妇还在卖唱,双目失明的大爷在费力吹着箫,那声音时而欢乐时而凄惨,仿佛诉说他们的过去,少年夫妻老来伴,那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全蕴藏在那支竹管里。小桥不远处小树林里,成双成对的情侣依偎在一起,蜜蜜甜甜莺语涟涟。

阿姐早打来电话,此时又发来短信。看来“我”还是要面对“我”的父母,还有山妹。“我”从叔叔厂里取了我那辆破面包车,踏着月光,慵归故里。

皓月当空,朗朗的,把个夜晚照得如同白昼,“我”那小山村静静躺在白银怀抱,满脸洋溢幸福笑容,真可谓月是故乡明。“我”家小楼上的`灯还亮着,老爸大概在抽着烟喝着茶等待儿子归来,老妈也许还在忏悔给儿子作主的婚姻。“我”把车停在茅山脚下,迈步走向“我”家果园。

几声犬吠,山妹已立在我的眼前,红红的裙绿绿的衫,一声强哥泪如泉涌,“我”结婚那天山妹也是这般流泪的,天注定有的女孩眼泪不值钱。此情此景“我”百感交集,泪珠也在眼眶里打转,但强哥从不在山妹面前流泪,小时候“我”在山里被毒蛇咬了一口,后来山妹来了“我”就不哭了。“小军呢?”“睡着了。”我疲惫坐在屋前的石桌旁,山妹早备好一壶酒半只烤鸭一碟野獐。

山丘宁静而安详,皎月清凉向“我”走来,直走进那酒杯里。第一杯是她那圆圆的情,第二杯是她那圆圆的梦,第三杯是她那圆圆的心,……。山妹依然站在“我”的面前,脉脉含情,她在等待,她一直在等待。无数个月明之夜,她在默默思念,“我”也在默默思念。“我”结婚以后,她曾一度心灰意冷,后来还嫁错了郎,好在“我”花钱帮她离了婚要了小军,从那以后她就一直赖在“我”家果园。

明月已挂在树梢,又是一个中秋之夜,山风温柔吹来。借着酒力,“我”把山妹拥入怀中,良久良久,儿时和山妹一起唱的那首《月饼》歌谣在空旷的山野响荡。

梦回故里散文篇四

浪花有意千层雪,桃李无言一对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只侬有几人,清高孤傲的渔夫啊,梦转流年,最最渴望与此君相遇,曾经的香车宝马,宫女如云,而今谁又能解开君那像一江春水般的忧愁呢?尊为君王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只是一个真性情的男人不求威仪天下,万古流芳;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那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那种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民间的畅快,却只成了君王的一种向往而已。道不尽的李煜,悲哀不过李煜,他只是一个寂寞多情的诗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都已是过往,那些曾经的虚华只不过沉淀了他的人生,丰富了他的.才情,一个伟大的词人失败的帝王!这个多情的君王让我想起仓央嘉措,两人的经历才情可有一比。

因为有宋词,那个年代就成了我最想梦回重游的谜一般的岁月,不知曾经前世来过没有,是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氛围竟让那个年代的词人寥寥几字便倾泻了那似淡似浓的满腹心事,一个李清照,堪就半世风华,读她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惊世才女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玲珑剔透自然如水清澈的小女子,一句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更是娇态微露,率真而为。喜欢她开始满纸满纸的小女人情怀,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君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仿佛眼前有个明媚灿烂娇态憨厚的小女人,如溪流入田间,如日照于花丛,只是绝代风华最终也逃不过一个情字,后来的世事动乱,情分两地,再后来的家破人亡,才有了千古流芳的一曲声声慢。轻启朱唇,喃喃自语,一字一顿,字字泣泪,声声询问,心痛难了,情何以堪?情何以堪?让人不忍心读,不忍心想象。到头来也不过孤身一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叹可惜!李清照,真真是一个此花不与群花比,古来今往只此一花!!

梦回唐宋,还是那一处,青瓦红楼,余音悠扬,红木案上墨香氤氲绕梁,摊纸研磨,纤手握狼毫,婉转一笔香篆小体,落一纸香艳,千里传书,玉门关外策马扬鞭,狼烟四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纸红笺豪情冲天,柔肠百转。。。梦中一瞬已百年,来去归兮,只为了那些未了的心愿,只为了去遭遇一次,一切都似梦非梦,似真似幻。

梦回故里散文篇五

头段时间,隔三差五总做归乡的梦。在梦里,也没有在那个久别的村子里四处地走动,而是径直地扑奔了老屋。

老屋还在,还是老样子,旧败不堪,到处都是岁月斑驳。从屋后铁的大门口,向院内探望,发现院落荒了,处处生满了没膝的草与黄蒿,目睹着这破败景象,我的心拳头一样揪紧着,疼痛难抵。

转过房角,进到院里去,走到老屋的前脸,人伏了狭小的窗口,隔窗向内窥视。看到老屋里空空如也,再没有一样像样的柜子和碗橱,一铺土炕也裸露着,没有一领席子,是走人家的样子。在老屋的厨房里,靠着土墙有一条一米高的土台,以前上面总会放半袋的米面,旁边还有一只大肚的陶罐,里面盛着一罐荤油。可如今这些早都不在了,放眼只剩一条空空的土台。看着这份荒败,我颤抖着手扶住木窗,泪水长流不止。

院西原有一口猪圈,从猪崽抓进去,就用石墙砌死了,每年里我们都会养上一两头猪,黑的,白的,或花的。我像以前提了猪食桶喂它们一样,人站上石墙根的一块厚厚的平板石,扒了墙头探身下看,竟惊讶我养过的一黑一白的两头猪居然还在,它们正一颠一倒地趴在土窝里睡觉,我走的这些年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活过来的,竟然长到这般大,看样子每头都足有二百斤了,是到该出栏的.时候了,我真地要靠它们来给自己换点吃食和花销,来补充田里微薄收入的不足。

以前在老家时,夏天农忙时节经常早出晚归,以至于不知多少次怠慢了圈里的两头猪。晌午头,我们从田里顶着毒日头赶回老屋来,早过了饭时,土圈里的猪饿得在圈里吭吭直叫,我趴了墙头一看,半截破缸腿的猪槽里干干的,一滴水都没有,猪渴极了,就闷了头在土圈的洼处吱吱地喝自己的尿。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满满的全是愧疚,背靠着石墙,那种伤感之情不能自已。

在老家时,总养许多的土鸡,鸭和白鹅。在梦里,它们不知从院落的哪个角落里一股脑潮水般地涌出来,把我团团地围在中央,就像以前我在院子里撒土苞米喂它们时一样,它们纷纷地低伏着头,在我身边的地面上欢欢地涌动着。不过,这次我再没有苞米撒给它们,我是一个刚刚回返的归人。这些我昔日喂养起来的家禽在我离开的这许多年里再无人理识它们,它们都很饿,很渴,日子水深火热,一直闹着饥荒。可纵有如此之多的不淑,它们在我转身离去后却依然没有忘记给我产蛋,它们像我在时一样一如既往地把蛋给我产在院子的角落里,鸡架里,或是仓子的墙角。很显然,那些蛋已经很久没有人捡拾了,它们一堆堆地尘封在角落,被厚积的粪便所掩埋,有的只露了半拉脸,这让我想起田里被泥土覆盖,半藏半露的土豆。我离开后的日子,院落里的粪再无人打扫,它们年复一年地堆积着,一如我颓败的记忆。

在老家时,我时常在不经意的角落就意外发现一窝蛋,而后欣喜若狂地抓满了手,装满了衣服的口袋,跑进老屋里去给妻献宝。大概是早春,还春寒料峭,妻正盖了被子趴在土炕上看电视剧,我便站在她的面前像变戏法一样地让出拿蛋,左手的拿完了拿右手,上衣口袋的掏空了掏下衣口袋的。看此情景,妻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和喜色。

不知为何我总会做回老屋的梦,是那段不可回头的生活太蚀骨,还是家园彻底地废失?我走的这许多年,老屋一直空在那里,无人居住,默默地承载着风吹雨打,四季轮回。我想老屋是寂寞的,再没有了往日我们在时的喧腾和烟火气,院墙也定会倾颓,以致墙倒壁斜,一片荒凉。

不过,老屋或许也不寂寞,因为依然有每个年头的风雨侵袭,白雪拥围,也依然会有万里的春风每年里吹拂至院落,给那土院再带来一次生机,再馈赠它一度轮回,院内的野草从而疯长,身量没膝。它们在我转身离去的诸多岁月里,替我守护着老屋,守护着院落,也记载我曾经的陈年旧影。

关闭